第一篇:小学法治宣传材料
五(2)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同学们:
今天我主要讲一些和同学们自身相关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讲课的主题是“学法、守法、用法”。主要想讲一下是四个方面:
首先什么是违法犯罪?向大家简要分析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重点讲一下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如何加强对犯罪行为的自我防范和教育学生的法律防范意识。
首先,有一个问题我提出来让大家思考一下:学校是神圣的知识殿堂,监狱是肮脏聚集之地,这两个地方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那么从学校到监狱究竟远不远?我希望大家带着问号认真听我的讲课,相信等课讲完了,对这个问题,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
一、说起法律,我想请在座的老师回想一下,在你们心里什么是法律?是怎么理解法律的?法律是有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我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权利是我们可以做什么,有权利去做什么,义务是我们不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了我们行为的限度。可能我们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都还只是小孩子,法律离我们太遥远了。真的很遥远吗?法律真的只关大人们的事,和我们小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吗?其实不然,法律约束了我们大多数人,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也是法律的缩影。我给大家讲个案例,在一个课间,同学们都在休息,有吃零食的,有聊天的,而小李和小王两名同学却在走廊上面嬉戏打闹,在走廊的一端两个人你追我赶的跑来跑去,后来不小心,小李推了小王一把,造成小王摔倒在地上,正好头撞了下。这下可好,小王马上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后来被诊断是有轻微的脑震荡,小王也因此拖延了学业。之后,小李因为年龄小,所以由小李的父母赔偿了小王的医药费,可是我们想一想,如果小李和小王两个同学在课间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在学校走廊上嬉戏打闹,是否就能避免了这样的后果呢?
在我们国家,法律有很多,大大小小加起来大概有2万多部,比如有民法(如:同学们去学校门口的商店里买文具就是受到民法保护的)、刑法(如:偷东西,抢东西等等都是刑法要制裁的)、还有婚姻法(如:同学们是父母婚姻爱情的结晶,而父母结婚就是受到婚姻法的调整的。)还有和同学们关系最密切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未成年人的保护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怎么判断一个人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按照实际上的规定,少年与未成年人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明确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少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的称呼意味着享有不同的权利和承担不同的义务。我们的学生都小学生,也就是说他们都
是未成年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其中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们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刑法17条2款又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你实施了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遵守有关规章制度,遵守纪律和法律。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同学们学习了哲学,就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比如我们现在在上课,其实我们都是在运动着的,因为我们虽然静止,但是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之中。所以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如果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比如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所以,实质上,法律不是限制了自由,而是保护了自由。
二、刚才我说了些有关法律的知识,我们(同学们)也知道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要想远离犯罪,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和犯罪这两个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根据我们的办案调查情况分析,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律的无知。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方某,案发时刚过了14周岁的生日,一天下午,他和几个社会上的朋友在一家网吧附近遇见一个同班同学阳某,即向阳某索要游戏币,阳某说没有,便进了网吧,林某便觉得阳某没有给自己面子,就纠集这群朋友将阳某叫出网吧又叫他拿游戏币,阳某不给,林某便一拳往阳某腹部打去,当阳某躬着身抱着肚子叫痛时,林某又用右肘部击打他后脑造成阳某当场昏迷,而后经鉴定,阳某因为颅脑出血而死亡。此案例中的林某已满14周岁,且实施的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也就是刚才给大家讲的八种犯罪行为之一,林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而后他在监狱中渡过八年的黑暗日子。林某的行为就是犯罪,因为他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利。所以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
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违法,是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之一。它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从狭义上讲,所谓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法律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比如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等等。上述列举的行为中,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在学校也是时常发生的,据我们了解,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会向低年级的同学强行索要钱财,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同学们不要害怕,要敢于检举揭发,同这些违法行为作斗争。我们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但是这也是违法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况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到那种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不健康的人,以免走向犯罪的道路。
大家知道现在除了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是什么吗?全世界公认的第三大公害就是少年犯罪!十五六岁的这个年龄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又称“犯罪年龄”。我们的学生,年龄大多在6-14岁之间,很快就要迈入你们即将跨入初中的校门,年纪也要进入到14到16岁这样一个危险区间。如果在这个时期内不把握住自己,那么就会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不但毁了自己,对社会也是个巨大的损失。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要求我们的学生一定要认清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比如:某学校的一名学生为了方便和家人联系,去年年底买了一部手机,刚刚用了不到一个月,被其一个社会上的“朋友”看中,以“借去玩玩”为借口把手机拿走,这一“借”就是半年,该同学多次催要都没能如愿,后来,这“朋友”干脆销声匿迹,今年5月份一天,这名学生终于找到这个朋友,但是手机已经被他变卖用于吃喝玩乐,这同学拉上一个同学找他“理论”,“这个社会上的朋友”恼羞成怒,纠集一伙人将这位同学一顿暴打。类似的事情相信大家也听说过,所以说,交友一定要慎重。
三、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犯罪类型比较集中。未成年可能犯的罪主要有四类,一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二是侵犯财产罪,如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毁坏财物等。三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扰乱公共秩序罪,如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四是危害公共安全罪里的放火、投毒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比较常见的有盗窃、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比如很多外面的小青年在我们小
学附近转悠着敲诈我们同学的钱就是典型的敲诈勒索案件。
2.犯罪前有不良行为的多。多数人在16岁前就有盗窃或打架的恶习,因不满16岁不够刑事处罚,未予追究,等到成年了,发现这些青少年不思悔改,继续作案,最终走上犯罪。
3.犯罪群体化,结伙作案较多。未成年人群体活动多,单独行动的少,违法犯罪也一样,偷东西一起偷,打架更是一起打,有未成年人跟着成年人犯罪的,也有未成年人纠集一起作案的;有在校生与校外生结伙的。未成年人往往受眼前犯罪利益驱使比如为了上网的钱或出于“哥们义气”,拉帮结伙共同犯罪。
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素质较低、法制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大多数都不喜欢读书,成绩差,在校就有不良恶习。14至18岁的人本应该都在中学读书,而在所办理的未成年案犯中很少有高中生,大多数初中未毕业,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有的是自己不肯读,家长、学校也没办法;有的则因成绩差、常逃学或有严重不良恶习被学校开除、勒令退学等。
5.从家庭状况看,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父母一方或双方经商做生意、外出打工的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的比重较大。这些家庭由于客观原因无暇管教,容易导致小孩走上犯罪道路。例如某初中生付某某等抢劫案。付某某系在某农村初中读书,其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平时付某某自己独立生活,父母仅在节假日回家看望。付某某与同年龄的在校生晚上经常在付某某家赌博打牌,后因无钱吃夜霄,遂提出到公路上去抢劫,并准备了刀、棍,对来往车辆驾驶员进行抢劫,最后受到法律制裁。
(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也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类:
1.内部因素。一些未成年人不好好学习,精神空虚,以打人取乐,寻求刺激。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差,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碰到事情容易走极端。许多人认为偷点东西、打几次架没什么要紧,根本不考虑其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什么伤害,对家庭和社会会造成什么危害,自己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2.外部因素。一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据调查,有的父母过分溺爱,教育不当,往往会使一些子女养成自私自利和专横跋扈的性格,当他们不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或离异,或父母一方或双方经商做生意、外出打工,对小孩疏于管理,致使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形成对立面,有的甚至离家出走;此外还有一些父母自己长年沉溺于麻将、扑克,甚至自己违法犯罪,对子女任其自由,不闻不问,严重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二是社会环境。在当今社会高消费的意识的刺激下,导致一些未成年人金钱欲、享受欲膨胀,于是就去盗窃、抢劫、敲诈……从而走向犯罪。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无劳动能力,或不能及时找到工作,长时间闲散在家,不读书、没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成天泡在网吧上网打游戏,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心理,实施违法犯罪。
在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我们要理智面对,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当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
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同学们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同学们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同学们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同学们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三字经》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我们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象是一张白纸,没有一点污渍,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很善良的,但为什么等长大后就不一样,有的变成好人,有的变成坏人了呢?这就是“习”的作用。这个“习”,可经理解为习惯。因此,同学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比如一个案子里,有三个学生,两个中学生,和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三个人都是住在一个小区内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因为这两个中学生家里父母上班忙,他们两人就经常逃课到外面上网,但是钱不够,怎么办?就想到了这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他们威胁这个小学生让他到家里去偷他父母的钱,久而久之,这个小学生偷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被父母发现了,也就偷不出钱来了。之后他们三个人商量着去学校附近敲诈其他小学生,因为他们觉得小学生好欺负,所以他们就结伙经常到学校附近敲诈、勒索小学生的钱、手机什么的,到最后被公安机关抓获,虽然这三人的年龄都不到18周岁,但还是对这三人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这三个同学人生就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阴影。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第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今天想通过本次宣讲,希望同学们改掉不好的习惯,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养成自立、自强、自信的态度,不再做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好吗?
第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同学们只有学好知识,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不至于受到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增强辨别什么是合法的,什么事情是违法的,这样才能做到自我保护。
第四、同学们还要加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除以上讲的,同学们还必须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拨打110报警。派出所的电话也要记住,因为它是离你们最近的公安机关。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有个五年级的同学被其他两个初中学生威胁着偷父母的钱,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第一次被威胁偷钱的时侯,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敲诈,最后也不会惹祸上身。
还有一点是要提醒我们的同学,一些学生被同学欺负了,殴打了并不是向家长或是老师汇报,而是自己做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话是要构成犯罪的。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些面对犯罪分子时应对的方法。
一、被歹徒盯上怎么办?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某种目的,常会以中小学生作为侵害对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发现被歹徒盯上,不要惊慌,要保持头脑清醒、镇定,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心理状态、周围情况、歹徒的动机来决定对策。
2.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道转移,那里人来人往,歹徒不敢胡作非为;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求得帮助。
3.如果被歹徒纠缠,应大声求助令其走开,并以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就地拣到的木棍、砖块等作防御,同时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
4.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可以将身上少量的财物交给歹徒,应付周旋,同时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的方向等情况,待事后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门报告。
5.如果遇到凶恶的歹徒,自己又无法脱离危险,就一定要奋力反抗,免受伤害。反抗时,要大声呼喊以震慑歹徒;动作要突然迅速,打击歹徒的要害部位;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寻找机会脱身。
6.应切记,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最重要的是要运用智慧,随机应变。
二、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当同学们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远房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三、遭遇暴力威胁怎么办?
面对时有发生的校园内外暴力事件、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理智地去分析,不要盲目冲动。
1.万一同学们遇到殴打、特别是遭遇流氓的威胁,一定要设法摆脱、逃避,所有人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超市、餐厅都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甚至“传达室”也可以成为避难所。
2.万一遭到了殴打,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设法和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如果头晕或是骨折、流血,一定要向路人求助,告诉他你是哪个学校的,请他帮你通知学校。要是离学校远,就告诉他你家长的工作单位或是自家的住址,能有电话号码最好,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救助。第二件事就是治伤(如果伤重,像严重流血之类,那么这就成了第一件事,必须先治伤)。如果伤情不容耽搁的话,只要能行动,你就一定要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所,先处置外伤,再检查内伤。如果不能行动,就请行人帮助,赶快到医院检查治疗。第三件事就是看病治疗的医药单据和诊断书一定要收存妥当。公安部门抓到坏人后,要根据这些来确定事件的性质。第四件事就是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四、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匪警电话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人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总之,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法律的一点基本知识和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占用了同学们在太多的时间,最后我有几句心里话,同学们要用心去聆听。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校是培养我们成才的地方,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学习,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做人,认真地呵护自己,认真地关爱他人。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法治宣传资料
法 治 宣 传 资 料
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1、安全生产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就是说:既要消除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有害因素,同时也要消除损害产品、设备或原材料的一切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什么是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1)电气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7)压力容器作业。(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11)矿山排水作业。(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
(14)采掘(剥)作业。(15)矿山救护作业。(16)危险物品作业。(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4、员工的权利
①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②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③批评权、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④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⑤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⑥依法向本单位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权利;
⑦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⑧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等。
5、员工的义务
① 遵章守纪,服从管理的义务,佩带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第49条、第90条)
② 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的义务(第50条)③ 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第51条)
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明确了安全责任制并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3、三基: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
4、三清、四无、五不漏:三清是指:厂房清、设备清、场地清;四无指:无油污、无杂草、无明火、无易燃物;五不漏指: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不漏火。
4、三同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职业卫生、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5、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6、三不动火:无合格的火票不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火人不在场不动火。
7、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8、三级安全教育: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9、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10、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在正式运行的电源上所接的一切临时用电,应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在运行的生产装置、LNG罐区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一般不允许接临时电源。确属装置生产、检修施工需要时,在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的同时,按规定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分为四级。
一级:2~5米高处作业 二级:5米以上至15米高处作业 三级:15米以上至30米高处作业 四级:30米以上高处作业
进行15米(含15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应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
12、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13、义务消防队的主要职责是:
1、学习宣传消防法规,定期参加消防训练,参加实地消防演习。
2、落实消防安全制度,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3、熟悉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明确危险点和控制点,维护本单位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扑救初起火灾,协助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
14、国家对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的管理:烟花爆竹的经营分为批发和零售。从事烟花爆竹批发的企业和零售经营者的经营布点,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15、携带烟花爆竹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由公安部门没收非法携带的烟花爆竹,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 000元以下的罚款。
16、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销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应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的烟花爆竹,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 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非法经营的物品及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
17、从事烟花爆竹批发的企业,向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供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应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的烟花爆竹,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非法经营的物品及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
第三篇:法治宣传1
为做好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推进《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实施以及《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4月24日***组织区**、区**、区**、区**等城区医疗卫生单位在市中区中央路开展了以“依法防治职业病,切实关爱劳动者”为主题的“全国疟疾日”及《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将持续到5月1日。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以现场防治宣传活动为契机,围绕今年宣传主题,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画、资料单、宣传品、咨询等多种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及职业病相关知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成立了宣传活动小组,组织人员在医院门口、场镇、学校、政府旁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宣传。4月27日,东兴区卫生系统利用中央路的宣传场地再次开展了以“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了疟疾防治、职业病防治知识及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政策,让广大群众对疟疾和职业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群众的防病意识和参与意识,对自我保护意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促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2019法治宣传工作总结
**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2019法治宣传工作总结
2019年我局紧紧围绕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城市市容环境执法工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为新时代行政执法工作不懈努力。现将2019城管系统法治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领导,落实行政执法监督责任。
结合全局实际,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工作目标,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工作任务的部署和安排,积极引导全局执法人员开展学法用法活动,把行政执法和普法宣传紧密结合起来,为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执行“七五”普法规划,加大全民普法力度,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律权威,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
绕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准确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成效,确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
2.切实加强宪法和城管法律法规的宣传,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12月3日,安排分管法制宣传工作的副局长及执法中心普法工作人员参加由司法局组织的“12.4宪法宣誓”仪式,并在12月5日在执法中心会议室,组织全局骨干人员深入学习宪法,并进行宣誓。通过学习宪法知识,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法治真正成为根植于公民内心的信仰。
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治意识。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在积极开展“三城联创”工作的同时,坚持以集中培训和驻街中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讲解、分析行政执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培训,使得执法人员全面学习和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4.加强法治宣传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司法局统一组织的各类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2019年12月2日,我局参加了由区司法局
组织开展的“2019年宪法宣传周”法制宣传活动,宣传期间制作法制宣传展板1个,向市民发放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辽宁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单100余份。同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要求一线执法人员向行政相对人宣传和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民懂法、守法的意识。
三、坚持依法治理,促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了城管执法服务指南及流程图,还制定了规范执行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了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程序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的制定,对局属各中队执法程序和办案程序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同时,为执法人员增配了执法记录仪,实现了对执法过程的全天候监控,确保执法行为规范。
2.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2019年,我局紧紧围绕城市管理中心工作,按照我市“三城联创”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查处涉及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强化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使全区城市环境和市容秩序更加整洁有序,依法治理
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我局把加强执法监督和追究错案责任,作为推进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到了办案程序公开,监督电话公开,促进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年的执法工作中,无一起错案发生。
1.进一步提高认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实践,是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合理安排“七五”普法内容。围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大城市管理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注重不同层面的宣传,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做到通俗易懂。
3.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建立制度。要建立健全城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管系统法律法规学习及考核机制,加强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管系统普法工作保障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城管普法工作的新要求。
二、存在问题难点和建议意见
我局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在行政执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难点亟需解决和理顺。一是城市管理执法涉及部门较多,如何正确界定职能,协调部门之间的执法互动,保障行政执法运转畅通,亟需国家和省级政府通过制定规范,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责任明晰、关系协调、运转有效、监督有力的城管执法制度体系。二是城管执法缺乏有效保障力量支撑,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行政执法人员遭遇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此类案件的处罚条款很宏观,缺乏操作性,致使对侵犯城管执法人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力打击,影响了执法队伍的士气。三是城管工作反弹性、反复性强,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方向性指导,就有可能使已经树立起的执法形象和形成的经验成果得不到持续性地改进和发展,需要立法机构给予指导。
三、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
在今后行政执法工作中,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依法治国重要论述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法治城固”建设目标,狠抓国务院《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全面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法治政府建设,文明执法,加强“法制城管”建设,健全完善城管执法长效机制,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弘扬法治理念,塑造法治精神。着力提高城管系统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理念,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通过完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执法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说法制度、学法考试档案管理制度,真正形成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巩固提高全体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
2.创新宣教方式,扩展普法成效。继续深入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六进”宣传活动,以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农村宣传方式为载体,真正使城管法律法规知识走进单位、校园、企业、社区等千家万户。同时在中小学校征集城管志愿者,让学生在参与城管活动实践中了解城管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文明县城建设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3.严格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文明执法。从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形象建设抓起,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法治政府建设评议考核制,创新办案手段,规范办案程序,增强执法人员“会管理、会服务、会执法、会协调”工作能力,锤炼严谨、唯实的办案作风,不断提升城管队伍法治政府建设、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海兴县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对县直各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工作进行督导和调研的通知》(海法宣领字【2018】4号)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我局2018年以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落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
二、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为保证“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注重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普法教育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在基层群众身边建立一支普法宣传队伍,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全局普法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工作,营造宣传氛围
我局认真有序的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坚持执法办案和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通过广泛普法促进文明执法,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二是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有机结合。在日常广泛开展宣传的同时,根据自身只能,开展各类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集中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坚持普法教育与倡导文明新风有机结合。我局利用每周学习时间,增强干部职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倡导文明新风。
第五篇:法治宣传工作总结2019
法治宣传工作总结范文2019
2019年以来,县供销社认真落实《关于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多层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密切联系供销工作实际,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社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将法制宣传法治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目标
县供销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根据《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文件要求,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一是根据机构和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工作领导小组,我社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本系统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总结分析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上下共同参与的格局,把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对所属企业落实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责任,按要求进行检查督办,推动依法治社,使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层层落实,确保了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结合本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学习计划,并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
一是建立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学习制度,使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将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学习纳入我社中心学习组和机关干部职工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严格学法用法考核制度。规定党委中心学习组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集中专题学法,公务员学法用法每年不少于10学时,将学法用法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做到有学习笔记,有学习资料。
二是积极安排人员参加上级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法制培训和考试。各业务股室均按要求安排人员参加省州县主管部门组织的《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档案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三是积极服务民生,大力开展送法下乡百村万户行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法律七进活动向纵深开展,促进党员干部到万户,春风行动解心结活动有形化、实效化,县供销社先后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刷经寺北街村级综合服务社、和所属企业,在当地农民和下岗职工中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利益,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务工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水平。
三、坚持依法治社,不断推进供销工作法制化
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供销工作法治化管理水平,我社大力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办事。
一是突出重点。首先主抓机关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学法用法工作。机关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今年以来,全体机关干部组织学习了《宪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信访条例》、《公务员法》、《社会保险法》、《会计法》、《公司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行政许可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六五普法读本等学习资料,每人配发了普法笔记本,先后组织了4次普法学习培训活动,坚持每年人均学法时间达20小时。
二是在普法学习中,结合供销工作实际,全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重点学习了与信访、劳动关系、资产管理、财会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学法指导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解困工作;提高依法治社水平,依法调处劳动关系,解决企业来访、缠访、驻防等重大信访矛盾,维护了大局稳定。
四是完善制度。县供销社从15个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纳入法规制度运行轨道,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做到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供销社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县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依法治理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要真正将依法治理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真正与供销社事业建设融合在一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与法律法规不协调、相违背的现象,企业资产、财务、人员、经营者管理松散,有待进一步规范化,正规化,更有待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
今后,我社将按照县普法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方法和手段,坚持依法治社,依法管理,依法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