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3:2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 字体:大 中 小 】 【 更新日期::2011-7-5 8:34:25 】 【 浏览次数:272次 】

妇女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妇女以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永嘉县妇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立足家庭和妇女,精心设计载体,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新载体,加大宣传,引导妇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设计鲜明主题,举办特色活动,调动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县妇联积极开展“绿手帕在传递——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活动通过低碳知识知多少、我家的低碳故事和亲子环保创意报、亲子欢乐掷球、亲子环保签名等环节,增

强家庭成员对生活美的创造力、感悟力和欣赏力,促使人们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在首个浙江省生态日,县妇联组织开展“亲子护绿为党添彩”活动,通过亲子植绿、认绿、宣绿、护绿活动,增强妇女和家庭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向当地村民传递了爱绿护绿、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二是发挥媒介作用,加强日常宣传,强化妇女生态文明责任感。充分发挥妇联网站、平台等宣传载体,报道环保先进人物和事迹,介绍节能减排日常小知识,普及环保知识,让妇女及广大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保教育,增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壮实队伍,树立典型,组织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依托团队,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作用。全县各级妇女踊跃报名加入巾帼护绿环保志愿者和文明礼仪讲师团等,已经成为传播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几年来,这些团队经常性地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开展义务宣传和义务劳动。今年5月份,在“党旗在飘扬 巾帼在行动”广场服务活动中,巾帼护绿环保志愿者们通过发放环保资料、环保袋和签名等形式,推广低碳生活模式,引领生态文明行为。二是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家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县妇联把创建“绿色家庭”作为妇女参与生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家庭”创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对“绿色家庭”的评选表彰,把抽象的道理变成了身边人物的形象示范,为引导妇女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绿色家庭62户,市级绿色家庭15户,省级绿色家庭9户。

三、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将组织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妇联重点工作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对各级妇联组织、妇委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健全参与机制。大力发挥各级女干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和各级妇女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规范并完善巾帼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三是规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评选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纳入各级妇联年度工作目标,把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实绩作为各级妇联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完善“绿色家庭”创建和各类主体活动评选的标准和考评体系,进一步规范创建、检查、评比、表彰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妇联要在这项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载体,逐步深入。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2-12-14 11:04:0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已经难以修复。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1962年美国学者出版《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九五”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战略,“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

在这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部署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化学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4.29%和12.45%,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6.7%,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减低;环境质量局部改善,2005年到2010年,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的比例提高18.9个百分点,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提高30.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区牧草质量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大,全国沙化面积减少;应对气候变化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全面把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摈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我们既要做好资源环境等方面相对独立的工作,更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就是要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倡导和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我们推动发展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的需求既包括物质文化需求,如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生态产品是人们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也是我们的后代的。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三、认真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必须加紧落实,务求取得成效。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空间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空间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即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即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即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总的要求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消耗强度高,能源消费供需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软肋,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脏并存,地下水过度超采,必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资源面积逼近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红线,必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同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济形态,必须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由于部分地区对国土空间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带来和造成了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等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问题。必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部分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要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人均排放量不断增加。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在5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必须改变唯GDP的观念,淡化GDP考核,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必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如,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要建立限制开发的制度,对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要建立禁止开发的制度。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等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仍不完善,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还不到位,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虽已确立,但没有体现生态价值,生态补偿制度正在探索中。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同样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五要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其的破坏和损害要追究责任,进行赔偿。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作者:杨伟民 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提法解读】

①建设生态文明。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②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命题点全搜索】 1.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2.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社会。

5.中学生应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全角度命题】

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什么?(1)我国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资源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2)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履行大国责任的表现。

3.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国家: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④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⑥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企业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提高节能环保技术;②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④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青少年: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②落实环保行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④积极参与各种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善于同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4.描绘2020年的“美丽中国”。

经济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技术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实。

5.为配合十八大的宣传,请为建设“美丽中国”拟定几条宣传标语。①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②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中国美丽人人共享。③和谐文明享太平,安定团结绘蓝图。

6•请你为学校设计几个开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活动形式。并说说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活动: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增强节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③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要二】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命题点全搜索】

1.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2.树立循环经济意识。

3.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角度命题】

1.请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1)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5)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2.“美好家园,你我共建;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说说你能做到哪些? 少用电吹风、空调;出行方式尽可能选择步行或少乘坐私家车;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等。

3.你知道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节约能源的举措?请你再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举措:夏天写字楼、商场的温度应不低于26度;提倡使用中水灌溉公共绿地;颁布限塑令等。

(2)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研发可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4.材料一: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关乎着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未来工作的中心。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使二者协调发展。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培养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这段改编的诗句说明了什么?

北京面临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你认为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汽车尾气的排放;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除的废气和粉尘;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企业因素);建筑工地的扬尘(企业因素)。

为防治雾霾,国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对空气质量的检测。

雾霾天气要注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在家少开窗户。

6、关注我国(我省)水污染、水环境)情况。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染源,我国(我省)水环境不容乐观。

如何避免水污染?

国家(政府)要制定保护水环境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开发无废水或节水的生产工艺;减少“三废’的排放;合理处理和利用污水;公民(中学生)要树立节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倒生活污水。

7、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8、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答、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答:①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的成败。②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河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0、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 答: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口优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11、面对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问题,请为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

答:国家: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个人: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自觉肩负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12、多种预测表明,我国人口的峰值可能在本世纪30年代到来,峰值大约在14.8亿左右。也就是说,我国人口仍然要增长30年,估计净增值将近2亿人口。一般而言,国际上将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将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压力,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

答:根本出路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完善社保制度,建立共享型的养老保障体制;努力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发展医

疗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要积极锻炼身体,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轻人要积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3、各国应该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各国要切实履行各自责任,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发达国家要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也应尽最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1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技创新,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继续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资源和环境立法,依法管理资源和环境。

15、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倡导低碳生活,做一个“低碳族”。如使用节能灯、少吃日香糖、使用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第四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生态观念转变,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高起点建设生态城镇。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不断提高集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负荷率和达标率,试点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规划为引领,加大镇区河道的改造提升及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营造水清、流畅、岸绿、路通、景美的江南水景风貌。广泛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村镇、“两型社会”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生动直观、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所和参与平台。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对各村生态环保指标考核,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高标准布局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生产力布局。完善集镇规划。完成**镇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推动形成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实施清洁生产。继续加强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快高能耗设备的淘汰,确保实现单位GDP能耗控制指标。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发挥环境保护在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中的导向作用和强大推力,从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上把好关,进一步助推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例,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高要求推进污染防治。深化水环境污染防治。继续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河长制”工作,确保**运河、*山河、**河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深化民生环保行动。继续开展化工、电镀、重金属、污水处理厂等行业专项整治,完善在线监控,狠抓达标排放,不断提高污染控制能力和水平,全力做好环境信访压降工作,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污染企业实施提标升级,保障人民群众权利。深化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各类扬尘治理,控制各类工艺废气、恶臭气体排放,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力落实秸秆禁烧目标任务,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商品化综合利用,秸秆禁烧率达到100%,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格局。

第五篇:勐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勐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13-09-05 10:30:50 星期四

来源:云南网

勐腊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战略机遇,提出“生态保护立县”战略,并将其放在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六大战略之首,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解决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勐腊正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绽放光彩。

生态经济效益凸显

勐腊县充分发挥旅游、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职能优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把重视生态建设和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

■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

勐腊县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旅游发展空间,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为品牌的景区景点正日趋被国内外游客所熟知、认可,以曼龙勒、曼龙代等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游迎接着四方的宾客。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曼龙勒村走出了一条用优质生态环境换良好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子。

走进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曼龙勒村民小组,依山傍水、绿树环抱、瓜果飘香、景色怡人。今年5月,南腊河野趣漂流和乡村生态特色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据勐腊县河马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南腊河野趣漂流度假区面积达96公顷,目前,已完成水上河流娱乐设施、河边休闲设施、游客接待中心、餐饮服务设施、休闲运动场所等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规划的三期工程将于2017年全部完工。公司打造南腊河野趣漂流度假区,主要依托曼龙勒旅游特色村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大面积古树林及竹林,以观赏南腊河沿岸风光,体验划船野趣漂流为主,打造具有吃、住、玩为一体的户外基地。

2008年,勐腊县旅游局根据省旅游局《关于抓好首批旅游特色村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精神,上报了曼龙勒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意见,同年被省政府列为首批旅游特色建设示范村。利用省政府乡村旅游发展补助资金,勐腊县聘请了云南省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对南腊河流域民族村寨进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勐腊县·南腊河乡村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勐腊县曼龙勒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村详细方案》两个规划文本,经过政府讨论后实施。根据以上两个规划,曼龙勒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主要依托望天树生态旅游区建设,充分展示傣民族干栏式建筑村寨自然风貌和边疆少数民族风土文化,成为望天树旅游区民族文化品牌展现的补充,从而带动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011年,由勐腊县旅游局牵头引入一家旅游公司,进行曼龙勒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其中,曼龙勒、曼龙代两个村是全省旅游特色村,开展了村寨道路改造、给排水系统、村寨寺庙维护、村寨旅游标识牌等建设,扶持旅游经营接待户7户,并进行旅游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等,完成投资200万元。南腊河漂流旅游项目的开发,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让村民的农家乐餐厅、农家乐旅馆收入增加,同时,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林业产业发展加快

勐腊县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指导成立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制定相应制度,使其依法依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2年,全县新建林业产业协会2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

以勐腊镇和勐捧镇两镇为茶花鸡生产区,重点发展城镇郊区规模养鸡和林下养鸡重点户和示范户。勐腊县茶花鸡养殖历史,从农村零星养殖逐渐向示范村、养殖专业户发展,从零星养殖的2-3万羽发展到如今10余万羽。全县共发展茶花鸡养殖示范村7个,规模养殖户1户,茶花鸡存笼1.5万多羽,引入优良茶花鸡2.1万羽。勐腊县的小耳猪、茶花鸡等地方优良品种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六大名鸡”,具有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012年,全县橡胶种植面积达207.5万亩、茶叶11.6万亩、甘蔗1.13万亩、香蕉13.7万亩、蔬菜瓜果4.65万亩、石斛2000亩、砂仁8万亩、印奇果示范推广3092亩;完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新增大棚40余亩,全县累计已建蔬菜大棚面积800余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7万亩,采取土样800个;完成“3414”试验及校正试验6组,土壤肥力定位及肥效监测各5个,累计完成土壤分析化验14612项次。全年共抽检蔬菜瓜果样品1003个,合格率达96.7%。

此外,勐腊县还加快推进生态茶园、生态胶园建设,积极扶持红魔芋、石斛、星油藤等一批新型农业产业和小耳朵猪、茶花鸡等特色养殖业,让生态品牌成为群众增收的硬保障。目前,无公害粮食、反季节蔬菜、茶叶、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5大产业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认证面积为34.5万亩。

到2012年底,全县茶叶开采面积9.5万亩,产值达1.3亿元。其中,古茶园的茶叶总产量为640吨,产值8300万元。目前,全县共有83家茶叶加工企业,有涉茶农户8410户、3.5万余人,茶农仅茶一项年均收入1350元。全县14家初制所主要收购鲜叶加工初制干毛茶。69家手工企业,主要生产产品有七子饼茶、砖茶、沱茶、竹筒茶、瓜茶等,产品自收自产自销。加强节能降耗工作 勐腊县设定能耗门槛,实行项目市场准入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严格实行能耗审核评估,做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招。同时,以制胶、制糖、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走进位于勐腊镇曼纳伞村民小组的勐腊制胶厂的污水处理区,机器声隆隆,值班台账详细明了,电表、流量表和水表快速运转。污水出来后,经过沉沙池、氧化塘、酸化池、脱硫池、曝气池等,经接触氧化和曝气等处理,污水变成了清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达标的污水再抽回生产车间进行重复利用。同该厂一样,勐腊县境内的橡胶制胶企业陆续开始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和新建,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同时,鼓励企业研究、采用其他治理效果更好、更为先进的工艺技术。

为切实加强全县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县域内所有制胶企业生产废水均能够按要求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目标,2010年起,勐腊县开始分批实施橡胶加工污染治理企业挂牌督办工作,即责成企业限期内完成处理工艺等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和建设,完成污染治理工作,逾期完不成者一律关停。

目前,全县16家重点减排企业中,完成废水设施治理建设的14家(其中通过省级验收1家),正在建设2家;全县20家被列为挂牌督办的橡胶加工企业中,已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改造任务的有11家(其中通过省级验收1家,待验收10家),正在建设未完工的有1家,累计投入治理资金5026.31万元。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为加快推进珍贵用材林工作,合理经营森林资源,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林地生产潜力,实现勐腊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勐腊县完成了《勐腊县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作业设计》编制工作。今年5月6日,省林科院与勐腊县签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就推进勐腊现代林业发展达成合作共识。

今年5月,勐腊县在行政中心开展了珍贵用材林种植示范区建设活动,共种植柚木、大红酸枝、印度紫檀、檀香、缅茄、桃花心木、降香黄檀、西南桦、铁力木、黑黄檀、铁刀木等11种珍贵树种34.5亩、1800余株。此外,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四旁”空地,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珍贵用材林树种,既绿化了家园,又培育了庭院经济。

今年以来,勐腊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力打造珍贵用材林基地和红木资源储备库。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推动工作落实。同时,根据各乡镇的地理条件和土地资源实际,做好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工作,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县委、县政府已经对勐腊县珍贵用材林建设做了详细规划,并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20万亩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树种采取引进和乡土结合的办法,确定了降香黄檀、黑黄檀、铁刀木等10余种珍贵树种。

依托现有的中幼珍贵用材树种天然林,勐腊县采取封山育林、人工更新等方法,通过抚育、间伐、补植,促其成林,逐步扩大种群规模;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对珍贵用材树种的种植、抚育、施肥、密控、修枝、整形等各个生产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管,把现有的一些造林科技成果应用到珍贵用材树种种植中去,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据统计,目前,勐腊县有珍贵木材树种100余种,其中,柚木、西南桦、土沉香等树种长势良好,可形成产业规模。勐腊县计划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5万亩,通过与省林科院合作,有利于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种苗繁育基地和科技支撑体系,把勐腊打造成全省珍贵用材林和热带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示范县。

坚持环保规划先行

多年来,勐腊县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扎实开展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勐腊县完成了县城和10个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勐腊县城区空气和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修编工作;优化调整了《县域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了《勐腊生态县建设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2012年和2013年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全县10个乡镇(包括原尚勇镇)中有8个乡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待环保部复核命名。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的要求,完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材料的上报。2012年,完成空气质量监测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各12期,监测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勐腊县加快推进县城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整治等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突出解决好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对滞后的问题。

计划投入4584.78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现已完成厂区建设以及一期8.5公里污水管网铺设,2012年9月投入试运行。二期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招标工作。总投资3370.15万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已投入试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绿地总面积168.11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25.63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30.56%,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0.59平方米。已有52个单位(小区)达到园林式单位(小区)标准,“园林单位”达到了72%,“园林式小区”达到了60%以上。

乡镇“两污”建设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勐仑、勐捧等5个乡镇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已完成主体工程。关累、易武等4个乡镇10万元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常管理维护经费已安排。瑶区、象明等4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完成选址、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勐捧、磨憨、勐满、关累4个生活垃圾堆放场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勐仑、勐捧、易武3个乡镇中心垃圾处理厂(焚烧工艺)可研编制工作已启动。

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长3.406公里、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南腊河县城段治理工程现已完成基础砼浇筑4036立方米;长3.3公里的南腊河曼龙代段治理工程,现已完成土方开挖0.29万立方米;完成了南腊河流域沿岸村组垃圾整治项目,涉及勐腊、勐捧、勐伴、瑶区4个乡镇、11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共建设38座垃圾收集房,总投资100万元。目前,勐腊县共有10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州级生态村、3个州级绿色小区、4个县级绿色小区、22所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企业3个、环境友好型机关2个、绿色家庭11家、2个县级环境教育基地。

■整治农村环境

走进勐捧镇勐捧村委会曼秀村民小组,一间间独具特色的傣家竹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屋前屋后鲜花绽放着,庭院里热带水果挂满枝头,一条条排水沟规划有序,将污水统一排往村外的污水处理池。

村支书岩应叫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统一的垃圾场,村民日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农田作物秸秆全部露天混合堆放,丢弃于墙角、排水沟和田间地头。由于缺乏定期清运,导致垃圾大量囤积,在旱季时垃圾腐烂发臭,滋生大量蚊虫苍蝇,而在雨季则冲入村庄沟渠。漂浮的村庄垃圾常常堵塞沟渠,造成泄洪不畅。2007年,曼秀村就开始修建排水沟,改善村庄污水收集系统。勐捧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污水通过新建生态沟接纳生活污水,通过生态沟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

今年上半年,勐腊县实施完成勐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勐满、瑶区、象明、勐伴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5个项目;收集、汇总、编制生态县申报材料,确保今年顺利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加大减排工作力度,督促15家重点企业完成目标任务;争取云南中云勐腊糖业有限公司减排工程暂缓实施;对橡胶废水污染治理挂牌督办的企业继续加强指导和监督,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年底完成治理工作任务;力争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通过减排考核;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抓好对新、改、扩建项目环保审批关;完善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强化管理,建立信息档案,全面落实国家排污收费政策。

■重视生态资源保护

勐腊县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0万亩,国有林面积506万亩。勐腊县重点实施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继续抓好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等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同时,积极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云南示范项目,扩大跨境联合生态保护范围,加强对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预防与治理并举,在巩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20万亩的基础上,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58万亩,管护天然林699.9万亩,退耕还林5.5万亩。建沼气池3000口、节柴改灶1080户、太阳能1500户,有效地降低了森林资源的消耗,推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广泛开展了绿色创建行动,完成建设“绿化美化”村寨58个,“农村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村庄庭院化建设格局逐渐形成。通过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生态体系建设,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4.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6.24%。

全面完成《勐腊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工作。全县规划林地面积为475333.3公顷;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全县森林管护总面积713万亩,森林管护人员791人,公益林建设总任务19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5万亩。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15.41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159.79万亩。共完成巩固退耕还林人工造林1万亩、天保封山育林1.5万亩、州级低效林改造4.5万亩,义务植树24.5万株。新育苗面积110亩,良种准备量2500公斤,出圃苗木15万株。完成了小磨高速公路(勐仑至磨憨)沿线101公里生态景观建设任务,共种植苗木13.6万株。对勐腊镇南沙河小组、勐捧镇曼浓、尚勇镇南嘎3个村寨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栽种苗木1770株,受益农户118户;2012年,完成沼气建设300口、节柴改灶272口、太阳能安装605户。

■开展水资源保护

南腊河是澜沧江一级支流,全长186公里,流域面积4563平方公里。由于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2012年2月经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审批。保护区自勐腊镇、县城到勐捧镇团结桥电站止,全长90公里,河面平均宽60米,面积541公顷。主要保护裂峡鲃、斑腰单孔鲀、鲈鲤、山润鳖、平胸龟、双孔鱼、大刺鳅、丝尾鳠、水獭等水生野生动物。

5月28日至30日,南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试点项目通过验收。项目自2012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13年5月结束。由保护国际基金会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共同出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勐腊管理所和尚勇管理所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以生态补偿的形式,分别在曼蚌村和上中良村划定水源保护林1100亩和6500亩;完成了曼蚌村两条333米长的水泥道路,修整排水沟233米、小型污水处理系统1套、垃圾池2个,制作埋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介绍标牌1套,帮助修订村规民约,改善了曼蚌村民小组村内道路、环境卫生状况;完成了上中良村修建小型污水处理系统1套,制作埋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介绍标牌1套。

通过项目实施,对澜沧江一级支流南腊河流域的水资源综合保护和生活污水处理进行试点,探索南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及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湄公河上游勐腊热带林区淡水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6月6日,勐腊县201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仪式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天树景区补蚌码头举行,41.5万尾活蹦乱跳的丝尾鳠、鲤鱼、鳙鱼、鲢鱼鱼苗被放流南腊河。自2005年开始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以来,勐腊县已向南腊河投放各种鱼苗110多万尾,其中,土著鱼苗70万尾。为加强鱼苗管护,勐腊县将进一步强化江河分段管理和渔政执法,采取禁渔、休渔期等措施,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依靠群众进行“群防群管”,切实加强水资源环境监测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严格落实渔政执法工作,逐步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珍惜和保护渔业资源,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为了保护水生动物资源,勐腊县人民政府于1996年发布了《关于勐腊县实施江河分段承包管理试点工作的方案》,出台了勐腊县江河资源管理的新举措。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县域内江河分段承包管理工作由渔政站具体指导,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沿河村寨按传统界线划分管理范围,签订江河分段承包管理责任书。各村抽派民兵或联防队员兼任渔政巡查员,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渔业生产安全。通过群防群管,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全面推行江河分段承包管理,有效控制了炸、电、毒鱼等渔业违法案件的发生,江河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 罗桂华 通讯员 韦子顺

下载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嘉县妇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各个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

    推进生态文明

    推进生态文明、从自己身边做起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 **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年,我局按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有关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富锦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富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需要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