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邓时卫
记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邓时卫
来源:南鄂晚报 时间:07-09-11
稿件上传:liuhuafang
提起邓时卫,崇阳县的干部群众有口皆碑,他淳厚而朴实,他刚毅而自信,像燃烧的蜡烛,为人们增添光亮;像杏林春雨,滋润患者心田;像隽水河的浪花,谱写动人的乐章,在开拓农村的健康之路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把追求扎根在家乡的热土上
邓时卫1995年以优异成绩从崇阳卫校毕业。经多次申请,邓时卫被分配到肖岭乡卫生院当医生。
从当医生的第一天起,邓时卫就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着,2001年通过自修深造,获医学大专文凭,很快成为当地群众信赖的医生。
2003年腊月的一天早晨,肖岭乡白码村农民刘大全高血压急性发作,请邓时卫出诊。白码村交通不便,当时天又下着雪。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他身背急救箱,卷起裤脚,脱下皮鞋,涉过冰冷的河水,步行两里多路赶到病人家中,及时抢救病人,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2003年“非典”流行,外出返乡人员不断增多。当时,有一个从广州疫区返乡的发热病人,在该院隔离留观时悄然溜走,邓时卫迅速组织医务人员寻找病人下落,恰在此时,他患晚期食道癌的父亲病危,当他将那个病人找到送往隔离留观站,已到深夜一点,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去世。
新“官”上任“三板斧”
于1995年建院的肖岭乡卫生院,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一直处于倒数位置。2002年,县卫生局党委面对肖岭卫生院的落后状况,决定调整院领导班子,选拔年仅32岁的邓时卫担任院长。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使出了“三板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邓时卫决定第一板斧从建章立制、规范内部管理入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肖岭卫生院财务、药品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可操作性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第二板斧,开拓创新,走人才兴院之路。根据业务需要,对科室进行了调整、充实,重新布局,新开设了中医科、儿科、妇产科、外科、理疗、B超室、心电图、放射、检验9个业务科室。并打破“铁饭碗”,实行竞聘上岗。
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邓时卫思贤若渴,九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聘请名声显赫、远近闻名的退休老中医邓建屏先生坐诊;青年医师陈图明是业务骨干,邓时卫力主推荐他担任分管业务的副院长……2002年以来,他先后选送13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
第三板斧,重拳打击“地下黑医”,规范乡村医疗秩序。2002年10月,配合县卫生局对乡、村医疗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当时,有人送礼、说情,甚至还有人多次恐吓威胁说:“你关我的门,断我的财,我就要你的小孩及全家人的命”。邓时卫不惜一切代价,横下一条心,会同卫生监督局对13家无证行医全部予以取缔,罚款7万余元,对抗拒执法的2个“钉子户”予以重罚,提交司法机关行政拘留15天,群众拍手称快。
上任第一年,肖岭乡卫生院业务收入比上年就增加了52.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
邓时卫常说:“打铁需要本身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天,一心扑在事业上,忠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上任伊始,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与肖岭的人口大乡、农业大乡很不适应,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改造扩建肖岭卫生院综合楼,添置医疗设备。邓时卫面对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和呼声,下决心建一个群众满意的卫生院。从 2004年开始,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上,从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征地、设计、筹资到一、二期工程的竣工,倾注了他的全部智慧、心血和汗水。为解决资金问题,他积极向上争资金,千方百计筹资金,自己带头,集资12万元,其中向亲戚朋友借款7万元,将多年的积蓄5万元用在卫生院建设上,职工在他的感召下积极筹资。卫生院综合楼共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扩建面积530平方米,改造面积1100平方米。建有宾馆式的病房和乡镇卫生院一流的手术室,病房添置了空调、彩电、热水器等成套设备。同时,投入资金60万元,添置了900型B超机、200MAX光机,装备了血液、尿液、生化、电解质分析仪、洗胃机、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大大改善了医疗条件,肖岭卫生院旧貌换新顏。
路,在开拓者的足下延伸
肖岭卫生院在邓时卫的带领下,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卫生院,在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跃入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乡镇卫生院先进行列,多次受市、县表彰和奖励,邓时卫本人也被省卫生厅、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工作者”,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院长”荣誉称号。2005年10月,他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荣誉称号,而获此称号的在全省只有5人。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邓时卫没有满足现状,奋斗未有穷期,他正以高昂的热忱,描绘新的发展蓝图。(通讯员 宋平凡)
第二篇: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事迹材料
×××中心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
×××,男,45岁,回族,专科学历,主治医师。2008年任六十铺中心卫生院院长以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严于律己,勤于奉献,公正廉洁,处处为医院发展着想。多年来他以“内抓管理,外塑形象”的管理理念,制定了两个“围绕”的方针(暨一切工作院班子成员围绕着科室转,科室围绕着病人转),使职工的服务观念得到改变。通过定制度、抓落实、定期考核等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原先面临散、乱、差的卫生院,近几年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并得到较好发展,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单位连续数年在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都名列前位。
一、抓班子,带队伍,积极履行院长职责
1、勇挑责任重担,发扬民主风格
到×××中心卫生院任职后,他深知自己身上担子的重量,通过学习、座谈摸准阻碍医院发展的症结所在,常言到打铁还需本身硬,要想把医院搞好,院长必须要当好班长,抓好班子建设,带好队伍,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管理水平,在管理岗位上,他大力发扬团结民主作风,积极承担班子主要负责人的作用,经常与班子成员沟通、交换意见,凡涉及全局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能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发挥集体智慧优势,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威信。他还积极支持和鼓励分管领导管理好所分管的工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班子成员之间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在他的带动下,班子团结职工协同单位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 1 轨运作。
2、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自担任院长、支部书记以来,通过以院支部为堡垒,党员为桥梁,带领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践诺”及“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了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思想,加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采取对专业技术人员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措施,使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广大职工的努力下,单位的年收入由07年的八十多万到08年的一百多万,09年突破二百万。特别在医改后由于人事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单位收入近两年连续突破三百万。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近三年单位自筹资金配备了全自动生化、500毫安X光机、彩超、DR等一大批先进设备,使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他非常注重医院形象的树立。多年来他每年都利用节假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服务队开展“义诊”活动,开展送医“进敬老院、进学校、进农户”活动。带上诊疗设备和常用药品、面粉、食用油、米等慰问品,带着党的温暖和尊老、爱老的崇尚美德,到敬老院及弱势群体家中开展健康体检及送温暖活动。真正让这些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也提高了医院在当地群众的影响和好评。
二、扎实工作,务求实效,有力的推动了我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08年以前因多种原因,单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仍靠院长经验管理模式,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人心涣散业务收入连年下降。2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到任后,深入与干部职工和群众座谈,针对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把医院现况摸排到位,做到底数清、思路明,为医院的改革顺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出台了一系列全新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一切从零开始带领全院职工努力奋斗,使卫生院从新焕发生机。
其次是组建一支职工信得过的科室负责人,经过倾听职工群众的评议,自己深入的调查了解,把医院一些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业务精,群众口碑好的人员选拔到医院的各科室管理岗位,并实行了院科两级管理。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三、深入一线,强化指导,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能力
我院属于基层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他经常走村入户,深入一线与患者及群众沟通,掌握和了解村卫生室工作开展情况,并借助医改政策的落实,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村卫生室负责人实行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使全镇十所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并实行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他经常带领乡村医生及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人进行《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学习并亲自授课,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村级门诊统筹等工作运行正常。并在多年的绩效考核中始终名列全县前位。
他始终紧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不放,督导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使我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行政工作较忙,但他在医疗技术方面仍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利用他在普外科专业开展一些新的适宜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并经常到手术室亲自 3 参加手术,带领科室主任及床位医生进行查房,节假日都不休息。甚至部分出院病人他也要亲自打电话进行回访,询问健康情况及进行康复指导,在工作中他能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掌握的技能,即提高了临床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不断丰富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院长,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挂在他的心上,医院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他又有了新的思路,由于老院区处在居民聚集区又毗邻街道,使医院的发展受到约束。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协调,在镇北新区为医院规划设计了一座占地3.7公顷,建筑总面积达一万余平米二级乙等标准的现代化中心卫生院(分三期完成),现正在分期建设。新医院建成后将为方圆二十余万群众提供高效完善的健康医疗服务。
2013年6月15日
第三篇: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
用满腔热忱、爱心书写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爱心之路;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一】
他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凭借执着、顽强的精神,将一个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卫生院发展为全区实力最强的卫生院;他没有豪言壮语,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一颗情系患者的心,为前来就医的患者解除痛苦。
2019年,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了“英才”荣誉称号。三年来,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中,而是将成绩和荣誉化作动力的,实践着“扎根山区,兴医为民”的诺言。他始终把服务山区百姓,做百姓健康卫士为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许多患者免除了疾病的折磨。
作为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三年来,大力实施科技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之战略,全力打造集“预防、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卫生院。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医疗用房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余张;投资500余万元引进美国GE螺旋CT、CR、彩超、数字电子胃镜、肢体康复系统设备等70余台医疗设备。投资近百万元用于科室建设,创建了外科、手术室、脑中风康复科、理疗科、特检科,发展壮大了内科、妇产科、放射科、中西药房等科室,业务科室也由最初的1个综合科室发展成为14个科室。
注重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引进临床、医技各科室专业技术人才50余人。加强年轻人培养,职工队伍常抓不懈,班子成员5人中,年龄在30-60之间,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队伍。激发员工活力,对员工提出了“所有人员在物质上、政治上、技术职称上平等对待,没有正式、临时之分,只要在工作上有水平,业务上有能力,同样可以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晋升职称、发展党员”。全院18名中层干部中有一半以上属于非在编人员,多数已晋升为中级职称、加入了党组织。为李效勤、张金水等一批老乡医,晋升了职称,购买了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注重发挥名医效应。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始终坚持长期坐诊、业务查房、主刀手术,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实现两万例手术无事故,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在发挥自身名医优势的同时,全力打造脑中风康复专科,以李效勤为首的脑中风康复科成为“x省特色专科”。
注重实施惠农政策,尽量给病人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药物,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为住院病人免费供应早餐、热水,免费车接车送,无偿提供陪护折叠床等。坚持走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建设养老公寓,已有30位老人入住。
近三年,中心卫生院门诊共接诊8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达到2019万元,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全国特色专科建设典型医院、全国基层卫生院设施最齐全的医院。先后被授予“x省十佳卫生院院长”、“2019感动博山人物”等荣誉称号。
谈起怎样继续发挥“英才”效应,说:“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将继续优化诊疗配套设施,把名医名科技术发挥好,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更好地扎根山区,兴医为民。”
这是我们的医生,值得尊敬的医生。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二】
我先来向大家汇报一组一家乡镇卫生院的数字:净资产总额1200万元,年业务收入900万元,门诊量3万人次,住院病人人次。这组数字乍一听也许您并不在意,但当告诉您这组数字的出处时,或许您会生出“不简单、不容易”的感叹。
数字出自镇卫生院。镇是全市最偏远、只有3万人口并不富裕的乡镇。在这样的条件下,卫生院创造的这些数字您说简单、您说容易吗?
熟悉情况的人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个“以院为家、把医院的事当成自家事”的院长。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卫生院多年来一直是全市乡镇卫生院中的佼佼者。院长名叫,1987年担任卫生院院长。“院长真正把医院当成家,职工才会热爱这个大家庭;职工热爱大家庭,也才能安心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这样理解“家”的含义。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和经营着自己的“家园”。
1987年,接手的是个真正“穷到家”的穷家:房屋破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入不敷出。“穷归穷,毕竟是个家;只要心里有个家,‘穷家’定会变‘富家’”。怀着这样的心态,曾经当过兵、做过乡分工干部的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穷”攻坚战。为改变“穷相”,拆危房、修旧房、建新房;为留住医疗骨干,他耐心做工作,创办了以眼科为主的特色专科;为保证职工福利,他以个人名义借钱,兑现对职工的承诺。在的努力下,“家境”开始慢慢改变。1994年后,卫生院走出低谷,并逐渐在全市乡镇卫生院中脱颖而出。目前,全院拥有达5000平方的门诊、住院和医技楼,添置了大型光、彩超、c臂机、腹腔镜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一些在大医院才能开展的诊疗项目,在这里也出现了。
心中有家爱自生。对卫生院这个大家庭不仅包含着浓烈的爱心,还有着一段深深的情结。1996年,因患脑膜瘤,在x做颅脑手术。他人在病床上,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卫生院这个家,因担心会影响卫生院工作,他反复劝说职工不要探望,但出于对“家长”由衷的敬爱,当时全院的50多名职工还是自发地安排好各自工作,先后赶到医院探望他。倍受感动,由然产生一种情感:我要用全部精力回报卫生院这个大家庭,回报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他关心职工生活,在全市率先为全院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建起了职工宿舍楼,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他关心职工家庭,对有就业需求的职工家属子女,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当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个会想到他,都是以家长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关心职工成长,每年都选派2至3名职工前往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就是对偶尔犯过错误的职工,也以包容之心予以关爱。他还保存着十几年前一位职工的检讨书,这事以前从没向外透露过,只是想在退休后悄悄撕掉。
有家的感觉心境是平静、安详的。在的办公室里,“先做人、后做事,诚信为本”的座右铭特别醒目。时下,一些医院常与医疗设备回扣、药品提成、红包等字眼相联。但在卫生院,这些问题从不存在,“自家买东西、做事情你会要好处吗?”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在卫生院采购药品器械时,始终坚持不吃商家一根烟、不喝厂家一杯酒和不拿经销商一份礼品的“三不原则”,为的是砍价时“手硬嘴不短”。一位常年从事医疗器材的经理说,我做了多年生意,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院长。是的,在心里,始终装的是卫生院这个“大家”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在第一轮“两权分离”改革结束后,他将自己应得的大部分奖金用于卫生院的发展和职工的福利。
虽然卫生院家产殷实了,作为当家人,勤俭持家的本色没有改变。他常说,“我们卫生院这个家是属鸡的,扒一下,啄一口,不扒就没食吃;积累家产不容易,稍不节俭就会败家。”对想到医院蹭吃蹭喝揩油的对象,一律高挂“挡箭牌”,他也因此落下“铁公鸡”的外号。去年新投入使用的18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全部装潢按一般预算要80多万元,而他只用了30多万元,就连审计人员也不大相信。但“铁公鸡”硬是一笔笔地抠省出50万元。
2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直“以院为家”,是因为身后有一个始终支持他的小家。他的妻子揽下了全部家务,为的是不让分心。1996年手术后,落下了继发性癫痫、左侧肢体功能乏力等后遗症。最初的两年多,的妻子每天如影相随地陪他上班,料理他的生活,这段情景至今不能忘怀。他爱人没有工作,也没有养老保险,经常半是埋怨半是担忧地说,我家老徐这个人,职工的家属他能安排,就是自己家属他不安排,我老了不晓得怎么办?回答说,在家洗衣做饭,跟在我后面永远不会下岗,这是最好的工作安排。话虽回得巧妙,但心里有个小九九没说出:如果安排了你,就会少安排一个职工家属。
20多年同一岗,“以院为家”自风光。比起同时期工作并转入公务员队伍的老同事们,多年“家门”未出的难免有一点遗憾。但看到卫生院的巨大变化,想到任职20多年来,和谐大家庭里没有一封人民来信,先后两轮改革测评时,“家庭成员”对自己百分之百的支持率,就有一种成就感。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奋进的动力,家是永远的守候。“以院为家”的,用20多年的坚守向我们解读并证明了这一切。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三】
胡贤林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山区33年,全心全意为山区群众服务,赢得了山区群众的信赖和爱戴,展现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为他把救死扶伤的天职看得高于一切。33年来,他把病情当作命令,甘当“全天候”医生,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方百计方便大山里群众就医。他视病人如亲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处处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多花一分钱。33年来,他走遍了全乡28个自然村,叫得出六千多号人的名字。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山区群众健康有保障。胡贤林说,“与大山里治病救人的头等大事比,自家的事都是小事。”为此,他一心扑在双峰卫生院这个“大家”的建设上,一次次放弃了离开山区的机会,为了在大山里建设好让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他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病人以生命相托,这不仅需要高明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胡贤林扎根山区33年,以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在山民心目中树立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山民们只要看到他,“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这些年,与医疗设施越来越先进不相称的是,一些地方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只要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就一定有助于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海拔六百米的天台山脉连绵不绝,横亘宁海、新昌和天台。素有宁海“小x”之称的双峰乡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三地交界处。那里,有一个山民们熟悉的身影时常在崎岖的山路间穿行。33年来,他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用脚丈量着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他一次次放弃了下山行医的机遇,一直坚守在大山里,为山区的父老乡亲建起了“生命守护站”;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乡亲们广为传诵的好口碑……
他就是共产党员、宁海黄坛镇双峰卫生院院长胡贤林。已经83岁的当地村民何行龙,这样评价胡贤林:“这么好的医生,难得。”1974年1月,何行龙大吐血,被送到卫生院。听说新来的病人有肺结核病史,当时在卫生院仅有的两间病房住院的病人谁也不肯与他同住一处,胆小的干脆吵着要回家。可何行龙的病情需要一日数次观察诊断,对症下药,理应住在医院里,而且最好安排单间。这时新婚才三天的胡贤林作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感到意外的决定,让老何住进他安在医院宿舍里的新房,自己和妻子搬到附近的丈母娘家去住。
让病人住婚房,多不吉利,万一是传染病咋办?有人好心相劝。胡贤林反劝道,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最要紧;确诊是传染病再转院也不迟。后来,经确诊老何得的是肺结核后遗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就这样,老何在胡贤林的新房里整整躺了一个月。在胡贤林的精心治疗下,老何终于康复出院。
此后,老何一有病就找他,而胡贤林也从不嫌麻烦,每次都给予亲人般的照料。去年,老何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他又找上胡贤林,要他帮着联系山外的大医院去看病。胡贤林不但很快通过在x工作的小女儿帮他联系上了浙一医院,还利用休假时间陪他到x看病。上个月,老何又高烧不退,来到卫生院一查,白细胞高达17000单位,比正常人高出7000单位。这对一个冠心病、肺气肿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最好是到大医院去诊治,可这次何行龙执意不肯去。无奈之下,胡贤林只得每隔几天,就给老何抽血化验,调整用药;晚饭后,他带上出诊箱送医送药到床头。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老何的病情终于得到明显的缓解。33年来,类似这样的麻烦事,胡贤林不知揽过多少次。有时不仅要出大力,还要垫上自己的钱。
榧坑村的胡永安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常复发。气急时他脸色铁青,最犯愁的是每次挂针、吸氧的医疗费,五六天下来就要六七百元。这对丧失劳动力的他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这时,胡医生总是说“先看病,有钱了再来还”。10多年来,几十元的欠费胡贤林悄悄垫上;多的就记在卫生院的账上,待村民有钱时还上。账上的欠款从每年的数千元越滚越大,直到上万元。XX年前,这笔欠账直接从卫生院业务结余中核销。此后,由乡财政核销。胡贤林没有统计过10多年来自己垫了多少医药费,但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记得,每当要还他垫的钱时总被他婉拒。卫生院的平均处方26元。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廉价药是双峰卫生院的当家药。为了让村民省药费,胡贤林动足了脑筋:山乡多发尿结石,急诊时打针消炎,待控制病情后,就教病人上山采车前草、金钱草和紫金沙三味草药煎服调养;上呼吸道感染时,教村民拿梨头、枇杷叶和鱼腥草煎服。
“病情就是命令。”干过部队卫生员的胡贤林,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颇有几分军人色彩。然而,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他时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88年一个大雪封山夜,长丘村一急性腹痛病人俞东贵托人打来电话,要他出诊。胡贤林钻出热乎乎的被窝,背起药箱,拿着手电,一头扎进寒风刺骨的茫茫风雪夜。大雪齐膝,北风呼啸,他艰难前行。北风越吹越紧,刮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他最后只好背朝着目标倒走。为了赶这足足7.5公里长的山路,他不知摔倒过多少次,而窄窄的山道边就是悬崖!
“一个雪人叩开我家门,外衣是积雪,眉毛挂着冰凌,只有头顶冒着热气。是胡医生,他真的大雪天赶来救命了。”回忆起往事,老俞至今还激动不已。
1998年9月的一个凌晨,王家染村来电请他赶快去抢救一名喝农药自杀的妇女。胡贤林收拾好急救药物,一头挑着生理盐水,一头担着灌肠用具,揣上两个隔夜的冷麦糕就出发。50出头的胡贤林挑着10多公斤重的担子一路小跑,2个多小时赶了15公里山路。只见病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上气不接下气,皮肤、口唇青紫,全身抽搐,瞳孔也缩得只有针尖那样细。胡贤林马上采取洗胃、催吐、灌肠等措施。他不顾病人一身污秽,一直守在边上细心观察,调整用药。经过一天一夜的精心治疗,终于将中毒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连夜送产后大出血病人到城关的大医院;抢救农药中毒的村民三天三夜没合眼;为赶时间出诊,吃饭常常烫破喉咙;下乡巡诊顾不上术后不能下地的妻子,让她就此落下低血糖的病根……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同事和乡亲们说了一件又一件。
村民们说,“看到胡医生,我们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胡贤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自勉牌匾,上书“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山区父老乡亲服务”。33年来,他接诊病人30多万人次,挽救了近百个山民的生命。一心扑在“大家”上
黄泥墙、烂泥地的矮楼,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老三件”是双峰卫生院建院初期的全部家当。村民做个血化验、拍个x光片,还得赶到15公里外的城关医院。担任双峰卫生院院长后,为了让大山里的卫生院真正成为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胡贤林可谓是费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
老胡一直很清贫。前些年总算在城关买了套房子,五万多元房款还得分期付清。“凭你的技术,几年就好发财。”有人鼓动他到城关开诊所。更有同行说,若老胡开诊所,他愿去打下手。有人甚至出高薪想挖他走。宁海县卫生局副局长葛文华说,他在局里18年,五任局长都关心地问过他要不要调到山外,老胡都婉拒了。去年底,胡贤林已接近退休年龄,城关一家骨伤科医院院长托人说情、电话催促无效后,特地上山来“预订”胡贤林,要他退休后去那里干,工资待遇好商量!老胡却打定了主意,在大山里发挥一个医生的余热。冬去春来。院子里,老胡翻建双峰卫生院时栽下的一棵桂花树、一棵柏树在山风中挺立,枝繁叶茂。它们的根已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融入大山。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四】
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一个个锐意改革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领域里,鞠躬尽瘁,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xx卫生院长xx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十五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XX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管理者,同年被xx镇委、镇政府评为优秀主职干部。
xx,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出生于xxx年x月,xxx年x月毕业于xx卫生学校xx专业,同年分配至xx卫生院工作,工作兢兢业业,积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把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相结合,热情为广大病患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和领导的肯定。XX年被职工民主选为医疗组组长,XX年被选为xx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XX年底调至xx县xx卫生所任所长,XX年元月,调回xx镇卫生院任院长至今。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xx同志出生农村,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如新丰村村民廖善星,因不慎摔伤,至左肱骨骨折,因患者家庭贫困,经了解患者厨房、卧室、猪舍同在一室,他主动提出只要患者付600元就完成了对患者左肱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减免医药费1000余元,并多次上门免费注射、换药至拆线,因看其家庭贫困后还对其捐了一些衣物。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
他工作过的万家,是个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加之工作环境艰苦,他在万家工作期间,跑遍了该地区的每个村落,因为群众离医院偏远,有些老人不能前往医院就诊,他就常常上门服务,在万家卫生所工作三年,累计出诊了300余次,不管什么恶劣天气,只要患者一个电话,就毫不犹豫的骑车上门服务。XX年的冬天,一个患者家属打电话来说家中母亲70多岁,病卧在床已经几天了,情况危急,要求出诊。当时外面下着大雪,xx二话没说,披上雨衣就出了门。经过连续几天的出诊治疗,直到患者病情好转,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xx镇卫生院是当时全县乡镇医院唯一没有改建的老医院,软、硬件设施落后,群众就医环境差,科室布局不合理。调回xx任院长后,多方争取上级部门拨款了30万元,勤俭节约自筹了60万元,重新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新医院,工程建设之时,困难重重,他和卫生院一班人同舟共济,终于在XX年7月将一个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门诊大楼落成了,极大地改善了医院就医条件,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自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以来,医院遵照上级部门的政策,积极稳妥地为群众办理门诊、住院报销结算手续,因原门诊楼布局不合理,患者报销经常往返一、三楼极为不便,新门诊楼完工后,实行了一站式报销,为方便群众积极创造条件。
为抓好医院工作,xx同志带领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xx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过去明显上升。xx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了理疗康复等专科,保证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在医疗业务上,通过他15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积累,业务技能已能够满足乡镇卫生院开展的医疗业务,他坚持做到率先垂范,搞好传、帮、带,带领和指导年轻医生完成手术几百余例,使许多患者能够就近减轻痛苦,有效地促进了xx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五】
改革的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一个个锐意改革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驰骋在自己领域里,鞠躬尽瘁,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三十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均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县“百佳”医务工作者,XX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下面是**同志的部分先进事迹。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同志出生在桂阳县正和乡,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生长的地方正和,那时方圆十几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也常常使他十分痛苦,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1976年10月**毕业x卫校中医专业,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他想的是更缺医少药,那里更需要他,那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来到了泗洲乡卫生院,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凭他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自学,边工作,边请教,由于勤奋好学,他业务水平提高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利用中医中药和中西结合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成了一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由于他工作努力,1984年,县卫生局将他调入县城关卫生院,自此,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在休息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患者,也没有让患者失望过。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1984年,**担任城关卫生院副院长,89年任该院院长,这下,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家都清楚,全县39个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都想进城,也就使在城关、城郊卫生院的人员不断增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带领这么一班人发展事业,谈何容易。为抓好医院工作,**同志带领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狠抓“四个结合”和“四个关键”,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城关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乡镇卫生院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之前,**同志就在本院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转岗分流,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氛围。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二oo二年县政府出台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后,城关卫生院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完善,运行二年来,效益明显,人心稳定,**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耳鼻喉、痔疮、口腔等专科,城关卫生院由原占地面积730m2,业务用房不足200m2增加到职工住房1100m2,业务用房2080m2,添置了200max光机,心电图、生化设备、b超等诊疗设备,彻底改变了卫生院房屋面貌,每年收入达150余万元,运行二年来,不仅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且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卫生院连年被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XX年,城郊医院实行“海选”院长,结果,**同志担上城关、城郊两所医院的院长,**将城关管理和改革经验应用到城郊卫生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艰苦奋斗,廉洁行政
**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底无私,尤其倍受职工的钦佩,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论贡献他是全院最大的,可他每年的奖金是全院职工平均的,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许多维修工具,单位的门窗、水龙头、电灯及医疗器械坏了,能修的他都自己修,记得他刚担院长那时,医院较困难,病房的床都是他亲自利用床铺改做的,尽量为医院节省开支。他常常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报酬。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到各分设的门诊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坐车自己掏钱,未报过一分钱,担任院长十多年,他从未报销过电话费。对以权谋私,他深恶痛绝,早在八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药品进购公开,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进购工作,他从不联系购药,更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他总是将参会发的床单等纪念品、年底慰问金和组织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交给单位。为节约单位开支,他甚至舍不得请专业人员去疏通堵塞了的排污管道,而是自己动手清理疏通。在人员调动、药品采购、工程发包等工作上,他从不以权谋私,从未收受过礼品和红包。一次为争工程项目,一位工程老板想给他送个大红包,他当场予以严词拒绝。很多药老板说,该同志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四、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始终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去年3—6月,全县乃至全国打响严峻的“抗非”战斗以后,**同志认真贯彻上级抗非布署,组织全院职工迅速学习抗非业务知识,布置抗非的具体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布置全镇抗非工作,迅速掀起了全院全镇的抗非热潮,抗非期间全镇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500多处,消毒阴阳沟渠XX多米,投入抗非经费13万多元,院内设立了发热门诊,各服务站分别负责一个管区的疫情监测和抗非技术指导,疫区流入人口体温监测任务,全院共排查发热病人382人,送县发热门诊排查14人,疫区流入人口体温全程监测196人,**自始至终站在抗非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居委会、街道督促抗非工作,排查发热病人。在抗非典的那段时间,**同志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报告有从疫区来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温监测,每次,他都亲自前往,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测量体温,先后到北关旅社、竹筷子厂、城南村等居委会街道排查流动人口数十人次。一次,一个发热病人在诊断不明时走脱,**同志根据记录不全的住址,逐户询问,连续寻找了近5个小时,终于到南正街找到患者,当晚将患者送到人民医院排查。
五、关爱职工,无私奉献
**同志对卫生院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均非常关心,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他尤其关心退休老同志,他经常对职工说“没有老同志的奉献,就没有医院的今天,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职工的退休工资医院始终保证当月内足额发放,每年组织几次老年座谈会,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退休职工谈到**同志时均赞不绝口,许多退休老同志称赞他说,王院长千万不能调走,王院长在城关医院就是我们退休老同志的幸福。
**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廉洁行医、行政,助人为乐,视患者为亲人,对患者满腔热情,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第四篇: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文
我只想在山区当一名好医生
朋友说:“**生活朴素,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对工作着迷,对自己的医术从不满足。”
同事说:“*院长很敬业,经常是一台手术做完接着第二台手术,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从医,一把手术刀,两袖清风,三尺手术台,四季悬壶。”
病人说:“*院长比我们农民还辛苦,我们耕田种地
虽然有农忙,但是也有农闲的时候,哪像他从年初一忙到年三十,从来没有闲过。”
**为山区百姓做出的无私奉献,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担任院长16年来,他以充满无比干劲的饱满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名医带动效应,凭借着优秀的管理才能,使**中心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今年又获得了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卫生院、山东省首批优质和谐平安医院、淄博市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医德高尚 乐于奉献
“我在山区长大,山里农民看病难的情况我最了解,城里的大医院不缺我一个人,但山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却非常需要像我这样的医生,我只想在山区当一名好医生。”**诚恳地说。
平日里,患者的需要就是他工作的目标,不管白天深夜,只要一个电话,**总会第一时间赶到。从医40年来,他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实现两万例手术无事故。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始终坚持长期坐诊、业务查房、主刀手术,他有时一天连做三四台手术,遇上复杂的手术,从上午九点上手术台,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完成。一年365天,他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因为在他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所以不管时间多晚、工作多累,他都要耐心细致地为每个患者做完每一组治疗。常年繁重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2006年、2007年先后做了两次大手术,恢复期间也带病工作。**本可以在51岁提前离岗,可在党组织和乡亲们的挽留下,如今已经60岁的他,依然在医院里忙碌着。
优化环境 服务百姓
“有的病人是冲着我的名气来的,这是患者对我的信赖,但只有个别高水平的医生对医院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医院还需要高技术的医护群体和舒适的医疗环境。”**始终这样认为。
他坚持以人为本,把引进与培养人才作为建院之道、立院之本,几年来先后投入上百万元引进和培养人才,造就了一支技术精、医术高的医疗队伍。同时,不断改善医院的技术装备,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医疗用房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余张;投资500余万元引进美国GE螺旋CT、CR、彩超、数字电子胃镜、肢体康复系统设备等70余台医疗设备。投资近百万元用于科室建设,创建了外科、手术室、脑中风康复科、理疗科、特检科,发展壮大了内科、妇产科、放射科、中西药房等科室,业务科室也由最初的1个综合科室发展成为14个科室。
为给病人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医院为住院病人免费供应早餐、热水,免费车接车送,无偿提供陪护折叠床等。这些年来,医院先后降低了上百种药品价格,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如今,**镇的农民在**中心卫生院看病,新农合报销比例最高可达80%。
**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中心卫生院从全区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倒数第一,如今跃居全区榜首,2012年全院实现业务收入2000多万元,是1997年**刚上任时的68倍,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卫生院院长、山东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今年再次被评为全区“颜山英才”。
第五篇: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袁明勇
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袁明勇
今年下半年,经卫生部批准,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秀乡镇卫生院长评选活动,经过自下而上层层选拔、推荐,经过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评议、审定,207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被授予2010年“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荣誉称号,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7名,梧州市岑溪市归义镇卫生院院长袁明勇,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成绩,成为梧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卫生院院长。(下图)
9月26日,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表彰大会暨农村卫生发展战略论坛乘着“世博“之风在上海举行。我院院长袁明勇被授予“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荣誉称号,据悉,在这次表彰大会上,广西有7人获此殊荣,袁明勇为梧州市唯一获奖者。
2010年10月9日上午,秋天的空气弥漫着清爽,岑溪市卫生局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人们正在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获得者袁明勇举行祝贺仪式。
袁明勇1993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月,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当时被称为“烂摊子”的归义镇卫生院任院长。针对该院存在的内部管理松懈、群众就医环境差、职工人心涣散等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归义镇卫生院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院容院貌焕然一新,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241.9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626.3万元,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全体职工的拥护和赞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袁明勇曾经获得:梧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岑溪市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等等个人荣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以及带领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为单位争取了许多个梧州市、岑溪市的先进人和先进单位。
岑溪市副市长冯天德前来参加祝贺仪式,对载誉归来的袁明勇表示热烈祝贺,勉励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袁明勇同志为榜样,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实施医改各项工作,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这次受表彰的包括我院袁明勇在内的207名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是全国4万多所乡镇卫生院中的优秀管理者。他们长期立足农村,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袁明勇同志获此殊荣,载誉归来,为我院我镇甚至我市赢得了荣誉。
我市卫生局党委已经决定近期在该市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学先模,争奉献,创一流主题活动,号召全市卫生工作者向袁明勇同志学习,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鼓舞干劲,来促进行业风气进一步改善,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对激励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归义镇卫生院办公室
林壮 2010.10.10
上图:左三冯天德副市长、右二刘明敢局长、左二梁凤保书记、右一覃炎洪副局长、左一廖峥成副书记、右
三、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袁明勇。——归义镇卫生院办公室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