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报最美交通人事迹材料
赵志华:奉献铸就忠诚
——申报交通系统“最美交通人”事迹材料
赵志华,男,汉族,初中文化,1980年参加工作,养护中心一名普通的养路工。
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养护事业,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做一颗铺路石,将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路养护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曾多次获得县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养路工称号。
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裤脚满是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赵志华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奉献”。路,伴随着他的人生,路,占据着他的心灵,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公路养护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2012年,出海路出现山体滑坡,他冒雨干了近十几个小时,将泥石块一铲一铲的端走,待路面畅通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但他未曾喝下一口水。2012年大石河桥维修时,车辆沿便道通行,只要下雨便道就难行、堵车,两侧车辆排如长龙。每逢此时,他不等不靠,白天下雨他就在凌晨2、3点钟开着两头忙从河里挖沙铺路垫道,记不清铺了多少沙石,跑了多少来回,看着畅通的公路,老赵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好多司机看见这一幕,都纷纷摇下车窗打招呼表示感谢,有的热心司机还送上矿泉水和饮料。
由于常年劳作,他过早的患上了心脏病,兜里常年怀揣着救心丸,感觉难受就吃几粒顶一下,但却从来不曾请过一次假,因为他觉得自已快退休了,要离开他心心念念、付出全部心血的养路事业,是那样的不舍,那样的留恋,能多开一次车,多铲一次垃圾,都是对自已的一种安慰。
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干了就得干好。”老赵说。出海路上,风雨无阻,三十几年始终如一。赵志华负责的这段路交通量大,是段最难养护的路。但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这条路老赵每天至少往返两趟,并且一走就是三十多年。他积极钻研公路养护技术,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清水沟,除杂草,扫路面,修路肩。他的责任路段总是最好,常年保持水沟见底,边坡杂草一条线的标准。
多年来,老赵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下雨天,要不等雨停就得上路,坡陡路弯,路肩经常被冲毁,需要赶紧修补,否则容易冲毁路基。刮下的树枝及时搬走,防止影响交通。下雪天,天不亮就得起来铲雪,要不车一走一压,雪就铲不起来。遇上冷天积雪除不了,就要及时在路上撒一层防滑沙。
每年夏季,路肩上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公路的畅、洁、美,可铲除路肩高草,却是每个养路工都会感觉到头痛的事,因为铲除高草劳动强度大。面对这些,老赵从不言苦,他始终坚信一句话“把每一个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沿着出海路驱车行驶,每天总能老远就看到一抹橘红。那就是老赵拿着铁锹在清理路边的杂草,阳光下干瘦黝黑的脸膛渗着汗珠,脖子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淌。尽管已是凉爽的秋天,汗水还是湿了他的衣服。铁锹把已被手磨得铮亮,由于天天培土往一个方向用力,方头铁锹右边磨出了一个大大的斜角,直直的斜下去。站里每次发护路工作服都得多发给他一套,因为他上路时间长,风吹日晒衣服早早就破碎了。
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老赵是一名拖拉机手,他将拖拉机当作老伙计,每天都擦拭的干干净净。他开过的的拖拉机曾创下5年没有维修的记录。有时车有小毛病时,别人下班,他自己还在单位修车,说是怕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因人手不够,他都是一个人开两台车。有时他看见垃圾场满了,就利用下班时间,将铲车开到山上推垃圾,每次都得用上2-3个小时,他开着他的车到底往返了多少次、清了多少垃圾人们不知道,但大家知道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他常说:我和大家不一样,我是正式工,我不当表率谁当表率,我不带头谁带头,吃点苦受点累算个啥,只要能把出海路面貌改善,苦点累点我也心甘情愿。
赵志华同志将公路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决大部分,不管家庭中面对多少困难,都不能让他放下心中的路。2004年他大女儿身患癌症,2007年老父亲身患癌症,母亲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但他却不曾因为家庭原因请过一天的假。女儿、父亲去医院看病的事全部交给了妻子,他说:“我开的拖拉机别人都不会,每天都得拉土、拉垃圾,确实离不开,晚上由我来照顾吧”!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诚的声音。是怎样的一种爱路情结,让这样一位普通的养护工为之默默付出。
这就是我们的养路工。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养路人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他们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忠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就是默默工作和生活在我们身边最美的人!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八日
第二篇:最美扶贫人事迹
3篇最美扶贫人事迹
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县**镇**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
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18年。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夫妇最坚定的想法。
“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
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夫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
“平时吃饭、喝水,**都要**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
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2002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
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自己挣到了钱,**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
2015年,**成立**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
2016年,**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17年5月,他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
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
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年7月1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发展得更好,让全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最美扶贫人事迹
“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
“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
……
4月4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
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2014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
“**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2014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
当年,**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
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50亩土地,种上了中桃9号、中桃10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
据了解,中桃9号和中桃10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200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8%~20%,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
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
“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
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
好事多磨,2016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
2016年至2017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328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74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
“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
“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
最美扶贫人事迹
“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14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500多元。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25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388户15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1户716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15年10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30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265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162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2500多公斤,单价8元。
现如今,走进**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第三篇:最美扶贫人事迹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
“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
“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
……
4月4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
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20**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
“**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20**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
当年,**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
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50亩土地,种上了中桃9号、中桃10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
据了解,中桃9号和中桃10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200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XX%~XX%,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
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
“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
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
好事多磨,20**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
20**年至20**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328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XXX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
“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
“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
“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14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500多元。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25公里,全村XXX个村民小组XXX户1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年10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XXX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XXX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XXX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2500多公斤,单价8元。
现如今,走进**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县**镇**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
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18年。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夫妇最坚定的想法。
“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
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夫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
“平时吃饭、喝水,**都要**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
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2002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
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自己挣到了钱,**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
20**年,**成立**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
20**年,**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年5月,他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
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
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年7月1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发展得更好,让全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我们的黑猪吃草、散养,绝对保证原生态养殖。”1月21日,**县**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基地,总经理**正在给顾客介绍黑猪的养殖方式。
去年腊月,每天都有大批顾客来到该生态农业基地,把订购已久的黑猪屠宰以后运回家去。
而在5年前,这个基地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坡地,让这片土地发生神奇蜕变的,正是该公司总经理、**镇**村村民**。
十多年前,刚刚中专毕业的**,怀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只身离开山村到外面闯荡。通过开超市、开商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改变家乡的面貌。”20**年,**回到**村,投入全部积蓄,成立了**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开始养殖山羊、种植葛根,经济收入逐年递增。
“一个人富裕了算小富,和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算大富。”怀着这样的信念,**发动周边农户到公司就业,还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里15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梨树种植。
“现在种梨树,我们夫妻俩一年可以赚8XX元,果树成熟后,我们还可以拿到百分之三十的收入。”2018年,**村四组村民张发财将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一年下来,老两口收入增涨不少。
20**年,**又引进30头鄂西黑猪。在去年5月的**黑猪订购会上,**打造的“**黑猪”品牌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短短几个月时间,300余头黑猪被订购一空。
如何真正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这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并与省农科院畜牧所、果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经过考察和试验,他建立起“种植的牧草和甜玉米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肥田种植果树”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1000余只山羊、400余头鄂西黑猪、500亩梨树、2000余亩改良的天然草场……在发展基础农业生产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生态养殖园、绿色种植园、科普示范园。如今,**村已然变成了观光采摘、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村共有XXX户XXX人实现了脱贫。
**表示,下一步,他还将投资XXX万元,在**村集中安置点建立产业培训中心,对贫困户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为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打牢基础。
有她在,困难群众便有了贴心知己,乡亲们脱贫也有了主心骨。山寨庭院,田园地头,到处都留有她的足迹;寒来暑往,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她的关爱传递。她便是老百姓口中的“扶贫大姐”——**县接待办驻**镇**村“尖刀班”班长**。
2018年初,根据县脱贫攻坚1号令的指示,每个县直单位要派一名副职领导任“尖刀班”班长,**主动请缨。
事实上,**的女儿刚上初一,丈夫工作繁忙、又不精通家务,正是需要**的时候,但她表示可以克服困难,还是毅然决定驻村。
2018年2月26日,**正式驻村上岗。
初到**村,**对村里情况不了解,各项工作无从下手,她便一家一家的入户走访,全面摸排每户水、电、路、网、房及产业发展情况。
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笔记本上记录的时间甚至精确到分钟。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渐渐被大家熟知,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城里来的女班长刮目相看。
在低保评定工作中,**带领“尖刀班”挨家挨户核算收入,通过民主评议,最终确定低保户XXX户,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因低保评定引起的信访矛盾。“低保从XXX户一下减少到XXX户,还实现了村内稳定,这是我没想到的。”村里的老支书高龙梓惊讶地说。
在走访中,**发现群众最关心的是道路的建设。于是,她带领驻村队员充分调研,制定了**村道路建设补短板实施方案。为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她组织“尖刀班”每周现场调度,倒排工期。目前,全村新修5.5公里硬化路,整修5.85公里砂石路,村级道路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018年6月至7月,**村连续遭受两次冰雹灾害,部分农户种植的烟叶绝收。灾情发生后,**迅速带领“尖刀班”成员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查灾核灾,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联系保险公司,为村民挽回了不少损失。
在走访一组村民张世明家时,**得知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务工,一个在读初中,一家人还居住在老土坯房里,生活环境极为恶劣。得知情况后,**迅速与村镇办联系,为张世民家申请了贫困残疾户危房改造,并且争取到最大扶持额度。
“现在房子的主体已经完工,只等安装门窗了,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也真要感谢向班长他们呀!”张世明激动地说。
“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始终心怀这样的信念,把精准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努力为村民谋福祉,为全村谋发展。
第四篇:最美中职生个人事迹
本人梁永鸿,是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14G11的一名普通学生。我一直认为每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不普通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平凡而自卑。从来不畏惧困难,总是迎难而上。我乐观、开朗、勤奋,是老师的好帮手闵耿是同学们可靠的朋友。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活实践中,无不体现着自强自立、见义勇为的特点
在学校里,我与同学和睦相处,从不与他人计较,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把“德”放在首位。不随便与人争吵、不挑起事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虽然在班级里并没有担起任何班干部的职责,但是每当同学们之间因为一些小事而吵闹的时候,我都会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总是第一时间制止,并以第三者的立场谈及我的想法,从中帮忙解决问题。作为团干部,我积极参加团委工作,严格执行老师交予的任务,听从团委书记的安排,协调各分团委的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宿生会干部、军训“优秀小战士”等称号。
在家里,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生活上不能有过多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对于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要富有爱心,热心于公益事业。我一直铭记父母的教诲,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提高自己的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能力。自从放学到餐馆里勤工俭学后,我再也没有拿父母给的零花钱,我也从中懂得了一分一毛都来之不易的道理。去年,有同学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当我在晨会上听到这一悲惨消息,毫不犹豫地在学校的募捐会上捐出了50元钱。虽然金额不多,但这是靠我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也算是为同窗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周末的时候,偶尔也会到附近的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整理生活用品、清理生活垃圾,为老人们跑前跑后,处理事务。
正因为从小养成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在今年四月的某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件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事情。当天晚上,我与同班同学刚刚结束勤工俭学,如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冈州广场与东庆北路交界时,发现前方有人群聚集在那儿,久久也没有散去。我们出于好奇,便往前看看发生什么事。结果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名男子被人用刀刺伤后,倒地血流不止。事后才了解到,这名男子与他人在路上发生争吵,最后越演越烈,争吵变成了斗殴。而这名男子,最后被人用刀刺伤喉咙,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眼看惨剧就在面前,但是围观的人群,不是在讨论事发经过,就是在疯狂地拍照录像,却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帮忙。当下见事态严重,救人刻不容缓,我立刻拨打报警电话,详细地说明了事发地点和伤者情况。随后我与同学突破围观群众对受伤男子进行安抚以及简单的急救措施,幸好在学校义工活动中我学习过如何急救,在危急时冷静判断,迅速为伤者成功止血。直到救护车赶到现场将这名受伤男子带走,并确定他无生命危险后,我们才离开现场。
第五篇: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申报及颁奖词
“最美孝心少年”申报材料
14岁,花一般的年龄,应该是最幸福最阳光的年龄。但对家住XX的学生XX来说却是无法享受,父亲前几年患有肺结核,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因此离婚出走,XX和妹妹、父亲相依为命,失去了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祸不单行,一年后父亲又因病去世,无奈XX和妹妹只好跟着年近70的爷爷生活,而爷爷的身体状况极差,常年吃药,即使这样还要照顾89岁瘫痪在床的老奶奶,还要坚持干活贴补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朱芳XX和妹妹就担负起照顾老奶奶的生活起居的重担,老奶奶瘫痪在床上,连最简单的吃喝都需要人去喂,更不用说别的。XX从不嫌脏,不喊累。天热又没有风扇,土房子里味极重,XX还是一天两次给奶奶擦洗身子,倒大小便,洗衣服,洗头,最让XX感到难办的是奶奶上厕所,由于全身无力,不能站,XX只好和妹妹一人抱住腰,一人抬着腿,但由于力气小,抬不起来,只好想办,让老人先坐起来,再由床上往下滑,滑到木椅上,在木椅上大小便,XX再端出去,虽然臭气熏天,XX从没皱过眉头,奶奶感到过意不去,说些丧气的话,可XX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奶奶,我不嫌弃你,俗话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我希望您活到100岁,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宝。您活着就是我们家的幸福。”奶奶听到这话总感到莫大的安慰。平时,芳芳给奶奶洗衣服、做饭、剪指甲、端便盆,不嫌脏、不喊累,爷爷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自垂泪。可XX总是安慰爷爷:“不要紧,爷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空闲时,她还照顾邻居一位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她的影响下,孝敬之风刮到了他们村的每个角落。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没有放弃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学校开表彰大会,总会有她的名字,虽然做家务照顾老奶奶,用去了她很多原本应该用来学习的时间,但她会补,每当夜深人静,同龄的孩子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她仍在灯下刻苦学习。在学校她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打扫卫生总是一马当先,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三好学生”。
走过艰辛的成长之路,XX虽然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少年时光,但她勇敢地替父亲、爷爷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XX却毫不畏惧,她坚信:“我要像那雄鹰一样,用大自然生存的残酷,历练心志,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信仰,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收获美好的明天。”
XX中学颁奖词
一个平凡的女孩,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着孝道,用无言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坚强乐观正视生活中的困难, 用双手描绘出强者的画面。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孝心赞歌。
柔弱的肩膀担起家庭三代人的爱
我儿时的记忆全是爸爸妈妈的争吵,直至小学六年级,他们离婚了。妈妈改嫁他乡,爸爸不久就去世了。我和我的双胞胎姐姐的生活一下子陷进无边的黑暗里,年迈的爷爷也瞬间苍老了许多。
但是,日子总得继续往前过。我擦干眼泪,学会了一切活计: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羊、捡破烂贴补家用。祸不单行,2013年5月21日,我的老奶奶又因为脑溢血而瘫痪在床,对我们贫穷的家庭来说,昂贵的医药费简直是雪上加霜。爷爷的面容天天愁苦不堪,我和姐姐的心如同针扎般的痛。
爷爷累病了,天天吃药,我和姐姐便承担起照顾老奶奶的义务。我也曾想过不上学了,但爷爷不同意,他说没文化不行,对自己对社会都没什么用。政府和学校领导给我们送来了救助款,老师们也对我们百般呵护。有了这么多人的爱,我下决心要好好完成我的学业。于是,我主动提出寒暑假和双休日照顾老奶奶。其余时间有爷爷照顾。只要有时间,我就变着花样给老奶奶做好吃的。夏天蚊虫多,我和姐姐轮流给老奶奶赶蚊子。老奶奶身体虚弱,不能扇风扇,我们经常给老奶奶翻身,天气暖和的时候就把老奶奶抱到轮椅上,推出去晒太阳。老奶奶晚上醒的次数多,常要几次大小便。我怕自己睡的沉,就用绳子拴住手腕,另一头系在老奶奶的床头上。老奶奶醒了,一拉绳子,我就醒了,再喊醒姐姐。给老奶奶披好衣服,小心翼翼地互相配合着把老奶奶抬到坐便椅上,伺候老奶奶大小便。待老奶奶和姐姐睡下是,我再把便盆清洗干净放好。别的孩子或许还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或许还在甜蜜的梦乡里,我却用柔弱的肩膀担起家庭三代人的爱。
虽然我苦点、累点。还因为营养不良而贫血、面色苍白,但我从来不叫苦叫累。看到爷爷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看到老奶奶的面色一天比一天红润起来,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穷志不短。虽然老天待我有点薄,虽然有这么多的责任压在我身上,但我从没想过要逃避、要放弃。相反,我的性格却越来越开朗,心胸也越来越豁达。在家里,我是全家人的开心果,在学校里,我是同学们的大姐姐。同学们有什么事都喜欢和我说说,有学习上的困难都愿和我请教。同学们的信任更坚定了我勤奋学习的决心,我要用知识去帮助和我一样的人。人生的路还很长,我要且走且珍惜,珍惜身边的人带给我的温暖,珍惜我可以陪伴爷爷、老奶奶的时光,珍惜我的美好青春,笑着走,乐着过,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最美孝心少年:颁奖词
她娴静的外表并不引人注目,但她是真正的强者。她从不让伤痛成为羁绊脚步的理由,即使含泪也要奔跑。她乐观豁达,她行孝感恩,她把温暖、幸福与快乐传递给他人。她永不言败、她永不放弃,她的生命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