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教师侯选人事迹简介
爱的奉献
——记XX镇中学教师XXX
XXX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自从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已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辛勤耕耘了19春秋。19年来,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教育事业,洒向她的学生。
一、务实创新,不懈追求。
在19年的教学生涯正,她所教的年级,几经变化,但始终没有改变她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因为她坚信,勤劳必定能够换来丰硕的果实。从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到中学教学,到学校改制后的小学教学,再到现在的中学教学。她始终认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当她的学校由中学改制为小学的时侯,当所有的老师都感到失落的时侯,她依然在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半句怨言。
二、严于律己,追求工作、学习的高境界。
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所以每一天、每一年,XXX老师都认认真真工作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时,她会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改正。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字母书写不规范,她也会让学生改正过来。她这样做,倒不是怕学校检查时被扣分,而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她历来就认为,教师原本就应该认真对待工作,工作中,经常有同事对她说:“这么认真做什么呢?又没有谁多发你工资。”对这些玩笑话,她都一笑而过,并没有改变我的初衷,因为她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从教多年来,她从未拒绝学校领导安排给她的任何一项工作,并且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2006年,学校安排她担任初二一班的班主任,当时的初二一班几乎是全校最乱的一个班,学生流失严重,当时刚刚接过这个班的时候,班里考试前五名的学生里面有四人转到了别的学校,在十到三十名之间也有七、八个学生转学到别的学校。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她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因为当时的务头中学条件比较差,学生喝热水有困难,所以她就买来火烧心亲自为学生烧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学生期末考试生物成绩名列年级第一。身为班主任,她是班里的领头羊,有什么困难,她首当其冲。有一天下午她正在教室里上着课,突然,天气突变,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狂风把教室的窗户扇刮了下来,顿时,狂风夹杂着暴雨打进教室,狂风刮飞了窗户附近的那几个学生的书,暴雨打湿了他们的衣服。看到这些,被暴风雨吓懵了的她,立刻回过神来,她意识到孩子们需要她的保护。她没有多想,立刻抄起一把大扫帚挡在已经坏了的窗户上。但是狂风立刻把扫帚推到了一边。她只好双手死死按住扫帚,不让风再把它刮走。暴风雨来的急,走得也快,一会风停了,雨住了,看着落汤鸡似的老师,同学们都心疼得流下了眼泪。而她的心里却感到无比的欣慰。
由于工作认真,任劳任怨,2010年校领导经教委同意任命X老师为学校教育处主任,她的工作更忙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肩负着全校一千多名师生的安全、纪律和卫生。她觉得如果有学生不遵守纪律,就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她得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耐心教育、开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地面上有一点垃圾,那也是自己的工作不到位,她得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在她和广大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的卫生、纪律、安全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在工作中,同事们尊敬的叫她领导,可是,她却从来都没觉着自己是个领导,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肩负着重担的勤杂工,她的工作是为全体师生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服务的。如果她的工作出现了纰漏,将会影响到整所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所以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是没课(因为她还但这两个班的英语和两个班的音乐)她就围绕着学校转,看看有没有学生违反纪律,有没有安全隐患存在,地面上有没有垃圾,如果发现那里有垃圾,来不及找值日生,她就亲自把它捡起来。这样一天下来,她的脚经常是肿的老高,疼得不敢走路。由于学生年龄小,主动性差,每天早晨打扫卫生,她都是通过广播提醒,如果值日生还不到位,她再一个班一个班的去催直到打扫干净为止。要做到这些,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她每天要比别的老师早来三、四十分钟。有时候根本就顾不上是早饭,因为每天忙完了这些事也就到了上课的时候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吃早饭。饿了,就在办公室里啃两口方便面。即便是这样,她也从来没有跟谁抱怨过。学校卫生搞上去了,而她自己的家里却是一团糟,那是因为她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收拾家。
在别人的眼里,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工作,自从孩子11个月断奶,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由她的婆婆照顾,而且孩子一直跟奶奶生活到6岁半。后来她讲起了她婆婆刚把孩子带回家时第一个晚上的事,孩子找不到妈妈,就是不睡觉,拉着奶奶到处找,牛棚里,床底下,门后边,直到自己累得在奶奶的怀里睡着。这在别人听来好像是个笑话,可是在一个妈妈的心里,当想到孩子找不到妈妈时的困惑和焦虑,心里有是什么滋味呢?当X老师跟我讲起这件事的时候,声音有点颤。貌似平静,眼里却闪着泪花。她说,为了让婆婆放心,她强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后来,每当想起这件事,她的鼻子就酸酸的。其实每次送孩子去奶奶家的时候,看着孩子那恋恋不舍的眼神,她的心都在流泪。是啊,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做母亲的却不能陪伴在他身边。所以他总觉得亏欠了孩子,这也将是她心里永远的痛。但X老师却说她从不曾后悔,因为她觉得自己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崇高的称谓。她热爱她的工作。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
三、从爱出发,甘心奉献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修养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她都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把她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孩子们的心里,教育处是公堂,教育处主任就是他们的心里的“包青天”。因此每当有学生跑来向她告状,她都耐心的倾听,认真的处理,因为在大人眼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们的眼里确是不可小觑的大事,一旦处理不好,会伤害到孩子那一颗稚嫩的童心,留下一生的伤疤。所以对待孩子们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她都认真的、尽可能公平、公正的去处理,尽量达到既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满意。有一次几个孩子跑到她的办公室来告状说:一个说:“老师,闫鑫(化名)打我们。”另一个说:“他还踹了我两脚。”X老师就问他们,他为什么打你们啊?孩子们说是为了坐车抢座位。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她就把闫鑫叫到办公室,先针对他打人教育他,不能恃强凌弱,然后有针对坐车抢座教育包括来告状的那几个孩子在内的所有孩子,X老师教育他们说:“十年修得同船度。乘车跟坐船是一样的,你们今天能乘坐同一辆车,是一种缘分。”孩子们一听“缘分”二字,都非常感动,于是,X老师就趁热打铁接着说,你们一同乘坐一辆车来上学,这说明你们前生曾经是好朋友,更进一步说也有可能是兄弟,好朋友、好兄弟怎么能为了一个座位翻脸打架呢?孩子们都认为很有道理。等到下个周一返校了,X老师还是不放心那几个孩子,于是就又把那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们这次乘车又打架了吗?那几个告过状的孩子说,老师,这次我们不但没打架,还互相让座呢。听孩子们这么说,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到了肚子里。
她说自己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一颗平常心,一种认真、执着的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是她的追求,去年暑假,因为工作原因她来到了潘店镇中学,来到了一个新环境,她仍然继续努力不断追求,默默耕耘。在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几个中学联考中,X老师所教的班级获得英语单科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并没有就此满足,她说她将继续用园丁的品质,孺子牛的精神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因为她相信,只要拥有无私奉献,认真执着的精神,就能做到更好。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简介
事迹简介
女,51岁,1984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着个人品质上的诚实正直、善良无私、见义勇为,工作事业上的刻苦钻研、踏实肯干、默默奉献,像小草那样平凡而无悔,为了教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蓬勃生机而倾尽全力。
走上教师岗位,她就把自己奉献给了教育。从此,她变得坚强,变得不屈,变成了同事们眼中的“拼命三郎”。上班路上出事故,她头上碰出一个快一寸长的口子,为了不影响上课,用药棉擦一擦,就照常上课,直到晚上回家;做手术刚刚出院,就带领学生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险些晕倒;周日头部做了个手术,周一按时走进了课堂;……一桩桩、一件件类似的“傻事”,在她身上经常出现,为了那一份责任,她总是忘了自己。
她生性善良,宅心仁厚。从参加工作至今,每年,只要班里有生活贫困的孩子,她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她总是以学校的名义,给他们钱物上的接济。
她淡泊名利。每年每期,她担当的都是学校最重的课。但是对于人们热衷追捧的名誉和利益,她总是淡然处之,从没为此动过心思。
她勤奋好学,不但是学校英语教学上的业务主力,还是个热心人,经常辅导年轻教师。历年来,在优质课大赛中,她多次获得镇级、市级、省级奖项,还获得过洛阳市业务标兵、洛阳市英语优秀教师奖、伯乐奖等等。
虽然心比天高,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不服输的脾气和连年负重的身心,她这两年的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但她仍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她说:“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应该践行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贺红莲,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朵怒放的莲花,给校园平添了几分秀色。她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当代教师的赞歌。
慈母情怀演绎深厚师生情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贺红莲说,我虽然不是神,但我要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炎炎夏日,贺红莲拿来自家的电风扇,给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带来凉风;她在自己家里熬好绿豆汤,端到教室,给学生们送去清凉。酷寒严冬,她做好午饭,请来家远的学生,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她打好豆浆送到班里,让孩子们喝上一小碗,暖和暖和受冻的身子。秋冬交替时节,天干物燥,她每天烧好开水,送到学生们手中,为的是让他们去火消热,健康无恙。
老师们记得,近几年来。每逢周二的中午,贺老师家的电脑都会准时打开,连上网线,插上摄像头。一个男孩坐在电脑前,笑逐颜开。他对着屏幕说着什么,并不时发出纯真的笑声。对贺老师来说,这个叫王亚飞的学生能这样谈笑风生,那真是莫大的安慰!要知道,这个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曾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对学习兴趣不大。而今,贺老师让他每周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王亚飞爱说了,爱笑了,爱学习了。这怎能不让贺老师倍感欣慰!
一位叫心静的女生记得,她患重度便干症需要悉心照料时,贺老师像慈母一样,不仅让她住在老师家里,每餐调理饮食,而且不嫌脏累,每晚都用克塞露给她灌肠。多少次,看着被自己弄脏的被褥面露尴尬时,贺老师总是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没事的,洗洗就好了。”就这样,直到病好,贺老师才放心让该生回家去住。
学生贺玉成的家长记得,在贺玉成遭遇车祸而昏迷的一个多月里,贺老师先后十几次到医院和距学校七里之遥的家里看望。多少次,贺老师坐在床头轻声呼唤;多少次,贺老师和昏迷的孩子倾心相谈。为解家里的燃眉之急,贺老师还带头捐款,并发动全班学生捐资近千元。当贺玉成在众人的期盼中醒来却严重失忆后,贺老师又买来故事书、音乐光盘等,指导家长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以唤醒孩子的记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亲胜似母亲。贺红莲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了她的学生。她像一枚红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她如一朵红莲,把美丽和馨香献给了周围的人;她似一场甘露,滋润着校园里的一颗颗幼苗!
钢铁意志铸就校园不倒神话
对于一个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来说,让她离开教室、离开学生,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20XX年9月,贺红莲不慎摔倒造成膝关节髌骨骨折,作为八年级(2)班的班主任,她实在不忍心丢下班里的57个孩子。
躺床治疗的一个多月里,贺老师每天都在关注着班里的学生。她把班干部会议放在家里召开,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精心布置班级工作,每周两次,雷打不动。她还把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请到家中,给他们谈心、补课、辅导作业„„
那段时间里,贺老师家的窗口成了瞭望台,窗台下的沙发成了她的工作台。课后,不少学生习惯性地跑到贺老师家的窗口,看望的,问候的,请假的,借钱的,借针线包的„„不一而足。而这时候,也是贺老师一天最为快乐的时候。对她来说,每天能看到孩子们,乃是她最大的幸福!
为了这种幸福,贺老师不知忍受了多少疼痛的折磨,不知暗自留下了多少泪水。有一次,因为电脑椅滑动,贺老师支撑不住摔倒在地板上,她无法站起,无法挪动,只能躺在地板上默默垂泪,直到丈夫回来,才把她抱到沙发上。面对丈夫心疼的埋怨,贺老师只是歉意地笑笑。说实在的,对丈夫,她充满歉疚。自己卧病在床,什么都不能做,丈夫既要到邻村的杨庄小学上课,下班后还要照顾孩子,照顾她,已经够累的了。她也想安静地躺着,静静地休养;她也想少给丈夫“添乱”啊!然而,让她离开窗口,离开“阵地”,无疑是要掏空她的心!一天看不得自己的学生,贺老师的心里都空落落的。她离不开学生啊!
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贺老师实在呆不下住了。她不顾医生“保护不好会落下后遗症”的告诫,不顾自己即使拄着双拐也依然走动艰难的右腿,毅然走上了二楼的教室,站在了班级的讲台上。
为锻炼自己,也为了激励学生,贺老师拒绝了学校领导把她的班级调到一楼的想法,也拒绝了好心同事替她上晚自习的建议,硬是用坚韧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在校园,在讲台,在通向教室和宿舍的一级级台阶上,留下了不倒的雕像。这雕像,深深地刻在全校师生心中,更深深感动了贺老师班里的学生们。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贺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学生。学生们说,有这样的老师做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奋发上进呢!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简介
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名单揭晓
9月9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颁奖典礼将于9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首播,并在多个频道重播。
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阿力太(新疆)、仲威平(黑龙江)、格桑德吉(西藏)、廖乐年(广东)、廖占富与张兴琼(四川)、吉思妞(云南)、王金花(海南)、杨元松(贵州)、刘坤贤(重庆)、潘立华(安徽)等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唐文汉等19名乡村教师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乡村教师”。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
1、阿力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寄宿制学校)
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学校老师,最大愿望就是孩子们都不辍学,她的教育梦想是让每个家在远方、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受爱。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学生长达五个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来探望,执教16年来,她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为了家访,她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孤身骑马走遍23835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过河、多次遇险。为了向学生家长传递信息,在收不到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她随身携带收音机,找到信号时就给当地专门为牧民传递信息的蒙语频道打电话,通过电台通知牧民。16年来她用坏了5部收音机。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小学。执教16年,阿力太老师教出了300多名中专生,50多名大学生。
2、仲威平(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
16年来,为了14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16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公里山路,她骑坏了8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因为她当年这个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14个孩子,5个考上名牌大学、1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读;也正因为她16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学、大专。
3、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4、廖乐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长教村百江德兴堂)
2001年,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学生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
5、廖占富、张兴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火天岗村小学、石庙村小学)
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
6、吉思妞(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气象路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
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7、王金花(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
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女“艄公”王金花,她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母亲”。从1997年转正开始,王金花每月有45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她自设奖助学金,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放到里边。她教过的学生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奖励,少则50元,多则千余元。
8、杨元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
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
9、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小学):
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10、潘立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上丰中心学校南源村吴家坦教学点):
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开始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37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方便山里低龄孩子就学,教育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所有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所有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安全员,坚持每日10分钟安全教育,下课学生活动的场地有安全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学生发生意外。
11、“会泽七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7名80后教师):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位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崖上。学校一共有127个孩子,8名教师。除了一位五十几岁的老教师外,其余七位都是“80后”。他们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大山,各显身手,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文化,并把山外的世界带给这些孩子们。在里条件艰苦,他们每个老师都都身兼数职,有的兼任食堂管理员,有的兼任采购员、记帐员。雨天山路泥泞,他们去集市买菜的破面包车经常陷在污泥里,这些年轻人们就扛上铁锹,集体去修山路。平时这七位“80后”吃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被当地人称为“会泽七子”。
第四篇:最美教师事迹简介
李文娟事迹简介
李文娟老师,现任肇源县和平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同时还主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她舍小家为大家。在2003年,她为了把这批学生能送上初中,为了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她和丈夫商量晚两年要孩子,那时候,她既要面对求知的学生,又要面对盼孙心切的公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2006年婚后五年的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宝宝,医生让她卧床休息几个月,可是她为了学生放弃了休息,坚持着上班,在孩子出生五个月后,公公的得了癌症,住进了医院,她又要照顾公公,还要照顾孩子,那时的她真的很难,但是她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这就是她,一个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
在她的眼里学生都是平等的,她没有放弃一个学生,2003年她教过一个智障的男孩,大家都排斥他,可是李老师却更是关心他,冬天给这个小男孩暖手,为他擦去脸上的鼻涕,和他谈心,让这个小男孩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受到平等的待遇。在她的教学生涯里,她总是以“佰川纳海”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个学生。
这就是用爱心舞出三尺讲台的精彩的老师。
第五篇:湖州市“最美科技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湖州市“最美科技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按姓氏笔画为序)
01.王根连
男,1958年2月生,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40余年的坚守,他选育出了国内唯一一个人工选育的甲鱼新品种—清溪乌鳖,被水产专家誉为“甲鱼中的保健品”。他已累计选育并通过审定水产新品种2个,优质晚粳稻新品种4个,申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次,省市级科学技术奖3次。个人还曾获全国劳模、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02.朱忠荣
男,1968年6月生,湖州市吴兴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多年,担任学校创造发明和航模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知识产权教学。专利发明教育成果显著,所指导的学生已有350件小发明作品获国家专利,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成果获三项国家专利,其中有三项专利已成功转让给企业。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优秀科技创新项目二、三等奖、在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中分获银奖和铜奖、已连续9年荣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一等奖,累计一等奖数量达11项。
03.刘文娟
女,1980年9月生,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在中、美和日三国接受了全面而先进的科研训练和培养,成为世界尖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者,2013年加入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先后担任首席先进电池科学家和知识产权部总监、研发副总裁,领导和参与共计9280万元经费的7个项目的研发。加入微宏后,她致力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整合企业的多个核心部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渠道和微宏公司的研发能力,领导研发部开发高能电极材料,尽快打开高能量,高功率,快速充电,安全运行并寿命长久的锂离子电池的市场。
04.刘光来
男,1976年7月生,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001年加入巨人电梯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在工作期间,累计已获授权专利62件,大部分专利已给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曾在《中国电梯》杂志发表论文4篇。先后获浙江省首届电梯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唯一一等奖、浙江省工业设计大赛入围奖、湖州市机电工程学会征文比赛一等奖、南浔区优秀合理化建议奖。获公司5次“优秀员工”、2次“明星员工”、1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05.刘明洲
男,1981年9月生,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管事业部副总工程师兼技术部经理、高级工程师。2002年加入久立集团,从基层工作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参与了23项新产品的开发,12个项目的认证,3个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制定,先后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入选浙江“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为首批湖州市“365优秀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
06.孙伟
男,1974年2月生,博士,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在新能源领域从事动力电池相关的研究工作16年,曾经在外资企业、国内知名电池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掌握了行业领域前沿技术,对电化学相关的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完成过10多项科研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授权5项。其领衔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创新团队”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016年1月被评为长兴县十佳科技工作者。
07.杨健
男,1960年4月生,湖州市林业局科技特派员。从事林业工作特别是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以来,坚持贯彻“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深入一线,扎实工作,紧密结合林业发展实际,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己任,充分发挥其技术特长,开展技术攻关,先后自主开发研究了毛竹伐桩处理机、多用途林地专用旋耕刀、毛竹钩梢装置和毛竹采伐工具等,公开发表文章20余万字,研发的产品获国家授权专利12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他创新的毛竹覆盖技术已成为省林业厅主推技术之一,辐射全省39个县(市、区)的387户示范户,覆盖面积达1500余亩。
08.李洪权
男,1980年7月生,湖州市气象台工程师。一直从事天气预报和业务管理等工作。在2013年7至8月我市高温干旱气象灾害中,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0余次,累计增水500多万吨,对缓解农业旱情、控制高温热浪、改善生态环境等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围绕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牵头开展湖州大气扩散能力和外来源对本地的影响研究,撰写《气象呈阅件》2期,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批示,荣获湖州市2014大气污染防治(治霾318)攻坚行动优秀贡献奖和2014大气污染防治(治霾318)攻坚行动先进个人。2015年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气象百名优秀科技人才工程。
09.吴忠其
男,1980年12月生,久盛地板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004年加盟久盛地板有限公司,一直从事木质材料的研发和相关技术工作。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10多个各级科技类项目,主持开发新产品共560余款,销售总额近20亿元。在知识产权方面,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多件,参与5项行业和3项企业标准的制定,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浙江省成果转化二等奖、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二等奖、湖州市科技
成果转化一等奖、二等奖,被评为湖州市青年岗位操作能手、湖州市优秀发明人、浙江省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奖。
10.吴晓芳
女,1970年3月生,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一线工作。她先后参加了抗击“非典”、霍乱、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参与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了十多项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有1项课题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3项课题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有2项课题获浙江省科技创新二等奖、三等奖。有2篇论文被SCI收录,有十多篇论文分别在Ⅰ、Ⅱ类杂志上发表。
11.沈卫新
男,1969年4月生,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25年来共主持或承担完成省市重大科研项目12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厅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篇,参编出版植保书著7部,参与制订浙江省地方标准2项,拥有发明专利1件。是浙江省农业技术带头人、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湖州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湖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12.沈天水
男,1957年8月生,吴兴区朝阳街道科协主席。自2000年主持街道科协工作以来,开展一系列科普工作和创建活动,碧浪湖社区顺利获得国家级示范科普社区、朝阳街道和红丰社区分别获省级科普示范街道和省级科普示范社区、车站和都市家园社区分别获市级科普示范社区;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区级政法(平安、综治、维稳、610)先进个人、全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荣誉,年终考核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3.沈杭
男,1976年11月生,德清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2014年调入科技部门任职,负责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科技金融、科技合作、科技人才等工作。几年间,他秉承“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已”的人生信条,逐渐从科技战线上的一名新兵蜕变成为一名广受科技型企业认可的“科技达人”。在他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经纪人,推出了科技金融服务“套餐”,他所分管的工作获得了省市县诸多荣誉,他个人获得了县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5月,省选派至宁夏艰苦地区挂职支援当地建设。
14.呼格吉乐
男,1980年11月生,湖州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他在科技发明、教学模型创新及青少年创新教育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已有8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另有近百件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成果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企业委托百万以上研发项目三项,总服务金额达到400余万元,在机器换人领域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发明出了“螺杆滚丝自动进出料机械手”,该项目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在教学上,开设了多门电子、电工及实验创新方面的课程。曾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湖州市青年科技奖等。
15.胡立江
男,1978年9月生,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学成回国创立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带领研发团队将“纳米技术”运用于传统纺织业,开发出“新一代复合功能性纳米纤维纺织材料”,将新材料与健康产业相结合,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2013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五届“科技新浙商”。目前已拥有授权专利15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
16.胡赓熙
男,1964年1月生,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后赴美,1990年至199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毒理学,其后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健康中心的访问学者,回国后先后创立“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我武公司”已获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欧洲专利1件,美国专利1件,日本专利1件。2014年1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17.赵文超
男,1970年6月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自2006年进入超威电源有限公司以来,一直从事企业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等技术管理工作。专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新技术的应用,共获得专利近200件,发表科技论文10篇。主持研发的 “高能电动助力车胶体电池”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负责的“智能型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项目解决了国内行业生产中的共性技术难题。入选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湖州市产业英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等。
18.郭霞
女,1979年9月生,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她在十多年来的技术生涯中,无论在何岗位,始终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苦干实干、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诠释了一名女地质人对“三光荣”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无悔践行,从一名经验不足的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的副总工程师,先后承担并完成上百个工程勘察项目,有4个项目获得核工业部级2015优秀工程勘察奖一、二、三等奖,其负责的工程项目及编写的论文多次获评湖州市建设工程飞英杯奖,、浙江钱江杯勘察设计奖、中国核工业部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勘察设计等多个奖项。
19.唐小英
男,1957年3月生,长兴县虹星桥镇科技专管员。自1992年进入乡镇工作以来,24年扎根农村基层,并长期与科技结缘。经常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调研,帮助企业分析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及需要完善的工作,为企业解读科技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及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运用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先后为40多家企业申报省级新产品累计达400多项并全部通过鉴定,为兄弟路标等企业起草企业标准达40多只,为众多企业的科技创新理念提升、科技进步的推进倾注了大量心血。
20.鲍鹰
男,1962年4月生,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一直从事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研研究,开展的多项腹部微创外科手术填补了市内空白。作为学科带头人创建的普通外科学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完成湖州市医学重点支撑学科的创建。近几年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过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1项。先后被评为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湖州市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湖州市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