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安徽省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皖气办发〔2012〕38号)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做好气象应急响应服务和应急处置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修订的《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等,并根据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处理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各市气象局和各直属单位(以下简称为各单位)向省气象局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以及省气象局值班室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处理。
第三条
本细则所指重大突发事件,包括重大气象灾害、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部门内部突发事件。
第四条
各单位在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同时,应及时向省气象局报送有关信息。市气象局同时还需按行政管理权限和紧急、重要程度向本级人民政府及该项突发事件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信息。
第五条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应包括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后续处置和应对措施等要素。
第六条
省气象局值班室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符合中国气象局规定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的,经领导审核同意后通过应急值班平台和NOTES邮件系统,以《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形式报送中国气象局值班室。
第七条
上级领导对上报信息作出批示或者指示的,省气象局值班室要及时传达、落实,有关单位要及时跟踪续报有关情况并落实领导批示精神。
第二部分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及处理 第八条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大风、龙卷、冰雹、飑线、雷电、雪灾、冻雨、冻害、霜冻、低温冷害、沙尘暴、高温热浪、大雾、霾、连阴雨、渍涝、干热风等所造成的灾害。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
(一)由一次天气过程在本市范围内造成5人(含)以上死亡或3千万元(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二)由一次天气过程在单点(区、县级范围内)直接造成3人(含)以上死亡或1000万(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三)强对流天气在1个行政村或相邻2个行政村(1平方公里内)直接导致2人(含)以上死亡的。
(四)因气象原因,造成所属行政区域内主要机场、港口、铁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已连续封闭12小时或将封闭24小时以上的。
(五)因气象原因对所属行政区域内通信网络、电力、交通,城乡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以上或者造成整个地区(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生命线”(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下水道等关键设施)中断6小时以上的或将中断12小时以上的。
(六)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低限,但发生在敏感时间(如全国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需要特别关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期间)、敏感地区(如当前国内国际舆论关注地区、社会矛盾突出地区等)、敏感群体(如中小学生等弱势群体、涉及群体性利益)的,信息报送标准可酌情降低,由各单位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七)因气象因素导致的凌汛、酸雨、作物病虫害、大气污染等次生、衍生灾害参照以上标准执行,各市气象局根据现有信息来源收集并及时报告省气象局。
如遇气象部门未收集到有关信息,但是经媒体报道后受社会关注或中国气象局领导关心的事件,接到省气象局通知后,各市气象部门应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系,将进一步了解的情况及时报告省气象局。
(八)在向省气象局值班室报送符合上述标准的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的同时,应按照有关业务规定通过灾情直报系统报送。
第九条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格式。
重大气象灾害报告中应包括灾害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实况及重要灾情简况,灾害发生前的气象服务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情况,以及后续气象服务的部署和有关建议。详细情况按照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单(气象灾害类)(附件一)填写。
第十条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时限。
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报送初步信息,并逐步核实续报信息及气象预报服务等采取应急措施情况。
(一)获知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要完成首次报告,应在6小时内报送书面材料。(干旱等非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根据实际收集情况而定。)
(二)灾害后续情况以及气象服务(采取措施)情况随时更新续报。
第十一条 省气象局处理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告流程。省气象局值班室随时关注各单位报来的信息(应急信息管理平台、气象办公网邮箱、电话、传真),按照以下标准处理:
(一)收到5人(含)以上死亡的气象灾情报告,立即向局办公室领导报告,同时编辑制作《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待局领导审核后上报中国气象局值班室,并通过办公网邮箱(短信提醒)通知局领导、有关内设机构领导和应急相关人员。
(二)收到单点气象灾害直接造成3人(含)以上死亡,或强对流天气直接造成敏感地区、敏感人群伤亡的,或是虽没有人员死亡但重伤或失踪人数较多(3-5人),或发生在敏感时间的灾害信息,及时请示带班领导,按领导指示办理。
(三)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封闭12小时以上或电力、交通,城乡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重大损失的,及时请示带班领导,如需上报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和省政府应急办,需请直属单位提供后期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及其对目前状况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及处
理
第十二条
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其发展、应急处置过程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迫切需要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与气象相关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受气象影响的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矿难,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受气象因素制约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四)需要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的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爆炸恐怖袭击事件等。
第十三条 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标准。
在本市范围发生上述和气象相关四类突发公共事件,当地政府或职能主管部门已经启动应急预案,或未启动应急预案但需要气象部门进入特殊保障状态的(如需要气象小分队进驻现场或提供滚动预测、预报、预警、监测服务等),或气象部门主动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等时,各市气象局应尽可能收集并及时报告省气象局。
第十四条 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格式。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中应包括事件的简述(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后果等),事件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实况以及当前的天气情况,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开展的气象保障服务情况(包括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的气象预报、预测、预警、监测服务信息,条件允许的可以增加气象因素对开展应急处置带来的影响分析)。
详细情况按照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单(保障服务类)(附件二)填写。
第十五条 发生与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密切相关的施放气球事故、防雷事故等,气象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抗法事件,气象部门参与当地重大事故灾害的调查处置或定性工作等,市级气象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初步情况及调查后的情况报告省气象局。
第十六条 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时限。
(一)获知重大突发事件后2小时内要完成首次报告。
(二)重大突发事件有关后果应在获知事件发生后6小时以内报送。
(三)重大突发事件后果以及后续情况以及气象服务(采取措施)情况随时更新续报。
第十七条 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省气象局值班室收到各单位报告后,迅速通知有关内设机构和带班领导,并按照领导批示和省气象局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省气象局有关职能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后要做好对事件发生地气象部门的应急指导工作。
(一)收到发生地震、海啸、滑坡等需要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情况的自然灾害信息报告时,值班室及时研判,及时报告带班领导。
收到来自省地震局(或其他相关厅局)有关地震事件(或其他事件)信息通报后,应及时联系事件发生地所在市级气象部门值班人员或应急联系人,请其予以关注。
地震对发生区域人员、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具体的情况以收到的市级气象部门报告为准。为确保信息无疏漏,可参考以下四类处理流程:
1.影响较小的地震。4.5级以下地震,且非发生在敏感地区,可以视情况进行适当关注,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
2.有一定影响的地震。4.5级以上,低于6.0级的地震,应及时联系地震(或其他事件)发生地所在市级气象部门值班人员或应急联系人,请其了解气象部门人员和损失情况,并积极关注震区(其他事件)伤亡和气象服务开展情况。
收到市级气象局报来的情况后可以通过办公网邮件(短信提醒)发送有关领导。3.影响较大的地震。发生6.0-7.0级的地震,或是在低于6.0级地震中当地发生重大人员伤亡,或是气象部门有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要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将有关材料送领导签批。
4.影响重大的地震。通过各种渠道(不限于气象部门报告)获取我国某地发生7.0级及以上地震信息时,应立即报告领导,并继续从其他渠道(网络、电话)查询有关地震信息,做好有关应急准备工作。
收到交通部门关于水上搜救、林业部门关于森林防火等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除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按指示精神落实外,必要时提请市级气象部门加强关注。
(二)省气象局值班室收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需要提供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的信息要及时送领导签批。需要进一步处置、关注的事件,按照局领导的签批意见由主管职能处室继续关注、给予指导;已处置完毕的,及时将局领导批示传达到相关单位,同时做好资料存档工作。其中,在全省范围内疾病或有关事件爆发、分布变化与天气因素有关时,有关单位应主动提供相关决策服务信息,必要时由省气象局组织制作汇报材料上报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
(三)涉及核及放射性污染、有害化学物质扩散等,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事件,省气象局收到信息报告后,要协调有关业务单位启动专项气象服务,并及时将服务材料报有关单位。
(四)与气象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施放气球安全事故、防雷安全事故等,气象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抗法事件等,首次报告完成后,后续情况及进一步气象服务由主管职能处室及时关注、指导并协调。
(五)收到气象部门关于参与当地事故、灾难定性调查的情况视紧急、重要程度向不同范围的领导发送短信或电话通知。
第四部分 内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及处理 第十八条
气象部门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造成气象业务服务中断或气象职工(含离退休职工,以下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气象部门较大财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以及涉及气象职工的案件、群体性事件、涉外事件和流行性疫情等。
第十九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一)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报送标准:
1.重大业务系统事故、故障。除正常设备和系统检修和维护外,包括探测、信息网络、预报预测业务、公共气象服务等系统和设备突然发生故障,造成(地级市及以上范围内)气象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等主要业务已经中断,无法按正常业务流程按时提供资料和数据等,且预计未来3小时内无法修复的事故,或影响国家基准站、基本站正常观测、资料传输的事故。
其中,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大型探测设备发生故障,卫星数据接收处理、业务运行控制、卫星资料处理以及传输和服务系统发生故障或卫星站地面关键设备故障,以及其他关键服务系统出现故障,并影响正常业务服务时,各单位业务主管科室在向主管职能处室报告的同时,应将有关材料抄送省气象局应急值班室(主要由职能处室指导处置的情况,可不按照附表三格式填写)。
2.建设工地、交通、消防、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工程、防雷装置检测、气球施放、制氢储氢、易燃易爆品等方面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或发生气象部门职工及人员重伤、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自然灾害造成气象部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报送标准:
因发生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造成气象部门所属房屋建筑物、供水、供电、供暖、道路、围墙、围栏等基础设施损毁并严重影响气象职工工作和生活,或导致气象职工重伤、死亡,或因灾造成气象探测、信息网络、预报服务系统完全破坏无法开展基本气象业务的突发事件。
(三)重大案件及事件报送标准:
1.科以上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气象职工涉嫌重大违纪违规及触犯刑律的案件。
2.气象职工出现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具体指在法医学上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因火灾、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等致死;工伤、医疗事故、溺水、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事故致死,原因不明的死亡在查明原因前可暂被列为非正常死亡。
3.纸质涉密资料、内部资料、档案丢失被盗,或存储重要气象资料、档案、涉密材料的电子储存介质或设备丢失被盗,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在1万元以上的关键设备或重要资产被盗等事件。
4.气象台站观测簿、原始资料丢失、被盗或损毁;台站征地和基本建设原始档案丢失、被盗或损毁。
(四)重大气象群体性事件和涉外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1.发生或可能发生群体性上访和过激上访事件、影响政治稳定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破坏事件。
2.直接影响气象部门正常工作的打、砸、抢等社会群体性事件。
3.在外事活动中发生泄密、丢失重要内部资料、涉密存储介质和设备等,造成危及国家安全和重大损失的事件。
4.气象职工出境公务活动中发生人员走失、证件丢失、公共卫生、交通事故等造成重大财产和人身损失的境外突发事件。
(五)发生重大流行性疫情等事件报送标准: 1.气象职工及家属被确诊为流行疫情病例或被集中隔离。
2.气象职工与已知急性传染性疾病有过密切接触或需居家隔离。
3.气象职工发生群体(3人以上)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群体性传染病等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业务服务,或多人同时因其他疾病或困难等需要紧急干预的情况。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后果,及报送单位对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详细情况按照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单(内部事件类)(附件三)填写。
第二十一条 突发事件报送时限和要求。
(一)突发事件应该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报送,2小时内完成首次报告,4小时内完成书面报告。因通讯等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要收集有关信息,并通过其它各种途径及时上报。
(二)涉及气象部门领导干部被“双规”等尚未定性,以及不易公开、内部保密等事件,要注明内部掌握范围或按照有关纪检、监察要求向省气象局主管部门报告;已经确定事件密级的,按照有关保密管理规定报告。
(三)遭受恐怖袭击时,按照各单位制定的《防范和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工作预案》进行处置的同时,应在第一时间直接向省气象局值班室报告。
(四)各单位收集到影响部门内部稳定的隐患信息后要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按照相关预案或维稳工作方案,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措施处置,部分涉及群体性事件及民族宗教等敏感事件的信息,需在直接报告信访、维稳部门或主管单位负责人(联络员)的同时,向省气象局值班室报告。
第二十二条 突发事件信息处理。
(一)省气象局值班室首先对报告进行初步检查,如有必要,按照提供的联系方式补充缺失信息后,及时送领导签批,如为紧急事项或事件发生在非工作日时间,要迅速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报告带班领导,按照领导批示处理,并将局领导对事件的批示及时转告给报送单位和相关单位。如判断事态不严重或已经处置完毕,短信群发带班领导和分管职能处室负责人。
(二)突发事件处置要按照综合协调、分类处置的原则,省气象局值班室要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严重程度,在送领导签批的同时,及时将相关材料转发(送)给省气象局主管职能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要时电话或短信通知,积极协助有关处室了解情况,做好指导、应对工作。
1.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决策服务等关键服务系统故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要同时抄报减灾处。
2.预报等业务中断要同时抄报预报处。
3.监测业务、通信网络中断、天气雷达故障、观测资料丢失等重大安全事故要同时抄报观测处。
4.防雷作业事故、施放气球作业事故等同时抄报法规处。5.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气象部门内部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损等事件信息要同时抄报计财处。
6.交通事故、火灾、工程建设等事故;气象职工非正常死亡;重大群体性事件、涉外事件、重大气象事件;内部资料、档案丢失,设备、资产被盗等事件等要视具体内容同时抄报办公室、人事处、监审处等。第五部分 信息报送程序及技术要求 第二十三条
信息报送载体。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载体以文字资料为主,同时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尽可能提供图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为便于信息传递和资料保存,尽量使用电子版(WORD版)通过气象办公网报送,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可以通过传真、电话方式报告。
第二十四条
信息报送程序。
各单位要认真审核本单位下级部门上报信息要素完整性、信息资料真实性,经审核符合报送标准的,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后,及时报送到省气象局值班室,同时可由该事件的主管职能单位向省气象局相应的主管职能处室报告。
原则上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应通过市级气象部门报送,市级气象部门应对本单位业务服务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及时了解、汇总有关情况。特殊情况下,特别紧急、重大的信息可直接报告省气象局值班室。
第二十五条
信息报送方式。
各单位通过气象办公网报送信息。网址为:http://10.129.32.10(内网),外网访问http://www.xiexiebang.com/oa(外网)。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Notes邮件、电话或传真方式报送。NOTES邮箱: 应急办/办公室/安徽/CMA;电话:0551-2290208;传真:0551-2873360。
第六部分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省气象局值班室信息处理及时限要求。值班员收到一般类事件报告应在1小时内处理完毕,特殊事项信息报告处理时间应不超过3小时。紧急、重要事项应当立即报告办公室领导或汛期带班领导,必要时报告省气象局领导并分送有关职能处室。属于重大气象灾害的,应同时转发并通知减灾处。
第二十七条
省气象局值班室对收到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认为要素不全、情况不够清楚的,分别做出以下处理:
(一)属于各有关单位报送的信息,应速请报送单位补充核实,限期报送。
(二)属于各有关单位依据新闻单位、其他组织或者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应速请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气象部门予以补充核实,限期报送。
(三)如果收到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情况紧急、严重,可以边报告、边了解,并将后续情况按照规定程序报送。
(四)接到气象部门外的人员报告重要情况,省气象局值班室要第一时间通知事件发生地市级气象机构,请其尽快核实提供有关详细情况。
第二十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瞒报、迟报的处理。各单位已经获知有关情况,不及时向省气象局报告或不向省气象局报告的,一经发现,视作迟报和瞒报,除在全省气象部门内部通报外,纳入年底目标考核。对由于迟报、瞒报影响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造成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部分特殊事件由本单位负责人直接以电话或短信向省气象局领导报告后,各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省气象局值班室补报书面材料。部分重大突发事件因本身特殊性质,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应急处置工作,各单位应在事件结束后,将有关信息报告或总结材料抄送给省气象局值班室,以便于为同类事件处置提供参考和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
信息初报、续报、终报有关要求。省气象局值班室处理事件初次报告后,要根据领导在上报信息的签批要求或电话指示意见,同突发事件报送单位和应急处置有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最新动态,督促各单位做好情况跟踪续报工作。及时将事件处置期间各级领导针对事件作出的批(指)示传达到事件发生地市级气象部门及参与处置的单位。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各单位要在3个工作日内报送信息报告终报或处置情况总结,也可以在最后一期信息报告(终报)中总结有关情况,并对事件处置中领导批(指)示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三十条
各有关单位可依据本细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省气象局进入Ш级(含)以上应急响应状态时,进入响应状态的市气象局及有关单位按照应急响应命令的要求及时报告有关情况,不受本细则限制。
第三十二条
全省性或全市性重大会议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按照有关保障服务预案执行,不按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形式,若在保障服务过程中发生突发紧急情况需向省气象局报告的,可参照本细则执行。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统计分析、评估等业务工作,各单位应按省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由省气象局办公室负责解释、补充修订。本细则中未做出明确界定和解释的其他突发情况,可及时同省气象局值班室联系。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办法参考题
《气象局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办法》参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题)
1、本办法所指突发事件信息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等三大类信息。(A)A气象灾害类、与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及违规违纪等气象部门内部事件 B气象灾害类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 C气象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 D其他重大事件
2、各区县气象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负责本地区(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的____,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局应急办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C)A收集工作 B分析工作 C管理工作 D处理工作
3、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强化突发事件信息初报、续报、核报和终报的全过程管理。(B)A严谨认真
B“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C加强沟通 D预防为主
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应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后续处置和应对措施等要素,以及签发人、信息提供者或单位、联系方式等辅助性信息。(D)A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突发事件的损失情况 C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D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损失情况
5、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单位一般应在____分钟内要完成首次报告,并在___小时内报送书面材料。后续情况应随时更新续报。(D)
A30 5 B50 4 C50 3 D30 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5分 共4题)
1、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主要包括(ABCDE)A一次天气过程在本市范围内造成人员死亡的。
B因气象原因,造成所属行政区域内主要机场、铁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已连续封闭3小时以上的。
C因气象原因对所属行政区域内通信网络、电力、交通,城乡供水、供气、供热等“城市生命线”中断3小时以上的。
D气象灾害造成损失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低限,但发生在特殊时期、重点地区、重要事件的,信息报送标准可酌情降低,由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E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火灾、酸雨、作物病虫害、大气污染等次生、衍生灾害参照以上标准执行。
2、与气象相关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主要分为哪几类(ABCD)
A和气象相关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B受气象影响的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矿难,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C受气象因素制约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D需要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的社会安全事件,包括爆炸恐怖袭击事件等。
3、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涉外事件信息报送标准,主要分为(ACD)
A发生或可能发生群体性上访和过激上访事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破坏事件。
B气象台站观测簿、原始资料丢失、被盗或损毁;台站征地和基本建设原始档案丢失、被盗或损毁等事件。
C影响正常工作的打、砸、抢等事件。
D气象职工出境公务活动中发生人员走失、证件丢失、交通事故等造成重大财产和人身损失的境外突发事件。
4、发生重大流行性疫情等事件报送标准,主要有(BCD)A职工被确诊为流行性感冒。
B职工及家属被确诊为流行疫情病例或被集中隔离。
C职工与已知急性传染性疾病有过密切接触或需居家隔离。
D职工发生群体(3人以上)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群体性传染病等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业务服务,或多人同时因其他疾病或困难等需要紧急干预的情况。
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 共10题)
1、突发事件信息原则上应通过办公系统或传真报送,并通过电话确认;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口头报送,再通过办公系统或传真报送。续报信息应包括突发事件现场照片、位置地图等图片信息和现场视频信息。涉密信息应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2、单位或个人遭受恐怖袭击时,应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报告。(×)
3、发生与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密切相关的施放气球安全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等,气象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抗法事件,气象部门参与当地重大事故灾害的调查处置或定性工作等,各相关单位应及时将初步情况及调查后的情况报告市局应急办。(√)
4、市局应急办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工作督查督办机制,做好对突发事件信息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办。(√)
5、突发事件信息载体以文字资料为主,同时尽可能提供图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为便于信息传递和资料保存,尽量使用电子版通过办公系统报送,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可以通过Notes邮件、传真、电话报告方式。(√)
6、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不列入工作检查范围,但对于突发事件信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情况,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对于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7、一次天气过程在本市范围内造成人员死亡的没有到达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
8、与气象相关的突发事件主要指其发展、应急处置过程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迫切需要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的突发事件。(√)
9、气象部门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造成气象业务服务中断或单位职工(含离退休职工,以下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气象部门较大财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以及涉及气象职工的案件、群体性事件、涉外事件和流行性疫情等。(√)
10、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气象部门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报送和发布等活动。(×)
四、应用题(每题20分 共1题)
XXXX年XX月XX日,上午10点30分,由于燃气总闸没关严,天燃气发生大量泄漏,但厨师并未发现,此时单位厨师为员工准备午餐,当点燃气灶时,发生爆燃情况,火势立即引燃了放在锅中的食用油,火势较大,单位厨师受伤非常严重,有生命危险。单位职工及时拨打119、120急救电话,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随后,消防人员跟单位职工合作救火、救人,最终大火被扑灭,厨师被送往医院治疗。
请根据上述情景,填写突发事件初报。突 发 事 件 报 告
报送单位: 签发人: 报告时间 xx 年 xx 月 xx 日 10 时 30 分
气象局厨房燃气爆燃起火(初报)
(标题,请标明:初报、续报或终报字样)
一、事件基本情况(气象部门内的突发事件)XXXX年XX月XX日,上午10点30分,由于燃气总闸没关严,天燃气发生大量泄漏,但厨师并未发现,此时单位厨师为员工准备午餐,当点燃气灶时,发生爆燃情况,火势立即引燃了放在锅中的食用油,火势较大,单位厨师受伤非常严重,有生命危险。
(包括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后果等)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单位职工及时拨打119、120急救电话,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随后,消防人员跟单位职工合作救火、救人,最终大火被扑灭,厨师被送往医院治疗。
(包括报送单位对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三篇: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交通部)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及时获取并有效处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和险情信息(以下简称信息)的报告及处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及以上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和险情主要包括:
(一)交通运输或交通运输建设施工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10人(含)以上死亡或失踪,或5000万元(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二)滚装客船、涉外旅游船、高速客船和载客30人以上的普通客船发生危及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的事故或险情;3000总吨以上中国籍船舶沉没,或外国籍船舶在我国管辖水域沉没的事故;
(三)交通运输船舶与军用船舶发生碰撞的事件;(四)载运危险化学品或油类的车、船发生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运输物质泄漏、扩散,导致重大生态环境危害、交通阻塞或威胁人民生命安全;
(五)重要以上港口遭受严重损失,一般港口瘫痪或遭受灾难性损失的事件;
(六)重要以上港口或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所属油品码头、危险品仓储堆场发生火灾、爆炸等事件;(七)长江干线、珠江、京杭运河、黑龙江界河等国家重要干线航道发生严重堵塞或断航,难以在24小时以内恢复通航的事件;
(八)国家干线公路交通毁坏、中断、阻塞或者大量车辆积压、人员滞留,抢修、处置时间预计在12小时以上的事件;
(九)国家干线公路桥梁、隧道以及国、省重点水运设施发生垮塌的事件;
(十)重要客运枢纽运行中断,造成大量旅客滞留,恢复运行及人员疏散预计在24小时以上的事件;
(十一)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或遭受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导致一条(含)以上线路停运;(十二)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公共交通、出租客运、线路客运、水路运输等敏感行业集体罢工或罢运,影响社会出行,在24小时内不能平息的事件;
(十三)30名(含)以上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集体到省级及以上国家机关上访的事件;(十四)在交通运输行业以及交通运输工具上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疫情或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的事件;
(十五)中国籍船舶或中资方便旗船舶遭遇海盗袭击的事件;
(十六)车站、港口、船舶、经营性客货运车辆遭受恐怖袭击或极端暴力袭击的事件;
(十七)部属院校发生未经许可的学生集会、游行、罢课等群体事件或发生10人(含)以上集体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
(十八)其它任何对省级及以上行政区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经济影响或发生在敏感区域、敏感时段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
第四条 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应遵循及时快速、准确高效、分级报告的原则。
第五条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由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管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承担信息的接收与报告工作。
第六条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以下简称交通运输单位)应指定专门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事件信息的核实、报告、跟踪,按职责权限承担或参与相关事件的处理工作。第七条 本行政区域或辖区内以及本单位发生第三条所列突发事件,交通运输单位应立即将信息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报部和当地政府,最迟不能晚于2小时。信息报出后必须进行电话确认。
特殊情况不能在2小时内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报告的,应先以电话等形式报告,并说明理由,待条件许可时再补充。
第八条 信息的内容要简明准确、要素完整、重点突出,应包括以下要素: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信息来源;
(二)事件起因、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以及影响范围和事件发展趋势;
(三)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四)信息报送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第九条 对于情况不够清楚、要素不齐全的信息,要及时核实补充内容,并将后续情况及时上报。
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新进展、衍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特别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信息应每日一报。
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第十条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收到信息后,应立即按规定的程序报分管副部长和部安全总监,并抄报部长(部长外出时,抄报在部主持工作的副部长),同时抄送部应急办和部内相关单位。
第十一条 根据有关规定或相关领导指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应于事件发生4小时内将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国务院总值班室。涉及国务院其他部委的突发事件,应抄送相关部委。
未能在事件发生4小时内报送的,应说明理由。第十二条 部内相关业务司局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将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和突发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报部领导和部安全总监,抄送部应急办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初始信息已上报国务院的应按规定续报国务院总值班室。
第十三条 部领导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指示或批示,相关业务司局应及时向有关单位传达。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单位以“交通运输值班信息”(简称值班信息,见附件)的形式将事件信息报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以“交通运输部值班信息”或“海上搜救值班信息”的形式将事件信息报送国务院总值班室。
第十五条 报部“值班信息”应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报送;报国务院总值班室“交通运输部值班信息”通过国务院政府信息网报送。如“值班信息”涉密应按机要渠道报送。
第十六条 对于突发事件情况的统计,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部应急办不定期对交通运输单位信息报告情况进行考核,对能够及时准确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单位予以批评。
第十八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人员,有关部门应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 海上搜救信息的报送工作按现行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单位可参照本办法制订本单位的信息报告和处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紧急信息报送办法剖析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紧急信息报送办法
为了快速、及时、高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重大事故,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定义与范围 1.1 定义
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公司及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严重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紧急事件。已造成严重危害的称为重大事故。
1.2 范围
本办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包括本公司发生的下列事项: 1.2.1公司行政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等印章丢失或被盗; 1.2.2公司工商证照、项目证件等重要档案资料遗失或被盗;
1.2.3大额现金(5000元以上)、大额票据(2万元以上)及其他重大财产丢失或被盗;
1.2.4公司核心秘密被泄漏;
1.2.5融资方案因出现意外而不能实现以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或可能断裂; 1.2.6重大合同因故不能履行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2.7在建或已建工程出现坍塌或坍塌危险或出现其他重大质量事故; 1.2.8建设项目建筑工地发生死亡(1人以上)、重伤(2人以上)伤亡事故; 1.2.9车辆出现重大交通事故(死亡或重伤1人以上、轻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
1.2.10公司办公场所、员工宿舍、建筑工地、售楼处等公司管辖场地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1.2.11因自然灾害造成公司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 1.2.12公司在职人员非正常死亡或因公负伤(重伤); 1.2.13公司员工中发生一次中毒5人以上或重大传染疾病;
1.2.14公司在职员工发生贪污、受贿等个人经济问题5000元以上,或被政法机关拘留、双规等; 1.2.15因施工、拆迁、销售等引起的群体性聚集或投拆的,影响到正常施工或销售(包括一次投诉10人以上或同一事项被投诉3次以上);
1.2.16政府部门、媒体对公司某一或某些敏感事项形成关注,被负面曝光或受到主管部门点名批评;
1.2.17公司银行帐户被司法查封;
1.2.18公司发生标的额100万元以上的诉讼案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本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工程部经理担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详见附件)。
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范围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整体部署和全面协调;负责确定救助方案,检查督促各项救助和预防措施的落实;负责向本级公司及有关政府部门汇报,必要时请求本级公司及有关部门提供紧急救援。
2.2办事机构
管理部负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传达领导小组的指示、决定,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领导小组的授权,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做好突发事件有关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
2.3 现场指挥部
公司现场指挥部由领导小组成员担任、成立,进行现场指挥。
现场指挥部承担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理工作,主要职责有:(1)提出应急处置措施,统一组织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切断灾害链。(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灾人员,转移、撤离、疏散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及时向本级公司报告情况。(5)负责突发事件善后处置,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秩序。
三、处置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要遵循十六字原则,即“预防为主,及时高效、以人为本、损 2 益相宜”。
3.1 预防为主。
把预防突发事件发生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中心工作,突出“预防为主,处置为辅”的原则,切实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排查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加强监督机制,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准备、早控制,把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3.2及时高效
突发事件的报告、救助等处置环节要坚持效率第一、及时高效的原则,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及本级公司,及早控制事件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与影响。
3.3以人为本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要以保障人身安全为首要任务,要优先抢救伤员、转移公众至安全处所,要坚持搜救工作,不放弃任何可能存活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3.4损益相宜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造成的损害、程度、范围相适应,不能超出损害程度的合理范围。要选择对公众利益最大化、对企业损害最小的措施,达到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
四、处置程序 4.1 信息报告
4.1.1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采用层层上报的形式。即公司对可能发生或发生的突发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给领导小组及相关救援部门采取救援措施,同时向本公司管理部报告。信息报告内容包含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发展态势与采取措施等。
4.1.2公司管理部接到报告信息后,应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4.1.3 领导小组组长接到管理部报告后,应及时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于一般突发事件,应立即批办;对于特大突发事件,必须指示管理部向本级公司或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4.2 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工作应加强组织与领导,及时跟踪发展态势,引导舆论行为。4.2.1 加强应急领导。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由现场指挥部全权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领导小组要与现场指挥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最新信息,必要时可安排24小时值班,把握事发现场发展情况,提出处置方案,及时调集并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应急工作的有效运行。必要时,领导小组成员可以带队赶赴现场指导、组织、调遣应急工作,并做好相关指示工作。
4.2.2 突出现场指挥。现场指挥是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机构,要充分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本着及时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少经济损失,减小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与危害程度。
4.2.3建立现场报告制度。现场指挥要及时准确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处置工作进展等情况。遇人员伤亡、公司财产重大损失的,应在1小时内报告,并及时续报;公司财产一般损失及抗灾期间的情况、工作进展等,每天报告1次。本公司管理部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及时向上一级公司及政府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并不间断地续报。
4.2.4 做好信息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接到现场报告的信息后,要做好信息分析、发布工作,同时明确信息处理的责任人,做好信息的编辑、分析、发布工作。责任人员要及时编辑信息供领导小组参阅,并为媒体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与公众行为,消除恐慌的事态。
4.3善后工作 4.3.1 救助安置。
对突发事件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破坏的建筑物等财产予以重建,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
4.3.2现场清理。现场指挥(领导班子)负责落实现场清理工作,进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清点核实,及时做好有害物质的处理,各类垃圾的清理工作。
4.3.3恢复秩序。对事件造成的影响及损失作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计划,如财产的恢复与重建,电力设施、通讯设备等的恢复,迅 4 速组织实施。必要时领导小组要及时向上一级单位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情况,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4.3.4 事故调查
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应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评估应急处置情况与能力,并总结应急处置方式与措施,吸取经验教训。
五、紧急信息报送办法 5.1明确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公司突发事件及重大事故紧急信息报送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亲自部署、督导;公司办公室主任是信息报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确保及时报送突发事件及重大事故紧急信息。
5.2信息报送的时限与方式
5.2.1报送形式:紧急信息报送原则上应通过书面形式(传真或邮件形式)报送,如遇紧急情况,可先通过口头形式(电话即可)报送,事后及时补送书面材料。报送信息要做到准确、全面,并及时续报事件发展态势、处置措施、开展情况、取得成效、经验教训等。
5.2.2报送方式:突发事件及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应迅速、及时,现场工作人员在核实信息后在第一时间上报本级公司管理部负责人。
5.2.3 报送时限:首次报送信息最晚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如发生人员伤亡等紧急情况,应即时报告。首次报送信息后,事发单位应及时做好续报工作。续报时限为:重大事故的基本情况,应在事发后2小时内书面报告,并每隔2小时报告一次。重大事故处置完毕后3小时内总结报告。
5.2.4信息报送内容:发生事件的具体时间、详细地点、初步原因和经过、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和处置措施等现场情况。
六、责任与奖惩
6.1 公司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严格遵守突发事件及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对迟报、漏报、瞒报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因此而造成工作被动和损失的,要追究相关公司领导的 5 责任。
6.2违反下列条款属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按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对在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谎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追究责任。
七、附则
7.1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一、组长:
二、副组长:
三、成员:
第五篇:北京市气象服务总结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
北京市气象服务总结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总结报送工作,根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于2010年7月1日印发的《气象服务总结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中对各省(区、市)气象服务总结报送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各区(县)气象局和气象台、气候中心、专业台、声像中心、信息中心、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等直属业务单位及局机关观测与预报处、应急与减灾处、局办公室等部门的气象服务总结报送工作。
第二条 总体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气象服务总结工作,把做好总结作为改进气象服务工作的切入点,确保总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加强分析气象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成功经验,特别要针对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决策气象服务、部门应急联动和气象服务效果等加强分析总结,不回避问题,不流于形式,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第三条 报送启动标准
针对北京市发生的暴雨(雪)、道路结冰、大风、沙尘、高温、低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霾、寒潮、霜冻等重大气象灾害以及气象灾害引发的洪涝、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总结报送的启动标准为:
(一)北京市气象局启动应急响应,各单位应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向应急与减灾处报送气象服务总结。
(二)未启动应急响应,但发生在敏感时期(如全国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需要特别关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期间)、或影响对象为敏感群体(如中小学生等弱势群体、涉及群体性利益),各单位总结报送的启动由减灾处视情况确定,报送内容可根据减灾处要求酌情降低。
第四条 报送内容及分工
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气象服务总结包括天气实况、灾情及影响、监测联防、应急响应、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服务效果、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九大方面的内容。
为保证气象服务总结内容完整无误,各单位应按如下分工要求报送服务总结:
(一)气象台
1.天气实况:主要包括灾害性天气过程开始、结束时间;影响范围;影响强度(主要气象要素实况数据)等。
2.预报预警:主要包括国家级业务指导产品应用及作用发挥情况;灾害性天气落区、强度的中、短期过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情况。重点总结预报预警准确率、是否明确预报预警出灾害性天气过程出现的时段和影响区域。
3.灾情及影响:主要包括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结束时间,灾情造成的汛情、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其他社会影响,并负责区(县)气象灾情的汇总。
(二)气候中心
1.天气实况:主要包括灾害性天气过程影响强度历史极值分析。
2.灾情及影响:主要包括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
(三)专业台
1.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内容及准确性、预警信息发布的提前量。
2.公众气象服务:主要包括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接收对象及对应人次,重点总结预警信息传播覆盖情况。
3.灾情及影响:主要包括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对交通、供暖、供电等城市运行相关行业的影响评估。
(四)声像中心
1.预报预警:电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内容及准确性、预警信息发布的提前量。
2.公众气象服务:主要包括电视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接收对象及对应人次,重点总结电视预警信息传播覆盖情况。
(五)信息中心
1.应急响应期间高性能计算机和主干网等设备运行维护情况。
2.应急响应期间网络通信保障情况。
(六)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1.监测联防:移动观测情况。
2.应急响应:灾害现场应急气象服务情况。
(七)局办公室
1.公众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科普宣传及舆论引导等工作情况。
2.社会影响及反馈情况
1)根据预警信息的人员转移安置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等情况。
2)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在决策服务材料上的批示情况、赴气象服务一线指导工作情况;地方政府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材料印发明传电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会商)等情况;有关部门对气象服务的评价。
3)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气象服务的评价。
(八)观测与预报处
1.监测联防:主要包括加密观测、移动观测的整体组织情况;区域、市际和市内监测联防的整体组织情况。
2.应急响应:组织管理情况。
(九)应急与减灾处
1.非应急响应:在未启动应急响应的情况下,明确启动服务总结报送工作的原因,并对各单位响应情况进行总结。
2.应急响应:组织管理及各单位应急响应情况;
3.决策气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
决策服务材料的份数等情况;围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落实,面向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报送决策服务材料的情况。
4.汇总。
(十)区(县)气象局及观象台
1.监测联防:主要包括加密观测、移动观测情况;区域、市际和市内监测联防情况。
2.预报预警:气象信息员作用发挥情况。
3.灾情及影响:各区(县)灾情及影响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由受灾区(县)局提供。
4.应急响应:灾害现场应急气象服务情况,由提供现场服务的区(县)局提供。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各单位报送的服务总结还应包括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可参照如下要求:
(一)成功经验:重点总结各单位在上述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重点分析总结各单位在上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办法,明确解决时间;针对长期存在的或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提出措施建议。
第六条 报送时限及标题
北京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应在应急响应结束后或应急与
减灾处发布总结报送通知(通知发布与报送时间以OA邮件记录时间为准)后24小时内向应急与减灾处报送气象服务总结,由减灾处统一归整后报送中国局减灾司。
气象服务总结报送邮件名称及附件标题格式统一为“北京市气象局XX单位关于X月X日至X月X日XX(气象灾害名称)气象服务总结”。
第七条 气象服务总结报送流程
各单位气象服务总结须内容完整、真实,经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审核签发后,及时报送减灾处、抄送预报处(具体报送方式见附件)。气象服务总结载体以文字资料为主,图表、图片为辅。为便于信息传递和资料保存,尽量使用电子版(WORD版)通过OA报送(应急减灾文秘/应急减灾处;潘进军/应急减灾处;海玉龙/应急减灾处,马晓青/应急减灾处;初子莹/应急减灾处),如OA传输出现问题,可通过其他临时商定的传输方式进行报送。各单位如有特别重要的气象服务总结需报局领导审阅,请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北京市气象局公文系统报送。
第八条 处理气象服务总结流程
应急与减灾处应随时关注各单位通过OA报送的气象服务总结,及时将符合本标准的气象服务总结上报至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对不符合格式及内容要求的气象服务总结,减灾处应将其返回原单位,按要求重新修改并限期报送。对未能在要求报送时限内报送服务总结的单位,减灾处将在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时酌情扣分。
第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