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锦州市开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宣传活动
锦州市开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宣
传活动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10月13日08:58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金章)近一个时期以来,辽宁省锦州市以宣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通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组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的思想理论氛围和社会舆论氛围。
一是编写理论学习口袋书。锦州市委宣传部按照准确、规范、通俗、精炼的原则,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基本依据,先后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四本以“用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人”为主题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口袋书”,即《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必读》、《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领导干部必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干部必读》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干部必读》,并免费向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发放。口袋书图文并茂、简洁通俗,发放后受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
二是举办理论知识竞赛。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等9家单位联合开展了“迎接十七大,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理论知识竞赛活动,竞赛以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采取报纸、网络答题与电视竞赛两种方式进行。报纸、网络答题要求全市党员干部都要参加,尤其是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普通群众可自愿参加,题目在《锦州日报》和“辽宁„三个代表‟网站”刊登。电视竞赛在报纸、网络竞赛基础上进行,分初赛、复赛和决赛几个环节。目前,竞赛正在紧张进行中。
三是召开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理论专家就“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举办专题报告会暨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组织社会各界召开“用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推进滨海新锦州建设、迎接党的十七大”座谈会。
四是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要求全市各县级以上党委中心组在十七大召开前以“迎接十七大,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主题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他们还组织专门人员对学习活动进行督察,并以《学习讨论纪要》的形式向全市通报。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宣传。锦州各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通过新闻会客厅、电视访谈、聚焦等多种形式,介绍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充分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广泛宣传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以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活动进展情况,广泛宣传全市各条战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成就,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锦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实施振兴方略取得的喜人成果,广泛宣传全市各条战线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尤其是大力宣传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落实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整体融入锦州湾开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十大功勋团队”等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教育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等。
第二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科学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科学方法
李 楠,吴筱筠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本文摘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10年-第2期查看本文时间2011-2-27 1:21:48
摘要:
要做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关于理论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理论武装的科学方法,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增强理论武装主渠道的实效性;坚持理论灌输的科学方法;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 理论武装; 大学生; 科学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邓小平说,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主要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没有变;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现阶段,我们既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继承和发扬理论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大胆地探索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积极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增强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等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2004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指出:“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积极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不断增强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实效性。
1.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教育方式的通俗化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积极探索新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单
一、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现象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教师要深入总结、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风格以及与大学生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相适宜的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灵活地运用读原著、听录音资料、看历史文献视频、参观调研、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小论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内在动力,促进大学生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还要改变以往政治理论教育刻板僵硬的模式,建立生动活泼的理论学习机制,以丰富的、生动的、亲切的表达方式代替居高临下的理论说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2.积极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兴起,迫切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此,高校教师可根据授课实际内容,精心筛选出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将其制作成融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力求把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同时,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手段,如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实现了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从而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3.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方法,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验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着考试考核目的错位、内容不够全面、形式单一等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考核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积极性。要增强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实效性,就要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端正考试考核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的目的不仅要注重检验大学生学习理论的效果,而且要注意考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必须始终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实行考试考核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的新机制,如可实行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
7、4:6或5:5;平时成绩考核可采取考查出勤率、课堂表现、撰写小论文和读后感、开展辩论赛和课堂讨论、参观考察以及写调查报告等;期末考试可采取笔试、开卷、口试、口试+笔试、口试+论文、开卷+闭卷,甚至对各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可实行免试。三是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考试考核的内容。将过去只考查课本知识和教师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扩展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和课堂表现,甚至学生日常的德与行的情况,构建起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可见,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方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期考试考核实践以及多种考试考核的尝试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二、坚持理论灌输的科学方法
“灌输”,就是有组织、有领导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人民群众,对他们进行理论教育。坚持灌输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要求,诚如列宁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2]“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列宁所言的现代社会主义学说一样,不能从大学生的思想中自发产生,只能从外边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因此,对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仍然要坚持理论灌输的方法,将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上来。
1.坚持全面系统地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培养坚定共产主义者、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根本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某些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偏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有所弱
化。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求知欲望强烈和知识结构复杂等情况,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向学生全面系统地灌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上述变化和特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一方面,要坚持系统地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并教育、指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指导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批判武器,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作斗争,以此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马克思主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理论威力。
2.把外部灌输与自我灌输有机结合起来
外部灌输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自我灌输具有自觉性和自制性。大学生作为灌输教育的对象,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他们以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知结构、知识背景为基础,不断地对新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同化顺应、重构和建构,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不能只注重外部灌输,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灌输。把外部灌输与自我灌输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当代大学生关注现实、追求理想的特点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他们需要并愿意接受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且能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具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求,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和引导。[4]
3.变单一式灌输为多样式灌输
传统的单一式理论灌输方法,尽管简约、操作方便,但也存在呆板老套以及缺乏生机和活力等缺陷。理论武装工作若只注重将理论强制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方式方法的革新,就不能吸引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今大学生们多元化的心态需要多样式的灌输,要求教育者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从多层面和多途径进行理论教育。多样式的灌输不是简单机械的灌输,而是用典型事例来吸引学生、用真情实意来感动学生、用客观真理来说服学生。理论武装者要采取疏与导相结合的方法,即,让大学生畅所欲言,与理论武装者进行双向互动的交流,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灌输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和活动方式相结合任何人的思想品德的生成和发展都不是通过某一特定的教育方式完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等方式来进行的,忽视了其它方式方法的运用,严重影响了理论武装工作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性,就必须遵循思想品德的生成和发展规律,采用灌输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和活动方式相结合,比如,在坚持灌输方法的同时,配之以实践教育法、渗透式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以及参与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文娱文体活动等有益的活动方式。事实也证明,只有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寻找尽可能多的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切入点,才能起到教育“合力”的效果,提高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效度、广度和力度。
三、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理论武装工作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就是以显性教育为先导、以隐性教育为着重点,发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资源优势,将宣传与渗透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1.显性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显性教育以正面宣传为主,以塑造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为目的,使大学
生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按照国家的要求,走向规范。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较高的时效性等优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高校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新精神、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组织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隐性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暗示性、渗透性等优势,它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大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使他们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理论武装、理论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想、信念、行动和价值观的指导。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一方面,理论武装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困难,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关心人和关心事结合起来,把教育同服务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理论武装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关注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悟,关注他们的权利、尊严与能力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各级领导、政工干部主动深入班级、寝室,了解特困生的情况,发放补助及减免学杂费,这些都是关心大学生成长的具体措施。高校把为学生办实事作为隐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实效性。
3.显隐并举
显性教育虽然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指导、调控和管理大学生,但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因而缺乏感染力和渗透力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5]隐性教育虽然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具趣味性、感染性和吸引力,但却无法完成系统的理论教育任务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因此,在理论武装大学生工作中,要坚持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使二者合理配置、扬长补短、相得益彰。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现代载体,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有效形式。一方面,高校要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内电视台、广播台、宣传橱窗等校内宣传阵地,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二是占领网络阵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更有利条件,而且为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新的载体。高校要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网站、网页和博客等;要利用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如“一二·九”、“九·一八”等,开展专题讨论;要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等等。通过网络这个载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更容易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占据大学生的心灵。理论武装的效果也更持久。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提高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效果,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最新成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真正感到“管用”,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实并不断丰富理论武装、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工作,保证理论武装、理论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
1.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深层次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尤其是那些矛盾集中、影响广泛的重大问题,深刻困扰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敢于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说明,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说服大学生、武装大学生。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层次较高、思想非常活跃,对国内外的局势相当关注。因此,在引导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过程中,既要紧密联系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实际,联系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实际,又要联系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体而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扣青年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及时开设讲座,组织座谈讨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形势,明辨是非,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评判问题,让他们的满腔热情化为实际行动,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参加者。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不仅是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而且也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今后,理论武装工作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些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2).[2][3]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6,327.[4] 常 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92-95.[5] 黄光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4.[责任编辑:张俊华]
第三篇:4.1.1近三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汇编
土木建筑分院分院编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日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4
简介.......................................................................................................4 必要性...................................................................................................4 主要概念...............................................................................................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与基本目标..............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11
第二部分: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14
2011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14
活动一:土建分院党员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班......................14 活动二:90年光辉历程塑造共产党人优秀品质——主题演讲活动...............................................................................................15 活动三:关于加强党员对党的认识和自身学习的培训..........17 活动四:加强对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土建分院 党总支学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21 2012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23
活动一:土建分院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习“刘刚等同志精神”.................................................................................................23 活动二:党员党史教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土建分院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扫..............................................................24 活动三:土建分院深入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座...............................................................................................25 活动四:土建分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26 2013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28
活动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土建分院“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28 活动二:土建分院党总支组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9 活动三:土建分院党总支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与预备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与考察..........................................................30 活动四:响应十八大,党员的召唤..........................................31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简介
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科学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他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通过最恰当途径传播开来,才能为广大民众所掌握,进而成为大众改革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他们是未来整个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社会作用的发挥,因此探寻和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概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呢?因为马克思主义中有普遍真理和个别结论 5 之分,普遍真理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是本本主义、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民族化、当代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两次伟大革命: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
1.理论体系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开始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产生了三个理论成果。这三个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三个部分。对此十七大作出明确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成果:邓小平理论
它的理论主题就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十五大党章总纲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论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性质;改革是一场革命;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等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 7 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是这一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它的理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3)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成果: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 9 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并没有完结,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与基本目标
从总体上把握它就是具有16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分别是:第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第三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理论;第四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理论;第五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制度理论;第六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经济 10 分配理论;第七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第八是关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理论;第九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第十是文化建设理论;接下去的十一到十六就是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对外关系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理论、社会主义领导和依靠力量理论,最后一个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再来看,基本目标体现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第一次飞跃后的第二次飞跃。伟大意义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整个社会主义找到了新路,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 11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随之而不断发展。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面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旗帜,是一面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12 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现出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学性,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它不但回答和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经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国际敌对势力鼓吹“社会主义大失败”,企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在世界上消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就是向世人昭告: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必然有助于世界上的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部分: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
2011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
活动一:土建分院党员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班
为提高学生党员的总和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增强党总支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土建分院党总支举行2011党员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班。本次速成班从4月7日开始动员,到4月20日在三教阶1举行结业典礼共历时14天,土建分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助理余琳;土建分院团总支书记孟楠以及各个支部书记和各辅导员都出席了开班典礼。
在为期一周的学生党员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班培训中,分院党总支对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说明,深入系统的讲解了马克思主意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参加本届培训班的同学包括有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通过考试其中,16位同学荣获“优秀学员”,受到表彰。
为了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增强培训效果,此次培训班还分为A,B班轮流授课。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学生党员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加了学习的墓地,坚定了理想与信念。
活动二:90年光辉历程塑造共产党人优秀品质——主题演讲活动
2011年7月1日分院党总支组织名为“90年光辉历程塑造共产党人优秀品质”主题演讲活动,活动目的旨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90年期间,总结和探讨党在90年的长期奋斗中集中体现的优秀品质,对于我们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忠诚。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满着忠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奋斗和牺牲的壮举与精神,充分体现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共产党人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在曲折与挫折中所体现的信念与执著,同样体现着共产党人忠诚于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品质。
奉献。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中,最能感动世界、感动中国、感动人民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讲奉献,首先要态度正确。要尊敬和爱戴我们为之工作和服务的社会、组织和群众。这里的“尊敬和爱戴”就是对行为价值的规范。
服务。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党赢得了人心、民心,博取了民意,得到人民信任、拥护和支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革命取得胜利,建设取得成就,改革开放取得 16 辉煌,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创新。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中,创新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党的事业取得胜利、取得成功,不断开拓和创造新的辉煌的原动力和源泉。
参与演讲比赛的共有新老党员30余人,活动之后分院党总支评选出了优秀奖5名。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党员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使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活动三:关于加强党员对党的认识和自身学习的培训
培训时间:2011.11.12 培训地点:三教J1 培训对象:土建分院学生党员
组织策划:土建分院学生党建中心组织部
一、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应该对党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分院这次开展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认知度,对党的知识的学习培训,意在通过此次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习内容
首先,党的性质是一直不断完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党的性质,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对党的性质最 17 全面的描述。其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特色”,“三个代表”都是对之前党的性质描述的补充。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是一直保持先进的。
加强对党的认识是有条件的,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也是有条件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以理论努力指导自己要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并且用正确的动机克服不正确的思想。
其二,加强对党的认识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主要是指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一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能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生观,是进步的人生观,而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阻挡社会前进的人生观,是落后的、腐朽的人生观。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人生观、禁欲主义的人生观等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最崇高的人生观,它指明了一个革命者应当如何正确对 18 待生死、荣辱、得失、苦乐和贫富关系,使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知道和学会如何处理顺境和逆境,从而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人怎样活着才最有价值。
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对什么是“价值”和什么是“价值观”,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来说,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从经济学上加以理解的,有从哲学方面理解的,有从美学方面理解的。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价值主体的,以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目标的,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以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为崇高价值追求的,以“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基本评价标准的价值观。它是共产党人行为的最高准则和最终归宿。我们党历来重视价值观建设,并且已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理论观点,其核心和灵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个人的一切。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世界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说,价值观的范围较大,因为它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而人生观主要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看法,从这个意义,可以说价值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支配作用,是人生的方向盘。
三、主要做法
从党员的角度来说,树立一个永恒闪光的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我们以后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而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党员,我们始终要坚信“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要始终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栽培吗,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吗?
四、学习目的
经过这次对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的思想认识培训后,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要抑制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抵御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牢记党的宗旨,党的使命。把我们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更加完善。让更多的人向党组织靠拢。
活动四:加强对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土建分院党总支学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
2011年12月18日中午12点半,土建分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在教室2102召开座谈会学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会议通过了解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以“进组织部为什么、本职岗位上干什么、向李林森学什么、学李林森做什么”为主题,组织开展讨论、交流思想认识。会议开始后,各党员,预备党员自行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和交流自身的想法和学习心得体会。
讨论完毕后,陈道亮同志作为代表阐述对于本次“关于向李林森同志学习”讨论会的个人感想。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要学习李林森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把人民群众作为亲人,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像他那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学习李林森同志,坚持党的组 21 织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像他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李林森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廉洁清正的优秀品德,像他那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不在地位的高低,也不在财富的多少,而是在于他向社会奉献了多少,给社会留下了什么精神。通过讨论学习和研究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提高党员的个人人生观,责任感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党员,要像李林森同志那样,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李林森同志虽然走了,但他实实在在地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由我们各阶层党员干部延续下去。
2012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
活动一:土建分院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习“刘刚等同志精神”
2月22日晚,由土建分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的“学习刘刚等同志精神”活动于我院2101教室举行。土建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副主席郑文斌,组织部部长张瑞坤及土建分院各个团支部的学生团员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后,郑文斌对在座的各位同学介绍了刘刚、李萧分别为保护国家财产及救助落水儿童光荣牺牲,林秉峰在一次抢劫案中与歹徒英勇搏斗的优秀事迹,同时鼓励大家向刘刚、李潇、林秉峰三位同志学习,他们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鞠躬尽瘁,用满腔热血甚至宝贵生命诠释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使命的精神。
最后由土建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副主席郑文斌对各项工作进行布署:
一、各 23 团支部各班级要立即行动起来,将学习刘刚同志精神与创优争先活动结合起来;
二、采取各种形式化学习,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到刘刚同志的精神使其具有价值性;
三、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和贡献社会能力。
此次动员大会我们深刻理解到我们要向刘刚同志学习,学习他忠诚于党、热爱军队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勤奋学习、献身使命的崇高价值追求;学习他立足本职、建功军营,视国家和军队利益高于一切的牺牲精神。对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发奋学习、健康成长、报效社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二:党员党史教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土建分院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扫
2012年3月31日下午,土建分院党总支组织分院学生党员代表30余人,徒步前往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昌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首先由优秀党员代表向邵式平同志(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纪念碑敬献花圈并在纪念碑前默哀三分钟,以表达无尽的哀思。随后,分院党支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党员们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刻骨铭心的誓言,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党员代表还为烈士陵园其他烈士逐一敬献鲜花。
党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祭扫活动,缅怀了革命先烈,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好的激励鞭策作用。
活动三:土建分院深入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座
9月25日中午,土建分院党总支在三教阶一举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讲座,出席人的有:分院党总支书记张国迎、教工第一支部书记乔冬敏、团总支书记孟楠、学生党支部书记毛丽青、聂洪敏、李阳以及分院辅导员还有分 25 院全体学生党员。
讲座中党总支书记张国迎深入的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与基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等六个问题做了讲解和阐述。
讲座过程中的讨论时间里,同学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最后党员代表上台发表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
本次讲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学习学生党员们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和学习的目的。
活动四:土建分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14日在三教J1教室围绕“学习十八大”这一主题召开了主题学习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包括分院全体学生党员以及党总支干部,本次会议由土建分院党支部书记张国迎老师主持。会上张老师从目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 问题谈起,强调了学习党的重要文件精神的重要性,进而鼓励在座每位学生党员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学习党“十八大”特色活动,如通过学习“三种精神”和“三种形象”来向党总支汇报思想心得,还可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以演讲、辩论赛的形式向书记提出“入党并非形式主义”,希望各支部党员能借学校开展的“永远跟党走”“三服务”的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从而培养自己的大局意识、自主性、独立性。
会议最后,张国迎老师着重强调了认真落实培养党员环节的重要性,她表示,党选择的是优秀分子代表,这就要求党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
2013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宣传活动材料
活动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土建分院“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
为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使广大团员青年能够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土建分院团总支响应上级党、团委号召在分院党总支指导下开展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一、“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土建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在学院党、团委的号召下,在分院党总支的具体指导下于2013年4月7日至15日积极组织开展了以 “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此次“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共有150名同学上交作品。最终通过分院评审,交通工程汪伟元摘得一等奖,道路桥梁滕锋、交通工程吕强获得二等奖,艺术设计包苇和仪文佳、交通工程潘科源赢获得三等奖,道路桥梁李方江、交通工程丁克立、艺术设计王景鹏、道路桥梁罗越中取得优秀奖。
活动二:土建分院党总支组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学院党委关于《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分院党总支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精心组织,于9月25日在三教阶一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组织全体党员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进行深入学习,分院党总支书记张国迎作了重要讲话,她就如何认真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三点意见,并公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随后根据“学习教育安排”分院党总支下属各党支部分别在各自支部书记带领下,在10月9日至10月12日期间,有针对性 29 的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
本次教育学习活动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精心组织,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认真传达了学院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活动三:土建分院党总支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与预备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与考察
为进一步考核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审核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10月17号中午土建分院党总支于三教阶一进行了预备党员转正式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进行了党员基础知识的考试,由分院孟楠老师负责监考。
此次考试共有80名入党积极分子,38名预备党员参加,主要考察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与理解的程度,主要考察内容包括:党的性质、权利与义务以及部分党的时事重点问题等。考场上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认真作答,考风端正,彰显出良好的素质。
据悉,本次考核入党积极分子73人合格,预备党员全部合格,总合格率达到了95%。此次考试是土建分院加强党员纳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考试有效地摸清了分院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考试同学们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活动四:响应十八大,党员的召唤
总主题:
响应十八大,党员的召唤 分主题:
1、“发扬红色精神,落实实际行动”的党员实践活动
2、“践行青春承诺,献礼党的十八大”的讲座活动
3、“提升自我,与时俱进”的学习心得活动
活动思路:
“响应十八大,党员的召唤”通过三个小活动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贯彻施行十八大精神。“发扬红色精神,落实实际行动”的党员实践活动可以让党员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内部,做好群众工作,只有真真正正到群众内部去,能让群众切实感觉到党的优越性。而对于党员来说,可以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让党员投身到基层建设中去,实实在在做些事情。“践行青春,献礼党的十八大”的活动在三教六楼多功能厅举行,党员可以通过本次的讲座活动,充分了解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了解,不断增强党员的组织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 32 任意识,增强党性。“提升自我,与时俱进”的学习心得活动是让所有党员将通过实践和参加讲座这两个活动的感想写出来,并与其它党员分享,达到党内相互学习的作用。
党总支书记张国迎老师带领支部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
一、实施方法与过程:
1、“发扬红色精神,落实实际行动”的党员实践活动可以选取井冈山这个革命根据地,带领土建分院所有党员去红色革命根据地感受红军精神,帮当地的老百姓干农活,吃农家菜,体验艰苦生活,增加党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2、在三教六楼多功能厅开展“践行青春,献礼党的十八大”的讲座活动,通过讲一些时事政治,党的最新方针,观看影片等方式让党员了解党的最新动态,增长党内知识,并与大学生生活相结合,把党的指导方针落实到基层党员,传达到基层群众中去。
3、“提升自我,与时俱进”的学习心得活动,可以在前两个活动结束后一周内,让所有党员写出自己的心得,统一上交,将本次活动的成果显示出来,与其它党员一齐分享。
支部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认真做笔记并写下心得体会。
二、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1、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党员真正投身到基层建设当中去,感受红色根据地的氛围,了解群众的基本情况,加强党员和群众的联系,使党员得到充分的锻炼,落实十八大精神。
2、通过讲座活动,使党员了解到更多党内动态,党的最新方针,与党保持 33 高度一致性。
3、写出活动心得可以让党员做出总结归纳,改正不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继续进步。
三、经验与启示: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今后要更加注意在行动上体现党的精神,党员应多与群众联系,不要仅仅局限于室内的党建活动,还要关心时事政治,党的最新方针,不断总结完善自我。
第四篇: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刻,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全面正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读本》的出版,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对于不断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就学习《读本》后的初步体会讲几点看法。
第一,《读本》准确地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理论定位,明确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读本》给人印象最深之处,我认为这个定位是恰如其分的。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指引下,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印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为我们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发展。世界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现实可能。将科学发展观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指出它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这样的定位充分反映了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第二,《读本》深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读本》准确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放到世界大局中去思考。《读本》指出,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既准确又简洁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读本》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七个“必须”,作为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根据。它还从十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一方面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方面的巨大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正是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成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从上述方面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吸取和借鉴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关于发展观演变中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的道路、模式、战略、动力、目的和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读本》全面正确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搞清楚以人为本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之间的关系。《读本》对这些问题都作出了明确回答,一方面从总体上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另一方面又分别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快
第五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创造性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样,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教学和科研问题。
首先是立场问题,说白了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现在许多人都说哲学社会科学没人重视,甚至说哲学社会科学搞出来的成果没有用,徒然浪费纸张。其实,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甚至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研究工作,都在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从国家法律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到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的建立,从救灾减灾到心理辅导,都是哲学社会科成果的运用。当然,重视不够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同时,研究不够的问题也是突出的,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阻滞了研究的深入,而研究不到位,拿不出用的上的成果,又影响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和支持。除此之外,影响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看法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科研工作者的立场问题。现在,社会上,特别是网络媒体上,专家称号在一定成度上已不再具有褒意,被人们称为戏称或蔑称为“砖家”。原因就是有些专家站错了立场。研究经济的,出发点不是研究如何改善人民大众的生活,而仅仅着眼于GDP,研究房地产的不是立足于研究如何改善人民大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而仅仅着眼于帮助房地产商增加利润,研究股票的不是立足于研究如何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而是帮助上市公司和证券商研究如何圈钱,还有些专家参加听证会只为涨价说项……如此以来,科研工作如何让人们信任、重视和尊重呢?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科工作,首先要坚持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讲究良心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科研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是观点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到科学发展观,一个一以贯之的基本观点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更具体一点讲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是,这个基本观点不是空洞的,社会主义是理想更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工作要直 面现实,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满足于阐释、解释和宣传说教。在科研工作实践中,很多人说找不到题目,就是因为没有把问题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具体。应对金融危机需要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研究,三农问题需要研究,这些还都是大题目,还要进一步具体化,具体到一个企业、一个村镇、一个单位,如何发展,如何管理。原料怎么组织,人员怎么配置,技术怎么改造,资金从哪里来,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化、实践化、课题化、过程化,才能把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第三是方法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指导科研工作,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方法论去搞科研,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着客观规律办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要搞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双百方针”,坚持按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去搞研究。在这里,要着重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研究与宣传的关系。而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关键还是上面所说的第一条,就是坚持正确的立场,只要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我们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就不会犯政治性的错误。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把它偶像化,教条化。毛泽东同志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了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科研工作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能满足于阐释和引用,而是要努力突破和发展。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科研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时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基于党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培训的都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体系有着较为深刻的领悟,党校教师在进行专题辅导时,仅仅阐述相关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员们最需要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地市级党校培训的县处级和科级干部,他们往往工作在第一线,在繁忙的工作中参加学习,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校教师能够沉下心来,深入基层工作,多做调查研究,力争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我们要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中的作用。要重点深化党校的教学、科研改革,发展和完善教学新布局,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党校教学中的地位,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2010年第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1班
范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