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城市学院“学术科技之星”、“文体之星”、“公益服务之星”评审细则
北京城市学院“学术科技之星”评审细则
一、评审条件
1.本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学生;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第二年的学生;
2.思想品德优秀,刻苦钻研、成绩优良,具有科学素养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
3.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学术科技水平,积极参与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竞赛,能起示范带头作用,在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 4.以下条件具备其一:
(1)参加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各类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科技学术节活动、各类学术论文评比等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获校级三等或以上奖励的项目成员;
(2)独立或第一作者在正规专业期刊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1篇)专业论文;(3)有至少一项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或作为前3位成员参与科研课题,获校级三等或以上奖励;
(4)在学生科技学术组织或社团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获校级三等或以上表彰奖励;
(5)积极参与挑战杯等校级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竞赛,学年度达3项以上,且其中一项获校级以上奖励者。
二、评审程序
“学术科技之星”每学年评选一次,其中各班按班级人数的1.9%参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200元,具体评审程序如下:
1.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北京城市学院学术科技之星申请表》,提交所在班级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并上交团总支审核,校区分团委/直属学部团总支按比例向上级团组织推荐,校团委组织审核并确认;
2.候选人名单在本校区/学部广泛公布,确定不少于5天的公示期,并对出现的异议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处理,将处理结果在校区/学部范围被公布; 3.公示期满后,各校区或学部将确定的候选人名单报校学生处备案; 4.各参评同学对自己申报的成果有举证的义务。对于虚报、谎报成果的同学,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以及今后参赛资格,并报学校有关部门按规章处理。
北京城市学院“公益服务之星”评审细则
一、评审条件
1.本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学生;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第二年的学生;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学生手册》中有关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每年度完成义工小时数至少30小时以上,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违规记录;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拟申请个人评奖前所修课程成绩未出现不及格、重修或补考记录;
4.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具有高度的集体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组织或参加学校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或团体,积极投身校内外各类公益服务活动;
5.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公益性强,表现突出或在某个公益方向有长期参与和贡献,有公益项目的活动组织经验、正面宣传效果突出、影响广泛的个人或团体。
二、评审程序
评审程序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审工作通知要在全校范围发布。按班级总人数的2%评选,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200 元。
1.公益服务之星的评选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申请形式,拟申请该奖项的个人填写并提交《北京城市学院公益服务专项奖学金申请表》(详见附件),报名材料包括:
(1)申请人成绩单一份;
(2)申请表一式两份;(详见附件5)(3)事迹简介一份(2000字左右);
(4)事迹的相关证明材料,含荣誉证书、文字报道、图片或影像等; 材料提交方式:纸版及相应电子版材料,以校区分团委或直属学部团总支为单位,提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者部。
2.评选阶段:
公益服务之星由团总支组织党、学、团、就业各部门评审,具体流程如下:(1)审核材料和申请人资格,审核通过后,进行候选人名单公示;(2)根据候选人书面材料及名单公示反馈,综合分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者部意见按规定比例评选出公益服务之星。
北京城市学院“文体活动之星”评审细则
一、评审条件
1.本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学生;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第二年的学生;
2.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参评学生应代表学校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的文体比赛并取得名次或为学校文体工作做出较大贡献;
4.参评学生应积极参与校园文体活动比赛,在比赛中表现突出,或在校园文体活动建设和开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评审程序
文体活动之星每学年评选一次,其中各班按班级人数的1.8%评选,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200元,各校区/学部具体评审程序如下:
2.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北京城市学院文体活动之星申请表》,提交至所在团支部民主评议小组,团支部根据奖项条件对申请人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评议,按本校区/学部下达班级的推荐名额确定推荐人名单上交团总支
3.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根据校团委的要求,对本校区/学部推荐人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查并组织党、学、团、就业部门相关老师评选,并按学校下达的名额确定本奖项候选人名单;
3.候选人名单在各校区/学部广泛公布,确定不少于5天的公示期,并对出现的异议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处理,将处理结果在校区/学部范围内公布;
4.公示期满后,各校区/学部将确定的候选人名单报校团委备案。
共青团北京城市学院委员会组织部 2015年5月4日
第二篇:公益服务之星事迹材料
公益服务之星事迹材料
纺织苑小学六(4)班杨怡静
杨怡静是一个非常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长的眼里,她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甚至可以说,是父母的知心朋友。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她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自己的事情很少要父母操心,自己主动分担不少家务,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因此她家庭里总是充满欢笑、和谐。
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她总是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的问题,她总是热情耐心的帮其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为敬老院的老人献爱心;她的爱心和诚心在行动中传达到生活每个角落,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学术科技节科技之星策划书
湖南农业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之
人文·创新·“科技之星”知识竞赛
主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承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策划书2009年11月1日
厚德载物·德业双修·实事求是·学贯中西
1前言
一年一度的“求真杯”学术科技节之科技知识竞赛又拉开了序幕,我学院积极配合这次活动,因为它能增加我院同学的科普知识,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十分有必要举办这次的人文院科技之星知识大赛。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具体程序。
时间:2009年11月 1日至11月26日
地点: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办公室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普水平,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为人文学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学识的平台。特此举办此次的科技之星知识竞赛。同时也为校科技之星大赛选拔优秀人才。
二、活动宗旨:团结拼搏睿智进取开拓创新
三、活动项目:分为初赛和复赛
四、活动宣传:
1、在相关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张贴宣传海报。
2、在人文院网站上进行跟踪宣传报道。
五、活动具体安排:
1、参赛对象:人文院全院学生
2、报名:11月1日至2日向学术与科技部报名
联 系 人:王凡
3、初赛时间:11月6日(周五)中午12:30
地点:七教南001-003教室
形式:笔试
题型:单选、填空、简答题总分100时限60分钟
出题:学术与科技部
监考:主席团成员及学术科技部部分成员
判卷:学术与科技部、文艺部
(取前12名进入复赛,抽签分为2组,以小组为单位竞争,加入游戏环节考验选手的协调能力,增加趣味性)
4、复赛时间:11月26日(周一)中午12:30
地点:十教北30
3形式:口试
题型: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出题:学术与科技部
现场主持:王凡
(优秀组将代表我院参加学校决赛,之前由学习部对我院代表队员进行培训。)
5、决赛时间:
地点:学校大礼堂
六、活动奖项及奖励
1、按分数取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所有获奖选手记通报表扬一次。
七、经费预算
组织费(材料):100元
八、活动说明
1、本次活动为自愿报名,人数不限。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
2、报名者无需交纳报名费。
3、竞赛全程公平、公正。
人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2009-11-1
附录一:
财务预算
第四篇: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实施方案
聊城大学第二十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级竞赛项目实施方案
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实施方案
一、承办单位
计算机学院分团委
二、评选条件
1.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
2.学习成绩优良,具有科学素养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
3.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科技学术水平,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竞赛,能起示范带头作用,在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
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各级各类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科技学术节活动、各类学术论文评比、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获校级一等奖或校级以上奖励的项目成员;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正规专业期刊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1篇)专业论文;
(3)有至少一项技术成果或发明创造,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研课题获校级一等奖或校级以上奖励;
(4)在学生科技学术组织或学生社团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获校级或校级以上表彰奖励。
以上所列科技学术作品、获奖情况等时间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
三、评选办法
1.每个学院推荐1-2名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填写《聊城大学
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登记表》(见附件),撰写《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中涉及到的获奖、发表论文、发明制作、课题立项、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内容需提供书面形式的支撑证明材料),于9月19日将《候选人登记表》、《候选人事迹材料》、相关证明材料打印版报送至计算机学院分团委(西校区10号教学楼C403),《候选人登记表》、《候选人事迹材料》电子版发送至caonana@lcu.edu.cn,参加校级评选。
2.组委会对候选人进行评审,确定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初步人选,并在全校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授予‚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3.评选结束后,将通过专题网页、科技学术成果展等形式,宣传‚科技学术之星‛的科技学术成果、个人事迹。
附:候选人登记表
校团委 2011年4月15日
附件:
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登记表
第五篇:“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实施方案
聊城大学第27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实施方案
为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钻研精神,大力加强我校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鼓励和宣传在学术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根据聊城大学第27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工作安排,决定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承办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
二、参赛对象:
1.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
2.学习成绩优良,具有科学素养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
3.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科技学术水平,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竞赛,能起示范带头作用,在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
三、活动安排:
1.准备阶段:10月8日至10月15日,各学院将参赛材料交至承办单位(东校区4号教学楼A102)。
2.初审阶段: 10月15日至10月22日对各参赛学生(限两人)进行初审。
3.复审阶段:10月22日至10月26日对优秀学生进行复审,并评出“学术之星”。
4.评奖公示阶段:10月26日至10月29日对获奖人员名单进行全校公示,无异议后,授予‚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5.评选结束后,将通过专题网页、科技学术成果展等形式,宣传‚科技学术之星‛的科技学术成果、个人事迹。
四、评选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各级各类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科技学术节活动、各类学术论文评比、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获校级一等奖或校级以上奖励的项目成员;
(2)独立或首位在正规专业期刊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1篇)专业论文;
(3)有至少一项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或作为前3位成员参与科研课题获校级一等奖或校级以上奖励;
(4)在学生科技学术组织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获校级或校级以上表彰奖励。
五、参赛方式:
每个学院推荐2名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填写《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登记表》(见附件),撰写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中涉及到的获奖、论文发表、发明制作、课题立项、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内容需提供书面形式的证明材料,字数在2000字以内),于10月15日16:00前将《候选人登记表》、候选人事迹材料、相关证明材料(原件现场核对,留存复印件)纸质版报送至材料学院分团委,《候选人登记表》、候选人事迹材料电子版发送至
zhaorui201007@sina.com。
六、活动联系人: 陈兆睿:***
七、附件
附: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登记表
聊城大学校团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2012年9月29日
附件:
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候选人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