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豆角栽培技术
豇豆耐高温喜光,较耐旱不耐涝。菜用豇豆有长蔓和短蔓两种类型,长蔓豇豆荚嫩,肉质肥厚,生长期长,产量高,须支架;短蔓豇豆分枝多,侧枝短,不需支架,产量中等。
1、选用优良品种
豇豆品种类型很多,要根据气候条件、栽培习惯、种植季节、市场要求选用适当的品种。春季栽培的主要品种凤豇555、豇豆特早30、之豇翠绿、之豇90、之豇特长80、早丰60等
2、播种育苗
春季豇豆一般采用育苗移栽,不仅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还可提早播种、提早收获,并延长采收时间。
2.1播种期
大棚栽培播种期为2月下旬,小拱棚为3月上旬,露地栽培育苗为3月下旬,直播为4月中旬。每亩用种量2.5公斤。
2.2营养钵育苗
设施栽培可采用营养钵适当提早播种育苗,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份、菜园土6份,充分混合均匀过筛后,装入口径6厘米、高度8厘米的营养钵中,并将营养钵整齐严密地摆放在整平的苗床里。播种前将营养钵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每钵播种2粒,然后覆过筛营养土3厘米厚。
2.3直播
豇豆根系再生力弱,栽培上多采用直播。露地播种,当温度回升到20℃以上时播种,以提高发芽率。直播时,一般按株行距25—30厘米×65厘米穴播,播种深度4—6厘米,每亩3000—4000穴,每穴3—4粒种子,出苗后间去弱、小、病苗,每穴留2—3株。早春播种后要覆盖地膜并搭小棚,一般4天即可出苗。出苗前宜保持温度30—35℃,水分不宜过多,以防种子腐烂。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控制适温为25—30℃,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前4—5天炼苗,增强抗逆性。苗床既要防止土壤过于,又不宜过多浇水,更应防止苗床积水。
3、土壤选择
豇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为获得高产,应选择微酸性、两年内未种植豆科作物的砂壤土田块种植,若土壤酸度过大,筑畦后在畦面上均匀撒施石灰,以中和酸性。将土壤耕翻25厘米左右,筑畦开深沟,以利降渍。
4、定植
豇豆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确定。采用育苗移栽的,一般在第1对真叶展开前开穴定植,定植后浇活棵水,填实定植孔。
5、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
豇豆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期防止茎叶徒长,后期防止早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作基肥;苗期追肥2次,每次每亩施尿素2.5公斤;开花结荚期追肥3次,每次每亩施总含量2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2公斤。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防茎叶徒长而减少花序;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7天左右浇1次水,采收期结合浇水追施肥料。越夏生长的豇豆,开花结荚期长,更应注意后期追肥,以防植株脱肥早衰,整个生长期间遇雨应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掉叶、落花。
5.2搭架引蔓
豇豆抽枝长蔓迅速,有5—6叶时就应搭支架,一般用人字形架,以减少遮荫和便于采收。初期,茎蔓的缠绕能力不强,选在露水未干或阴天人工扶助引蔓上架,防止折断。
5.3整枝
合理的整枝是豇豆高产的主要措施。第l花序以下的侧枝长到3厘米时摘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1花序以上的侧枝留1—2叶摘心;主蔓至棚顶时,打顶摘心,以控制生长,并促下部侧枝形成花芽。
5.4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应密切注意病虫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3)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放水沤田1周,或每亩施敌百虫0.5公斤或杀虫双0.5公斤、多菌灵l公斤进行土壤灭虫灭菌处理;(4)筑高畦,开好排灌沟,防止渍水烂根;(5)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用粉锈宁防治锈病,用甲基托布津防治叶斑病,用多菌灵、敌克松、杀菌王防治根腐病;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除土壤处理外,还可用炒香的生麸混合敌百虫于傍晚施在田间周围诱杀,用杀虫双、抑太保防治豆荚螟,用乐斯本、辛硫磷防治潜叶蝇。
5.5合理采收
豇豆为总状花序,每一花序有2—5对花,通常只结一对荚,肥水充足、管理良好、植株生长健壮时所有花朵都可结荚。第1对豆荚采收后,第2对花芽才坐果或发育,所以要细心采收,不要碰伤或碰掉花序上的花芽,以增加结荚数,提高产量。开花后10—12天荚果饱满,子粒未显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按一定的规格扎好,装箱上市。
第二篇:豆角栽培技术
大棚豆角栽培技术
一、育苗。豆角种子较小,抗寒能力弱,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豆角以往多采用直播,近几年大棚内实行育苗移栽法,可充分保护根系不受损伤。便于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应市场,还能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实践证明,育苗可比直播增加产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豆角直播茎叶生长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结荚多。也就是说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生理上讲,豆角育苗期正处在短日照下,对促进花芽分化有利,故开花结荚部位低。
育苗移栽多采用小塑料袋和纸筒(纸钵)育苗,也可采用5×5厘米营养土方块育苗,每穴2—3粒种,浇透水,注意保温和控制徒长。
育苗期要根据前茬蔬菜的拔秧期推算。苗龄一般为20—25天。一般在冬至前后育苗。
为了利于种子发芽和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虫卵、病菌,采用高温消毒“籽”播种,效果很好。即先将种子精选,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6小时,捞出稍晾播种,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二、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移栽2株。每亩5500—5000墩。
三、插架、摘心、打杈。架豆角甩蔓后插架,可将第一穗花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后期的侧枝座荚后也要摘心。主蔓摘心促进侧枝生长,抹杈和侧枝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四、先控后促管理。豆角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温度高、肥力足,营养生长旺盛就更为突出,进而影响开花结荚。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衰。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具体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出现花蕾后可浇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亩施优质速效化肥、二胺50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1、煤霉病:豇豆煤霉病又叫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早期落叶。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400倍多菌灵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液5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加瑞农700倍液。每亩药液50—60公斤,7—10天1次,连续2—3次。
2、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豆角炭疽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5、斑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成虫产卵在植株嫩叶部分,约5--7天孵化后蛀入豆荚内取食豆粒。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喷洒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喷药应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8--10点花苞开放时。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药剂可选用功夫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或阿锐宝(4.5%乳油)1000--2000倍液;或安雷特(25%乳油)1500--2000倍液;或锐宁(2.5%乳油)2000倍液;或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液;或速凯(44%乳油)2000--3000倍液
第三篇:春露地辣椒栽培技术
春露地辣椒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春露地辣椒一般在1月中下旬播种,小拱棚育苗,4月中旬移栽,6月上旬始收,8月下旬完收。
二、品种选择
主要有三种类型。
1、泡椒。这种辣椒的辣味较淡,肉心厚,适于鲜炒。主要品种有湘研一号、湘十三号、湘研美玉、湘研808、福湘4号、福湘5号。
2、尖椒。此类型的辣叶中等,以鲜炒为主,也可作为佐料。主要品种有:天超一号、天超二号、渝椒5号、兴蔬201、兴蔬16号、兴蔬
215、丰抗
21、湘研5号、湘研6号。
3、线椒。辣味浓,主要用作炒菜佐料,也可干制或腌制。主要品种有:天超少将、天超大将、辛香8号、红秀2003、博辣红秀、长辣7号、湘辣17号。
三、育苗技术
辣椒育苗采用小拱棚育苗,以营养钵育苗最好,亩用种量50克左右。
1、营养钵育苗方法。先将种子消毒,在28-30度催芽96小时,种子开始“露白”时撒播种于苗床。一般每平方米亩床用种量10-15克,盖土厚度1厘米左右,然后用洒水壶浇足水分。覆盖薄膜保湿,播种后7-10天待幼苗出土后,将薄膜拱起。播种后15天左右,将小苗移植在营养钵中。可采用8cm×8cm或10cm×10cm的塑料营养钵,移植后注意保温保湿。
2、穴盘育苗方法。选用规格为50孔的塑料穴盘,配制的营养土要消毒。装盘后,将已催芽的种子播入穴中,每穴1粒,盖籽后浇足水分。大约15天后,要进行查穴补苗,达到每穴一苗。
3、苗期管理注意事项。一是合理控温,出苗阶段需要较高温度,白天28~30℃,晚上20~23℃。二是保持适宜湿度,幼苗出土后至露出真叶前,床面要充分湿润,经常补水,以利齐苗,第一片真叶露出后,苗床应尽量保持干燥,坚持“不燥不浇水,要浇就浇透”的补水原则。三是揭膜炼苗,当辣椒苗长到5~6片真叶后,适当揭膜。四是防雨,整个苗期要防止被雨水冲淋。
四、整地移栽
1、整地。栽培大田要覆盖黑色地膜,可起到防草保水作用。大田翻耕后,按垄宽(包沟)1.4-1.6米作垄,施足基肥,整平,再盖黑色地膜,四周压紧。
2、移栽。最好在下午移栽,移栽时将苗坨从营养钵中倒中,尽量多带土,边栽边淋清水。每亩栽2500-3000株。栽苗后,移栽孔要用土封紧,以防杂草。
五、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移栽后7-10天,就要开始追肥,此时只施尿素水即可,磷钾肥可以少施。5月上旬,辣椒开始现蕾开花后,要大肥大水,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肥料可以采用沟施,也可兑水后穴施,一般7天左右追一次。
2、支撑稳固。辣椒分枝后,每株辣椒要插一根木桩,长度50厘米左右,用小绳绑稳,以防植株倒伏,引起病害或烂果。
3、抹侧芽。主分枝下部的侧枝应全部抹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座果率。
六、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病虫害较多,最常见的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疮痂病、疫病、病毒病,最常见的虫害有蚜虫、黄曲条跳甲、烟青虫等。在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病虫害的情况下,建议农民采用以下简单办法进行预防。
1、苗期。以防病为主,用选用杀毒矾、多菌灵、代森锰锌、甲霜灵、甲基托布津等,任选一种即可。
2、开花前。两种药混合喷雾。一种是吡虫啉,另一种是杀毒矾、多菌灵、代森锰锌、甲霜灵中的任意一种,7天左右喷一次。
3、开花后。三种药混合喷雾。第一种是甲维盐,第二种农用链霉素,第三种是杀毒矾、多菌灵、代森锰锌、甲霜灵中的任意一种,7天左右喷一次。
如果通过以上办法仍然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则需与技术人员联系。
第四篇:《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035-01
马铃薯喜温、怕寒、不耐热。生长期间白天气温以15~21℃为宜;4~5℃时发根,5~7℃时发芽;茎叶生长以21℃为宜;超过25℃薯块生长缓慢,超过30℃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春马铃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现将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春马铃薯作为菜用马铃薯要采用早熟、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脱毒品种,如津用一号、津用八号、鲁引一号、克新四号、早大白等。要求薯块整齐,薯皮薄而光滑,芽眼小而浅,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
2地块选择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他茄科作物轮作。以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性土壤为宜。因早春气温低,沙性土有提高土温的作用,使发芽整齐,对早熟栽培尤为重要。
3种薯处理
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催芽时间:长江流域1月中旬,淮河流域2月上旬,黄河流域2月中下旬。催芽栽培需种薯2
100kg/hm2。把选定的种薯在太阳下晒2d,晒种期间要经常翻动种薯,以保证发芽均匀及杀灭病菌和虫卵,然后用5mg/kg九二○浸30min,晾干后纵向切块,1块种薯一般切6~9块,每块重约25~30g,每块上有1~2个芽眼。切块时,切刀、装种薯的器具要进行消毒,一般每个人用2把刀,备用刀泡在5%来苏水、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里,发现病薯马上换刀。切后用草木灰蘸薯更好,把薯块放于阳畦或塑料棚内催芽,先铺5cm湿细土,芽眼朝上摆1层薯块,然后覆1层5cm湿细土,再摆放薯块,依次摆4~5层。阳畦或塑料棚盖严塑料薄膜,夜晚盖草苫。白天温度15~25℃,夜晚10~15℃,温度过低发芽缓慢,过高容易引起种薯退化衰老。湿度也不宜过大,保持相对湿度60%~70%为宜,25~35d待幼芽粗壮青绿色或青紫色、芽长1cm停止催芽,把薯块放于阳光下绿化2~3d后栽种。
4整地
马铃薯主要根群分布在33cm深的土层中,因此,须深耕。马铃薯对养分需求量大,由于生育期短,前期、中期的吸肥量占总需肥量的75%。因此,应重施基肥,基肥宜占总施肥量的3/4。马铃薯为喜钾作物,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kg、磷2kg、钾11kg。土层较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易获得高产,耕地前墒情不好要提前浇水选墒,一般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60t/hm2、硫酸钾三元复合肥750kg/hm2、过氧化钙120kg/hm2、硼砂22.5kg/hm2、硫酸铜22.5kg/hm2。把化学肥料掺入有机肥中,2/3肥料普遍撒施,1/3肥料集中施于播种沟内。深翻打碎土块、耙平土面。单垄栽培,垄距50
cm;双行栽培,大行距60cm、小行距40cm、株距23~25cm。为防地下害虫,施3%辛硫磷45kg/hm2。
5栽植
把催好芽的薯块按设定的株距芽眼朝上栽入穴内、栽种深度9~10cm,覆上土,稍整畦面,除草剂可选用施田补或拉索,盖上地膜,地膜封严后在畦面上用土块压住。
6田间管理
一是破膜放苗。
马铃薯出苗后于下午将地膜撕破把芽苗取出,同时用土封严膜口防热气烫苗。二是浇水追肥。齐苗后若土干可浇1次水以加速薯苗生长,结合浇水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植株现蕾后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大雨后要及时排水。淮北地区4月下旬揭去地膜并追肥培土,追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钾225kg/hm2。此时进行叶面追肥效果更好,叶面追肥可用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尿素300倍液、硼砂250倍液、膨大素250倍液。三是植株调整。植株出现花蕾后要及时摘除,株高50cm时要打顶,打顶后侧枝生长过旺适当摘除,并喷15%多效唑600倍液。7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和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可用辛硫磷500倍液防治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50%抗蚜威防治蚜虫。软腐病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早疫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晚疫病于发病初期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防治,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8采收
马铃薯成熟时,地上枝叶逐渐枯黄,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栓化。收获要选晴天进行,尽量减少损失,避免日光曝晒,以免影响贮存。
—
END
—
第五篇:豌豆角诗歌
豌豆角
——谨此献给“母亲节”
马长青
公场上
我和一群顽皮的小伙伴
在追逐、嬉乐着
生产队摘豌豆角了
我们争先恐后地向豌豆田跑
人人都等着分享这道美餐
那时生产队的纪律很严
没有生产队队长同意
我们这些“小馋猫”
是不允许靠近豌豆田边的妈妈看到我们一群小顽皮跑过来
连忙喊:“小馋猫们,快到田边来排队、排队。”
我家分到二斤豌豆角
妈妈看到我馋得快淌口水了
走到我身边
刮着我的小鼻子
“小三子,让你吃个够。”
邻队的陈家小林子跑过来
拽着妈妈的衣角:
“大妈,我要豌豆角子吃”
妈妈摸了摸小林子的头
捧了一捧豌豆角子
笑着说“给,你的。”
四十五年过去了
妈妈她那慈祥的笑脸
每每在我眼前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