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侦察措施
授权与控权:技术侦查措施的法治化
[ 陈磊 ]——(2012-4-27)/ 已阅1568次
新刑事诉讼法在“侦查”一章中增设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五个条文,规定了秘密监控、乔装侦查和控制下交付三类特殊的侦查措施,意义重大且深刻:一方面,明确对技术侦查措施予以授权,结束了技术侦查措施“秘而不宣”的立法状态,破解了技术侦查措施“证据合法性”的司法困境。另一方面,面对技术侦查措施不得不使用的“现实必要性”,以及技术侦查措施对公民隐私权和自治权构成天然威胁的“现实危险性”的两难局面,通过立法严格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为控制犯罪而授权,为保障人权而控权,以授权实现真正有效的控权,实现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两大价值目标的平衡。
一、提升法律位阶的明确授权
技术侦查措施以往并非无法可依,只是依据不足。1993年国家安全法第10条和1995年人民警察法第16条分别授权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为侦查犯罪活动(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这两条简单的概括性授权条款赖以实施的细则,主要是公安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包括2000年公安部颁布的《关于技术侦察工作的规定》等。技术侦查措施是对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住宅安宁权的干预和限制,对公民隐私权构成极大威胁。国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均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普通法律,根据法律位阶理论——对社会重大利益的调整和保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授权,技术侦查措施由普通法律授权的方式有违立法的基本原理。而且,具体的执行规范由公安机关内部掌握对外保密,浓厚的部门色彩使其重犯罪控制、轻人权保障。规制秘密手段的规范本身也是秘密的,这既违背了公开原则,也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
上述规范只赋予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尽管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检察院对重大经济案件使用技侦手段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检察机关在侦办自侦案件时,对贪污贿赂案件与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经过严格的审批,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使用技术侦查手段。但是《通知》本身并不具有法律的效力,也没有真正赋予检察机关决定与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
新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措施的授权从普通法律提升到国家基本程序法的高度,符合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兼顾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需求。
新刑事诉讼法彻底解决了技术侦查措施“证据合法性”的问题,第152条明确规定,依法采取侦查措施所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同时,为了防止证据公开可能产生的危险,第152条还规定,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特定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特定人员真实身份等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
二、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严格限制
为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对其适用的时间、范围、条件、程序、期限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时间限制:立案之后
新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只有在立案之后才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这就意味着,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不得申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防止侦查人员以办案为借口侵犯他人隐私权。
(二)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限制:重罪原则
技术侦查措施在案件适用范围上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重罪才可以适用,轻罪不得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只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才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至于“其他案件”的判断标准,应坚持“同质性”的原则,即和所列举的案件具有同等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条件限制:必要原则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必须坚持必要性原则,只有对犯罪嫌疑人已经实施严重犯罪存在理由充分的怀疑,而且无法采用其他侦查手段时,才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48条的规定,技术侦查措施不得任意为之,只有确实存在侦查犯罪的必要才可以。
(四)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程序限制:严格批准和适用
新刑事诉讼法第148、149、150条分别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必须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才可以适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适用。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对象和期限执行。至于具体的批准程序、措施种类和对象范围,新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有待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补充。
(五)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期限限制:三月为期
新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内有效。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技术侦查措施不得无限期适用,否则会使公民的隐私处于持续的暴露和不安全的状态。技术侦查措施的有效期限为三个月。有效期内,如果不需要继续采取的,应当及时解除;有效期满,如果认为仍有必要继续采取的,必须经过批准,而且每次延长的期限也不得超过三个月。
(六)技术侦查措施的保密要求:保护隐私
技术侦查措施正是通过对隐私权的侵犯来实现侦破犯罪的目的,手段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说它是一柄双刃之剑,在授权并限制其适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的规定,侦查人员对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对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与案件无关的信息和事实材料,应当及时销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公安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应当对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三、未来需要通过司法解释细化的内容
新刑事诉讼法对如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作了严格具体的规范,但是不可否认,其中许多内容只是弹性的规定,在具体适用时还需要有关机关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对这些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1.技术侦查措施的案件适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新刑事诉讼法所采取的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给适用者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未来应对此细化,可以考虑从犯罪类型和法定刑两个方面加以限制。
[ 陈磊 ]——(2012-4-27)/ 已阅1569次
2.需要规定具体的审批手续,并且明确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机关。技术侦查措施“严格的批准手续”应如何规定?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由谁来执行?这些问题新刑事诉讼法都没有明确,需要由不同的机关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协调解决。具体的审批程序可以借鉴中央政法委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至于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由谁来执行的问题,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一稿规定由公安机关执行,二稿直至通过稿都改为“交有关机关执行”,因此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能否由自己实施技术侦查措施的争议又浮出水面。鉴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专业化、资源和成本、自侦案件技术侦查措施的低适用率,有无必要设立独立的技侦部门,值得研究。
3.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名称、适用方法、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需要具体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监听、秘密录音录像、监视或录制电子通讯等手段,这些手段的具体名称,如何适用,对谁适用等问题,都需要在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
4.需要明确违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后果、权利救济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为了防止技术侦查措施被滥用、侵犯公民隐私权,需要在司法解释中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监督机关,明确违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应受到的制裁,明确公民隐私权被侵犯后的救济途径。3.(一)我国技术侦查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将技术侦查列为法定侦查措施,《国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只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可以行使技术侦查权。1993年《国家安全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1995年《人民警察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技术侦查手段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检察院对重大经济案件使用技侦手段有关问题的答复》曾规定:“对经济案件,一般的不要使用技术侦查手段。对于极少数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主要是贪污贿赂案件和重大的经济犯罪嫌疑分子必须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要十分慎重地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后,由公安机关协助使用。”
(二)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美国1968年《综合犯罪控制与街道安全法》规定,检察官对贿赂政府官员罪,有权进行监听、窃听、使用线人等技术侦查手段和措施。受“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更加认识到技侦手段的重要性,因而于2001年10月25日由众议院通过了一项立法,给予侦查人员更多的技侦权,其中包括监听个人的全部电话内容、监测民众使用互联网的情况等。日本《关于犯罪侦查中监听通讯的法律》第三条规定,检察官或者司法警察员认为有充分理由足以怀疑将进行实行犯罪的通讯时,依据法官签发的令状对与犯罪相关联的通讯进行监听。我国政府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五十条第一项规定,为有效打击腐败,各缔约国均应当在其本国法律制度基本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并根据本国法律规定的条件,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允许其主管机关在其领域内酌情使用控制下交付和在其认为适当时使用诸如电子或者其他监视形式和特工行动等其他特殊侦查手段,并允许法庭采信由这些手段产生的证据。2004年9月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上通过的《国际交往中的腐败及相关犯罪的决议》中,就明确提出:各国应当为腐败犯罪的侦查规定适当的手段,这些手段在严重的案件中可以包括秘密侦查以及窃听通讯。
五)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也是大多数国家的通例 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并建立对其的制约机制
(一)实现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
综观各国立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即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立专门章节就技术侦查措施的条件程序作出专门规定。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即由刑事诉讼法就技术侦查措施作出一般、授权性规定。而由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单行法的形式就技术侦查措施条件程序作出详细规定。笔者认为,在具体立法模式上可以借鉴德国的模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用专门章节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详细规定因此,立法也须建立对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的制约机制。
(1)严格的司法审查。在西方国家,侦查机关进行技术侦查,必须向有侦查控制权的司法机关报批,在司法机关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00条规定,电讯截留措施由预审法官采取并监督。《德国刑事诉讼法典》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只允许由法院决定,在延误就有危险的时候也可以由检察院决定。检察院决定后,应当不迟延地提请法官确认。在3日内未得到法官确认的,决定失去效力。《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267条规定,“公诉人要求负责初期侦查的法官决定进行第266条规定的活动。当存在重大犯罪嫌疑并且为进行侦查工作必须实行窃听时,采用附理由命令的形式给予批准”。同时,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必须贯彻书面原则。如德国法规定,法官作出决定要用书面形式;法国法第100条第2款规定,电讯截留的决定以书面形式。贯彻书面原则的目的在于:法官或预审法官以决定书和批准命令的形式载明了采取技侦措施的对象、时间等,侦查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同时,即使法官或预审法官决定或批准采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也是附有期限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00条2规定,“此项决定规定的截留期限最长为四个月。继续截留必须按同样的条件方式和期限重新作出决定。”
我国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手段,也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当侦查职务犯罪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手段时,应当报本院检察长批准并经上一级检察院同意,否则任何人不得实施技术侦查手段。
(2)严格的适用范围。在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上,参照国外立法例,一般以列举方式或概括的限定条件明确规定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严格限制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一般而言,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是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的基本标准,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的“重罪原则”,即技术侦查措施只能适用于性质严重的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案件的特殊性,某些案件尽管在社会危害性上并不属于特别严重情形,但是,由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质,也可以规定对其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这类案件如利用通讯技术进行的犯罪、在公开场合进行的犯罪、难以取证的犯罪等。而重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则应纳入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3)严格的适用条件。在技术侦查的适用条件上,技术侦查措施的选用应有两个标准:措施必要和合理怀疑。并非性质严重案件的侦查活动就一定需要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是否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还应当考虑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倘若经由常规的法定侦查措施便可以实现侦查目的,那么技术侦查措施就应当不予动用,这是必要原则在技术侦查措施选用问题上的落实和要求。技术侦查措施必要标准的基本含义是指:只有在使用常规法定侦查措施无法达到查明犯罪事实、收集犯罪证据、有效控制犯罪的目的的情况下方可选用技术侦查措施。合理怀疑标准的含义是指:必须有一定的证据能够证明相对确定的侦查相对人已经有犯罪行为。也就是说,技术侦查措施指向的对象只能是高度嫌疑人、被指控人以及有证据证明与被指控人存在密切关联的其他人员,严禁对无关联的人员采用技术侦查措施。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技术侦查措施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实施的侦查范围应严格限制在与侦查目的有关的内容上,收集的证据材料范围应仅限于与指控内容有关联。
(4)严格的适用对象。技术侦查手段的对象只能针对犯罪嫌疑人和相关人员,侦查的范围只能限于与侦查目的有关的内容。各国均对技术侦查手段的相关性原则作出规定,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00条规定:“命令监视、录制电讯往来时,只允许针对被指控人,或者针对基于一定事实可以推断他们在为被指控人代收或者转送他所发出信息的人员作出命令。”这样的目的在于为技术侦查手段设置界限,避免技术侦查手段损害无辜的第三者的权利。职务犯罪技术侦查也应当体现这一点,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技术侦查手段只允许针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只有案情重大且不采取技术侦查手段无法达到查明案情的目的时,才允许对其他相关人员采取技术侦查手段。同时,技术侦查的针对的内容应尽量限制在与侦查目的有关的内容上。美国司法实务中称之为最低限度要求,1968年《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条例》明确规定,在实行监控时要尽量减少对与侦查无关的通讯的监听。
(5)完善的侵权救济措施。技术侦查是以侵害公民隐私权为必要成本或代价的,为尽量减少这种成本或代价,在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程序设计的同时还需制定完善的侵权救济措施。首先是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技术侦查结束后,应当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有关情况告知当事人,如果因此所获资料需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提交法庭的,也应当告知当事人(包括所请律师),使其了解并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其次是保证技术侦查所获资料的规范处理。技术侦查措施的秘密性要求对通过技术措施所获资料进行保密、封存,对不再需要的资料应按规定销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关人员的权利和安全,保障当事人的人权。最后是保证当事人的求偿权。法律应规定,实施非法技术侦查措施者必须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当事人有权向非法实施技术侦查措施者所属机关提出国家赔偿。
第二篇:现代侦察和反侦察技术
巧妙伪装隐真示假
现代伪装技术是通过巧妙的伪装来隐真示假,蒙蔽敌方的侦察。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了制造在科威特东南部实施主攻的假象,以仿真坦克、仿真火炮与电子欺骗相结合的手段在这一地区“部署”了一支“师规模”的部队,而主力部队则向西转移了200多公里后才发起了真正的主攻。在科索沃战争中,为了有效对抗美军的侦察,南联盟在空袭前便利用山地、丛林等有利地形将防空导弹、火炮、装甲车辆等目标藏入山谷或丛林,而将一些准备淘汰的飞机和经过精心伪装的假目标暴露在明处来吸引敌人的火力。
动静结合欺骗侦察
现代侦察手段受距离、天候等因素的影响,对移动目标的侦察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也为实施反侦察提供了一条“捷径”。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军队空袭的攻击程序一般是目标侦察、数据输入、实景对照、实施攻击,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因此,在抗击北空袭中,南联盟军队充分利用了这个间隙,灵活机动地将导弹、火炮、装甲车辆等便于移动的目标随时进行转移,当北约飞机或导弹抵达目标空域时,北约卫星和侦察飞机原先发现的目标已不知去向,使得不少飞机不得不携弹返回。
避实击虚主动攻击
现代战争封锁或切断敌方情报来源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敌方侦察部队和装备实施主动攻击或干扰,以攻代防。在科索沃战争中,为了及时侦获敌机来袭情报,又要避免己方雷达遭受远程打击兵器和反辐射导弹袭击,南联盟军队的雷达通常采用及时预警、分段接力的手法,即使用远程雷达和近程雷达对敌机目标进行分时分段接力搜索,侦获目标后立即关机。在打击火力上,南军采用地面火炮和防空导弹结合,构成了较为严密的火力配置,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真假并用促敌“分化”
战争防御一方可以主动向敌侦察系统发送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无用信息,以达到削弱敌方侦察能力的目的。此外,大量真假混杂的信息能够干扰敌方的处理进程,还有可能诱使敌人得出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在作战中便发现由于情报处理环节过于繁琐、各国情报系统互不兼容等因素,使情报效益大打折扣。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甚至一度对萨达姆总统入侵科威特的真实意图和进行战争的决心都无法得出一致的意见。
同样,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盟军在情报处理上依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盟军的通信情报体制和装备存在诸多差异,造成盟军内部情报交流困难;此外,由于盟军情报来源广泛、缺少统一归口,多次出现各部门提供的情报相互矛盾、无法统一的情况。
第三篇:现代侦察监视技术课件讲稿
教
案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一、教学内容
(一)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三)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平台
(四)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五)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家了解侦察监视基本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现状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三、教学时间 2个学时
四、教学方法 预习、理论讲解
前面,我们介绍了军事高技术知识概述的有关知识,大家对军事高技术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本节课开始,将主要介绍军事高技术知识中的几种具体的高技术知识,今天我介绍的是现代侦察与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是战场情报的主要来源,古今中外,军事家凭借了解敌情,以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战例。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推进了军事侦察情报装备现代化进程。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大量现代先进的光、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页
教
案
声、电、磁侦察装备,广泛在卫星、飞机、舰艇、陆地上使用,组成了远中近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系统,能昼夜对战场实施侦察与监视。由于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侦察监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于美军将其视为推动新军事革命进程的三大技术之一。准确而及时的侦察情报不仅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而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在现代战争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需要全面掌握敌情,确保指挥员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运筹帷幄,驾驶战局。
一、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侦察监视技术的含义
侦察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包括人员、武器装备、地形地物及作战结果等)而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发现、识别、监视、跟踪、定位,其实就是现代侦察监视系统工作的五个阶段。
侦察其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主要是根据目标特征信息来发展和识别目标的。发现目标,主要是根据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反差或者目标与周围背景环境的不连续征兆,将潜在的目标提取出来,这就是发现目标;识别目标,就是确定所发现目标的真假和区分真目标的类型(所发现的目标可能是真目标,也可能是假目标;真目标中有敌友之分、有种类之分,这些都必须通过侦察加以识别和区分);监视目标,就是严密监视目标的动静;跟踪目标,就是对目标连续不断的监视,对已发现识别的特定目标尤其是运动目标就应进行连续不断的监视;定位目标,就是以能满足作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2页
教
案
战需要的精度来确定所探测到的目标的位臵,包括目标的方位、高度和距离。
现代侦察监视系统实现上述五个阶段主要是使用高技术侦察器材来完成的。其工作过程大致是:目标的特征信息被获取,直接或间接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向外传输,被侦察器材接收后,经过加工处理送显示记录设备,经分析、判读来获取情报,并传送到指挥所。
(二)目标的主要特征
目标特征主要表现为电磁波和声波两类,此外还有力学等特征,在此主要介绍电磁波和声波两类。
1、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物质内部电子运动产生的。它在空间的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电磁波根据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2、声波
声波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频率,一般分为可听波(频率在20-20000赫)、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
声波在空气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450米。
(三)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
现代侦察技术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所保障的军事目的可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按侦察装备所在空间(侦察设备的运载工具及其使用的范围)可分为地(水)面侦察、地(水)下侦察、空中侦察和航天侦察;按照侦察活动的方式分为武装侦察、谍报侦察和技术侦察;按照不同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3页
教
案
兵种的任务范围分为炮兵侦察、装甲兵侦察、工程兵侦察、防化兵侦察和防空兵侦察等;按照实现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原理(侦察系统获取信息的途径)可分为光电侦察、电子侦察、声学侦察等;按照侦察监视所采取的手段分为观察、窃听、搜索、捕俘、火力侦察、照相侦察、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察、调查询问和搜集文件资料等。
二、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按照实现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原理(侦察系统获取信息的途径)可分为光电侦察、电子侦察、声学侦察等。
(一)光电侦察
光电侦察主要包括可见光侦察、夜视侦察、激光侦察、电视侦察等。光电侦察的特点是多为被动工作,能显示清晰的目标形象,图像信息可供直接观察、电视显示、记录在录像带上、胶片上,也可通过战场信息系统进行远距离传输。光电侦察可完成目标探测、识别、辨认、瞄准、跟踪、测距、定位和火力效果观察等。
1、可见光侦察
是根据目标在可见光波段的物理特征,使用不经过光电转换的光学仪器设备来进行侦察。可见光波段的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搜索地面、海上和空中目标,侦察敌人的活动,校正射击等。军事用的可见光侦察器材主要有:各种光学观察器材,如望远镜、炮队镜、潜望镜、经纬仪、指挥观察仪、测距仪、照相机等。可见光侦察器材与其它侦察器材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观察结果可靠、容易迅速确定目标位臵等特点。发展趋势:提高可靠性、维修性、环境适应性,减轻重量,操作方法简单,与其它手段结合,开辟新的侦察领域。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4页
教
案
2、夜视侦察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力求改变白昼与夜间作战的区别,冲破黑暗的限制成为军事人员的梦想。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首次使用夜视器材以后,战场的黑暗便逐渐变得明亮起来。战场上夜视侦察技术使战争发生重大变革,黑夜不再是侦察监视的禁忌,夜战成为现代条件下重要的作战方式。夜视侦察技术主要包括微光夜视技术和红外夜视技术两大类。
(1)微光夜视技术。微光夜视技术是在月光、星光、大气微光的低照度条件下提供远距离被动观察和识别目标的工具,它利用像增强器把目标图像的亮度增强,供人观察。主要用于夜间战场搜索、监视、观察武器瞄准和头盔夜视。微光夜视仪的特点是工作隐蔽,图像清晰、重量轻,体积小,价格便宜。这是有无使用微光夜视仪情况下观察的效果对比。微光夜视仪即可装备在车辆上,也可安装在头盔上和使用手持式。
60年代,美军利用第一代微光夜视仪在直升机上与机枪配用,封锁了胡志明小道。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在夜幕掩护下用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向阿军发起进攻,迅速占领马岛,创造了现代战争中依靠夜视装备优势取胜的范例。以上这些图片是外军在战争中使用微光夜视仪拍摄的照片。其弱点是怕强光照射,一是会干扰,另一个是会损坏仪器元件。
(2)红外夜视侦察
红外波长范围0.76一1000微米电磁波。分为: ◆近红外(0.76—3 微米)◆中红外(3—6微米)◆远红外(6—25 微米)◆极远红外(25—1000微米)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5页
教
案
是把强度不同的红外线转换成人眼看得见的图像或数据来探测目标。使用的装备主要分为:
◆成像红外探测器
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
◆不成像红外探测器 预警卫星、红外传感器
红外夜视主要在近红外和中远红外范围。是利用目标反射红外的特性,通过仪器将目标从背景中显现出来的侦察方式。根据获取目标反射方式的不同,又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近红外侦察是利用红外探照向目标发射红外线,红外夜视仪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后,经过放大处理将目标的红外图像显示在显示器上。弱点是易被敌红外探测器发现,此类装备已经大部淘汰。经上是两种装备在车辆上的近红外侦察设备。
被动式红外侦察是不使用探测光源,利用目标反射近红外线的成像,可根据目标与背景反射近红外线的能力差别,将目标从背景中剥离出来,从而发现目标。
--近红外侦察
近红外主动式侦察主要使用红外红外黑白胶卷和红外彩色胶卷进行照相。优点是能识别伪装,在夜间、浓雾等不良条件下拍摄远距离景像。缺点:仅对近红外区敏感;常温物体近红外辐射很弱,夜间照相须用强光照射目标。
因此已经逐渐被淘汰,被动式近红外侦察多用于多光谱侦察。在多光谱是作相应介绍。目前近红外侦察已经逐步被中、远红外侦察技术所替代。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6页
教
案
--中远红外侦察
又称热成像,是一种被动式的夜视侦察技术。是利用物体自身对外的辐射热源进行成像,可在没有月光和星光的漆黑夜间透过战场烟尘进行观察,并发现目标的侦察方式。基本工作原理是:目标自身发出的红外热辐射被热像仪的红外物镜接收,经过扫描镜照在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把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经电子线路处理和放大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明亮清晰的图像。以下这些照片都是热成像仪观察到的目标图像。它能通过大气窗口和军事目标的辐射特征,发现伪装的或躲藏在树丛后面的目标、目标离开以后留下的热痕迹以及埋藏在地下的地雷。热像仪是目前最先进的夜视仪器。
热像仪的种类根据图像提供方式的不同,分为:
●红外扫描仪——采用胶卷记录图像;
●前视红外系统——用电视显示图像;
●普通热像仪——直接观察目标图像。这是装备在武器上和手持的热像仪。
3、激光侦察
激光侦察主要包括激光测距和目标指示。装备主要是激光测距机和目标指示器。
激光测距机与观瞄设备使用,能精确测出目标距离。激光测距机主要由激光发射机与激光接收机组成。70年代初装备以绿宝石激光器为基础的第一代激光测距机。80年代以后装备以YND激光器为基础的第二代激光测距机。目前正在研制人眼安全的第三代激光测距机。手持激光测距机测量距离90~9990米,精度5米。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7页
教
案
激光目标指示器是为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炮弹、激光制导导弹指示目标。可装在飞机上或由地面前沿侦察兵携带。
4、电视侦察
电视侦察技术是使用电视装备实施侦察的技术。电视侦察装备由摄像机和监视器组成,包括可见光电视、微光电视和红外电视。
摄像机可安臵在阵地前沿,也可由直升机、车辆或单兵携带,深入敌方摄取图像,然后经远距离传输到指挥所显示。电视侦察的主要特点是:对目标显示形象直观,清晰度好,图像易于存储、处理和传输。外军地面战场侦察电视在昼间对车辆的发现距离达35千米,识别距离为25千米。
5、多光谱侦察
同时使用多台设备分别在多个(数个或数十个甚至数百个)不同光谱带上对同一目标进行照相或扫描成像,所获得的结果是影像或光照强度的分布图。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加工处理 ,可得到可视的目标图像。
多光谱的电磁波段范围
●可见光(波长0.38~0.78微米)
●红外辐射(波长0.78微米~1毫米)近红外(0.76~3微米)中红外(3~6微米)远红外(6~15微米)极远红外(15微米~1毫米)●紫外波段(波长0.01 ~ 0.38微米)多光谱探测器材的类型
●多光谱照相机
●多光谱扫描仪
●多光谱电视摄像机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8页
教
案
多光谱探测的优点
●用黑白胶卷和红外胶卷对同一目标拍照,可获得不同色调和清晰度的照片,便于更准确和详细地分辨目标。
●利用红外胶卷拍照可以揭露绿色伪装。
●利用紫外照像可以揭露雪地的白色伪装
绿色植物和传统绿色伪装的红外照片绿比较:绿色植物在图片上显示红色,而传统绿色伪装则显示为黑色,从而将目标与背景区分开来。
普通白色材料与雪反射紫外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反射紫外线的差别上,图片反映出,紫外线涂料反射紫外线强,目标全为白色,而使用普通白色材料的车门则反射紫外线弱,车门为黑色。
(二)电子侦察
主要包括无线电通信侦察和雷达侦察。1.无线电通信侦察
无线电通信侦察是使用无线电收信器材,截收和破译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查明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装臵、使用情况及其战术技术性能,以判明敌人编制、部署、指挥关系和行动企图,为制定电子对抗作战计划,实施通信干扰和引导火力摧毁提供依据的侦察行动。谈到无线电通信侦察不得不提起美国的“梯队”系统。1998年2月,欧洲议会委员会召开特别听证会。在会上,一位记者提交了一份令代表们大惊失色的报告。报告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使用一套电子通信侦听系统,来窃取许多国家的军事、经济等情报,这个系统的代号叫ECHElON(“梯队”)。报告还指出,“梯队”的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特别是已深入欧洲多年,由于它的存在,使美国的军事行动如虎添翼,同时,也让美国在数次大型商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9页
教
案
业谈判中打败西方各国。可以这样说:只要美国人感兴趣,他们就可以通过“梯队”系统来监视欧洲许多国家的私人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
(1)无线电通信侦听
无线电通信侦听主要是运用电波传播、信号及联络三个规律来实施侦察,它能够在不知道敌方通信地点、通信制度、工作频率、调制方式、记录方法等情况下,实施并完成无线电通信侦听任务。
无线电通信侦听设备主要是无线电接收机。通过对敌方无线电通信的侦察,可以截获其通信内容,窃取机密情报;可以掌握其技术参数,为实施通信干扰提供数据;可以通过敌方无线电台的所在位臵,来了解其部队的部署和调动情况。
(2)无线电通信测向
无线电通信测向是指利用无线电定向接收设备(又称无线电测向仪)来确定正在工作的无线电发射台方位的工作过程。
定位是在测向的基础上实现的。就是利用同一发射台的两个以上测向结果(示向度),通过图上交绘来确定电台位臵。一般人工交绘的速度较慢,约需1~2分钟。而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测向定位装臵,在有地图背景的荧光屏上自动交绘定位只需要30秒钟。随着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的提高,要准确地测定敌台的位臵,需采用多台侦察测向机在不同的角度对敌台进行交叉测向定位。
(3)无线电信号截获和识别
无线电信号截获是获取情报的基础。通过使用宽频率范围、高灵敏度和较强接收能力的侦察接收机,采用多个波段、多工作种类、多解调方式,截获对方无线电微弱信号。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0页
教
案
(4)无线电窃听,无线窃听是通过窃听对方传输的信号获得情报信息的侦察方式。分为无线窃听和窃听电话。
无线窃听指使用工作频率范围在几十兆赫到几百兆赫之间的超短波无线窃听器进行窃听的方法。无线窃听器把话筒监收到的声音,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辐射出去,在有效距离内用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传播距离主要取决于发射机的功率。一般讲,发射机的功率越大,传播距离越远。无线窃听器大多数发射功率只有几毫瓦至几十毫瓦,传播的有效距离从几十米到几百米。
窃听电话是窃听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装有微型无线电台的窃听器安装在电话机的话筒里或话筒附近,将用户讲话的声音原原本本地变成无线电波向室外发射出去;二是在电话线路上打主意。一是在电线上接上引线,直接用电话窃听;二是把窃听器制成隔电子(瓷瓶)的样子,里面装有变压耦合器型的感应窃听器、超短波发信机和蓄电池,表面有太阳能电池,当线路通话时,窃听感应器把信号感应下来,通过调频发信机,把信号发向安设在一千米外的转信电台,再由转信电台发送;三是用远距离感应式窃听器窃听,能窃听几十千米远处的载波电话,也能窃听几百米远的明线电话。2.雷达侦察
雷达是英文“Radar”的译音,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依靠发射电磁波去探测目标。雷达侦察是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状态(距离、高度、方位角和运动速度)的一种侦察手段。雷达侦察具有探测距离远、测定目标速度快、精度高、能全天候使用等特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1页
教
案
点,在战场上应用十分广泛,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侦察手段。
(1)雷达侦察原理
雷达的工作方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发射的雷达波是连续的,称为连续波雷达;另一类发射的雷达波是间歇的,称为脉冲雷达。目前广泛应用的是脉冲雷达。
脉冲雷达主要由天线、收发转换开关、发射机、接收机、定时器、显示器、伺服系统、电源等部分组成。发射机产生强功率高频振荡脉冲。具有方向性的天线,将这种高频振荡转变成束状的电磁波(简称波束),以光速在空间传播。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目标时,目标受到激励而产生二次辐射,二次辐射中的一小部分电磁波返回雷达,为天线所收集,称为回波信号。接收机将回波信号放大和变换后,送到显示器上显示,从而探测到目标的存在。雷达同时还可以测定目标的方位和速度。
(2)雷达侦察分类
雷达侦察主要有地面侦察、空中侦察、海上侦察、太空侦察等。又可分为远程侦察和野战侦察两种。还可分为雷达侦察和雷达对抗侦察。
(3)雷达侦察设备
警戒预警:对空情报、对海警戒、机载预警、超视距雷达、弹道导弹预警雷达
武器控制:炮瞄、导弹制导、机载截击、机载轰炸、末制导、弹道导弹跟踪雷达。
战场侦察:战场侦察、炮位侦察校射、活动目标侦察校射、地形显示雷达。
航行保障:航行、航海、地形跟随与地物回避、着陆雷达。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2页
教
案
(三)声学侦察
主要包括空气声波侦察和水下声纳侦察。1.空气声波侦察
主要是利用声测装备通过接收声波来确定声源位臵,可用于探测正在射击的敌炮兵武器和正在飞行的直升机的位臵。声测装备不受视线限制,可以侦察出山坡、树林等遮蔽物后面的声源,不受能见度限制,不受电磁干扰,具有全天候被动工作的特点,探测精度达到测程的1%,可同时测量50多个目标。
2.水下声纳侦察。
水下侦察监视技术是利用水下侦察设备来探测水下各种目标的侦察方法。水下侦察设备主指水声探测设备,是利用声波的水下传播,通过电声转换进行水下探测的设备。水声探测设备主要有声纳、水下噪声测量仪、声线轨迹仪、声纳测试仪、弹道轨迹测试仪、水下准直定位测试仪、声速仪、波浪仪等,主要设备装备在潜艇、水面舰艇、反潜飞机和海岸防潜警戒系统中,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水下侦察网,用于搜索、测定、识别和跟踪水中目标,进行水声对抗、水下战术通信、导航和武器制导等。主要介绍声纳。
声纳是利用水声传播特性对水中目标进行传感探测的技术设备,主要利用水声传播特性对水中目标进行传感探测发现目标。用于搜索、测定、识别和跟踪潜艇和其他水中目标,进行水声对抗、水下战术通信、导航和武器制导,保障舰艇、反潜飞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武器的使用等。
声纳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声纳和被动式声纳两种。
--被动式声纳。又称噪声声纳,当水中、水面目标(潜艇、鱼雷、水面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3页
教
案
舰艇等)在航行时,其推进器和其他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通过海水介质传播到声纳换能器基阵时,基阵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接收机,经放大处理传送到显示控制台进行显示和提供听测定向。这是潜艇前部安装的被动式声纳,一艘潜艇在艇周围安装了许多不同功能的。
--主动式声纳。主动式声纳又称回声声纳,主动声纳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返回的声波,可以探测静止无声的目标,并能测出其方位和距离。但主动发射声波信号容易被敌方侦听而暴露自己,且探测距离短。声纳种类繁多,还可以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舰艇声纳、潜艇声纳、航空声纳、便携声纳(潜水员声纳)和海岸声纳等
(四)传感器侦察
传感器侦察技术是将光电侦察技术、电子侦察技术与声学侦察技术综合而成的侦察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四大组成之一。用的最多的是地面传感器技术。
地面传感器侦察技术是指能对地面目标运动所引起的电磁、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并转换成电信号的侦察侦察方法。地面传感器通常由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发射机和电源四部分组成,工作过程是:通过飞机将传感器投放于作战地区,传感器将投放区域内的运动目标所产生的地面振动波、声响、红外辐射、电磁或磁能等被测量,由探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由信号处理电路放大和处理,送入发射机进行调制后发射出去。由于其受地形地物限制小,可布放在战场侦察雷达、光学器材、夜视器材的“视线”达不到的山地或丛林地区。利用中继器转发信号及遥控指令,还可对敌深远纵深地区进行侦察与监视。
三、现代侦察监视平台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4页
教
案
侦察监视平台是用于搜集各种军事情报信息,供军事指挥员及时了解战场态势的军事情报信息获取设备和系统的统称,是C4ISRK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侦察监视装备由平台分布在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的各种侦察监视设备和系统组成。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预警飞机、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雷达、声纳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侦察监视设备的作用,侦察监视设备和系统通常都装载于运载工具。按运载平台可分为星载、机载、浮空载、舰载、潜水器载、机器人载、车载和地面固定侦察站等。其中机载又可以分为固定翼飞机载、无人机载和直升机载等。按运载平台运行方式又可以分为机动型、轨道型、投放型和固定型等。
我们主要按侦察平台所处的物理空间来介绍。
(一)空间侦察监视平台
空间侦察是利用航天器上的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运行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获取侦察情报。利用航天器从空间进行侦察有侦察范围大、面积广;飞行速度快;可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感兴趣的地区;侦察效果好及侦察合法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平台是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军用卫星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卫星。侦察卫星主要利用星载的侦察设备收集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用胶卷、磁带记录存储于返回舱内,在地面回收;或者用无线电传输方式实时或延时传到地面接收站,收到的信号经过光学、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等处理加工后,从中提取有价值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5页
教
案 的情报。侦察卫星根据任务和侦察设备不同,侦察卫星一般分为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和核探测卫星几类。
侦察卫星侦察所使用的侦察设备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遥感器和合成孔径雷达等。
1.照相卫星。使用可见光照相能够获得最佳的地面分辨率,照片直观,易于判续;红外照相可以揭露一部分伪装;多光谱照相便于识别更多的目标;微波照相不受天候影响,可昼夜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穿透地表层及森林、冰块的能力。美国从1959年开始研制照相侦察卫星,至今已发展到第六代。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上述各种照相侦察卫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照相卫星的分辩率已经达到0.1米。这是对比图。
这是美国华盛顿市区卫星照片
美国IKONOS卫星拍摄的我芜湖军用机场 美国“快鸟”卫星拍摄的天安门金水桥
1998年美国KH-12照相侦察卫星拍摄的我西安某机场轰-6飞机 2.电子侦察卫星。装有侦察接收机和磁带记录器,当卫星飞经敌方上空时,将各种频率的无线电波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在卫星飞经本国地球站上空时,再回放磁带,以快速通信方式将信息传回。其任务有两个:一是侦察敌方雷达的位臵、使用频率等性能参数,为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的突防和实施电子干扰提供数据;二是探测敌方军用电台和发信设施的位臵,以便于窃听和破坏。
美国:“大酒瓶”和“长曲棍球”
3.导弹预警卫星。主要任务是监视地面弹道导弹的发射情况对洲际弹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6页
教
案
道导弹可取得25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射导弹可取得15分钟的预警时间。
4.海洋监视卫星。主要用来对海上舰船和潜艇进行探测、跟踪、定位,识别,并监视其行动,以获取军事情报,包括电子侦察型和雷达型两种。
前苏联:雷达型(1974)电子窃听型(1979)美国:电子窃听型(白云,1976)“飞弓”计划
(二)空中侦察监视平台
空中侦察是指用航空器在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空间,对敌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以获取侦察情报的活动。
现代空中侦察平台有各种飞机、直升机和浮空器。在这些航空器上通常装有各种侦察设备,利用机上的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接收并记录各种目标的电磁辐射经加工处理后,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航空侦察平台按任务和侦察装备、器材的不同,其分类方法不同。(1)按任务可分为战略航空侦察和战术航空侦察。(2)按侦察方式可分为目视侦察、成像侦察和电子侦察。(3)按侦察装备可分为飞机、飞艇、气球和旋翼升空器等。1.有人驾驶侦察机
有人驾驶侦察机是航空侦察的主力。它可以携带可见光航空相机、红外航空相机、侧视成像雷达、电视摄像机、电子侦察设备等,有人驾驶侦察机反应灵活,机动性好,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对战场情况侦察,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作战指挥所需的大面积、远纵深的情报,并能直接引导突击兵力摧毁目标。有人驾驶侦察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设计的侦察机,另一类是由各型飞机改装的侦察机。包括由运输机和轰炸机改装的战略侦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7页
教
案
察机和由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其中;
(1)高空战略侦察机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SR-71超音速、RC-135战略、OV-10A、U-2战略、“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战略侦察机、EP-3等。
(2)战术侦察机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F-16C、EA-18G“咆哮者”等。(3)预警机
预警机是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的简称,是为了适应低空防御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空中侦察与监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平时,预警机可用来进行空中执勤,监视敌方行动。在战时,预警机不仅可以加大预警的距离,使截击机的拦截线大大向外延伸,而且可以把各参战部队紧密地联成一个整体,统一控制战区内所有的防空武器,有效地指挥三军作战。
2.战场侦察直升机
用直升机进行战场侦察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在狭小的场地(如林中空地,市内广场、舰艇甲板等)上起降,能紧靠指挥员及司令部驻扎,便于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侦察;能在很低的高度(距地面10~16m,距海面1m)上实施侦察,且飞行速度不大,有利于对地面进行更细致、更准确的观察,从而提高了所获情报的可靠性;能够悬停于空中,便于对敌整个战术纵深内的活动目标进行跟踪。用直升机进行空中侦察的主要方法有:目视观察、航空摄影和借助无线电电子器材(电视设备、红外设备、雷达设备及无线电技术侦察设备)进行侦察。在收集敌方情报的体系中,特别是在收集战场情报及敌战术防御纵深情报的体系中,用直升机实施侦察最为便当。目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8页
教
案
前较为典型的有日本OH-1武装侦察直升机、美国OH-58武装侦察直升机、OH-6武装侦察直升机、OH-2武装侦察直升机。
3.无人侦察机
无人驾驶侦察机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无人驾驶侦察机比有人驾驶侦察机具有很多的优点:一是成本低;二是可用性高,能用以完成危险性比较大、不宜使用有人驾驶侦察机的侦察任务;三是体积小,发动机功率低,红外辐射少,不易被发现和击落,可减少飞行员的伤亡;四是机动灵活,可用卡车运到没有机场的地方起飞,也可装进运输机空运至前线发射。无人驾驶侦察机能携带可见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前视红外遥感器及侧视雷达等。可见光照相机可进行高空及低空摄影,电视摄像机能及时把侦察图像传送回地面站,侧视雷达能在距敌一定距离进行侦察,可全天候使用。但无人驾驶侦察机维护困难,操作复杂,地面与飞机的通信、控制线路以及飞机向地面传送侦察数据的线路易受到电波的干扰和地形的影响,所以,它只能与有人驾驶侦察机互为补充而不能取代。
(三)海上侦察监视平台
海上侦察平台是指在装备侦察设备的船只。目前主要的军用舰艇都安装有部分侦察监视设备,如雷达、电子对抗、光学跟踪等设备,有的执行反潜任务的舰只还装备有声纳。但作为专门用于电子技术侦察的勤务舰船是电子侦察船。其主要任务是:接收并记录对方无线电通信、雷达和武器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电磁信号,查明这些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查明对方无线电台、雷达站和声纳站的位臵和配系,并判断其指挥关系;侦听无线电信号,以获取军事情报;对海上活动的舰船及编队进行跟踪监视等。装备有各种频段的无线电侦察接收机、雷达侦察接收机、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19页
教
案
测向仪及多种接收天线等;有的还有声纳、光学侦察器材和电子干扰设备。比较典型的有前苏联的“滨海”侦察船,日本“响”级海洋监视船,美国的“胜利”级海洋监视船。
(四)陆上侦察监视平台
陆上侦察监视平台主要包括侦察车辆、侦察雷达、单兵侦察装备、地面传感器等。
1.侦察车辆
包括专用侦察车辆和装备有侦察设备的车辆。目前,许多战斗车辆上都装备有观察设备,有的还装备有专用侦察设备,如雷达、夜视仪等。专用的侦察车辆根据执行侦察任务的不同,分为专业侦察车和综合侦察车,专业侦察车如雷达侦察车、无线电侦察车、工程侦察车、防化侦察车等,综合侦察车上通常装备几种侦察设备,可以执行战场多种侦察任务,如装甲侦察车有美国的活动目标侦察雷达、FISTV炮兵侦察车、德国的“山猫”侦察车等。
2.地面侦察雷达
分为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类。
固定式的主要分为地面远程侦察监视雷达、预警雷达等,如美军装备的相控阵雷达。
机动式的是指由人员、车辆携带或运行的雷达,可分单兵使用雷达,车载雷达和炮位侦察雷达、对空警戒雷达和目标侦察雷达等。
3.单兵侦察装备
单兵侦察装备是指由单兵携带并使用的侦察装备,通常包括头盔式观察装臵、枪械观察装臵等。美军单兵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侦察装备观察战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20页
教
案
场并实施战术行动。
4.地面传感器
目前地面传感器主要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美军研制的“灵巧尘埃”地面传感器,每个“宏尘埃”(Macro mote)重25克、体积16cm,由主板(微处理器无线电台、存贮器)、传感器板(双轴磁强计和电源组成)。以后,每个“微尘埃”(Micro mote)将做到长<5mm,体积≤1mm3,成本约1美元。
四、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情报是军事指挥和作战的基础,为确保获取可靠的情报,各国军队都高度重视发展侦察监视新技术。如美国在1996年5月公布的国防部“国防技术领域计划”中,将侦察监视技术臵于重要的地位。美国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研制高性能、低成本的探测装备,以保证美军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战优势。即全天候、全时辰监视,精确地瞄准和毁伤评估,探测和跟踪难以发现的目标,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弹道导弹、潜艇和隐身飞机等,以及可靠的目标识别等。从国际上侦察监视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为:
(一)发展各种新型的侦察监视装臵
至今,世界主要的军事大国或强国,都在研究开发诸如新型相控阵雷达、能识别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的三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超视距雷达、第三代灵巧型焦平面阵列热像仪、第四代激光雷达等更新型的侦察监视装臵或系统。
(二)优化系统的结构
目前,探测系统硬件的发展方向:一是侦察监视系统组网立体化,分
3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21页
教
案
别组成地面侦察监视系统及海洋、空间、空中侦察监视系统;二是硬件配臵一体化,使预警、侦察系统与指挥、火力打击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体。如美国的E-8C飞机为主体的“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等,目前已经装备的EA-18“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系统。
(三)强化侦察监视系统功能 一是探测手段向多样化发展。二是探测功能与对抗功能并重。
(四)重视发展航天、航空和无人化、微型化侦察平台 一是外军高度重视发展航空和航天侦察平台。二是研制新型的空中侦察机,并发展新型无人机。
三是研制用于侦察监视的微型飞行器。
五、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现代侦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战场上的应用,使得现代战场监视与侦察手段有了显著的改善。正是由于侦察手段多样化,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大大提高了大面积监视能力、精确侦察能力、夜间或复杂条件下全天候侦察能力、实时或近实时侦察能力和揭露伪装的能力,使现代战场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由过去的“磨砂玻璃”渐变为近似于“透明玻璃”。从而对现代作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扩大了作战空间
(二)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三)增强了作战指挥的时效性,提高了指挥质量 .
(四)对作战指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22页
教
案
(五)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第二讲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第23页
第四篇:浅谈物联网在技术侦察中的应用
浅谈物联网在技术侦察中的应用
一、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工业监测、智能消防、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是全球公认的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及移动通讯网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作为一个互联网应用的延伸,物联网技术将打造一个物联网产业链,造就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二、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情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预计发展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传统IT领域。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可寻址、可通信、可控制、泛在化与开放模式正逐渐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演进目标。而对于“ 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物联网将信息交换延伸到物与物的范畴,价值信息极大丰富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处理将成为城市管理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公安领域是有条件为物联网提供规模应用的领域之一。一方面,在国内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公安作为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通过一系列的平安城市和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的建设,在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条件。
三、物联网技术在技术侦察过程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城市管理和安全防范必须依赖遍布城市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反馈和修正。视频是所有传感信息中含量最丰富的信息载体,是城市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新建并整合大量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将城市的各个角落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到各级处理中心,这实质上就是城市级以上的视频物联网或视频传感网。
面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简称“公安物联网”)是以“人、地、物、事、组织”为感知对象,基于公安信息化的网络架构,通过标准数据交换,实现对感知对象多维时空信息的全面感知、高效共享和深度应用,通过对感知信息的汇集、分析、处理来提升现代警务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公安实战业务的需要;这是物联网在公安领域具体化应用。
公安物联网在技术架构上由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和业务应用四个层次组成。
首先,在信息感知上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手段,如视频、音频、RFIG、报警、智能图像分析、核生化探测、气流气象等感知手段,在城市地铁站、公交车站、地下通道.广场、地面道路等公共场所;对人流、车流、物流建立全面的感知、识别和监控。此外,还可以对动态目标监控;如特种车辆、应急救援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人、车、物的管理。基于RFID及视频分析技术,建设车辆感知节点,随时掌握车辆的轨迹、位置、驾驶人信息及危险品流向,从而为公安部门实现与社会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全面感知。
其次,在网络传输上实现各种网络的融合,如视频专网、互联网、3G无线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等,各种感知信息通过这些传输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汇集和交换。同时,外部其他网络直接通过边界安全接入平台联网,确保网络安全。
再次,随着海量视频、图像、报警等信息汇集,需要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提高相关信息获取的实时化、精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同时,通过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能使系统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等特点。
最后,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围绕公安实战业务应用,在各种感知信息统一的融合、共享和调度基础上,通过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和整合,实现对关注人员、车辆及事件的动态掌控与联动应用,实现跨警种的实战应用。
四、技术侦察物联网的相关核心技术
物联网在技术侦察信息化应用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技术: IPv6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与物相连的前提除了需要海量的传感器以外,每一个物品都应该有自己惟一的标识,用来标识该物品的特殊属性一IP地址,便于对物品的访问和控制。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惟一的身份证号,便于社会管理和参与社会活动。通常所说的“传统IP”协议是指当前使用的IPv4版本。自1981年由RFC791等文档定义后,该版本一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互联网能发展到当前的规模,IPv4协议的建立功不可没。但同时它的缺点也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如地址空间耗尽、路由表急剧膨胀、缺乏对Qos的支持、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安全机制、移动性差等。尽管采用了许多新的机制来缓解这些问题,如DHCP技术、NAT技术、CIDR技术等,但都不可避免地要引入其他新的问题,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于是IETF于1995年推出了下一代网络的RFC文档―IPv6协议(物联网协议第6版)。相对于IPv4来说,其主要变化有以下两点:①在IPv6数据报的首部格式中,用固定格式的扩展首部取代了IPv4中可变长的选项字段;②将IPv4的32位IP地址,扩大到128位IP地址。采用IPv4协议的IP地址个数估计为2的32次方,数量接近43亿个。而采用IPv6协议的IP地址个数估计为2的128次方,数量是地球表面原子数的100倍。IPv6为物联网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支撑,比如海量的地址空间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个人人有IP、物物都相连的物联网时代。
RFID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是一种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一套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是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和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当无源电子标签进入射频覆盖区域后,即会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将存储在标签芯片内的信息发送回给阅读器,或者是有源电子标签主动发送信息给阅读器。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传送给应用软件系统进行相关信息处理。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由海量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完成物品自动识别,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以此构筑一个比互联网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最终实现物与物智能相连、智能管理的目标。
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告诉用户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信息。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有:卫星定位、手机定位、RFID定位等技术。
卫星定位是一种利用数颗人造卫星对地球上的物体进行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系统。目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包括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其中,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最为广泛。GPS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以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手机定位是指通过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的配合,获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早期的手机定位是基于基站的定位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基站对手机的距离进行测算来确定手机的位置,测算精度取决于基站的分布数量和覆盖范围,定位误差较大。现今的手机定位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手机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混合定位技术,基本原理是当GPS信号被全部或部分阻挡的情况下,采用手机三角定位技术进行辅助定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两种定位技术的优势互补。
RFID定位系统一般由一个控制中心、数个阅读器和数个电子标签组成。基本原理是在特定区域里的电子标签主动或者被动地发送射频信号,阅读器接收射频信号后统一上传至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嵌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行定位。该原理类似于在关键位置安排众多看守人员对过往物品进行登记,需要寻找相关物品的时候只要查询一下看守人员的登记信息即可。RFID定位系统不需要卫星和手机网络的配合,定位精度取决于阅读器的数量和分布隋况,优势在于特定区域上的定位。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
视频监控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正向高清化快速发展,高清视频技术代表了当今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高清视频监控具备单点感知范围更广、高清晰度的特点,同时高清视频监控更便于智能分析处理,从视频图像中获取人、车、物
和各种行为特征信息,将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信息,有利于技术侦察部门基于视频、图像等信息开展深度的业务应用。
高清视频监控直采用国际领先、成熟的H.264视频编码技术;高清摄像机宜采用ISP技术,在自动聚焦、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宽动态、3 D去噪、强光抑制等方面提升视频质量,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细腻、真实自然、鲜艳明亮。云计算技术
从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出发,对同一事件可能有较多的感知设备,或者对同一事件可以组织形成一个感知网络,而不同的探测设备对一个事件的感知可能是非常局部的印象,而只有经过多种感知的综合识别,才能对一个事件形成较为准确的立体印象。另一方面,公安物联网往往是一个城市甚至多个城市的大规模系统,视频、报警、图片等信息数据量非常大,且内容越来越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车牌、车型、人脸特征、人的体型特征、人的行为特征等等,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法是无法满足多种类型的、海量的数据处理、检索和分析等要求。为了满足从感知到识别、应用的实时和高效,需要云计算进行处理。云计算是一个集成大量信息的并行处理系统,会使我们计算、处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云计算是公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通过云计算技术,可整合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资源,将系统中海量信息进行有序地组织和存储。依托强大的计算资源,可对外提供多样而高效的服务。智能分析技术
公安视频监控网络中记录了大量的视频、图像和数据信息,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海量视频中的特定特征的目标进行自动检索,可以滤除视频中大量的无效信息,极大地提升对视频检索的效率。此外,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视频进行分析,生成对目标特征及行为特征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实现从非结构化数据到结构化数据的转换,根据用户设定的搜索规则;可以对元数据流进行快速的检索及定位,与传统的录像文件人工浏览查看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系统的检索速度及效率。较为典型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l)智能检索:后分析模块自动读取源数据(源数据即系统中存储的各种视频文件),对它们进行图像分析后得到的数据建立索引归档。有了这些索引归档,后检索功能就可以从海量的视频数据快速地找出符合条件的录像文件。
(2)流量监测:客流量作为衡量公共场所繁忙程度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业已成为商业决策和公共安全监控的有效工具,主要应用于人流量大的广场、商场、公园等人员聚集型区域。
(3)事件检测:智能事件检测系统主要基于背景建模技术,在静态场景下查找出以人为主要防范对象的动态目标,如跨线检测、进入区域检测、非法停车检测、物品遗留检测、物品丢失检测、徘徊检测、人员聚集检测等。
五、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物联网时代,一切互联互通,信息无处不在,同时也潜伏着各种威胁。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系统,控制者可以随时随地捕获各类信息,实时监控一切事物。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已将物联网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 的高度。物联网这一新事物对检察机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检察工作智能化管理将是检务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将有力地助推检察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交通桥后续工程
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1、现场调查
现场勘察由生产经理或总工负责主持,并安排专人编写《现场调查报告》,项目部工程部门负责归档,并报公司工程部备存。
2、图纸会审
施工准备阶段,在接到业主下发的施工图纸以后,项目总工应组织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查找图纸问题,填写图纸会审记录,提交监理、业主和设计,并联系设计安排设计答疑。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答疑相关记录由技术部门负责存档。
3、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办技术人员等负责贯彻实施,本工程施工组织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编写由相关的主管施工员负责执行,并严格按照最新的《一航局现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标准(试行)》的格式要求编写,经过各部门讨论修改后报总工审核通过后报公司审批,最后交技术质量部门存档。
编制完成的单位工程施组在施工期间必须每月由总工组织评审一次,评估以项目生产技术会形式进行,单位工程施组的编写人员作好会议记录,交技术质量部门存档。
4、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划分
“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划分”原则上应编制在单位工程施组中,也可由项目总工安排质量部门或专人单独编制,交质量部门上报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由质量部门负责归档保存。
5、典型施工
典型施工计划应编制在单位工程施组中,施工过程的典型施工由项目总工或副经理负责领导策划,施工前主管施工员负责编写典型施工方案,经项目部相关成员讨论修改后,报总工审批,再报监理。典型施工期间,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做好典型施工记录,并做好总结,编制典型施工总结(即施工方案)。审批程序同典型施工方案,上述材料(审批完成后)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存档。
6、(专项)施工方案
项目部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编写“专项方案或分部分项方案编制计划”,以明确应编制的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间及编制人员。编制人员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应严格按照局标准进行编制,编制完成的方案由项目总工审核通过后,报公司或监理办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技术部门负责归档保存。
7、特殊工序
特殊工序的确定由总工联系项目成员讨论后决定,特殊工序施工前由总工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报公司审批,施工执行期间,由施工员、质量员(最好由总工定专人)做好特殊工序监控记录,每月20日之前报技术质量部门存档。
8、班组建制
根据公司的要求,班组建设必须覆盖全部施工项目,主要工种班组齐全,并明确质量干事,与技术质量有关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并有记录。班组建制由施工员具体督促落实,总工组织技术质量等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9、技术交底
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应对管理人员和作业队伍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
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主管施工员应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分部分项交底必须覆盖全部施工项目,同一分项每月必须交底1次,技术交底一式三份,留一份交技术质量部门存档。
10、施工工序验收
施工工序按工程的自然单元(件、块、段等)进行检查验收,主要方法是工序质量自检。按规范标准或顾客要求报验的,在施工队伍自检合格后,报负责该项工程的施工员复检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由监理工程师验收。
11、隐蔽工程验收
按规范标准规定需要进行隐蔽验收的,在施工队伍自检合格后,由负责该项工程的施工员报专职质量员进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并收集隐蔽工程施工和检验的影像资料。
12、施工试验控制 8.1施工员在向材料部门申请施工材料时,应考虑该材料实验检测周期,要提前申请,避免影响施工。材料部门在购买施工材料时应及时向供货方索要生产厂家资质,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时提供给实验室。
8.2 工程项目原材料进场后,由材料员填写试验委托单(如果为施工单位自购材料,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施工员监督落实),抽样人员填写抽样单,试验员会同监理根据取样标准对原材料分批取样,将样品送至试验室,检验完毕,将检验结果通知物资采购/质量部门。
8.3 对工程(产品)结构质量特性控制进行的标准试验(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路基路面基层材料标准密度试验),所用样品应具代表性,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提前向试验室提出申请。
8.4对工程(产品)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抽检试验,抽检的频率应满足规范标准或合同文件中的技术规范要求,由施工员填写试验委托单,试验员按要求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施工/质量员。
8.5未经检验的原材料不准使用(紧急放行的除外),需施工工序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的结构单元,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6 最终试验(指确定工程(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规范或设计要求的试验),试验后出具的报告应经业主/监理会签确认。
8.7 施工过程中,与试验检测相关的质保资料,项目试验室应设专人负责,按照规定的要求对报验单批复件及各种试验检测报告统一编号,分类存档,并根据标准规范的要求,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协助资料员汇编目录,归档组卷。
13、监视与测量
根据公司《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QG/YHS003-2009》的要求,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对工程技术、质量的监视和测量。在工程施工期间,技术质量部门应联合施工技术人员,按照项目总工的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应编制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也可单独编制。
同时,在项目施工前期,技术质量部门应编制《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必须覆盖全部施工项目,对施工分项常见问题和通病,提出具有针对性措施,以供现场执行。在施工进行期间,技术质量部门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以会议或《质量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进行有效传递,并对纠正处理结果有记录,保存归档。
《质量控制点》、《预防措施》、《质量整改通知单》在现场的具体执行由主管的施工员负责具体落实,并负责对《质量整改通知单》进行回复。
14、质量检查
施工期间,项目应组织定期和不定期质量监督检查。由总工组织质检部、工程部、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检查员对本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检查,质量检查要检查出“质量问题”和“质量亮点”,并由技术质量部门作好记录,对“质量问题”,可以口头通知、质量例会或《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进行传递并改正,对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质量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质量处罚。对“质量亮点”,质量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口头、书面或经济表彰。
对获质量奖项或发生质量问题的项目进行奖罚,具体规定见公司《工程质量奖惩考核办法》。
15、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必须覆盖全部施工项目,且每个项目全数检查。技术复核内容包含试验、测量等内容,由施工员负责实施,具体由施工员向试验、测量部门提前提交申请单,试验、测量部门将复核结果反馈给施工员,施工员根据技术复核结果对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并作好相关记录,每月20日前上报质量部门,由质量部门汇总后归档保存,并上报公司技术质量处。
16、成品保护
15.1 每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员组织成品保护人员和有责任的施工单位/班组,对应进行保护的成品,严格按成品保护计划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对保护设施进行及时围护,当发现其失效又无力处置,应及时向施工员报告,以便采取措施。
15.2开工前,工程部门编写成品保护计划,明确应进行保护的成品(部位),施工时,在工序交接时要办理成品交接手续,填写《成品保护交接记录》,记录由成品保护人员保存,成品保护人员在交接班时对成品状态进行确认并填写交接班记录,《成品保护计划》及《成品保护交接记录》由工程部负责存档。
17、技术总结 根据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项目部在单位工程结束时候,对每项工程做技术总结,并编制书面材料。编写工作本着谁施工水负责的原则,单项工程的技术总结由施工员来完成,项目的各单位工程技术总结由主管施工员来完成,并将单位工程技术总结上报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将各单位工程技术总结汇总审核,项目总工审批。审核通过后,由技术部门负责归档保存。
18、工程资料
工程资料主要由技术质量部门的资料室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如下:
(1)工程中所有报验资料(试验、测量资料除外)均由施工员填写(大包时施工员负责督促落实),由质量员进行审核,成文后均交由资料员统一报验、存档、保管。
(2)试验资料、测量资料由各相关部门人员填写,各自报验后交由资料员统一存档、保管。
(3)施工中的变更由主管施工员组织进行,填写工程业务联系单、变更申请等资料,由预算员编制变更费用申请书报业主、监理审批并成文存档。
(4)施工中的变更由主管施工员组织进行,填写工程业务联系单、变更申请等资料,由预算员编制变更费用申请书报业主、监理审批并成文存档。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长洲水利枢纽交通桥后续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