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政警务规范化(修订版)

时间:2019-05-13 13:1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户政警务规范化(修订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户政警务规范化(修订版)》。

第一篇:户政警务规范化(修订版)

户政警务规范化汇编(修订版)-2006(改一)

第一章 职责规范

一、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户政处职责

(一)贯彻执行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研究制定适合本省实际的指导性文件;指导、检查全省的户政管理工作;掌握处理各地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

(二)指导常住人口管理工作,根据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政策,制定贯彻意见。

(三)指导重点人口、监外执行罪犯管理工作。

(四)指导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查处影响重大的使用假居民身份证的违法行为,协助侦办非法制作、销售假居民身份证的犯罪案件。

(五)负责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的管理,指导各地建立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管理、使用制度,做好公民身份号码的推广应用工作。

(六)规划、组织、指导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制定系统的标准和规范,指导人口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七)指导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工作,制订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规范和户口协管员的管理办法。

(八)负责省直和中央驻穗单位及在省人事部门建立人事户头的单位引进人才申领《广东省居住证》的核发。

(九)配合开展人口普查,组织户口整顿,指导门(楼)牌管理工作。

(十)组织、指导户口调查,掌握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暂住人口数、重点人口数及各类人口分布和变动情况;负责人口统计、分析、年报和资料汇编工作。

(十一)负责全省的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内河船舶申报簿、暂住证的印制和户口专用印章的制发工作。

(十二)负责居民身份证(广州、深圳除外)、人民警察证、广东省居住证的制作和临时居民身份证证卡的印刷分配及全省制证原材料计划的申报工作,指导和协调居民身份证制作所的工作。

(十三)负责户政簿册、证件的核查、鉴定工作。

(十四)商有关部门制定户政簿册、证件、门(楼)牌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收费的收费标准,监督检查收费执行情况。

(十五)指导、协调全省公安机关侦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中由户政部门负责的5种刑事案件,参与或直接侦办其中的重特大案件。

(十六)办理上级批转及本处受理的户政管理方面的信访函件,督促、检查各地有关户政管理的信访工作。

(十七)加强户政队伍建设,组织、指导户籍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

(十八)需办理的其它事项。

二、地级市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职责

(一)贯彻执行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照省厅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指导、检查下级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和上报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情况。

(二)指导全市常住人口管理工作,根据上级的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政策和规定,制定具体

的执行办法。

(三)负责职责权限内的户口迁移的审批。

(四)指导全市重点人口、监外执行罪犯管理工作。

(五)指导、实施全市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的核查、查验,查处影响较大的使用

假居民身份证的违法行为,协助侦办非法制作、销售假居民身份证的犯罪案件。

(六)负责全市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的管理,建立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管理、使用制度,做好

公民身份号码的推广应用工作。

(七)按照省厅的总体规划和标准,组织、指导全市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负责系统的维护、管理以及推广应用工作。

(八)组织、指导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工作,执行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规范。

(九)配合全市开展人口普查,组织户口整顿,指导全市门(楼)牌管理工作。

(十)组织、指导全市的户口调查,掌握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暂住人口数、重点人口数及各类人口分布和变动情况;负责人口统计、分析、年报和资料汇编工作。

(十一)设立户政窗口,受理群众申请,办理有关户口证件,接受群众咨询。

(十二)负责全市的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内河船舶申报簿、暂住证、广东省居住证、户口专用印章的申领、发放工作。

(十三)负责户政簿册、证件的核查、鉴定工作。

(十四)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收费标准;对省已立项,需由各市确定具体收费标准的项目,商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监督检查收费执行情况。

(十五)指导、参与或直接侦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中由户政部门负责的5种刑事案件。

(十六)做好档案、证件、印章管理等工作。

(十七)办理上级批转及本单位受理的户政管理方面的信访函件,督促、检查基层户政管理方面的信访工作。

(十八)抓好户政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基层户籍民警教育培训工作。

(十九)需办理的其它事项。

三、县(市、区)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职责

(一)执行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安机关的规定、要求,指导、检查公安分局和公

安派出所的户政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和上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负责辖区内常住人口管理,执行上级的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政策和规定。

(三)负责职责权限内的户口项目变更、户口迁移的审核审批,核发户口准迁证;对审批权限外的事项,加具意见后呈送上级户政部门。

(四)组织实施辖区内重点人口、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和工作情况考核。

(五)具体实施居民身份证的日常管理和负责居民身份证的核查、查验工作,查处使用假居民身份证的违法行为,协助侦办非法制作、销售假居民身份证的犯罪案件。

(六)负责辖区内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的管理,执行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管理、使用制度,做好公民身份号码的应用工作。

(七)按照上级的总体规划和标准,负责辖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八)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工作,执行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规范。

(九)配合开展人口普查,组织辖区内的户口整顿;指导公安派出所对门(楼)牌编定、管理,负责辖区内门(楼)牌的制作、发放工作。

(十)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户口调查,掌握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暂住人口数、重点人口数及各类人口分布和变动情况;负责人口统计、分析和年报工作。

(十一)设立户政窗口,受理群众申请,办理户口事项和有关证件,接受群众咨询。

(十二)负责辖区内的户口簿、户口迁移证、内河船舶申报簿、暂住证、户口专用印章的申领、发放工作。

(十三)负责户政簿册、证件的核查、查验工作。

(十四)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收费标准,监督、检查公安派出所户政收费执行情况。

(十五)参与或直接侦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中由户政部门负责的5种刑事案件。

(十六)做好档案、证件、印章管理等工作。

(十七)办理上级批转及本单位受理的户政管理方面的信访函件,督促、检查公安派出所户政管理方面的信访工作。

(十八)抓好户籍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

(十九)需办理的其它事项。

四、公安派出所户政管理职责

(一)严格依照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安机关的规定、要求,做好户政基层基础工作,及时上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设立户政办证窗口,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申请,办理户政有关事项:

1、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项目、暂住、分户、立户等登记;

2、入伍注销户口及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入户;

3、被判处徒刑、劳教人员已被注销户口,现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假释、保外就医人员入户;

4、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暂住证、内河船舶申报簿、船民证、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的受理和发放;

5、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出境人员回内地恢复户口或定居入户手续等。

(三)负责职责权限内户政事项的审核、审批工作,对审批权限外的户政事项,加具意见后呈送上级户政管理部门。

(四)负责人口统计工作,掌握辖区范围内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暂住人口数、重点人口数,按时填报各项表格台帐。

(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人口普查,开展户口整顿工作。

(六)负责对辖区内门(楼)牌的编定、申领、装钉和管理工作。

(七)负责对文件资料、户籍簿册、证件存根、工作记录、调查材料等档案和印章、空白证件的管理工作。

(八)负责辖区内重点人口、监外罪犯的管理,掌握其动态,做好列管、审批、查证、控制、帮教、考核、信息采集等工作。

(九)负责居民身份证的日常管理,做好居民身份证的核查、查验,查处使用假居民身份证的违法行为,发现、搜集线索,协助侦办非法制作、销售假居民身份证的犯罪案件。

(十)负责公民身份号码的编制,执行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管理、使用制度,做好公民身份号码应用工作。

(十一)建立人口信息系统,做好人口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十二)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工作,执行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治安管理规范,掌握流动人口、出租屋动态信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十三)及时查复上级批转来的户政管理方面的信访函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宣传解释工作。

(十四)协助侦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中由户政部门负责的5种刑事案件。

(十五)严格执行户政业务有关收费标准。

(十六)抓好户籍民警和户口协管员队伍建设,组织各居(村)委会文书和户口协管员的户政业务培训。

(十七)需办理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 程序规范

一、夫妻投靠入户

(一)审批条件

夫妻双方分居两地(不同省、市、县)或一方为农业户口,另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均可申请夫妻投靠入户。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2、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

3、《结婚证》;

4、其他因特殊困难(如疾病、伤残、特困等)需要照顾解决的有关证明。

(三)办理步骤

1、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地级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地级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

4、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证中心)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当场签发《迁移证》并注销户口。

6、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和《迁移证》当场办理入户手续。

二、父母投靠子女入户

(一)审批条件

凡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的老人,可根据拟居住地的有关规定申请投靠子女入户。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2、申请人和所投靠子女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

3、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子女情况和双方关系证明。

(三)办理步骤

1、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

4、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当场签发《迁移证》并注销户口。

6、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和《迁移证》当场办理入户手续。

三、子女投靠父母入户

(一)审批条件

凡与父(母)分居两地的未成年子女或在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外),均可申请投靠父(母)入户。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2、子女和父、母的《户口簿》;

3、父、母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4、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或卫生保健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

5、属在校学生的由所在学校出具在校证明。

(三)申请人申请步骤

1、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

4、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当场签发《迁移证》并注销户口。

6、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和《迁移证》当场办理入户手续。

四、办理随军家属入户

(一)审核条件

军官、文职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经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可以随军:

1、副营职(含,下同)或副科级(含专业技术十一级、体育七级,下同)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2、服现役或在军队服役满15年(含,下同)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3、在驻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解放军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的部队,以及陆军、空军执行海上任务的船艇上服役或服务的正连职或一级科员(含专业技术十二级、体育八级)以上,并在上述部队或船挺上工作满3年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4、在驻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解放军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的部队,以及陆军、空军执行海上任务的船艇上服役或服务的副连职或二级科员(含专业技术十三级、体育九级),并服现役或在军队服务满10年以上(其中在上述部队或船挺上工作满3年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5、高等学校毕业,并在导弹、卫星、核武器试验训练基地从事试验、测控工作满5年以上,或在战略导弹部队从事装配检验工作满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军官、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6、在海军、国防科工委的舰、船、艇(只限执行海上任务的)上服役,并在舰、船、艇上工作满3年以上的副连职(含专业技术十三级)以上的军官;

7、空勤(包括飞行、领航、通信、射击、空中机务,下同)军官,或在核潜艇上服役的军官;

8、现役五、六级士官。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书面报告;

2、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现役军人身份证明;

3、随军家属原《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随迁小孩需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三)办理步骤

1、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审核工作,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并通知公安派出所。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准迁证》并通知公安派出所。

4、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当场签发《迁移证》并注销户口。

6、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准迁证》和《迁移证》当场办理入户手续。

五、入伍注销户口及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入户

(一)审核审批条件

公民应征服现役注销户口,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到地方入户。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应征服役的《入伍通知书》;

2、复员、退伍军人回原籍入户的市、县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证明;

3、复员、退伍军人异地入户的省、市接待安置退伍军人办公室《入户介绍信》;

4、转业军人的市、县安置办和组织、人事、劳动部门的介绍信。

(三)办理步骤

1、应征入伍或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回原户口所在地,对证明材料齐全的,公安派出所予以当场办理注销户口、收缴居民身份证或入户、申领居民身份证手续。

2、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异地安置,由安置地市、县公安局户政部门受理,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审核工作,并通知安置地公安派出所。

3、公安派出所凭市、县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的批件办理入户手续。

六、学生入学、毕业分配入户

(一)审核审批条件

公民考取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自愿迁移户口或从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迁移户口。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录取的学生入户:

(1)《新生录取通知书》;

(2)《录取新生名册》;

(3)迁出地公安派出所的《迁移证》。

2、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所在地入户:

(1)户口已迁入院校的,出具院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的《户口迁移证明》;户口未迁入院校仍在原籍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根据就业报到证明签发的《户口迁移证》。

(2)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或《录用通知书》。

(3)双方签订的工作合同或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

3、已将户口迁入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未落实工作单位,要将户口迁回原籍入户:

(1)《毕业证》;

(2)《户口迁移证》

(三)办理步骤

迁出地和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的,予以当场办理。

七、录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收职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工工作调动入户

(一)审核审批条件

录用公务员或招收职工,以及经地方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和中央、省级直属机关同意调动工作的公务员或职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迁入地市、县公安局户政部门签发《准迁证》时:

(1)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证明;属中央或省级直属机关的,需省级机关人事部门的调动或招收文件;

(2)《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迁出地公安派出所签发《迁移证》时:

(1)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证明或省级机关人事部门调动或招收文件;

(2)《准迁证》;

(3)《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入户时:

(1)《准迁证》;

(2)《迁移证》;

(3)《居民身份证》。

(三)办理步骤

1、市、县公安局户政部门受理申请,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审批签发《准迁证》。

2、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有关批件及证明材料当场办理《迁移证》并注销户口。

3、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有关批件及证明材料当场办理入户手续。

八、公民收养小孩入户

(一)审批条件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申请收养小孩入户。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2、收养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县以上民政部门发给的《收养证》;

4、被收养人的《户口簿》。

(三)办理步骤

1、收养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收养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对已登记了常住户口的被收养人,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收养证》和市、县公安局户政部门的批件或《准迁证》,当场签发《迁移证》并注销户口。

6、收养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对被收养人原已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凭《收养证》、《准迁证》和《迁移证》当场办理入户手续;对未落常住户口的被收养人,凭《收养证》和市、县公安局户政部门的批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九、被判处徒刑、劳教人员已被注销户口,现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假释、保外就医人员入户

(一)审批条件

2003年8月7日前被判处徒刑、被送劳教人员已经被注销户口现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假释、保外就医人员回原籍入户。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拟入户家庭的《户口簿》;

(2)《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教证明书》,或假释、保外就医的有关法律文书。

(三)办理步骤

1、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假释、保外就医人员回原籍入户,凭有关证明材料当场办理。

2、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假释、保外就医人员异地入户:

(1)拟入户地公安派出所接到有关证明材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4)拟入户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并凭市、县公安局户政部门的批件和有关证明办理入户。

十、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在粤定居入户

(一)审核条件

外国人、外籍华人、无国籍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我省定居,并申请加入中国籍或办理内地户籍。

(二)需审核的证明材料

1、本人申请报告;

2、属外国人、外籍华人、无国籍人入籍的,需《中华人民共和国入籍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复籍证书》;属华侨的,《华侨回国定居证》;属台湾居民的,需《台湾居民定居证》;

3、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办理户口通知书》或《批准定居通知书》;

(三)办理步骤

1、港澳同胞在我省定居的,由派出所受理,报县级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审核,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审批。定居地的公安派出所凭市公安局的批准证明办理入户,收缴并妥善保管其《港澳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县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

2、华侨在我省定居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定居地的公安派出所凭省公安厅签发的《华侨回国定居证》办理入户。其护照和身份证件由持证人保存。

3、台湾同胞在我省定居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定居地的公安派出所凭省公安厅签发的《台湾居民定居证》办理入户。其台湾身份证件由出入境管理部门收缴。

4、外国人(包括外籍华人、无国籍人)在我省定居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定居地的公安派出所凭公安部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复籍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入籍证书》办理入户。其外国护照和身份证件由出入境管理部门收缴。

十一、出国(境)已被注销户口人员回国(入境)恢复户口

(一)审核条件

原公民非定居出国(境)已被注销户口的人员回国(入境)后恢复户口。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出入国(境)有效证照;

2、户籍底册或原有关户籍证明。

(三)办理步骤

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对证明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理恢复户口和申领《居民身份证》手续。

十二、更正出生日期

(一)审批条件

确因公安机关工作失误原因,造成公民出生日期错误,现要求更正出生日期的。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更正出生日期的书面报告;

2、《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申请人的《出生证》或以前的户口证件等权威原始凭据;

4、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要有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

(三)办理步骤

1、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的批件当场办理变更更正手续。

十三、变更民族成份

(一)审批条件

公民要求将原随父或母确定的民族成份,变更为随母或父的民族成份,理由充分的。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2、《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县以上民族工作部门的批准证明;

4、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要有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证明。

(三)办理步骤

1、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的批件当场办理变更手续。

十四、变更姓名

(一)审批条件

1、公民要求变更姓名,理由充分的;

2、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和正在受刑事处罚接受劳动教养的,不得变更姓名。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2、《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要有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

(三)办理步骤

1、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在20个工作日内,责任区民警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意见,由主管所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

2、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审批权限内的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审批权限外的申请,加具审核意见后上报市公安局户政部门。

3、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接到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5、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的批件当场办理变更手续。

十五、分户、立户

(一)审批条件

公民因婚姻、居住等原因分开或共同生活,申请分户、立户的。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书面报告;

2、原《户口簿》;

3、新家庭的成员名单或房产证明;

4、属结婚或离婚分户、立户的,还须提供《结婚证》或离婚证明。

(三)办理步骤

公安派出所受理后,对理由正当、证明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理有关手续,同时制发新的《户口簿》。

十六、出生登记

(一)审核条件

父母或监护人为新生婴儿申报出生登记。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婚生婴儿

(1)《出生医学证明》;

(2)父母《结婚证》;

(3)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父母双方系现役军人的,凭父母双方的军人身份证件)。

2、非婚生婴儿

(1)《出生医学证明》;

(2)母亲的《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

(三)办理步骤

1、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对证明材料齐全的,予以当场办理。

2、父母双方系现役军人,家中没有其他人登记地方户口的,在登记出生时,可予以单独立户。

十七、国外出生的小孩回国入户

(一)审核条件

符合下例条件之一,未取得外国国籍或境外居留权的:

1、夫妇双方或一方为在国内有常住居民户口的中国公民,其在香港、澳门、台湾出生的子女;

2、夫妇双方均为在国外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华侨,或一方为在国外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华侨,一方为外国人,其在国内出生的子女;

3、出国人员在国外出生的子女。

(二)需审核的材料

1、小孩在国外出生的《出生证明》

2、父母的结婚证;

3、父母双方的身份证件(护照、通行证、旅行证、户口簿和身份证等)

4、小孩回国时使用的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三)办理步骤

1、在国内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生子女,需申请人偕同入户子女,对证明材料齐全的,予以当场办理;

2、对出国人员在国外出生的子女,首先由地级以上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国籍、居留证明认定,对经认定为中国籍或在国外未取得居留权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填写并发给《办理户口通知》。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户政办证中心审核相关证件、证明后予以当场办理入户手续。

十八、死亡登记

(一)审核条件

户主、亲属、抚养人或邻居为死亡公民申报死亡登记。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死亡证明书或其它合法有效的死亡证明材料。

(三)办理步骤

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当场办理死亡公民户口注销手续,并收回居民身份证。

十九、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一)审批条件

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二)需要审核证明材料

1、《户口簿》;

2、原申领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没办证的除外);

3、申领人携带经二代证数字相片质量检测平台检测合格的相片回执和两张二代证照片。

(三)办理步骤

1、受理申请:

居民向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或县(市、区)综合办证中心申请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需向公安机关提供户口簿(身份证)以及经省厅二代证数字相片质量检测平台检测合格的相片回执和2张二代证照片。公安机关受理申请时必须:

(1)核对户籍资料,确认户口簿(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表》、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以及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登记信息与申请人实际情况相一致。

(2)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上加贴二代证相片。

(3)按照相片回执上标明的图像号在公安网上下载及核对申请人相片。

(4)打印《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加贴二代证相片),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签名确认,并凭银行收费凭证开具办证回执(没有设立银行的地区须与有关银行协调解决)。

(5)上报制证信息。应当于受理申请的当天集中统一按要求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安网,将制证信息打包传输报送上一级公安机关,并打印该数据包人数清单表一式二份。对反馈回来的不合格制证信息或重、错号信息,要做好记录,及时纠错后进行重报,并向群众解释及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6)上报制证资料。派出所每周一应将上一周受理申请的情况登记表和上传的数据包人数清单表报送县区一级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

上述工作时限为10个工作日。

2、审核签发

县级公安机关和不设区的地级市公安局负责对制证信息资料的审核签发。

(1)对上传的制证信息在本辖区范围内进行逻辑校验和重、错号检索,确保信息质量符合要求。

(2)对核查发现及上级部门反馈的重、错号等不合格的制证信息作好记录,及时反馈派出所,逐项落实纠错修改重报工作。

(3)对正确的制证信息签发上传到地级市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

(4)对本辖区范围内户口迁移的,使用地址追加机具将变更后的地址信息追加到二代证芯片中。对跨县(市、区)迁移的由迁入地追加地址信息(迁移人员要求换领新证的除外)。

(5)准确核实记录本县(市、区)每批签发上报的制发证数量以及上级反馈的不合格的制证信息数量。

审核签发工作时限为5个工作日。

3、核查管理

地级市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上传制证信息的核查上报和本地区换发证工作的管理。

(1)对上传的制证信息在本市范围内进行逻辑校验和重、错号检索,确保信息质量符合要求。

(2)将重、错号等不合格的信息逐级反馈,专人负责作好记录,落实纠错重报工作。

(3)将正确的制证信息打包上传到省厅户政管理部门。上传的制证数据包须以单个县(市、区)为单位,不能一个数据包同时含有两个以上县(市、区)的制证数据,并且每个数据包文件的制证记录是8的倍数且不多于80个。

(4)准确核实掌握本地区制发证数量。

(5)加强管理,掌握本地区换发证工作状况,研究制定工作对策,定期向省厅报告工作情况。

核查上报制证信息工作时限为3个工作日。

4、全省信息核对

省厅治安管理局户政处身份证和人口信息管理科,负责对省级人口信息系统中接收到的制证信息进行全省范围内的核查比对。

(1)做好对省级库人口信息数据的实时维护(各地的信息数据维护工作另行规定)。

(2)对全省上报的制证信息进行逻辑校验和重、错号检索以及与省级库人口信息的比对核实。

(3)将重、错号等不合格的信息逐级反馈,并将合格的制证信息传送到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广州、深圳的传送到该市制证所)。

(4)准确掌握全省制证信息上传比对及反馈的数量。

全省制证信息核对传送工作时限为2个工作日。

5、证件制作

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负责对接收到的制证信息进行检查和证件制作。

(1)对合格的制证信息完成证件的技术制作(制证工作流程另行规定)。

(2)向省厅治安管理局户政处身份证和人口信息管理科及时反馈制证回馈信息和质量控制信息。

(3)对完成技术制作的证件,以市、县(市、区)为单位分检包装,并通知相关部门前来领证。

上述工作时限为18个工作日,广州、深圳制证所参照执行。

6、证件发放

对选择邮政特快专递方式领取证件的,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在制证后2个工作日内把证件交邮政部门速递给收证人(珠江三角洲城市城区范围内2个工作日速递到收证人,其他地区5个工作日内速递到收证人)。

采用其他方式领取证件的,证件签发地公安机关从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领取证件后,负责将证件发给申请人。

(1)市、县公安机关:核实每批制证回馈信息及质量控制信息总数与上传制证信息数量是否相同,制证回馈信息与领取的证件是否一致。如发现不一致,要作好记录,并及时报告上级公安机关进行核查。将核实无误的证件及时下发到派出所(办证中心)。

(2)派出所(办证中心):

第一、将收到的证件与受理的制证信息(选择邮政特快专递方式领取证件的制证结果除外)进行仔细核对,发现数量、内容不一致的,要作好记录,及时报告上级公安机关。

第二、逐张检查收到的证件,发现卡面污损、薄膜脱落、卡体断裂、机读失败等制证工艺造成的不合格证件于当天通过县(市、区)及地级市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上报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并做好相关记录。省厅制证中心接到报告后,在10个工作日内优先重制证件并及时发放。不合格证件由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汇总后在领取重制新证时统一交回省厅制证中心。

第三、将证件视读和机读信息与计算机人口信息进行核对检验,对检查发现的视读信息正确、但机读信息与视读信息不一致的证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并上交证件,由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汇总后及时送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重新进行电写入操作。

第四、对检查发现相片质量不合格的证件,统一选择申领原因为“

29、其他原因换领(换发)”重新受理整合正确的制证信息上传制证。

第五、对检查合格的证件,及时通知办证群众前来领取。发证时,请领证人仔细核对身份证项目无误后,在《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上签收,对换领证件的,同时收回其原居民身份证并当面作打洞或剪角处理。

上述工作时限为7个工作日,广州、深圳参照执行。

二十、办理第二代临时居民身份证

(一)审批条件

1、已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了申领、换领、补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申请手续;

2、在申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2至3个月的时限内急需使用证件的;

3、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已失效或未曾办理的。

(二)、需审核的证明材料

1、申请人申领、换领、补领二代证的申请表。

2、核实申请人急需办证的情形以及所持一代证已失效。

3、核对二代证数字相片库中申请人的相片。

(三)办理步骤

1、审核申请

居民向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市公安机关办证中心申请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后的2至3个月内,同时申请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的,公安机关受理申请时必须:

(1)、核对申请人申领、换领、补领二代证的申请表。

(2)、核实申请人户籍资料与本人情况相一致。

(3)、核实申请人急需办证的情形以及所持一代证已失效。

(4)、核对二代证数字相片库中申请人的相片。

(5)、派出所受理的申请应当于次日前将申请人有关办证资料送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核。

(6)、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市公安机关办证中心直接受理或收到派出所上报的申请应当及时报主管户政的领导核准办证。

(7)、收取申请人办证工本费10元,并发给收费凭证。

2、证件制作

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市公安机关负责制证信息的检查和证件的签发制作。

(1)、下载相片。按照申请人的二代证照相回执号从二代证数字相片库下载本人的相片。

(2)、相片加工。通过计算机相片编辑软件将下载的彩色相片转换成黑白相片,人像轮廓要清晰,并以申请人的身份证号码命名存放在临时居民身份证制作软件目录中。

(3)、运行临时居民身份证制作软件,依次输入申请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证件的有效期限和签发机关。

(4)、登记证卡管理号。通过紫光灯观察证卡正面长城图案下方的11位数字,在临时居民身份证制作软件“证卡管理号”栏目中做好登记。同时在《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备注栏中准确登记该证卡号。

(5)、核对资料、核实日期。即确认申请人证件制作信息与其本人户籍资料信息及申请资料内容相一致,确认证件签发日期是否正确以及有效期限是否为3个月(不能多于或者少于3个月)。

(6)、打印制证信息。通过证件制作软件的添加和输出功能,将制证信息打印在临时居民身份证制证膜带粘性的一面上,并通过裁膜器按制证规格裁剪打印好的制证膜。

(7)、证件塑封,将塑封机加热至140℃后,除去证件卡体的保护膜,选取证卡管理号与制证信息相对应并裁剪好的打印膜,通过塑封机进行压塑合成制证。

3、证件发放

对于在县(市、区)或不设区的市公安机关办理的,应当场审核、制证,及时将证件发给申请人;对于在派出所受理的,应在申请之日起3天内将证件发给申请人。

(1)、检查证件,确认证件没有污损、卡体与打印膜没有气泡,不会脱落。对不合格的证件要做好卡体管理号的登记后自行销毁。

(2)、将制作合格的证件与《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上登记的证件管理号码及相关信息核实无误后发给派出所或者申请人。

(3)、派出所应当在领到证件的次日前将证件发给申请人,发证时必须让申请人核对并签名确认领取证件。

(4)、对领取了临时居民身份证的居民,在领取居民身份证时,应收取其临时居民身份证并当面打洞或者剪角处理。

十一、办理暂住户口登记和暂住证

(一)审核条件

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市、县暂住的人员。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2、有效暂住场所证明;

3、近期正面免冠小一寸证件照2张(用摄像技术采集人像信息制证的除外)。

(三)办理步骤

1、办理暂住户口登记:

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证件材料齐全的,予以当场办理。

旅馆业住宿登记视为暂住户口登记。

2、办理暂住证:

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对证明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办理;对需要进一步审核的,自受理办证申请之日起7日内发给暂住证。

十二、办理广东省居住证

(一)审核条件:

已经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发给《广东省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的申请人。

(二)需审核证明材料:

1、已经人事部门审核签注的《广东省居住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2、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近期小一寸彩色白底正面免冠证件照1张。

(三)办理步骤:

1、受理

(1)受理材料。

窗口民警当场对申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材料齐全的,收集相关材料,发给《受理户证业务回执》;对材料不齐全的,退回材料,在《受理户证业务回执》中注明需要补充的材料。

(2)编制证号。

《居住证》证号由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开头为8个“0”,后10位证号按照地区代码(两位数字,省厅为00,各市按GB/T2260-1999编制)、年号代码(两位数字,为年号的后两位数字)、申领居住证顺序编码(六位数字,按当年发证顺序编制)组合而成。如广州市公安局在2004年核发的第一个《居住证》,其证号为:***001。

《居住证》申领人为其随同来本省的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申领《居住证》的,应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2、审核

省厅和地级以上市公安局户政处、科领导应当在受理办证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予以审核,并在《申请表》中“公安部门发证意见”栏内签署意见。

3、制证

《居住证》由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统一制作。

各地级以上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应在领导签署同意发证意见后2个工作日内,将制证数据(含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上报到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制证。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在收到制证数据资料后8个工作日内制证完毕,并通知发证机关。

4、发证

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领证通知5个工作日内到省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领取《居住证》或申请由制证中心邮政投递,并通知申领人领证。从受理到通知申领人领证,时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

省厅户政部门受理的《居住证》,由其自行发放。

申领人可以委托发证机关通过邮政特快专递领取证件。

5、补办、变更、续办《居住证》参照上述程序办理。

十三、程序规范的几点说明

1、市、县(区)公安局(分局)户政部门对有弄虚作假嫌疑的申请材料,可责成受理机关调查核实,或直接派员调查,调查的时间可不计入审批程序规定的时限内。

2、市、县(区)公安局(分局)户政窗口也可直接受理需经调查核实、上报审批的户口申报事项。

3、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对公民变更更正有关户籍资料的,应及时在相应的表格资料和人口信息中予以变更更正。

4、对群众申报的需审核审批的户口事项,受理的公安机关户政部门要出具办理回执;对证明材料不齐全的,要在回执上列明需补充的证明材料。

5、重大问题须经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章 管理规范

一、常住人口管理

(一)户口登记

1、登记要求

户口登记由公安派出所户籍内勤民警负责,责任区民警协助。按照每名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常住户口的原则,做到登记项目准确,及时进行变动登记,底数清楚。

2、登记内容

按照《常住人口登记表》的项目填写。

3、出生登记

婴儿出生一个月以内,由婴儿的父亲、母亲、抚养人或者其他监护人凭有关证明材料到婴儿的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婴儿出生后,因故一个月内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公安派出所户籍内勤民警在核实情况后,应准予补办登记。公安派出所对申报出生登记应准确记载婴儿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民族等项目。责任区民警应及时掌握情况,督促责任区内常住人口为其新生婴儿申报出生登记。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按规定予以办理出生登记:

(1)非婚生婴儿。根据其母的申报办理随母入户。因母亲死亡、失踪等原因无法办理随母入户的,在证据充分的条件下,可办理随父入户。

(2)被遗弃婴儿。由民政机关福利部门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提出调查意见,报上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批准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弃婴的姓名、民族及出生日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民政机关福利收养单位所在地为弃婴的出生地。

(3)被收养未报出生登记的。在收养关系确认后一个月内,由收养人持收养证向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4)超计划生育婴儿。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办理。

4、死亡登记

公民在常住地死亡,城市在火化前,农村在一个月内由其亲属、抚养人或邻居,或所在单位、居(村)委会向死亡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死亡。申报死亡,应当持医院或有关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死者身份证、户口簿,经公安派出所查验无误后,填写《死亡登记表》,然后注销常住户口,收缴死者身份证,出具死亡证明。责任区民警应及时掌握情况,督促责任区内有关人员或单位为死者申报死亡登记。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按规定予以办理死亡登记:

(1)公民因被害、自杀、意外事故等非正常原因死亡或死因不明的。公安派出所应根据死者家属或发现人的申报、《法医鉴定书》或死亡地公安机关其他有关证明,经过核实,办理死亡登记手续。

(2)公民在迁移途中死亡的。单身迁移的,由死亡地户口登记机关在其迁移证上注明途中死亡情况,将其迁移证寄给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由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入和死亡登记;全户迁移的,应在迁移证上注明死者的死亡原因、日期和地点,由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入和死亡登记。

(3)公民在暂住地死亡的,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死者暂住地的户主、旅店管理人或者户内其他人员的申报,将死者的姓名和死亡的地点、时间、原因等及时通知死者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由死者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死亡人家属的申报,也应给予办理死亡登记,如有可疑情节,可向申报的死亡地点的户口登记机关通报查对。

(4)婴儿出生后存活,但在申报登记前死亡的。要同时申报出生和死亡两项登记,但只在户口底册上记录,不打印户口簿及录入人口信息计;婴儿出生时已经死亡的,则不进行出生和死亡登记。

(5)公民被宣告死亡的。由利害关系人持人民法院死亡判决书向被宣告死亡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死亡登记。被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或者确知其没有死亡,由本人或利害关系人持人民法院撤销死亡宣告判决向被宣告死亡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

5、迁出、迁入登记

(1)迁出登记。公安派出所对公民申报迁出要认真审核,符合迁移规定和手续完备的,应及时办理迁出手续,发给《迁移证》,注销常住户口。办理迁出手续应注意如下问题:

〔1〕 迁出本县(市)的公民。凭拟迁入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准迁证》办理迁出手续。

〔2〕 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在入伍前凭入伍通知书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注销户口,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发《迁移证》。

〔3〕被判决管制、假释、缓刑、独立适用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在服刑期间需要迁离常住户口所地的,必须经公安派出所转报市、县(区)人民法院或公安机关批准,才可办理迁出手续。

〔4〕出国(境)定居的公民。凭出国或出境证件注销户口,已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应予以收缴;全户迁出的,应收缴其《户口簿》。非出国(境)定居的,只办理出国(境)登记手续,不注销户口。

〔5〕 工作对象或重点人口。迁移户口时,户籍内勤民警应及时将情况通知责任区民警做好转送材料工作,防止漏洞。

〔6〕领取《迁移证》后,因故不迁出或迁出后未落户又返回原住址居住的公民。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问明情况后,理由正当的,凭原《迁移证》恢复户口,收回《迁移证》,存根上注明作废原因,注销迁出登记。

(2)迁入登记。公安派出所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的,应当场予以办理入户手续,收回《迁移证》、《准迁证》等迁移证明。办理迁入手续应注意如下问题:

〔1〕 从县(市)外迁入的。凭《迁移证》、《准迁证》办理入户手续。

〔2〕学生毕业分配的。凭院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的《迁移证》、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或《录用通知书》和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办理入户手续。

〔3〕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回原籍入户的,凭市、县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证明办理入户手续;复员、退伍军人异地入户的,凭省、市接待安置退伍军人办公室《入户介绍信》办理入户手续;转业军人入户凭市、县安置办和组织、人事、劳动部门的介绍信办理入户手续。

6、变更更正登记

公民经批准变更更正登记项目的内容,户籍内勤民警应该在《户口簿》、《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销原来的登记项目内容,填上新的内容,注明变更更正登记的日期和原因,并及时变更人口信息计算机资料。具体是:

(1)变更姓名。公民需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由责任区民警审查并签署意见,经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核,报市、县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给予变更。

(2)变更职业、服务处所、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主或与户主关系。公安派出所凭公民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实后予以变更。

(3)变更民族成份。公安派出所应对县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批准证明、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书面报告及本人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进行核实,公安派出所所长加具意见后,市、县公安部门户政部门同意方可办理变更手续。

(4)更正出生日期。公民需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并出具有关的《出生证》或以前户口证件等权威原始凭据。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要有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责任区民警审查并签署意见,经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核,报市、县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给予变更。

(二)户口迁移

1、户口迁出

(1)公民迁出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亲属在迁出前向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申报迁出登记。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对公民申报迁出要认真审查,问明迁出人数、迁出原因、迁出时间和迁往地址等情况,对符合迁移规定和手续的,及时办理迁出手续,发给《迁移证》,并在《常住人口登记表》和《户口簿》上注销其常住户口。

(2)办理迁出手续应注意的问题

〔1〕公民跨市(系指市区)、县、乡镇范围迁移的,除高等院校录取和分配的学生,应征入伍军人等凭有关证明办理迁出手续外,其他的人应凭迁入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准迁证》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发给《迁移证》。

〔2〕公民领取《迁移证》后,因故不迁或迁出后未落户又返回原住地居住的,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应问明情况,理由正当的,凭原《迁移证》恢复常住户口,收回原《迁移证》,并在原《迁移证》备注栏上注明作废原因,与原迁移证存根粘贴在一起,注销迁出登记。如已作迁出登记、统计上报的,则须再作迁入登记和统计。

〔3〕公民因故延期迁出或改变迁往地址的,迁出地公安派出所问明情况后,理由正当的,给予延期或改变,并在《迁移证》备注栏内注明延长的期限、改变迁往地址的原因,以及变更后的迁往地址,加盖户口专用章,继续有效。如延期时间较长,应将《迁移证》收回作废,恢复常住户口,并在迁移证存根上注明作废原因,以后迁出再按规定办理。

〔4〕工作对象或重点人口迁移的,公安派出所内勤民警应及时将情况通知责任区民警,转送材料,做好工作,防止漏管;对侦查部门交办的被监视、控制对象或其他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可借口暂缓,将情况及时报告侦查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工作。

2、户口迁入

(1)公民迁入的,公安派出所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的,给予办理迁入登记,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和《户口簿》,收回《迁移证》、《准迁证》等迁移证明。对符合申领《居民身份证》条件的,同时给予办理《居民身份证》申领手续,收取两张合格的身份证照片。如属跨省、市、县迁入的,应办理换领居民身份证的手续。

(2)办理迁入手续应注意的问题

〔1〕定居地公安派出所对没有《迁移证》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办理户口迁入:复员、转业和退伍军人,凭市、县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发给的证明申报常住户口;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的公民,由本人凭劳改机关或劳动教养机关发给的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申报常住户口;归侨、留学生、使领馆人员、援外人员回国以及从港澳台回内地定居的人员,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归国证明书,往来内地通行证和有关部门出具的定居证明申报常住户口。〔2〕公安派出所在办理迁入登记时,如发现公民所持迁移证件不符合规定或迁移证件丢失、污损等,按下列办法处理:

第一,《迁移证》的项目填错、填漏、未盖户口专用章、填写不清或有涂改的,令其回迁出地公安派出所补办《迁移证》。

第二,公民申报户口时,《迁移证》有效期限已过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对特殊原因逾期的,可予以登记。对有可疑情节的,应与迁出地公安派出所联系查对,认真核实。

第三,丢失《迁移证》或因污损不能辨认证件内容的,令其回迁出地公安派出所补办《迁移证》。

(三)户口调查

1、调查要求

户口调查由责任区民警负责,保证下管区时间,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2、调查内容

(1)居民基本情况。即能反映居民身份、亲属关系和法定住所等内容的事项,包括《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的主要登记项目,重点是姓名、曾用名、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民族成分、宗教信仰、婚姻状况、住址等内容。

(2)现实表现。即一个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

(3)经济状况。指个人、家庭劳动所得报酬或其他经济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4)人际关系。指被调查对象与其周围的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关系。

(5)其它内容。包括居民活动的周围社会环境、居民体貌特征、方言隐语、个性特征等。

3、调查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话、座谈会或讨论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

观察法: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在拟定户口调查提纲的基础上,运用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调查对象,从而实现调查目的。

问卷法: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材料分析法:通过汇总整理,分析研究调查材料,将零散无序的信息加工整理成系统的情况资料。

4、调查制度

(1)工作联系制度

第一,建立内勤民警和责任区民警的工作联系制度。内勤民警对在办理户口登记、户口迁移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责任区民警,以便转递材料和进行调查。责任区民警对在户籍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告知内勤掌握的,以及需要通过户口登记进行了解控制的,也应及时告知内勤。

第二,建立治安民警和户籍民警的工作联系制度。治安民警对在办理治安案件、查处治安事件或治安灾害事故过程中发现的材料,要迅速告知内勤民警和责任区民警。责任区民警要积极为治安民警查破治安案件、事件或事故提供线索。

第三,建立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通报协查制度。上级业务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之间、公安派出所与公安派出所之间、公安派出所与保卫部门之间要加强横向协作,互通信息,积极配合查找有关函调材料。

(2)材料积累制度

在材料积累方面,内勤民警要做到集中调查与平时业务积累相结合,专门调查与群众反映相结合,查阅档案资料与调查现实表现相结合。要通过查对户口、访问群众、接待外调干部或者通过查对线索、侦查破案、征兵、升学、招工等政审工作,多途径地全面搜集积累资料。对在户口调查中所获得的材料,要实事求是,详细具体,并以书面的形式随时记载下来,写明材料的来源、时间、地点和调查人、证实人、否定人的姓名、住址。

(3)材料处理制度

内勤民警对于已经调查掌握的材料,除随时进行研究外,还要定期进行分类处理。要分析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对有价值的犯罪线索材料,应按规定及时整理,转送有关侦查部门。对于已经证实的材料,应明确注明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对于须继续深入调查的材料,应提出下一步如何进行调查的意见。

(四)门(楼)牌

1、门(楼)牌的编号及设置

公安派出所负责门(楼)牌的编号、设置,以及安装管理工作。

大型门(楼)牌一般应设置在高层楼房或机关、团体、学校、工厂、部队、医院等单位和适宜安装大型门(楼)牌的建筑物上。

小型门(楼)牌一般设置在低层楼房或平房院落、临街住宅和铺面房。

一幢楼房只能设置一个门(楼)牌编号。住宅楼单元号应按由东向西(坐北朝南的楼房)或由北向南(坐西朝东的楼房)的顺序设置。一个院落只设置一个门(楼)牌编号。一院多门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正门编号,其余的设置旁门或后门门牌编号。旁门、后门门牌的名称、编号,应与正门门牌的名称、编号相一致。能明显看出属于同一院落的附属门,可不设置旁门门牌。

用于生产经营的地下防空设施(不包括高、多层楼房地下室),有出入门的,应设置门(楼)牌编号。

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大街两侧搭建的临时性铺面房,应设置临时门牌编号。

2、门(楼)牌的编号方法

(1)统一编号

门(楼)牌应按街巷(路)统一编号,不得重号。街巷(路)两侧均有门户的,按一侧编单号、另一侧编双号的原则编排。仅一侧有门户的,则只编单号或双号。楼内各套房间应分层编排户号。十层以下的楼房,户号采用三位数,如一层为101、102、103,二层为201、202、203等。十层以上的楼房,采用四位数,如十五层为1501、1502、1503等。

(2)编排顺序

街巷(路)如为东西走向,门(楼)牌的编号由东向西编排,北侧编单号,南侧编双号。如为南北走向,则由北向南编排,西侧编单号,东侧编双号。如为东北-西南走向,则由东北向西南编排,西北侧编单号,东南侧编双号。如为西北-东南走向,则由西北向东南编排,西南侧编单号,东北侧编双号。街巷如为不通行的胡同,可不分走向,一律由入口向里编排,右侧编单号,左侧编双号。

住宅区的楼房,应从东北方向起按S型的顺序编排。在空地或拆迁的旧房屋,应根据实际情况留出空号,待建成新房后补上编号。地形较复杂的,可本着衔接好找的原则编排。

3、门(楼)牌的安装位置

(1)楼牌的安装位置

楼牌一般安装在2~3层之间,距地面7米左右。为整齐划一,一条街(路)两侧的楼牌或一个住宅区的楼牌,一般应安装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2)门牌的安装位置

大型门牌安装在大门左侧墙上,距地面一般为2米左右。小型门牌,安装在门框的左上角。门框上不便安装的,可安装在门左侧墙上,一般距地面2米左右。

4、门(楼)牌的管理

门(楼)牌的设置和编号,关系到公安机关对千家万户的立户和管理。为了杜绝乱编“吉利号”,避免重号、漏号,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应对门(楼)牌的制作、编号、安装和日常管理统一负责。各地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门(楼)牌的管理办法,建立申请、验证、审批等管理制度。

凡房屋产权单位、使用单位、个人或新建、改建的小区,都应在房屋使用前申请安装门(楼)牌,不得自编、自制门(楼)牌。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后,要填写安装门(楼)牌申请表,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新建、改建小区,要查验省、市、区、县地名主管部门正式命名的文件和建筑总平面图。老街区、老居民住宅小区增建新房、增开新门而申请门(楼)牌,要查验规划或房管部门同意增建新房、增开新门的批准文件和平面图。搭建的临时房屋,要查验有关部门发给的临时占地批准文件和简易平面图。用于生产经营的地下防空设施(不包括楼房地下室)已形成门的,要查验人防、工商等部门同意营业的许可证明和简易平面图。

公安派出所受理申请、验证后,要及时赴现场核实,按规定报批,并制作门(楼)牌。

各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要加强对门(楼)牌的日常管理,保持门(楼)牌的完整。

(五)人口统计

1、人口统计调查步骤

(1)公安派出所户籍内勤民警先通过计算机提取辖区人口信息资料数据,再认真核对各种户籍簿册,看是否有误登,漏登差错,最后通过责任区民警上门核对户籍资料及实际人口资料。做到计算机数据、户口资料底册和实际人口数相一致。主要工作有,清点《常住人口登记表》,核实在册户籍人口底数。将《出生登记簿》、《迁入登记簿》与新增户籍人口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对照。将《死亡登记簿》、《迁出登记簿》与注销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对照,检查在册人员是否都注销了常住户口。将《出生登记簿》、《迁入登记簿》与去年的《未落常住户口人员花名册》对照,核实本年度未落常住户口人员转为户籍人口的底数。

(2)责任区民警应深入辖区,上门入户核对,了解辖区实际居住的人口情况,与户籍内勤民警提供的有关数据相对照,注意发现是否有重登、漏登、误登差错,再反馈回户籍内勤民警进行更正。更正时要与户口簿、户籍资料底册、计算机人口信息资料相对应,一同变更。

2、各级汇总

公安派出所主要是负责记录、汇总本户口辖区的原始登记资料。填报基层人口统计报表。填好后交分局户政科汇总。分局将辖区内各公安派出所数据汇总后,再交市局户政科汇总。市局户政科将辖区内各分局数据汇总后再上传省厅治安管理局户政处。最后由省厅汇总后,上报公安部。

二、重点人口和监外罪犯管理

(一)管理要求

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具体负责对辖区内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要做到:

1、底数清。对辖区内重点人口的总数、性别构成、职业构成、类别构成等总体情况要清晰明了。

2、情况明。对每个重点人口做到“六知”:即知身份情况、知主要问题、知主要社会关系和交往人员、知经济情况、知现实表现。

3、不漏管。对辖区内实有人口中有违法犯罪可疑的,都要列入重点人口进行管理。

4、不失控。通过对重点人口进行管理控制、教育转化工作,促使他们停止犯罪,或即使犯罪也能提供打击线索。

(二)管理的类型和对象

1、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

(1)有从事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投敌叛变、叛逃等活动嫌疑的。

(2)有参与**、骚乱、**或者其他破坏活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嫌疑的。

(3)有组织、参加敌对组织嫌疑,或者有组织、参加其他危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组织活动嫌疑,或者与这些组织有联系嫌疑的。

(4)有参加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嫌疑的。

(5)有故意破坏民族团结,抗拒国家法律实施等宣传煽动活动嫌疑的。

(6)有从事间谍或者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嫌疑的。

(7)有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

2、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

(1)有杀人、强奸、伤害、拐卖妇女儿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嫌疑的。

(2)有抢劫、盗窃、诈骗等侵犯公私财物嫌疑的。

(3)有放火、爆炸、投毒,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或者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等危害公共安全活动嫌疑的。

(4)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嫌疑的。

(5)有参与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活动或者参加境内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犯罪团伙嫌疑的。

(6)有伪造、变造货币、国库券及有价证券或者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货币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活动嫌疑的。

(7)有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贷款或者进行金融票据、信用证、信用卡、保险诈骗等金融诈骗活动嫌疑的。

(8)有经常聚众赌博或者聚赌抽头嫌疑的。

(9)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活动嫌疑的。

(10)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

3、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

4、因故意违法犯罪被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五年的。

5、吸食毒品的。

(三)监外罪犯的管理对象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判处缓刑的;

3、被批准假释的;

4、被批准保外就医的;

5、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四)列管与撤销应履行的手续

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销,由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逐人整理列管(撤管)材料,填写《列管(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经公安派出所领导审批后,再填写《公安派出所工作对象信息登记表》。

(五)管理分工和数字统计

1、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一般以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为主,现住地所在派出所为辅进行管理。其具体分工是:

(1)人户分离、现住地有固定住所的重点人口,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为主负责管理。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及时将其列管依据、现实表现等主要情况书面介绍给现住地公安派出所,同时在重点人口档案中做好记载。

(2)暂住人口中的重点人口,由流入地公安派出所落实管控措施。在健全暂住人口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做好重点人口的发现、列管工作。对其中有违法犯罪嫌疑的,要及时向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发函调查。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及时向流入地公安派出所书面介绍重点人口的有关情况,并及时查复流入地公安机关要求协查的函件。对外出地址不明的重点人口,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要通过做其家属和知情人工作,注意书信来往和布置耳目等方法,设法了解其去向等情况,及时通报流入地公安机关。

(3)企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职工(含合同工和临时工)中的重点人口,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单位保卫组织积极协助配合。单位保卫部门要与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建立联系制度,每季度互相通报一次有关重点人口现实表现的情况。

2、重点人口数字统计工作,均应以重点人口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的统计数字为准。流入地公安派出所上报的统计数字,只能作为计算工作量使用,而不得计入汇总数字。否则,有些重点人口可能被重复计数,以致形成虚假现象,影响有关治安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六)建立档案

对列管的重点人口应逐人建立档案,逐步实现重点人口档案存储与查询的计算机管理,由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负责。应将确定列管的依据、审批材料、管理过程中调查和考察情况材料、撤销管理的材料全部归档。有条件获得重点人口照片、指纹、笔迹的,也应按搜集存档,对重点控制人口档案内还要附有综合报告和现实动态情况材料。在调查、考察中获得的情况,都必须作出文字记载。将已经查实的材料和法律文书材料,立为正卷。将未经查实和需内部掌握的材料,立为副卷。重点人口迁移户口或调换工作单位时,户口迁出地的公安派出所应及时将其重点人口档案材料转送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撤销管理的重点人口档案材料应予保存。重点人口死亡的,其档案材料按一般档案管理规定处理。

(七)档案的借阅、传递

重点人口档案,公安机关内部因工作需要借阅时,经所长同意,履行借阅手续,方可借阅。其他单位须借阅时,经所长同意,只限查阅正卷,副卷一律不能向外提供。重点人口迁出本辖区时,市内迁移的,应将其档案材料及时全部转递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迁往外市县的,只将正卷材料及时转寄。撤销管理的重点人口对象,其档案材料予以保存。

(八)管理方法

1、调查了解。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深入辖区调查,摸清重点人口底数,熟悉每个重点人口的身份情况、别名、绰号和体貌特征以及主要问题、经济情况、交往人员、活动场所等基本情况,掌握重点人口的现实表现,及时发现新的列管对象。

2、通报协查。现住地公安派出所在暂住人口管理中发现和列管的重点人口,应当向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通报、了解掌握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对人户分离或者暂住的重点人口,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当了解掌握其去向,及时将列管依据等主要情况书面通报给现住地公安派出所。

3、查证核实。公安派出所对有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嫌疑和转递的各种信息材料,应当调查核实。对需要侦查的重要线索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通报侦查部门。对不够打击处理的应当做好材料积累工作。经查证核实嫌疑被排除的,所列人员情况发生变化或者经考察确已悔改的,应当撤管。

4、重点控制。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对有重大现实危害的嫌疑人员,应当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方法,落实管控措施,及时掌握动态,严密控制。

5、积极疏导。公安派出所对因矛盾纠纷激化可能铤而走险的,应当依靠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协同其亲属共同进行教育疏导,及时缓解矛盾。

6、帮助教育。公安派出所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和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5年的人员,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帮教工作小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九)管理程序

在重点人口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民警一般应按照发现、认定、建档、控制、帮教(疏导、监改)、撤销等几个基本管理程序实施具体管理行为。

1、发现

所谓发现,是指责任区民警在日常的治安(户籍)管理工作中不断寻找重点工作对象的过程。(1)发现重点人口的主要途径

〔1〕 户口登记

在日常的户口迁移登记工作中,有时会迁入一些持劳改释放证明或解除劳教证明的原地区居民或原单位职工。户口迁移登记的户籍内勤民警应及时将上述情况通知责任区民警和有关内保组织。同时,责任区民警和有关保卫干部也应当经常关注此项工作,注意同户籍内勤民警保持密切联系,做到上述人员迁入本辖区后及时列管。

〔2〕 群众举报

对群众的举报要及时调查核实,确认所举报问题的客观真实性,并对照重点人口列管范围的具体规定,鉴别被举报人是否符合列管条件,以便从中发现重点人口。

〔3〕 外调涉嫌

公安机关系统内部其他单位对本管辖区内的居民情况进行某方面调查时,要注意外单位的调查结果,其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重点人口。

〔4〕 治安耳目提供

治安耳目凭借其特殊的身份、社会关系、职业环境等便利条件,往往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常人所不易察觉的可疑迹象,甚至提供一些较深层次的违法犯罪活动线索,要注意从这些线索中发现新的重点人口。

〔5〕 同伙揭发

被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提供其他人员的违法犯罪线索,有些能反映原来不曾掌握的重点工作对象,也就是新的重点人口。

〔6〕 人口了解

对辖区内居民的综合情况进行经常性的了解,熟知他们的基本情况、生活规律,从他们的思想言论、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细微变化中,及时发现各种与治安管理有关的可疑迹象。许多重点人口就是这样被发现出来的。

〔7〕 各公安业务部门提供

各公安业务部门将处理案件中发现的可疑人和事,及时转告有关人员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经责任区民警或基层保卫干部调查核实后,可将其中一些符合条件的人列为新的重点人口。

2、认定

指公安机关根据某些人的行为表现,对照重点人口管理范围的具体规定,将其正式列为重点工作对象的过程。

(1)以公安部制定的管理范围为认定依据

公安机关对重点人口的认定,以《公安部关于印发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公通字(1998)37号)规定对象为准。

(2)采用二级审批认定方式

首先,由责任区民警对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列管对象进行认定。如果符合列管标准,便可填报《列管(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或《公安派出所工作对象信息登记表》。登记表中要写明报批对象的身份情况,提出列管的事实依据,以及列管的具体意见,并附上必要的材料。

然后,将填好的登记表报主管领导审批,正式列入重点人口进行专门管理。审批的要点包括:〔1〕列管理由是否具体、充分。〔2〕定性归类是否准确。〔3〕应附材料是否齐全。

3、建档

(1)设置独立的管理体系。

由于重点人口管理的全过程都要在秘密状态下进行,所以重点人口档案设置了独立的管理体系。在内部单位,重点人口档案和劳资人事档案由保卫部门和劳资人事部门分别管理。即使在公安派出所,重点人口档案也要和一般的居民人事档案分开管理。当重点人口因户口迁移或调换工作单位而需要转移其档案时,依然要将其重点人口档案和一般的人事档案分开转递。

(2)提供信息服务。

收集、存储有关重点人口的信息资料,并建立专项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其它多项公安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点人口的信息资料一定要用逐人分别建档的方式进行储存。特别是一家人中,有数人同为重点人口的特殊情况,切不可将其所有材料共存于一份档案中,以免不熟悉情况的同志查找资料时发生误差。

〔2〕重点人口档案中的全部信息资料,要按照正卷与副卷的具体规格分别汇编成册,不可混杂、散放于档案袋中,以免不熟悉情况的同志提取时,一时难以分辨哪些材料可以对外提供。

〔3〕若重点人口本人迁移户口或调换工作单位时,其重点人口档案应及时转出,交付给户口迁入地的公安派出所。一般情况下,最迟应在办理正式手续后一个月内将档案材料转出。

〔4〕 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重点人口的档案实行管理,更准确地提供查询和交流信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4、控制

在责任区民警指导下,由治保积极分子或治安耳目,对正式列管的重点人口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等情况有意识地予以关注。将其异常表现、非正常交往等可疑情况,及时通报责任区民警,以便及时采取对策,争取工作主动的管理过程。

(1)控制力量

对重点人口的控制是否严密,关键在于能否在其身边物建可靠的控制力量。

〔1〕 人员选择

寻找合适的人选时,应考虑被选择对象是否符合以下条件:首要条件是富有正义感,能够自觉地协助公安、保卫人员对重点人口进行控制。其次是能够与监控目标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并且这种接触是通过同事、同学、邻居等正常关系自然形成的,不易引起对方的怀疑。最后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了解一般的治安保卫业务常识。

〔2〕 素质培训

人选确定之后,还必须在感情培养和业务知识传授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责任区民警对被确定的人选表现出关心。通过观察与走访,主动了解和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实际困难,并且尽一切可能协助解决这些困难,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协助责任区民警或基层保卫干部去完成对重点目标的监控。

其次,还要向控制力量传授必要的业务知识。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个别、分头进行,在日积月累的闲谈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有关的业务知识传授。这样可以避免接受者在心理上承受过分压力,从而保护其工作的积极性。

(2)控制任务

对重点人口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并做出恰当反应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 收集信息

由控制力量负责收集重点人口的有关活动信息,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如:经济收支状况是否平衡,经济收入来源是否合法。政治观点是否带有危险倾向,是否与境外人员有非正常交往。交往人员是否复杂,是否接触犯罪可疑人员或可疑物品。是否经常变换职业、住所,如若经常行踪不定,其原因是否合理。

〔2〕 传递信息

由控制力量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收集到的有关重点人口的活动信息及时、准确、稳妥地传递给责任区民警。

〔3〕 处理信息并做出恰当反应

责任区民警对收到的有关重点人口的活动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分别做出相应的妥善处理。如果认定确有重大犯罪嫌疑的,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迅速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查证,力争尽早破案。如果发现有重大犯罪企图的,除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外,还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多方协作,力争瓦解其犯罪企图,同时注意保护侵害目标,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新的信息仍属于违法可疑情况,应做好文字记载,编入重点人口档案中备查。

5、帮教、疏导

对重点人口进行管理,除了秘密监控之外,也要视具体情况辅之以正面教育。要让重点人口感觉到公安机关的关心与关注,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试图从事危害社会的活动时有所顾忌。(1)对失足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

所谓失足人员,主要是指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和解除收容教养的人员。此外,也包括沾染了偷摸、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习惯的各类人员。责任区民警和基层保卫干部,要尽量依靠住所地和所在单位的党政领导和群众组织,特别是他们的亲友,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其中帮助他们树立起劳动致富、守法经营的做人准则,是帮教活动的核心内容。此外,帮助他们创造各种合法谋生的条件,也是帮教工作的实质性内容。

(2)对可能闹事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宣传与思想疏导。一要靠相互理解的情感疏导。二要靠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这部分人之所以要铤而走险,多数是因为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错误地认为只有以死相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当然,也包括少数自身违法却浑然不知、错认为自己是有理无处说的“蒙冤者”。责任区民警应千方百计地与他们进行沟通,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因陷入矛盾纠纷而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损失表示理解和同情,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宽慰。同时,要引用有关的法律规定,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告诉他们如何按照法定程序去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特别要注意反复强调依法解决的可行性和违法蛮干的危害性,促使他们的头脑冷静下来,避免因感情用事而导致恶性案件的发生。

6、撤销

指对那些已经不再符合列管条件的管理对象办理撤销手续。

(1)列管条件发生变化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目前正在列管的重点人口中的部分人的原列管条件发生变化,并且已经不再符合重点人口的列管标准,是重点人口被撤销的客观依据。

〔1〕 可疑情况经核查后予以否定

某人因被怀疑参加盗窃活动,并被人检举揭发,因而被列为重点人口。后经查证核实,此人并未参加盗窃活动,怀疑问题被否定。此类情况在未能查证核实前,应列为重点人口,但一经查实否定,便应及时撤销。

〔2〕 列管过程中被处以劳动教养以上行政或刑事处罚

公安机关在对已被列管的重点人口的监控过程中,发现并获取某人确凿的犯罪证据后,给予其劳动教养以上行政或刑事处罚。此类情况应依据处理结果的法律手续办理撤销。

〔3〕 导致矛盾激化的诱发因素消失或缓解

由于各种偶然因素或人为努力的结果,一些处于激化边缘的矛盾得以解决或缓解,从而使得一些因企图铤而走险、制造事端而被列为重点人口的纠纷当事人从困扰中解脱出来,最终放弃了行凶闹事的念头。此类情况经查证核实后,即可办理撤销手续。

〔4〕 考察期满未发现可疑情况或丧失违法犯罪能力的

重点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在五年考察期限中未发现新的违法可疑行为,即可于考察期满后办理撤销手续。

〔5〕 死亡或迁出

被列管的重点人口死亡,凭死亡证明(复印件)办理撤销手续。

被列管的重点人口调出原单位或迁出原户籍管辖区,凭调动手续或迁移手续(复印件)办理撤销或转递手续。

(2)办理撤销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 因条件变化已超出列管范围的应及时撤销

撤销程序在重点人口管理过程中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如果因为条件发生变化已经不再符合重点人口列管标准的人,仍然大量地滞留在重点人口中,并且依然按照重点人口的管理标准去进行管理,那么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浪费。因此,及时撤销那些不再符合重点人口列管标准的人,是保证高质量管理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2〕 办理撤销手续时应注意有关的法律手续是否齐备

(十)联系合作制度

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制度,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可疑人和事及时转告其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对外地公安机关要求查证的情况,责任区民警应负责及时查复。公安机关要与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劳改、劳教等单位加强联系,互通情况。对重点人口的有效控制,通常要由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和工作单位的保卫组织等几个部门的密切协作来完成。各协作单位之间,针对同一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应每月至少通报一次情况,以防止管理网络出现空隙,形成失控。同时各协作单位之间,可以共享各自所得的材料,从而减少重复劳动。

(十一)定期研究制度

公安派出所应对重点人口管理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制度。每季度对列管的重点人口在经常了解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1、发现危害严重和预谋作案的可疑线索,及时通报侦察部门。

2、发现新的违法犯罪证据,需要对其做出逮捕、劳动教养或治安处罚等处理的,按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办理。

3、发现新的可疑情况,尚不够处理的,可做进一步深入调查。但新的可疑情况与原有可疑情况类别不同,或因其它情况需要作变类处理的,可视具体情况办理变类手续。

(十二)考核评比制度

重点人口管理工作是考核公安派出所业务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核责任区民警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派出所的考核每年由县(市)公安局、市辖区分局组织实施,责任区民警的考核由公安派出所进行。凡是成绩突出的应当予以立功受奖。通过考核评比,总结经验教训,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使重点人口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重点人口管理的具体考核标准是:

1、重点人口管理工作在发现、预防、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2、对涉案成员案前管控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漏管失控。

3、对发生刑事案件后能否主动提供案件线索进行检查,看发现、打击犯罪的作用。

4、对重点人口中的帮教对象转变情况进行检查,看帮教的效果。

(十三)保密制度

重点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的内部业务工作,不是公开的行政管理措施,工作中要注意遵守保密纪律。“重点人口”是公安机关的内部用语,不得对外使用。有关重点人口管理工作的一切文字材料,均应按保密文件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好。

三、暂住人口治安管理

暂住人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本省和在本省内跨市(市政府所在地的市区)、县(含县级市)暂住的人员。

(一)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地级以上市公安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流动人口特别少的派出所除外)都要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按照暂住人口的2‟-3‟的比例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包括责任区民警和户口协管员。但是,当地政府或综治部门已经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和建立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的,公安机关可以不另设机构和建立户口协管员队伍。

各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建立暂住登记、变更、注销、办证、出租屋管理、通报协查、检查验证、户口协管员管理、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制度,逐步实现暂住人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申报暂住登记和申领暂住证

1、流动人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

2、在本省经商、就业的流动人员,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有效暂住场所证明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申领《广东省流动人员暂住证》。

3、流动人员受雇于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由雇用单位、雇主负责申领暂住证。

4、持证人在暂住证有效期满后要求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10日内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办理换证手续。

5、遗失暂住证或者需要变更暂住证登记项目的,持证人应当在3日内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申请补办或者办理变更登记。

6、对证明材料齐全的,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应予当场办理;对需要进一步审核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予以办理。

7、暂住登记申报率要达到98%,暂住证申领率达到95%。

(三)建立暂住人口档案

公安派出所要建立暂住人口档案,已办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建档率达到100%。档案资料包括:

1、暂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照片。

2、房屋租赁合同或有关暂住场所证明。

3、通报协查反馈材料。

4、其他需要保存的材料。

(四)责任区民警必须掌握暂住人员和出租屋的基本情况及变动情况

1、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业主和出租屋主的治安责任。

2、每周要有一定的时间下责任区,掌握暂住人员、出租屋的数量、分布、变动情况等动态信息。

3、注意掌握居住在偏僻地方、无正当职业、经济入不敷出或收支消费异常、有违法犯罪嫌疑、活动诡秘人员的情况。

4、每周向所长汇报一次责任区治安情况,组织责任区户口协管员召开一次治安情况分析会,并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带领户口协管员开展工作。

5、对责任区内暂住人员的熟悉率要达到95%以上。

(五)《广东省居住证》持证人员的日常管理

1、对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实行居住地属地管理,由其住所地公安机关负责日常管理,将境内及港、澳、台人员纳入暂住人口管理,将外国籍人员纳入外国人管理。

2、省厅直接受理发放《居住证》的持证人的日常管理,由其实际住所地的公安机关负责。

3、已办理《居住证》的人员,在其申领办证住所所在的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内不须再办理暂住登记手续。因工作或者居住等情况发生变化的,持证人应当在30日内持变更材料向原申领机关办理《居住证》相关信息变更手续;跨地级以上市的,凭现居住地市人事部门审核意见到相应的公安机关申领证件。

4、《居住证》信息系统纳入本省人口(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5、受理办证的户政部门应定期将外国籍持证人员资料转送同级出入境管理部门。

6、发证机关每月应将新办证人员信息和有关变更信息向持证人住所地公安机关转递一次,以便基层公安机关开展管理工作。

7、发证机关要建立持证人员专门档案。档案资料包括《申请表》和持证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六)通报协查

流入地与流出地公安机关户政部门要加强协作,做好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信息及其有关情况的交流通报工作。

1、各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要落实专人,做好协查函件的收、发,加强催办、督办工作。

2、对暂住人口中的下列人员应当及时通报协查:

(1)重点人口。

(2)查获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人。

(3)查获的负案在逃、批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4)在流入地受过治安拘留处罚、劳动教养或者刑事处罚的人。

(5)其他需要进行通报协查的人。

3、流动人口通报协查的内容包括身份状况、前科劣迹、违法犯罪嫌疑情况、打击处理情况、涉案在逃情况、重点人口列管依据和现实表现等。

4、通报协查流动人口主要采用函查函复方式,也可以采用电话、电报或者传真等方式。

5、凡跨省市发函,一律通过县(市)公安局或城市公安分局户政(治安)部门向下转递部署。对于时间要求紧的重要协查对象,亦可在发函给县(市)公安局或城市公安分局的同时,直接发函给有关的公安公安派出所。

6、收到要求协查函件的单位应当做好函件登记,并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对一般协查对象,应当在收到函件后7日内复函。对在押现行犯、犯罪嫌疑人等重要协查对象,应当在2日内以电话、电报或者传真形式答复。发函单位发函后30日未收到复函的,可以直接向收函单位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函查询,原收函单位的上级公安机关在收到查询函件后,应当责成收函单位立即复函,并说明原因。

(七)出租屋治安管理

公安派出所要指导、督促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履行治安责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出租的房屋进行治安安全检查;及时做好对承租人和留宿人员的查核、登记和核发暂住证工作;及时查处刑事、治安案件,处理治安灾害事故。

公安派出所要对居住在出租屋的暂住人口实行分类型分层次管理。把居住在出租屋的暂住人口分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或单身型、家庭型、混住型等层次类别进行管理,突出重点,提高管理效率。

公安派出所及责任区民警要注意掌握出租屋及租住人员的动态信息,有关资料应予妥善记载和建档保存。

(八)检查验证

各级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要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对辖区内流动人员聚集、居住和活动较为集中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车站、码头、铁路沿线的出租屋、中低档旅店、集贸市场、单位内部、工棚工地、发廊、废旧物品收购站及娱乐场所的暂住人员有重点地开展检查验证工作。

公安民警在执行检查验证任务时,须主动出示有效证件。

在检查验证中,对形迹可疑、有违法犯罪嫌疑者要认真审查,发现并抓获混迹其中的流窜作案分子及在逃人员,查破案件,打击流窜犯罪。依法处罚违反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有关规定的人员。

四、居民身份证管理

(一)编号管理

1、编号结构

(1)15位居民身份证编号

1999年10月1日全国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前,居民身份证编号是国家为每个16周岁以上持证的中国公民统一编定的唯一代码,由15位数字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至12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3至15位为顺序码。

(2)18位公民身份号码

1999年10月1日全国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后,居民身份证编号采用公民身份号码。公民身份号码是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编定的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特征组合身份代码,由18位字符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前6位为地址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具体含义是:

〔1〕 地址码:表示编码时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的行政区划代码,用6位数字,从左至右,第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3、4位表示地区(市、州、盟);第5、6 位表示县(市、旗、镇、区)。编号时,地址码一律使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出生日期码:表示公民出生的公历年月日,用8位数字表示,从左至右,即公民身份号码中的第7至10位表示年份;第11、12位表示月份;第13、14位表示日期。

〔3〕 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地的公民编写的顺序号,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4〕校验码:用来验证号码的录入或转录过程准确性的号码,采用ISO7064:1983,MOD11—2校验码系统计算得出,取值范围是〔0—

9、X〕。

2、公民身份号码编制对象

(1)各地公安机关要为所管辖的每一常住户口和常住户口待定人员编定公民身份号码。

(2)各地公安机关要根据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关于认真做好军队和武警部队人员公民身份号码编制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1〕47号)以及省厅《关于切实做好军队和武警部队人员公民身份号码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01〕196号)精神,为军队的现役军人(含军官、警官、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学员)和由军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待移交政府安置的退休干部、退休士官等编制公民身份号码。

(3)公民出国出境定居、服刑或者被劳动教养已注销户口的,暂不编制公民身份号码。这些人员回国定居、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要为其编定公民身份号码。

3、公民身份号码的编制方法

公民身份号码编制工作,由户口登记机关负责。户口登记机关要借助人口信息计算机系统,严格按照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为所管辖的每一常住户口和常住户口待定人员编定号码。编制方法是:

(1)顺序码由县(市、区)公安机关掌握,可按固定次序分配给所属户口登记机关。如无特殊情况,户口登记机关分配的顺序码应固定不变。县(市、区)公安机关在分配顺序码时,应留有一定的机动顺序码。户口登记机关的顺序码不够用,可向分配机关申请。

(2)对未赋公民身份号码的人员,户口登记机关在分配的顺序码段内,利用人口信息计算机系统和《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编制公民身份号码。新编的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要在《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中登记。

(3)1999年10月1日后,对已赋15位居民身份证编号的常住户口人员,户口登记机关利用人口信息计算机系统,将其原15位居民身份证编号升为18位公民身份号码。对百岁老人,取消原分配顺序码999、998、997、996四个特定编号,在原编号基础上升位。

4、公民身份号码的应用

(1)公民身份号码要登记在《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上。《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上已登有15位居民身份证编号的,将18位公民身份号码打印在“登记事项变更和更正记载”页的最后一栏,项目名称定为“编号更正”,同时在原居民身份证编号上加盖变更印章;若是第一次赋号,则直接将18位号码打印在“公民身份证件编号”栏中。

(2)从1999年10月1日起,各地在办理户籍业务时,一律使用公民身份号码。在办理出生入户时要为入户人员编定公民身份号码;在办理常住户口待定人员被批准登记常住户口手续时,若此前已编定公民身份号码,仍沿用原公民身份号码,不得再重新赋码,否则,要为其编定公民身份号码;在更改公民出生日期时,要取消原公民身份号码,重新为其编定公民身份号码,同时在《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中注销旧顺序码,登记新顺序码;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要把公民身份号码打印在《户口迁移证》和《准予迁入证明》的“公民身份证件编号”栏。

(3)自1999年10月1日起,为申领、补领和换领证件的公民颁发18位号码的居民身份证。此前颁发的15位编号的居民身份证仍然有效,有效期内不必换发新证。2000年1月1日以后签发的居民身份证,一律按18位号码制发。除更改出生日期外,对公民因迁移住所、变更身份,或因证件丢失、损坏及有效期满,以及其他原因需换、补领新证的,其证件编号仍使用原公民身份号码。

5、《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的使用

(1)《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自1999年10月1日起使用,原《居民身份证编号顺序码登记表》同时废止。

(2)《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内顺序码栏,应依次填写县(市、区)公安机关分配给户口登记机关的全部顺序码,不得空号。表内顺序码与出生日期对应的格内,应填写被分配为该码的公民的姓名。

(3)对新迁入的公民,公民身份号码仍使用原户口登记机关编定的公民身份号码,不得重新赋码,原号码不得在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的《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内记载。

(4)《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码登记表》是户口登记机关记载公民身份号码的原始档案资料,应按时间顺序,以年度为单位装订成册,由户口登记机关统一保管。

6、公民身份号码的清理纠错

第二篇:户政工作总结

户政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科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以永葆先进性为目标,在局党委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科民警精诚团结,立足本职,锐意创新,上半年清理整顿流动人口634人,办暂住证355人,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355人,登记房屋出租户83户,签定责任状83份。维护工作对象信息470人,录入案事件364起。核对人口信息2380人,纠错1500处,清理漏登人口300人,换发户口簿500个。办理居民身份证720个,准迁、入户手续300人,为侦查破案提供网上信息200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造就户政精英队伍

1、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狠抓队伍建设。上半年,我科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围绕***部长提出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四句话的要求,组织学习了《党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xx省常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居民身份证法》等法律法规。并写出了个人学习心得,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2、推出便民措施,增强透明度。为增强户政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措施:一是将公安部便民利民30条和户政部门便民利民七项措施公布于众,设立咨询电话,使群众能够及时准确的办理各项户政业务,提高了办证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制订了办证指南,将户政办证收费项目和标准及办证程序全部公开张贴,使群众对办理程序了如指掌。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组织民警认真学习x公通62号文件及《xx省常

住人口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并在人口管理总队网页上下载了相关审批表格,复印装订成册。对姓名变更、年龄更正、民族变更及补录错漏人口信息等户政业务严格按相关文件精神办理,切实做到微机信息、居民户口簿、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与居民实际情况“五统一”。针对今年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及《xx省常住人口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组织户籍民警召开了户政工作会议,进行了系统户政业务培训,提高户籍员的各项素质;同时要求提高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推行文明用语接待群众,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造就了一支懂技术、熟业务的户政队伍。

二、扎扎实实开展门牌、楼牌设置工作

1、积极汇报赢得支持。5月17日市政府召开了门牌楼牌设置动员大会,我局积极向xx区工委、管委汇报。5月20日,xx区召开了城管、建设局、公安、财政、社工等部门的联系会,讨论了一系列问题,并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高新区城管办,明确了由城管办的一个副主任负责。解决了人员、经费、地域界定等问题。5月27日区设置办召集社区、村、各部门开会做好人员安排,各社区6人、户政科4人、城管办3人、派出所3人。

2、认真部署、全面动员。经过高新区设置办的周密部署,我区于6月16日上午9:00召开门牌楼牌工作的动员大会,组织城管、建设财政、规划、公安等高新区部门及办事处、社区进行动员。

3、精心组织、认真培训。认真阅读市局设置办下发的各种文件,特别是《门牌楼牌编制工作指南》及表格,并请专业绘图人员进行讲课。讲解社区楼栋平面图的绘制。

三、狠抓工作对象信息维护和案事件录入工作

1、上半年,我科对全区工作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整顿,对全区的工作对象及时录入上网维护,建立健全重点人口撤、列管的制度,重点人口考察考核制度,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等,抽出专人深入到

各派出所对重点人口考察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通过这次行动,维护工作对象信息470人。

2、为提高执法质量,保障案事件准确及时录入,我科结合市局对派出所综合考评内容,要求各所一个星期内将案事件录入上网,同时,我科对各所的案事件录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上半年共录入案事件364起,为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全面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大比武活动

1、清理重点人口与工作对象,对重点人口与工作对象的管理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建立列撤审批制度、管理责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升降制度,信息与图像录入要求达100%。我科对各所的重点人口与工作对象的列撤进行网上审批和材料审批。

2、出租房屋与暂住人口,建立房屋租凭管理制度,明确出租人与承租人治安责任,出租房屋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底数齐全,情况明了。建立暂住人口日常管理制度、清查验证制度、集中整治制度与协查通报制度,熟悉暂住人口基本情况,知其职业、住所、经济状况与社会关系,熟悉率与录入率要求达90%。

3、常住人口图像采集,16周岁以上人员图像采集达90%。在日常办理户政业务中首先查询该人该户是否有照片,如果没有照片则不予受理。其次,查询数据库将没有照片的16周岁以上人员全部打印出来交给社区民警收集图像,上半年共收集图像5000余张,图像采集率达到了86%

五、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工作上半年共登记暂住人口634人,办理育龄人口暂住证355份,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355份,无证或未查验人员登记造册279人,向计划生育部门报告279人;学龄前儿童上户324人,都已登记造册并向计划生育部门报告;更改18—30周岁人口8人,查验有关计生管理年龄的证明32人;上半年迁移育龄妇女人数751人,其中有规范综合治理证明的397人;共签订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状6份;下派

出所检查督促2次;在市、区两级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工作半年检查中达标。2014荣获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存在的不足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一是户政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案事件录入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三是人口信息质量还有待提高。下半年我们将再接再厉,使我局的户政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户政工作总结

XX派出所2010年户政工作总结

2010年,我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统,以永葆先进性为目标,在局党委的领导,精诚团结,立足本职,锐意创新,上半年清理整顿流动人口XXX人,办暂住证XXX人,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XXX人,登记房屋出租户XX户,签定责任状XX份。维护工作对象信息XXX人,录入案事件XXX起。核对人口信息XXX人,纠错XXX处,清理漏登人口XXX人,换发户口簿XXX。办理居民身份证XXX个,准迁、入户手续XXX,为侦查破案提供网上信息XXX。现将户政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造就户政精英队伍

1、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狠抓队伍建设。2010年,我所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围绕“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四句话的要求,组织学习了《党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XX省常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居民身份证法》等法律法规,并开会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出个人学习心得,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2、推出便民措施,增强透明度。为增强户政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措施:一是…… ……;二是…………;三是…… ……

3、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组织民警认真学习《XX省常住人口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并在人口管理总队网页上下载了相关审批表格,复印装订成册。对姓名变更、年龄更正、民族变更及补录错漏人口信息等户政业务严格按相关文件精神办理,切实做到微机信息、居民户口簿、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与居民实际情况“五统一”。针对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组织户籍民警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各项素质,同时要求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文明用语,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造就了一支懂技术、熟业务的户政队伍,圆满完成了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任务。

二、狠抓工作对象信息维护和案事件录入工作1、2010,我所对全区工作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整顿,对全区的工作对象及时录入上网维护,建立健全重点人口撤、列管的制度,重点人口考察考核制度,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等,抽出专人深入到各派出所对重点人口考察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

2、为提高执法质量,保障案事件准确及时录入,我所结合上级的综合考评内容,将案件录入上网,同时,对案件录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上半年共录入案事件XXX起,为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清理重点人口,建立规章制度

1、清理重点人口与工作对象,对重点人口与工作对象的管理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建立列撤审批制度、管理责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升降制度,信息与图像录入要求达100%。

2、建立房屋租赁管理制度,明确出租人与承租人治安责任,出租房屋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底数齐全,情况明了。建立暂住人口日常管理制度、清查验证制度、集中整治制度与协查通报制度,熟悉暂住人口基本情况,知其职业、住所、经济状况与社会关系,熟悉率与录入率要求达90%。

3、常住人口图像采集,16周岁以上人员图像采集达90%。在日常办理户政业务中首先查询该人该户是否有照片,如果没有照片则不予受理。其次,查询数据

库将没有照片的16周岁以上人员全部打印出来交给社区民警收集图像,上半年共收集图像5000余张,图像采集率达到了86%

四、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共登记暂住人口XXX人,办理育龄人口暂住证XXX份,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XXX份,无证或未查验人员登记造册XXX人,向计划生育部门报告XXX人;学龄前儿童上户XXX人,都已登记造册并向计划生育部门报告;更改18-30周岁人口XXX人,查验有关计生管理年龄的证明XXX人;上半年迁移育龄妇女人数XXX人,其中有规范综合治理证明的XXX人;共签订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状XXX份。

2007年以来,在县局和派出所的领导下,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治理论学习部分(略)

二、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二代征换发前的各项基础工作

今年,二代征换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派出所的一项中心工作。面对任务重、战线长、头绪多、工作量大的情况,我与派出所民警一道,积极投入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人口信息的核对工作。多年来,由于历史积淀的原因。在人口信息方面有许多问题,为了完成人口信息核对工作任务,我与其他民警一道,按照“乡不漏村、村补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要求,逐户逐人核对人口信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们长期扎根辖区,上门核对信息,做到了人人见面,对于错等、漏等项目,逐一进行核查纠正,全年共纠错/项,纠错率达到了/%。二是完成了人口信息录入扫尾工作。对核对后的人口信息,进行了微机录入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辖区/户/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建立了全所人口信息库,上报了人口信息软件,坚持经常性的对数据库进行维护,积极为群众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查询服务。充分发挥了人口信息库的作用。三是继续开展了居民身份证的纠重纠错工作,共纠正重号证/份,错号证/份,收缴过期身份证/份。四是开展了人像采集和扫描工作。对于收集回来的人像照片,我认真编号,加班加点地进行人像扫描,同时,我还挤出时间,与其他民警一道参与到人像信息的收集工作当中。全年,共扫瞄录入人像/份。五是与其他民警一道,大力开展二代征的宣传工作,先后/次深入辖区,采取组装宣传车、发放挂图资料、开展现场咨询等方法,向群众宣传二代征的有关知识,为二代征的换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办理证照,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户籍内勤,我同时负责各类证照的审核和办理工作,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领导和群众一样、工部职工和居民一样,城市和农村一样,耐心前来办事的群众,始终坚持“四个一”和“三个声”,即对待办事群众,始终做到“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声问候,一样对待”,始终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带办事的群众,凡是手续齐全的,一次办到位,凡是手续不全的,一次告知到位,决不让群众跑冤枉路。为了解决一些边远地区群众办证难的问题,我还经常带上手续上门为群众服务。并推出了流动户籍室,巡回到辖区为群众办理证照,得到群众的好评。

四、熟悉人口,夯实基础工作

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人员的管理工作,作为户籍内勤,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为了熟悉辖区的人口,我经常深入到片区了解情况,同时积极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深得群众的信任,对辖区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我都争

取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夯实人口管理基础工作,今年,为外勤民警提供案件线索/起,从中破案/起。

五、加强派出所内务管理工作,不断改变所容所貌

作为一名内勤民警,我始终按照zyk部长四句话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自觉主动的整理所容所貌,保持办公室整洁卫生。推进完成了派出所外观标示更换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内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认真落实民警考勤制度、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坚持按原则办事。做为一名内勤,我主动开展调查研究,为所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对经费、装备的管理,严格内部各项制度的监督,不断强化水、电、公物和机关办公秩序、各类资料、台帐等的管理,积极为民警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保证了派出所的正常运转。

六、不断完善派出所各类台帐,推动派出所等级化建设步伐

先后建立完善了派出所人口管理、行业管理、场所管理、特种物品管理等/类/项台帐,始终做到眼勤、脑勤、手勤、腿勤,规范管理和填写各类台帐,还结合派出所实际,进一步完善派出所实绩量化考核台帐、日工作实绩台帐等一批台帐。按时填报各类业务报表,认真开展统计数据分析、警情社情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民警服务。按照领导要求,及时起草上报各类材料,结合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派出所的档案、保密、文秘工作,认真做好上传下达,保证了所领导决策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落实。

七、积极参与管理防范和侦查破案工作当中

作为一名内勤,我经常积极地参加到管理防范和侦查破案工作当中,在工作当中锻炼自己。今年,我先后参与了“***”、“***”等一批案件的侦破当中,全年共参与办理案件/起,从未叫苦叫累。同时,热心为群众提供服务,有力的维护了派出所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一些不足:一是由于身处内勤岗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二是在户证管理工作中还有墨守陈规的现象,工作的创新意识不强。三是在内务管理中有时候存在怕得罪人的现象;四是后勤保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强化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保一方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110数字警务系统与执法规范化建设

110数字警务系统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起的作用

实现执法管理信息化,让执法更精细、更规范。注重发挥110数字警务系统在执法管理中的“全程控制”作用,加强对执法活动即时性、过程性和系统性控制,推进执法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推行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从110接处警现场取证和全程录音录像入手,严把执法“源头关”;从执法办案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管理入手,严把执法“过程关”;从规范卷宗和涉案财物管理入手,严把执法“结案关”。

依托实战化的全省警综系统,实现执法基础信息化,让执法更集约、更高效。发挥全省警综系统“海量信息”、“警情主导”优势,作为公安执法的支撑和保障,促进执法活动“提速增效”。汇聚海量信息,补齐执法数据“短板”。依托警综系统强力推进业务数据整合,广泛采集政府部门和行业信息,实现信息关联,通用共享,为民警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信息支撑执法,实现侦查破案及打防措施“落地”。为方便民警执法实战,提高打防实效,依托警综系统,拓展了网上比对功能,做到了“组网获信息,触网必报警,执法更快捷”。介入把关模式,实现执法监督信息化,让执法更公正、更公信。运用信息化手段,将音视频监督、法制员监督、群众性监督嵌入执法各环节、贯穿执法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建立了“刚性制约”的执法监督体系。音视频“全景”监督,执法行为可视、可听。大力推行执法执勤

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机制,严格执法过程的数字化记载,完善视频证据资料保管、上传、使用,建立了集语音视频、业务信息、卫星定位于一体的执法监督体系,110处警、搜查、扣押等重要执法活动和重点执法环节100% 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安装监控设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发了 3G“警务通”,将公安网络与网络连通,实现了现场执法移动查询、采集,现场证据实时、同步无线传输等,派出所通”应用普及率达90%,对重点执法场所、服务窗口实行视频督察监控,实现了对执法活动的全方位、视频化“全景”监督。“全程”监督,执法绩效可考、可究。

第五篇:户政大队工作总结

二00六的公安户政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县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国二十次、全省十九次公安工作会议制定的中心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八条严禁”、“十不准”和县委县府“十条规定”,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主

题。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公安机关窗口服务规定》和“三十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争创“三个一流”、“遵纪守法民警、无违法违纪单位”以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大练兵”等活动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大队严乔木同志被三台县委政法委评为十佳民警。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户政管理各项工作

(一)按要求完成了户口审核和登记管理工作。全年共审核签发符合县人民政府43号文件和市人民政府对失地农民解决户口问题的规定等各类农转非户口人,县外农业户口迁入、大中专毕业生入户、军队转业、退休军人入户、劳释人员入户等各类户口人,审核登记出生人口入户人,签发各类户口迁移人,注销户口人。

(二)认真落实《居民身份证法》,依法完成了全县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自去年颁布以来,大队和全县派出所深入开展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的依法办证、用证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今年全县有效期满已作废(即78年以前出生人口所持)身份证应换证而未换证的人员有近解万人,79年出生人口所持身份证今年10年期满应换新证余人,89年出生满16周岁人口应申报办理身份证人。另外,全年还有万左右的人因身份证遗失、损毁需要补证,新迁入人口需要换证等。为圆满完成任务,保证群众需要,县局自年初就早布置,早安排,认真对制证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通过努力工作,全年共办理加快身份证人、临时身份证人,全年制证合格率达到99.7。

(三)改进暂口、租房管理工作,强化日常管理措施。今年的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按公安部及省、市公安厅局要求,继续坚持了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为主要工作目标,管理上以日常管理和重大节假日集中清理相结合,以摸清底数和采集录入信息,掌握了解其人其事为目的。全年共登记暂住人口人,办理暂住证个,采集暂口信息份,完成暂口信息录入人。登记出租房屋户,通过暂口管理,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条,破刑事案件件,查片治安案件件,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人,列管重口人,治安耳目人。

(四)加强人口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人口统计年报任务。按照《统计法》和《公安统计工作规则》要求,严格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组织干警和人口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定任务,抓重点,攻难点的办法,对全县户口逐项全面核对,不留死角,切实做到一人不漏,一个不重,对政府和人民高度负责。人口统计工作在全市年报汇总中被市公安局评为一等奖。

(五)加强微机管理,服务公安工作。今年全县30个派出所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局的努力下,更新换代了部分老机型,使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完全达到了与市公安局人口系统的全面联网。一年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积极服务办事群众和公安业务工作。全年共为群众免费打印各类户口信息余人次,打印公民身份证底卡人次,免费为县内外政法机关提供人口信息资料余人次,为其他机关团体提供服务余人次,同时还为外地公安机关及时准确查询、回复人口信息资料余人次和调查复函暂口信息资料余份次。

(六)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人口信息系统建设任务

一是想方设法,采取积极措施购置二代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软硬件设施。二代证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硬件设施购置是关系能否按期制证和保证制证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县财政的困难、资金问题就像一只拦路虎,挡在换发二代证各项准备工作的路上,给各级领导,特别是县局增添了巨大的困难,但是局党委不畏困难,始终坚持不懈努力,不断积极主动向县委县府领导汇报情况,求得领导理解、财政支持,同时也积极向二代证有关中标公司加强沟通,建立诚信合作关系,签定供货协议。通过艰苦努力,始得完成了全局一半(15个)派出所的二代证设备采购任务,基本上达到可以启动二代证的换证工作。

二是科学安排,及时搞好人口信息的升级改造和数据转换工作。全县二代证硬件设备采购到位后,县局户政部门及时向市局业务主管部门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市局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与全市人口信息软件中标公司,即神洲数码?华元代理公司成都曦和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该公司迅速派来了三位工程技术人员到我县进行软件转换和数据转录等有关技术服务工作,县局根据全县户政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周密制定了全县人口信息系统的转换及数据的转

下载户政警务规范化(修订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户政警务规范化(修订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如何加强区域警务合作实行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浅析如何加强区域警务合作 实行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社会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完善,必然摧生交通管理一体化,试想在区域交通的态势下,如果没有区域协作,相......

    户政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户政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户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旗公安部门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内容的“三基建......

    户政业务办理流程

    户政业务办理流程 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流程: 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起三个月内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1、派出所受理当事人申请,核对户口,打印《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

    派出所户政工作汇报材料(推荐五篇)

    派出所户政工作汇报材料我所地处XX区的最北端,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内辖X村X场X个社区,有常住人口XX户,XXX人,其中包括农业人口XX人,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自建所以来,我所严格......

    公安局户政股事迹材料

    **县公安局户政股现有民警7名,股长1名、副股长2名,其他民警4名。在**县公安局获得过最多、最高荣誉的单位就是户政股,最受社会各界好评的也是户政股。多年来,该股大胆创新、锐意......

    上半年全区户政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区户政工作总结2005年上半年,全区户政管理工作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以市公安局提出的创“平安*”、创“四型公安”为目标,认真贯彻全国“二十公”和全省......

    龙门法院司法警察警务工作规范化建设执行报告

    龙门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工作 规范化建设执行情况工作报告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工作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领导小组: 我院自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并印发的《......

    警务站总结

    禹越中学校园警务站创建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校园“三防”建设水平,健全安全防范工作体系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我校根据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