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乡镇社会风险评估经验材料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切身权益 中共灵乡镇委员会 灵乡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1日)
尊敬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灵乡镇党委、政府热烈欢迎省委党校中青班的各位领导莅临灵乡检查、指导、考察工作,并诚恳地请求各位领导对我镇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将灵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切身权益》,不对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关于灵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灵乡镇是大冶市西南副中心城镇,全镇常住总人口5.8万,流动人口1.2万,辖4个社区、18个行政村、省管灵成工业园、大王山省级森林公园、4A级梅红山景区。近年来,灵乡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争创全省首强镇,实现了在全省乡镇中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1全镇全年预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完成综合财政收入2.46亿元、完成上交税收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6万元,2010年综合实力居全省乡镇第二,2011年经济总量有望成为湖北省首强镇。
二是城镇化率提高较快。目前灵乡中心镇区、灵成工业园、谈桥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已连为一体,其中中心镇区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灵成工业园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谈桥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成面积近5平方公里,三大板块常住人口达3.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57%。
三是产业集群较密。灵乡镇在产业特色上形成了“矿冶之镇、模具之园、劲酒之源、油茶之乡”,灵成工业园被省发改委授予“湖北模具产业园”。全镇年产钢坯30万吨以上,年产精密模具11万吨,年产劲酒基酒2.6万吨,年加工精制茶油1200吨。
四是知名度较高。近三年灵乡镇荣获国家级荣誉有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重点镇等6个,省级荣誉有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全省100个重点中心镇,全省42个率先启动建设重点中心镇、湖北省乡镇党委“十面红旗”等16个,知名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是社会维稳体系较完善。近年来,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全面整合镇派出所、司法、法庭等司法资源,成立了灵乡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各村、各部门单位成立了综治维稳工作专班和便民服务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2011年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到市非法上访事件,全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为22.1起。
二、关于灵乡镇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工作情况 今年6月份《大冶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实行
以来,我们结合灵乡实际迅速形成了《灵乡镇社会矛盾化解层级管理暂行办法》,重点确定了社会矛盾风险等级评估级别、评估期限、网格矛盾分级包保管理的责任,暂行方法试行半年以来有效解决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并对重点项目、重大决策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了社会的稳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织机构,保证风险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半年以来我们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把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身上。一是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班。我们建立了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强化了抓维护社会稳定信息报告及分析研判工作的责任制,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法庭等相关业务部门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信息搜集情况,由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综治办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归口,建立台账,确定评估组成的部门单位和相关专家。二是科学客观进行评估。我们按“党委、政府主导、谁主管、谁负责、客观公正”的三个原则。确定镇域内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部门、镇域内重大项目的审批部门、镇域内重大事项的决定部门负责对重大决策、项目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论负责。政府决定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半年以来我们先后对灵成工业园4个自然湾的搬迁、国家电网仲园变电站的扩建等项目进行了稳定风险评估。三是明确社会风险评估的范
围。我们明确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大型社会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要求各村、各部门单位对自身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四是合理划分风险等级。我们将社会稳定风险级别分为I、II、III级,明确规定了各级社会矛盾的风险范围和条件,将涉及人数10人以上的矛盾纠纷、造成人身伤害致残4级以上(含4级),或非正常死亡1人且有激化苗头,或非正常死亡2人以上(含2人)的矛盾纠纷、已到中央、省、黄石、大冶上访的矛盾纠纷定为I级重点防控。
第二、健全工作机制、保障风险评估工作有效运行。党委建立了由综治办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司法、信访、工会、等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平台,通过工作平台,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随时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研判、落实登记、交办、承办各个衔接环节,进行检查督办和提出责任追究建议。一是实行定期研判机制。各村、部门单位的维稳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出台解决措施,及时妥善予以处臵,对于研判情况及时报镇综治办,镇综治办对于基层单位独立难以完成的问题转送到相关部门予以处臵。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今年已召开两次信息报告会,听取了派出所、司法、信访等成员单位在网格中所
搜集归类后的信息,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动态情况进行研判,作出工作部署,确定包案领导,责成相关单位和部门抓好落实。如灵成工业园11月份搜集到园区拆迁扩建群众在还建选址、劳力安臵上有顾虑后,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在认真研究后领导小组向工业园提出了合理安排选址、优先安排就业的建议,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二是实行即时研判制度。领导小组针对重大政治活动、重要敏感日,以及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极端事件、突出性群体事件,即时进行研判,找准问题原因,预测发展趋势,研究解决方案,提出处臵意见。今年我镇先后接受了全省城乡一体化现场会、全省城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省政协等组织领导的考察调研,先后有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常委张昌尔、南亚四国贵宾以及全省兄弟县市考察团的检查与参观,对这些活动我们都要周密安排,及时掌握各种社会矛盾并做好社会稳定的风险预案、按照网格化管理的原则把守重要路口,所有迎检工作,没有出现一起伺机拦访、无故缠访、大势闹访案件,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的安保工作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定期与即时研判机制的建立,使听取和研判的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三是明确研判范围,在评估中我们主要对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评估。重点主要从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的法定程序,资金筹措渠道是否合法可靠、能否按时足额到位并做到专管、专用,征地是否报批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安臵费用标准是否合法合规,安臵办法是否可行,征地拆迁安臵争议调处单位、人员和责任领导是否明确,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能否切实贯彻落实基本社会保险能否落实到位,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现再就业的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安臵资金能否落实到位,过渡期生活费能否如期兑现,后期扶持措施能否跟上,房屋拆迁计划是否按规定审批拆迁,安臵方案是否与规划方案相衔接,拆迁安臵补偿政策及标准是否合法合规,拆迁对象对拆迁方案是否满意,拆迁准备金是否充足并专项储存,过渡方案能否落实,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可能出现哪些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并是否能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项目是否坚持法人负责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重点对项目实施后是否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进行评估。
第三、坚持风险评估矛盾排查“网格化”,保障风险评估工作责任明确。针对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运用网格理念,合理划分网格单元,探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一是整合资源建网格。按照合理、便利、均衡的原则,我们将全镇135平方公里辖区划分为26个网格,所有网格分别按镇区、园区、社区、景区四种类型归类,并将参与社会管理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别安排到每一个网格,所有人员到村、到组、到园区、到企业,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调度,通过划分功能使社会各项管理职能通过网格实现了“对号入座”。此外,我们还根据各区域的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所
有网格划分为常规管理、加强防范、重点管区、综合治理四种等级,以网格为单位,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实现了网格全覆盖、人员零遗漏、工作零缝隙。二是统筹兼顾用网格。我们按照群众工作重心前移的要求,对现有的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起了镇村两级平台和镇、村、网格三级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积极整合镇域内行政、执法、城管、公安、矿管等队伍,按细化的网格将党支部书记、警员、司法员、管理员等铺排到网格内,负责巡逻帮扶任务。镇干部每人联系1个网格和1个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管理人员3—5人联系1个网格和1个村民小组,每人联系1家困难户,实行严格责任包干式的包组、包农户制度,长期驻点摸排情况,定期开展群众走访,为群众解决各类难题。全镇260多名党员干部和管理人员依托网格,与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建立起来长期的帮扶联系制度,近300户困难户得到了帮扶。三是发挥作用强网格。我们注重发挥基层成员单位在网格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网格管理者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按镇不漏网、区不漏格解决好,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网格,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我们以网格为单位,组建了网格“夕阳红”环卫队、网格巡逻队和网格农家腰鼓队三个志愿者队伍。以网格布局为基础,建立健全了村庄整治、村级公益事业招投标、工程监督和结算的“三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建设了以科技防范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了覆盖全镇的视频监控网,群
防队伍社区网,单位内部安全保卫网,实现了社会管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达到了“1+1﹥2”的效果。
第四、建立“六项制度”,强力重点推进风险评估。一是建立预防在前制度。我们按照网格深入开展社会稳定信息搜集工作,在园区征地、拆迁、新农村建设、旧房改造等各项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抓小、抓早、抓苗头性问题,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问题。网络管理员在特殊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做好维稳信息搜集和解决工作,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二是建立部门联动制度。综治办与各部门、单位在工作上密切配合,组织开展了由民警牵头,各村(社区)相配合的“民警进万家”和干部“一挂三联”活动,在村党支部的配合下利用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分别深入到网格各住户进行信息搜集。今年以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95件,搜集涉及社会稳定信息117条,征求到合理化工作建议41条。对于搜集上来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类后,责成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落实。走访中搜集到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其他地区校园惨案接连发生的实际对校园安全情况比较担忧。领导小组科学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派出所派专职驻校民警进驻校园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根据校车存在的安全我们组织了校车运输公司,正在购买专业校车安全运送学生,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治安秩序,解除了学生家长的顾虑。三是建立重大信访案件会审制度。为了做到遇难案不怕、遇大案不慌、遇积案不急,我们特制订了重大信访案件会审制度制度,对可能造成群
体性事件的、镇蹲挂点干部多次接访未能解决的疑案、大案、积案及非正常死亡等系列案件进行会审,会审由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统筹安排,参加人员有镇综治维稳中心协管干部一名(为第一责任人)、司法所干警一名、记录员一名及镇党政分管领导、涉及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名或村干部一名,会审第一责任人必须将每次调解结果和动向及时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研讨,并直至调解成功后,将调解意见上报党委政府,达到案结事了。四是建立评估方案制度。镇综治办对各部门、单位拟做出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逐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情况报送,对重大信息及时报告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党委对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由评估责任主体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原则和评估事项的特点,认真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在评估过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多种方法,广泛听取利益各方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论证。五是研判预测风险报告制度。我们在全面收集掌握情况信息的基础上,对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所涉及的人员、范围和剧烈程度进行稳定风险分析预测和等级评估。对特别重大事项,综合运用了专家咨询、专题座谈、抽样调查、实地考察、听证会等多种研判方式,对评估事项产生
稳定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形成评估报告。六是制定风险化解督查督办方案。凡决定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我们都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对存在的矛盾隐患进行有效化解,同时,要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处臵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对评估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主管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及时调整完善维稳措施。2010 年6月份以来我镇共组织 4个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参加了“项目评审会”风险评估率达100%,没有发生一起因此上访案件和阻碍施工的事件 广大群众对重大事项的平均支持率均超过了90%。
三、存在问题和两点建议
回顾半年以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中原则把握不够准;二是科学运用评估结论上做到不够,很多评估报造的结论都围绕党委、政府的意图做文章,不能充分体现科学性;三是评估报告出台后,维稳、信访及项目单位协调不够、思想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就这项工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不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一票否决”。因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刚刚试行,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当前乡镇“一票否决”的内容太多,过多的“一票否决”反而会使一票否决削弱作用。二是请求相关部门在制订项目可研报告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项目可行性的子项目进行分析,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可研必不可少的内容。总之,在今后的
工作中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风险意识及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认真负责,扎实工作,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篇: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材料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导致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到社会稳定,当地政府常常疲于应付。自2005年初起,四川省**市探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决策等进行事前评估,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情、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百姓支持的事情坚决不做,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由“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2005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影响当地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数量大幅度下降。——变“保稳定”为“创稳定”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因企业改制和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十分集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4月28日,**市锦华棉纺厂的1000多名职工因不满企业改制中的一些问题,还曾阻断公路,冲击铁路,企业被迫停产,事件震动了全省。
回顾当年,**市政法委书记魏福民表示,以前地方政府没有算好“稳定账”,往往因时间紧、任务重,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没等安排好就仓促上马,想抢时间、抓效率,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许多工程因群众不满而被迫停工,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政治损失。
**市开始反思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探求出一条从疲于奔命的“保稳定”到政府主动“创稳定”的社会和谐之路。2005年初,针对当时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市建立了重大工程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四川省率先出台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明确规定新工程项目未经稳定风险评估不得盲目开工,评估出的严重隐患未得到妥善化解不得擅自开工。
2005年9月,**市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风险评估机制逐渐应用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2006年2月,建立了《**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要求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办法出台之前,均要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尽可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或时机不成熟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为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市进一步建立了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及解决机制、涉稳重要信息报送及报道机制、社会舆论汇集分析和维稳形势预测预警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应急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四个五”工程构建科学工作体系
社会矛盾往往错综复杂,排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一些政策和机制要落实、得实效十分困难。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从内容到办法、从目的到责任追究等,都建立了完整、周密、细致的政策规定和工作体系,极具操作性,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概括起来可称之为“四个五”工程。
第一个“五”是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的内容:合法性,其决策是否符合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涉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充足;合理性,看其是否适应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前提条件,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时机是否成熟;环保问题,有无可能产生环境污染,是否有相关部门的环保鉴定;社会治安,是否可能引发较大的不稳定事件,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第二个“五”是风险评估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要求对拟定的每个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收集相关文件资料、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式掌握评估对象基本情况;第二步,分析预测,评估风险。要对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作出准确预测;第三步,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与决策建议、政策草案、项目报告、改革方案一并报送有决定权的机构商定;第四步,根据评估结论,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的决定;第五步,各级维稳办负责抓好本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化解工作的督促和协调,同时设置信息员,及时发现、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个“五”是五种责任追究措施:一是检查述职。发生逾300人群体性事件和辖区群众赴省50人以上、赴京6人以上集体上访等情况的,辖区或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作专题述职及书面检查;二是一票否决。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取消责任部门、县区及主要领导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组织处理。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四是纪律处分。对构成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五是追究刑事责任。对玩忽职守、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个“五”是构建五大和谐关系:和谐的党群干
群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
——改革力度加大 发展速度加快 社会稳定程度提高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市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从源头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两年来,**市的改革力度加大了,发展速度加快了,社会稳定程度大大提高了。
2006年,**市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批次和人次,与2005年相比均下降了50%以上,2007年又呈大幅度下降趋势。2005年至今,**市实施了160多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决策事项,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没有一个工程因群众不满而停工。2005年12月,**市人民医院准备实行改制,接到医院改制的报送方案后,**市相关领导和部门对改制行动进行了风险评估。在民意调查中发现,许多职工还根本不知道医院要改制,部分职工对未来去向意见很大,对社保问题也不满意,情绪很大。由于时机不成熟、条件不成熟,**市有关部门对医院的改制方案作出了“暂不执行”的决定,防止了可能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第三篇: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材料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导致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到社会稳定,当地政府常常疲于应付。自2005年初起,四川省**市探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决策等进行事前评估,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情、不能
得到绝大多数百姓支持的事情坚决不做,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由“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2005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影响当地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数量大幅度下降。——变“保稳定”为“创稳定”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因企业改制和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十分集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4月28日,**市锦华棉纺厂的1000多名职工因不满企业改制中的一些问题,还曾阻断公路,冲击铁路,企业被迫停产,事件震动了全省。回顾当年,**市政法委书记魏福民表示,以前地方政府没有算好“稳定账”,往往因时间紧、任务重,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没等安排好就仓促上马,想抢时间、抓效率,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许多工程因群众不满而被迫停工,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政治损失。**市开始反思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探求出一条从疲于奔命的“保稳定”到政府主动“创稳定”的社会和谐之路。2005年初,针对当时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市建立了重大工程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四川省率先出台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明确规定新工程项目未经稳定风险评估不得盲目开工,评估出的严重隐患未得到妥善化解不得擅自开工。2005年9月,**市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风险评估机制逐渐应用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2006年2月,建立了《**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要求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办法出台之前,均要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尽可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或时机不成熟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为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市进一步建立了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及解决机制、涉稳重要信息报送及报道机制、社会舆论汇集分析和维稳形势预测预警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应急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四个五”工程构建科学工作体系社会矛盾往往错综复杂,排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一些政策和机制要落实、得实效十分困难。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从内容到办法、从目的到责任追究等,都建立了完整、周密、细致的政策规定和工作体系,极具操作性,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概括起来可称之为“四个五”工程。第一个“五”是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的内容:合法性,其决策是否符合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涉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充足;合理性,看其是否适应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前提条件,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时机是否成熟;环保问题,有无可能产生环境污染,是否有相关部门的环保鉴定;社会治安,是否可能引发较大的不稳定事件,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第二个“五”是风险评估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要求对拟定的每个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收集相关文件资料、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式掌握评估对象基本情况;第二步,分析预测,评估风险。要对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作出准确预测;第三步,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与决策建议、政策草案、项目报告、改革方案一并报送有决定权的机构商定;第四步,根据评估结论,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的决定;第五步,各级维稳办负责抓好本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化解工作的督促和协调,同时设置信息员,及时发现、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个“五”是五种责任追究措施:一是检查述职。发生逾300人群体性事件和辖区群众赴省50人以上、赴京6人以上集体上访等情况的,辖区或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作专题述职及书面检查;二是一票否决。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取消责任部门、县区及主要领导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组织处理。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四是纪律处分。对构成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五是追究刑事责任。对玩忽职守、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四个“五”是构建五大和谐关系:和谐的党群干群第四篇: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言材料
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言材料
**镇认真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决策等进行事前评估,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情、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百姓支持的事情坚决不做,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由“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实现了“加快一方发展与维护一方平安”的有机统一。
一、完善细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级预警制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级预警机制是指镇党委、政府拟决定事项或其他行政行为是否存在易于引起社会矛盾或越级上访风险进行论证,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及时解决矛盾,并在必要是发出预警通报,从而把握工作主动权,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越级上访发生的工作机制。
一是镇党委、政府对拟决定事项或其他行政行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有直接责任,承办部门负责收集风险评估信息,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初步评估,作为一项内容向镇党委、政府提出风险评估意见,对存在社会稳定风险的理由逐一说明,注明风险程度。
二是部门负责人对存在社会稳定风险的事项应当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形成明确的风险分析论证意见和化解方案,将风险分析论证意见和化解方案一并汇报。
三是承办部门经积极做释法析理和疏导工作后仍有矛盾激化或上访可能的,由镇党委书记批准,承办部门及时向相关部门移送风险评估预警信息相关材料;情况紧急的,可先口头告知,随后移送相关材料,收到预警信息的部门,应及时了解案情,与有关部门制定处置上访预案,明确首办责任人。
四是承办部门针对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不服镇政府的相关决定,在释法析理和疏导工作无效的情形下,应依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规定,按照法律程序,对事件进行审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确保案结事了。
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制度
根据《**镇社会风险评估办法》评估责任部门在评估结束后10天内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报镇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审核重点评估事项,通常在接报后15日内,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组织召开评估事项风险审核会议,经行综合分析,提出审核意见报主管部门审定。根据责任部门提交的决策或实施方案,评估领导小组且审核意见、审查决定重大事项实施,部门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各评估主体责任主体将《社会稳定分析评估报告》和审查决定送镇综治维稳中心备案。
三、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列入工作目标管理,纳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对不认真履职尽责,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组织实施评估而流于形式,以及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纠纷,群体性事件,人员伤亡事件等严重后果的,对评估责任主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第五篇: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完善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框架体系
(一)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把是否取得群众理解与支持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把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此类实施与否的基本标准,努力做到既维护群众长远利益,又兼顾群众眼前利益。
2.促进发展。把促进发展作为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及早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着力预防并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民主法治。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推进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规划、制定和出台程序,逐步形成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源头治本。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变被动化解为主动预防,通过科学系统地预测、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在重大事项实施前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或调整到可控范围。
(二)评估范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是指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决策、政策、改革举措、工程建设、活动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决策;
2.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改;
3.涉及产权转让、职工身份转换、用工安置等重大利益格局调整的国有、集体企业及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
4.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城乡发展等重点工程建设;
5.涉及诸多利益群体或较大群体利益的行业政策调整; 6.其他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
(三)评估内容
1.合法性评估。主要测评重大事项的制定和出台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所涉及的利益调整、利益调节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
2.合理性评估。主要测评重大事项的制定和出台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否超越绝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看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反应如何。
3.可行性评估。主要审查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并组织开展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体现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
4.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
(四)评估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 1.评估责任主体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评估”的原则,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主体的重大事项,由党委、政府指定评估责任主体。
2.监督主体
党委维稳办对评估工作负有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责,但不直接承担评估工作。其主要职责:一是对社会稳定风险较大、有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重大事项,督促、责成评估责任主体召开评估事项风险审核会议;二是对失责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相关责任人提出责任追究意见。
(五)评估方法 1.一般评估
一般评估适用于社会稳定风险较小,不易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大事项。评估责任主体根据有关规定,就重大事项可行性特别是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现实和潜在风险进行专题论证,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同级党委维稳办审批,由同级党委维稳办决定准予实施或进一步进行指定评估。
2.指定评估
指定评估适用于社会稳定风险较大,有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重大事项。评估责任主体根据调查或同级党委维稳办的指定组织开展评估。
(六)评估程序
评估责任主体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之前,成立专门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该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落实有关维稳措施。
1. 要确定评估事项。部门和单位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认为涉及的重大事项存在较大社会稳定风险的,要将其确定为需重点评估的事项,并书面函告上一级维稳办。
2. 要制定评估方案。严格按照Ⅰ级预防(事前隐患预防)、Ⅱ级预防(事中苗头预防)、Ⅲ级预防(老问题重点预防)、Ⅳ级预防(敏感期应急预防)的四级预防体系要求,起草该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对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逐一进行明确,力求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止把小纠纷拖成大矛盾,把个体案拖成集体访。
3. 要组织开展评估。按照评估方案,就确定的事项向社会或实施地区进行公告、公示,广泛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相关内容。也可以采取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协商会、协调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虚心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注重征求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要求。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寻找出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在工作中予以解决和化解。在调查民意的基础上,由风险评估领导小组邀请有关人员、相关专家以及与重大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代表,召开听证会。由决策单位对该事项进行详细说明,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如实准确反馈民意调查结果,与会人员进行认真深入的讨论、协商、分析评议和科学论证,会后形成明确的分析论证意见。
4. 要编制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分析论证意见,起草并向县委维稳办报送该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事项概况、先期预测、民意调查、分析评估、程序依据、稳定风险、意见结论、目前状况等,特别是必须作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最终评价和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明确建议。
5. 要制定工作预案。对评估出来的不稳定隐患,及时制定《调处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坚持“十要十不要”,积极推行“四步法”,有效化解群体上访事件,即第一步是“紧急时刻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果断决策”;第二步是“由关键人去做工作、做关键人的工作”;第三步是“带着感情做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第四步是“开展法制教育、实行综合治理”。
6.确定实施意见。评估责任主体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评价和建议,确定重大事项是否实施,并将有关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报市委维稳办备案。市委、市政府指定评估的重大事项,应将决定情况报市委、市政府。
7.落实维稳措施。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评估责任主体要根据分析评估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要制定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维稳工作,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重大不稳定情况,评估责任主体要及时研究解决。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依法妥善处置。
二、乡镇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控制方法
(一)乡镇社会不稳定因素 1.经济方面的因素
1)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农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房30年一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迅速,经济增长总量快速,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高速增长,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但是现在我国社会仍然处在全面建设小康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依然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2)乡镇居民收入的非均衡性
改革开放在取得陈果的同时,也拉大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贫富分化,在乡镇尤为明显,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标准,向政府要求接济或者要求得到社会低保的人数增多;由于收入间的不平衡性导致部分低收入人群心理落差大,也容易引起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农村居民处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集体和他人利益之间存在矛盾。2.政治方面的因素 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不同利益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需求愈益提高,但同时乡镇居民受司法保护的力度不够。一是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不高,二是我国司法体制还不健全,三是我国现行政法机制存在一些不足。3.社会方面的因素
一是部分农村居民小农意识浓烈,使得我们基层政府在管理中要权衡利弊,工作中放不开手脚。二是政策性遗留问题较多,比如企业改革中对原乡镇退休职工生活和后顾之忧没有解决。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例如医保虽然也在进行实施,但是达到的效果与广大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维持乡镇社会稳定的对策
1.解决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农村镇村两级经济。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地区诱发不稳定因素的经济因素。要大力加快项目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对民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社会加大保障设施,公共建设等的投入需要镇村两级拿出相应的财力配套等,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加快项目建设,从根本上增加镇村两级的经济实力。
2.经济方面。要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农民的致富技能培训和外出培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方位开辟增收新途径,从而使乡镇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保护号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农民的合法经济利益、政治合法性,提高镇村两级政府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3.政治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加强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和实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保持乡镇社会稳定。要提高政策指定实施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加大政策制定前到农村时间的调研力度,加大政策制定的反馈力度,加大试点力度。还要加大反腐力度,在基层干部中树正气、立廉风,加大农村反腐的检查力度,加大基层反腐教育。
4.社会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建立政府、集体和农户三方合理的筹资机制,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村社保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建设规范管理,加强法制建设,使农村社保制度有法可依。健全化解农村基层信访矛盾长效机制,明确主体,摸清责任,分类指导,完善机制,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