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黔西南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材料
黔西南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省政协调研组:
黔西南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于2009年启动,兴仁县为第全省第一批试点县,2010年贞丰县批准为第二批试点县,2011年8月,省政府批准兴义、安龙、册亨、望谟、晴隆、普安等6县(市)为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县,同时批准全州8县(市)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2011年我州实现新农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根据国家和省的文件精神,我州把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出台了《黔西南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州府办发„2011‟85号)。试点工作开展三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参保缴费和基金收支情况
我州辖8县(市)、1个开发区,136个乡镇(办事处),1183个村(社区),总人口338.75万人。2011年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170.0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31.13人,16~59周岁138.88万人。截止2012年4月30日,全州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11.56万人(农村居民109.06万人,城镇居民2.52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107.99万人的103.31%。参保人员分年龄段情况:60岁周岁及以上人人员31.52万人,16岁~45岁人人员52.23万 1
人,45岁~59周岁人人员27.81万人。
截止2012年4月30日,基金总收入为45228.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3653.83万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2978.45万元(省级补助1092.86万元,州级补助924.70万元,县级补助960.89万元),个人缴费收入8456.99万元,其他收入138.88万元。
截止2012年4月30日,待遇发放人数为30.81万人,占60岁参保人数的97.74%。基金总支出为22420.4万元,其中:基础养老金22246.79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22.34万元,丧葬费支出151.27万元。基础养老金占总支出的99.22%,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占总支出的0.10%,丧葬费支出占总支出的0.6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2009年州政府成立了黔西南州新农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州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劳动保障、财政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门,试点县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领导。2011年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以后,州政府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实相关人员。从2009年试点的兴仁试点开始,到2011年覆盖全州,州政府每年都召开新农保试点工作座谈会,对每一批试点工作都进行安排部署,落实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交流成功经验,指导工作开展。各县(市)政府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把此项工作列入考核部门和乡镇的重要指标,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积极探索,统筹城乡
2009年在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县——兴仁的工作启动时,国家还没有出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失地农民“农转非”不能享受新农保政策,将影响城镇化进程,针对这一情况,州人社局向州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同意兴仁县探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将城镇居民参照新农保政策,自费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使60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也享受55元基础养老金。在总结兴仁县试点的基础上,贞丰县第二批试点也按照兴仁县的做法,自费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我州把自费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向省人社厅报告,最后上报人社部,这种做法被人社部采纳,2011年国家出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与新农保政策一致,只是增加了几个缴费档次。我州根据省政府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出台了《黔西南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州府办发„2011‟85号)缴费档次设置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600元12个档次,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政策性强的惠民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提高知晓率是推动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一是开好各个层面的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层层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读政策、强化责任,明确目标。二是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市)、顶效开发区通过电视、互联网、短信、大屏幕、培训会、街头、集市发放宣 3
传资料、墙体标语、宣传横幅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知晓率达到100%;三是举行养老金首发仪式,营造强大的宣传氛围。兴仁、贞丰第一二批试点县新农保养老金首发仪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规模宏大的首发仪式,2011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胡晓义副部长以及省人社厅领导还亲自出席了第三批试点县兴义市养老金首发仪式,并亲自为60岁老人发放养老金,营造了强大的宣传氛围。各县(市)、顶效开发区的很多乡镇也举行了规模较大的养老金发放仪式,把政策宣传推向深入。四是各县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周活动,利用赶场天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咨询参保人员。五是乡镇干部进村入户,现场宣传动员参保,向农民宣传政策。
(四)狠抓落实,保障有力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开展工作三年,各级党委政府狠抓工作落实,积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落实人员编制。州级经办机构增设了农保科,明确经办人员,各县(市)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副科级经办机构,解决编制12~14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和事业单位招考等形式充实乡镇经办人员。二是落实乡镇经办平台。各乡镇结合实际解决了社保服务中心办公场所,有的通过改建、扩建或与政务中心合署办公,有的在办公条件紧张的情况下,也腾出了办公室,为新农保经办服务。三是落实办公经费,解决办公设备。全州各县(市)共计投入1570多万元,其中:宣传及工作经费达980万元,设备购置达590万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四是落实县级配套经费。按照城乡 4
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县级财政对缴费人员每年10元的缴费补贴,对重度残疾人、“农村计生”等特殊群体的缴费补助,领取待遇人员死亡后每人500元的丧葬补助等均由县级财政承担,各县财政部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足额安排配套补助资金。州级财政认真贯彻省的指导意见,试点三年来,足额按排缴费补助10元/人〃年,三年共安排财政补助资金924.70万元。
(五)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宣传动员工作在乡镇,经办工作在人社部门,为了很抓扩面参保,各县(市)政府均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的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周通报制、月调度制和督查制度。明确了奖惩措施,各县(市)把新农保扩面工作与奖励挂钩,动员1人参保缴费给乡镇2~3元奖励不等,有的县还将乡镇完成参保任务进行排名,前三名次给乡镇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戒勉谈话。
(六)加强培训,及时指导
州级人社部门积极承担培训、指导的工作职责,3年来选派130多人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新农保业务培训,2010年州委组织部组织的“5000村官进大学”培训还将新农保政策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安排,州人社局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授课。为了培训取得实效,准确把握政策,操作信息系统,2011年州级财政安排70万元培训缴费,州人社局组织了 6期乡镇经办人员培训班,每期3天,参训人员361
人,把学习政策与信息系统操作融会贯通,提高经办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政策水平。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试点工作3年来,州级经办机构,深入8县(市)30多个乡镇具体指导,与县和乡镇 5
经办人员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省及时沟通和反馈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使经办工作顺利推进。
7、建章立制,严格监管。
一是健全财务制度。全州各县(市)、顶效开发区配备专职会计、出纳人员。严格按省财政厅关于转发《新型农村社会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黔财会[2011]13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财社[2011]16号)的规定,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和资金管理,做好基金收支核算、待遇支付、预算和决算工作,并按时上报财务报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严格账户管理,县经办机构开设了收入户和支出户,单独记账、核算,不允许乡镇开设账户,待遇支付由县级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二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新农保经办规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从参保登记,个人账户记录到待遇发放整个环节均要求实行审核、复核制度,使不相融的岗位互相制约,对参保缴费信息进行公示。三是加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在内部监督方面,开展个人账户专项检查。2011年4月,州社保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兴仁、贞丰两试点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两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分别撰文报告省社保局。在审计监督方面,各级审计部门在2012年3~4月开展了社保基金审计,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是审计的重要内容,州本级和各县(市)积极配合审计组,按规定及时提供审计资料,填报相关数据,目前从过审计反馈的情况看,基金安全完整,没有大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不足、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长远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一旦启动,就没有终点,工作职能逐步完善,不能停止,因此经办服务工作是经常性的常规工作。目前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而县和乡镇经办服务能力不足已经是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是经办队伍人员编制不足,队伍不稳定。全州县级经办机构定编97人,实际工作人员75人(专职工作人员47人,借用14人,公益性岗位14人),平均每个专职人员服务2.4万人次,是专家提出的5000人次的4.8倍。乡镇级经办机构定编727人,实际工作人员470人(专职工作人员308人,借用23人,公益性岗位139人),乡镇社保服务中心还同时承担新农合经办业务,新农保和新农合两块业务总服务量390万人次,每个专职人员平均服务12600人次,超过专家提出的8000人次4600人。有的乡镇一人身兼数职,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二是实施条件简陋,基础薄弱,管理资源分散。三是乡镇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业务培训还需加强。
(二)续保缴费和扩面工作存在压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的当年乡镇党委政府有压力,重视此项工作,以打“突击战”方式,轰轰烈烈开展。以后各年度的续保缴费和扩面没有长效制度来落实,部分乡镇续保缴费率不高,影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部分乡镇对专职经办人员进行调整,将从事这项工作的一些人员调整到突击计生工作上,造成岗位无人接手,工作脱节。
(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部分银行在乡镇无服务网点,只设置了临时代办点或者委托电信等服务平台提供服务,不能正常开展代缴代扣业务,给参保群众带来了不便,在经办过程中还存在重复制卡、漏卡、错卡、账号错误等,影响了养老金待遇的按时发放和相关业务的正常办理。
四、下步工作打算
继续强化政策宣传,不断提高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让群众看到希望、见到实惠,提高参保热情度。积极鼓励各县出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补助政策,吸引参保人员选择较高档次,吸引年轻人参保,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让参保人员获得更多实惠。进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内控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强与财政、公安、民政、残联、计生、统计、农扶、金融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
黔西南州社会保险事业局
二○一二年五月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2009年在省内全面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笔者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地处汉江上游,川陕渝交界的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毗邻,北接汉阴汉滨、东连岚皋、西与汉中镇 巴接壤。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212个村(居)委会,1367个村小组,总人口339281人,全县农业人口288290人,占总人口数的84%,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154196人,占总人口数的45%,60岁以上(含60岁)38000人,占总人口数的11%。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全县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750人,占农村适龄人口的2%。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1、18岁至6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0%、15%、20%、25%、30%分别为216.7元、325.1元、433.4元、541.8元、650.1元,根据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生活消费水平,18至45岁年龄段费率按8%、46至59岁年龄段费率按10%比较合适。
2、新型农保财政补贴:我县农村60岁以上居民人口为38000人,按每人每月给予50元养老补贴,全年共需资金2280万元;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标准,按我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为缴费基数,年缴费额为216.7元,财政给予2%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43.34元,共需补贴668.28万元,如财政给予2.5%、3%、3.5%、4%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贴分别为54.17元、65.01元、75.85元、86.68元,所需补贴分别为835.35万元、1002.42万元、1169.49万元、1336.57万元。以上两项按照最低标准测算,县财政全年共需补贴2948.28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07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08]4号)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于2009年发出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决定从2009年起在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我市上杭县作为全省9个首批试点县之一列入试点,今年国务院决定继续开展新农保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 23%左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新农保工作,决定在第一批新农保试点的基础上,今年采取“10+7”的方式开展第二批试点,即10个国家试点县+7个省级试点县,到2015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劳动保障局积极主动向上争取第二批试点指标。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省政府决定安排我市第二批国家级新农保试点单位3个,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超过50%国家级试点县的设区市。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为加快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度,让老区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享受新农保政策,在开展第二批新农保试点时,采取“全市统筹,市县共担”的办法筹集资金,在全市7个县(市、区)范围内普遍实施新农保制度,提前在今年内实现对全市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二、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重要意义
开展新农保试点,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所谓新型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推行国家没有补贴的老农保制度而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制度实施时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不用缴费可向政府领取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二是政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参保给予补贴,达到60周岁时,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及其所形成的利息作为个人账户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国家发给的基础养老金合并成养老金按月支付,直至终老,以此保障老年生活。
四、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要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今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财力的不断增加,再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广覆盖”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覆盖面,依靠政策的优惠,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增强新农保制度 的吸引力,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把尽可能多的农民吸纳到新农保制度保障之中。“有弹性”就是要适合农村、农民的特点,设定不同的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给农民留有选择空间,也给地方财政补贴留有余地。“可持续”就是要各级财政有能力支付,广大农民能够承受,新农保基金能够保值增值。
五、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根据中央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省制定实施意见,试点县(市、区)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六、新农保试点的目标任务
新农保试点的目标任务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七.哪些人可以参加新农保?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口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没有办理户口登记的农民,应先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登记后才能参保。
八、新农保参保缴费标准是多少?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100元、1200元12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原则上每年缴费一次,可以根据不同年份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省、市、县政府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九、参加新农保政府有给予补贴吗?
参加新农保最大的优惠政策是政府给予补贴。政府补贴有以下几部分,一是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目前我市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55元;二是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是:年缴费100元,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30元;年缴费200元,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35元;年缴费300元,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40元;年缴费400元,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45元;年缴费500元及以上档次的,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50元。三是对45-59周岁参保的农民缴费不足15年,补缴部分给予补贴。此外有经济能力的村集体经济可视财力给予参保农民补助。
十、什么叫家庭联动机制?家庭成员怎样参保?
新农保制度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家庭中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同时参保缴费,这就是家庭联动机制。
符合条件的子女是指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具有当地农业户籍在同村居住的子女。包括儿子、儿媳、未婚女儿、招婿上门的女儿和入赘的女婿,不包括已嫁的女儿。
家庭成员参保即是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农民与其符合条件子女同时参保。
十一、新农保缴费年限有何规定?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十二、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有什么条件规定?
(1)按有关规定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农民,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2)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所需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支付,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十三、家庭经济困难农户,无力缴费,如何参加新农保?
农户有经济能力的,必须参保缴费。若不参保缴费,其父母停止享受基础养老金。对确实无力缴费的农户,可按规定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委会确认,报县(市、区)农保经办机构核准后,其父母可享受政府发给的基础养老金。但子女在经济好转时应当参保缴费,并补交申请养老保险费,但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不享受政府补贴。
十四、新农保制度对困难群体是否给予照顾?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户,农村计生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手术并发症人员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政府为其代缴不低于50元的养老保险费。
十五、新农保制度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有哪些照顾?
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45—59周岁生育两个女孩或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在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缴费补贴的基础上,省财政再增加20元缴费补贴,以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倾斜照顾。
十六、对年满45—59周岁农民参保有哪些照顾?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年龄在45—59周岁的农民参保,应按年缴费至60周岁,到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前,允许补缴,按年缴费和补缴的年限累计不得超过15年。补缴年份,政府也给予补贴。
十七、新农保农民交的保险费怎样管理?
农民交的保险费纳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享受一年定期存款利息,实行保值增值,同时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参保人年满60周岁时计发给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月支付,直至终老。
十八、新农保养老金由哪几部分组成?养老金怎样计发?
新农保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即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新农保养老金=基础养老金(55元/人/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月支付,直至终老。
不同缴费档次对应得养老金计发标准预测见下表:
注:以上测算的基本条件:一是个人账户暂按当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计息;二是基础养老金55元/月;三是连续缴费15年。
十九、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能否调整提高?
在国家确定的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省、市、县(市、区)政府将适时调整我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二十、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怎样处理?
参保人死亡,无论是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还是尚未开始领取养老金,其个人账户中属于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的资金,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的资金是从公共财政支出的,这部分资金余额不能继承,继续用于其他长寿老年人的养老金支付,以体现社会互济原则。
二十一、参加老农保的农民如何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
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新农保规定的领取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二
十二、新农保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如何衔接?
农民进城务工如果在务工企业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则上不参加新农保;农民参加新农保后,又进城务工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停止缴纳新农保保险费,新农保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农村居民因就业和居住等情况变化,在不同阶段参加了各种养老保险的,国家将制定有关政策,待相关政策出台时按规定办理衔接。
二十三、新农保如何与其它保障制度衔接?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享受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等待遇,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制定相关政策,在不损害农村居民既得利益的原则下,妥善做好新农保与这些制度、政策的衔接工作、具体衔接办法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二
十四、农民如何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村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需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选择缴费档次。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已办理新农保参保登记的人员,应于办理参保登记的次月,持身份证到指定金融机构领取银行存折或由县级农保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到参保人手中。
新农保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参保人员应于规定的缴费截止日前将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
金融机构根据县农保经办机构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
二十五、新农保如何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
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经办点办理养老金待遇领取手续。
二十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衔接?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后转居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参加农保的缴费,可按照相
应城保的缴费基数和比例折算缴费年限;
参加城保的农民工不符合领取条件,按城保一次性待遇规定将资金划转到本人所在区县农保经办机构,按农保规定享受待遇;参加城保满1年的缴费,视同为新农保缴费1年的年限。
已经按农保待遇领取养老金的城镇户籍人员,如果不享受其他的社会保前待遇,可以继续享受农保待遇。
已经按农保待遇领取养老金人员,条件发生变化,如又享受超转人员生活补贴、公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的,不再享受基础养老金。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的调研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广的调查与研究
——以正宁县湫头乡为例
前言: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2010年10月,正宁县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县,并正式启动实施,本次调研以正宁县湫头乡为例,旨在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实施情况,以尽早发现问题,更好的促使这项惠民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一、基本情况
湫头乡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东南部,乡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800亩,全乡辖7个村,64个村民小组,3985户,18926人,其中农业人口18310人,非农人口544人。截止2012年5月22日,全乡应参保9472人,已参保9247人,参保率达到97.62%(其中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缴费70元的共有100人;100元缴费档次的共有8958人,200元缴费档次的共有92人,300元缴费档次的共有15人,400人缴费档次的共有2人),缴纳养老保险费963400元。
二、困难问题
(一)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群众对新农保认识上有偏差,误认为只要是惠民政策,费用就应由政府出,不需要个人缴保险费,到龄后直接领取养老金;一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仍然心存疑虑,担心新农保缴费以后会增加,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不住,国家政策会不会变化,政府财政能不能真正补贴到农民身上,对于现在缴纳的养老金,60岁以后还会不会按照这个政策发放,政策如果变动了,农民的损失谁来承担,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农民担心的,也是我们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落实的。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距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无所谓态度
(二)户籍登记不够精确,应保农民数量有待核实。目前,各村户籍登记普
遍存在漏户、重户、年龄差错的问题,对准确计算新农保参保率带来了很多障
碍。尤其是部分60岁以上的农民没有进行户籍登记,没有身份证,在开展新农
保试点时无法进行参保登记,致使他们暂且无法享受国家给予的基础养老金。
目前,虽然已有部分老年人依据原始户籍材料补登了户籍,补发了基础养老金,但是还有少数老年人,由于原始资料丢失或证件难以查找,重新补办手续复杂,所以至今仍然未能进行参保登记。
(三)乡业务力量不足,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乡新农保专职工作人员
3名,且都是非专业人员,精力分散,不能保证新农保工作时间,业务人员有心
无力,致使新农保各种报表上报不及时,基础数据核实欠准确。
(四)养老金领取流程复杂,农民参保手续有待简化。由于新农保制度实
施时间较短,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网络信息管
理系统建设滞后等原因,群众对参保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参保登记、待
遇申报、养老金发放等流程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五)基础建设比较薄弱,信息管理有待提高。目前,我乡新农保信息采
集和管理系统尚未全面建成,新农保参保登记依然采用手工操作模式,由于参
保人员较多、信息量大、工作量大,错误时有发生,影响了新农保试点工作质
量和效率。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宣传,深入发动群众踊跃参保。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党中
央、国务院着眼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因此,要不断加大
宣传力度,坚持以入户宣传为主,媒体和阵地宣传为辅,直接组织人力深入村
组和田间地头,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用最明了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发放的流程宣传到千家万户;坚持
用典型事例宣传,为群众解读政策,面对面算清经济帐,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
建立新农保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
(二)核实人口数据,做好养老金补发。建议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新农保
数据核实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公安、计生、劳务等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我乡农业人口再调查再摸底,真正核实16周岁以下人口、16周岁以上在校学
生、有户无人和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核准应参保缴费人数,科学准确地建
立起新农保人口数据库。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参保人员户籍信
息服务、生存认证、困难群体认定,完成漏登户籍人员资料的补登工作,及时
补发基础养老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健全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覆盖面广的工作,涉及到各级政府及其许多部门,只有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才能使这一项工作取得实效。应当按规定落实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进一步健全覆盖乡镇、村组、社区的基层经办服务平台,加强农村新农保经办
服务队伍建设和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鼓励优秀大学生从事新农保工作,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提高工作实效。
(四)我乡政府和集体要妥善处理农民上缴的养老资金,开源节流,做好资
金的循环利用,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监
督和审计体系,确保基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防止贪污和挪用行为的出现。
(五)完善信息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基金征缴、个人帐户、待遇审核及
养老金发放情况等基础资料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化管理,尽可能地将服务功
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为新农保各
项业务数据的采集、查询提供保障。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的调 研 报 告
根据安排,我们调研组在 主任带领下,于10月7日至10月10日,对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情况
调研组听取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行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走访了乡村部分群众,了解了农民群众参保情况,听取对新农保工作的意见,并详细了解了惠农卡转账电话的使用方法。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县,新农保工作开展以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大力宣传新农保各项优惠政策,深入细致调查人口底数,认真做好资金的征缴、发放和管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较高的参保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保积极性,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群众参保,实现了较高的参保率。
二是深入细致调查人口底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核对户籍、入户见面、照相等多种方式,认真细致调查核实全县参保农民特别是60岁以上人口底数,为新农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县农业银行合作,收集缴费款项,采取惠农卡和转账电话的形式,向全县60岁以上的农民群众发放养老金,方便了农民群众支取,确保了资金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也发现了目前我县新农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各乡镇参保率不平衡。乡、乡等新农保工作进度较快的乡镇参保率达到90%以上,乡、乡等参保率较低,达到60%左右。
二是参保农民中按100元标准交费的占到95%以上,缴费标准普遍较低。
三是大多数参保群众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惠农卡的使用方法不了解,影响个人资金安全。
四是新农保管理中心办公条件差,人员编制少,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几点要求
一要继续深入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保有关政策,不仅在60周岁以上群体宣传,也要在中青年等适龄农民中宣传,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引导农民改变单一靠“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提高政策吸引力,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争取实现农村适龄群众应保尽保,动员有条件的农民群众尽量提高交费标准,让
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要加强对惠农卡的管理,普及使用方法,确保农民群众个人资金的安全。
三要加强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农保基金全过程监管,促进新农保规范运行,推动全县新农保事业健康发展。
四要进一步加强新农保队伍建设,按照编制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办公经费,改善办公条件,进一步提高队伍服务意识和素质,推动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
五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不断优化相关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时出现和解决各种漏洞和问题,逐步完善新农保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