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

时间:2019-05-13 13:5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

第一篇: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

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

无锡市后宅中学

邵江(21414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是做人之根本,德育是教育之本源。作为成长中的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更是首要之重。

近观我们身边的德育,德育之重要停留于嘴,德育形式仍是道德空谈与说教,呆板,空洞,德育途径重知识轻实践体验,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并被应试升学、知识学习挤压成可有可无。“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中学德育刻不容缓之急。基于这种紧迫的现状,许多学校都在实践探索构建校园文化影响学生道德发展,以营造德育环境、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我校利用学校所在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又是院士之乡,借助地域文化的优势,构建以乡贤美德为架构的德育模式,开展“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寻找德育素材,从乡贤文化中挖掘传统美德,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贴近学生生活与成长的需要,也给予德育丰富的内容和新鲜的力量。发现这样的德育更符合学生道德素质的成长需求,更富有活力与实效。

一、乡贤美德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力。

何谓乡贤先哲,是指品德、才学、行事为一个地区老百姓所推崇敬重或在地方上有影响的人。这些人可以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有重大贡献或德、行、事得到社会和历史承认的地方性知名人物;也可以是在地方发展、家族昌盛以及对周边地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或当今的重要人物,也可以是当代涌现的道德模范、社区、村民认可服务乡村的好人,助人为乐、为善的“活雷锋”。共性的是,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他们是这一地域内,文化的号召者、精神的引领者已及道德景仰者。

1、乡贤在地方上对后学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从历史上看,文天祥以家乡先贤为榜样成为一代民族英雄。《宋史·文天祥传》“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乡贤的道德感召,终使文天祥名垂青史。其壮烈殉国的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广为传诵。

从文化看,乡贤是一个地域内文化集聚的精神代表,是被一方百姓认可的精神楷模。他们在本地成长并留下丰富的文化成果,在地方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文化引领性。他们是一方百姓内心之所向的道德、学习和成长的楷模。初中学生就近入学的特点,决定了中学生身处乡贤先哲文化精神所辐射的范围,势必深受乡贤文化的影响。

2、乡贤先哲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1)亲近性

每一个人的心灵与精神家园的构建都处在一方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之下,道德意识、规范、品德以及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受到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陶冶、感染和引导,对自己身处环境之中文化具有同源性,亲近而自然接受的特点。乡贤及其身上的美德、情操、品质具有精神感召力,能激起初中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产生中学生亲近这种文化的文化自信。

(2)真实性

乡贤先哲是中学生生活区域内的文化精英,他们的成长故事、轶事和成就,其成长过程,奋斗历程,艰辛生活,拼搏好学等的各种事迹代代传颂,已经成为一方百姓的对子女成长的期望目标。

乡贤先哲留下的精神财富,留下的物化成果、造福桑梓的各种所为及他们生活的场所等是中学生随时可零距离接触而深受感化的精神源泉。中学生所在的家庭也是一代代深受乡贤先哲影响,有的就是本家族内的先贤和杰出代表,家庭的长者甚至是同辈中人,对乡贤的成长和贡献历历在目,深受感动,自然对子女、后辈的教育中真情流露。乡贤精神、先哲先贤都是每一个地方宣传的亮点,是地方发展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甚至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唱响一个地方的招牌。这些都是学生历历在目的史实或真实的场景,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是真实的感染,不是空洞说教,学生更容易信赖这种道德的影响,并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3)体验性

个体道德的实践与体验是自我道德完善与发展的动力。道德通过学生精神世界的自主构建而成,没有学生自我的道德实践并从中体验、理解道德,德育的所有内容就无法顺利实现内化和强化。融入地域文化的德育重在学生道德体验,克服说教与灌输所引起的德育抵触,它以丰富生动的真实道德榜样引领学生道德发展。俗话说“一个好嫂子,满村姑娘都学好”,乡贤美德的德育在于学生真实地接触可敬、可亲的活生生的道德榜样,让学生更信任。在可近距离的接触的而体验中德育深入心灵,影响成长。

二、以乡贤美德、地域文化融入初中生活的德育实践尝试 中学生的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积极的精神引领、环境的浸润式的陶冶和各种丰富活动的体验。班杜拉认为:模仿、学习与学习者与示范者之间的关系、与榜样的个人魅力、与榜样的保持性相关。乡贤、地域文化是学生生活、成长的精神领袖和文化血脉,伴随着学生自小成长。构建乡贤美德的德育,在初中德育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及精粹,能在极大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重生,又使德育生动、丰富,可亲、可信,使学生自觉接受并主动完善品德。

(1)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构建乡贤、先哲的美德资源库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水土养人,文化育人。学校,在传播先进科技知识的同时有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让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后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各时代的先贤与模范。我们全员发动,借助地方社会力量,从地方志,地方典籍中,收集历史文化杰出精英;访地方长者和大姓家族长,翻阅族谱,收集地方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走访政府部门,收集现时代的身边好人、楷模、各种劳模标兵;走访大企业和知名企业家,收集对国家、地方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走访学校知名校友,收集校友的学术成就;走访对地方文化深有研究的学者、专家,收集开创一方文化的创新者、创造者;走访社区,收集在百姓眼里的好人,广受称赞的平凡的劳动者;收集有影响的公认的坚持传统美德如孝、善、诚等的好故事。经过精选、讨论、对话,把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一方社会名流的相关的事迹、轶事、成就、善举和个人道德杰出表现,整理精编成册。并优选相关的场所、生活的名胜遗迹,有纪念意义的物所,作为德育实践基地。整理、收集的过程是学生深受教育与体验的过程,能促进思想与道德的自我优化。

(2)建设弘扬乡贤精神、宣扬中华美德的校园环境

环境化人,熏陶育人。从乡贤资源库里,精选得到历史、社会各界公认的,对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开创性、代表性的乡贤先哲,优选他们的伟大贡献,杰出成就和文化影响等事例,建设成校园文化长廊,让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他们在时刻影响着。

提炼中传统美德精粹,结合乡贤美德故事,精编他们对后人的教育具有启迪性的经典语录,精心概述他们创举的思想内涵。把这些融合美德的事例、语录、警句,制作成道德宣传牌或文化墙,布置在校园里,让学生每天都受到默默的滋润。利用校庆,从不同时代、不同工种、不同年龄段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推荐评选出校友之星,让每一位校友之星,留下一段自己的座右铭,自己的人生感悟,对自己最具影响的一句话,对后学勉励的一个期望,及他们奋斗的岁月、成就、感悟、启迪制成展示牌,散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每时每刻,时时处处都能看到成功源于曾经不懈的努力。学生处在这种持续浸润式熏陶环境中,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发展。

(3)开设校本课程,宣讲乡贤文化与精神

课程引领,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影响。我们把本校初中生生活区域内有着重大影响和知名度高的乡贤先哲,根据乡贤先哲库收集的有教育意义的轶事、重大贡献、个人美德、崇高的品质、经典的教育语录等修订成校本教材,利用课程安排中的地方课程实施教学,利用课堂主阵地宣讲乡贤文化,传播乡贤精神。教学中突出乡贤身上集中反映的中华传统美德,把他们尊老敬幼,慈善博爱的个人品德,爱国爱家乡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人生,厚德载物,崇德尚文的济世情怀作为教学的目标,通过学生的讨论、辩论、演讲,师生间的对话等形式让乡贤文化、乡贤精神融入学生的成长的血液。

(4)亲近乡贤,以乡贤精神内涵命名班级

乡贤精神,铸就班魂。优秀班集体文化是影响每个学生个体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我们把学生共同认同的乡贤文化、乡贤精神,引入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从乡贤先哲库中精选能代表乡贤文化与精神的人物、精神内涵命名班级,用精炼概括的品质作为班级精神和追求的目标,引领学生进步成长;用乡贤所反映出的道德力量作为班级的班风,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用乡贤成就人生的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作为班级学风,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乡贤文化与精神渗透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以集体与团队的力量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

(5)参观纪念馆,参与文化盛典,邀请名家与学生互动,感受乡贤博大的爱国、爱乡情怀

活动中体验,让乡贤深入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钱穆、钱伟长故居,在钱伟长父亲创办的又新小学里,读一读《弟子规》、《三字经》和《钱氏家训》,大声地朗读:读书、报国、修身、养德的校训,感受一下他们成长的文化,自然在学生心底升起爱国爱乡的情怀。每一次的文化盛典都是乡贤聚集的盛会,每一次的盛典又是一次乡贤爱国爱乡情感的海洋。利用地方政府、学校举办的各种文化盛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乡贤的浓浓乡情,感受地域文化的深厚内涵。如让学生参与4月10日的纪念江南始祖泰伯的吴文化祭祀盛典,感受渊源三千年的吴文化,借机邀请对吴文化深有研究的学者来给学生讲座,让作为吴地的子孙的我们深悉吴文化的精髓,肩负传承和弘扬的责任。如邀请事业有成的知名校友到学生中演讲,讲述自我奋斗的历程以及地方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讲述自己所坚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邀请身边好人到学校与学生交流做人、做事的经验,交流善、孝、忠、诚、信等传统美德;组织学生走上社会收集乡贤的美德轶事。在充分学习与了解的基础上撰写乡贤的推介词,为乡贤撰写感动自己的推广语等。学生各种地方文化活动中不断升华自己的品德。

由此可见,与中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地域文化,是中学生成长的文化之底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仰、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中学德育中能融入乡贤文化、地域文化的精神,融入民族传统美德,不仅能帮助中学生的道德精神家园的构建,更能激发民族精神,重振道德自信。这样的德育才有活力,才有生机,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参考资料:

1、《乡贤之光》校本教材无锡市后宅中学编印;

2、邵江《用地域文化、乡贤精神推进初中班集体文化建设尝试》【J】《学周刊》2011第11期;

3、《文化与生活》,高中政治(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4、吴潜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N】人民日报,2007-10-17。

5、《以乡贤美德建构中学德育新模式》【J】《东方教育》2013第9期

第二篇:《以德育德:我的育人故事》

《以德育德:我的育人故事》 之“倾斜政策”的方法转化后进生

深圳西乡中学 田斌

【摘要】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帮助每个孩子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然而,无论是思想上的后进生,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因此,转化后进生是一门很讲艺术的学问。本文将从“倾斜政策”的五种方法来探讨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 倾斜政策 方法 后进生 转化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后进生,一些后进生经过老师教育,进步很大,但也有一些后进生,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结果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这部分后进生,有的老师把他打入“冷宫”,置之不理;或者冷嘲热讽,以解心头之气;有的甚至找个理由,把他赶出校门,以免影响和拖累班级。这些做法都是教育上的大忌。因为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转化一个差生,等于培养一个高材生”。在转化后进生这一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我谈谈“倾斜政策”的五种方法。

一、多点尊重争其面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3、家庭的压力。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又往往因孩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大失所望,故常采取非打即骂的方法,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作为教师,既要为后进生进行心理“减负”,除去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又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学习潜能。

三、多点欣赏掘其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巨大力量,关键看如何挖掘”。后进生并非全身都是缺点,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即“闪光点”,只是他们的长处被掩盖了,因而,班主任不应只看他们的表面行为,便妄下定论,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后进生,以高度的责任感,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去发现和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肯定和强化,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有的学生因心灵遭受创伤,加上本身缺点较多,常遭一些老师、家长的冷面孔和同学的冷眼,在心理和精神上受到种种压力,极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然而他们仍有追求进步的欲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劳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突破口。他们一有“闪光点”,就多在公众场合给予表扬,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感到大家没有歧视自己,自己仍是集体的一员,从而消除自卑感,重拾信心,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

四、多点情感导其思

面对已经严重违反纪律的后进生,教师必须有必要的“情语”来作为“协奏”。很多后进生是伴随着呵斥长大的。教师很多正常的批评在他们的思维中得出相反的结论。对他们板起黑脸,只会使他们反感对抗。语调温柔、言辞恳切,态度和蔼,无形中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如果后进生感到老师是通情达理的,老师的

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统一强大的教育力量,促使后进生青少年改过自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与学校合作的关键是教师,这是学校与家长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一环。而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教师应以热爱之心与家长沟通,协调一致,共同打动学生的心灵,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六、体会与反思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与“后进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确实学到了很多,这些在书上也未必有章可循,当然有些工作也是在曲折中摸索前进。后进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困难,因而我们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各方面基础较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教师对后进生的这种关怀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总而言之,对待后进生,应在尊重、了解、欣赏、情感、关爱等方面实行“多一点”的倾斜政策,并促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形成奋发图强的内在精神动力。使他们能够成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国家栋梁。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愿意为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便一定会有可喜的成果。

2014年4月8日

第三篇:《以德育德:我的育人故事》

我的育人故事

曹文杰

时光荏苒,一晃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回想自己经历过的这许许多多个日夜,有辛酸,也有喜悦。但这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身为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位教师都要用注重德育的作用,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天职。

几年前,我刚来到这所学校教学任教,刚刚毕业的我,初进教室,显得有些稚气。然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教室里捣乱的学生总是影响我的课堂、影响我的心情。

张某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被誉为班级里的“活宝”、“捣蛋大王”,学习成绩差、扰乱课堂秩序是家常便饭,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恶劣,开始时还收敛些,趁我不注意的时候用废纸团成个纸球,偶尔打这个学生,偶尔打那个学生,有时与周围的几个学生窃窃私语,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秩序。我第一念想就是把他揪到办公室,好好训斥一番,情绪激动的我直接把张某揪到办公室,教室里也因为我的离开乱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是我事后知道的)。在办公室里,我火冒三丈地狠狠训斥他一顿,他却在那无所事事,等我闭口后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我心里的委屈还没来得及溢出,主任急匆匆地进来让我赶回教室,此时的我回到教室,所有的教学计划都被打乱,整节课的效率低下,学生们对我的评价也因此走低!

我课下再次把张某叫到办公室,但由于情绪没有稳定,我比上次更暴躁,我说“我要请你家长过来!”,只见他无关紧要的回答“你难道不认为请家长是你最无能的体现吗?”,我被这句话噎得哑口无言,张某仍针锋相对“老师,你为什么发脾气,难道仅仅因为我与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吗?你真是为了我好而教育我吗,还是为了我不扰乱课堂或者是不影响你的工作而教育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独自留我在那发愣。

此后的几天里,张某的话时刻回响在耳畔,我对他的话似懂非懂,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想想那天的对话、想想最近的教学情况,我意识到我对学生尤其是张某的教育存有私心,首先我训斥张某不是从张某的利益角度出发,而是为了我的课堂,甚至是为了使他不影响我的心情。在后来几节课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对我的偏见,就在这时,另一番景象呈现在我面前,同样的办公室、同样的一个学生张某,只是换了一个教师,教师仍然是训斥着张某,但张某耷拉着脑袋,明显一副愿意受教的模样。心中的疑团把我困惑住了,同样的训斥、同样的手段,为什么放在不同的教师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我迫不及待地去取经,那位老教师只是微笑着说“信任”二字,然后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我能自己琢磨透。仅仅这两个字,难以理解,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时时观察那位老师的一举一动,有他的课时我去旁听,通过对他的课堂过程、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分析,与我的并没有多大异同,唯一不同的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学生的反应不同,这时我偷偷看了张某一眼,很明显可以看出他在竭力克制自己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扰乱课堂,我为这一幕很震惊。课后我找了几个平时乖巧、听话的学生谈心,想从他们身上探索答案,最后终于知道了学生们对那位教师的评价,学生们都普遍信任那位教师,他们就普遍地认为那位教师做的任何事包括批评他们都是为了他们好,张某几乎放出话“X老师是为我好,即使他打我也是为我好。”

从此,我终于明白了何为“信任”,意识到了师生间“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促使师生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是联系师生间关系的纽带。我也尝试着与学生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万事开头难、凡事需要循序渐进,在我的课堂上,我尽量以微笑面对学生,尽量把我的关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张某等学生扰乱课堂纪律时我会给他们微带严厉的眼神以警示,这明显发挥了作用,他们会暂时的安分守己,这可是一大进步,学生们似乎对我的课堂更有兴趣,张某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趁热打铁,课下我会利用自由课、自习课的时间多在教室里走走,与学生交流、谈谈心,谈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尽力以谈话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我想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仅对我没有了敌对的态度,反而渐渐接纳了我,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知己。我也渐渐的明白学生肯定会犯错误,老师的心态和处理方法尤为重要。但道路不是平坦的,在这期间张某等人有时还会惹我生气,可我已经会处理这种问题了,事情出来后我会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找张某谈话,渐渐他也能够接纳、理解我了。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位于主导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在角色扮演中,传统的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界的形式,教师更应当是学生的长辈、朋友。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对学生的爱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爱建立的信任的桥梁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信任不是盲目地,与学生间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一味的迁就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一定会批评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批评学生不但不会学生反感,更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好教师不仅仅是你对学生好、学生说你好,真正的好教师是你批评学生,学生仍然说你好,做到这种程度的关键在于建立德育的良好机制!

第四篇:以中华经典文化促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实践

以中华经典文化促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实践

【关键词】中华经典文化 农村初中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56-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农村初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呢?对此,玉林市兴业县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兴业一中)、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太平山一中)、玉林市兴业县高峰镇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高峰二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中华经典文化与初中学校德育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将中华经典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途径。

一、营造以中华经典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上述3所实验学校分别依据本校实际,创建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一)打造书香校园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3所实验学校均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即要求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在初中3年能够积累诗词曲300首、成语典故3 000条、美文名篇100篇,阅读名著100部。学校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旨在让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为了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实现,3所实验学校为学生定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每个班级均开设有图书角,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比如,大平山一中在教室、走廊等张贴和悬挂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经典名句,以及我国书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人物画像,整个校园充满了中华经典文化气息。再如,兴业一中在学校围墙、食堂及学生宿舍外的墙壁上,镌刻了古代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文化长廊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讲,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所实验学校都建设了文化长廊,定期更新文化长廊的内容,如3月的主题是学雷锋;9月的主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月的主题是爱科学;11月的主题是体育文化节。将校园文化长廊建设融入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德育渗透为主,突出了学校的德育教育特色。文化长廊融艺术与文化为一体,既有中化经典文化的底蕴,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

(三)创新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从不同侧面彰显了一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情感、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因此,3所实验学校都规范了教室的布置,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比如,高峰二中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时,改变了过去教室讲台上方的布置,在讲台上方分别添加了一幅图画和一个挂钟,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设计相应的励志标语。比如,九年级围绕中考备考设计标语,八年级围绕孝顺、感恩、守法设计标语,七年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设计标语,每个班级设计的标语都各有特色,如该校131班教室讲台上方张贴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上好学、读好书”的标语,教室左右墙壁张贴了由师生共同设计的“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生长、学会生辉”的标语。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品德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为了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3所实验学校均给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分发了《中国师德手册》《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对教师进行强化学习,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比如,在高峰二中,全体教师以观看视频《经典教育,改变命运》的方式开启了“高峰二中‘以德促教 经典教育’活动”的序幕。通过观看视频,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华经典文化对洗礼人的心灵、提高个人修养、提高德育实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定位,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老师们还经常引导学生对照《弟子规》中的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畅谈感受。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教育正在逐渐改变着该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在课堂中渗透中华经典文化教育

(一)在学科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3所实验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都把德育工作整体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当中,各科任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找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兴业一中开展的书法课程将中化经典美文作为书写内容,而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课时将中华美德故事设计成动画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接受美德教育。再如,大平山一中的老师们在上科学课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一目标。

(二)开设新课程

围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3所实验学校均开设了4类课程。第一,阅读指导课。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做简单的读书笔记等。第二,读物推荐课。为了让学生读到好书,教师可以不定时地给学生介绍某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朗诵一本书中的某个精彩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第三,阅读欣赏课。借助阅读欣赏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精彩内容,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方式,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第四,读书汇报课。师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请学生复述书中的内容,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展开辩论,评点书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将看过的文章编成小品、课本剧进行表演。3所实验学校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上述的4类课程的教学。此外,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对每个单元进行拓展,引入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一系列精品文章,由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就可以同时在课内扩展阅读3―5篇同主题的精品文章,扩大了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中华经典美文,举止变大方了,性格变开朗了,气质变优雅了。

(三)开发校本课程

3所实验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比如,兴业一中开发了校本课程《爱我一中》,高峰二中开发了校本课程《二中,我的家》,大平山一中开发了校本课程《校园文化一角》,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中,3所实验学校均将中华经典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

四、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一)常规教育活动

3所实验学校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革命领袖、民族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日、逝世纪念日等,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创设德育教育情境,开展多样化的德育主题班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兴业一中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红歌,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迎国庆’书、画、征文比赛”,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再如,大平山一中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文明礼貌月”“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节约用水、用电,反对浪费”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陶冶了师生的道德情操。

(二)创新教育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2013年,3所实验学校都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第二十届玉林市兴业县青少年爱国主义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教育活动。结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3所实验学校给在校学生分发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中学卷》读本,并标注了诵读的时间,如利用早读或晚读诵读古诗文,还开展了“课前一吟”活动,学生在课前诵读一首古诗文,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营造了浓郁的古诗文诵读氛围。3所实验学校共3 0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了读书教育活动,读书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的舞台,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2.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3所实验学校分别结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并将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纪律、卫生、安全、孝敬、诚信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高峰二中每个月都开展“读传统经典,做好中国人”教育活动,该活动以观看视频、诵读《弟子规》、书写读书体会等形式开展,生动感人的案例阐释了何为善之根本、人之本性,培养了学生孝老爱亲、感恩爱国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再如,兴业一中135班从学习《弟子规》开始,每天利用晚读前10分钟诵读《弟子规》,几个月下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3.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而且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所实验学校分别给学生分发了《心怀感恩,放飞中国梦》读本,开展了主题为“心怀感恩,放飞中国梦”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比如,高峰二中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有“遵纪守法,让父母放心”“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等。在“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周末与父母聊聊天,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汇报一周的学习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进步、收获,加强与父母进行沟通。

4.校外活动引领成长。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办教育,而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3所实验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兴业一中以县老年人大学作为孝亲敬老实践基地,大平山一中以汽牛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高峰二中以农作物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每年3月,兴业一中会组织部分师生到老年人大学听取老教师的教育经验,9月组织师生到石南镇东龙村五保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激发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实践证明,开发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活动空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013年以来,3所实验学校共3 200多名师生全部参与了课题实验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的宣传栏,经常张贴有表扬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感谢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形成了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中华经典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成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措施。

(责编 欧孔群)

第五篇: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理念创新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研究心得

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理念创新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科学

发展观研究心得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研究心得

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 观促进文化理念创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促进社会 和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 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彻底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监管的思想观念,把科学 发展观落实到文化理念方面。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创 新,发掘我所的优秀文化内涵,赋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精神,营造浓厚的创新氛 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 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实现“科 技兴所、人才强所、开放活所”战略目标、提高研究所整体 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

一、完善业绩评价办法,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为鼓励职 工开拓创新,从 XX 年开始,制定了科研业绩考核办法,后 根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考核办法进行了多次修改。

还出台 了多项激励政策,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实行重奖政策,如:主持 863 计划、973 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 项目;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

论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单个研究项目 年均本所可支配研究经费在 100 万元以上;单个新品种年推 广面积连续三年在 500 万亩以上;单项技术年推广面积连续 三年在 1000 万亩以上等 6 个方面作出成绩的给予课题组和 人员 10-50 万元重奖。

每年根据所业绩考核办法对作出贡献 的课题组和职工进行奖励。

同时,鼓励各科研课题开展 对外合作交流,通过院所长基金、所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等的 资助,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并经常性地组 织开展学术交流,形成了一个既能宽容失败又积极鼓励创新 的宽松的研究所氛围。

由于激励机制恰当有效,极大地激发 了全所科研人员

的创新积极性。

二、建立廉洁和民主决策制度,创造创新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工作,做到“业务工作做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就延伸到哪里”,真正形成党委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全所职工共同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

几年来围绕 管住、管好“权、钱、物、人”,加强制度建设,基本形成 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

首先 狠抓已有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中纪委和各级地方纪编辑推 荐:XX/1018/special_委已制定的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规章 制度,如《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

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等。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 全完善所内规章制度,定期对所内制定各项的规章制度进行 了清理,修订并汇编成册。

如为了规范录用新职工和编外职 工的程序,制订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新进人员招聘办法》等;为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和浙江 省的各项规定,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各个项目招投标的整 个过程。

这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保证了我所在人员录 聘、财务管理、基建招投标、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实行全过 程监督,规范工作程序,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堵塞了漏洞,做到了防腐工作的关口前移。

三、健全各项民生制度,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近几年,我所一方面努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确保职工收入保 持逐年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关注民生,切实解决职工群 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先后形成了所领导与党外知识分 子的联系制度、与各党支部的联系制度,每一位所领导定期 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对 生病职工,所领导和工会形成了上门慰问的惯例,对全年医 疗费用支出比较多、生活比较困难的职工,制定并实行医疗 费补助、困难职工补助制度。

另外,投入大量经费对实验基 地的科研大楼、行政办公楼和基地广场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 改造,购置了空调车改善了职工上下班的条件。

对试验区的 田间道路、杭州大楼职工住宅的外墙、院落进行了修缮;试

验场还为职工建造了近500 套的经济适用房,对居住小区的 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通过各种建设,使我所职工的工作、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研究所的创

新能力相应得到提高。

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丰富 “双争”活动制度,奏响创新主旋律。

为鼓励先进,弘扬正 气,推行表彰奖励制度,每年“五一”对为所争得集体荣誉 的单位和获得先进个人的职工进行集中通报奖励;每两年评 选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每年年底对考核优秀的职工 进行表彰。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所网站、教育宣传栏等平台,宣传所内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和 引导全体职工,树立主人翁的精神,敬业爱岗,努力做好本 职工作。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所外媒体及时宣传报导我所在科 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果,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 的形象。

每年组织职工开展社编辑推荐:XX/1018/special_ 会实践考察活动并形成制度,参观改革开放新成果,举办 “迎 国庆,升国旗”仪式等,培养职工的爱国主义精神;每逢重要 节日悬挂庆祝横幅和彩旗,每年举办趣味运动会等专项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文体活动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 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展示水稻所人的精神风 貌,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 了职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了

研究所的文化层次。

创新文化工作是研究所发展中一项重要而又需要长期 坚持的工作,应不断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和谐、竞争的良 好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并完善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实施“科 技兴所、人才强所、开放活所”的三大战略,传承优秀文化 之精华,顺应时代发展之需要,逐步建成具有特色的中国水 稻研究所创新文化体系。

下载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德教札记③——以地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创新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