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我们对全市54个乡(镇)、企事业单位的56名专武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表现在:
一、目前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从调查中发现,在全市56名专武干部中,40岁以上的有25人,占总数的44.6%,其中50岁以上的有6人,40岁以下的只有25人,占总数的44.6%。
2、文化偏低。从56名专武干部文化结构上看,大专18人(其中14人属函授),中专10人(其中5人属函授),高中以下24人。透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一是跃进文凭多,实际水平低;二是函授文凭多,正规院校毕业少(正规院。
第一,落实编制,提高职级待遇。一是落实编制、定人定位,严格按照中办发[1999]24号文件落实人员编制,把专武干部队伍配齐配强,根据乡镇人口的多少增配一名副部长或干事,以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提高现有编制的职级待遇。由现在副乡镇级武装部职级待遇编制调升为正乡镇级,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政府的兵役机关,做到有职有权。三是专武部长必须进入同级党委。
第二,把好选配关,选准配强专武干部。要切实把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选进专武干部队伍。一是按照专武干部队伍的人才选拔条件,从每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中挑选。二是从每年的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毕业生中挑选。三是从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中挑选。四是把专武部长的人才选拔引入竞争机制。五是公推公选。采取组织推荐、群众公选,与乡镇党政干部同步进行,连选连任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乡镇三次换届。六是检查考核。在检查考核中,把乡镇武装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之中,由县人武部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专职武装干部每年进行1—2次全面目标考核。广泛听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民主测评,在考核中,突出德、才、绩,结论得出好、中、差,并存入个人档案,为提升使用提供依据。只有这样,专武干部队伍的人员素质才能自觉提高,做到变压力为动力,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第三,抓好培训,努力提高专武干部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可由地方党校、职业教育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二是学习军事知识。可由军分区和县人武部承担,军分区主要负责对乡(镇)及企事业单位武装部长的培训,县人武部主要负责对专武干部的培训。三是学习国防动员业务知识,使之掌握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四是通过系统学习《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国防法规,不断提高专武干部依法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充分调动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对专武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做好专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专武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要定期对专武干部进行考核检查,奖优罚劣。四是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确保他们的职级、待遇落到实处,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在人武战线上建功立业。五是要会同地方党委及职能部门理顺专武干部管理体系,坚持统一培养,统一使用。六是要拓宽专武干部交流渠道,及时对达到任职最高年限的专武干部进行调整交流。
第五,强化党管武装的责任意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情况下,自觉关心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篇:对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
思考
对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48:1
2对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我们对全市54个乡(镇)、企事业单位的56名专武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表现在:
一、目前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从调查中发现,在全市56名专武干部中,40岁以上的有25人,占总数的%,其中50岁以上的有
6人,40岁以下的只有25人,占总数的%。
2、文化偏低。从56名专武干部文化结构上看,大专18人(其中14人属函授),中专10人(其中5人属函授),高中以下24人。透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一是跃进文凭多,实际水平低;二是函授文凭多,正规院校毕业少(正规院校毕业生只有4人)。
3、思想不稳。一是驻边远、条件艰苦和经济较为落后乡(镇)的少数专武干部思调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有的专武干部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武装工作不那么重要了;三是有的认为干武装工作辛苦无前途,寻求新的思路跳槽;四是有的专武干部担心在今年乡(镇)机构改革中被裁减,情绪不稳显得尤为突出。
4、业务素质不高。在全市54名专武干部中,仅有8人参加过军分区举办的武装工作业务培训。少数专武干部思想素质低,军事素质差,对民兵预备役
及兵役工作比较陌生,事到临头,仅靠上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工作。
5、专武干部难专武。配备编制少,工作难开展。部分专武干部未摆正武装工作的位置,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武装工作上。大多数乡(镇)的武装部长均身兼数职,最多者多达6项,以致专武干部成了兼武干部。
6、经费较紧。从调查的情况看,有95%的乡镇、企事业单位人武部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少数乡(镇)领导国防意识淡薄,对基层人武工作重视、支持、关心不够,经费投入少,导致民兵预备役工作活动难以开展和落实。
7、认识不高。少数乡(镇)领导没有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也没有把武装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和考核内容。
二、加强基层专武干部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落实编制,提高职级待遇。一是落实编制、定人定位,严格按照中
办发[1999]24号文件落实人员编制,把专武干部队伍配齐配强,根据乡镇人口的多少增配一名副部长或干事,以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提高现有编制的职级待遇。由现在副乡镇级武装部职级待遇编制调升为正乡镇级,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政府的兵役机关,做到有职有权。三是专武部长必须进入同级党委。
第二,把好选配关,选准配强专武干部。要切实把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选进专武干部队伍。一是按照专武干部队伍的人才选拔条件,从每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中挑选。二是从每年的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毕业生中挑选。三是从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中挑选。四是把专武部长的人才选拔引入竞争机制。五是公推公选。采取组织推荐、群众公选,与乡镇党政干部同步进行,连选连任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乡镇三次换届。六是检查考核。在检查考核中,把乡镇武装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由
县人武部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专职武装干部每年进行1—2次全面目标考核。广泛听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民主测评,在考核中,突出德、才、绩,结论得出好、中、差,并存入个人档案,为提升使用提供依据。只有这样,专武干部队伍的人员素质才能自觉提高,做到变压力为动力,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第三,抓好培训,努力提高专武干部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可由地方党校、职业教育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二是学习军事知识。可由军分区和县人武部承担,军分区主要负责对乡(镇)及企事业单位武装部长的培训,县人武部主要负责对专武干部的培训。三是学习国防动员业务知识,使之掌握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四是通过系统学习《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国防法规,不断提高专武干部依法开展民兵预
备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充分调动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对专武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做好专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专武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要定期对专武干部进行考核检查,奖优罚劣。四是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确保他们的职级、待遇落到实处,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在人武战线上建功立业。五是要会同地方党委及职能部门理顺专武干部管理体系,坚持统一培养,统一使用。六是要拓宽专武干部交流渠道,及时对达到任职最高年限的专武干部进行调整交流。
第五,强化党管武装的责任意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情况下,自觉关心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依法规范基层武装部的双重领导制度。上级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基层武装机构设置和专武干部调整配备原则的有关指示精神,制定配
套的实际细则,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武装工作的领导职责、任务和目标,强化党管武装的责任意识。
第六,落实武装工作经费保障办法。针对武装工作经费紧张和难以筹措的问题,应依法规范经费保障来源。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将民兵训练经费统筹取消,政府应将民兵训练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要搞好“暖心工程”建设。在解决专武干部住房、看病、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上,适当优待专武干部,着力解决专武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专武干部才会更加热爱武装、安心武装、尽职武装,全身心投入武装工作,我们这支专武干部队伍才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国防后备建设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才能不断加强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关于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我们组织工作组对八县市的164名乡镇、街道专武干部的情况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调查。总的感到,这支队伍整体素质较好,政治坚强可靠,思想作风纯朴,履行职责认真,多数同志表现出了爱岗敬业和奉献牺牲精神,在基层和艰苦的岗位上忘我工作,为吉首军分区荣获“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作出了贡献。在调查中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我们也感到当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与新的使命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一、主要问题
一是职责意识淡化,进取精神不强。调查中有46人谈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装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出畏难情绪;有24人认为做人武工作清苦,产生进错门想改行的思想;有的职责意识不强,在职不尽职工作不尽心,常常为个人和家庭问题分心走神,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有的甚至把任武装部长当成职务过渡的“跳板”,任用后朝三暮四工作平庸;有的精神不振奋,碰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去克服,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或把矛盾上交;有的不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落实上级指示不能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手上无典型,脑中无经验。
二是兼职过多,精力难以集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对武装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他们心中武装工作是“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因而专武干部就成了“万精油”,兼职越来越多。全州有95%的专武干部兼职,少的3至4项,多的达到5至6项,主要兼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民政、国土、交通、机关后勤等工作,有的还要包一个村或一个片。乡镇、街道武装部一般只设一名部长,本身工作任务重,再加上兼职过多,各种事务使他们无暇顾及本职工作,大多数专武干部一年从事本职工作时间不到3个月,本职工作变成了“附带”工作。兼职过多,精力分散,职责难辨,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武装工作中去。
三是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偏低。调查对象中有32%的专武干部没有当过兵,任职前也没有受过正规军训和预备役业务培训,军事素质较差,缺乏武装工作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做起工作特别是军事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即使当过兵的,从部队退伍后或从人武学院毕业后,就一直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由于事务缠身,很难有再学习深造的机会。加上平时很少进行业务学习和系统培训,业务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州武装干部培训中心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也只能训80人左右,且一部分训练后不久就改行了,训用脱钩矛盾一直较为突出。同时,部分专武干部还存在学历偏低、知识陈旧、观念老化等问题,业务水平得不到全面提高。
二、原因剖析
专武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源渠道不畅。调查的164名专武干部中,从转业、退伍军人和人武学院毕业学员中选拔上岗的有112人,占68%,而从其他行业改行过来的有52人,占32%,这些改行的人员都未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就上岗,致使有些专武干部想干不会干。一些老武装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发展受限,很难成为地方培养的重点对象,交流不出去;一些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因没有位置安排,处在“待业”状态,形成了“老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的状况。全州现有26名人武学院毕业学员没有安置,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专武干部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管理体制不顺。现行政策下,对专武干部实行军地双重管理。县市人武部对专武干部管理主要是军事业务管理,在专武干部的任用、交流、工资等问题上只有建议权,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地方党政部门。由于人事权和财政权在地方,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的现象。一些专武干部认为“端谁饭碗归谁管”,对乡镇交代的其他工作不敢马虎,而对本职工作则积极性不高,草率应付,标准降低。
(三)工作动力不足。一些专武干部在刚上任时,还有一股热情,工作干劲比较大,能热爱武装事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任职时间稍长,当初那种工作热情便开始降温,特别是感到自己升迁无望时就会锐气减退,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和会干不想干的现象。再由于军地制定的任务目标不同,产生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奖罚标准,很多民兵预备役工作难以量化考评,使专武干部工作起来顾此失彼,如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任务上,地方工作又难免要受影响,有时甚至受到一定的经济处罚,结果只好放弃本职工作而完成其它分管的工作。
三、对策探究
基层武装干部队伍的这种状况,已不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势发展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创新选拔机制。要坚持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相结合,不断增强专武干部队伍的活力。对专武干部要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稳定与流动结合,每年可按适当比例逐步调换岗位,作相应安排。对任职时间长、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使用,做到“走者满意,留者安心”。同时要保持专武干部的相对稳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发〔1999〕24号和湘办发〔1999〕35号文件规定,重申上级有关专武干部的任免权限,强调组织、人事部门在专武干部调动改行、更换之前必须征得县市人武部的同意;县市组织部门在配备专武干部时,要实行联合考察,以军事机关的任免意见为基本参照,真正把那些综合素质好、敬业精神强、作风正派和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干部选配到武装工作岗位上来。
第二,要强化管理培训。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岗前培训定期轮训及事前学习等方法,抓好专武干部业务培训的落实。州武装干部培训中心要着力加强专武干部业务培训,力争实现三年轮训一次,县市人武部对新任职的专武干部必须当年组织培训,真正使专武干部了解人武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方法,达到懂政策、会业务、能组织的要求。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对专武干部管理,要制订出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管理规定,对专武干部的选拔、任免、调整、培训、奖惩以及请、销假等方面作出系统的规范。县市人武部要会同地方组织部门,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进行教育管理;基层党委、政府着重是加强日常管理。三是认真抓好考评。平时工作考评由县市人武部实施,并坚持结合完成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或参加大项活动适时进行工作讲评。综合考评要对基层武装部的全面建设和武装工作落实及干部的日常管理情况,建立一个量化考评细则,纳入县市委干部考评范围,对专武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实施全面考核,实行量化打分,划分等级类别,作为奖惩使用依据。通过奖优罚劣,激励专武干部工作的热情,促进专武干部集中精力抓好以民兵预备役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要健全保障机制。一方面,工作要减负。从实际情况看,不兼职难以做到,兼职过多又不行,专武干部适当兼职便于开展工作赢得支持,而且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有利于多方面全方位地受到锻炼。但兼职过多、过重,就会两头误事,导致出现“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县市人武部应协调地方党委政府作出规定:专武干部可适当兼任或兼管同武装相关的工作,如政法、民政、共青团等,最多不超过两项,尤其不能身兼数职,这样可以保证专武干部以主要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相关待遇要落实。对上级明确规定的专武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要坚决贯彻落实。对没有参加同级党委和没有享受同级副职待遇的专武干部,应按有关规定予以落实。要解决好专武干部岗位津贴问题,落实专武干部的福利待遇。去年12月,湘西自治州委、州政府、吉首军分区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意见》(州发〔2005〕2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专武干部岗位津贴和服装经费标准,统一由财政列入预算。目前全州各县市有的单位已落实到位,有的正在抓紧落实。浅析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乡(镇)人武部和专武干部作为乡(镇)同级党委和乡(镇)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更好的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地实施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锤炼,乡(镇)专武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较好地适应了农村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县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乡(镇)武装工作者,想就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乡(镇)专武干部相对其他基层部门和干部文化素质有所差距。基在专武干部的来源主要是退伍军人和少数转业干部,而乡(镇)其他行政事业干部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或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录用的。专武干部总体的政治素质是过硬的,但其学历与乡(镇)其他干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部分乡(镇)专武干部理论学习抓的还不紧。由于乡(镇)专武干部平时除了民兵训练、民兵整组、征兵和民兵政治教育等本职工作外,部分专武干部还兼管其他诸如政法、纪检、综治、组织、宣传、计生等工作,还要配合所在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部分专武干部往往认为干好本职工作和配合好乡(镇)中心工作就行了,只要不违反原则,理论少学一点也无妨,从而导致部分专武干部理论素质提高较慢。
(三)乡(镇)专武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还不畅。笔者认为,干部能上与能下是相互关联的矛盾统一体。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一下,这是专武干部队伍保持生机与活动的必然要求。然而,从乡(镇)专武干部“能上能下”的运作实践看,则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反差。普遍的情况是“能上”比较容易,人们的认识也较统一,上级的政工、组织部门投入的精力较多,工作的措施也较有力;比较而言,在解决专武干部“能下”的问题上虽然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步子缓慢,突破乏力,许多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致成为目前解决专武干部能上能下矛盾的难点。
(四)乡(镇)专武领导干部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1998年底,基层换届期间,我县一批较年轻的专武干部、职工,通过组织严格的考察后,走上了部长的岗位,对专武干部年轻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干部“四化”方针看,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同乡(镇)其他领导岗位的干部相比,乡(镇)专武干部的整体年龄结构还是偏大了。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能上能下的渠道不畅;二是还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三是上级人武部对(乡)镇专武干部还带有较浓郁的感情色彩,比较讲情面。
(五)对乡(镇)专武干部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笔者从事武装工作已近六年,仅参加过一次温州军分区举办的为期一周的专武干部集训,大部分的专业业务知识来源于会议传达、向老同志请教或通过请教上级军事机关等渠道获得,基本没参加过较系统的业务培训。笔者在基层还兼管宣传工作,每年至少2-3次参加县一级举办的宣传工作学习培训或一些工作交流座谈会;乡(镇)其他分管领导干部,每年也都有相应的培训学习活动。这说明对乡(镇)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1)对乡(镇)专武干部管理多重性。上级人武部可以管,上级组织部门可以管,乡(镇)党政领导也可以管,这样容易造成有工作任务时想到专武干部,没有工作任务谁也不管的局面。(2)上级武装部门和乡(镇)人武部基本没有财政收入,有限的资金集地方财政支持,造成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缺乏资金。
二、存在上述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性
(一)政治理论水平相对较差。由于专武干部队伍学历普遍不高,理论学习抓得也不紧,导致专武干部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不高。据了解,平阳县邓小平理论研究成员近二百人中,没有一人是乡(镇)专武干部;能在各类军事报刊杂志和地方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论性文章的,乡(镇)专武干部更是廖廖无几。所以,笔者认为,乡(镇)专武干部同其他干部之间的政治理论水平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步子稳一点、慢一点,中庸之道思想滋生漫延。由于专武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不畅和整体年龄结构偏大,一些专武干部思想上滋生了“只要不犯错,专武干部的位置就不会被轻易改变”;有的乡(镇)专武干部在当干事或副部长时积极工作,办事有冲劲,但一当上部长就产生“老死也是个部长”的不求上进思想。从而导致了干工作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求稳怕乱,中庸之道大行其事。
(三)工作上存在应付性和被动性。由于对乡(镇)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抓的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的机制,基层专武干部业务知识和有限的工作实践往往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造成凭经验办事,或只是被动的根据上级指令行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而造成工作存在应付性和被动性。
三、解决当前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对策
(一)必须加强学习。笔者认为学习要分三个层面:首先是要抓政治理论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当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专武干部应不失时机,加紧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其次,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专武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相对其他干部有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决不能作为不思进取的借口,时下学习文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比如成人高考、党校大专班、本科班、自学考试及函授等等,只要专武干部肯下苦功一定可以学有所成,取得相对满意的学历。再次,是其他科技、法律知识的学习。乡(镇)专武干部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更要有基本的科技、法律常识,因为乡(镇)专武干部同老百姓接触的认会较多,从“依法治国”和“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来讲,学习一些科技、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乡(镇)专武干部通过自身掌握的科技、法律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有利于提高乡(镇)专武干部在群众中的地位。
(二)实行专武干部队伍“能上能下”的措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解决专武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改革的思路,按照党的十五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地探索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的科学机制。对此,笔者认为;
(1)要大力营造和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专武干部“上下”观,形成有利于解决专武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教育,在专武干部中消除“上荣下辱”的观念。同时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进一步淡化“官本位”的旧有观念,形成适应当前形势的用人观念。
(2)科学地界定专武干部上下标准,在目前已经确定的“德、能、勤、绩”原则标准考核基础上,探索总结一套适合于乡(镇)专武干部特点的考评标准。
(3)在乡(镇)专武干部中推行以竞争激励为特征的动态管理制度,为解决“能上能下”提供制度保证。笔者认为引入“公开平等、竞争上岗”机制,是现阶段解决干部“下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4)借鉴其他系统的成功经验。如公安系统在“三项”教育中,实行“本位”淘汰制度,即对工作目标的完成达不到相应指标的专武干部,实行“末位”淘汰。
(5)要关心“下”来的专武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合理使用“下”来后重新具备任职条件的专武干部。同时,要合理安排“下”来的专武干部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生活,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重新投入工作岗位。
(三)加强乡(镇)专武干部之间的互相交流。笔者认为加强乡(镇)专武干部之间的互相交流有这么几点好处:(1)可以提高乡(镇)专武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使其一旦被调整到新的单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2)在几个不同的乡(镇)武装部工作过,不仅可以增加专武干部的工作经验,也增强了专武干部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的适应能力;(3)各个乡(镇)人武部所在乡(镇)工作环境、待遇不尽相同,一般在好乡镇的都不愿调动,如加强交流,还能使专武干部产生危机意识,更好的干好工作。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育才机制。江泽民总书记强调“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从乡(镇)专武干部选拔前到任用后,都面临着培养教育的问题,完善的育才机制是建立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应着手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乡(镇)武装工作业务性、政策性强,这就要求上级武装军事部门要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切实加强专武干部理论和业务水平;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专武干部,到先进的乡(镇)人武部实地考察学习,着重学习先进的武装工作经验,拓宽视野,提高专武干部的工作能力。
(2)要激励自学成才。被动的参加学习培训,只能是应付工作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看,主动的自学才是真正的成才之道,很多专武干部都是靠自己主动学习积累而成为武装系统拔尖人才的。上级军事机关应对通过自学取得成果的专武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取得学历、获得理论研究成果、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等等),提高专武干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3)要创造丰富的教育载体。目前,武装系统内部的教育活动形式较少,这不利于乡(镇)专武干部成才。笔者建议上级军事机关应多组织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军事比武、岗位评比、调查研究论文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培养乡(镇)专武干部学习、钻研业务的兴趣和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
第四篇:对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对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是基层民兵预备役部队、兵役工作、国防教育和战时兵员动员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骨干力量。为进一步掌握乡镇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武装工作,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考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10个乡镇19名专武干部(一名正在调整中)进行了调查,总的感到,多数同志认真履行“双重”职责,熟悉武装业务,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但从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来看,还存在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齐抓共管,切实营造专武干部“思武”的浓厚氛围
调查中感到,我县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对武装工作非常重视,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坚持双重领导,定期召开议军会、武委会、国动委全会,把武装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武装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体系,把专武干部使用纳入地方干部整体规划,每年以“建始讲坛”的形式组织科以上干部学习国防知识,年终考评将武装工作纳入考核范围,每次干部调整都对专武干部政策倾斜,较好地促进了武装工作的落实。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目前,专武干部队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工作兼职过多,分心走神,不能保证足够的精力搞武装工作。10名乡镇部长中全部兼职都在三项以上,最多的有七项工作,大多兼有与武装工作相近的综治维稳、安全生产,也有
武干部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干好专职工作;上面万条线,下面一颗针,乡镇党委政府是最基层的工作单位,目前,乡镇编制职数减少,任务重,事务杂,压力大,专武干部兼职也在法理之中,但兼职不应太多太杂,最多兼任与武装工作性质相近的二至三项工作,这样,不仅能体现专武干部的地位作用,也能使专武干部集中精力做好民兵整组、军事训练和新兵征集等规律性的武装工作。三是实行量化管理,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要把武装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实行百分制量化目标管理,形成基层武装部考评细则,做到武装工作月月有任务,项项有目标。要建立专武干部岗位责任制,广泛开展“两争”(争创先进基层武装部、争创优秀专武干部)活动,大力弘扬专武干部先进典型,奖优罚差,对事业心强、成绩突出的专武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对表现差、不适宜在人武岗位上工作的同志要及时进调整,以充分调动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落实相关待遇,解决专武干部后顾之忧。要帮助专武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好基层人武部长进同级党委、享受同级副职待遇,专武干部要落实好国家公务员身份。要从工作上、生活上真正关心爱护专武干部,除认真抓好正常的工资福利、定级、调级等问题的落实外,要及时落实专武干部津贴和专武干部服装换发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创新方法,切实理顺专武干部“入武”的进出渠道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2009]5号和22号文件明确规定:专武干部应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专武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选配,优先从优秀转
省政府、省军区[2009]5号和22号文件要求,先由基层党委提名,县人武部和县委组织部共同考察同意后,再由县人武部部长和政委任命,确保专武干部调整使用正规有序,科学合理。二要创新进出渠道。省军区要加强同省委组织部的协调,从省公务员招考名额中单列一定数量的专武干部名额,先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军区集中统一招考,再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集中培训,最后分配到各县乡镇武装部任职。三要相对稳定队伍。军分区可以合同市(州)委组织部门制定人武干部有关规定,明确人武干部任职最低年限,确保人武干部队伍三年不变,确保人武干部以主要精力干好武装工作。
三、加强培训,切实提高专武干部“强武”的能力素质
调研发现,我县专武干部没有一个当过兵,19名专武干部有1名参加了人武学校培训,有1人参加过分区和人武部组织的5次培训,有3人参加过2次集训,其他只参加过1次培训,军事素质较差,武装工作业务不熟,有的集合站队基本的报告不会,有的在处突维稳中,行动迟缓,集结常备应急分队需要2个小时,特别对专武干部所应该具有的“四会”教学、民兵整组、征兵体检标准等业务工作存在不懂不会的现象。对此,一要继续抓好业务培训;军分区要依托教导机构组织专武干部定期轮训,县人武部要经常组织新任专武干部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难题会诊、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专武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广泛开展以胜任本职岗位、精通本职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岗位练兵活动,引导专武干部立足本职,学习成才。二要加强实践锻炼。把专武干部纳入人武部训练计划,同步部署、同步组织、同步验收;紧贴人武部工
该诫免谈话的要诫免谈话,该调整的要及时调整。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做到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五篇: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
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
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武装工作落实质量的重要环节。经过深入调研,我县专武干部队伍整体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何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高标准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努力把我县党管武装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解决专武干部思想不够稳定的问题,增强做好武装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专武干部的思想比较活跃,少数专武干部思想不够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据了解,我县现有专武干部中,有一半以上想调离武装系统。如何解决专武干部思想不稳定的问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思想上引导。要引导广大专武干部充分认识基层人民武装部的重要地位,从基层政权“枪杆子”、社会稳定“主阵地”的高度,认识武装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政治上关心。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在确定后备干部队伍人选时,要把专武干部与乡镇机关其他干部同等对待,优先考虑,重点培养,使专武干部感觉到干武装工作有出息、进步快。人武部、军分区等上级军事机关,要成为专武干部的“娘家”,既要从制度上严格管理,又要从感情上亲近,更要关心专武干部的进步;待遇上提高。由于专武干部经常担负急难险重任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参照公安干警、消防干部的有关待遇规定,设立武装工作职业津贴、值班津贴等。
二、认真解决“进不来,出不去”的问题,保持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调查,目前专武干部队伍进出渠道不畅,专武干部队伍整体上都是非军人出身,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缺乏作为武装干部应具有的素质。疏通专武干部的流通渠道,一是拓宽进入渠道。本着便于进出、提高素质、改善结构的原则,在重点招录人武学校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的同时,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从地方院校录用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应届毕业生,从地方机构改革中分流的干部中录用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军事素质的年轻干部。二是拓宽交流渠道。军事机关要与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专武干部交流制度,做到有计划、按比例正常交流。三是要规定专武干部任职的最高年限。可参照《预备役军官法》,规定专武干部任职的最高年限,部长一般不超过45岁,干事不超过40岁。对达到最高任职年限的,要像安排现役干部转业一样,下达指令性计划,及时进行交流。
三、认真解决管人管事脱节的问题,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专武干部的教育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现象:地方党委、政府侧重于“管人”,上级军事机关侧重于“管事”。所以必须对现行专武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军事机关和同级党委、政府双重领导逐步向以军事机关为主导的垂直领导体制过渡。一是进一步规范专武干部选拨任用制度。在专武干部选拔任用上,人武部要有“一票否决”权和最终裁决权。二是要建立健全专武干部岗位责任制。人武部要制定专武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专武干部工作的奖惩标准、办法和措施,做到奖优罚劣,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专武干部有一种危机感,以调动专武干部干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注重人文关怀。人武部要定期召开武干部例会,对完成的每一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讲评。在专武干部的政治待遇上,要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联系,勤呼吁、多推荐,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真正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专武干部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