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十五”期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力推动“四项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十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县认真落实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法律法规,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县情,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关于在各乡镇设立环保监理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关于出境水断面水质与企业经济挂钩的通知》、《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的意见》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通知。建立了全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和建全了县、乡两级环境监督管理网络,创建了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并重的责任追究方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环保工作格局。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XX县、工业强县、工业XX县的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预防”和“严打”相结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矛盾。一是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项目建设打造新产业和改造提升老产业一起抓,积极引导上国家鼓励的项目和新型无污染的工艺设备,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20*年至20*年,全县新上项目126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从源头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二是“十五”期间,分年度在全县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组织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厂/次,关闭了4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5条,对5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通过关、停、转、治等措施,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为新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20*年底,全县工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全面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投入,确保污染治理和环保经费得到落实。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20*年7月1日,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新条例在排污费所有权、征收体制、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对照要求,结合实际,逐一着手进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一是对全县所有的污染源进行了重新的核查、清理和登记造册,确定全县污染物排放种类,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浓度和总量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方法,削减污染,改善环境。二是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将环保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环保人员经费全额拔付到位。20*年至20*年,累计拔付环保人员经费480余万元。三是加大了排污费的征收力度。“十五”期间,全县排污费征收累计达516万元;投入污染源专项治理资金达160多万元。四是积极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十五”期间,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达9320万元,××公司、××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得到了有效治理。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环保整体素质。为进一步促进环保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环保队伍建设活动。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各年度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并确保“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重点对国务院《决定》、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精神、相关时事政治、环保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和巩固。同时,我们还对环保执法程序和《行政许可法》进行渗透学习,形成了“比学习、比水平、比敬业”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环保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法纪律。落实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十不准”,按照环保执法程序做到廉洁执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监督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赞誉。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每年的“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期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环保咨询台”,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和投诉,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悬挂环保宣传横幅等形式,对《环评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决定》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在“三夏”期间,利用秸秆禁烧宣传车在各乡镇、村落,对秸秆禁烧的危害性和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进行
“十五”期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力推动“四项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十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县认真落实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法律法规,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县情,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关于在各乡镇设立环保监理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关于出境水断面水质与企业经济挂钩的通知》、《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的意见》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通知。建立了全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和建全了县、乡两级环境监督管理网络,创建了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并重的责任追究方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环保工作格局。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XX县、工业强县、工业XX县的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预防”和“严打”相结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矛盾。一是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项目建设打造新产业和改造提升老产业一起抓,积极引导上国家鼓励的项目和新型无污染的工艺设备,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20*年至20*年,全县新上项目126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从源头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二是“十五”期间,分年度在全县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组织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厂/次,关闭了4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5条,对5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通过关、停、转、治等措施,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为新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20*年底,全县工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全面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投入,确保污染治理和环保经费得到落实。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20*年7月1日,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新条例在排污费所有权、征收体制、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对照要求,结合实际,逐一着手进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一是对全县所有的污染源进行了重新的核查、清理和登记造册,确定全县污染物排放种类,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浓度和总量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方法,削减污染,改善环境。二是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将环保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环保人员经费全额拔付到位。20*年至20*年,累计拔付环保人员经费480余万元。三是加大了排污费的征收力度。“十五”期间,全县排污费征收累计达516万元;投入污染源专项治理资金达160多万元。四是积极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十五”期间,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达9320万元,××公司、××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得到了有效治理。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环保整体素质。为进一步促进环保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环保队伍建设活动。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各年度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并确保“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重点对国务院《决定》、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精神、相关时事政治、环保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和巩固。同时,我们还对环保执法程序和《行政许可法》进行渗透学习,形成了“比学习、比水平、比敬业”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环保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法纪律。落实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十不准”,按照环保执法程序做到廉洁执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监督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赞誉。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每年的“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期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环保咨询台”,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和投诉,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悬挂环保宣传横幅等形式,对《环评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决定》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在“三夏”期间,利用秸秆禁烧宣传车在各乡镇、村落,对秸秆禁烧的危害性和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进行
巡回宣传,确保“村村搞禁烧、田间无火苗”。六是定期组织企业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座谈和培训,以强化企业负责人和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县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年底,全县三条河出境水断面主要污染物cod达标率位居全市第一,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较往年有了大幅增加。据统计,“十五”末我县主要污染物cod削减25%,烟尘排放量削减21%,so2(二氧化硫)削减15%。我县环保工作被市政府授予“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一等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综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环保局被省人事厅、省环保局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环境保护工作历史转变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申报市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重庆建工集团党委工作部申报
“重庆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08年,重庆建工集团党委工作部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以建设“效益建工、和谐建工、诚信建工、责任建工”为主线,以集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集团党委五大工程,抓好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内外宣传、打造企业和谐文化、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努力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突破和新提升,为推进集团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做好规划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一)深入宣传,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按照集团党委工作安排,我们制定了《“迎接党代会、实现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作为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制度性文件”执行示范单位,确立两个基层单位为“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示范点”,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先后推出了杨帆、李广等一批优秀的党员项目经理先进典型。市三次党代会和十七大召开前后,我们分别下发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的通知,及时召开干部大会、专题报告会和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做好两级党代会精神的宣传工作。
(二)突出重点,主题实践活动稳步推进。第一,组织开展向党代会献礼活动,牛滴路、渔洞长江大桥北引道、长寿化工港码头等市政重点工程作为献礼项目;第二,围绕集团整体上市、人员分流,发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支撑作用和堡垒作用,以教育为手段,以政策作引导,实行党委牵头、分片包干,开展党员干部
1千人谈心工作,及时疏导职工情绪、排查稳定隐患,确保人员分流、企业稳定、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第三,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先后收到合理化建议400多条;第四,开展“知荣辱、促和谐、树新风”活动,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的活动。春节期间,慰问困难党员57人,发放慰问金14300元;在7.17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期间,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组织车辆设备和人员参与了白公馆、渣滓洞文物遗址的抢险工作,在危急时刻彰显了大型国有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本色;我们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积级参与市“百企赈灾”抗洪募捐活动,共捐款214179.6元;第五,深入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4个领导班子、5个先进企业党委、22个基层党支部、53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集团党委表彰。4个党组织、6名个人获市国资委和市委表彰。
二、抓好制度阵地建设,宣传思想工作重点突出
(一)对外经济宣传亮点突出。结合集团公司跻身百亿集团行列、6.18重点工程和集团成立九周年等重大事项分别召开三次新闻通气会,我们向市内各大新闻媒体通报集团改革创新、经济运行、贯彻党代会的具体措施和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先后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相继推出跨版宣传和“走进国企〃关注百亿集团”、“走进国企〃关注重点工程”主题报道。配合重庆电视台完成重大节庆期间对集团重点工程的采访报道。此外,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建委、市国资委组织的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如参与“直辖十年城市建设成就画册”、“重庆直辖十周年国企图片展”、“辉煌历程、美好未来”国企改革发展成就展、《重庆企业》、《今日重庆》专刊等,组织员工参加重庆直辖10周年文艺晚会、组织400名农民工参加重庆首届农民工日文艺晚会等,协助市委法建办、宣传部组织12.4“法制宣传牵手农民工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集团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战略发展规划,提高了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完成《打造重庆国企名片》相关资料的撰写。在《当代党员》杂志推出“重庆市十佳民工”李世彬、“重庆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杨帆等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日前,集团党委在市级以上各类新闻媒体刊发消息近100篇。
(二)对内形势宣传重点突出。坚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团结稳定鼓劲,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集团成立九周年文艺汇演、各类会议、教育培训、报刊网站、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结合集团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分阶段、分层次重点就“读一本好书”《世界是平的》思考碾平影响建工发展的各种障碍、探讨建设新型国有建筑企业的有效路径,推进集团整体上市、打造经营大平台,学习贯彻两级党代会精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宣传;突出集团战略发展理念,突出集团取得的成效业绩、先进典型,突出改革上市的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定期做好职工舆情分析,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创新观念,顺应发展,为集团改革创新、整体上市凝聚人心、焕发激情、创造力量,营造良好稳定的舆论环境。
(三)宣传阵地建设巩固加强。今年在办好《重庆建工人》报、建工网站的基础上,新创办了《重庆建工通讯》和《重庆建工》月刊,形成了“一报两刊一网站”的宣传格局。《重庆建工人》报和集团网站发挥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作用,《建工通讯》成为各单位工作交流的平台,《重庆建工》杂志通过讲述身边的建工人、建工事,挖掘建工历史和故事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展示建工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崭新的文化理念,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一报两刊一网站”以每月100多篇(次)文章、12万字的信息量覆盖到了集团员工、政府机关、重要客户、相关企业,成为社会各届、黄金客户了解认知建工的平台。
(四)宣传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宣传报道、政研课题等五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考核与考核评先挂钩。起草印发《重庆建工集团宣传报道稿酬标准和奖励暂行办法》,对宣传报道奖励的范围与对象,对内、对外宣传报道的稿酬、奖励办法与标准予以明确规定,调动了广大通讯员和撰稿人的积极性。组建《重庆建工》、《重庆建工通讯》特约撰稿人和《重庆建工人》报特约通讯员队伍共65名,举办2007通讯员培训班,就新闻采访与新闻意识、摄影基础和编辑基础等知识进行了业务培训。召开半年宣传工作会议,通报各单位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对近期新闻宣传的重点进行安排布置。
三、文明建企文化育人,企业和谐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提高企业和谐文明程度。集团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所属单位中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动了创建单位三个文明建设,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竞合、创新、奋进的建工新形象。集团印发《关于开展国企职工文明大行动提升重庆整体形象的实施计划》,围绕“文明职工,和谐企业,做可爱的重庆人”主题,启动“诚信文明,从我做起”文明行动,并将结合《重庆建工集团员工手册》的印发,广泛开展“人人是形象”礼仪普及行动和“文明在细节”行为养成行动,促进员工规范职业行为。上半年安装集团获得市级文明标兵单位称号,渝远公司
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二建公司等四个单位通过复查,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下半年完成了2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单位标兵和2个委级文明单位的创建验收及1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的复查验收。
(二)规范企业视觉识别,推进企业文化工作。针对结构调整和发展形势的变化,今年集团在《企业文化手册》的基础上,制订发放《重庆建工集团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作为集团挂牌上市前的企业形象管理过渡方案;在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印发《关于加强集团企业标识管理的通知》,先后两次对主城区共49个重点工程开展企业标识标牌检查,引导基层单位树立统一规范的建工新形象,督促落实执行情况,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提升了重庆建工的品牌形象,也为直辖十周年营造了浓厚的庆典氛围。
(三)加强思想调查研究,政研会工作扎实开展。结合集团全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2007思想政治研究会工作要点,明确了政研课题62个。集团党委表彰了2006政研论文30篇和优秀通讯员10名、通联工作先进集体2个,印发第八期集团政研论文集。获市建设职工政研会优秀政研论文1篇;两篇论文分别荣获全建政研论文一、二等奖;1名同志获得全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奖,2名同志被评为全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集团党委还组织企业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新世纪国际企业家重庆论坛”和“三峡大讲坛.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
住宅建设公司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重新申报并通过验收
四建公司市级文明单位通过验收
十一建、钢构、爆破公司委级文明单位通过验收
第三篇:申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材料
申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材料
xx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前身襄平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即公元1835年,从清朝绵延至今,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占地47119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6平方米,绿地面积5500平方米。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000名。教职工20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2名,占专任教师20%。其中高级教师51人,中级教师8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43人。近年来,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发扬光大,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2009年被评为xx省绿色学校。2010年被评为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和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xx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把班子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我们实施了“五五三一”工程,即“五明确、五表率、三联系、一公开”。“五明确”:一是明确学校发展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先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二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立校为公,业精于勤,坚毅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三是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办学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做到开放式办学,跨越式发展。四是明确办学总体思路:大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实施科学化管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责任制管理模式。五是明确学校育人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创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智慧、责任、开放等优良社会品格,以德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五表率”:一是讲政治、学理论,做学习的表率;二是以大局为重,做团结的表率;三是励精图治,做实干的表率;四是大公无私,做廉洁的表率;五是解放思想,做创新的表率。“三联系”:领导干部坚持实行“三联系”制度,联系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联系一个班级。“一公开”: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学校的各项重大决定都要由教代会和民主议事会研究通过,使教职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各项决策进言献策。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名班子成员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项,其中校长马德路获得省先进个人、市名校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5项荣誉称号;副校长富荣泉获全国红十字之星等3项荣誉称号。
2007年以来,党员干部带头、教师参与的“一帮一” 结对帮扶特困生的献爱心活动在我校悄然兴起。校长马德路、副校长富荣泉、王玲,工会主席沈怀亮,班主任张化玺、沈进等,为特困学生交书费、买衣服、鞋等生活用品,还为其每月提供300元的生活费。
二、把队伍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点”,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四个意识”,即质量意识、集体意识、改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全新教育理念促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新课改促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新教法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引入竞争机制促人才脱颖而出,以培训进修深造促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双文明”、“四讲”、“一争创”活动:“双文明”即教师文明用语、教师文明行为;“四讲”即讲道德、讲教风、讲作风、讲仪表;“一争创”即争创“文明岗”。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中心,以治理“三乱”签订责任状为手段,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每,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师德标兵”名额为教职工队伍的10%,并在每年的教师节予以表彰和奖励。2010年还举行了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十位师德标兵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腑肺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师德,用爱心和责任全面展示了xx高中教师的形象。这场报告会使在场的全体教职工心灵受到强烈振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
2、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学校坚持面向全体、立足岗位、分类要求、分层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实施以全员培训为基点,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为核心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策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十一五”期间分别进行了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校本培训,做到了各类培训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体会、有考核。教职工培训面为100%。
3、拓宽培训渠道。学校开设了“专家讲座”和“教师论坛”两个园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座。2010年12月校长马德路的教师论坛题目是“做一个幸福的自我”,从幸福是一种感觉出发到把握幸福的要点,以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实例,阐述了幸福观,对调整教师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专家讲座”已举办了3次,“教师论坛”活动已进行了3次,组织教师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学习考察12次。
4、实施人文关怀。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的环境,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一是活动有阵地、有设施。在鳞萃楼地下室,设有乒乓球场地1000平,乒乓球台6个;有健美操室300平,体操辅助设施1套;有台球室120平,球台2个;有健身室120平,跑步机等健身器械1套;在校园内,有篮球和网球塑胶场地3500平,蓝球场5个,网球场1个;另有普通篮球场地2000平,篮球场 4个;有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10000平,足球场地一个。我校与先锋羽毛球馆达成协议,先锋羽毛球馆随时向我校职工免费开放,羽毛球场地3000平,羽毛球场18个。二是活动有组织、有措施。在工会的倡导下建立了太极拳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美工协会、健美操协会等,每个协会都有组织机构,有协会章程、有活动方案。全体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协会组织。一场全民健身活动在我校已经悄然兴起,并且轰轰烈烈。
5、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活动。在工会的具体组织下,本学期开展了创建文明处室活动。这项活动设有流动文明牌匾,一月一评选,每月评选三个文明处室,每学内获文明牌匾数前三名,由工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当月检查中,评分最低的两个处室将由工会亮黄牌,限期整改,期限结束仍不整改者,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整洁、安静、美化的效果,创建文明、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把德育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人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我校通过更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手段、拓宽德育途径、健全德育评估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考风、班风、教风和校风,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学校被命名为省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规范校。
1、分年级管理。学校的发展要求加快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加快学校管理部门职能的改变。学校于2008年变传统的条线管理为年级组管理,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靠前指挥,管理重心下移。每个年组由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干部和一个年级组长构成一个年级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本年级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年级组管理的效能和好处已充分显示,简化了管理层次,使领导重心下移;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细致方向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有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年级之间竞争局面的形成。
2、弘扬红十字精神。2008年4月,全校师生为学校一名患骨外浆细胞瘤的学生捐款5.5万元; 5月,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2.3万元;11月,扶困助贫1.3万元,全年累计捐款20余万元。2009年5月12日正是纹川地震一周年,全校师生又积极为支援灾区捐款13410元,其中学生捐款10175元,教职工捐款3235元。以此表达师生支援灾区重建,盼望灾区早日振兴的迫切心情。学校在2008荣获了全国红十字模范校(xx省仅有4所)基础上,2009年又荣获了xx市红十字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3、拓宽德育途径。确立了武警xx中队、x旅x营x连、xx消防大队等14个共建单位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定期开展军训、“军营一日”、“八一”慰问、军校互动联欢等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规范班级、三好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襄平书院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
4、树立文明学生的典型。我校学生顾少楠同学,在2008年10月12日下午上学途中,遇到一位因骑车不慎跌倒摔伤导致血流不止孩子,他不顾自己高三复习的宝贵时间,毅然决然掏钱为伤者打车,将满身是血的伤者吴明波送到二院挂号就疹,使孩子尽快脱离了危险,并及时通知家长。家长非常感激,为学校送来了长篇的感谢信。我校学生李冰心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2008年九月被xx省教育厅和辽宁教育基金会授予“2008xx省华育优秀中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奖金人民币5000元。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创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挖掘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加大经费投入,致力营造人文氛围,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增绿建绿力度大。2010年我校投入百万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质,实现“应绿尽绿”的目标。我校的绿化有两大特点和一大亮点。两大特点:一是新增绿化面积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面积大约2000多平方米;二是植树品种多、数量多,有18个种类、300多棵。一大亮点是居仁园景观建设,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内设有人工湖,假山小桥,银杏树阵、栾树树阵、交叉甬路,休闲椅、休闲广场、景观石等。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湖畔垂柳,鱼儿浅泳,把大自然的景观浓缩到这一有限的绿化小品中,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走廊文化鲜明突出。2010年对仁智楼、寻源楼的走廊文化进行了建设,内容有五大类:一是德育教育篇:学者名言、名句、行为习惯教育、格言、励志话语、警句等;二是自主教育篇:学生优秀艺术作品、班训等;三是科普知识宣传篇:科普知识宣传、现代科技成果等;四是传统教育篇:学校历史展示、xx古今文化等;五是心理教育篇:心理教育语言、心理引导语言等。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让人赏心悦目,起到暗示陶冶作用,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3、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十多个课外活动小组,还有“襄平书院”报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两个社团组织。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在每年4月至7月份举行,一年比一年更具特色,内容有排球赛、篮球赛、足球赛、书画展、摄影展、集邮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还有大型的文艺汇演,历时一个学期时间,处处都震撼着、美化着、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实践证明,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更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把教学改革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采取了三大措施: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2008年举行了39名骨干教师全参与的贯穿全学期的骨干教师观摩课,同时还举行了分四个阶段进行的47名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历时近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全体党员参加的示范课的评比活动,并召开了党员示范课表彰大会,表彰了黄艳等25名获奖党员,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党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3、以科研促教研。将课题研究扎根于日常教研之中,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立项的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2个,现在已经全部结题,其中有全国课题《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等5个课题获得一等奖。三年来,学校有5人在东北三省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13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28人在市评优课中获一等奖。有3名教师在省教学软件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撰写新课改研究论文1000余篇,有3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第四篇:十五全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材料
创新机制 严格执法 环保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力推动“四项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十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县认真落实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法律法规,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县情,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关于在各乡镇设立环保监理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关于出境水断面水质与企业经济挂钩的通知》、《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的意见》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通知。建立了全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和建全了县、乡两级环境监督管理网络,创建了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并重的责任追究方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环保工作格局。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的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预防”和“严打”相结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矛盾。一是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项目建设打造新产业和改造提升老产业一起抓,积极引导上国家鼓励的项目和新型无污染的工艺设备,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2001年至2005年,全县新上项目126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从源头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二是“十五”期间,分在全县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组织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厂/次,关闭了4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5条,对5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通过关、停、转、治等措施,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为新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2005年底,全县工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全面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投入,确保污染治理和环保经费得到落实。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2003年7月1日,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新条例在排污费所有权、征收体制、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对照要求,结合实际,逐一着手进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一是对全县所有的污染源进行了重新的核查、清理和登记造册,确定全县污染物排放种类,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浓度和总量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方法,削减污染,改善环境。二是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将环保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环保人员经费全额拔付到位。2001年至2005年,累计拔付环保人员经费480余万元。三是加大了排污费的征收力度。“十五”期间,全县排污费征收累计达516万元;投入污染源专项治理资金达160多万元。四是积极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十五”期间,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达9320万元,××公司、××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得到了有效治理。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环保整体素质。为进一步促进环保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环保队伍建设活动。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各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并确保“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重点对国务院《决定》、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精神、相关时事政治、环保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和巩固。同时,我们还对环保执法程序和《行政许可法》进行渗透学习,形成了“比学习、比水平、比敬业”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环保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法纪律。落实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十不准”,按照环保执法程序做到廉洁执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监督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赞誉。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每年的“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期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环保咨询台”,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和投诉,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悬挂环保宣传横幅等形式,对《环评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决定》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在“三夏”期间,利用秸秆禁烧宣传车在各乡镇、村落,对秸秆禁烧的危害性和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进行巡回宣传,确保“村村搞禁烧、田间无火苗”。六是定期组织企业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座谈和培训,以强化企业负责人和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县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05年底,全县三条河出境水断面主要污染物COD达标率位居全市第一,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较往年有了大幅增加。据统计,“十五”末我县主要污染物COD削减25%,烟尘排放量削减21%,SO2(二氧化硫)削减15%。我县环保工作被市政府授予“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一等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先进单位”、“目标考核综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环保局被省人事厅、省环保局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环境保护工作历史转变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关于申报市卫生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近几年,我校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校园建设,学校的爱国卫生治理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今的蚌埠三中,校道平整,景区处处,绿树成荫,草坪茵茵,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塘中莲花朵朵,游鱼隐约可见,怡然自得,好一个幽雅怡人的绿色生态园!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第六、第七、第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我校创建市卫生先进单位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卫生是文明的基础,建设一个优美、整洁、文明、生态的校园,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形载体,更是全体师生学习、工作、健康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我校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以师生健康为重,把推进校园建设,抓好学校环境卫生作为一件大事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食堂工作领导小组”等,建立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有关部门人员具体实施,全体师生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环境卫生工作机制,使得学校环境卫生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二、建章立制,完善卫生管理监督长效机制 环境卫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件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建立一定的常规管理制度并加以坚持贯彻,才能保证环境卫生工作的实效性。
1、校园清洁卫生责任制。我校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清洁区,并落实到班级,每个班级轮流一定的学生,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必要时候全校扫”的清洁卫生制度,保证了整个校园每天干净、整洁。
2、卫生监督检查制度。为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实效性,我校卫生工作检查小组每周都要对食堂卫生、小卖部食品卫生和学校的校园环境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设有一名专职卫生监督员,每天对各班小扫和周扫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清洁卫生要求的,立即要求有关班级重新清扫。每天在学生一日三餐用餐时间和课间时间,卫生监督员即上岗执勤巡查,监督制止纠正学生乱丢剩饭剩菜的不良行为和乱丢乱弃瓜果纸屑等行为,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的清洁卫生。学生公寓的宿舍管理员都要对学生宿舍内务进行检查打分。我们将有关检查结果与每周班级流动红旗、文明宿舍和每期先进班级评选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环境卫生管护制度。我校制订实施了“蚌埠三中校园卫生管理条例”、“蚌埠三中绿化管护规章制度”、“蚌埠三中宿舍公约”、文明教室、文明宿舍评比制度,提出了“三化”、“六无”、“四注意”的要求,即教室清洁卫生要做到“净化、美化、绿化”;公共场地要实现“无纸屑、无果壳、无痰迹、无杂物、无污水、无蛛网”;个人卫生做到“注意指甲干净,注意保持座位四周清洁,注意用眼卫生,注意勤洗澡”。同时我校政教处经常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进班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学校将学生环境卫生行为的考核与个人德育积分挂钩,有力地保证了制度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