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申报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还是闻名全国的“煤炭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市的文化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提高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在全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文化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文化工作列入政府的主要工作议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工作,提出了构建稳定和谐新**,全面建设繁荣文化事业的战略目标。年初市政府都要召开全市的文化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特别是将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列入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之一,在全市公布年度目标,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发展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将于年终进行评比验收。此外,市政府还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并逐年递增。一是文化事业单位的年度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每年都要列入年度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使文化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大力实施政策倾斜,对建设的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资金8万元,创建的每个新农村示范达标村配套资金2万元,2007年和2008年,市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创建工程共补助资金650余万元,乡(镇、办事处)、村两级支出投入6000余万元,这极大地推进了我市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为了支持我市的三个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市政府为每个团配备了文化下乡专用大客车,同时为了解决偏远山区没有舞台看戏难的问题,又为每团配备了大型流动舞台车、大型音响设施等,投入资金达500余万元;还出台了“以奖代补”的政策,规定:戏曲团送戏下乡演一场奖(补)1000元,文工团送戏一场奖(补)2000元,2008年为市三个专业艺术团体“以奖代补”了100余万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激励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确立了我市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构建了我市发展文化事业的广阔平台。
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健全
1.抓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文化创建工程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要惠农工程之一,做好这一工作,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又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丰富、乡村文明、民主自治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已成为我市的重点建设工程。
2005年,市政府及市文化主管部门就汇同各乡镇办事处,积极建立和健全了乡(镇、办事处)文化站的建制工作,各乡(镇、办事处)确立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本地的文化工作,配备了一名精通文化业务工作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地的文化工作。目前我市的16个乡(镇、办事处)的文化工作都已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
2007年和2008年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共建成了200个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达标村,全部达到了有文体活动中心,有农家书屋,有健身园,有水泥地面篮球场,有舞台的“五有”标准。此外,根据省文化厅、省发改委和晋城市文化局的要求,我市13个乡镇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建成综合文化站,经过两年的努力,10个乡镇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另外三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中,走在了全省文化站建设工作的前列。通过创建工程,我市新增体育面积32余万平方米,新增体育人口上万余人,新增图书40余万册。此项工程受到了省、市文体部门的充分肯定,我市市委书记谢克敏同志也因此被晋城市委、市政府授予了“晋城市文化建设功臣”的荣誉称号。
2009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100个示范、达标村的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建设,在200个村开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努力到2010年使全市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全面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力求在全市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加强市级文化阵地建设,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是市文化馆。我市的文化馆属市三级事业单位,多年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坚持深入基层,积极协助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建立了业务互通、设施共用、人员互补的科学管理机制,增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特别是在辅导、培训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方面,成绩尤为显著。到目前为止,全市的民间演出队(八音会)200余个,民间业余剧团8个,少儿艺术培训学校(中心)6所,民间秧歌队、锣鼓队20余个,有些团体还在省、市的比赛中多次拿奖,为我市的群众文化争得了荣誉,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基层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全市形成了活动经常、演出经常、比赛经常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二是市图书馆。市图书馆是我市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也是我市文化事业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三级馆为目标,使得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指标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市图书馆存书只有2万本,经过捐赠图书和争取5万元的购书经费购买新书,达到3万册,2006年新增5000册,2007年又新增5000余册,2008年我们的购书经费达到4.2万元,新购图书2000余册。目前市图书馆藏书量达到4万余册,媒介可视图书300余册,订报刊20多种,杂志50余种,年入馆读者达2万人,年流通书量达3万余册。此外,图书馆还在乡镇建立了200余个农家书屋,并经常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狠抓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味。一是市体育中心工程建设。今年我市共投资1.3亿元,建设了总占地51826平方米(合77.74亩)的**市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文化活动广场和游泳馆四大工程项目。2008年7月26日,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文化活动广场峻工投入使用,并在此成功举办了**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受到了省、市文体部门的关注,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市游泳馆也完成了规划、设计等工作,目前正在招商阶段。目前,体育中心工程已成为我市一个亮点建筑,无论是从其建筑设计风格,整体布局的合理,各项功能的完备还是工程质量和技术含量等诸多方面,均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称赞。体育中心的建成,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运动、健身、展示的优良平台,同时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文体生活需求。二是“三馆三中心”建设。目前我市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已不能满足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改善原有三馆面积不足的现状,我市将文化馆、文博馆、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重新选址建设 “三馆三中心”,即新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该项目总占地面22975.91平方米(合34.46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预计总投入资金1.2亿元。“三馆三中心”已经完成选址立项、图纸设计工作,2008年1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待土地手续办理后,即可开工建设。
这些大型文化设施的建成,将彻底改观我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市文化品位,为构建全市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为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文化成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着力解决农民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一是下发了“对自建国以来从未唱过戏的行政村送戏一台,对21个重点老区村送戏一台”的指示任务,要求到2010年全部(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送完。2008年我们完成了对21个村的送戏任务,2009年我们将为7个老区村和21个行政村送戏。二是常年组织市三个专业艺术团体深入农村、厂矿、学校、社区进行演出,完成全年送文化下乡1000场次的演出任务;三是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自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来,我们组织流动放映队,进农村、进工地、进社区、进校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放映工作,使电影走进了千家万户,据统计已在全市445个行政村,完成每村一月一场、送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25000场,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四是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全年均达1000册次。特别是在“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为读者免费办理阅览证和借书证,组织工作人员送书到户、送书到田间地头,给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激发全民读书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紧紧抓住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联合攻坚建设新农村的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三网整合,在全市100个村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实现了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直接到基层,科技、卫生、法律知识直接进农村,文化信息直接送农民的“三个直接”目标。
四、公益性文化服务不断加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博馆均实施免费开放,三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特别是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农村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文化阵地作用:在图书室,有借阅群众忙碌的身影;在棋牌活动室,有老年群众欢乐的笑语;在培训室,有青年男女们优美的舞姿;在信息资源室,广大农民工在这里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2.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多年来,我市的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458”科学发展战略,创作优秀歌舞类文艺作品100余个,并多次在国家、省、地、市获奖,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特别是原市委书记王树新同志为了宣传我市的旅游资源,弘扬炎帝文化,亲自执笔为大型音舞诗剧《巍巍炎帝》作词,使这一节目多次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与此同时,为推动我市上党梆子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市聘请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编导创作人员,结合我市两个戏曲艺术团体的实际情况,先后创作了历史剧折子戏《惊疯》、《再教子》、现代戏《土豆宴》、《梨花庄的犟姑爷》、大型历史剧《魂断长平》等。特别是我市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门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陈圆圆》参加了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荣获创作、导演、表演等十二个奖项,为此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集体育花奖”。此外,我市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拍摄的七集上党梆子电视连续剧《婶娘》,在央视和省电视台播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上党梆子推向全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的实质,就是用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去塑造人、完善人、美化人。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实现群众文化实质的重要手段和体现。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每年一度的春节、元宵节文化宣传活动,市委、市政府都要作重点部署,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全市机关、农村、干部、群众上下联动,积极参与,为我市营造了良好和谐的节日氛围。二是抓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廉政文化、节庆文化等活动,利用“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与相关单位、协会联合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展示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大文化”工作局面。三是抓广场文化活动。自长平文化广场建成以来,我市举办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达100余场次,观众人数达31万余人次,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是抓精品文化活动。我们紧紧抓住宣传我市旅游品牌的战略机遇,成功举办了五届**市七佛山蝴蝶文化旅游节、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节;并多次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激情广场——放歌羊头山”、“我们的新农村——走进**”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宣传了我市的旅游品牌,提升了**的知名度。
五、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等多项整治活动,文化市场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市登记注册的歌舞厅、卡拉ok厅101个,网吧23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门店30个,印刷业经营单位12个、图书报刊摊点、打字复印部100余个,民间演出队近200个,民营剧团7家,文化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近7000余人。
1.健全机构,充实队伍,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根据文化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制定和完善了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和制度,针对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无编制的问题,2006年市政府正式批文确定了文化市场稽查队的编制,并配备了稽查车辆,使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做到了有机构,有队伍,有场地,有经费,为文化市场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引导文化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经营。为了提高文化市场经营业主的法律意识,使文化市场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我们坚持每年组织文化市场经营业主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经营业主的法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一是对“网吧”实行了零点断网制度、刷卡制度、夜间巡查制度、逐日上网登记制度,建立了计算机监控平台;二是音像、图书经营单位建立了进销货登记制度;三是歌舞娱乐场所按照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从进门警示、从业人员、经营面积、服务内容等各方面都建立了制度。另外,为了进一步治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我们积极筹备和组建了文化产业者联合协会以及“网吧”、“歌舞娱乐”及“音像”协会,组织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在全市公示文明经营承诺书,以行业自律的形式,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建文化产业队伍的良好形象。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立群防群治的综合监管体系。治理文化市场秩序,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既要抓文化经营单位的整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建立社会监督体系。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先后印制宣传资料1万余册,在全市城乡广泛宣传,宣传国务院有关文化市场的法规条例。另外,我们在全市老干部、老模范、教师、共青团干、妇女干部中,还聘请了三十名乐于奉献的同志,组建了“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和行风评议员,在媒体公开了举报电话,建立了举报制度。所有这些,在全市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攻势,营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初步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综合治理体系。
4.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积极开展文化市场平安建设。文化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尽完善,一些不法人员受到利益的驱动,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而且毒害青少年,败坏社会风气,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为此,我们积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安全专项整治、文化娱乐场所专项治理、网吧经营场所专项整治、奥运安保行动等活动。据统计近三年来整治活动先后共出动执法车辆600余车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000余人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80余处,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出版物2万余册,非法音像出版物5000余盘,特别是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黑网吧”无证非法经营的问题,我们组织文化、工商、公安、网通、电信等部门,重拳出击,对全市的无证非法经营“黑网吧”进行了取缔,暂扣主机300余台,严厉打击了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使我市的文化市场步入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2005年我市的文化主管部门被省文化厅表彰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5.文化产业有了新的起步和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抓目标、抓基础、抓落实,使我市的文化产业有了新的起步和发展。据统计我市的文化产业年创收在7000余万元以上,并于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我市gdp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文化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中小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出台本市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推动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积极开发新型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旅游、体育相结合,整合相关资源,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形成产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市文化竞争力。
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改革开放30年,我市以文化之心对待文化,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全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喜人。2006年我市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门负责非遗的挖掘、保护、整理、申报等工作。2008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政办发200845号)文件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高政办发200819号),公布了我市的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我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10项,“**刺绣”上升为国家级保护项目。2009年5月,我市召开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动员大会,这标志着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的道路。二是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市是个文物大市,文物资源丰富,据统计现有文物保护单位910处,其中国保单位11处,省保单位11处,市保单位14处。近几年我市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先后累计投资上千万元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此外还加强了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种文物犯罪活动,全力守护好全市**人民的精神文明家园。
七、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着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优秀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1.专业队伍不断壮大,艺术人才新人辈出。我市目前共有两个专业艺术团体,即市人民剧团和市上党梆子剧团。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花大力气培养戏剧尖子人才。特别是据新编历史剧《陈圆圆》参加全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后,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杜建萍于2003年又荣获山西省第九届戏剧“杏花奖”,2004年再次获“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的桂冠。至此,我市两个戏曲专业团体已有一朵“梅花”、两朵“杏花”、省级以上奖项的获奖演职员28人。为了激励艺术尖子人才的竞争意识,市政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先是解决了演职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规定凡是拿到省级以上的获奖演职员,就可以享受市政府的津贴;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演职员的事业心和竞争意识,起到保护艺术尖子人才的作用。今年市政府还将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更多专业艺术人才,壮大专业艺术人才队伍,优化专业人才结构,为发展和传承地方文化发挥更大作用。
2.增加投入,改善服务。目前我市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均属事业单位,都有财政保障,事业投入每年不断递增,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文化站长无编制,人员缺乏,很不利于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因此,现在急需解决文化站的人员编制问题,还要招聘更多高学历的年轻文化工作者,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另外我们还要求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要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和一支篮球队,每个乡镇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不少于6次,乡镇站之间要互相进行文体活动大交流,做到“村村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一季一交流,年终大考评”,真正使我市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发挥农村文化服务作用,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体生活质量。
3.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市体育中心建成后,为了加强场馆的运作和管理,我们成立了**市新大众体育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形成“以库养馆、市场运作”机制,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场馆使用效益,对我市的体育产业发展、丰富市民文体生活、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探索我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篇:申报市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重庆建工集团党委工作部申报
“重庆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08年,重庆建工集团党委工作部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以建设“效益建工、和谐建工、诚信建工、责任建工”为主线,以集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集团党委五大工程,抓好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内外宣传、打造企业和谐文化、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努力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突破和新提升,为推进集团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做好规划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一)深入宣传,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按照集团党委工作安排,我们制定了《“迎接党代会、实现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作为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制度性文件”执行示范单位,确立两个基层单位为“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示范点”,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先后推出了杨帆、李广等一批优秀的党员项目经理先进典型。市三次党代会和十七大召开前后,我们分别下发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的通知,及时召开干部大会、专题报告会和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做好两级党代会精神的宣传工作。
(二)突出重点,主题实践活动稳步推进。第一,组织开展向党代会献礼活动,牛滴路、渔洞长江大桥北引道、长寿化工港码头等市政重点工程作为献礼项目;第二,围绕集团整体上市、人员分流,发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支撑作用和堡垒作用,以教育为手段,以政策作引导,实行党委牵头、分片包干,开展党员干部
1千人谈心工作,及时疏导职工情绪、排查稳定隐患,确保人员分流、企业稳定、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第三,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先后收到合理化建议400多条;第四,开展“知荣辱、促和谐、树新风”活动,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的活动。春节期间,慰问困难党员57人,发放慰问金14300元;在7.17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期间,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组织车辆设备和人员参与了白公馆、渣滓洞文物遗址的抢险工作,在危急时刻彰显了大型国有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本色;我们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积级参与市“百企赈灾”抗洪募捐活动,共捐款214179.6元;第五,深入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4个领导班子、5个先进企业党委、22个基层党支部、53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集团党委表彰。4个党组织、6名个人获市国资委和市委表彰。
二、抓好制度阵地建设,宣传思想工作重点突出
(一)对外经济宣传亮点突出。结合集团公司跻身百亿集团行列、6.18重点工程和集团成立九周年等重大事项分别召开三次新闻通气会,我们向市内各大新闻媒体通报集团改革创新、经济运行、贯彻党代会的具体措施和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先后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相继推出跨版宣传和“走进国企〃关注百亿集团”、“走进国企〃关注重点工程”主题报道。配合重庆电视台完成重大节庆期间对集团重点工程的采访报道。此外,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建委、市国资委组织的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如参与“直辖十年城市建设成就画册”、“重庆直辖十周年国企图片展”、“辉煌历程、美好未来”国企改革发展成就展、《重庆企业》、《今日重庆》专刊等,组织员工参加重庆直辖10周年文艺晚会、组织400名农民工参加重庆首届农民工日文艺晚会等,协助市委法建办、宣传部组织12.4“法制宣传牵手农民工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集团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战略发展规划,提高了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完成《打造重庆国企名片》相关资料的撰写。在《当代党员》杂志推出“重庆市十佳民工”李世彬、“重庆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杨帆等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日前,集团党委在市级以上各类新闻媒体刊发消息近100篇。
(二)对内形势宣传重点突出。坚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团结稳定鼓劲,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集团成立九周年文艺汇演、各类会议、教育培训、报刊网站、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结合集团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分阶段、分层次重点就“读一本好书”《世界是平的》思考碾平影响建工发展的各种障碍、探讨建设新型国有建筑企业的有效路径,推进集团整体上市、打造经营大平台,学习贯彻两级党代会精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宣传;突出集团战略发展理念,突出集团取得的成效业绩、先进典型,突出改革上市的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定期做好职工舆情分析,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创新观念,顺应发展,为集团改革创新、整体上市凝聚人心、焕发激情、创造力量,营造良好稳定的舆论环境。
(三)宣传阵地建设巩固加强。今年在办好《重庆建工人》报、建工网站的基础上,新创办了《重庆建工通讯》和《重庆建工》月刊,形成了“一报两刊一网站”的宣传格局。《重庆建工人》报和集团网站发挥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作用,《建工通讯》成为各单位工作交流的平台,《重庆建工》杂志通过讲述身边的建工人、建工事,挖掘建工历史和故事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展示建工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崭新的文化理念,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一报两刊一网站”以每月100多篇(次)文章、12万字的信息量覆盖到了集团员工、政府机关、重要客户、相关企业,成为社会各届、黄金客户了解认知建工的平台。
(四)宣传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宣传报道、政研课题等五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考核与考核评先挂钩。起草印发《重庆建工集团宣传报道稿酬标准和奖励暂行办法》,对宣传报道奖励的范围与对象,对内、对外宣传报道的稿酬、奖励办法与标准予以明确规定,调动了广大通讯员和撰稿人的积极性。组建《重庆建工》、《重庆建工通讯》特约撰稿人和《重庆建工人》报特约通讯员队伍共65名,举办2007通讯员培训班,就新闻采访与新闻意识、摄影基础和编辑基础等知识进行了业务培训。召开半年宣传工作会议,通报各单位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对近期新闻宣传的重点进行安排布置。
三、文明建企文化育人,企业和谐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提高企业和谐文明程度。集团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所属单位中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动了创建单位三个文明建设,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竞合、创新、奋进的建工新形象。集团印发《关于开展国企职工文明大行动提升重庆整体形象的实施计划》,围绕“文明职工,和谐企业,做可爱的重庆人”主题,启动“诚信文明,从我做起”文明行动,并将结合《重庆建工集团员工手册》的印发,广泛开展“人人是形象”礼仪普及行动和“文明在细节”行为养成行动,促进员工规范职业行为。上半年安装集团获得市级文明标兵单位称号,渝远公司
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二建公司等四个单位通过复查,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下半年完成了2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单位标兵和2个委级文明单位的创建验收及1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的复查验收。
(二)规范企业视觉识别,推进企业文化工作。针对结构调整和发展形势的变化,今年集团在《企业文化手册》的基础上,制订发放《重庆建工集团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作为集团挂牌上市前的企业形象管理过渡方案;在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印发《关于加强集团企业标识管理的通知》,先后两次对主城区共49个重点工程开展企业标识标牌检查,引导基层单位树立统一规范的建工新形象,督促落实执行情况,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提升了重庆建工的品牌形象,也为直辖十周年营造了浓厚的庆典氛围。
(三)加强思想调查研究,政研会工作扎实开展。结合集团全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2007思想政治研究会工作要点,明确了政研课题62个。集团党委表彰了2006政研论文30篇和优秀通讯员10名、通联工作先进集体2个,印发第八期集团政研论文集。获市建设职工政研会优秀政研论文1篇;两篇论文分别荣获全建政研论文一、二等奖;1名同志获得全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奖,2名同志被评为全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集团党委还组织企业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新世纪国际企业家重庆论坛”和“三峡大讲坛.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
住宅建设公司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重新申报并通过验收
四建公司市级文明单位通过验收
十一建、钢构、爆破公司委级文明单位通过验收
第三篇:申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材料
申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材料
xx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前身襄平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即公元1835年,从清朝绵延至今,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占地47119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6平方米,绿地面积5500平方米。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000名。教职工20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2名,占专任教师20%。其中高级教师51人,中级教师8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43人。近年来,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发扬光大,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2009年被评为xx省绿色学校。2010年被评为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和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xx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把班子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我们实施了“五五三一”工程,即“五明确、五表率、三联系、一公开”。“五明确”:一是明确学校发展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先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二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立校为公,业精于勤,坚毅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三是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办学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做到开放式办学,跨越式发展。四是明确办学总体思路:大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实施科学化管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责任制管理模式。五是明确学校育人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创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智慧、责任、开放等优良社会品格,以德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五表率”:一是讲政治、学理论,做学习的表率;二是以大局为重,做团结的表率;三是励精图治,做实干的表率;四是大公无私,做廉洁的表率;五是解放思想,做创新的表率。“三联系”:领导干部坚持实行“三联系”制度,联系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联系一个班级。“一公开”: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学校的各项重大决定都要由教代会和民主议事会研究通过,使教职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各项决策进言献策。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名班子成员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项,其中校长马德路获得省先进个人、市名校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5项荣誉称号;副校长富荣泉获全国红十字之星等3项荣誉称号。
2007年以来,党员干部带头、教师参与的“一帮一” 结对帮扶特困生的献爱心活动在我校悄然兴起。校长马德路、副校长富荣泉、王玲,工会主席沈怀亮,班主任张化玺、沈进等,为特困学生交书费、买衣服、鞋等生活用品,还为其每月提供300元的生活费。
二、把队伍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点”,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四个意识”,即质量意识、集体意识、改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全新教育理念促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新课改促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新教法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引入竞争机制促人才脱颖而出,以培训进修深造促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双文明”、“四讲”、“一争创”活动:“双文明”即教师文明用语、教师文明行为;“四讲”即讲道德、讲教风、讲作风、讲仪表;“一争创”即争创“文明岗”。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中心,以治理“三乱”签订责任状为手段,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每,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师德标兵”名额为教职工队伍的10%,并在每年的教师节予以表彰和奖励。2010年还举行了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十位师德标兵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腑肺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师德,用爱心和责任全面展示了xx高中教师的形象。这场报告会使在场的全体教职工心灵受到强烈振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
2、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学校坚持面向全体、立足岗位、分类要求、分层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实施以全员培训为基点,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为核心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策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十一五”期间分别进行了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校本培训,做到了各类培训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体会、有考核。教职工培训面为100%。
3、拓宽培训渠道。学校开设了“专家讲座”和“教师论坛”两个园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座。2010年12月校长马德路的教师论坛题目是“做一个幸福的自我”,从幸福是一种感觉出发到把握幸福的要点,以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实例,阐述了幸福观,对调整教师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专家讲座”已举办了3次,“教师论坛”活动已进行了3次,组织教师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学习考察12次。
4、实施人文关怀。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的环境,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一是活动有阵地、有设施。在鳞萃楼地下室,设有乒乓球场地1000平,乒乓球台6个;有健美操室300平,体操辅助设施1套;有台球室120平,球台2个;有健身室120平,跑步机等健身器械1套;在校园内,有篮球和网球塑胶场地3500平,蓝球场5个,网球场1个;另有普通篮球场地2000平,篮球场 4个;有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10000平,足球场地一个。我校与先锋羽毛球馆达成协议,先锋羽毛球馆随时向我校职工免费开放,羽毛球场地3000平,羽毛球场18个。二是活动有组织、有措施。在工会的倡导下建立了太极拳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美工协会、健美操协会等,每个协会都有组织机构,有协会章程、有活动方案。全体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协会组织。一场全民健身活动在我校已经悄然兴起,并且轰轰烈烈。
5、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活动。在工会的具体组织下,本学期开展了创建文明处室活动。这项活动设有流动文明牌匾,一月一评选,每月评选三个文明处室,每学内获文明牌匾数前三名,由工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当月检查中,评分最低的两个处室将由工会亮黄牌,限期整改,期限结束仍不整改者,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整洁、安静、美化的效果,创建文明、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把德育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人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我校通过更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手段、拓宽德育途径、健全德育评估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考风、班风、教风和校风,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学校被命名为省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规范校。
1、分年级管理。学校的发展要求加快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加快学校管理部门职能的改变。学校于2008年变传统的条线管理为年级组管理,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靠前指挥,管理重心下移。每个年组由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干部和一个年级组长构成一个年级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本年级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年级组管理的效能和好处已充分显示,简化了管理层次,使领导重心下移;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细致方向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有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年级之间竞争局面的形成。
2、弘扬红十字精神。2008年4月,全校师生为学校一名患骨外浆细胞瘤的学生捐款5.5万元; 5月,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2.3万元;11月,扶困助贫1.3万元,全年累计捐款20余万元。2009年5月12日正是纹川地震一周年,全校师生又积极为支援灾区捐款13410元,其中学生捐款10175元,教职工捐款3235元。以此表达师生支援灾区重建,盼望灾区早日振兴的迫切心情。学校在2008荣获了全国红十字模范校(xx省仅有4所)基础上,2009年又荣获了xx市红十字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3、拓宽德育途径。确立了武警xx中队、x旅x营x连、xx消防大队等14个共建单位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定期开展军训、“军营一日”、“八一”慰问、军校互动联欢等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规范班级、三好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襄平书院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
4、树立文明学生的典型。我校学生顾少楠同学,在2008年10月12日下午上学途中,遇到一位因骑车不慎跌倒摔伤导致血流不止孩子,他不顾自己高三复习的宝贵时间,毅然决然掏钱为伤者打车,将满身是血的伤者吴明波送到二院挂号就疹,使孩子尽快脱离了危险,并及时通知家长。家长非常感激,为学校送来了长篇的感谢信。我校学生李冰心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2008年九月被xx省教育厅和辽宁教育基金会授予“2008xx省华育优秀中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奖金人民币5000元。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创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挖掘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加大经费投入,致力营造人文氛围,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增绿建绿力度大。2010年我校投入百万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质,实现“应绿尽绿”的目标。我校的绿化有两大特点和一大亮点。两大特点:一是新增绿化面积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面积大约2000多平方米;二是植树品种多、数量多,有18个种类、300多棵。一大亮点是居仁园景观建设,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内设有人工湖,假山小桥,银杏树阵、栾树树阵、交叉甬路,休闲椅、休闲广场、景观石等。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湖畔垂柳,鱼儿浅泳,把大自然的景观浓缩到这一有限的绿化小品中,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走廊文化鲜明突出。2010年对仁智楼、寻源楼的走廊文化进行了建设,内容有五大类:一是德育教育篇:学者名言、名句、行为习惯教育、格言、励志话语、警句等;二是自主教育篇:学生优秀艺术作品、班训等;三是科普知识宣传篇:科普知识宣传、现代科技成果等;四是传统教育篇:学校历史展示、xx古今文化等;五是心理教育篇:心理教育语言、心理引导语言等。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让人赏心悦目,起到暗示陶冶作用,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3、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十多个课外活动小组,还有“襄平书院”报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两个社团组织。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在每年4月至7月份举行,一年比一年更具特色,内容有排球赛、篮球赛、足球赛、书画展、摄影展、集邮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还有大型的文艺汇演,历时一个学期时间,处处都震撼着、美化着、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实践证明,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更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把教学改革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采取了三大措施: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2008年举行了39名骨干教师全参与的贯穿全学期的骨干教师观摩课,同时还举行了分四个阶段进行的47名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历时近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全体党员参加的示范课的评比活动,并召开了党员示范课表彰大会,表彰了黄艳等25名获奖党员,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党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3、以科研促教研。将课题研究扎根于日常教研之中,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立项的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2个,现在已经全部结题,其中有全国课题《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等5个课题获得一等奖。三年来,学校有5人在东北三省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13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28人在市评优课中获一等奖。有3名教师在省教学软件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撰写新课改研究论文1000余篇,有3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第四篇: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申报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引,以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2003年被评为利通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无烟单位、目标综合管理一等奖。
一、坚持以德立校,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化”德育模式,也成为了我校一大办学优势。
1、养成教育常规化。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新生训练、军训、争先创优活动、班级值日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2、主题教育系列化。近年我校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奋发有为奔小康、安全教育以及保持团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利用每年的元旦、国际劳动妇女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活动制度。
4、教育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读”: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等;“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上街为民服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赛”: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
二、全员参与,共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
1、加强精神文明宣传载体建设。目前,学校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等的舆论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会、兴趣小组活动非常活跃。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争创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在学生中开展“三好学生”、德育标兵、优秀班团干、优秀团员、文明班级和先进班级评比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党员、教学骨干等评比活动,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动文明风气的上升。
3、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带动,倡导学习研究之风。主要是从“四个点”为切入口:以师德教育为动力点,抓好思想政治学习;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抓好业务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发展点,抓好技能培训;以教育科研为制高点,抓好教育教学研究。
4、群体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组织开展的体育艺术节、文艺晚会、球赛、歌咏比赛、趣味竞技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使广大师生远离了低级趣味、黄赌毒。
三、坚持民主管校,构建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管校,推行校务公开,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了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等民主管理制度。这些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学校和干部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生态、自然和谐的校园
1、校园“四化”建设成绩显著。近五来年学校先后投入30万多元推进学校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0.1%以上。如今校园内景点别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芳草如茵,鸟语花香,与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2、环保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淀了“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优良校风,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习惯。经过有力的整治,确保了食堂烟窗排气、校园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四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五、积极开展共建活动,构建周边环境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和谐校园
我校自94年开始便与高速公路管理局四中队开展警民共建活动,警民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校与金积镇派出所保持了良好的警民共建关系,与金积镇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整治了学校周边乱摆乱卖的行为以及违章经营的网吧、书摊(店)等,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文明有序的周边环境。
相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在马家湖中学中学和谐校园将会越开越鲜艳!
马家湖中学
2008年
第五篇: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材料(学校)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开遍xx中学和谐校园
xx中学近年来,我校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引,以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XX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XX年被命名为广西绿色学校、自治区文明小区,XX年被评为自治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一、坚持以德立校,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化”德育模式,也成为了我校一大办学优势。
1、养成教育常规化。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新生训练、军训、争先创优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班级值日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2、主题教育系列化。近年我校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奋发有为奔小康、安全教育以及保持团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利用每年的元旦、国际劳动妇女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活动制度。
4、教育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读”: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等;“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上街为民服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赛”: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
二、全员参与,共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
1、加强精神文明宣传载体建设。目前,学校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火之帆》和《相约江南》校刊、学校网站、电视等的舆论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非常活跃。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争创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在学生中开展“三好学生”、德育标兵、优秀班团干、优秀团员、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和先进班级评比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党员、教学骨干等评比活动,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动文明风气的上升。
3、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带动,倡导学习研究之风。主要是从“四个点”为切入口:以师德教育为动力点,抓好思想政治学习;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抓好业务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发展点,抓好技能培训;以教育科研为制高点,抓好教育教学研究。
4、群体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组织开展的体育艺术节、文艺晚会、球赛、歌咏比赛、趣味竞技活动、郊游等,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使广大师生远离了低级趣味、黄赌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