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
关于印发《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的通知
公监管[2002]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公安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看守所技术建设,公安部制定了《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作为《看守所装备配备标准》(公装财[2001]118号)的配套文件,对《看守所装备配备标准》中所列技术装备项目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建设要求,是看守所技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现将《规范》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部。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监所技术建设规范
JJ001-2002
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科技强警”战略,加强和规范看守所技术建设,提高监管工作现代化水平,根据公安装备配备标准(PB003—2001)《看守所装备配备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看守所技术建设应坚持“保障必需、不断完善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根据看守所设计容量和管理要求,与看守所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进行。
第三条
看守所技术建设应积极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提高看守所技术体系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基础上,强化系统集成和功能联动,逐步实现看守所工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技术防范智能化。
第四条
看守所技术建设应依据本规范,在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统一领导下进行;对技术建设方案、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规划审批和组织实施统一在公安厅(局)监所管理部门的领导下进行。
第五条
各级监所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看守所技术建设、管理、使用和考核等工作制度;在建立专职技术队伍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民警技术培训,逐步实现看守所技术设施全员操作;探索技术手段与监所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将监所技术融于管理之中,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提高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
看守所技术建设监控项目确定为机密级。技术建
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公安机关有关的保密规定。
第七条
看守所应建立技术设备档案。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对电子产品使用寿命的要求和根据设备老化程度,定期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八条
看守所技术建设经费(含维修费和消耗费),应按照《看守所经费开支范围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公通字[1996]11号)的规定,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专项拨付,专款专用。
第二章
技术建设项目
第九条
本规范根据看守所工作需要和技术防范环节,将看守所技术建设划分为12个系统:
(1)通信指挥系统;
(2)监管信息系统;
(3)应急警报系统;
(4)周界控制系统;
(5)违禁物品检测系统;
(6)监区门禁系统;
(7)监控系统;
第1页,共 5页(8)在押人员报告系统;
(9)会见管理系统;
(10)电化教育(广播)系统;(11)民警巡视管理系统;(12)讯问指挥系统。
看守所应建立技术总控制室,对各系统进行管理和操作。技术总控制室应设置在看守所隐蔽、安全的位置。线缆敷设应采用“综合布线”方式,室外线缆应敷设于地下。
第十条
通信指挥系统:用于保障看守所联络畅通,遇有紧急情况时,能够运用公网电话、专网电话、无线移动等通讯工具及时上报情况,按预定方案调动、指挥警力,快速处置。
通信指挥系统应与驻地武警和同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联通。技术总控制室、看守民警值班室、所领导办公室、收押室、岗楼、讯问指挥室、内勤室、武警值班室和囚车等重要部位必须安装通信设备。系统设计、安装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第十一条
监管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看守所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实现业务数据分类采集,自动统计分析,快速检索查询,数据上报等功能,提高看守所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公安业务工作服务,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
看守所内应建局域网并接入公安信息网。使用独立服务器的,服务器应设置在技术总控制室。收押室、民警值班室、内勤办公室和所领导办公室等处应安装系统终端。系统建设按照公安部“金盾工程”的要求和《关于发布<全国公安监管信息系统总体建设方案>的通知(公监管[2001]123号)、《关于发放<金盾工程安全保障体系总体设计方案>的通知(公金盾[2002]45号)等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应急警报系统:用于民警和武警发现在押人员暴狱、冲监、脱逃、劫持人质等重大突发事件时,发出强声和其他方式的警报。
应急警报系统强声警报应覆盖监区、行政办公区和武警营区。主机应设置在技术总控制室,武警值班室设分控,有条件的要与当地公安指挥中心联接。前端装置应安装在监房通道、巡视道、岗楼、监区出入口、讯问室和看守值班室等较易触摸的位置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可同时采用执勤民警配带无线报警装置。
第十三条
周界控制系统:在看守所警戒围墙安装高压电网并配合其他方式的报警装置,用于发现和制止在押人员脱逃和外部侵入。
周界控制系统中电网装置主机应设置在武警值班室或技术总控制室,其他方式的报警装置主机应设置在技术总控制室。高压电网的选型和安装,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监所周界高压电网装置》》GA247-2000和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下达的《关于发布首批通过<监所周界高压电网装置>检测产品目录=公监管[2001]119号和《关于发布第二批通过<监所周界高压电网装置>检测产品目录》公监管[2001]201号的规定。采用其它方式的报警装置应根据技术要求安装在电网以下适当部位,防止相互干扰。
第十四条
违禁物品检测系统:包括手持金属探测器、安检门和X光物体探测器。用于对出入监区的在押人员和非本所工作人员及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防止金属类等违禁物品进入监区。
违禁物品检测系统可设置在收押室、监区出入口和劳动生产区出入口等处。
第十五条
监区门禁系统:用于对监区各出入口、通道门、监室门等实施电子控制。
监区门禁系统主机可设置在技术总控制室,也可设置在监区值班室,看守民警值班室可设置分控。前端设备应安装在监室门、室外活动场门、劳动场所门、通道门和监区出入口等处。采用机械门禁系统的应安装磁开报警装置,应具有部位识别、自动声光报警显示功能等;采用电子门禁系统的应具有人员识别、方位识别、自动监测记录、自动声光报警、紧急情况下系统全开全关或局部开关等功能,并备有手动开关(监区门禁系统可与民警巡视管理系统并用一套系统)。
第十六条
监控系统:用于对在押人员行为实施视、听监控。为保障监所安全,掌握在押人员动态、开展狱内侦查、深挖犯罪和配合办案提供技术支持。
第2页,共 5页
监控系统主机应设置在技术总控制室,看守民警值班室、所领导办公室等应设分控系统。采用多媒体主机应具有系统任务设置、地图显示、图像时序翻页(或多画面分割)、音、视频报警、录音、录像和录入、查询资料等功能;分控管理系统受主机控制并在管辖区域内独立工作。监听音质、监视图像应符合监管工作要求;主机必须独立接地,连接牢固规范;注意防潮、防鼠、防雷击和防电磁骚扰。前端设备应采用公秘结合、全方位的安装方式,高度适中,安全牢固,尽量减少观察控制死角。监室、室外活动场、劳动场所、会见室及监区出入口、通道门、周界围墙、监区制高点等重要部位应安装前端设备,其中监室、会见室前端设备必须隐蔽安装。
第十七条
在押人员报告系统:用于监室内遇有在押人员逃跑、自杀、互殴、急症等紧急情况时,在押人员直接向值班民警报告,以便及时处置。
在押人员报告系统主机应设置在各监区民警值班室,并与技术总控制室联接。采用对讲方式的(单通对讲功能)应具有声、光报警显示;有监控系统的看守所采用对讲方式,主机还应具有报警功能;报警后自动排序、图像切换、录音、录像等功能。对讲控制应采用手动开关,防止泄密。前端设备安装在监室内靠近监门且能监控到的位置,高度适中,固定牢靠。
第十八条
会见管理系统:用于对在押人员会见过程进行管理。掌握会见动态,防止通风报信和违禁物品传递等意外发生。
会见管理系统控制主机应设置在民警值班室独立工作并与技术总控制室联接,应具有监视、监听、录音、录像和系统控制功能。会见采用电话对讲方式的,前端设备应安装在会见室隔离屏障两侧台面;特殊会见可采用可视对讲方式,前端设备分别安装在监区内独立房间和会见室。>
第十九条
电化教育(广播)系统:通过有线闭路方式向监室内播出指定和自办的电视(广播)节目,配合对在押人员实施教育转化工作。
电化教育(广播)系统主机应设置在独立的电化教育(广播)室。系统应具有节目制作、播出和电视转播等功能。监室前端设备电视机安装可采用嵌入墙体方式、喇叭箱安装高度适中,固定牢靠。供电、节目选定、音量和播放时间等应由看守所统一控制。
第二十条
民警巡视管理系统:用于提示、记录和考核值班民警的巡视工作。
民警巡视管理系统主机应设置在总值班室。应具备自动记录值班人员巡视时间和次数、超时提示和统计打印功能;前端设备应根据管理需要安装在巡视路线上,安装部位高度适中,固定牢靠。
第二十一条
讯问指挥系统:用于对讯问过程进行观察、指导、资料提供和记录取证等,保障讯问人员与指挥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
讯问室与讯问指挥室应分别设置,讯问指挥系统主机应设置在讯问指挥室并与监管信息系统连接。具有系统控制、声像传输、录音、录像、资料查询等功能。讯问室前端设备的安装应能保证讯问时所需图像、声音完整的传送到讯问指挥室和讯问室。
第三章
技术建设等级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根据看守所工作需要的程度划分技术建设等级。技术建设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1、初级:保障看守所基础工作需要最低的技术系统配置;
2、中级:在初级技术系统配置的基础上,建立基本的防范技术体系;
3、高级:在中级技术系统配置的基础上,建立较完善的防范技术体系。
第二十三条
系统配置必须达到《看守所技术建设等级系统配置表》(附后)的规定。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编制说明
(2002年12月)
第3页,共 5页
为贯彻科技强警战略,加强和规范看守所技术建设。提高监管工作现代化水平,依据《看守所装备配备标准》公安部制定了《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说明如下:
一、制定《规范》的必要性
自1979年第三次全国预审工作会议提出监控技术建设至今,看守所技术建设有了突破性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通讯指挥系统、应急警报系统、民警巡视管理系统、讯问指挥系统和电化教育系统等在内的较完备的技术体系,在确保看守所安全,配合侦查办案、加强对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以及监管队伍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迄今尚没有一个统气的技术建设标准,看守所工作究竟需要哪些技术、怎样运用、如何与业务工作有机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看守所技术建设工作的发展。多年来,看守所技术建设既存在监控技术“单打一”的现象,又存在技术手段和其他工作手段各行其是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技术手段尚未被多数监管民警熟练掌握,与现有监管模式结合不够紧密,技术手段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各地对看守所技术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一,直接影响到看守所技术建设的长足发展。
近年采,随着看守所等级化管理的不断深化,看守所工作已从“死看死守”的传统模式转向“管教并举、寓教于管”的新模式,因此民警编制严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监管工作实践迫切要求把有限的警力从繁重的值班、巡视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向教育转化、深挖犯罪方面重点倾斜。同时,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启动,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监管工作之中,也为看守所办公自动化和技术防范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总之,无论是从抓住科技强警的历史性机遇,解决当前看守所技术建设面临的问题,还是从全面推进看守所工作水平的提高出发,都迫切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
二、《规范》的编制原则
在编制《规范》过程中,为了保证《规范》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看守所工作的实际需要,又适度超前,着眼于今后的发展。在认真总结以往技术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意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体现全面性和系统性。《规范》对看守技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监管部门在技术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技术建设项目和建设等级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二是力求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充分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在建设要求方面,从保障工作基本需要到初步实现技术建设现代化,明确划分了技术建设等级。同时,采取只确定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各系统的基本配置的方式,为地方, 监管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看守所技术建设实施细则和技术建设实施方案预留了空间,同时也为有条件的地方开发应用高新技术提供了条件。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地区确定各自的技术建设发展目标,有利于不同类型的看守所确定相应的技术建设等级,又有利于加强分类指导,对看守所技术建设实施宏观的动态管理。
三、《规范》的编制过程
公安部监所管理局1996年6月召开的“看守所监控技术工作座谈会”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适用于监所的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公安监管部门应从建立看守所技术防范体系的高度,研究确定看守所技术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根据该座谈会精神,公安部监所管理局1997年初,开始着手研究制订《规范》,并广泛收集有关技术资料,进行选择、比较和归类。1998年3月,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组织专人对江苏省看守所技术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规范》的基本框架。经反复讨论酝酿,同年10月形成了《规范》初稿,下发各地征求意见。1999年6月完成送审稿,同年10月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召开16省市监管部门技术骨于对《规范》进行了论证。其后,在充分吸收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01年3月完成了《规范》制定工作。
四、《规范》的基本内容
《规范》分总则、技术建设项目、技术建设等级和附则共4章25条。根据看守所工作环节和安全防范要求,《规范》将看守所技术建设划分为12个技术系统,包括保障上下、内外联络畅通,遇有紧急情况,指挥警力快速处置的通信指挥系统;采集、管理在押人员违法犯罪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发现和制止各类事故、保障监所安全的应急警报系统、周界控制系统、违禁物品检
第4页,共 5页 测系统、监区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会见管理系统等技术防范体系;在押人员报告系统;对在押人员进行教育的电化教育系统;配合侦查办案的讯问指挥系统和对看守值班民警进行监督的民警巡视管理系统。
《规范》明确规定了各系统的作用、功能,并对各系统的配置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公安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通知》(公发(1999)5号)的规定,看守所监控技术有别于公共场所的技防监控技术,属于国家秘密中的机密事项。因此,《规范》第十六条规定“监室、会见室前端设备必须隐蔽安装”。这是基于看守所实施主动监控获得监内真实、可靠信息的基本工作需要必须的,同时也是多年来公安部反复强调和要求的一贯做法,有利于全面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有利于看守所管理、深挖犯罪和配合侦查办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5页,共 5页
第二篇:看守所规范
乌审旗看守所在押人员需知
在押人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第一条、入所时获得健康体检。患病时获得及时治疗。
第二条、随身携带的合法财物不受侵占。按照规定由看守所代为保管的财物出现损坏、灭失(不可抗力因素除外)的,由看守所照价赔偿。在看守所内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不超出当地市场零售价格,消费时由本人签字确认。
第三条、吃足规定的伙食实物量标准,享有足够的饮用水,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每日上、下午各进行不少于一小时的监室外活动(雨、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下除外)。
第四条、人格受到尊重。不被看守所管理人员及其他在押人员欺压、凌辱、殴打、体罚、虐待。不受其他在押人员安排和指使。
第五条、上诉、申诉、控告、检举、聘请律师等材料,由看守所及时转交有关部门,不被扣压、拖延和损毁。
第六条、按照法律规定与亲属、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通信、会见。
第七条、未被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停止行使选举权的,依法享有选举权。
第八条、少数民族和外国籍在押人员的风俗和禁忌得到尊重。第九条、女性在押人员由女民警管理。女性在押人员、未成年在押人员、患病在押人员获得适当照顾。
第十条、留所服刑罪犯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第十一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进行控告、投诉。第十二条、享有其他合法权益及获得其他合法帮助。
在押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第一条、遵守法律法规和看守所管理规定,服从看守所民警的管理和值勤武警的看管。
第二条、遵守看守所一日生活制度,按规定的作息时间和内容进行活动,接受看守所法制、文化、道德等教育。
第三条、发现其他在押人员有预谋、实施脱逃、行凶、自杀等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者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第四条、不准拉帮结伙、恃强凌弱,不准殴打、体罚、虐待、侮辱其他在押人员,不准打架斗殴。
第五条、不准私藏刀具、利器、绳索、香烟、火柴和打火机等违禁物品。
第六条、保持个人和监室卫生,不准随意刻画。
第七条、爱护公物,不准损坏看守所公共设施、装备和物品。第八条、不准占用他人财物,未经管教民警批准,不准私自借用、馈赠衣物或钱财。
第九条、不准抢吃多占,不准伙吃伙喝。
第十条、不准擅自调换铺位睡觉,不准两人合盖被子,不准蒙头睡觉。第十一条、不准向其他监室喊话、扔纸条或者其他物品,不准托人或者为他人带书信、口信等。
第十二条、生病及时报告,如实陈述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准私藏药品,不准抗拒治疗,不准自伤、自残、绝食或者装病。
在押人员生活规范
第一条、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严格按规定的作息时间活动。第二条、听到起床信号后,必须立即起床,未经批准不得卧床不起。第三条、起床后,必须整理好内务卫生,按顺序洗漱,不得拥护抢位。第四条、鞋子、被褥、洗漱用品、饭盆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必须按规定位置摆好,做到整齐划一。
第五条、就餐时,必须顺序排队领餐,不准敲击餐具,不准抢吃多占,不准伙吃伙喝,不准互相串换食物,不准乱倒剩饭,不准浪费粮食。第六条、男性在押人员不得赤身。
第七条、白天除午睡时间外,不得斜靠或躺卧在铺板上,不准随意走动。
第八条、听到就寝信号后,必须立即按指定位置睡觉,不准擅自调换铺位,不准喧哗、耳语,不准两人合盖被子,不准蒙头睡觉。第九条、必须保持监室地面、墙壁、铺板和放风场所的清洁,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便溺,不准乱扔脏物、废物,不准随意刻划,严禁吸烟。
第十条、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不留长发怪发和长指甲。
第十一条、保持餐具清洁,注意饮食卫生。
第十二条、放风时,必须在放风场所内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滞留在监室。
第十三条、有病要及时报告管教和医生,就诊时要如实陈述病情,不准无理取闹,不准指名要药,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自伤、自残或装病者,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第十四条、不准堵住观察孔,不准向其他监室喊话、扔纸条或其他物品,不准托人或为他人带口信、书信和其他物品。
第十五条、在押人员之间不准私自借用和馈赠财物和钱物,如自愿资助他人,必须书面报告管教,经批准后方可馈赠或借用。
第十六条、遇有提讯、会见和劳动需要出入监区时,必须在黄色警戒线内立正向管教和值勤武警报告,经同意后方可越过警戒线行走出入。
在押人员文明礼貌规范
第一条、举止文明,说话和气,说真话、实话,不说谎话、粗话、脏话,不做低级下流动作。
第二条、在押人员之间只准称呼姓名,不准叫绰号、外号,不准称兄道弟。
第三条、对看守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姓氏加职务的称谓,当职务不明时,可称警官、检察官、法官、干部等,对武警战士可统称班长,对职工统称师傅。
第四条、礼貌用语。当有求于人时,用“请你”等敬词,有愧于人时用“对不起”“请原谅”等歉词,有助于人时用“别客气”“没关系”等谦词,得到别人帮助时,用“谢谢”“麻烦了”等谢词。
第五条、当有来宾和领导视察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领导的问话要如实回答,在视察过程中,不准围观、品头论足,不得擅自接近攀谈。
第六条、当管教民警开门或进入监室时必须按指定位置坐好,点到姓名时要起立答“到”,接受指令、听候命令要回答“是”,接受问话时要立正回答,(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指手画脚,不准抢嘴抢话,保持一定距离,未经批准不得接近。
在押人员学习规范
第一条、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条、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
第三条、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按规定位置坐好,姿势端正,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第四条、必须熟背监规,熟记行为规范,并认真遵照执行。第五条、必须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和反省时间内不得从事其他活动,讨论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积极发言,但不得打断他人发言,学习要做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第六条、必须爱护书籍、报刊等学习资料,不准损坏和占为已有。
第三篇:国家出台的看守所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看守所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总则
1.1为贯彻落实公安部“空间强警”战略和部领导关于规范和加强看守所监控系统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优质高效建设和维护看守所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提高看守所安全系数,根据JJ002-2002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看守所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及维护工作。在用监控系统相关要求可参照此规范,结合本地实际,酌情降低要求。
1.3监控系统建设应坚持“保障必需,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看守所设计容量和管理工作要求,与看守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开展。
1.4监控系统建设应与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看守所安防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系统集成和功能联动,更好地服务看守所管理,促进看守所管理机制制度改革和科学发展。
1.5监控系统设计建设应在各级公安监管业务指导部门的领导及看守所民警的参与下开展。省市两级公安监管业务指导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与专业技术队伍,对监控系统建设及其方案进行审查和指导。监控系统竣工,要经过检测机构检测,省级公安监管业务指导部门要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1.6看守所应建立健全监控系统技术档案。根据国家关于电子产品使用寿命要求及设备老化程度,及时、定期进行维修。监控系统使用接近7年或整体老化严重,应予及时评估、更新换代,确保监控系统稳定可用。
1.7监控系统建设经费(含维修费和消耗费),应按照《看守所经费开支范围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公通字【1996】11号和《财政部公安部官员进一步加强看守所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财行【2009】132号),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足额、及时予以保障。2.一般规定
2.1监控系统应能保证联系工作要求。
202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录音录像设备、控制显示播放设备、传输网络以及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具备视频信号采集、存储、传输、监控监听控制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2.3监控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查杀计算机病毒、抵御非法入侵、防潮、防鼠害能力。监控系统应进行防雷和接地处理,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4监控系统设备应采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成熟产品。主意设备器材应通过公安部授权的安防产品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
2.5监控系统应能独立运行,且配备相应接口,宜具备与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及部分安防系统联动的功能。2.6系统宜具有异动报警灯智能分析处理功能。3.摄像机、拾音器及其布局
3.1彩色枪式摄像机照度应≤0.12Lux,彩色半球摄像机照度应≤0.Lux,水平清晰度≥480TVL,信噪比≥50dB。针孔镜头应采用具有组合光路的镜组式针孔镜头,相对孔径≥1:1.6.3.2拾音器灵敏度≥0.15v/ubar,频响100-5500Hz,工作电压6-12VDC,不失真输出≥3V/Vp-P(1KΩ)。应对每批次产品进行筛选,以确保灵敏度一致性。
3.3在监控、禁闭室、监室放风场、劳动场所、主通道、巡视道、监区出入口、讯问室、会见室、民警值班室、收押接待大厅、医务室、分控室、监区围墙内侧、监区大门、监区制高点、看守所大门及其他需要监控的部位应设置摄像机。在监室、禁闭室、讯问室、会见室(律师会见除外)应隐蔽安装拾音器,其安装高度应在人体高度的水平声波范围之内。3.4监室、禁闭室摄像机设置应保证无观察死角。3.5摄像机要牢固的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3.6室外工作摄像机应选配相应的防护罩,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可根据需要设置调控制系统和遥控雨刷等。
4、存贮设备及其布局
4.1应采用基于H2.64或MPEG-4视频编解码标准的设备进行图像存储,单路图像分辨率应达到2CIF(704×288)或4CIF(704×576)并可调,其中监控、禁闭室、放风场图像分辨率应达到4CIF。
4.2录像设备宜采用具备视、音频信号同步录制功能的数字嵌入式硬盘录像机。
4.3存储设备记录的图像信息应包含监控点的标示、日期、时间,应能按日期、时间、视频通道标号及摄像机位置便捷检索回放。
4.4每路图像的录制和回放帧频数不小于25帧/秒。4.5录像设备容量应具备监室、禁闭室及放风场(使用时段)及其他重点监控部位≥24小时×15天图像存储能力。4.6录像设备应具有针对指定一路或多路图像的转存(如刻录成DVD光盘)功能。
5、控制与显示播放设备及其布局
5.1监控系统应设置主控制室,用于放置视频控制主机设备、显示设备、录音录像设备、操作控制台、电源设备等。根据看守所关押规模及监管工作需要,可在监区内设置若干分控室。
5.2主控室应采用在线式UPS电源供电,交流电源断电时可提供不少于半小时的设备电源供电。5.3视频控制主机应具备下列功能:
对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选择切换、并对前端设备(云台、电动镜头、雨刷、照明灯等)进行操作控制。对图像调用和控制的权限进行设置管理。对系统启动、运行状况、系统管理设置、功能设置,事件的时间、状态、原因以及相应的硬件编号等信息进行记录。对视频图像与音频信号、报警的同步联动。
5.4视频控制主机应具备音频同步功能。
5.5视频控制主机应具备开放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兼容多种前端设备,能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5.6应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合适尺寸、适宜数量的监控器、显示器或电视机,组成主控室及分控室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场频逐行扫描≥60Hz/隔行扫描≥75Hz。主控室、分控室显示设备数量应根据值班民警监视管控能力设计建设,监视器或电视机的数量不应过多。
5.7模拟复合视频信号应符合以下规定:实时显示黑白图像水平清晰度≥400YVL,实时显示彩色图像水平清晰度≥270TVL,回放图像显示水平清晰度≥220TVL,随机信照比≥36Db。
5.8数字视频信号应符合以下规定:监室、禁闭室、放风场单路画面应不低于4CIF,其他部位单路画面应不低于2CIF。单路显示帧频≥25帧/秒。
5.9图像应能手动切换/编程自动切换,具有单时序和群时序切换功能。5.10控制台正面与墙净距应≥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净距离,主意走道宜≥1.5m,次要走道宜≥0.8m。机架背面距离墙的净距≥0.4m。
6、传输网络
6.1监控系统采用纯模拟型、模数混合型或数字型传输网络。
6.2监控视频图像信号传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输介质应根据图像质量要求、信噪比、传输距离、稳定性、环境条件、投资额度等因素综合确定,长距离视频(线缆长度≥1km)传输应采用单模光纤,中长距离视频(500m≤线缆长度≤1000m)传输可采用非屏蔽对绞线电缆,短距离视频传输(线缆长度≤500m)传输可采用同轴电缆。监控视频图像可借助公安信息网传输。
6.3新建看守所的建筑物内应采用暗管(槽)的敷设方式。下列情况下,可采用明管配线:其它管线和障碍物较多、易受到机械损伤且不宜暗敷的线路:易受电磁干扰、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场所:无机械损伤的建筑物内的电(光)缆线路,或扩建、改建工程,视频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离应≥0.3m。7.监控管理软件
应具有系统及任务设置、电子地图显示、图像时序翻页(或多画面分割)、音、视频报警、录音、录像和录入、查询资料、音视频报警、前端视频丢失报警、硬盘录像机故障报警、权限控制功能。分控端管理软件受主机控制并在管辖区域内独立工作。监控管理软件应简洁明快,易于民警学习、使用。8.1供电
监控系统采用交流直供电,与当地供电条件相适应。摄像机、监视器等终端设备应由本地通信机房(或监控设备室)监控机柜的电源分柜统一供电,供电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等保护装置。
8.2监控系统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应能满足当地气候条件要求。
8.3电磁兼容性
监控系统设备抗电磁干扰应符合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第9.1款的要求。
监控系统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应符合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第9.2款的要求。8.4噪音
应适当分隔设备间与主控和分控室,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切实保障执勤民警的身心健康。
第四篇:看守所“五化建设”标准
附件1
看守所“五化建设”标准
一、完善岗位设置和勤务机制,实现勤务模式科学化
(一)配备必要的警力和其他工作人员
1、警力配备符合《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的最低配备标准。
2、羁押女性在押人员的看守所,配备的女性民警数量应当满足管教、巡视、监控等工作需要。
3、按照《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的规定配备医务人员。
4、按照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财会、技术人员和炊事、水、暖、电工等工勤人员。
(二)科学设置勤务岗位
5、设立所领导带班、巡视监控、管教、医务工作岗位和收押、提讯、接待等综合岗位。
6、所领导24小时带班。
7、实行值班期间巡视监控工作专业化,负责巡视监控的民警在值班期间不得从事收押、提讯、接待等其他工作。有条件的看守所可以分别设置监控、巡视岗位。
8、实行管教专业化,由专职管教民警负责监室管理工作。
(二)完善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保障
18、印制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告知书。关押外籍在押人员的看守所应当配有外文版告知书。
19、监室内张贴权利义务告知内容,可以同时将权利义务告知内容制作成视听资料在监室内播放。
20、设立单向视频会见室和双向视频会见室,对在押人员实行视频会见。
21、在方便在押人员投放和看守所民警、驻所检察人员获取的地方分别设置投诉信箱、检察信箱,定期开启。
22、建立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认真登记在押人员投诉,及时调查反馈。
23、及时转递并反馈在押人员的上诉、申诉、控告、举报等。
(三)规范窗口服务工作
24、建立网上预约平台或者公布联络电话,建立办案机关讯问、律师会见预约制度。
25、在接待大厅公布看守所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和民警姓名、警号及监督举报电话,公开有关办事程序和监督方式。
26、规范民警窗口服务用语,规范民警警容举止。
(四)健全考核监督机制
27、制定所领导和民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计分考核办法,定期考核、奖惩。
28、按照规定将主要执法信息、监控与驻所检察室联网。
37、所领导掌握一级重大风险在押人员的基本情况,主管民警掌握分管在押人员的姓名、案由、诉讼进程和思想动态,协管民警掌握重大风险人员及措施。
38、管教民警直接安排在押人员坐位、睡位、双人值班、吃饭排队顺序和监室内务卫生等事务,组织管理在押人员日常活动。
39、按照“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制定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保证在押人员每日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每日上、下午各不少于1小时的室外活动(天气恶劣情况下除外)。
40、制定监室秩序、内务卫生标准和对监室及在押人员考核奖惩办法。
(四)落实在押人员心理干预规定
41、组织民警参加心理学知识培训。
42、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或者聘请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师。
43、定期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问题排查,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在押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或者心理治疗。
(五)加强在押人员饮食、消费管理
44、每周制定1次食谱,对年老、体弱、生病、残疾、外国籍、少数民族在押人员,在生活上予以适当照顾。
45、建立在押人员食品留样制度。
46、向在押人员及其亲属公布每月消费限额和代购物品价
(二)加强信息采集录入和更新维护工作
56、明确各岗位应当采集的信息内容、分类和标准。
57、及时采集并上传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做到收押一个、采集一个、上传一个。
五、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实现设施保障标准化
(一)完善基础设施
58、在押人员人均监室面积不少于2.6平方米。
59、设立单独关押监室。
60、监区AB门联动、通视、通道封闭。
61、讯问室、律师会见室数量满足办案需要,设施统一规范,配备讯问椅。
62、谈话室设施安全规范,在押人员座椅固定。
(二)改善装备条件
63、配备视频图像对在押人员全覆盖的监控系统,录音录像保存15天以上。
64、监区警戒围墙安装周界高压电网。
65、双路供电或者配备发电设备,保证不间断供电。66、设立接待大厅,合理划分收押、提讯、会见等接待区域,设置座椅、储物柜、饮水机、老花镜等必要的服务设施。配备电子触摸屏用于警务公开、办事指南。
(三)统一标牌标识
67、看守所各区域及功能用房称谓、标牌标识式样、监室内
第五篇:看守所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方案
看守所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方案
一、概述
随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逐步推行,同时结合《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等相关的标准。针对目前看守所的安全防范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升级建设,建立一套具有:防护立体化、应用智能化、管理人性化的综合管理平台是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其中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的实时监视的直观功能,并可与其他子系统进行联动、整合,使整个看守所的管理系统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监控系统和防护功能的可靠性、稳定性。采用主流技术,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使系统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二、需求分析
看守所肩负着关押、改造在押人员的重任。公安机关作为监所的管理者,一方面要提供一个人性、科学的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监所的管理人员和在押人员的绝对安全。如何兼顾两者?是目前的管理者、执行者、监督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所以在技术上必将采取更智能的产品,在制度上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在管理上采取更加人性的手段来逐步实现。现有的看守所典型的子系统主要为:
通信指挥系统;监管信息系统;应急警报系统; 监控系统;周界控制系统;监区门禁系统;在押人员报告系统;民警巡视管理系统;电化教育(广播)系统;讯问指挥系统;会见管理系统;违禁物品检测系统。
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1.原有系统建设的比较早,很多传输瓶颈已经显现,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信息传输应用。2.原有的各个子系统架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简单,不符合全面数字化的应用需求。3.前期采取了主流的模数结合方案,但仍然存在资源不能无缝集成和互联互控,并存在监控“不清”等瓶颈问题。
4.近来实施的数字方案,有一些没有将新技术和各个业务系统在接口标准上真正统一;而且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数字化应用的优势和亮点。
5.另外建设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动和管理基本停留在“横向联动”阶段,即不具备“立体化”的智能防护和信息处理联动能力,更不具备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和综合指挥能力。
三、设计思路 我们的设计理念:
系统规划与建设同步,系统设计与应用同步,系统实施与功能同步,系统应用与管理同步。
体现规划、设计、实施、应用四个主要阶段的高度一致性,避免规划不同步,设计又局限于现有的构架,方案功能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轨,系统不能完全融入信息化管理等问题。从而建立起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稳定可靠的安全防范监控系统。
防范系统不仅要能满足现有的应用要求,更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使得整个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和可维护性。系统示意图:
按照行政管理的权限和级别,分为三级,分别为三级分控中心(本楼层的分控管理中心)、二级监控中心(本所监控中心)、一级指挥中心(公安监控中心)。本着本所监控中心为主,兼顾指挥和管理功能。同时建设管理干警的网络分控客户端,可实现对其所管范围内的实时监管,所领导分控客户端,可通过网络轻松实现对全局的监管。
结合管理平台采用立体化的监控方式,分别按照不同的监控区域、不同的监控信息和不同的应用系统,合理布局,统一整合,即满足各个子系统的在不同区域的应用,也实现了综合管理的权限控制和紧急预案处置要求。使监控平台具备一定的管理宽度和深度。
四、系统组成
针对目前看守所安全防范系统,我们又以音/视频监控为核心,整合周界报警、门禁、AB门、出入口管理、可视对讲、广播、巡更等子系统进行联动。并结合立体式防护、高清监控、智能分析三大技术来构架功能强大的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按照不同的监控区域可以采用高清数字监控、视频智能分析、网络化分控、信息实时发布、射频无线识别定位(RFID)、GPS定位巡更、声音智能探测、门禁视频联动分析等技术相互渗透、关联、互补各个子系统紧密结合,使之成为一套组织架构科学、运行逻辑缜密、智能化应用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在重要的出入口、大范围的场景监控采取高清的监控设备,比如高清摄像机PE8080HD;在周界防护上结合视频智能分析,比如智能分析设备PE5010;在图像的控制输出上,采取了全数字高清矩阵PE90FH,可以全面兼容现有的标清信号和高清信号,不论是网络方式还在非网络方式都能轻松实现,并支持对大屏的拼接和图像处理功能。
总体功能设计上围绕着立体化、高清化、智能化三大特点来建设。
五、方案和特点
1、传输方案: 主干传输采用光纤的方式,分别建立办公网和监控信息网。监控信息的采集以数字为主,模拟为辅,重点高清,其他标清的方式;信息点不能够用数字方式传输到位的节点采用模拟方式延伸和扩展。如下图:
传输特点:周界信息少、节点多的采集宜采用红苹果无源光网络或者是节点式光端机,这样即节省成本还容易管理;监舍等信息密集区域宜采用红苹果多业务光端机传输平台,使其最具性价比。设备传输整合示意图:
应用特点: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分别采用最合适的光传输网络和设备,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降低设备风险和传输风险,并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效率。
2、系统的整体建设构架:
特点说明:
高度的系统集成以视频监控为基础,结合了其他各个子系统,采用数字化的开放式接口,使得平台的管理能力更加完善。网络化的建设分布使得桌面应用和分控建设显得非常的灵活。
中心系统采用红苹果最新的PE90FH数字矩阵,方便的集成所有其他各个安防子系统比如:门禁、巡更、报警、出入口等。真正实现了一个中心统一管理的
2、监舍的音/视频智能监控(PE5010视频智能分析模块)
按照要求需要对监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并设置一处音频对讲设备,便于监舍在押人员与和监管中心、值班干警的语音沟通。除对讲采取明装,并采取防暴措施外,其他均要求采用保密安装。
工作原理:根据监舍的活动噪声进行记录和分析,平时在切换监控的时候,同时可以监听到监舍内部的声音信息。当有打架等事件发生时其音频探头检测的异常声音会提高,我们有两种方式可实现声音的检测报警功能。第一种案:可在前端的音频探头上设置声波阀值,当超出一定分贝的时候输出开关量驱动本地的对讲设备,并自动上传管理中心的监控主机,中心接收到信号后即自动切换出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实现直接的监听并可直接进行喊话警告等操作。第二种方案:是将传输到后端的音频信号接入DVR后可以设定声音阀值,当超出设定值即可联动管理软件自动切换出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并可直接喊话和警告。如果是采用数字摄像机方式,则将音频探头先输入到网络摄像机,并在网络摄像机上设置阀值,也可在后端的流媒体服务器上设定报警阀值。如图:
(环境声音监测正常)(环境声音监测异常自动弹出)
如上图:室内场景的智能分析,可以实现人流密度、异常行为等信息,可以启动预警措施,告知监管人员实时信息,并自动弹出画面,还可以自动联动IP广播设备,播放警告语音信息。
所有的信息统一接入监控专网,并关联PE90FH高清数字矩阵的系统联动和统一管理。
3、周界报警和视频智能分析
配合周界红外对射形成可见和非可见防护结合。
在现有的周界视频防护上增加了视频智能分析设备PE5010,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监控特点,自动启动防御预案。可视防御和红外报警防御双重保障互为补充,并且结合围墙警戒区域的特点划定警示区域和警报区域。
如上图示:周界范围内设定防御区域,在此区域内出现、徘徊、逗留都可以启动预警措施,告知监管人员实时信息,并自动弹出画面,还可以自动联动IP广播设备,播放警告语音信息。
4、高清出入口管理系统
出入口采用红苹果高清网络相机(PE8080)和自动识别管理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单位车辆,并自动记录和提示相关信息给监控中心,门卫处也有分控显示系统可以实时监管相关信息。如果是社会车辆可以自动登记车辆信息、并只要输入驾驶者信息和车上人员信息即可自动打印许可登记表,将传统的人员手工登记升级成信息完整实时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基于对车辆的安全检测,我们建立了一套动态的车辆底盘扫描系统,可以将进入/离开监所的车辆底盘进行完整的扫描,防止违禁物品的进入/离开。系统检测到可疑信息以后自动启动道闸关闭车辆行驶通道,并启动系统的紧急预案。系统的方案图:
5、GPS定位跟踪巡更系统(PE5060综合管理平台)
基于GPS和GSM移动通讯网的巡更监控系统借助于GIS电子地图为管理者实时提供巡逻人员的位置和状态监控,同时支持对讲功能和视频切换联动,全方位无盲区实时跟踪巡逻人员。确保监管人员的安全。
移动端也就是我们的手持端系统,它包括GPS接收模块、通信控制器及外围设备等组成。其结构如图:
巡更系统关联了视频监控系统、语音报警系统、门禁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确保信息的全面覆盖和实时管理
巡逻人员通过GPS定位,通过终端设备和GSM移动网发送坐标给GPS控制中心端。中心采用回放等方式可以实时观察巡逻人员在GIS地图上的移动轨迹,同时调用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门禁等实时查看人员状态。巡逻人员和监控室值班人员共享在押人员资料,配合各个监室的图像叠加,使管理者更清楚掌握哪些监室有危险分子,需要重点监视。通过与巡逻人员语音对讲和信息共享、视频观察和地图全局的信息显示,点、线、面结合实时动态了解犯人和周围环境状况。同时GIS地图分析和智能分析软件PE5010配合使用,在线查看巡逻人员和管理者位置,及时调配人员。提前防止越界、入侵、群体聚集斗殴等各类突发状况的发生。
兼容其他的系统说明:
1.可视对讲(声音监测功能、监舍对讲)。2.可视门禁(异常刷卡、防尾随、胁迫码)。3.周界报警(红外对射、电网)。
4.智能卡(RFID定位、越界提醒、出入管理、人数统计)。5.巡更系统(GPS定位轨迹、超限管理)。6.应急报警(手动、自动、胁迫)。
7.巡视系统(分区域、分权限的管教巡视系统)。参考设计方案附录: 看守所方案设计依据:
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2.《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竣工验收规范》(GA308-2001)3.《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1)
4.《安全技术防范电视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GA/T367-2001 5.《安全防范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 GA/ 6.《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7.《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8.《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87)9.《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10.《安全技术防范报警设备安全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1997101. 11.《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5211-1994101.
12.《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GB/T 15408-1994101. 13.《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2000 14.《入侵报警系统的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GA/T368-2001 15.《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GA/T394-2002 16.《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10408.—2000 17.《超声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10408.—1996 18.《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5)19.《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IEC364-4-41)20.《视音频编解码标准》(ITU H.263)
21.《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系统构成与总体要求》GB/T 50314-2000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23.《军博、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24.其他行业批准的或国家批准的相关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