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研中心普通人事迹演讲稿
农研中心普通人事迹演讲稿
树立正确荣辱观 为农技推广作贡献——农研中心普通人二三事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统一的灵魂,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在华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炎黄子孙用勤劳与智慧、胆识与勇气、团结和诚信,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世代相传的感人故事,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
曾记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孟母三迁为教子,岳母刺字表忠良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曾记得,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一个个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曾记得,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党的好干部焦玉录、孔繁森、牛玉儒的名字;曾记得,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把青春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18年的楷模麻晶丽。他们都拥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与典范。
众所周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对伟大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提炼与升华,它不仅承继了优良传统,而 且又将这一传统注入时代特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今天,我不想在这里歌颂那些英雄与楷模,作为农技推广战线的一名干部,我只想向大家说一说发生在我身边的普通人的平常事,或许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令人振撼的壮举。但我要说,这些普通人身上同样拥有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美。他们用辛勤与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用知识与智慧的火花点亮美好的未来,他们不善张扬,亦不善表白,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默默无闻的工作,释放着光和热,为我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争做着贡献。
张含生,关于他的事,农研中心干部职工都能说出几件,可今天我要说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样一件事。去年5月末,市直机关组织排球比赛,一次在与对方的一场拼杀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脚,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下了场的他,仍然惦记着对山农场的那块试验地的播种情况,就一瘸一拐地坐车去了对山。大家都知道,从公路到地里,要走一段陡峭的坡路,正常人都觉得很罢劲,何况他一个脚部受了伤的人,其当时的情景可想而知……第二天,大家见他受伤严重,就劝他,哪里你也别去了,赶快去医院吧,病耽误不得,工作的事还有我们大家。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只是脚崴了,小毛病不碍事。于是又同大伙一道去了XX。几天后,该干的事干完了,他的脚脖子已经肿得如二大碗口粗,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是肌腱严重拉伤,已经断裂,整整缝了14针。谁都知道,肌肉拉伤断裂的滋味是怎样的难忍,可张含生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忍住了,做到了。
朱瑞玮,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她热爱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我市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广大农民亲切地誉为:我们的好老师。记得那是1998年7月末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闹得人都无精打采。位于我市北部的红星区大平台,一位农民打来电话,点名要找朱瑞玮。原来,这位农民自家种的40多晌大豆出了问题。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请示马上组织人员出发去现地做技术鉴定。汽车颠簸在并不平坦的公路上,一走就是6个多小时,到达距红星区102公里的偏远林场库斯特已是满天繁星。当晚,稍事休整,第二天又早早地起来,吃完早餐上路了……当时,这里的路况极差,那真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没办法,汽车坐不了了,改坐四轮拖拉机,一路上的身体强烈振荡自不必说,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下拖拉机还要在蜿蜒崎岖的田间小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看到农民朋友脸上那焦灼的神情,已经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朱瑞玮,顾不上疲劳与酷暑的难耐,一边擦拭脸上混着泥土淌下的汗珠,一边组织开展了紧张而有序的现地调查取证工作。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情况明了了,原来是所购买种子的不纯,导致了出苗不齐不壮。朱瑞玮和 她的同事们笑了,这位农民也因能讨回公道舒展了紧锁的眉头,乐了。这就是朱瑞玮,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战士。她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对农民兄弟满腔的爱,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起宋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我们农研中心是出了名。今年三十多岁的她,一直从事的是打字、复印工作。几年前,由于中心各科室还没有配备微机,单位所有打字的活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记得一次因材料急需上报,休息日,领导电话打到了她的家,她撂下电话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临近中午,家中打来电话,她接听后一言未发就把电话挂了。当时,大家猜测,准是小俩口闹了别扭,也就没有问她。直到加班结束后,又有电话打来,才知道,年幼的孩子是感冒发烧39度多在哭喊着找妈妈。这就是宋平,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打字员。
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农研中心还有许多许多。他们看起来很平凡,平凡的像一滴水,但我要说,一滴水同样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他们平凡的像一棵树,但我要说,一棵树同样可以根植大地,为大山增添绿色的生机。知荣辱,方显人之本色;明是非,方为中正之人。在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我们不需要那些口号似的豪言壮语,我们更无须拥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远大报复。
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在平凡工作中默默无闻的耕耘和无怨无悔的奉献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崇高的荣辱观,展示着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品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在“十一.五”计划的美好开局之年,在伊春上下到处忙碌着经济转型的历史性关头,我们需要知荣辱、明是非,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他们那样自觉中有着美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业者和开拓者,我们需要那些更多的积极为全市的改革与发展,繁荣与稳定孜孜以求、无私奉献的普通人。
第二篇:农研中心普通人事迹演讲稿
农研中心普通人事迹演讲稿
树立正确荣辱观为农技推广作贡献——农研中心普通人二三事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统一的灵魂,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在华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炎黄子孙用勤劳与智慧、胆识与勇气、团结和诚信,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世代相传的感人故事,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
曾记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孟母三迁为教子,岳母刺字表忠良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曾记得,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一个个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曾记得,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党的好干部焦玉录、孔繁森、牛玉儒的名字;曾记得,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把青春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18年的楷模麻晶丽。他们都拥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与典范。
众所周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对伟大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提炼与升华,它不仅承继了优良传统,而且又将这一传统注入时代特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今天,我不想在这里歌颂那些英雄与楷模,作为农技推广战线的一名干部,我只想向大家说一说发生在我身边的普通人的平常事,或许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令人振撼的壮举。但我要说,这些普通人身上同样拥有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美。他们用辛勤与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用知识与智慧的火花点亮美好的未来,他们不善张扬,亦不善表白,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默默无闻的工作,释放着光和热,为我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争做着贡献。
张含生,关于他的事,农研中心干部职工都能说出几件,可今天我要说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样一件事。去年5月末,市直机关组织排球比赛,一次在与对方的一场拼杀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脚,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下了场的他,仍然惦记着对山农场的那块试验地的播种情况,就一瘸一拐地坐车去了对山。大家都知道,从公路到地里,要走一段陡峭的坡路,正常人都觉得很罢劲,何况他一个脚部受了伤的人,其当时的情景可想而知……第二天,大家见他受伤严重,就劝他,哪里你也别去了,赶快去医院吧,病耽误不得,工作的事还有我们大家。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只是脚崴了,小毛病不碍事。于是又同大伙一道去了嘉荫。几天后,该干的事干完了,他的脚脖子已经肿得如二大碗口粗,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是肌腱严重拉伤,已经断裂,整整缝了14针。谁都知道,肌肉拉伤断裂的滋味是怎样的难忍,可张含生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忍住了,做到了。
朱瑞玮,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她热爱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我市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广大农民亲切地誉为:我们的好老师。记得那是1998年7月末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闹得人都无精打采。位于我市北部的红星区大平台,一位农民打来电话,点名要找朱瑞玮。原来,这位农民自家种的40多晌大豆出了问题。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请示马上组织人员出发去现地做技术鉴定。汽车颠簸在并不平坦的公路上,一走就是6个多小时,到达距红星区102公里的偏远林场库斯特已是满天繁星。当晚,稍事休整,第二天又早早地起来,吃完早餐上路了……当时,这里的路况极差,那真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没办法,汽车坐不了了,改坐四轮拖拉机,一路上的身体强烈振荡自不必说,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下拖拉机还要在蜿蜒崎岖的田间小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看到农民朋友脸上那焦灼的神情,已经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朱瑞玮,顾不上疲劳与酷暑的难耐,一边擦拭脸上混着泥土淌下的汗珠,一边组织开展了紧张而有序的现地调查取证工作。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情况明了了,原来是所购买种子的不纯,导致了出苗不齐不壮。朱瑞玮和她的同事们笑了,这位农民也因能讨回公道舒展了紧锁的眉头,乐了。这就是朱瑞玮,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战士。她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对农民兄弟满腔的爱,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起宋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我们农研中心是出了名。今年三十多岁的她,一直从事的是打字、复印工作。几年前,由于中心各科室还没有配备微机,单位所有打字的活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记得一次因材料急需上报,休息日,领导电话打到了她的家,她撂下电话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临近中午,家中打来电话,她接听后一言未发就把电话挂了。当时,大家猜测,准是小俩口闹了别扭,也就没有问她。直到加班结束后,又有电话打来,才知道,年幼的孩子是感冒发烧39度多在哭喊着找妈妈。这就是宋平,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打字员。
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农研中心还有许多许多。他们看起来很平凡,平凡的像一滴水,但我要说,一滴水
第三篇:农研中心事迹材料
农研中心事迹材料
树立正确荣辱观为农技推广作贡献
——农研中心普通人二三事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统一的灵魂,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在华夏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炎黄子孙用勤劳与智慧、胆识与勇气、团结和诚信,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世代相传的感人故事,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
曾记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孟母三迁为教子,岳母刺字表忠良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曾记得,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一个个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曾记得,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党的好干部焦玉录、孔繁森、牛玉儒的名字;曾记得,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把青春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18年的楷模麻晶丽。他们都拥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与典范。
众所周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对伟大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提炼与升华,它不仅承继了优良传统,而且又将这一传统注入时代特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今天,我不想在这里歌颂那些英雄与楷模,作为农技推广战线的一名干部,我只想向大家说一说发生在我身边的普通人的平常事,或许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令人振撼的壮举。但我要说,这些普通人身上同样拥有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美。他们用辛勤与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用知识与智慧的火花点亮美好的未来,他们不善张扬,亦不善表白,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默默无闻的工作,释放着光和热,为我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争做着贡献。
张含生,关于他的事,农研中心干部职工都能说出几,可今天我要说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样一事。去年月末,市直机关组织排球比赛,一次在与对方的一场拼杀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脚,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下了场的他,仍然惦记着对山农场的那块试验地的播种情况,就一瘸一拐地坐车去了对山。大家都知道,从公路到地里,要走一段陡峭的坡路,正常人都觉得很罢劲,何况他一个脚部受了伤的人,其当时的情景可想而知……第二天,大家见他受伤严重,就劝他,哪里你也别去了,赶快去医院吧,病耽误不得,工作的事还有我们大家。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只是脚崴了,小毛病不碍事。于是又同大伙一道去了嘉荫。几天后,该干的事干完了,他的脚脖子已经肿得如二大碗口粗,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是肌腱严重拉伤,已经断裂,整整缝了14针。谁都知道,肌肉拉伤断裂的滋味是怎样的难忍,可张含生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忍住了,做到了。
朱瑞玮,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她热爱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我市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广大农民亲切地誉为:我们的好老师。记得那是1998年7月末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闹得人都无精打采。位于我市北部的红星区大平台,一位农民打来电话,点名要找朱瑞玮。原来,这位农民自家种的40多晌大豆出了问题。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请示马上组织人员出发去现地做技术鉴定。汽车颠簸在并不平坦的公路上,一走就是6个多小时,到达距红星区102公里的偏远林场库斯特已是满天繁星。当晚,稍事休整,第二天又早早地起来,吃完早餐上路了……当时,这里的路况极差,那真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没办法,汽车坐不了了,改坐四轮拖拉机,一路上的身体强烈振荡自不必说,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下拖拉机还要在蜿蜒崎岖的田间小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看到农民朋友脸上那焦灼的神情,已经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朱瑞玮,顾不上疲劳与酷暑的难耐,一边擦拭脸上混着泥土淌下的汗珠,一边组织开展了紧张而有序的现地调查取证工作。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情况明了了,原来是所购买种子的不纯,导致了出苗不齐不壮。朱瑞玮和她的同事们笑了,这位农民也因能讨回公道舒展了紧锁的眉头,乐了。这就是朱瑞玮,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战士。她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对农民兄弟满腔的爱,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起宋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我们农研中心是出了名。今年三十多岁的她,一直从事的是打字、复印工作。几年前,由于中心各科室还没有配备微机,单位所有打字的活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记得一次因材料急需上报,休息日,领导电话打到了她的家,她撂下电话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临近中午,家中打来电话,她接听后一言未发就把电话挂了。当时,大家猜测,准是小俩口闹了别扭,也就没有问她。直到加班结束后,又有电话打来,才知道,年幼的孩子是感冒发烧39度多在哭喊着找妈妈。这就是宋平,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打字员。
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农研中心还有许多许多。他们看起来很平凡,平凡的像一滴水,但我要说,一滴水同样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他们平凡的像一棵树,但我要说,一棵树同样可以根植大地,为大山增添绿色的生机。知荣辱,方显人之本色;明是非,方为中正之人。在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我们不需要那些口号似的豪言壮语,我们更无须拥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远大报复。
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在平凡工作中默默无闻的耕耘和无怨无悔的奉献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崇高的荣辱观,展示着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品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在“十一五”计划的美好开局之年,在伊春上下到处忙碌着经济转型的历史性关头,我们需要知荣辱、明是非,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他们那样自觉中有着美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业者和开拓者,我们需要那些更多的积极为全市的改革与发展,繁荣与稳定孜孜以求、无私奉献的普通人。
第四篇:八荣八耻荣辱观农研中心演讲
文章标题:八荣八耻荣辱观农研中心演讲
大家好!我是来自农研中心的***,大家都知道,胡锦涛主席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中讲到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了人,人离不开劳动。劳动和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过去、未来,我们的自豪、希望,都在劳动之中。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认识一切,创造一切;也只有通过劳动,才实现人类的梦想。
一说到劳动,许多人都会想起那茫茫的田野,隆隆的机器,喧嚣的工地,深深的矿井,或者是荷锄的农民,擦汗的工友,砌墙的瓦匠,摇橹的船工。的确,他们从事的是“流汗的劳动”,是劳动者的生力军,令人赞叹,更令人尊敬。仔细想一想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其实都是劳动者。只不过我们劳动的对象不同,方式不同,工具不同,环境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的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战线的先进人物,像袁隆平、王选、麻晶利等等。因此,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同样的重要,也同样的光荣。[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劳动创造荣誉。大家知道我们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要从事的是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是一项纯公益性的事业,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待遇不高。但是中心全体职工在郑春江主任的带领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多干事少怨言。为水稻能够在嘉荫大面积栽培,郑春江主任亲自主持《嘉荫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的课题研究,他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领课题组成员历经两年时间完成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让嘉荫人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农研中心的科技人员不断地在工作中创新,为保护我市生态环境不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首先在蔬菜种植上,进行了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试验。试验具有挑战性更具有风险性,通过全体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如今已在蔬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调优种植业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经多方位探索研究,引进了青贮玉米、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并在全市推广。我们的科技贡献率在不断上升,劳动不但创造了荣誉,也创造了价值。
今年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为建设和美化中心试验农场,中心领导与普通工作人员一道挥锹流汗,顶着烈日栽树。劳动的场面着实让人感动,在这里,大家挥汗如雨,共同劳动,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如今,云杉正在旺盛的生长,试验农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大地增添了绿色。
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这个集体是个有朝气的集体,向上的集体,勤劳的集体,团结的集体,奉献的集体。无愧于省政府授予的“先进劳动模范集体”的称号。我们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而感到无比地自豪。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毫不掩饰地讲,渴望劳动,为创造财富、创造新的生活而劳动,永远都是光荣的。
植保站是我们农业系统的先进单位,大家都知道,植保站是负责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植物检疫、病虫测报的技术部门。在人手少,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情况下,工作起来不分节假日,田间地头是我们的,无论大棚内温度多高要进,无论虫情、病情发生在那里要亲临现场,病虫预测预报和试验项目在技术、时间上都要求非常严格和精密,为了数据精确,减少误差,往往是今天这个点明天那个点,常常是迎着朝阳走伴着月亮归。真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热天一身汗,四季不得闲”。尽管我们所做的事很普通,也很平常,但正是通过我们普普通通的劳动,保障了我市农业丰产丰收。辛勤的耕耘,使我们这个战斗的集体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可以说,我们的劳动是光荣的。
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许多默默无闻的人。牛刚,农研中心的办公室主任,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农研中心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总是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大家总能在双休日、节假日看到他来单位的身影。记得一年春节长假后的工作日,中心办公室室内温度极低,严重影响了大家工作。为了让同志们正常工作而不被冻坏,他马上联系供热部门给予帮助,又请来维修工及时维修。可是问题出在地沟里的一个阀门上。正值严冬,地沟又窄又潮湿,人只能爬着进去,这种情况下,牛刚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钻进了地沟,十几分钟后,他已满脸是汗满身是灰,暖气正常运行了。正是他十几分钟的辛勤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温暖。是的,劳动需要付出时间,付出体力,付出疲劳,付出辛苦。但是耕耘才有收获,付出才有回报。
时代
第五篇:张研农演讲(推荐)
发现我们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品格
今天想与同学们探讨一下:在我们的时代,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素养和职业素质?在今天办一份主流报纸,需要保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格?讲三点心得,与同学们共勉。
1.面对众声喧哗,打造恒定的价值观。社会转型期,也是体制转型和现代化发种矛盾凸显期。做个“愤青”“愤青”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年轻人需要保公正不合理现批评能力,但属于同一个命要我们的新生一种建设性的想、持久稳定的价值,来推动国家民族的进步。
展带来的各在互联网上相对容易,在恐怕在现社会合理性,持对社会不象的痛感和13亿中国人运共同体,需代同时成为力量,与党和政府一道,与全体公民一道,来改革和完善我们的体制机制,以脚踏实地的理2.面对急功近利,磨炼沉稳的职业观。现代社会,需要宽广的知识结构,复合型的从业技能,职业化和专业化是职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基石。面对急剧变化的舆论场,新闻工作者同样如此,需要坚强的党性人民性,也需要才气灵气。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上,有很多名记者、名编辑、老报人。有的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记者,即使做领导了,还喜欢常年在基层奔波,以实践为课堂,拜人民为老师,视新闻为天职,这样的职业观,值得我们学习。
3.面对浮躁偏激,塑造大气的世界观。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若想位居主流,就得做互联网纷乱信息的过滤器,做网络偏激情绪的缓释剂,做国民心态的压舱石。这是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应有的气度。我们追踪网络帖文,但不能做网络帖文的印刷版;我们关注网民意见,但同时要为网民提供专业判断。办报和做人做事一样,都需一份社会责任、社会关怀,都要有一种大家气象、大家风范。
本文是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于2012年4月15日在复旦大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