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1.个人简介
王彦生,男,汉族,1959年11月生,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3月,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1月起,先后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5年7月被确诊患脑部动脉瘤。患病期间,他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2009年2月4日,在赶赴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式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间,王彦生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性坚强、品行端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邯郸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2.先进事迹
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个小山村,曾在博客里自名“山生”。幼年艰辛,吃百家饭长大,他体悟到真诚的可贵,最懂得感恩。
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经历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四年,最终他还是撒手尘寰。带着依恋不舍,他别过了养育他的沃土,关爱他的家人,朝夕相处的同事。
他,用49岁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了自己的信条:把一切奉献给对家乡父老的炽爱、对党无限的忠诚。
2009年2月4日早上7点,正准备参加当日召开的区政协会议的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刹那,在自己家里的沙发前猝然倒下。无论妻子女儿怎么呼喊,他也无法再睁眼看看他深爱的家人、眷恋的故土,无法再为他热爱的组工事业工作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分钟„„
这位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生去世半年多了,每当家人、亲友、同事和受他帮助的农村和社区居民谈起他来,无不眼眶湿润,感慨不已。
早年经历教会他懂得心系百姓、勤勉自强,王彦生在博客里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
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的王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中专,从山村出来的中专生转变为县城里的工人,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用一种平和包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王彦生对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实践中特别重视到田间地头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访调研,从不跟乡镇领导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拥,经常是和司机两个人,轻车简从进村。他怕给基层添麻烦,很少在村里吃饭。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是王彦生在曲周县工作期间的联系点。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德顺回忆到,有一次,王彦生来村调研工作,回去时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恳求下,终于同意留下吃饭,但有“约法三章”:一不动酒,二不吃肉,三不准其他干部作陪。就这样,王彦生和司机二人破例在他家简简单单吃了一顿农家饭。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彦生每次下基层时都会带一些现金,给遇到的困难群众一些帮助。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为了彻底解决李守仁家的贫困问题,他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李守仁每当谈起这些事时,总是热泪盈眶,感念不已。在党政干部眼里,作为组织部长的王彦生是一个区县里掌握人事变动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却很少弄得清楚“组织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在他们老百姓眼里,王彦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热肠的共产党员,真诚朴实、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从念书上学开始,王彦生的勤勉都是身边的人公认的。不论是在他工作过的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在他的办公桌上、书柜里、床头上都堆满了书。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他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他常说“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于这样不断的积累,王彦生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或是遇到新问题时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都能想出一些“新点子”来。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00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对此作法先后刊发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调任丛台区组织部长后,王彦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倡导该区开展了 “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帮驻”活动,从2004年到2006年,全区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79个社区的办公条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干群关系。
谈到王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前同事、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俊兴回忆到:王彦生读书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小说都有涉猎,而且电脑操作熟练,网上办公轻车熟路。“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才是工作。”王彦生常常这样告诫部里的同志。
十几年组织工作经验使他知人善任、坚持原则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王彦生懂得作为一个组织部长,首要的责任就是选好人用好人。王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王彦生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王彦生从担任涉县组织部副部长开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选贤任能。原涉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现任县党校支部书记付岩伟回忆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按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潜规则”,研究室主任绝对轮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组织科的王彦生,还是将他这个没有副股级任职经历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也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志因为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对他有意见,他刚直不阿,按原则办事的作风得到了周围同志的一致认可” 付岩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后来,他在曲周县、丛台区担任组织部长的近11年里,他一直保持着知人善任的敏锐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风气。2004年,当时的联东街道办事处原班子内部矛盾较多,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王彦生及时向区委建议,果断地将原党政一把手全部调离,将时任丛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刘兴国调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把扭转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兴国到任后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使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回忆起这段往事,刘兴国感慨颇深,“当时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于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又惶恐于不可预知的挑战,犹豫徘徊间,是王部长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打消了我的顾虑,王部长说“任人唯贤,不仅仅是选贤举能,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合适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个领导班子,只要能以宽广的胸襟去面对困难,不谋私利,不争权力,就能获得最大的拥护和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经王彦生建议提拔的干部,都在自己的新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但是当这些干部向王彦生表示感谢时,王彦生总是说,不辜负组织信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王彦生平时很注意廉洁自律,他的“请客不到、送礼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来,受了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顿饭、一盒烟,自己的公正就无法保持下去。
2005年夏天,王彦生常常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在市医院查不出咋回事,7月,在家人的坚持下,妻子女儿陪他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结果让人震惊:王彦生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医生介绍说,这就像在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着急、劳累、生气、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由于王彦生的动脉瘤恰好长在脑基底大动脉上,如果做手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风险特别大,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或下不了手术台。
该怎么办?王彦生的心第一次失去了一贯的镇定从容。正当壮年,党和人民把自己从一个山里娃娃培养成为一名组织部长,正是该报恩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事。王彦生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四处搜索、上网查找各种手术相关的信息:成功病例、预后、手术费用„„但并发症、死亡等字眼灼烧着他的心,家人忧伤的眼神和背地的啜泣更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怎么办?刚刚确定的加强执政能力的调研课题如何开展?年轻后备干部怎么样培养教育?自己帮扶的香椿园社区残疾夫妻何美田、任志正今后怎么解决生活来源?王彦生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放不下,割不断。
怎么办?王彦生心里还有太多太多的牵挂:涉县老家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每天坐在门口,遥望远方,盼着儿子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劳累半生的妻子还有太多的话要和他唠叨,自己退休后带她去旅游、尝尝坐飞机滋味的诺言还没有兑现;豆蔻年华的女儿还在读书,懵懵懂懂的孩子啊,以后人生的路该怎么走,眼巴巴指望他的指点„„
怎么办?在王彦生的博客里,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他当时的挣扎:“我想还是不做了吧,据说得花二、三十万元!即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现在除了偶有头晕,没别的不好感觉,说不定还能好好做几年事情„„”
抉择之后,王彦生又恢复了往日山一样的淡定从容。不到两个礼拜,他又去上班了。在单位,他像没事人似的工作。只是妻子知道,下班后一回到家,他不再像原来那样有说有笑,而是常常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说话。
家人心疼他,劝他别上班了,或者换个轻闲的部门。妻子还建议他回大山环抱的涉县老家好好静养。丛台区委也对他的病高度关注,表示可以在工作安排上尽量给予照顾。王彦生却一一谢绝了。他向时任区委书记贾宝仓坦露心扉:“现在看来,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让我把有限的时间为党多做些事情吧,这样心里坦然些。”
正是怀着这种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他以常人都难以企及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忘我工作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只要是值班,他都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痛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病假。记者翻阅他案头的工作日志时,看到一页这样的记载:“7月30日,星期三,雨。头痛半个月了,一天没休息,我要坚持!”坚持、坚持,王彦生就是这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党的事业燃烧着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
同年10月,丛台区选派50名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培训,王彦生亲自带队前往,虽然几次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却从未耽误过课程。
从2008年底到今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制,一一过问。有一次,妻子晚上偷偷关了他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发现后被他批了一通。
2009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头痛难忍。妻子看到他脸色难看,就劝说道:“如果你感觉不舒服,就别去开会了,跟领导请个假,在家歇一天吧。”
“那怎么行,‘两会’一年只开这么一次,我怎么能不去?”
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他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突然“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王彦生去世的消息传来,丛台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无不落泪,他们联名提议,在全区学习宣传王彦生同志事迹。
共过事、没有共过事的人们纷纷赶来,向他的家人慰问。一名副厅级干部执意拿出1000元丧金。他说:“我和彦生同志不熟悉,但我敬佩他的官德!”
2009年2月6日,是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外面彤云密布,阴风呼啸。殡仪馆内挽幛如云,花圈似海!千余名干部群众自发从四面赶来,人们扼腕叹息,洒泪送别这位受人敬仰的部长。
一位当地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挥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第二篇: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彦生,一生殚精竭虑,勤政廉洁,恪尽职守,生前赢得口碑,身后树起丰碑,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他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生动地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优秀品质,集中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王彦生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我深受感触,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人做好,在干工作之前要先把“精、气、神”准备好,不浮躁、不眼高手低,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学习王彦生的先进事迹,我的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首先,学习王彦生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者,来到农村后要摒弃“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要虚心乡群众学习请教,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要深入实际了解村情,要放下架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学习王彦生同志勇挑重任,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基层工作错综复杂,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的就是面对基层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缺乏的就是敢于勇挑重担的精神,通过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体会到了要想把基层工作干好,就必须勤于实践、乐于实践、勇于接受困难任务,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第三、学习王彦生同志勤学善思、主动学习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基层了解的太少,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基层的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面对基层工作,就必须坚持积极学习不放松,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学习待人处事,学习与和基层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多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学习王彦生同志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的高尚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离开求学期间学校所在繁华的都市到农村任职,需要经历很多磨练和困难,王彦生同志有一个关于幸福的计算公式: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农村基层工作是很艰苦,但是苦中有乐,幸福感的大小取决于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认知,只要在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常怀忧民之志,常有为老百姓服务之心,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收获幸福。
第三篇: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昨天,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学先进、见行动”活动的通知》,我深入学习了王彦生同志的优秀事迹,感触颇深。我认为,王彦生同志的四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党性坚强,把忠诚党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的这种忠诚精神。王彦生同志热爱党、忠于党,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和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王彦生同志坚持原则、勤政廉洁,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们只有像王彦生这样,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取得成绩、创造奇迹。
第二,我们要学习王彦生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王彦生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第三,我们要学习王彦生对工作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的、最平凡的事做起。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贪图享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范。
最后,我们要学习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王彦生同志每到一处,都结合各个地方的工作实际,不断提出组织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只有像王彦生同志那样,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胆探索及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以上是我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领会的四种精神。当前,我们企业正处于战略转型及全业务发展的关键阶段,我认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是系统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包括组织体系和岗位体系的创新工作,以及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如何支撑公司战略转型发展。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认为首先要具备的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对党的忠诚精神。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个人素质,这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第二,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广博的业务知识。这里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是要了解所在公司所有部门的基础业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仅是要做部门内部份内工作,它还为其他所有部门提供各种不同服务,这就需要你和他们建立联系进行交流和沟通。举个例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你是不是会用销售数据来判断销售部门的业绩不佳是不是来源于缺乏足够的培训或缺乏人员?是否能用财务数据解释薪酬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三是否具提供备战略性贡献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如果你能超越繁琐的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进而提高到一定的战略性层面,提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方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达到的水平。
以上是我总结的三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那么结合自身,我认为我还需要继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领会公司运营的战略性导向,同时要深入到各个专业部门特别是前端营销部门了解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员工心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提出具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才能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公司发展尽一份力、献一份情。
第四篇: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根据局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通过这段时间的认真学习,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学习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名从事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更重要是适应于时代科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素质普遍提高,法律意识也得到增强,对我局在工作上也有了新的要求。而办公室作为单位与群众接触的前沿,作为协调上下级关系,联系局属各部门、各股室的纽带,更应该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办公室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党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我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办公室人员作为局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我将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学习领会上级部门文件精神,以及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地武装头脑,增强在特殊时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继续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把每项工作都当做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对实践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学习中增强迎接挑战问题的本领。
二、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办公室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办公室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一是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不仅要承担大量的文稿起草,综合协调、会议筹备、信息反馈,接待应酬等任务,而且一些新开展的、临时性的工作也大都由办公室承担,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二是突发性紧急性事情越来越多。办公室参与处置的时间多、作息时间无规律、工作量大。这就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列严的要求。对此,我将结合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吸纳新知识,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同时,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甘于清贫的奉献精神,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积极提高办事效率。
三、立足根本,提升自律意识。
办公室是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办公室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机关形象。因此,我将继续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维护与领导、同志们之间的团结,强化大局观念,做到大事原则,小事讲风格,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谅人之难,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另外,认真加强同基层和群众的团结,对到办公室反映问题的群众,要态度和谐,主动热情,认真倾听,耐心解释,真正做到有心干事、热心干事,用心干事,努力提高工作服务质量,做好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
第五篇: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发稿时间:2010-03-19 来源: 点击304次
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创建一流小区上来,通过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以促进宿舍区和谐、祥和,让员工、住户真正德到实惠。
我们学习王彦生同志的感人事迹,每个人心灵都会受到净化。王彦生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树立了有感召力的时代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彦生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大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王彦生同志的事迹,细微中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可敬、可信、可鉴、可学。
今天,我们重温他的感人事迹,探究他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对信仰的追求,即使面对残酷的现实,依然忠贞不屈,视死如归。对此,我们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热血沸腾了,我们在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我们的人生价值。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英雄模范人物的核心价值观曾一度受到挑战。社会在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当然需要更多的包容,青年人的偶像可以是多样的,明星大腕也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然而,在物质丰富、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充实与丰盈。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度是没有脊梁的国度,一个失去信仰的民族是失去未来的民族。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与社会,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与民族,人生才会更有意义,青春才会绽放光彩,他们给我们树立了一座高高的丰碑。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金字塔。
王彦生同志更是我们工作的一面镜子。在公司推行的标杆管理中,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航海中又找到了一座高高矗立的灯塔,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原则,什么是事业,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在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中,结合云福物业公司2010年的工作思路,需要将第一时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好。公司提出的“幸福生活靠云福”,就是对云福物业工作提出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上台阶、上水平,当好创建“优秀卷烟工厂”的绿叶配角,把宿舍区建成一流生活小区。按照公司领导指示,我们参考太原市及其它城市绿色生态园林小区、安全文明小区、优秀住宅小区标准将创建一流小区,概括为:创建绿色小区、宜居小区、文化小区、和谐小区,四区建成之日就是一流小区建成之时。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践行王彦生同志的精神与人格,以回报公司对我们的厚爱!
(云福物业
史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