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叶基层人才先进事迹
烟叶基层人才**先进事迹
**,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烟叶公司**烟站站长。多年来,他工作兢兢业业,生活艰苦朴素,保持清正廉洁。他多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全身心投入**烟叶事业的发展之中,为发展**烟叶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2007年烟叶生产工作中,他用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工作,实现了**烟叶的恢复发展,2007年,**烟站烟叶面积2,040亩,占全县面积的1/3,共收购烟叶349,400公斤,烟农收入302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万元。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多年来,他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己、做好工作和不断。、总结教训;他积极与乡、村干部联系,谈自己对发展烟叶生产的认识;他经常到群众中间,通过算账对比让农民看到发展烟叶的希望。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烟叶,他在条件最差、烟农掌握技术较少的行政村搞试点。他吃住在行政村,分自然村培训烟农,自己印制技术小册子分发给农民,手把手地教农民科技兴烟新技术,针对实际推行减轻种烟程度,增加烟叶收入的新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批群众重新走上了科技兴烟之路靠种烟叶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基层的工作实践,让他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乡重新成为了全县烟叶生产大镇,现在,在**乡,每当提及种烟叶,很多农民都由衷地翘起大拇指说,是**为他们送去了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三、坚持规范经营,真正实现烟农、政府、企业三满意
在烟叶生产经营中,他始终坚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原则,始终把规范工作放到首位,从不违章办事。在烟叶收购中,做到了不偏亲向友、收受钱物、吃回扣、捞好处,不损害国家、企业、烟农利益;不勒卡、刁难烟农,坚持“五项纪律”、“七条要求”、“七公开”、“十不准”、“八不收”,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刻苦攻关,努力解决烟叶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从事烟叶生产工作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研究优质烟的种植,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调任**工作后,针对全乡烟叶生产中施肥盲目、营养比例失调等问题,他组织人员对全乡地块土壤成份进行化验分析,并与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订适合**乡烟叶生产发展的施肥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烟叶品质的施肥难题。为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他按照上级要求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烟农结合,大力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大旱的2007年,小机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效显著。2007年,**烟站亩均单产171.27公斤,上等烟比例20%,公斤烟均价8.66元,亩均收入1,482.38元。在密集式烤房推广工作中,他从宣传发动到物资准备和供应,从选址建房、烘烤管理到烟叶分级,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教方法,传技术,经常是从天亮忙到天黑。通过辛勤努力,**烟站管理的**乡和新富乡密集式烤房达100座,受益烟田2,000多亩,受到省、市专家的一致好评,评价**烟叶工作“进展快、标准高,达到了全区的先进水平”。
第二篇:站创建优秀基层烟叶站工作汇报材料
创建优秀基层烟叶站工作汇报材料
(参考材料)
开展优秀基层单位创建活动,是省局站在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动”的云南烟草的高度,立足行业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烟草赋予了新的内容,为基层单位的全面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推进,烟站高度重视,在工作中紧紧围绕“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不断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加强队伍建议,提升服务水平,在站点形成了“围绕基础强规范,围绕创新求业绩,围绕团队促凝集,围绕作风树形象”的良好氛围。现就创建工作的一些做法向领导们做一个汇报。
一、以硬件建设为契机,努力改善烟站工作环境 硬件建设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施建设内容围绕如何满足职工工作、生活需要来建设,涉及七个方面。
(一)建设一个“小食堂”。
山区条件艰苦,在创建前,由于烟站生活设施不全,后勤保障不到位,住点人员往往下乡忙碌一天,回到点上,还要自己动手做饭,或者到附近的农户家随便吃一点,再不就是靠方便面对付。很多同志在点上正常生活成问题,烟站以创建为契机,改建了厨房、餐厅,并添置了冰柜、液化气灶、电磁炉、消毒碗柜等用具,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了烟站小菜园,基本实现了蔬菜自给。
(二)改善职工住宿条件
购置了书桌、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吃、住条件的彻底改善,让住点职工找到了“家”的感觉。
(三)围绕办好一个“小文体”。
改善娱乐设施,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在山上工作。条件艰苦,可以忍受,但文化生活的缺乏着实让人难耐。为此,烟站配备了电视、影碟,改造了篮球场,活动室,工作之余,员工们爱看电视的看电视,看书的看书,运动的运动,各得其所,各有所乐,既活跃了员工生活,又增强了内部凝集力。
(四)让职工有办公的地方。
过去职工办公都是在宿舍,通过改造了一个办公室,大家在一起办公,相当于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同时在办公区域配备了档案柜、文件夹,把各种资料整理、归档,便于查阅,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
(五)让职工有学习的地方。
改造了一个阅览室,购置了一些图书,开通了一些网线,让职工在工作之余了解新信息、新知识,查阅学习资料,达到增强本领的目的。
(六)改适收购区。
让职工在工作时,尽可能不因硬件受限而影响工作进度 和工作质量,如改造了卸烟棚、烟农休息室。
(七)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氛围。
建立文化长廊,绿化生活区域,净化工作环境,以此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通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影响人、凝聚人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细化了功能,完善了设施,提升了站点的建设管理水平。职工的凝聚力增强了,进一步促进了烟站队伍战斗力的提高。
二、以软件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烟站内部的管理水平烟站在内部管理中,不断创新管理思路,以管理创新促进烟站内部管理水平,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烟叶生产收购实现新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管理思路,夯实了烟站的发展基础。
(一)从抓思想组织保障入手,不断增强职工队伍整体实力
烟站一直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要求全体职工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只有不断从学习中吸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才能胜任工作。一是组织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定期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帮助我们的职工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行业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学习QTCM,引导和规范了职工的行为,使职工养 成了按流程办事、照标准执行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三是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学习行业相关业务知识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职工都能熟练掌握栽培、施肥、植保、分级等技能,逐渐成为岗位工作能手。四是鼓励和引导职工结合工作实际勤思考,勤钻研,力争在工作中取得突破。
(二)以人为体,抓队伍,促发展
站领导以身作则,奖惩分明,奉行和谐、温暖、沟通的人性化原则,对歪风邪气决不软,也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我们尊重每位职工的基本权益,通过工作之余的交流,妥善处理好职工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提高了职工的满足感,消除彼此的信任危机,实现了平等沟通、彼此关心、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共同提高,使职工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不仅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加强了职工之间的有效协调配合,职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
(三)建立健全站点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按照文山州局(公司)QTCM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结构烟站内部管理的需求,烟站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业务流程,细化了各项工作标准,制定、完善了《岗位责任制》、《烟叶生产管理办法》、《仓库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员工手 册》等15个制度,通过规范管理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力度,站点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做到了“事事有流程,人人有标准”。
(四)建立知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市、县公司的支持下,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生产、收购、服务等系统资源,将管理制度系统化,站点资源共享化,考核业绩公开化。初步完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各种管理制度归类整理、快速检索,将所有资源进一步整合,汇入知识平台,全员共享,将职工考核业绩录入微机管理,实现考核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
(五)加强内部绩效管理,打破平均分配机制 全年划分四个重点考核阶段(育苗、移栽、大田、收购)、采用两种考核方式(定期和不定期)、按照四项考核内容(公共业绩指示、特有业绩指标、绩效增减、周边绩效)对职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应用到绩效工资的分配上,打破了过去分配吃“大锅饭”的管理机制,建立了绩效分配看业绩的激励机制。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管理的随意性,有效解决了推诿扯皮的形象,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烟站内部树立了全员抓绩效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了职工自我提升的发展动力。
(六)强化内部监管,提高站点管理水平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如果我们对身存在的问 题不闻、不问、不纠,而是任其发展的话,那无异于自毁长城。烟站加大内部监管力度,敢抓敢管敢自我否定,不循私、不护短、不遮丑,勇于将行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烟叶生产收购的全过程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好合同关、种子关、物资关、育苗关、移栽关、收购关,并建立责任制考核,成立了烟叶生产落实监督、入户预检监督、等级质量监督、执纪执规监督4个小组,进行不定时检察监督,对相关违纪违规责任人给予严肃的处理,决不姑息,职工的自律意识,站点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在 2011 年的烟叶生产收购工作中,生产组织到位,收购秩序良好,无群体性事件,无烟农头投诉、无仓储事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四无”良好局面。
三、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站点工作水平
为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取得实效,烟站从抓队伍建设、服务水平等关键环节入手,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以此提升对烟农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通过细化烟站的各项日常工作,努力提升站点工作水平。
(一)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夯实烟叶发展动力
一是建设了一支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职工队伍。我们以队伍素质提高为突破点,以增强个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是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内训与外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 岗位技能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一批在栽培、施肥、植保、分级等方面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骨干,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烟叶生产收购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的水平。
二是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的临时助收人员队伍。在招牌中,实行烟草职工担保,“谁引荐、谁担保、谁负责”的制度,严把助收人员招聘关。收购期间,各收购点每周定期召开例会,进行质量分析,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烟农服务”的思想。对于表现良好的助收人员,来年可免试直接录用。
三是培养了一批科技意识强,生产水平高的职业烟农队伍。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叶站将培养职业烟农队伍作为抓好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的一个重点工作。首先是加大对烟农的培训力度,在育苗、施肥、病虫防治以及烟叶采收、烘烤烟叶等各个生产环节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知识讲座、现场会对烟农开展技术培训,并将培训资料制成培训教材和光盘发放给烟农年共开办技术培训班18场次、群众会219场次和知识讲座3讲,提高了烟农的科技生产意识;其次是积极扶持引导烟农成立烟农协会,以协会为平台,定期组织会员互通信息,交流烟叶生产中的技术经验与体会,调动烟农的积极性,促进职业烟农队伍的建设;再次是开展烟农信誉评价制度,完善对烟农的管理办法,全力培养他们成 为能从事烟叶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烟农,为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提升对烟农的服务水平为烟农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烟农的利益是烟站全体职工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做实的工作。2011年烟站紧紧围绕“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核心理念,创新服务意识,在烟叶生产收购中,紧紧抓住合同不放松,坚持以合同为主线组织烟叶生产,在合同监管、专业化服务、收购服务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对烟农的服务水平。
一是合同签订实行职工与烟农面对面签订,并创新应用了“购苗确认章”和“品种面积确认章”,即在合同签订后须加盖“购苗确认章”与“品种面积确认章”后方正式生效。在育苗期间根据烟农购苗协议及育苗专业户开具的三联单加盖“购苗确认章”在大田期间,由烤烟生产收购辅助员实行清塘点棵,逐一核实种植品种与面积,与合同签订品种、数量相吻合的,再加盖“品种面积确认章”后,合同方正式生效。严格按照此合同管理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控制管理效果,一方面有效杜绝了零星育苗,保证了烟苗质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控制了杂劣品种,保证了烟叶生产规模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了由于合同不实和超种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是收购实行电子结算,烟叶交售款不再现金支付,直接转如烟农收购专用账户,杜绝了烟叶的非法交易,体现了 合同的严肃性,维护了烟农的正当权益。
四、围绕创建抓管理,切实打牢发展基础
年国家局指出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工作基础”,要求“全面开展先进卷烟工厂、县级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收购站、打叶复烤企业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在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烟草方面的关键作用。”烟站深刻理解其中的涵义,在创建工作中,对照优秀烟叶收购站的评价标准,认真分析烟站现状,查找差距与不足,深刻剖析原因,找准了站点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基础建设四项工作重点,明确了努力争创一流的烟叶收购站的努力方向,制定了把烟站建设成为生产技术推广、烟用物资供应、烟叶收购管理、烟农致富加油、专卖政策宣传、卷烟营销服务、职工技能培训、烟草文化传播八项功能集于一身的综合性烟叶工作站的目标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实施措施,制定创建实施计划表,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将各项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积极探索夯实基础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在实践中创新。
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在烟站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激发了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明显提高,工作中真正做到“节奏快、标准高、工作实、状态好”。圆满完成了年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共收购烟叶
万担,实现 产值
万元,烟农户均收入
元。上等烟比例54.4%。中等烟比例35.8%,等级合格率经市、县两级质检达标。
五、不断提升完善,争创一流的优秀烟叶收购站 烟叶在基础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来源于多年来点点滴滴的积累,得益于分公司的关爱和历任领导的精心管理,他们都对烟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烟站不断成长。今后我们将以创建活动为契机,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逐步建立创建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烟站管理水平。
一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注意用科学务实的载体教育和引导职工,力争达到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着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以“加强基础”为中心,进一步规范站点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夯实负责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做好优化烟叶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确保总量、上等烟比例、烟叶等级合格率三个目标的完成;
创建优秀烟叶收购站工作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行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必将对基层烟叶站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完善提高,我们的创优工作才能达到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烟站奉行和谐、温暖、沟通的人性化原则,全面配套基层基础设施以增强保障力,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以增强战斗力,健全基层基础 管理体制以增强执行力,创新开展基层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使烟站向“大成”之路阔步前行。
第三篇: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XX同志,家住XX,在村内搞养殖产业,主要以养鸡为主。之所以选择养鸡我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一般来说,优质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通过我不断细致的管理,养鸡为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因此我也常常为村内有养鸡的户进行技术讲解,为村内其他养鸡户提供帮助,这也是我觉得最骄傲的事。
第四篇: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
3510 个。城市社区拥有文化广场2462个,城市露天景观剧场17个,观众座位2.59万个。建成了3859个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建有文化设施的目标。结束了农村群众露天看电影、露天参加文化活动的历史。
二是为基层配备器材设备。自2006年起,市财政连续投入18亿元,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配备了广场演出灯光音响设备19套、流动舞台演出车21辆、流动图书捐赠车20辆、室内灯光音像设备315套、数字电影放映车315辆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025套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设备,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是设立了文化活动专项经费,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2009年,市文化局和市财政局出台办法,按照服务人口,给每个社区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5000元—15000元活动经费、给每个区县文化设施维护费100万元、给每个街道文化信息共享维护费1万元,专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基本权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四是健全各类群众文艺团队机构,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全市共有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主办的群众文化团队和社团11074支。2009年初,我们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在18个区县设立了分中心。目前全市在册志愿者近6000人。文化志愿者可以提供7大类52个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艺术培训辅导、艺术讲座、书法笔会、合唱指挥、展览展示等内容。目前参与服务的文化志愿者达1.3万人,被服务人次35万人次。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基本法规和政策保障。现行的公共文化法规,只有文化
部发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文化部48号令)和《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试行)》(京文基【2007】206号)等为数很少的政策和法规,公共文化建设还缺乏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是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专职文化工作者。2002年,市编制办核定每街道乡镇文化站配备4名专职人员,基本解决了全市街道乡镇缺少编制的问题。目前,各区县文化站在岗人员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在文化站工作并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不足三分之一,挪用编制现象较为普遍。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从业的情况大量存在,难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据统计,全市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中有18个馆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年均工资水平;全市21个区县级文化馆中有16个馆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年均收入水平,全市街道、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更低。
四是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经费的保障力度有待提高。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达到平均每人90元;区县财政中,投入最多是原东城区是130元,最少的是海淀区是16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投入力度差距较大,使得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可供借鉴的外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文化部在云南召开全国加强村级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推广云南、安徽模式,并在《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东部地区要率先形成比较完备的以村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村级文化队伍,建立健全村级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的目标。目前,全国其他省市区都纷纷行动起来,大
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云南、福建、安徽等省市已经启动,上海和重庆2011年启动此项工作。
云南省:提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文化厅与省教育厅签订文化教育合作协议,共同聘请一批乡村老师兼任农村文化辅导员,从优秀农村青年中聘用一批文化干事,每月工资700—900元不等;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一批文化辅导员;从村民中招聘一批文化志愿者。
福建省:从2006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近1.5万个行政村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每人每年600元服务性津贴(2008年提高到1200元),各地再根据当地实际,配套不同额度的津贴标准。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经费。采用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选聘,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续聘。
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辞退民师中聘用村文化员。由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予以配套,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村文化员聘用工作。2009年底,共聘用了3648名文化员。
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工作思路和建议是:
首先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组建一支专业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北京的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热心文化事业的群众数量众多。要吸收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积极扶持乡土文化人才,发挥其服务当地文化的作用。配合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2011年,我们计划首先从基层社
区和村文化骨干、基层文艺社团、文化志愿者和村官中招聘一批群众文化组织员,组成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队伍。每个社区和村设1名,服务人口超过5000人的社区和村设2名。全市需要1万名左右。
二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建立组织调训和自主参学选学相结合的参训机制,建立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形成分级分类、分工负责,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工程,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强化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培养。因地制宜,分级培训,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轮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市区两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群众文化组织员”定额定项全额补贴机制,以解决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文化服务人员缺位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保障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设施、场所、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多种形式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乡镇文化服务网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兴办乡镇文化机构。
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区的不同,市级财政补贴分别给予不同补贴比例。依据2009年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市有6595个行政村和社区,约1万名文化组织员,每人每月平均1000元标准,一年全市需要投入1.2亿元。
四是要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为文化站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解决区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收入较低、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全面提高全市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在严格管理创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比照本市公务员工资福利情况,核定其人员经费,由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主分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五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奥运期间,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短缺的燃眉之急。要进一步整合文化名人、文艺专才等各类文化资源,吸引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壮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规模。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我们要结合实际,分级协作。在区县完善准入,保障待遇;在乡镇要落实编制,保障投入;在社区村要建立机制,保障运行。各级政府要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北京市文化局
2010年12月7日
第五篇:基层党建先进事迹_
参考
基层党建先进事迹_范文
我们多年来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三会一课”制度。xx村党建档案管理从96年至今,各项资料齐全,档案管理较为规范。南尤村党员带头表率作用明显,带领群众调整产业阶构,为全镇的“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刘庙村党员率先在全镇成立养猪协会,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xx村在镇历年党建评比中,位列全镇第一,连年被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综治先进单位”“普法先进单位”等。南尤、刘庙二村党建及各项工作也多次进位,受到县、镇党委、政府表彰。
我们村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五个载体”工作为总抓手,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要求,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开展 “双培双带”工作中,我们加大“培”的力度,构建“带”的平台,三村涌现“双培双带”示范户21户,分属粮食购销、黑豆加工、运输、种养等不同行业,通过示范带动,使村民思想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xx村的粮食购销为20多名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南尤村的黑豆加工更是为家庭妇女的家庭增收创造了财源。通过示范大户的带动作用,现已形成刘庙自然村的养猪专业村、南尤村的黑豆种植专业村和xx村的良种培育专业村。
我们还把为民服务做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值班制度和首问负责制,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诚心办理,并落实办事效率,做到小事不过日,大--
参考
事不过周,对于不能办理的要求耐心解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中,村党支部按照党员的特点和年龄划分岗位,并把开展活动纳入民主评议,做为评议合格党员的依据,并要求各岗位责任人,每季度向支部大会汇报一次工作的开展情况,切实使每一个党员“有岗有位,有权有责”。切实履行好党员的义务。
我们村还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党员外出超过一个星期的,必须向支部汇报,说明外出地点和联系方式,确保能够找得到、叫得回。对于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建立流动档案,确定一支委成员为联系人,定期流动党员说明支部工作情况,要求其向支部汇报思想动态,督促其上交党费,加强组织纪律的培养。
在公开工作中,我们还对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突破了季度公开的模式,通过党员议事会和群众代表会讨论,采取阶段性工作适时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时公开、突发性工作及时公开的方式。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事一议”资金的集资和使用,采取事前公开计划、事中公开进展、事后公开决算的方法,力争做到廉洁自律,打离身拳,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达到了群众满意、干部顺心的效果。
我们还围绕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三级联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全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联系户”制度,我们还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和党组织承诺,并做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在承诺中,村实行“年初公开承诺、年中督促承诺、年末考评承诺”等 方法,确保不向群众许--
参考
“空头愿”,把承诺、履诺变成党员的自觉行动。比如,刘庙村在去冬今春的主题教育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路面维修和田头沟不通的情况,拿出了村所有的集体积累5万多元,把全村的道路、田头沟铺修和疏通一遍,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
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开辟了大xx村先锋在线信息点,及时发布村务信息,拓宽了村民由其是外出党员、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