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5:2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

第一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

王红星事迹材料

王红星,男,1965岁8月出生,白庙河乡潘氏祠村农民。近几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农村实际,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不断发展新的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为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

王红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后,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自身贫穷面貌,然而。经过自己的多次努力,无情的事实将他拉回到了现实。于是,他也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南下打工的道路。几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贫困面貌。2005年,他看到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许多人在农村也很快地发家致富,使他看到了致富的美景,充满了希望。于是,他毅然辞工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当一名养殖能手。初回家乡,王红星看到牲猪市场行情不错,于是试着养猪,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第一年就初步获得了成功,尝到了甜头。于是他开始扩大养殖范围,养起了鸡和羊,使家里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年后,由于牲猪行情出现下滑,他开始尝试只饲养母猪、母羊,以便在行情好转时东山再起。同时,他开始琢磨如何挖掘新的致富门路。当一名种植大户。王红星家田地不多,每年庄稼地里的收获只够糊口。怎么办?他看到很多打工人家的田地撂荒,心里是又高兴又难过,难过的大好良田因无人种植荒芜了,高兴的是看到了有田可种的希望,于是,他包种了三户人家的近10亩水田,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喜获丰收,第一次通过种田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随着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他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一下子包种了40余亩水田,为了能提高生产效率,他投资购买了整田机械,09年又购买了插秧机、夹米机,形成了耕、整、插、夹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农忙时节,他不仅能独立完成自已的生产任务,还能抽出时间帮助村民们整田、插秧。现在,每年种粮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当一名致富典型。作为一名农民,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应该说是相当不错了,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王红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两年,他多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除利用自己的机械低价帮助群众生产外,还利用各种门路承包一些小型工程,然后让乡亲一起干,所有收入大家平分,自己从来没有从中赚一分钱,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第二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

张金锁事迹材料

张金锁,男,1962年10月出生,安泽县府城镇小黄村村农民。近几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农村实际,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不断发展新的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为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重粮大户。

张金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后,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自身贫穷面貌,然而。经过自己的多次努力,无情的事实将他拉回到了现实。于是,他也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外出的道路。几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贫困面貌。2008年,他看到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许多人在农村也很快地发家致富,使他看到了致富的美景,充满了希望。于是,他毅然辞工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当一名种植大户。张金锁家田地不多,每年庄稼地里的收获只够糊口。怎么办?他看到很多打工人家的田地撂荒,心里是又高兴又难过,难过的大好良田因无人种植荒芜了,高兴的是看到了有田可种的希望,于是,他包种了三户人家的近10亩荒地,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喜获丰收,第一次通过种田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随着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他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一下子包种了40余亩水田,为了能提高生产效率,他投资购买了农用手扶、农用三轮车,2010年又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机械喷雾机,形成了耕、整、种、收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2012年又一次性承包100亩荒地,农忙时节,他不仅能独立完成自已的生产任务,还能抽出时间帮助村民们整田、播种、收割。现在共种植玉米140亩,每年种粮收入就能达到14万元左右。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当一名致富典型。作为一名农民,一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应该说是相当不错了,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张金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两年,他多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利用自己的机械低价帮助群众田间生产,向村民传授自己的种粮经验、宣传优良品种,带动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为当地村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第三篇: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XX同志,家住XX,在村内搞养殖产业,主要以养鸡为主。之所以选择养鸡我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一般来说,优质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通过我不断细致的管理,养鸡为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因此我也常常为村内有养鸡的户进行技术讲解,为村内其他养鸡户提供帮助,这也是我觉得最骄傲的事。

第四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村料

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村料

陈恒,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上蔡县蔡都办事处民政所所长。他已在民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七个春秋。他坚持十七年如一日,热爱民政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对工作认真负责,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群众,处处做民政工作的有心人,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称赞。曾先后多次被办事处党工委和上级有关部门授予“优秀镇干部”、“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工作的所在单位连续六年被上级部门授予 “先进单位”。

一、克难求进,甘于奉献

陈恒同志在平凡的民政工作岗位上多年如一日,各项工作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总是把生活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为领导、为组织分忧。由于民政工作是一项社会性行政事务性工作,民政所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工作大都在基层,为做好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办事处民政对象的“活字典”

蔡都办事处辖12个村(居)委会、5.6万多人口,民政对象比较多。各类低保对象上千人,对于一般人,要记住户主的名字就相当困难,但是陈恒却对每一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每年县里开展“千名万户”走访慰问活动、领导慰问让他作向导,他总能轻车熟路地带到贫困户家里,做到不错不漏一户,介绍家庭成员情况不漏一人,介绍困难原因如数家珍。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人来到陈恒办公室,叫他帮助查一下某某低保户的某项情况。陈恒随即说:“不用查,他那情况是这样的……”把情况说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有一个人打通陈恒的手机:“麻烦你帮我查一下某某社区某某的具体住址,我等下再打你的手机。”陈恒随即说:“不用挂断电话,他的户口是在市场巷XX号,因为那已是危房,他在上个月就搬到白云大道XX号住了,那家房东的名字叫某某某。”

不少人都说陈恒的记忆力好,其实,这是他用脚走出来的。他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巷,每个困难户的家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陈恒同志对每一户申请或需调整的低保对象他都得户户登门,不漏一户。对各村(居)报来申办低保的材料,他都仔细审查,如有对象的姓名感到生疏,就对报材料的同志说:“要带我上户调查了解情况”。即使报了很详细的困难情况,他还是要亲自上门调查确认情况属实后才予以向上呈报。

在时间上,陈恒是“白天不够,晚上凑”。他不打牌、不打麻将、不去娱乐场所,除了在办公室或开会,就是走村串户,走街串巷,晚间上户调查访问是常事。

陈恒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工作,还能发挥熟人多的优势,积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由于少数人对现行政策理解有偏差,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有些参战退伍军人近年来经常聚集上访。陈恒发现这一情况后,认真分析,抓住重点,多次挨家挨户走访,向带头人员苦口婆心地讲解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宣传国家政策,使他们很快明白事理,思想稳定下来,由于陈恒思想工作做到位,在群众中有信誉。通过他做工作,有效地制止了数次赴京、赴市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刻苦钻研业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陈恒除了对村(居)报上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外,还善于在平时发现困难群众。当他听到有人说谁有什么困难时,即使是没有交申请到村(居)委会,村(居)委会没有报上来,他也会主动去了解情况,发现确实有困难的,他会及时向上级汇报,为困难群众及时解决困难。

救灾工作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考验民政工作者的关键时刻。陈恒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四、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蔡都办事处各类低保优抚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繁多,工作岗位十分重要,责任重大。几年来,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政策程序规章办事,他拒请吃喝,谢决礼物,从不把原则当儿戏;他性情耿直,原则性强,为此他不顾得罪了同事、朋友、同学和亲戚,多年来,他廉洁自律,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民办实实在在的事。

由于陈恒乐于助人,不知有多少群众向他“表示感谢”,而陈恒除了收下群众感谢的话语,对于物质的东西一律不收。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是真正的群众的贴心人啊!

陈恒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到他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都能听到对他的一片赞扬声,为群众做过的好事、实事多不胜数。他始终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民政工作的新篇章。

第五篇:农村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镌刻在群众心中的丰碑

——记全国道德模范奖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成济武

他是一盏灯,一盏为贫困学子燃起希望的灯。10年间,他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6名,设立10万元扶贫助学基金扶助120个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修建改造山区中小学校6所,卫生所1所,派出所1所,为无数个贫困学子送去希望的指路灯;

他是一座桥,一座沟通家乡父老乡亲致富路的桥。年逾六旬回乡创业,十年间把企业所得千余万元无私捐入富民工程,购果苗,修公路,砌涵洞,改危房,助病残,赈灾区,架起了群众奔小康的“金桥”;

他是一本书,一本用党性和爱心写就的书。先后荣获过二、三等功奖章、朝鲜国防勋章、和平鸽勋章、关心下一代特殊贡献奖,被评为晋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市“五老”关心未成年人十佳标兵,全面道德模范提名奖,群众送的锦旗挂满他的小屋,党员干部称他是一本谱写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教科书。

他,就是泽州县南岭乡东沟村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成济武。

一个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次艰难的选择。对一个共产党员而言,每一次艰难的选择,都是对党性的考验。成济武经受住了考验。在他心中,党的事业重于生命,群众的冷暖高于一切。一生如此,退休后更是如此。

在进与退的选择上,他有安享晚年的 足够条件,却从来未给自己安排享福的时间

1994年,成济武从泽州县粮食系统退休了。退休后的成济武,他有着安享晚年的足够条件:自己有着一份固定的工资,前几年自己建成的加油站也有着不错的收入,经济上根本无须忧虑;四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对他也很孝敬;老伴刘桂红也已退休在家,两位老人相沫以儒,家庭和睦。同时,他也有安享晚年的足够理由:31年的军旅生涯,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在荣获多项荣誉称号的同时,也落下了一身的毛病,需要晚年休养;13年的地方工作,他没日没夜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赢得粮食系统职工极佳口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对妻子儿女的一份感情欠缺,需要时间补偿;况且,花甲之龄的现实,也不允许他再象年轻时那样去拼命。在成济武面前,一幅颐养天年的美图已经绘就。然而。这样的日子仅仅只有几个月,1994年的一次故乡之行,再度把他推上了辛劳奔波为民谋福的征程。

那一年的春天,料峭严寒仍然笼罩着南岭的山山水水。成济武回到东沟村走亲戚时,偶尔听到破庙里传出朗朗书声,就特意进到庙内看望师生。当他看到凌厉的寒风从破门破窗缝隙里吹进来,吹红了一张张渴求知识的小脸,冻肿了一双双握不住铅笔的小手,这一切,浸湿了成济武的眼睛,也揉痛了他的心。“没想到解放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也十几年了,家乡还是这样穷,孩子们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读书。”他当时就暗暗发誓:“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们修座新学校。”

回到城里,他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面前:一头是在家安享清福,别人绝不会说自己不应该。另一头是回村去为乡亲们办点事,为村里的孩子们办点事,那就意味着自己将重踏创业之路,而且弄不好会引出许多是是非非。连续几天的沉思,他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因为家穷被父母一斗玉 茭卖到岳阳浮山当长工的苦难,想到了抗美援朝中为国捐躯的战友,想到了自己面对党旗举起拳头发出的誓言……

终于,五天后的一个夜里,他悄悄推醒熟睡的老伴:“桂红,咱账上还有多少钱?”老伴不知他半夜三更问钱干啥,就拿出存折给了他,说:“给,就这16万了。”第二天一大早,成济武就坐公交车回到村里。当他把16万元存折递给村干部说让村里为孩子们盖一所新学校时,在场的人一下子全都呆了。用这些钱,一座54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很快拔地而起,100多名小学生搬进了整洁明亮的新教室。

学校修好了,成济武却再也闲不下来了。“作为退休干部,只是离开了干部岗位,但作为共产党员要永不退休。”这句话成为他退休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也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不畏艰辛,把自己的晚年又全部奉献给了故乡的这片热土。

已是七十三岁高龄的成济武,身患血管硬化、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眼睛不能见光,头痛起来连饭也不能吃。儿女们多次劝他住院治疗,而他却一推再推,总说没时间。他确实是没时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享清闲的时间。他把时间都花在了为乡亲们谋福上:

1995年至1999年,他先后筹资500万元,建成了东沟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煤矿,使3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

2000年至2001年,他拿出煤矿的全部收入,拓宽新建了3公里长的出村公路,使汽车第一次开到了村民家门口。

2002年,他多方筹资开始对贯穿全村的两条河沟进行彻底改造,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日连接村南北两头的宽阔通道。同时,免费为全村每户安装一部电话,使村民们第一次坐在家中实现了与外界沟通与联系。2004年,他投资完成了出村道路硬化,并新修了一座现代化的中心小学教学楼,使村里的孩子第一次用上了电脑。

2005年他捐资对南岭乡卫生院进行了改造,配备了部分医疗及办公器械。并对新建派出所捐款10万元,配备了一辆专用车。

2006年,他投资对全村街道进行了硬化,并为乡亲们接上了自来水,使群众第一次不出门就用上了清澈的泉水。

2007年对南岭乡三所中心小学维修和安装上了暖气设施,并给广大师生配备上了电脑。

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万元,无偿提供越冬棉衣棉被500套,向省委、省政府缴纳特殊党费1万元。

2010年,他又把目光瞄上了山里的石头和沟里的水,计划投资再办几个企业,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就业。

在喜与忧的选择上,他把高兴的事 带给了别人,把忧愁的事留给了自己

让更多贫困户的子女上学,一直是成济武不变的情结。村里有了学校,孩子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了。但由于家乡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一些升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陷入了困境之中。“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上不起学,只要我知道的,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再有天大的困难,我来扛。”成济武如是说。

2001年9月,小东沟的成庆庆、成庆芳兄妹俩双双考上大学,这一喜讯引来了乡邻们惊羡的目光。然而,面对昂贵的学费,他们的母亲成小兰却发起愁来。早年丧夫,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家里已是捉襟见肘了,怎么让孩子上学呢?成 济武得知后,主动上门,对成小兰说:“咱这山旮旯,能考上大学实在不容易,这学一定得上,兄妹俩的学费我包了”。

2003年,河东村的郭占胜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工程学院,面对录取通知书,一家人为学费犯了愁。走投无路中,他们找到成济武借了2000元。临开学前,当成济武得知孩子学费仍未筹足时,又主动上门送了2000元。2004年,郭占胜又面临交学费的困难,一家人怎么也想不到,成济武再次上门送去了2000元钱。他们感动的抱头痛哭,连说“真是活菩萨!”

在成济武的口袋里,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宋琦,上海理工大学,月汇1000元;崔志强,山西医科大学,一学期1500元;成艳平,湖北株州工业大学,一学期1500元……26名大学生,每年仅此一项资助就达13万元。

2008年,笔者见到已考上浙江省台州市公务员的宋琦时,当说到成老的情况时,他动情并带哽咽地说,“我是2002年考上上海理工大学的。因为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学费也一直交不上。后来成伯伯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及时帮我交上了学费,同时给了我生活费,让我安心读书。让我得以顺利完成了学业。没有成伯伯,也就没有今天的我。现在我参加了工作,我一定要像成伯伯那样,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人”。

为了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县关工委实施了“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成济武对这项工作非常支持,拿出10万元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目前,已为李寨、柳口等乡镇的120个贫困学生家庭提供优种羊200余只,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读书,村民高兴了;贫困学生迈进了大学殿堂,一家人有了笑脸。成济武看到这些,也 打心眼里高兴。可谁知道,在他憨厚的笑脸背后,隐藏了多少心酸愁苦?

2007年,成济武的女儿发现父亲记录捐助贫困大学生的笔记本,“爸爸,俺大哥的儿子,也是您的亲孙子成亮,想出国留学,您不让,您说没有钱,原来却背着全家人供了26名与咱家素不相识的大学生。”成济武没吱声,只是裂嘴微微一笑。背转身,他流泪了。虽然他知道这只是女儿的一句玩笑,可毕竟自己已经欠这个家太多太多了。

2010年的春节,成济武一直愁眉不展。他愁的是资助的大学生春节后要上学了,可孩子们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从2008年以来由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开工非常不正常,使煤矿收益不好,手里仅有的钱又修给学校又铺路,已全部用完,可孩子们都指望着自己的这点钱去读书,这是天大的事,学业耽误不得啊!春节刚过,他就悄悄以煤矿作抵押,在银行贷款12万元,按时把学费送到了资助的每一个大学生手中。

宁愿苦自己,也不能让孩子们受一丁点难。这就是成济武。

在富与穷的选择上,他7年间捐出 千余万元,自己却从来没下过一次馆

让乡亲们都尽快富起来,这是成济武最大的心愿。退休后一年来对故乡山水的触摸,与家乡群众的接触,使成济武深切感受到,仅凭自己一袋面一桶油的接济,解决不了群众致富的根本问题,必须通过办工业来增加群众收入。1995年,成济武经多方考察,卖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生意正好的加油站,回家乡投资建煤矿。

搞煤矿,对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谈何容易?开始,他 夜以继日守在荒山秃岭间。把自己、孩子的全部积蓄拿出来,又向外借了很多。孩子们看见年迈的父亲拼着老命干,流着泪把工资交给了父亲。有时,甚至出现了家里连白面都买不回来的时候。

别人办煤矿是为自己赚钱,成济武办煤矿却是为了乡亲们致富。1999年,煤矿终于有了收入。可这些钱,成济武一分都未攒下,全部无私地捐助给了社会,用到了帮助乡亲们致富上。

为了发展好特色产业,他积极响应南岭乡党委政府“黄梨兴乡”战略,购臵10万余株优质酥梨树苗,免费发放到东沟、安庄两个行政村的400余户群众中,帮助他们建成5个百亩果园。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让山里特产变成群众手中的钞票,他无私地捐助村村通工程,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帮助5个村完成道路硬化。

为了减轻群众负担,他连续7年为南岭乡全部中小学校、卫生院和邻近的原土河乡3所中小学校及卫生院共计33家单位,东沟、安庄两个行政村500余户群众实行免费供煤,供煤价值100余万元。

为了给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他捐资50万元,为南岭乡卫生院购臵了救护车和部分医疗器械,为派出所购臵了警车和办公设备。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拿出20万元钱,为6所中小学校免费安装了暖气,并配备了电脑设施。

2009年开春的一天早上,成济武拿着头一天从煤矿收回的4000元刚回到家,就有三户群众找到他门上。一户要看病凑不够钱,他拿出1000元;一户是户主残疾家里很困难,他拿出800 元;一户要维修居住的危房,他又拿出2000元。不到中午,一天的收入在他手里就仅剩下200元。象这样捐助困难群众的事,成济武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东沟村成会林去世后,他帮助孤儿寡母还上3000元欠帐;五保户成大创去世了,他拿出1500元操办丧事;村民王占突发心脏病需到北京做手术,亲朋好友凑了1000元,再也没有办法了,他给了10000元,使王占的病得以康复。老上访户成永平家境困难,他三天两头上门帮教,又送电视又帮助维修房屋,还安排了工作,使他走上正道……

2008年5月,四川发生震惊海内外的特大地震后,正在病床上的成老,通过电视画面看到灾区的情景后,流下了动情的眼泪。并在家人的搀扶下,到银行为灾区捐款10万元。随后又以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省委组织部缴纳党费1万元。当从广播里听说冬季灾区缺少棉衣棉被时,他当即购买了500套棉衣棉被,寄往了灾区。

成济武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群众有困难,他知道后总要想方设法帮一把。建成煤矿后如此,未建煤矿前如此,一生都如此。

从2002年煤矿见效益到2008年底,6年中他累计捐助社会千万元以上,挣的钱未给自己留一分;

从1995年到2008年,退休后的13年中,他累计捐助社会900余万元;

从1960年在部队为灾区第一次捐款80元(当时月工资仅68元),到2005年3月为资助的大学生汇出14万元学费,45年中,他累计捐助社会2000多万元。

对家乡、对乡亲们,成济武如此慷慨。但对自己,却近乎吝啬。2006年,村里工程开的多,摊子大,成济武把所有的钱 都捐了出去。到了大年二十九,他抱着脑袋闷坐在沙发上发愁。女儿实在看不过去,就四处为他筹措了4万元。并劝他:“别折腾了,安安稳稳过个年吧。”拿着钱,成济武憨憨地说:“还是俺的闺女好啊!”转眼,他又像个孩子似的,去走访贫困户去了。

乡亲们富了,东沟村群众10年间人均增收1500余元,而成济武却连自己办煤矿的投资都未收回,还背着近180万元的外债;群众有困难了,成济武几千元甚至数万元地捐助,而他自己却从未进过一次馆,洗过一次桑拿,抽过一盒5元钱以上的烟;群众都住进了新房,而他30年搬了28次家,直到2006年才有了自己的家。

他非常富有,又十分节俭。他十分节俭,又非常慷慨。

这就是成济武,一名对党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他用赤诚和挚爱,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下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实用人才个人优秀事迹材料

    多年来,刘xx同认真学习律执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廉洁勤政,同法伦功等邪教组织作坚决斗争,作风正派,立......

    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推荐五篇]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这位山下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怀揣一颗一心为民的热心,投入满腔的热情,引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奔小康,使村成了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和远近闻......

    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合集五篇]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这位山下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怀揣一颗一心为民的热心,投入满腔的热情,引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奔小康,使村成了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和远近闻......

    农村创业人才黄培龙先进事迹介绍

    发展粮食生产 引领群众致富 ——记全国种粮大户、农村创业人才黄培龙 黄培龙,江西省永新县象形镇桥头村人,男,汉族,1967年出生,小学文化。近年来,他在粮食(水稻)生产规模化种植方......

    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事迹材料(精选五篇)

    ***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事迹材料 ***,男,**年出生,***(乡)镇**村农民。2010年,他种植绿色水稻1200亩,并且完全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是全村最有名的致富能手之一。其主要品种是被称为长......

    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调查 ——关于石宝山村农村人才的调查报告 前言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

    农村实用人才综合推荐材料

    关于推荐XXX同志为 “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材料 XXX,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四川蓬溪县人,从事生猪养殖12年,在摸索养猪技术,帮助农民养猪致富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是XXX闻名的养猪......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陲,现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