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XXX镇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总结
XXX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我们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坚持面向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统筹考虑各类优秀人才培训,本着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既注意面上培养,又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力度。下面,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2011年,在区委组织部和区农委的指导下,我镇继续挖掘农村优秀人才资源,经过推荐考评确定了42名农村实用人才协议培养对象,根据培养对象从事的不同行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帮培计划。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级评定工作,共申报初级20名,中级3名。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了XXX镇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主管副镇长和农业科科长担任,成员包括蔬菜服务中心、林果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骨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科,具体负责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方案的制定、完善和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组织机构的完善为我镇农村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明确了职责分工,镇组织部负责安排 1 对镇、村干部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农业科负责安排农村技术人员的培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强化培训,增强素质
1、积极聘请专家,充实师资力量。在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中, 我镇聘请了XXX区种植服务中心、XXX兽医卫生防检站、XXX农科所等单位的专家,为实用人才传授蔬菜管理、高产技术、病毒防控技术;免疫基本知识、免疫程序,防疫措施,传染病的诊断和处理;小麦肥水管理技术和后期管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品种介绍等方面专业技术。
2、不断实践探索,丰富培训内容。在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与各类农业政策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加强与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结合,将提高培养对象的相关技术水平放在第一位,搭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平台和实践平台。在实践中,采取现场指导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把学员都聚集到一起,由专家统一授课,大家一起进行经验交流,遇到问题随时联系上级专业部门进行指导,这种做法解决了养殖户的许多实际问题。农科所的专家从整理土地、施肥、浇水、品种选择、薯秧的栽培到田间地头都进行现场指导,使学员基本掌握了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每亩增收约在15%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的种植质量。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经过近一年的帮带,学员们 2 基本上都掌握了所种所养品种的基本知识和一些技术性问题,还与专家结成了友好的关系。有的专家经常到结对学员进行帮助,还带去最新的科学养殖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增产增收,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减少了成本开支,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根据培养对象自身需求及我镇农村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参观培训活动,在技能和思想上进一步“武装”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及带头作用。特别是那些经过帮带致富的学员,要以他们为亮点,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学员都能参与其中, 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围绕我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稳定壮大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在镇、村两级共同努力下,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新格局。
XXX镇组织部 2011年10月31日
第二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县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从建立完善人才运行网络体系入手,积极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教育、联系和服务四大平台,建设了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力为建设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平台
我县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视为农村第一资源,把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事局、农办、科技局、教育局、畜牧局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建档设库,规范管理。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村推荐、镇审核、县审查等程序,不断强化对人才的挖掘培养,建起了农村优秀人才的信息库。目前,已有100余名被纳入我县农村优秀人才库。
二、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平台
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了稳定的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是依靠专业基地提高实用人才素质。充分发挥“一带三”实训基地、种管训一体化教室、“一带五十”科技示范棚和远程教育网络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开展集中培训,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今年,开展各项培训总计206场次,培训人数13279人次,发放各种宣传培训资料8000多份。二是定期召开实用人才座谈交流会,加强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依托教师团队提高实用人才素质。本着“双管齐下”的原则,在培训实用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和扩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将3名高级技师特聘为我县实用人才指导教师。
三、打造农村实用人才联系平台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各类人才制度,规定党政领导每年至少要与联系对象沟通谈话2次,联系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联系对象发挥才能情况、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听取农村实用人才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县不断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体系,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建立了创业扶持机制。我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辐射周边群众尽快致富,特别是在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优先保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扶贫资金或优惠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设立了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今年,我县将对新评选的17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给予每人5000元得奖励。三是建立了人才典型示范机制。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扎根农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弘扬农村实用人才乐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创业、敢于实践的精神,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样板,真正起到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从而营造出了人人尊重人才、人人争当人才的社会氛围。今年,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对我县3名被自治区评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高级技师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制作了高级技师事迹宣传展板,在各乡镇巡回展示。
第三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总结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总结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总结
一、主动宣传融入,提供优质服务
以科普宣传、科技培训为载体,3月20日,联合县农业局、**农业大学、荥经县高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召开天麻栽培技术培训会,**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巧佳应邀到会为参训学员授课。上半年,**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到我县开展现场指导、培训宣传活动5次,指导及培训种养殖户5000余人次。
二、围绕产业发展,突出专家效应
深化县校、市校合作,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通过“长毛兔专家大院”和“天麻专家大院”,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县校合作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猕猴桃病虫害防治基地、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搭建政策平台,推进县校合作
以科技特派员结合县校合作,促进科技特派员与高校专家优势互补,共同助推农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与**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以县校合作为平台,相互交流探讨,在解决农村产业实际问题中,不断推动县校合作项目向纵深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确立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为基础、企业为依托、项目为核心、效益为目标”的宗旨,积极推动专家大院工作顺利开展并发挥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深化“产学研”结合,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第四篇: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总结
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总结
XX市农业人才及农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练技术的热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职责和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积极争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力外出所需素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丽江农业生产及人才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11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17万人,占总人口的81.68%,农村劳动力总数59.71万人。全市山区半山区居多,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94元,今年预计为6116元。经过多年来农业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到2013年8月底XX市农业人才总量为239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8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002人。截止2012年底,XX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918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21%。
二、农业人才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人才发展排行榜统计工作的安排,自2011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全面进行了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人才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各种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
4、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县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认真抓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历年来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培训基地认定,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为我市每年新增转移2万人的任务,达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积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3年我局开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术培训班102次,培训人数达87550人,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为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5)促进并开创全市农广校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全面发展,市、县(区)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已经基本上将各县(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中专积极进行招生教学,招收学历生98人,毕业266人,在校学生325人,为广大农民及基层专技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绿色证书工程克服经费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培训绿证学员4680人。
5、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职责干部带头抓农业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组成部门。
三、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工作观念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辨证关系,破除“重物轻人”的陈旧观念,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使人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实现人才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
2、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
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才能为我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
3、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及《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南农科〔2013〕31号)及XX市农业局的转发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农广校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任职资质、知识更新、绿色证书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6、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扩充,更应该在质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环节,在观念、组织、机制和体系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第五篇:关于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总结
XX市农业人才及农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练技术的热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职责和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积极争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力外出所需素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丽江农业生产及人才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118.9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17万人,占总人口的 81.68%,农村劳动力总数59.71万人。全市山区半山区居多,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94元,今年预计为6116元。经过多年来农业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到2013年8月底XX市农业人才总量为239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8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002人。截止2012年底,XX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918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21%。
二、农业人才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人才发展排行榜统计工作的安排,自2011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全面进行了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人才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各种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
4、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县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认真抓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历年来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培训基地认定,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为我市每年新增转移2万人的任务,达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积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3年我局开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术培训班102次,培训人数达87550人,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为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5)促进并开创全市农广校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全面发展,市、县(区)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已经基本上将各县(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中专积极进行招生教学,招收学历生98人,毕业266人,在校学生325人,为广大农民及基层专技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绿色证书工程克服经费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培训绿证学员4680人。
5、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职责干部带头抓农业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组成部门。
三、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工作观念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辨证关系,破除“重物轻人”的陈旧观念,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使人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实现人才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
2、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
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才能为我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
3、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及《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南农科〔2013〕31号)及XX市农业局的转发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农广校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任职资质、知识更新、绿色证书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6、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扩充,更应该在质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环节,在观念、组织、机制和体系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根据《XX市农业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厅办公室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普农办[2014]39号)文件部署安排,我县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年初制定的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切实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现将半年来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渔业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并向社会公布渔政执法及办公室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依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意识和渔业安全生产意识
认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安全生产教育活动,采取无声宣传和有声宣传相结合,固定宣传和流动宣传相结合,现场说教和咨询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及宣传车,编写简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在主要交通沿线及重点水域制作标志牌和警示标牌,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例》、《澜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设置网箱养鱼及库区放物的通知》、《澜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捕捞及垂钓鱼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编写简报信息10期。
(二)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渔政执法工作力度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库区巡查和检查力度,共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执法船艇21艘次,执法人员242人次。在执法检查行动中,共发放《关于限期停止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使用“三无”船捕捞及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捕捞行为的通知》112份、《关于限期拆除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网箱养鱼设施的通知》38份、《关于禁止在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收购、加工、经营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通知》15份、执法警告165起,查处禁渔期非法捕捞1起,没收并放生渔获物275千克,查处禁渔期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1起,没收鲜活加工半成品渔获物495千克,加工好成品干鱼1005千克。立案调查2起,处以罚款2.4万元人民币;销毁30m×40m抬网26张,价值14.3万余元。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行动,从源头上治理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平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维护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渔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养殖生产安全的监管
重点检查糯扎渡电站库区养殖网箱浮桶的安全承载及救生、消防相关安全保障设施的配置,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工人吃、住、行和工作平台的安全检查指导及培训,检查渔业工作船及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实际操作,渔业安全基础设施配备情况指导服务,做好山洪、泥石流防范措施。
(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2014年3月14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渔业生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县渔业工作,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县人民政府与20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与2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与县直属的4家渔业生产企业也签订了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及县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渔政执法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细致抓,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并加强定期和不定期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渔业养殖苗种与用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努力做到每季度进行1次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分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政执法大队现有编制4人,实有专职执法人员3人,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力量薄弱。
(二)渔政执法工作经费和执法装备严重不足,手段落后,目前仅有渔政执法艇一艘。
(三)由于我县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
(四)电站库区乱捕乱捞和非法放牧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电站库区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二)加大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完善渔政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手段。
(三)制定出电站库区管理办法,提升库区的管理水平。
总之,我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乱捕、乱捞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全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实现渔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目标任务
1.水稻高产创建:2014年共安排我县部、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5片,其中农业部整乡制推进4片,面积为4万亩;省级万亩示范1片,面积1万亩,力争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千克以上。
2.玉米高产创建:省级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2片,面积2万亩,力争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千克以上。
3.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中心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平均亩增产粮食30千克以上,实现总增产粮食390万千克。
4.集中育苗:集中育秧0.2万亩,移栽大田6万亩。
(二)完成情况及成效
XX县科技增粮措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项目在农业部、省农业厅关心支持和省、州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科技人员和示范户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经技术指导组全面自测,州级专家抽测和省专家复测结果,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水稻高产创建:实际落实完成水稻高产创建50925亩(早、中稻40805亩、晚稻1012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1.85%。其中:
1.1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4个片,面积为40925亩(早稻30805亩,晚稻10120亩),实施地点为勐遮镇、涉及13个村委会,185个小组,4938户农户受益人口23828人。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早稻示范片,经项目小组自测及州级专家组复测共22点,面积31.33亩,综合平均亩产为681.1千克。与目标任务65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1.1千克,增幅为4.78 %;与2014年勐遮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3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148.1千克,增幅为27.79%;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分别于7月24、25日,对XX县勐遮镇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早稻示范片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3个点面积为3.69亩,平均单产为808.8千克。
晚稻示范片:经专家组实测验收,平均单产565.9千克/亩,与目标产量350千克/亩相比较亩增产215.9千克,增幅为61.68%,与上年晚稻示范片423.3千克/亩相比较增产142.6千克,增幅为33.68%,与2014年勐遮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3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2.9千克,增幅为6.17%。
整建制推进示范片早稻/晚稻两季产量合计可达1374.7千克/亩,与早稻/晚稻两季产量达到1000千克的目标任务相比较平均亩增374.7千克,增幅为37.4%。
早稻示范片30805亩,可增产粮食456.22万千克,晚稻10120亩,可增产粮食33.29万千克,两季共增产粮食489.51万千克,以稻谷2.7元市场价计,可现实新增产值1321.68万元。
1.2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1片,实际落实完成面积为100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0%,实施地点为勐混镇,涉及7个村委会,34个小组,3305户农户16525人,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9个点,面积10.47亩,平均单产为719.8千克,与省下达目标产量65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69.8千克,增幅为10.74%,与2014年勐混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5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184.8千克,增幅为34.54%。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于8月12日,对XX县勐混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1个点面积为1.13亩,平均单产为849千克。
省级万亩示范片10000亩,可增产粮食184.8万千克,以稻谷2.7元市场价计,可现实新增产值498.96万元。
2.玉米高产创建:落实完成示范面积为213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6.5%,项目具体安排为勐遮、勐满、西定、勐阿4个乡镇各5100亩,格朗和、打洛2个乡镇各200亩,其余5个乡镇各100亩,共涉及24个村委会、57个小组、1876户农户。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4个点,面积1.73亩,平均单产为671千克,与目标产量650公斤/亩相比,平均每亩增产21千克,增幅为3.23%,与2014年全县预计玉米平均亩产337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34千克,增幅为99.1%,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于9月23日,对XX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1个点面积为1.09亩,平均单产为687.8千克。
省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21300亩,可增产粮食711.42万千克,按玉米市场价2.5元/千克计,可增总产值1778.55万元。
3.粮食作物间套种:在全县11个乡镇实施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核心示范面积2000亩,中心示范30000亩,大面积辐射带动100000亩,涉及85个村委会,466个小组,29883户农户,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 8个点,面积 8.25亩,平均单产为159千克,与省下达增产目标3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多增产129千克,其中专家组于9月11日,在勐遮镇幼龄茶叶套种玉米核心示范片上实测验收,实测面积为0.87亩,平均单产为508.6千克,增产效果显著。
粮食作物间套种推广完成13万亩,全县可实现粮食增产2067万千克,总增产值5167.5万元。
4.集中育苗:实际完成水稻集中育秧2200亩,大田移栽660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0%。
5.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近年来,我州水稻单产不断在提高,XX县最高单产已突破850千克、XX市750千克、XX县650千克。为不断探索我州水稻单产潜力,州农业局组织州内有关专家及示范区技术员研究决定,2014年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在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时继续建立水稻“789工程”攻关田:分别为XX县设计单产900千克/亩、XX市800千克/亩、XX县700千克/亩。
2014年XX县共建立“789”攻关工程200亩,勐遮、勐混镇各100亩,其中勐遮片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10个点,面积11.74亩,平均单产为818.3千克,最高单产为907.4千克;勐混片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6个点,面积7.71亩,平均单产为830.2千克,最高单产为870千克。
6.工厂化育:根据全省农机农艺融合会议精神,XX县认真整合项目,抓好工厂化育秧技术指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共完成工厂化育秧推广机插面积500亩,推广机插秧面积23900余亩。经专家组实测二个点,实测田块面积2.02亩,平均亩产为742.9千克。
7.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展示和示范种植:为不断探索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高产措施,2014年XX县依托科技增粮项目建立3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展示和示范种植及1840亩玉米健壮素示范展示,其效果较为显著。其中:于7月30日,西双版纳州级农业专家对XX县引进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 进行实测验收,测产地点:XX县勐混镇曼赛村委会曼赛小组,实测田块面积1.04亩,平均亩产达941.1千克,比2013年XX县历史记录872.5千克高出了68.6千克,再创西双版纳州水稻(早稻)单产历史新高;经项目小组在勐混、勐遮、勐阿三个乡镇实收测产,喷施玉米健壮素的地块单产为605.27千克,出籽率为83.46%,与未喷施健壮素的同一地块单产543.98千克,出籽率81.26%相比较,亩增产61.29千克,增幅为11.27%,出籽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二、具体做法
为确保科技增粮措施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我县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我县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工作,县人民政府调整充实了以分管农业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和科技局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统计、农垦、审计、农业和科技、水务、勐遮镇人民政府等各职能部门组成的 “XX县科技增粮措施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对全县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项目的推进工作统筹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种植业副局长兼任。为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具体分工负责如下: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协调和落实,县发展改革局负责项目规划,县审计局监督项目资金使用,示范区镇政府负责项目宣传动员、落实面积和项目协调工作。勐遮镇人民政府整充实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长、农业中心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站所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的“勐遮镇科技增粮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2.强化技术指导:为加快我县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集成水平,充分发挥农业集成先进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挖掘我县粮食增产和增收潜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技术指导组,办公室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任,成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种子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组成,负责项目的实施、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二)整合项目资源,强化政策支持。
把示范点建设与相关粮食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各项措施落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测土配方和病虫统防统治等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和项目的综合优势,从而提高了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
(三)认真开展好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和对外信息宣传工作。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和“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举办了县乡两级育秧、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中技术培训65期,培训人数565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120次,技术指导小组针对示范区生产环境条件,制定了各种技术方案,技术员实行分片、分类、到户指导,提高了技术入户率。
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技术专家、行政村干部、示范农户在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10次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参加观摩、学习、交流人数达650人。
(四)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氛围
示范区所在乡镇及行政村采取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增粮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开展政策宣传及动员工作20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进行了10次的电视台新闻及报刊报道,发布了省、州、县农业信息100余篇。
(五)强化检查指导,做好测产验收工作。
在作物生产各个环节,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按计划抓好阶段性工作检查、技术交流与指导等工作。前期工作重点抓好示范点的选点、面积落实、人员组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工作;中期工作重点抓好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技术指导,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工作;后期工作重点抓好测产验收及总结评比工作。按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测产验收,由县项目执行组会同统计部门进行产量预估、田间产量调查和自测后,报请省、州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抽查测产验收。
(六)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
明确专人负责科技增粮活动档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农户信息表、测产表、专家验收意见、工作总结、图片等材料的收集并建立台账和电子档案。
(七)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根据《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西双版纳州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的通知》西农发[2014]53号文件要求,合理使用项目资金,资金主要用于:1.粮食高产创建:(1)示范区种子部分农资等补助;(2)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展示和示范;(3)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区域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4)技术培训及观摩;(5)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及总结。2.粮食作物间套种:(1)示范区部分农资等补助;(2)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展示;(3)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4)技术培训及观摩;(5)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及总结。
五、经验启示
1.是要破解农业增收难题,就必须依靠科技这个“助推器”。如何改变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的现状?科技增粮措施项目告诉我们:发展农业,必须把科技摆在首要位置,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集成高产高效技术,做到农机、农艺结合。
2.是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就必须创新现代耕作技术含量。现代耕作技术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败。我县通过不断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的全方位、多领域扩散延伸,引导农民精耕细作,走高产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依靠科技为农业“强筋壮骨”。随着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间作套种、集中育苗等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变耕作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特别是新型农机具的配套使用,使我县坝区基本实现了耕、耙、收全程机械化,山区实现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良种良法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科技增粮项目,可以把优良品种、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综防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找准最佳结合点,通过技术整合,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成熟的集成配套技术,使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实施科技增粮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科技推广平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广力度。
5.实施科技增粮项目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通过开展科技增粮项目,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有效地把项目区的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课堂建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的形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
科技增粮措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只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善于把各种增产技术和措施 进行组装配套,开展集成创新,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化程度低,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行政化手段,技术措施难于完全到户,示范区整体平衡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农资产品涨幅过大,成本投入增加,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自国家对粮食、良种进行补贴及取消农业税率以来,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种粮热情极高。但农资产品涨价过快、过多及成本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限制农资涨价的措施,但市场上农资化肥价格仍然没有回落迹象,农民种田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
3.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所限,示范区土地产量水平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示范片的整体效果,需进一步加大标准农田建设。
4.资金到位滞后,对项目实施造成较大压力。
5.农民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措施难以普及。
(二)建议
1、继续给予项目扶持,进一步巩固科技示范成果。
2.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知识。
3.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示范示范推广。
总之,实施科技增粮项目促进了我县粮食增产,为我县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转变了工作作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好科技增粮工作,为我县粮食增产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