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事迹材料
***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事迹材料
***,男,**年出生,***(乡)镇**村农民。2010年,他种植绿色水稻1200亩,并且完全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是全村最有名的致富能手之一。其主要品种是被称为长粒香的“松粳九”,年产优质有机大米600多吨,实现产值156万元,年效益60多万元。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奖励。
目前,他还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拥有804、554、324、24等各类型拖拉机6台,大型农机具3台套,井官全自动插秧机2台,收割机1台,明年计划再购买插秧机2台、收割机1台以适应扩大生产的需要。
人们问他种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依靠科学技术”。因为他一直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记在心头,并实际应用于指导生产中。他还是个好学习、爱进步的人,他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农业生产,经过研究总结他意识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了,要想实现脱贫致富,要想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科学化和规模化道路。因此,他开始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和“智农网”等方式取得的农业科技信息指导水稻生产,并且一次承包1000多亩耕地,尝试水稻集约化经营模式的科学性,并把他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应用到规模化经营中。试验成功后,他还把这些技术利用农闲时间无偿传授给其他农民,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和产业化农业。通过他的指导和帮助,全村先后有500多户农民、近2000口人受益。目前,**村360户农民仅有耕地5500亩,在他的带动下,该屯农民在周边乡镇(场)村屯承包水稻面积达16000多亩,是该屯耕地面积的3倍。现在仅他所在的***村就有水稻插秧机200多台,小型收割机56台,四轮车几乎每户一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目标越来越明显,绿色有机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光敏锐的他率先申请并实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的种植,并将***村建设为全国AA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所有生产过程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按照认证要求进行操作并,采用全程统一生产技术模式、统一使用优良品种、统一投入品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档案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组织生产的“七统一”管理模式进行水稻生产,不但使水稻产量提高10%,而且还打响了“***村绿色水稻”品牌,使水稻每公斤售价提高0.15元,全村15000亩水稻直接增收近130万元。目前,投资80万元正在建设的精制米加工生产线,设计日可加工大米100吨,村民不用出门就能把粮卖掉。项目建成后,就可形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改变农民卖原粮的现状,每公斤稻米可增加收入0.5元。其产品全部为绿色有机无公害大米,远销云南、北京等地。
在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时候,他就明白:“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能赚钱”,这也是他常对村民说的一句话。通过广泛调研,他发现浓香型大米—“稻花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于是,在2010年春他大胆试种了200亩,果然到年底就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销售一空,每亩地比其他水稻增收1000元,今年他又扩大种植面积到800亩,预计年末
仅小香米一项收入就可达200万元。
这几年,他是有政策就争取,有帮助他就要。按照全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要求,要切实增加单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借此机会,他积极向上争取,通过协调得到了建设育秧基地项目的帮助,基地率先采用水稻智能化大棚育秧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但实现了水稻秧苗大小整齐化一,有助于机械插秧,还提高了秧苗质量,增加了秧苗的抗逆性,缩短秧苗返青期5—10天,最终每亩可提高产量15%左右。目前有标准育秧大棚50栋,同时可满足2500亩水田的秧苗需求。根据秧苗需求量,计划明年对育秧大棚再进行标准化扩建60栋,扩建后的基地,可解决各种植户分散育秧浪费资源的问题。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他真正的理想。为了实现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2010年他注册成立了燎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目前入社村民28户。加入合作社后村民不但能得到农资和农机具上的帮助,就在农产品销售上也比其他农民价格高、有保障。很多农民开春各地没有资金,他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不忍心看到村民们为各地而发难,于是他就以合作社的名义为村民担保贷款2000多万元,帮助村民购买农资。如今,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全村农民外包耕地16000多亩,全村耕种面积22000亩,仅农业年产值预计2800万元,预计人均收入9800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这几年,在带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不但体现了作为一名村民带头人的价值,还折射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使他成为了安合村农民心中的“致富领头人”。
第二篇:农村使用人才事迹
历经艰辛自主创业
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记**区虫子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农村实用人才**
**,女,现年38岁,中共党员,现任**区**虫子鸡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说起**的经历,也真是坎坎坷坷,三言两语说不清、道不完。1992年,她招工到**区玫瑰精油厂参加工作,后因厂子经营不善停产,冯湘成了一名下岗工人;1994年,她去了上海找工作,成为一名设计制板厂的技工;1995年,已成为熟练技工的冯湘在指导员工作业时,由于一个新员工的操作失误,她的右臂被机器压住了,经抢救,虽然保住右手,可是她的手却成了残废,不能再工作了。回到家乡后,由于右手残疾,她一度情绪非常低落,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但是,冯湘是个不服输的人,在亲朋好友的关心和鼓励下,她逐渐想通了:自己不能再沉沦下去,要振作,要创业,要证明自己对社会还有用。于是,冯湘开始了艰难地创业路。她卖过衣服,摆过地摊,又卖过小吃,但都没有成功。
**有个爱好,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中央七套“致富经”栏目。偶尔有一期介绍“河北有个小姑娘在北京农科院学习了一种用蝇蛆养鸡的技术,产出来的鸡蛋,不但品质好,不愁卖,鸡还不生病”。看了这期节目以后,冯湘突然来了灵感,激动不已,这难道不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致富项目吗?后来,冯湘-1-
多方查找资料,如饥似渴的了解关于虫子养鸡的相关知识,并决定去北京农科院亲自看一看,学习蝇蛆养鸡的技术。当她把要养虫子鸡的想法说出来时,家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反对的声音,说什么的都有,没有一个人支持她的决定。但是冯湘已下定了决心,她找准的方向,决不轻言放弃,一定要拼一拼。
2006年的“三八”妇女节这天,冯湘流着泪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北京农科院听了一位王教授的讲述她才知道,用蝇蛆做为饲料代替鱼粉养鸡这项技术在我国60年代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只是一直没有被推广开来,蝇蛆所含的抗菌肽防御素,不但能增强鸡的抗病能力,而且人经常食用虫子鸡蛋,也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了解到这些知识后,**非常兴奋,这个事情是可行的,她决定留下来学习蝇蛆养鸡技术。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终于掌握了全套的虫子鸡养殖技术,回到了**。家人看她铁了心搞蝇蛆养鸡,也逐渐转变了态度,帮着她落实了场地,建好了鸡舍,又去北京引进了蝇种,购回第一批小鸡。冯湘虫子鸡厂总算是办起来了。
由于是第一次养鸡,而且养了2000只,晚上她不敢睡在家里,就铺张报纸睡在鸡舍里,边看书,边观察,像呵护婴儿一般呵护着小鸡。四个月后,鸡终于下蛋了,当收到第一枚鸡蛋时,冯湘激动的热泪盈眶,打开一看,鸡蛋的蛋黄桔黄桔黄的,蛋清特别粘稠、清亮,一切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很快,由于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区内外。2006年,养鸡场注册了“**”牌商标,使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还通过了国家
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荣获“生态虫子鸡蛋”产品称号,被称为“**特产”。近几年,“**”牌虫子鸡蛋的名声越来越响,产品已销往西安、河北、武汉、甘肃等地。
为了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租赁土地24亩,总投资56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养鸡基地,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带动叶庙、元明等周边村养殖户360多户,其中年存栏2000只以上大户6户,500只以上47户,年向社会提供虫子商品鸡蛋1200吨,产值900多万元,人均养殖年收入6521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虫子鸡养殖专业村。**虫子养鸡场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基地”,被共青团**区委员会授予了“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的称号。
搏击商海,诚信创业,冯湘深深懂得,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亲自把学到的技术,手把手的交给工人们,并从杨凌农科院聘请了3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同时,成立了养鸡协会和养鸡专业合作社,给农民朋友提供技术、鸡苗、饲料,产品则由公司统一收购,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几年的发展,**虫子鸡养殖有限公司已成为集养殖技术、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和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企业。
企业壮大了,冯湘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周围的父老乡亲。她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闯出来的,更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一定要懂得回
报社会,尽一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几年来,公司共吸收下岗职工28人,其中女工21人,带动返乡农民工120余人实现创业,并与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对子,每学期给每人资助2000元,帮助他们学习直至完成学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认准了一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自强不息、创先争优,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折射出一名共产党人的光辉。以“创业促就业”,带动更多的下岗职工、困难群众、更多的妇女,办企业、干事业,让更多的老百姓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也是她正在默默践行着的事业。
2011年12月10日
第三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
张金锁事迹材料
张金锁,男,1962年10月出生,安泽县府城镇小黄村村农民。近几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农村实际,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不断发展新的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为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重粮大户。
张金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后,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自身贫穷面貌,然而。经过自己的多次努力,无情的事实将他拉回到了现实。于是,他也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外出的道路。几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贫困面貌。2008年,他看到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许多人在农村也很快地发家致富,使他看到了致富的美景,充满了希望。于是,他毅然辞工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当一名种植大户。张金锁家田地不多,每年庄稼地里的收获只够糊口。怎么办?他看到很多打工人家的田地撂荒,心里是又高兴又难过,难过的大好良田因无人种植荒芜了,高兴的是看到了有田可种的希望,于是,他包种了三户人家的近10亩荒地,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喜获丰收,第一次通过种田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随着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他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一下子包种了40余亩水田,为了能提高生产效率,他投资购买了农用手扶、农用三轮车,2010年又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机械喷雾机,形成了耕、整、种、收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2012年又一次性承包100亩荒地,农忙时节,他不仅能独立完成自已的生产任务,还能抽出时间帮助村民们整田、播种、收割。现在共种植玉米140亩,每年种粮收入就能达到14万元左右。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当一名致富典型。作为一名农民,一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应该说是相当不错了,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张金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两年,他多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利用自己的机械低价帮助群众田间生产,向村民传授自己的种粮经验、宣传优良品种,带动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为当地村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第四篇:实用人才主要事迹(范文模版)
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XX同志,家住高岭镇瑶亭村,担任村内组织委员。
为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我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抓教育、因人而宜搞培训、注重素质求提高”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
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大幅度提高我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按照镇政府有关要求,夯实党组织建设基础。我村每季度组织党委班子理论学习四小时以上,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对所属党支部负责人进行1次集中培训;自行培训党员和党积极分子2次以上。重点组织培训新《党章》、《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组织生活,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规定,进一步提高党务工作水平。此外还加强学习管理知识和基层领导工作方法。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及履职要求、基层领导工作方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相关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民主公开的方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通过培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使党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
能力、处理复杂事务能力、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升,使普通普通党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服务中心、推动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
第五篇: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个人事迹简介
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个人事迹简介
袁亮亮,男,中共党员,孟津县平乐镇金村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袁亮亮始终不忘入党初心,决心做回归家乡,立志做兴乡兴农的带头人。根据对农村形式的分析,袁亮亮对农村因劳力短缺和家庭联产承包对推进现代农业形成的制约有着切身的体验,认定农村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为主的现代农业改革势在必行,看准组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与组建家庭农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性和光辉前景,毅然将自己多年经营的积累作为投资,组建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孟津县亮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坚持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专业化管理运作。
亮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成立,是一个以社员为服务对象,依法为本社成员提供农作物收割、播种、犁地、秸秆还田农机服务为目标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显示出良好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合作社已拥用收割机3台、玉米收割机1台、拖拉机6台、旋耕机6台、直播机2台,合作
社成员20多人。服务范围覆盖孟津县、偃师市内多个乡镇,在生产一条龙服务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服务的收费上,合作社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每亩节约农民生产成本60多元,对比雇请劳动力人工操作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20多元。同时,为农户节约劳力约3万个,增加打工创收。亮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加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实现集约化经营,农机服务给农业带来的便利、高效、高产,可促进农民自觉进行土地流转。亮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孟津、偃师及周边均享有很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