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摘要】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成人更为强烈,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比成年人更为迫切,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用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他们,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小学生德育工作是小学生班主任的一项基本任务,相较于喋喋不休的说教,巧妙的利用一些故事、课外活动来引导孩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茶道、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歇后语、成语、节日、民俗活动等等,无疑为我们的这一思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如果可以根据德育教育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德育教育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必然能够实现德育教育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 传统文化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24-02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排在第一位,与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的思想无比契合,可见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小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尊亲孝亲、惜时守时的元素不胜枚举,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生班主任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重新焕发光彩。
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文化知识时,背诵古诗词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学习项目,由于古诗词朗朗上口,孩子们也十分有兴趣,而中国的古诗词中有大量作品中的寓意与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一般无二:如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叹伶仃洋》、《扬子江》等无不是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诠释,教师在教孩子背诵课文的同时可以深刻的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其中诗人的爱国热情;《长歌行》很明确的指出了时间一去不返的道理,教育孩子们要守时惜时;《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都是非常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延展开来教育学生孝敬双亲,温良恭让。还有很多成语故事比如程门立雪、刻舟求剑、买椟还珠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从这些故事中领悟德育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传统文化在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的课外活动是小学班主任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不少适宜学龄儿童开展的传统文化项目,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茶道、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歇后语、成语等。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天然的载体又是丰富的资源库。例如京剧传统剧目《杨家将》、《岳飞传》都传递了保家卫国的崇高信念,梅兰芳大师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蓄胡须的故事也彰显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传统的茶道可以教会孩子们很多礼节和礼仪;围棋、书法等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和团队观念;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曲艺等可以通过基本功练习让孩子理解“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坚持不懈的道理;对联、灯谜可以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书法、国画还能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一些爱国画家的事迹和作品也能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项目的比赛,如灯谜、国画、曲艺等,运用这些传统文化为载?w,让孩子在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孩子的团队意识、动手能力,彼此尊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做为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同家长的有效沟通协作,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优良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发挥空间。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重阳、中秋节等,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共同为孩子讲解节日的由来,同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民俗活动比如:剪窗花、春节包饺子、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做月饼等,以此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优良习惯。这些节日和民俗背后通常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含义,在进行节日介绍和民俗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孩子能领会增强责任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以及团结协作等。同时还可以和家长一起通过正确的宣讲让孩子远离封建迷信活动,从小让孩子树立崇尚科学远离迷信的意识。
还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和家长互动的活动,比如让孩子回家为父母泡功夫茶、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洗脚等,以此来教育孩子要尊老敬亲。还有一些玩具比如:风筝、陀螺、毽子、空竹等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要求家长同孩子一起制作、玩耍,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孩子远离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让孩子的兴趣爱好更为广泛从而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德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班主任老师应该在小学生德育过程中深入发掘巧妙运用,通过文化教育、课外活动、家庭互动等形式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各个角落,在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就对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许爱英教学研究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报告总结范文
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报告总结
宁阳实验高中 贾芝文
本学期我校在具体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学习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语文学科中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使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各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语文学科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使学生在充满父子亲情的篇章里,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当然,应当注意实事求是得深挖,没有得不能牵强体会,那只能是画蛇添足。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习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的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斗志。“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经过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充分感知到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我们紧紧围绕“自主课堂”学习模式改革,使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进行合作学习,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
具体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感:合作学习中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增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水平。具体在一下几个方面积极展示自主合作:
1、在诵读中领略《老子》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自主课堂的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真正实现幸福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一年级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计划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但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教育好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情操。本学期我计划在多方面来对 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塑造学生的灵魂,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计划如下:
第一单元:通过对《蒙书诵读》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并懂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人。
第二单元: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教学生日常生活教育,从而养成说话文明大方、穿着得体、学会摆放自己的学习作品的好习惯。
第四单元:让学生通过了解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五单元:本单元介绍了齐鲁大地上涌现出的几位有代表的名人,让学生了解孔子、孟子、曾子、墨子,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做一个有孝心、有责任感的孩子。
第六单元:本单元是一个全面人们珍惜时间的单元。通过这一单
元的学习,是学生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第七单元: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神话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人物追求美好、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坚韧顽强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搜集、探究神话。
第八单元:本单元是对于传统节日的学习,通过几个节日的学习,是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九单元:通过对名胜古迹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润着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而且特别注意选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是我们应当认真探究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
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在思品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思想品德课教师担任了学校德育的重任,更是要在教学中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当前,中学生中仍然存着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行为失控,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中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如何进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下能解,则非师矣。”虽然传统文化教育被列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其内容却散在于教材具体的章节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粒粒皆辛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问渠哪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言传身教,积极阅读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蒙学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消化,力求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的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因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亲师信道,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与教育。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运用成语故事,使学生轻松学习
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和人们的经典语言,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成语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讲孝敬父母时,可引入周朝闵子骞“单衣顺母”,汉朝黄香“扇忱温衾”的故事;“管鲍之交”、“高山流水”、“程门立雪”等成语典故,既能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受到强烈震撼,又能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名言警句,使课堂教学富有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智慧,发人深省。人教版教材将恰当的名言、谚语等列出时,特别注意使用了中华传统的格言和古代思想家的名言。据笔者统计,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共收录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谚语约90多条,其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伦理精神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约40多条,例如在七年级《日新又新我尝新》一课中就列出了5条。名言警句浅显易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光芒。我们如能较好地利用名言警句,能使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八年级上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引用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所引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这些思想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品贡性格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期间的成长,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巧用诗词,使教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初中学生已学过不少的名人佳作,教师应善于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例如,讲七年级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时,可引用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讲爱洒心间时,可引入《游子吟》和《诗经》里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的触角渗透到学习、生活各方面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传承优秀人格,弘扬传统美德,把传统文化的养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组织我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例如,忧患意识、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知耻和义利观教育等专题。第二,利用丰富的民间文化,开展祖国传统节日和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关联性研究,指导学生作材料搜集、归类、分析、提炼工作。第三,通过辩论会、演讲赛、讨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感想,歌以言志,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第四,利用《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古训美言编辑成相关资料,对传统统经典可考虑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配套使用,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以上途径和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总之,利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负责、自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据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给予鼓励夸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摆脱失败的苦恼,从而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鼓励夸奖;放大优点;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小学生是学生,是人,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善于放大他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促使学生的更多潜能得以发挥。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本人就是德育教育的因素。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教师要使德育教育真正有效,必须严于律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尽量完善个人素质,展示给学生健康向上的一面。在教学中处处有生动活泼的德育教材,有具体的鲜活的事例,教师完全可以用自身的言行,教育并影响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做错什么时,教师不要体罚、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的挑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待他们回答正确后,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在鼓励、表扬当中获得自信,从自信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一、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自信心越强。有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这就需要教师会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去努力认真地调动学生地潜能,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使他的自信心在每节课中得到培养。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聪,歌唱得好,但考试从来都是倒数第一。由于他屡遭失败,使他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他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我首先有意识的让他在课堂上独唱中文歌曲,得到大家的喜欢;并单独教他学唱简单的英文歌曲“Hello,How are you?”,在多次练习之后,我帮他把这首歌录成磁带,拿到课堂上放给同学听,同学们都感觉像小歌星在唱歌一样,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第一次听到了掌声一一给自己的掌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我引导他把这种喜悦迁移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上,从此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起了学习英语的勇气。有了动力,有了自信的他乘胜而上,在英语期末测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二、足够的鼓励夸奖,帮助学生摆脱苦恼。
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表扬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You arc clever”、“You are su-per”、“Good”、“very Good”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中用得最多的一些话。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想,首先要鼓励他勇于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后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再对他的成果进行夸奖。三年级一班中邹萌同学性格内向、胆小,通过课下找他交谈,鼓励他大胆举手发言,他愿意和老师说话了。在之后的一节动物单词复习课中,我暗示他勇敢举手,他似乎显得格外精神。课堂上,每当提出一个小动物名称时,我发现他跃跃欲试,却始终缺少勇气,终于有一次举手了,手才举起一半高,就被我请了起来。他脸色通红,局促不安地轻声地嘟嚷“cat”。“Very good”,我立即表扬他,同学们也给了他鼓励的掌声。第一次尝试,使他领略到取得成功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顿时信心倍增,眼睛都亮了起来,兴趣明显增强。后来他又举起手,虽然读的效果不太好,但我仍然真诚而热情地安慰他说:“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现在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的。”渐渐地,他的兴趣越来越高,英语口语能力也逐日提高。只要学生有一点儿可取的地方,老师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夸奖。即使他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也不能去挖苦讽刺,而是要多加鼓励,细心指明方向,帮助他从失败中走出来。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应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获得除课本以外更加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新鲜、兴奋的情绪下进行。但是,因为英语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不同,切记不可让学生觉得:老师把电脑带到课堂上,却把自己的脑袋落在家里。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若一味地强调多媒体,就不是英语课而是计算机课了。所以,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催化剂来帮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教师要活化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力。
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共同参与法、讨论法、小组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一个教学单元经常是用多种教学方法。德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单独使用讲授法不能超过五分钟,一般在二十分钟内必须更换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一节英语课四十分钟,要想时刻把握住学生们听课、思维的脉搏,就必须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保持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十分钟采用问题教学法;下课前五分钟左右,利用角色扮演法强化本堂课的知识要点;中间的教学时间,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酌情处理,灵活多变,做到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目的只有一个 :把教学阵地——课堂,营造得有声有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
赏识学生,使他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希望老师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多看到他的优点,鼓励自己。把学生当孩子看,就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欣赏学生的无知、天真,亲近、爱护、关心学生,助其成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是现代教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好学生就不需要表扬,不必用赏识也能取得好的成绩,其实不然,优秀的学生再加上教师的赏识,会使学生的才华得以更好的发挥。学生谢乐,各科学习优秀但性格较内向,课上不爱发言。于是,课下我经常找她谈话,表扬她的嗓音好,读英语的语音、语调是年级的表率,若是课上能多读读,一定能把大家都带动起来。几次交谈之后,我发现她课上变得积极了,而且还主动帮助周围的差生,纠正他们的语音、语调。经过一年的努力,她还参加了市区的英语口语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实践说明,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得到赏识,他们的学习心理轻松,信心十足,思想活跃,学习也会积极主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欣赏学生,能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能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文化科学等素质得到愉快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秘诀。所以我要说:教师若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欣赏学生。总之英语课的德育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形成教育和必需的培养,必然会逐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