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邓淑华事迹材料 姓名:邓淑华
性别: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1941年5月 政治面貌:群众
教龄38年
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所在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现任行政职务: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
邮编:510090 电话:37626613 个人简历: 1952年9月-1958年7月
广东开平一中读中学
1958年9月-1963年7月
湖南大学化工系读大学
1963年9月-1964年7月
劳动实习
1964年9月-1971年
湖南轻工化工学校教学
1972年-1973年
湖南省纺织机械厂当技术员
1973年-1986年1月
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当教师
1986年1月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当教师 曾获主要荣誉称号和奖励:
教学方面:2003年为广东省教学名师
1996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1996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1998年获香港柏宁顿基金会颁发的第四届孺子牛金球奖
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
科研方面:199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1998年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1999年获国家乡镇科技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及广东省政府津贴。
年终考核方面:两年被评为优秀
一次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
2001年以来教学工作量:2001-2002年度为461.93
2002-2003年度为572.95
2003-2004年度为515.7标准时.从事德育或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能经常到学生中去找学生谈心,做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的问题。先进事迹: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争取进步,做到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再几十年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邓老师做到了认真上号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松懈,深得学生好评。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教学效果优良,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教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对学生谆谆教诲,孜孜不倦,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爱入手,从严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树立良好得教风与学风。做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人师表做得好,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学生称她是一位即严格又亲却的老师,虽然她不是辅导员,但课余饭后主动找她谈心。邓老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在她的带领和努力下,化工原理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的成绩。1994年被评为化工部优秀课程,广东省重点课程;1996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评为广东省优秀课程;2003年又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连续的进步倾注了她的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邓老师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饱满,2001-2002年度为461.93个标准学时,2002-2003年度为572.95标准学时,2003-2004年度为515.7标准时,远远超过了主讲教授的工作量要求。同时,邓老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她作为主持人之一和主要完成人,积极申请纵向课题,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工业攻关项目和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到校资金50万元,完成了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99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乡镇科技一等奖,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第一申请人1项,第二申请人1项),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她求实、奋进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求索的工作作风。
尽管邓老师已年过花甲,她仍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耕耘,数十年如一日,2003年评为广东省教学名师后,各方面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她说她要实践年轻时就立下的誓言,那就是:“愿以满腔的热血种得祖国的花朵灿烂如锦,愿以满头白发换来祖国的栋梁成荫成林。”
第二篇:全国模范教师材料
“教育工作靠的就是爱和追求”
----记青海省门源县第一中学优秀青年教师马吉平同志
门源县教育局
2009年6月
“教育工作靠的就是爱和追求”
---记门源县一中优秀青年教师马吉平同志
他是一位真诚、宽容、睿智、进取的人,他的乐观向上和无私奉献,曾打动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他就是门源县一中优秀青年教师马吉平同志。
“教育工作靠的就是爱和追求”是他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成了他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发挥了共产党员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年年考核为优秀,年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多次获得门源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荣誉称号,2007年10月当选为“海北州劳动模范”,受到海北州人民政府的表彰;2008年5月参加青海省中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2008年10月参加全国中青年数学教师大奖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009年5月被门源县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推荐为“青海省十杰教师”候选人。
一、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自2000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马吉平老师一直把以德育人,以才教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9年来,他将自己的一颗爱心全部奉献给了学生。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他把传授知识、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和个性发展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影响力,学生中尊师爱教、乐学善思、积极进取蔚然成风。
马吉平老师曾说他可能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儿,“在品质上、学习上,我的要求是严的,但是不能治学生,连一闪念都不能有。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向上、向善的,千万不能把这个尖儿掐了”。在他心目中,城里来的乡里来的,高的矮的丑的俊的,文静安详调皮活泼的,上大学当工人回家种地的,都聪明都漂亮都是好学生,“至于说学生有这缺点那毛病,就像小树上的枝枝杈杈,修理修理就是了。学生没缺点,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懂得教书育人就是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道理。马老师身体单薄多病,但坚持一个原则,不论大事小事,只 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2005年12月的一天,他们班负责清理厕所旁边的一座“垃圾山”,那堆“垃圾山”冻得很硬,里面堆满了粪便,要想清除它,必须用镐刨才行,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冰屑脏物四溅,不少同学看此景纷纷向后退,此时他却走上前拿起镐刨了起来,边刨边幽默地说:“这活在家时可没少干,让我再体验体验一下吧!”随着镐的起落,脏物溅在他的身上、头上、脸上,甚至崩进嘴里,在马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踊跃上前刨了起来,“垃圾山”很快被清除得干干净净。马老师言传身教,以德育人的品格深受学生的信赖、老师的赞誉,06年被评为全县的“师德标兵”。
二、勤学善钻,创成特色
从教九年来,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和年轻人特有的冲劲,不断地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收获成果。如今在三尺讲台上的他,光彩照人,魅力无比,他那凝练的讲述,精当的提问,精巧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想,已形成了“实、活、悟、得”的教学风格,深得同行的称道、学生的喜欢。
“锻炼才能成长,吃苦才能发展”是他人生的信条。在学校多媒体教学启动之机,他主动请缨,到省电教中心学习媒体网络教学及课件制作,学成后积极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学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手把手地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教师,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2002年9月底,县教育局抽调骨干教师下基层时,他又主动申请到离县城最远的珠固中学支教,到校后,他看到英语教师紧缺,毅然放下轻车熟路的数学教学,担任了初三英语教学工作,由于他工作勤奋和对教学艺术的钻研,使所带的班在中考中获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被珠固学区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3年8月开学后,马老师在县一中担任了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三年来,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赢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06年8月,学校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了06级高一理科、文科两个强化班的数学教学及理科强化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年来的优异成绩,又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马吉平老师善于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他积极承担学校和全县的优质观摩课,毫无保留地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不断追求着自己教书育人地新境界。多年来,马吉平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潜心钻研教法,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并努力构思出最合理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他的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内容难易有序。学生们说,听马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家长说,把子女放在他的班上放心;来听课的同行说,他似乎有种“魔力”吸引着听讲的人。马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显明的教学特色,并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益,近几年来还在各级别的教学大奖赛中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三、细雨润物,硕果累累 “十年树人,百年树人”,在教书中他不忘育人。他爱每一个孩子:聪明伶俐的,迟钝淘气的,都能感受到他浓浓的爱意。他说班主任要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用感情的泉水浇灌学生心灵的幼苗,他坚信:好花尤需心浇,枯草润育也能茂。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他深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尊重孩子又是爱的前提,越是残花病叶,越要精心培育,于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坚持“耐心、深入、细致”的工作原则,以整体要求和个别教育的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和家庭环境等具体情况,给学生以心理辅导和困惑解答,并进行志向教育,善于从正面正确引导学生。每学期跟每个学生个别谈心不少于十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情实感影响和感染学生,对学习差或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放弃,耐心教育,悉心指导,后进生转化非常明显。在他带的06届学生中,有一位学生由于父亲去逝,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他就发动学生和教师捐款,让这位学生顺利读完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面对天赋好的学生,马老师善于引导他们注意保持优势,在帮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三年后,他所带的班升入大学的学生比其它班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今年所带的09届学生中,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将考入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
在平时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他还特别注意指导全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辩论会、特长展示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格。这些活动,既给了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又让学生深刻认识了自己,感受到了班级温暖,同时,也拉近了师与 生、生与生之间的距离,强化了班级凝聚力。
良好的班风必会造就优秀的集体。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的三年中,他所带的该班每年都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2006年还被学校推荐为“州级优秀班集体”。在这三年中,他所带的两个班级在学校各类教学质量检测和竞赛中曾10次获一等奖,在2005年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在2006年高考中任教成绩获全县第二名、第三名,班级其它科目的成绩也走在了平行班的前面,他所带的班有近三十名同学考入了本科院校,其中4名同学考入了全国著名重点大学。他所带的09届毕业班,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这些都与马老师培养的优良学风、班风密切相关。
四、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自觉而努力地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马老师不断将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总结成文,先后发表论文多篇。2003年在海北州建州五十周年论文比赛中,他撰写的论文《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资源的相互整合》获优秀奖。2005年学校申报《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科研课题后,他参加了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小组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并直接从事网络环境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2006年该课题通过了省教育专家的验收。2008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发表于《青海教育》。
马老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教学实践活动方面成为一中的一面旗帜,他能娴熟地操作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他独立制作的30多件教学课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学校每次的课件评比中都有一两件作品获一等奖,几次参加青海省中小学“湛青杯”课件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此外,他积极探索网络教育的实施,为学校建立了各科教学资料库,在学校各科之间的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门源电视台制作“门源教育专题片”,介绍全县多媒体教学发展成绩时,留下了他青春的风采。
面对诸多成绩和荣誉,马吉平老师自信地说:“我的事业之路才刚刚起步,我会加倍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成绩!”
第三篇:全国模范教师事迹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根据县局的安排,让我在这里为大家作先进事迹报告,实在不敢当,因为我在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创新与发展,只是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作为一位乡下老师,还有许多东西、许多方面做得不如大家,还得好好地向你们学习。在这里只能说向领导、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从教二十多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
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年8月3日到9日应中央组织部的邀请,作为福建省唯一代表,携带家属参加2007年北戴河暑假专家休假,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长贺国强,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共进了晚宴。参加这次休假共有60人,其中有教育战略与政治研究室的研究员谈松华副会长,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叶澜等教授,我能与这么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中组部的领导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真是收益匪浅。8月31日我又作为福建省2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上午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参加100名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他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对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这既是对全国教师的殷切期望,更是一种要求与激励。我听了万分的激动,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31日下午,我和21位优秀教师代表又到教育部,与部领导一起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座谈会。9月4日、5日又分别参加了省、市优秀教师座谈会,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广大教师的关怀与厚爱,使我倍受鼓舞和鞭策。
我能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是我今生莫大的荣幸。这与领导的关心,老师、同行们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即将走上讲台之前,我的班主任谢老师给我一句赠言——“永远当一个三好生”。我想这是老师对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老师对我从教后寄予的深情期望。时光易逝,青春易老,转眼间二十五个春秋从身边擦肩而过,我从一位满腔热血,怀着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无限向往,带着恩师的重托,到亲临三尺讲台,默默地传授知识,桃李天下。几十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位农村老师在教学教研路上的艰难与困惑,酸甜与苦辣,深深地感受到辛勤耕耘带来的快乐,每当看到自己昔日的学生,今天能走出大山成人成才,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股强烈的成就感。但恩师的赠言一直激励着我,使我从一个莘莘学子变成为一位特级教师。
一、爱岗敬业,是我的信念
1982年我从龙岩师范大门走出后,就一直坚持在最边远、最偏僻、最艰苦的永定湖山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985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湖山山高路遥,山路崎岖难行,远离县城,99年以前只有一条天空出了太阳才能行车的“太阳路”,到现路还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非常难行。在这里除了清新空气,淳朴的民风外,无论自然环境,还是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都非常差,外地教师一个都不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来任教,被调到这里来工作的,都有一种被发配边疆“流放”的感觉,总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刚走上讲台时,8年间工作调动了7次,在单双人校呆了五年,在单双人校,课余除了家访外没有任何生活,等到一放学,就孤愣愣地一个人呆在校园里,变成“哑巴”一个,所以有人常说:在单双人校一天到晚都要上课什么事都自己干,太累了。我说:什么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放学,放学后的那种孤独与寂寞,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才是真真的累,真真的苦。在学校里自己烧火煮饭,晚上备课改作用的是煤油灯,待到天明时,鼻孔里全是黑黑的煤烟,破旧的教室阴暗潮湿,课桌东倒西歪,这对于刚走出师范校门的我,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看着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蛋,一双双对知识无限渴望的双眼,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早就抛之云外。我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股强烈的使命感:山村的孩子们虽然穿着破烂,但他们需要知识;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对于贫困山区只有知识才能摆脱贫穷,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生我养我的故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山里的孩子们。我无论是在单双人校、初小任教,还是到中心完小任教,无论职务高低,无论条件是如何艰苦,山村生活是何等的清贫与寂寞,我总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用《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办学条件、工资福利与乡村学校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曾有广州、深圳等地办学条件非常优越的学校,频频来电来函想聘我去任教。去年暑期,深圳宝安区一个教研机构用年薪10万,爱人安排工作等丰厚的待遇聘我去当教科室主任。就在上半年,厦门思明区一位领导打电话给我,问我想不想到外面去发展。但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为了山区的孩子,为了贫困、边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我婉然谢绝,仍然两袖清风站在山村教室的三尺讲台上,用仅有的一支粉笔和满腔热血,为农村培养出一批批新人。我放弃一次次外调的机会,深深地扎根在这里,默默地耕耘,是因为培育山区的后代是我最大的心愿,催笋成竹是我无悔的追求。
二、关爱学生,是我的天职
苏霍姆霖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的爱一方面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的,师爱真的是很伟大。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教师的教导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每个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去爱每一位学生,要特别“偏爱”、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后进生”,用爱心换取孩子的真心。
1、以情换心。后进生因知识缺漏多,接受能力低,易形成自卑心理,失去上进心。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处处关心爱护他们,要以情换心,让后进生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尝到爱的滋味。记得有个叫钟永生的同学,他是全校出名的“癞痢头”,刚接到他时,开学第一天作业就未交,问他就说没作业本。后来我了解到是他将买作业本的钱买零食了。对此我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耐心地劝导,并为他买了几本作业本,他接过作业本时羞愧地低下头,回到教室把作业做好交了上来。有一天,他因与同学玩,不小心碰破了额头,鲜血直流,我赶紧背起他往医院送。路上他看见我满身是血和汗,执意要自己走,我坚决地说:“到医院再说。”我觉得豆大的泪水一滴滴地掉在我的背上。他的头缝了六针,但他却没叫一声,没掉一滴眼泪。你说,是多么坚强的同学呀!回到学校里,我给他煮了一碗面,他直愣愣地看着我,突然扑在我怀里大哭起来:“老师,您比我的父母还要好,今后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是啊!真诚的一点爱,温暖了他那颗被冷落的心,通过各方面的特别“护理”,他进步了。
2、尊重信任。一次,学校决定举行演讲比赛,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大家踊跃报名,经过挑选,我决定让学习成绩较差,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两位同学参加,然而同学们却议论纷纷,说什么让他们参加比赛,我们班一定输定了,我坚信地说:“同学们,我们要相信他俩,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他俩激动地说:“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力争第一。”经过指导和他俩的努力,终于分别夺得演讲比赛的第一、三名。由此可见教师对后进生的尊重信任,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
3、关心理解。后进生虽差,但只要关心和理解,他们便能进取。我非常尊重后进生的个性,时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各方面像慈母般关心他们,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老师,使他们非常乐意和我在一起,把心里话掏给我。如有个学期初,我收到一个学生的纸条:“老师,我因欠些书费,无法领书,妈妈叫我干脆别上学了,我虽然成绩差,但我要读书,请您帮帮我好吗?”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我仿佛看到他那对知识的渴望和那哀愁的目光。我把新书交给他,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我一定要发奋学习。”的确,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此事使我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心理解是多么的重要。
4、细心呵护。1998年秋小象小学发生一起一年级学生在误食药物—绿淡平,引起群体中毒事件。端起饭碗正要吃午饭的我,一听到报告顾不了吃饭,就与学区领导一同赶到学校,迅速把中毒学生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本地医疗条件差,我又协助领导联系车辆,立即将病重学生转到下洋医院,经抢救,下午3点多钟有5个同学病情稳定,但还有四位病情危急需转到县医院治疗,这时我又自告奋勇一个人随家长护送四位学生到县医院,在半路上有一个学生突然出现休克现象,当时我心急如焚。在县医院,通过医生们的全力抢救,直等到有两位病情开始稳定下来,还有两位也已安排在重病室观察治疗时,我才稍缓口气,看看手表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这时我才觉得饥饿无力,才带着家长们去吃饭。回到病房,又乏又累的我,觉得两腿有千斤重,多想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但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学生以及满脸忧愁的家长,作为校方我孤身一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忙前忙后于病房内外,并耐心地安慰家长,做好安置工作。整个抢救过程,我自始至终积极地协助局、校领导,连续两天两夜48小时与局领导一道陪同家长在医院看护学生。由于赢得了抢救的第一时间,使中毒学生全部在几天内康复出院。此事我以我的人格魅力,爱生之情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家长,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我善待每位学生,用那“爱”的清泉,去擦拭后进生歪曲的心灵,使所有的孩子心身得到健康成长,学业有所进步。每当碰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不管过去他们成绩如何,那怕只教过他一年半载,甚至没有教过,时间已过那么久,今天能听到他们亲切地叫声:“老师,我是什么名,还记得我吗?”我就心满意足了。前次在福州,好多学生都抽空来看我,是我莫大的安慰,我想这就是爱的回报吧。
三、探索创新,是我的追求
勇于探索创新,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如果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强学习,就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为了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长期以来我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在教育教学中苦苦地探索与研究,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教育经费奇缺,以前除了课本和粉笔外,要找本参考书都非常难,更不要说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此的条件,山村小学的教学、教研之路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对此,我也曾困惑、彷徨过,90年的一天,我有幸听到实小范老师《如何做好教学科研》的专题讲座,听到他那精彩的演讲,似乎在茫茫的大海中我看到了一盏航标灯。为了教学需要,每每到外面去,我就往书店里跑,买来有关教育教学参考资料,订阅各种报刊杂志,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与同学、老师、兄弟校的联系,虚心向教育专家请教,及时捕捉教学动态与信息。在我成长过程中,我得到有无数同行的关心与帮助,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我们教研室的赖德标主任,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专业方面发展,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所作为。”另一位是实小的范永权老师,他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在教学教研中,他经常不厌其烦地给我指导、帮助与鼓励,如怎样写稿、投稿等,使我在教学教研中走出了很大的一步。我能有今天,我感谢上苍让我认识了象赖德标、范永权老师这样的许许多多的好领导、好老师,感谢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甘为人梯的蜡烛精神,正是他们的教导与关爱,我才能在艰苦的教学条件下,不断地学习,改变自己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时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刻苦地钻研教育教学方法,艰难地探索创新。
2001年身任支部副书记兼教导主任的我,为了全面深入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在学区多种职务工作繁重的情况下,要求到中心小学兼任四年级的数学课,就此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这么傻,要去自找苦吃?也有人表示怀疑:你还会上课吗?不会是做做样子,出出风头吧?说不定上没几天就走人了?等等,总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此我持平静的心态,任人们去评说,我的目的是:①深入课堂,把握教学第一手资料;②亲历课堂教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③贴近教师,再次体验一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克服重重困难,比一般教师付出多倍的时间与精力去认真做好学区的有关工作和教学工作,早上7点准时到校改作,上完课后回到学区做好有关工作或下校听课视导,晚上抽时间备好第二天的课,总之一天忙到晚。10月份我亲自参加县数学课堂教学评优并获二等奖。一个学年下来,我人虽瘦了几斤,但我任教的班级学科成绩名列全区前茅,学区的工作也出色地完成,从中我获得了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教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仅这一学年我在CN报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这真是有付出就有收获。
这些年来,我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当别人聊天,玩牌时,我却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或挑灯夜读,或伏案练笔,把教学中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各种教育教学文章,把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无私地奉献给同行,以同分享与共同提高:
1、与教育同行合作,编写出版了《小学愉快教学思路》(上下)、《教育教学成果概览》、《小学读写算方法指导》、《地方名校与教改人物经验研究》、《基础教育优秀论文集成》等6部教学教研书籍;
2、撰写了《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农村课改的现状与对策》《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刍议》等教学论文20余篇,分别在《中学理科》、《小学教学参考》、《成才之路》等CN级期刊中发表或在全国性论文评选中交流或获奖;
3、在全国各种CN级教育报刊中发表了《巧用假设法解思考题》《猪八戒算密桃》《勤思考 解法妙》等文章近100篇。同时积极指导青年教师,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李群满老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李加旋老师撰写的《找准着力点,巧设疑门》在省中青年教师数学年会上获一等奖;经指导还有多位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和在县课堂教学评优中获奖。
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履行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职责,我秉着:人生的宗旨是对事业的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人生的品格是为人作风正派,处事公道;人生的价值是对社会有所作为,为众认可;人生的信念是相信自己,勇于挑战,这一座右铭。二十五年来,我对党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一往情深,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取得一点点成绩,党和政府却给予我非常高的荣誉与鼓励:1991年被地区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1993年被地区行署评为“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04年被评为县管“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省杰出人民教师”;2005年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面对这些荣誉,我深感惭愧,因为我做的仅仅是一位教师应该做的事,比起在座的各位老师,在好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我要好好地向你们学习,取长补短。这几年来,我多次与全国的优秀教师在一起,听到他们的事迹,是那么感人,很那么催人泪下,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如全国模范教师、十杰教师、十七大代表,吉林省珲春市果树小学马宪华老师,她拿着不足300元的月工资,每天往返34公里山路,翻4座山,趟5条河,在四面透风的茅草房里,将一批批山里的孩子送进上一级学校;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茅坳小学所在的瑶山,海拔1000多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自然条件极为恶劣,被专家认定为“基本不适合人居”,但赵玖富老师一待就是31年。这次在北戴河休假时,遇到一个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知识女性,“感动云南”十大母亲,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张桂梅老师,她丈夫早年去逝,自己身患绝症,没有生过孩子,却是一位有83位孩子的母亲。贵州省铜仁地区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被称为教育愚公的刘恩和。湖北回族乡桃园沟村小学校长胡安梅,8月31日央视一台新闻联播播放了她感人的事迹,也许好多老师已看过。还有为了救30多位学生,与身捆炸药冲进教室的歹徒斗智斗勇的四川万源市大沙乡小学的欧家建老师……
这些老师在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在平静之中满腔热情,在平常之中有着极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他们相比我是如此渺小,今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使自己成为新时期下的一位合格教师,我将会把过去的荣誉看着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去不断学习,努力工作,永远争当一位“三好学生”,以报答人民的养育之恩。
最后,我用一首小诗送给在各位辛勤的老师们:无须广袤的田野,无须肥沃的土壤,那一方教室、三尺讲台,是我耕耘的地方,传播科学、开启智慧,挖掘知识的宝藏。春来秋去,滴滴汗水化作甘霖,把花朵浇灌。为了祖国的希望,激情飞扬,激情飞扬。无须华丽的舞台,无须动听的乐章。那一块黑板,几支粉笔,任我潇洒四方,励志扬鞭,放飞理想,点然信念的光芒。寒来暑往,浓浓爱意凝成雨露,让硕果飘香。为了祖国的辉煌,展翅飞翔,展翅飞翔。
谢谢大家!祝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第四篇: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王zz,女,汉族,1976年5月出生,z省z市z县z镇z中学教师。
王zz[全国模范教师]-简介
王zz是z省z县第三届、晋城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她幼年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但身残志坚,多年来为教育奉献青春,矢志不渝。从教14年来,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出“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中悟语文,她总结的“阅读写作辅进法”、“阅读中的整析—详析—整析法”、“师批作文三步法”、“自批、互批作文三
步法”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关爱学生,长期担任班主任,是学生信赖的好老师。在z省第四届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中,她荣获综合一等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z省优秀班主任、“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等荣誉。
王zz[全国模范教师]-成长
王zz的命运是坎坷的,6岁时的那次车祸不仅阴暗了她的童年时代,更夺去了她的整条右腿。求学途中,她屡遭拒绝屡抗争,屡遇艰辛屡克服,她在爱的海洋中练就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感恩的情怀。她说,她要接过老师手中的接力棒,将爱的接力进行到底!1997年她从晋东南会计学校毕业以后,应聘做了z县z镇z中学的临时教师。
王zz[全国模范教师]-登台
初登讲台,摆在她眼前的是站上讲台后如何用拄拐的右手往黑板上写粉笔字的困惑,是如何面对纯真孩子眼中那份惊奇与愕然的无奈,是如何将自己满
腹的知识和理念正确灌输给学生的不解……坚强的她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了自己倔强的练习:家里的院墙上,她挂上了学校的小黑板,只要是在家的时候,她就尝试着举起右手,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往上面写字。刚开始,尺度把握不好,还没抬手,拐杖便倒向了地上,好不容易练到拐杖不倒了,手又够不到黑板的高处了。终于会在抬起右手时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了,才发现,哪里能只站在一个地方写字呢?只好又想个辙,用她的残下肢把住拐杖的扶手、用右胳肢窝赶紧夹住拐杖的最高处迅速移动身子,实现板书时的连贯书写。
以为习惯了,板书的困惑是消除了,却又发现,教室的黑板比墙上挂的小黑板要宽很多,还得练习如何弯下腰往黑板的下方写粉笔字……整整几个月,她不倦地练习着、发现着、改进着。当那一天,终于能在黑板上写出一手规
范、连贯的粉笔字时,她心头涌起的,不仅仅是喜悦和激动。扭过头去,凝视黑板,她忍住了就要喷涌而出的泪水;扭回头来,笑对学生,她用满眼的自信告诉孩子们,一切皆有可能!
工作中,她积极向老教师请教,钻研他们批阅过的作文、作业,吃透他们备的每一节课;她在台灯与星月的争辉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墨香与笔灰的竞赛中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她刻苦锻炼教师素质,勤奋研究教育理论,并积极结合当地的教育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1998年,她被破格聘为了学校的正式教师,从此,她更是走上了执着探索的教改路。
王zz[全国模范教师]-教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她学理论,探方法,到太原参加专业的理论培训、又自费到扬州参加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的高峰论坛。每天晚上,她都认真地研究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批改的作业、批
改的作文,每一个符号、每一处修改,她都仔细琢磨。她订的资料,摞成了案头高高的小山,她做的笔记,汇成了枕旁涓涓的细流……她和学生敞开心扉地交谈,了解他们对课堂的渴求。
语文教学中,她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宰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在阅读中注意发现潜在的写作引导,在佳文欣赏时不忘阅读能力的渗透。她自创的“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讨论法+引导法”、“课堂四步四点法”等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她更是注重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思维扩散的启发。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下大雨之前狂风大作的时候,她会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进行现场感受。他们看地上的小草小花、看空中飞舞的纸片塑料袋、看风中树叶的狂摆方向、看雨线随风变化的情形,他们品味狂风
中行进的艰难、体会风中张口说话时口中含沙的痛苦、联想此刻依然在外面行走、劳作的父母……
她还在作文的批改上大下功夫。平均一篇作文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遇到写得不错的作文,甚至需要一节课才能判完一本。而作为班主任的她,白天是根本没有时间能静坐下来批作文的,于是晚上熬夜批改就成了常事。每隔一星期,就需要有那么2—3天熬到深夜1、2点钟的时候。作业的判阅中,她从来没有因成绩的因素而略判或少判过一本,每一本她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仅仔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总是借这块宝地和学生交流情感,用鼓励性的批语给学生以信心。多年来,她先后总结出了“阅读写作辅进法”、“阅读中的整析---详析---整析法”、“师批作文三步法”、“自批、互批作文三步法”。
2004年,她作为班主任代的第一届学生参加中考,他们的语文成绩及总体成绩一举获得了z县第一的好成绩,语文优生率达到52%。2005年至今,她几乎年年带初三,她所代班的语文成绩也一直保持在z县、晋城市前列。在她的有力带动下,z中学的语文成绩也雄踞z县前列。执教以来,她已送出了8届毕业生。她代出的学生,有身在农村艰苦创业的,有与她一起站上优秀教师领奖台的,有已成为单位精英、骨干的,有仍在大学里奋进拼搏的,有被保送就读研究生的……
王zz[全国模范教师]-荣誉
先后有多篇论文、随笔、案例故事、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并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
第五篇:2012全国模范(范文模版)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刘兴元
刘兴元,男,汉族,1973年12月生,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陶城乡黄庄村村民。刘贺龙,男,汉族,1997年5月生,生前在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镇南陶管营小学读书,是刘兴元儿子。
2010年农历正月十三傍晚,北风呼啸。跟随父亲在左各庄镇上学的刘贺龙和小伙伴们走在放学的路上,为了早一点赶回家,就抄近路沿着结冰的河面向位于河东岸的村里走去。刘贺龙刚到河对岸,就听到身后传来哭声。寻声望去,他发现湖北籍的10岁男孩乐明浩不慎掉进冰河里,另外两个小伙伴吓得不知所措,只是哭喊。刘贺龙一边急速沿冰面向乐明浩跑去,一边冲其他小伙伴喊:“快去叫大人!”已经破裂的冰面变得更加脆弱,他每迈出一步,脚下都会发出“咔嚓咔嚓”的碎裂声。刘贺龙刚跑到河中间,脚下一声脆响,冰面裂开,他一下子落入冰冷的河水中。住在河岸附近的民工邓建贵听到喊声匆忙赶来,伸出一根树枝把乐明浩拉上了岸。这时,另一位赶来救人的民工余辉安却不慎掉进水里。
刘兴元闻讯赶到河边,一眼就看到了儿子露在冰面上的头和摇动的小手,他立刻跳进冰河,奋力向刘贺龙游去。5米、4米、3米„„就在距离儿子不足2米的时候,刘兴元突然看到了在水中挣扎的余辉安。此时,刘兴元距离儿子只有一臂之遥,再往前划一下,就能把儿子救上岸,但他想都没想就伸出一只手抓住了余辉安,用另一只手抓住岸上人们扔过来的绳子,把余辉安救上了岸。等他转身准备再次下水救儿子时,已经不见了刘贺龙的踪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救,刘贺龙终于被打捞上岸。由于溺水时间过长,已停止了呼吸。
事后,当记者问刘兴元为什么要那样选择时,他悲痛但坚定地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那个人离我更近,如果我只顾去救我的娃子,那个人肯定淹死了。但人家是为了救我的娃子才下去的,我不能让人家出事儿。”刘兴元、刘贺龙父子树立起了时代的道德标杆。
刘贺龙被评为河南省美德少年、河北省美德少年,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年3月,刘贺龙父子被评为首届许昌市道德模范。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坚强女孩带父上学——记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张蕾
父亲失明、母亲离去,身后还有7岁的弟弟张着稚嫩的双臂„„这对一个8岁女孩而言意味着怎样的人生?但这个女孩用自己羸弱的双肩担起孝老爱亲的重任。
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张蕾。
张蕾8岁那年,父亲张正学失明,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面对双目失明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张蕾扛着锄头下了地。那一刻,她的童年结束了。
每天天刚亮,小张蕾就下地犁田、栽秧;中午回家给父亲、弟弟做饭。吃饭时,张蕾总是自己吃小碗,给父亲和弟弟吃大碗。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张蕾内心仍十分渴望读书。失明的父亲知道女儿的心,他决定沿街卖唱乞讨,送自己的儿女读书。
辍学一年半后,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市妇联的资助下,张蕾又回到了学校。
2004年,张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印江民族中学。为了不再让父亲出去卖艺乞讨,她在学校食堂里做临时工,还利用晚自习之后的时间到夜市去帮人洗碗。
2007年,张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弟弟也于2008年考上了贵州职业警官学院。
此时,家中只剩下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父亲。为了照顾父亲,年仅21岁的张蕾做出一个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
2008年,张蕾在铜仁学院老校区后面租了一间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简陋民房,月租60元。
为了照顾父亲,每天放学后,她徒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去给父亲做饭。她还要利用晚上和周末的课余时间打工挣钱,给父亲买药治病。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落后,还担任了学生会干部。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庄仕华
庄仕华,男,汉族,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医师。
入伍37年来,他刻苦钻研医术,利用为各族群众看病的机会,传递党的温暖,为边疆军民造福,把小小手术台变成了维护民族团结、为兵为民服务的大舞台,以实际行动模范实践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一名医生的“仁心仁术”。
熟悉庄仕华的各族群众都说,他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有人给他每天的工作做了总结:早晨上班,提前一个小时到科里,查看病房、反复看片、做好手术前的准备;晚饭后,花3个多小时再看一遍病人,与他们交谈几句;出差回来,他第一个要去的不是自己的家,也不是办公室,而是病房;手术之前,要让病人看到自己自信的微笑,术后清醒后第一眼看到的还是他。2009年他在北京出差时,得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违法事件,立即返回医院,连续50多个小时不休息全力救治各族伤员。他带领医护人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街道,走访了300多户牧民。每到一处,他总能感动一片、温暖一片、稳定一片。他的脚磨出了一串血泡,为不影响第二天手术,他就选了一双比自己脚大两号的鞋穿在脚上„„在庄仕华的带领下,医院收治的200多名伤员中,重伤84名,手术78例,都得到了及时救治,实现了“零死亡”。
从医生到院长,他一直站在医疗第一线,平均每天要做近30例手术,最多的一天做了49例;他上高原,进大漠,爬雪山、越戈壁,跑遍了天山南北,行程40万多公里,为基层官兵和各族群众巡诊38万人次;他勇于创新,完成了全国首例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手术,7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造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0万多例无一失败的医学奇迹。他始终心系患者,努力为解决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使药品成本最多降低了70%,总体标准比自治区医保规定的范围还低了26%。
随着“庄一刀”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以各种优厚条件“挖”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诱惑,庄仕华始终不为所惑,扎根边疆服务各族群众的信念从没动摇。几年前,一位在内地办医院的香港老板找庄仕华,许诺以当时工资4倍的报酬聘用他,还有私人医院的老板愿以年薪百万元聘请庄仕华任院长,他都婉言谢绝了。
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庄仕华同志学习的决定。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先后荣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十佳医院院长、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李 斌
李斌,男,47岁,中共党员,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工段长。
李斌进厂27年来,从一名初级技工成长为一位专家型的技术工人。在师傅们指点下,他勤学苦练,从掌握车、钳、磨、铣等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开始,后来又逐步掌握了工装夹具、机械维修等技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课程。1982年,走进上海电视大学,花三年时间攻读机械工艺与设备专业。1998年又进入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学习,又用了三年时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李斌始终立足生产一线,不断学习和掌握当今数控科技领域新技术,以过硬的本领,在数控编程、工艺改进、刀具革新及产品的技术攻关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长期困惑企业的斜轴泵质量问题,以李斌为首的斜轴泵质量攻关小组,在近三年中,通过对缸体工艺的重大改进,使产品能级上了新台阶,为企业产品扩大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份额、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在李斌的带领下,共完成数控编程1600多个,工艺改进230余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仅刀具革新就为企业节约了300多万元人民币,还申请了专利;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17台进口设备的加工功能,产品攻关57项,创造了2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还是编外的数控设备维修工,几乎是人到“病”除。以李斌名字命名的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已培养了5800名学员。他近年无偿授课1950小时。通过“李斌师徒网站”使大批技术工人成长。李斌也因此成为现代蓝领的楷模。
李斌曾五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过全国十大杰出工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光荣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时代“楷模”“最美战士”高铁成
高铁成,黑龙江海伦市一个23岁的小伙子,北京卫戍区某团纠察连班长,被誉为“最美警卫战士”。
2012年5月18日18时30分,休假期结束即将返京的高铁成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面馆吃饭。
正在用餐过程中,高铁成和其他食客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燃气味,并听到服务员喊“快跑,要爆炸了”。一时间,饭馆的服务员、顾客甚至与高铁成一起吃面的中学同学孟令莹都冲出了大门。
孟令莹回忆,跑出饭店大门的一刻,本以为身边的高铁成是与自己一同跑出来的,回头时却看见高铁成反身冲向后厨。
煤气泄漏,高铁成迅速奔向后厨控制源头关闭阀门;突发爆燃,他及时护住关键部位,沉着指挥断电开窗。
三次进入火海,高铁成成功疏散了40多名顾客和店员,但他本人头、面、颈、双上肢、右脚二度烧伤,烧伤面积达6%。
高铁成的战友张紫霄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收到了其他战友的短信:“铁成见义勇为,出事了。”
张紫霄心里咯噔一下,迅速打开电脑搜索,无数关于高铁成事迹的新闻弹出。张紫霄说,遭遇煤气泄漏即将爆炸的一瞬间,他本能地选择进去而不是逃跑,他就是好样的,就是大家伙儿的榜样。
不久前去看望铁成时,张紫霄问他当时那一瞬间是怎么想的。铁成的原话是:什么都没想,就想先去关阀门,先救人。
随着治疗工作的开展,高铁成面部肌肤已可以停止上药等待恢复。躺在医院,高铁成挂念最多的就是连队的工作,他说他想赶紧养好伤,早点回到部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