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知行 项目管理者风范人物事迹展示
感动知行项目管理者风范人物事迹展示
发布时间:2009-12-03 作者:
★樊继宽
先进事迹描述:
今年8月17日至今,江苏五市19个县区共4145名学员共44个班级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远程教育培训班”的学习。
我非常有幸,省教育厅把此次培训的全省组织工作交给我,虽然我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教师培训组织工作,而且班主任远程培训也举行了几次,但我还是倍感压力,毕竟这是省教育厅对我们连云港市的信任,为了组织好此次培训,近五个月,我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我把其他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此次培训中。
前期准备充分。从辅导教师赴京参训开始的骨干培训中,我通过具体部署,在各参训县市大力支持下,我省赴京参训的全体管理员、辅导教师,接受着精神的洗礼,享受着研修的快乐,品味着大师的智慧与情怀,励精图治,快乐研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构建“双线”体系。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把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在省教师培训中心的支持下,我构建了“双线”管理体系:一线是行政管理体系。从省厅职能部门到市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再到市县教育局职能部门、最后到参训学校分管领导,确保行政领导网络纵向到底。第二条线是业务管理体系。从省项目组到三位特聘,从特聘到44位辅导教师、班级管理员,从班级辅导教师、管理员到学员导师,实现业务领导全线贯通。按照这样的要求,在本次培训中,各参训县市及时成立专项专项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能部门及参训学员所在学校项目负责人。省项目组聘请的三位特聘导师分别负责近二十位辅导教师、管理员的管理,辅导员、管理员负责本班学习的组织以及落后学员的督促等,赣榆县等许多辅导教师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学习小组,对学习不认真的现象实行同组“连坐制”。这两条线的建立,在管理中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没有缝隙的运作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在省资处的支持下,我带领特聘导师迅速建章立制骨干培训回来后不到一周,经省厅职能部门领导的审阅,我们就在参训各省中第一个上网公布了《“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江苏省实施方案》、《“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江苏省辅导教师、管理员、学员管理办法》、《2009年“知行中国”首批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和《“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江苏省培训时间安排》等多个文件,并率先被教育部项目组在培训网站各省学情通报中展示。随后,南通市等其他项目市和19个项目县区也都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推进时间安排》。有的项目县市为保证学员认真参训,在制度中还明确把学员参加此次远程培训的成绩作为班主任任职资格和工作考核的必要条件。我省的工作效率在教育部项目组第一次学情通报中得到充分肯定。为了使特聘导师、辅导教师、学员、班级管理员在培训启动前充分明确自己任务的量性和刚性要求,我还要求辅导教师、管理员要先学一步,然后抽出专门时间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从一开始就严格的告诉学员遵守各项规定,序时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员克服畏难心理,积极参与争先创优,让学员充分明白自己在培训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于这些政策出台及时,宣传到位,所以为后来全省参训学员的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也为全面落实项目组“一个不能少”、确保参训率、合格率达100%的参训要求奠定了基础。
强化精品意识。培训之初,我就要求各参训市县高度重视辅导教师选派工作。本次培训,江苏参训五市共计44位辅导教师。从培训过程中各位辅导教师的实际表现来看,大多数辅导教师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从江苏44位辅导教师赴京参训,开始成为一个团队起,项目组就不断强化辅导教师争优创优意识。到达北京的当天,项目组就召集所有辅导教师召开了会议,要求每位辅导教师要立足维护江苏教育大省的形象出发,严格自律,积极参与,打造最优的参训团队形象,明确提出,在培训中,所有江苏参训教师不能满足于追求合格率,要自觉放眼高远,把把培训做优做强作为基本要求。在北京学习的六天里,全体江苏辅导员互相协作,每次会务组组织的活动前,我们都精心准备,充分挖掘各县市各类人才,团队表现精彩频频。文体活动的组织、座谈会上的即兴发言、领队的大会交流,三位学员代表的大会讲话都给兄弟省市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学习归来后,我们始终注重引导辅导员走精品之路。培训初期,一旦有学员的作业被评为精品作业,班级的简报被教育部项目组展示,项目组就及时以喜报形式在江苏门户进行发布。有了争优创优的意识,才可能收获优秀的成果。这种强烈的导向,激发着广大辅导教师自觉高要求高标准对待自己的工作,培训进入正轨后,每个班级的辅导教师也都自觉经常以喜报形式迅速在本班内发布优秀学员的典型表现。为了自己班级的争先争优,为帮助学员打造优秀作业、优秀成果加班加点的辅导员大有人在。由于从辅导员到学员都把争优创优作为一种自觉意识,知行中国培训网站上,精彩沙龙、精彩简报、精彩作业栏目内,我省学员的作品经常得到展示。
抓好突出环节。由于本次参训的江苏学员地区分布相对广泛,江苏参训的各个县市、班级同样也面临百花齐放才是春的现实问题。为了确保各县市培训质量的均衡提升,我在取得省师资处领导的支持下,要求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合作,注意加强重点阶段、重点环节的指导、督促,受到了一定效果。
江苏省“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绩的背后是教育部项目组、省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有效即时的指导和支持,是各参训兄弟县市的给予的积极合作和配合,是各位辅导员管理员精心努力的结果。
★张国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培训处
先进事迹描述:
作为一名具有20多年师资培训管理工作经验的“老师训”,一个高等师范学校培训部门的负责人,自从接受了“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任务后的近5个月时间里,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前所未有的宏大工程的推进工作之中。从精心研究与选择项目推进策略,到精心打造团结协作、精干务实的项目管理团队;从带队参加北京的骨干培训,到精心做好辅导教师和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从精心制定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到对各单位项目推进情况的全程监管;从对各项目县区逐一进行中期调研评估,到召开项目后期工作专题会议……,这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张国强同志的大量心血。他所带领的南通市项目团队在省内最早实现了班班开通QQ群、人人加入学习小组,他亲自担任全市8个QQ群的兼职管理员,坚持每天中午和晚上上群2—3个小时.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几乎和一半以上的学员进行过网上交流,包括与各县区50多位学员和学员家属的深度沟通。在整个课程学习和在岗实践阶段,他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对全市各个培训班的学习情况逐一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在各班QQ群上通报。为确保全市项目推进的平衡发展,他在各班级门户网页上亲自撰写了40多份学情简报(其中先后有三份简报被研修网培训首页选用)。整个培训期间,他参与了省项目组召开的所有视频会议,先后多次应邀在会上介绍了南通市项目推进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他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和“快乐研修”的主张得到了省项目组和兄弟项目单位的充分肯定。为了取得各县区项目推进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他于9月下旬用一周时间逐一听取了5个县(市)区项目组的中期自我评估汇报,与430多位学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受到了管理员、辅导教师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和拥戴。
在张国强同志的精心组织下,整个南通市的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项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在国家项目组9月初组织的“争创百分百,扫除空白县”的活动中,南通市所有项目县区都提前到达了要求;在整个培训阶段,全市563名学员全部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所有的培训学习任务,有效学时人人2160分钟、各项学习指数个个超过了国家项目办规定的数据、全体学员全部高质量地建立了三人行网络班级(人均建班1.4个,班均家长、学生和教师36.4人,所有互动指数达标)。培训期间,全市共有10份简报、4个沙龙话题、10份研修作业、39个网络班级、16份研修日志、10篇案例和40多篇学习体会先后被研修网培训首页和班主任E站选载。在培训学员带动下,全市有120多名非学员教师建立了三人行网络班级,有150多名班主任教师建立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室。真正实现了此次培训的强大辐射效应。
★孙迎迎:东海县教育局人事科
先进事迹描述:
负责东海县知行中国班主任网络培训的具体项目组织,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和管理,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培训活动的落实,高标准、严要求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培训成效。
一、提前准备高起点谋划
在接到上级任务后,认真学习吃透文件精神和要求,严格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做好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从远程教育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精选优秀骨干教干、教师推荐担任辅导教师和班级管理员工作,确保选拔出一批认真、负责的辅导教师和班级管理员,为保证培训顺利进行和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认真组织全县教师积极参加报名,学校专人负责做好参训教师选拔推荐工作,确保了参训教师的质量和代表性。提前联系场地,精心组织学员参加集中培训,认真组织所有参训学员观看开班仪式,同时严格要求学校给予硬件和时间上的保障,确保所有学员都能准时参加培训,为教师及时参加培训保驾护航。
二、全程伴随高标准操作
在学习培训中,任务分解,层层落实,及时督促辅导教师和班级管理员做好本职工作,随时检查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学校效果,通过发布通知、提醒信息和单独的电话联系,监督和管理学员及时认真的完成规定任务。督促学校相关负责人,对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与谈话和督促,检查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保障情况,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和学员按照优秀标准严格实施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要求,严肃培训纪律,全程监控培训工作。
三、注重效果高质量完成
及时发布培训信息,指导学员正确参加培训,及时完成规定作业任务,严格检查及时警告杜绝抄袭行为,保证作业的原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和活动中后期,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及时鼓励和宣传培训成果,涌现出一大批作业数量多、质量高的优秀学员,并营造出争先争优的良好培训氛围。在培训结束后,及时通过民主推荐、培训考核、表彰公示等方式方法,做好优秀学员和优秀辅导教师、班主任的选拔和推荐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了所有培训工作内容。
★吴运琴杨长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教育局
先进事迹描述:
1.工作尽职尽责,积极贯彻项目组要求,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好各项培训任务。协助班级管理员、辅导员做好学员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完成并反馈项目办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培训初期按时完成本区学员相关学习资料的发放等工作;负责开班仪式及其他集中学习日的通知及组织;做好本区学员网上学习、交流的监督与督促;及时提醒学时不够的学员上网学习;及时表彰本区内优秀学员的典型事迹及案例,调动全体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协作意识,提升培训效益。培训过程中能加强与辅导员、管理员的联系,及时了解培训中出现的情况,经常在一起交流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与班级辅导教师、班级管理员密切配合,分别在海宁中学、海宁小学进行多次集中培训,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培训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3.我区全体学员各项学习指标全面达标,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过程中,辅导员、管理员积极开辟各种沟通渠道,建立班内即时交流研修群,及时发布组内学习公告;认真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并能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积极调动学员参与活动,利用论坛、班级沙龙、QQ群等形式开展研讨活动,班级简报有6份被研修网首页展示,班级学情统计总数位于全省前10名。
4.规范管理,强化考核。切实抓好各类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制定培训考核细则。设立班主任培训考勤记录,并对班主任参加学习的情况、撰写的案例分析等进行综合评定,参训班主任凡未完成规定学时或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得参加各类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聘。
★李雁:徐州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培训处处长
先进事迹描述:
2009年教育部“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组织者,全面协调统筹项目开展。
项目启动之初,统筹安排项目的方案、计划、组织、管理、实施、协调、监管。召开全市项目工作吹风会、动员会,深入各区、县,指导开展项目工作。亲临九里区、鼓楼区、泉山区开班典礼,贯彻培训精神,指导学员学习。
在管理过程中,及时根据省项目领导组的要求,指导各区、县工作,及时针对学习进度提出指导意见,督促管理教师、辅导教师工作。在此过程中,协调各区、县教育局工作,及时做好与研修网、省项目组的协调工作。为徐州市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王俊辉: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培训处副处长
先进事迹描述:
2009年教育部“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组织者,全面协调统筹徐州市项目开展。
项目启动之初,协助徐州市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项目的方案、计划、组织、管理、实施、协调、监管。协助召开全市项目工作吹风会、动员会,深入各区、县,指导开展项目工作。赴九里区、鼓楼区、泉山区开班典礼,贯彻培训精神,指导学员学习。及时做好徐州市项目培训的简报,传达省项目组的工作指导意见。
在管理过程中,及时根据省项目领导组的要求,指导各区、县工作,及时针对学习进度提出指导意见,督促管理教师、辅导教师工作。在此过程中,协调各区、县教育局工作,及时做好与研修网、省项目组的协调工作。
在项目总结阶段,根据省项目组的工作要求,及时上报各项材料,督促达不到学习要求的学员进行学习。为徐州市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涂洪波:宝应县教师进修学校
先进事迹描述:
“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宝应县共有3个班,150名教师参加培训。我担任宝应2班管理员,和宝应整个培训项目的具体管理负责人。在教育局人事科的领导,各乡镇(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员的通力合作和各位学员自身的努力之下,历时将近三个月,宝应150名参培教师全部顺利结业。
由于暑期教师培训事务多,七月份到北京参加培训的是我校陈芳芹老师和实验小学于小冬老师,两位一回来,就对“知行中国”培训项目的意义、内容、操作要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前两年我一直参加和组织我县教师参加江苏省班主任网络培训,对于网络培训的组织管理有一定初浅的经验。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开展,我们的做法有:
1.建立组织网络,确保培训有坚强的领导保障。有教育局人事科领导,教师进修学校具体组织管理,各乡镇(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员全力督促配合,参培学校的成员中明确一位组长,保证本组成员结业。
2.管理员、辅导员充分学习,交流。保证对培训的要求、内容等有深层准确的把握。
3.开班时全员集中培训,确保每个学员熟悉培训的意义、内容,熟练平台操作。未参加开班的必须说明情况,由组长负责补培训。
4.辅导员、管理员、人事科领导例会制度。每周集中一次,对培训的进度、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通报。开展班级竞赛(三个班级之间、学员工作单位之间),统一进度、统一通报情况。对培训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使措施及时有效。
5.拓展学员交流渠道。建立公共邮箱、班级QQ群、班级通讯录、公布管理员、辅导员移动电话,保证“学员-学员”,“学员―管理员、辅导员”,“管理员、辅导员-管理员、辅导员”之间适时、错时的交流、求助等。培训中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有深夜二三点未睡的,身孕在身坚持学习的,对培训中案例进行大讨论的,实践培训理论的,等等。整个培训管理的感受是“幸苦并充实着”。特别感谢江苏省特聘教师潘磊校长对我们工作的指导,也使我们看到工作中的不足。
优秀教师材料:做勇争一流的教师
从1981年上班到现在,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就过去了,真快呀!回顾这三十多年的教育历程,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四个阶段,当老师----当教导主任-----当中学校长-----当中心学校校长,每个阶段都以不甘落后、勇争一流的信念,拼博进取的精神和艰苦的付出,换来一个个丰收与辉煌。
1981年师专毕业,被分配到了县教师进修学校,那真是一个轻松享福的地方,一个月才上几次课,大部分时间就是待着,照搬现成的讲义,讲的是小学教材教法,面对年纪都比我大的小学教师,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管理学生的机会,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干着真是不带劲。难道大好的青春就这样度过?这辈子就这样当老师?于是,自己找到文教局,坚决要求到下面的学校教书,无论初中高中,道远道近都无所谓,只要让我去学校教课,那所学校都行。寒假后一纸调令,调到了新庄子公社中学,在进校只干了半年,现在的许多人看起来,肯定是是做了一件非常傻的事情。
1982年2月到了xx公社中学,当时正好二十周岁。年轻气盛的我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数学,也不知怎么地,到了教室就像鱼到了水中、鸟儿飞上了天一样,倍感快乐。于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下定决心,干就干出成绩来,当就当一个了不起的老师。
教学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备课看作业常常到深夜,特别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差的学生,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自己骑着自行车去家访,走遍了全公社所有的村庄,所有的学生的家,哪个学生生病或者不想上了,一天不到校,就去家里探望或者做工作。为了管好班级,教好课程,把上学时没认真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又拿出来研读,教育刊物、报纸上经验文章更爱不释手,同时学习其他老师教课管班的经验,收获最大的是一位叫陈x的民办老师传授的如何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方法,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终会有回报,勤奋加上好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教学成绩一鸣惊人。那时候,还没有全县统一考试,一般以大工委为单位组织。x工委片一共六所中学,每个年级二十几个班,82--83学年第一学期,工委组织期末统考,六所学校轮换监场,然后装订试卷,统一到x中学集体阅卷,考试结果一出来,让同年级所有的阅卷教师惊讶,成绩最好的居然是一位教龄最短,年纪最小的数学老师,平均分竟然高出第二的20多分。
成绩放了卫星,我却也成了热点任务,各种声音都有,有赞成的也有怀疑的,最不服的就是教龄比我年龄还长的本校两位老数学教师,他们要求学校调查是不是走漏了题目,学校还真的进行可调查,结果不言而喻,虽然真金不怕火炼,结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自己却成为众矢之的,更加孤立了,与一些教师的关系越发紧张,但自己的干劲与斗志却更高了,自信心更强了,学生更信服了,成绩更好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
同年级四个班,我教的是2班和4班数学,2班的班主任,无论是初一还是到了初二,任何老师去我们2班上课绝对不用维持纪律,学校布置的劳动任务,肯定是第一个高质量完成,其他各项活动也不落后,用其他班学生的话说:你们班上自习都比我们班有老师安静,结果出了一场学生集体罢课要求换班的**。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分化流失最严重的年级,而在当时上面和学校和教育局并没有巩固率这项指标要求,但是我们初二2班,暑假开学42名学生,再到放暑假还是42名学生,没有一个流失的,其他班有的只剩了二十几个学生,一方面,学生更愿意在一个纪律严,风气好的班级学习,另一方面也在于自己的大量工作。那时小学许可留级,有的学生到初中岁数就比较大了,有个白沫子村的学生刘某,班上岁数最大,个子最高,成绩最差,大概是八三年五月份,该水稻插秧的时候,刘某家里缺劳力,加上岁数大,学习吃力,就请假干活,不想上学了,我到他家里做工作,家长浑身逆水从地里赶回家,朴实而感激的话连连不断,表示不管家里再没人干活,也要让孩子上学。
当时这样干,不是谁都认可,有一天晚上,校长组织老师们评选一个先进个人除了校长和少数几个老师投了我的票,多数老师没选我,回想起来,当时那种环境下干工作,确实也挺不容易的,但是咱干工作没给别人干,咱干的事良心活,对得起自己干也要对得起学生,事实证明,这样这样做是正确的,自己的能力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认可,特别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评选先进班集体和班主任,我和我的班几乎是全票。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真正当老师和班主任只当了两年半,第一届学生没等教到初三,就脱离一线教师队伍了。说真的,当老师教课,特别是当班主任没当够,因为过早当了领导干部,少了不少的“亲学生”,时时感到遗憾。
第二篇:感动人物事迹
在人流如潮的妇女儿童医院,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位女大夫,她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你提供服务,解除你的痛苦,为你指明治疗的方向。她时常放弃休息,在医院里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这就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吴大夫。
吴大夫,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我院已经工作了12年。在这12年里,她取得了很多的荣誉。2004年,她曾被评为“市卫生局优秀团员、妇女儿童医院优秀团员”。2007年,获得妇女儿童医院“医德医风知识竞赛” 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妇女儿童医院 四星级标兵。2010年,被评为妇女儿童医院 五星级标兵、2010年,她被评为了我院唯一的一位“医保好医生”。她曾多次代表我院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在这些荣誉面前,吴大夫并没有骄傲,她始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上夜班、下夜班不能回家休息已成为家常便饭。孩子一看见妈妈回家,便会紧紧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轻轻地说“妈妈,不去上班吧„„”。常常加班,吴大夫终于病了,发烧、咳嗽、嗓子疼、甲状腺肿大了,经过检查被诊断为甲状腺炎。她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即便是生病了也坚持工作。这种工作的态度深深地感动着大家。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褪了颜色,反而在实践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还记得,在全院培训学习心肺复苏时,吴大夫是全院动作最标准的大夫。作为示教的老师,她多次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地为全院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示着心肺复苏,并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尽管每一次她都累得满头大汗,当看到大家能标准地完成心肺复苏,吴大夫脸上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还记得那个紧张的夜晚,凌晨1点多,我院急诊收入一个宫外孕、大出血、休克、生命垂危的患者;吴大夫一得知消息、立即投入抢救中。经过紧急手术和抢救,吴大夫再一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事后,患者家属却投诉吴大夫,说她不注意形象,穿着拖鞋出来参加抢救。吴大夫没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无闻地继续工作着。依旧以微笑面对每一位患者。以身作则地告诉我们每一个年轻的大夫什么叫做“医者父母心”。她急步于病房间、手术室、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她真正是一位人民心中的好医生!
第三篇:感动校园人物事迹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
黄意德,男,河南信阳人,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专升本12级学生。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他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始终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生活中和求学的道路上与命运做着不折不扣的斗争。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父母都没有文化,学习中的许多问题都需靠自己去摸索解决办法。但命运似乎总是在磨砺他,刚出不到两个月,一场大火将家里的所有器物都化为了灰烬,他也险些葬身火海;好不容易到蹒跚学步的时候,失足跌入池塘中,事后又大病一场,险些送命。三岁时,为了生计随父母客走他乡,外出时遭遇了一场车祸,被人从车的地盘下救出,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落下了终生的病害。生活的困苦炼就了他不折不挠的个性,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处世态度!高考时就差几分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但他没有放弃,通过专升本的大门,他迈入了许昌学院,实现了自己在最初的梦想。
在许昌学院,凭着自己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班里担任纪律班长一职,负责班中纪律和班级考勤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中他总是任劳任怨,什么脏活累活都冲在最前头。记得春节的时候,得知班长由于有事不能及时返校,班里又有许多事情等待处理,他便放弃和家人在家过元宵节的机会,提前两天返校,主持开展班级工作,并及时向辅导老师反应,做到有条有理的安排各项事宜。在生活中,由于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他总是简朴节约,从不浪费一分钱,并利用节假日出去兼职,为家庭减轻负担。在学习上,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地思考问题;课下带动他人一起学习,做到共同进步。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黄意德,一个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黄意德!
第四篇:2009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卓琳:小平一家的主心骨
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
十年**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那两天,她彻夜未眠,非常高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宋文骢:歼-10之父
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歼-10的飒爽英姿飞过天空,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战机的研制定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宋文骢是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都是肉,一样亲!”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
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
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
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
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第五篇:感动一中人物事迹
张凤莲事迹
张凤莲,出生于1968年的文革期间,中师毕业于改革开放十年后的1988年,二十七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的时间长达二十三年之久。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一如既往地工作在一线,与学生在一起就是我的工作目标,学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与时俱进是我工作学习的宗旨。
开创爱生胜子
一直以来,我觉得爱生如子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爱生如子是职业道德对老师提出的爱生要求,然而我的一次亲身经历,使我觉得这还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应当是爱生如子。
记得那是1999年雪后的一天,我班学生孙汝辉同学突然生病,咽喉疼痛难忍,说不出话来,还伴随着高烧。她找到我,我第一反应就是找校医。(当时我在临西三中,三中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校医,方圆二三十里地的患者都去找他看病。)于是我驾着无力的汝辉,一步一步挪到校医务室,校医徐老师一看,就知道是重感冒,于是说得中药西药同时吃方可见效。喝中药得熬,最好让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回家吃药。我想:刚刚下过雪,路又难走,家长怎么来学校啊!再说村村通公路不通,公交车又少,任何通讯工具都没有,也没法通知家长啊!我咬咬牙,说:“别让家长来了,也别让孩子回家了,我熬药。”徐老师看我很坚定,就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我按医生的吩咐回家找了一个药锅,泡药,熬药。医生说熬20分钟,这二十分钟从什么时候算起呀。我又问校医。校医说着说:“要是从座上锅开始算的话,不开火炉能算吗?当然得从开锅开始算起。”回家的路上,想着校医的话,我又想气又想笑:自己怎么那么笨呢!经过三副中药的煎熬,效果还挺明显。当时,偏偏我八岁的儿子也病了,我想:我不管儿子,还有他爸呢;如果我不管学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三天后,儿子还埋怨我说:“你也不管俺,你老了,叫你学生管你吧。”顿时,眼泪盈满了眼眶,但我也很欣慰,我仰了仰头,把泪水咽下。
这不正说明,只做到爱生如子,只是做到了职业道德规定的;要是做到了爱生胜子,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
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教学中的普及,电教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而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总不能做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吧。
于是我从2001年开始,家里买了一台电脑。也许当时受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张长文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学用五笔打字,从玩游戏开始,从一级简码开始,我不停地练习着。常见字会打了,能打了,为了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常常用“五笔测试”软件测试自己打字速度,为了做到一分钟打30字,曾经两个晚上我打到天明;为了练到一分钟打40字,我不知又练了多长时间。最后能随心所欲地打,边想边打了,发现右手手腕的下面一个硬硬的茧。
随着幻灯片的普及,为了能在东三楼上一堂多媒体课,我又开始学做幻灯片。学会了一些,不知怎么插入音频,我向修玉国老师请教;不知怎插入视频,我又向李利老师请教;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为了下载更多有用的东西,我常常问电脑知识渊博的李梦华老师、刘书会老师,有时她们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下载,如何插入到幻灯片中。在2010年的外出培训中,我又学到了如何把视频转换成音频,或者把视频转换成自己所需的格式。我现在发现: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学习的人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事有很多,帮自己解决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人也有很多。与同龄人相比,至少还算时尚。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普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也多起来,于是我又申请了QQ号码,又开创了自己的博客,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号,越来越觉得与时俱进这个词是为我造的。觉得我好像是生活中网络中的一条自由的鱼,一条与外界相通的鱼,一条生活在学生中的老鱼。
一如既往的工作
我没有理由不工作,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为了自己所爱的事业,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常常与电脑面对面,尽管颈椎有时在发出警报,有洗衣舞的治疗,有羽毛球的抚慰,我依然在工作在我热爱的事业上,我很快乐。前几天更有爱心的高卿老师,给我请来了一位电子颈椎治疗仪。边工作,边治疗,只要插上电源,只管享受即可。
还有在羊年的春节,因为我的健忘竟然把手机忘在了200里地外的邢台了,我与手机分别了四天,当第四天我拿到手机后,发现除夕夜的祝福竟然200多条,一条条未读的蓝色的信息,在以期待的目光等着我,于是我一条条地品味着,当发现三条周月平老师的信息后,我觉得这三条一条比一条急切,一条比一条充满担心,我就给周老师回去了:因为我把手机落在邢台了,这个春节我只收祝福而没送祝福。谢谢你的惦记!
很快,她把电话打过来:“一到节日你就爱发信息,这回你没发信息,我觉得不是你的风格。于是我就给你打电话,谁知你也不接。我想张静跟你在一个小区,我就给张静打,想通过张静了解你的情况。谁知张静又回老家了。把我急坏了,我想你是有什么急事,生病了„„”我听着听着,泪水盈满了眼眶。周老师跟我在一个办公室里才相处了一年半,她竟然知道我的“风格”,竟然如此惦记我,竟然想办法打听我的消息,我能不幸福吗?
这就是一个爱生胜子、与时俱进、幸福的我。我会充分利用仅有的八年时光,发出我的余光和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