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穿探视衣、鞋套、戴帽子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洗手规则,在处理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前、后均须
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指培养每月一次。
三、每个病人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须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给别人使用。
四、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应进行表面消毒、清洗,各种导管、湿化瓶、吸氧面罩等均应浸泡消毒后再放甲醛熏蒸箱内再次消毒灭菌。
五、室内地面、家具用消毒液擦拭每天二次,若有污染随时擦拭。
六、医护人员不得在室内用餐。
七、病房定期通风、紫外线消毒每天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必要时经卫生学监测合格后方可再收治病人。
八、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中消毒液的细菌学监测每月一次,并符合卫生部要求。
九、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
第二篇:2011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1ICU医院感染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站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历监测
①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数250例,感染率为1.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8%要求。
②漏报率的监测:从11月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院的漏报率从50%下降到16%。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
③对全院1751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2、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
环境采样 份,合格 份,合格率为 %。
手卫生采样 份,合格 份,合格率为 %。对于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
物表采样 份,合格 份,合格率为 %。
使用中的皮肤消毒液采样 份,合格 份,合格率为 %。
3、目标性监测
4、抗菌药护理应用
5、职业暴露
三、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虽然本,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一些存在问题: 1.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2.3.部分工作人员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能及时报送。
第三篇:ICU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ICU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做好细节管理,提升感控执行力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沈鹏
医院感染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对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实际中,感控工作非常容易变得流于形式,因为它渗透于医疗、护理操作的所有过程中,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监管不能触及所有的操作、所有的人员、所有的角落,作为临床感控直接参与者,我们只有从人员、制度、监管等方面科学规划,立足ICU临床实际,不断做好细节管理,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感控执行力。现将我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完善管理模式,发挥品管圈的积极作用
ICU自2014年以来,在院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成立了以“降低耐药菌在ICU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自下而上的激发科室医护人员参与院感管理。首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将目标更加具体化,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定期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其次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充分沟通协作,并从相关规章制度层面上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管理能力,权力下放,确保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不是虚设,真正做到无缝隙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院感知识的培训
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而规范的护理活动准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针对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ICU定期请院感科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垃圾、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院感事件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再由护士长组织科内进行护士的培训;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使各层级护理人员充分认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涉及全体医护人员的系统工程,而医护人员则是这项工程的主力军
三、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
护士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抓好护理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在ICU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的监督作用,认真观察病情并及时反馈至医生,督促医生的无菌操作,提出消毒隔离灭菌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把感染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执行,督促掌握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医源性感染。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工作显示,长时间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真菌的感染部位表现为呼吸道,因此对于ICU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时,需要做好防止真菌感染的措施。因此,正确的掌握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根据药物的敏感试验进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需要及时的停药,以防止二次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胡必杰教授呼吁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需要细化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执行力,其最终目标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我们ICU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只有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由点到面,遵循PDCA循环原理,逐步把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危险因素通过人员的科学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来降低其感染风险,将感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ICU感染管理
ICU感染管理要求
一、监护病房布局和要求
1、监护室应设于清洁、安静的区域,远离人流量大的交通要口,在进入ICU前应有缓冲间,内部明显划分为三个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设有更衣室、医护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污物通道、手消毒设备、洗手池及脚踏水龙头开关。
3、病室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和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 以确保空气洁净。
4、消毒设备。
5、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为9.5m2左右。床间距大于2米。
6、ICU按床位多少,设置一定的隔离房间,患有传染病、严重感染及体弱、大手术的病人,应收住在隔离室治疗。
二、环境消毒
1、监护室应做好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室温保持23--260C,相对湿度为50—60%为宜,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日以循环风消毒机消毒2小时。
2、地面每天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拖地,每日不少于3次,地面采用湿扫,每周彻底打扫一次。
3、病床、各种仪器、墙壁、门窗每日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擦洗一次,病人转出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4、室内空调机、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空气过滤网,每周冲洗1—2次。
5、室内禁止养花,医护人员不得在ICU内饮食。
三、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应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及鞋方可进入ICU,外出时必须外加隔离衣,更换外出鞋。
2、控制出入人员,减少人员流量。病人家属不得随便进入ICU探视病人,应在规定时间限制进入。
3、工作人员的衣帽、口罩应保持清洁,最好使用一次性帽子、口罩。
4、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咽部和手采样作细菌培养。
5、做各项无菌操作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并穿好工作服,手指甲要剪短,不能戴戒指等饰物。
6、严格洗手制度,在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两个病人和两张
病床之间;处理便器后;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洗手,最好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了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双方,在进行上呼吸道管理(如吸痰和清洁口腔等)、伤口换药、放置导尿管和灌肠、测肛温等均应戴手套。
7、护理感染病人按隔离病人进行了,有条件应将病人置于单间,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前后,按隔离病人的要求进行隔离消毒。
8、工作人员患感冒、肠炎和皮肤感染,以及其他传染病时,应停止工作。
四、物品的消毒
1、取无菌物品应用无菌镊子。干燥无菌镊打开使用有效期为4小时。
2、氧气湿化瓶、管道吸痰瓶、胃肠减压瓶、量杯等每日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浸泡消毒,便器固定使用,每次用后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浸泡消毒。
3、体温表、服药杯用后浸泡于0.05%有效氯的消毒灵中,清水冲净,晾干备用,其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4、换药、治疗用具,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浸泡后送供应室处理。
5、病人转出ICU后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擦洗床、桌椅,进行终末消毒。
6、用过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装置,勿与其他病人交叉使用,病人转出后,彻底清洗、消毒后再用。
7、ICU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禁止同其他病房混用,从外面带进来的物品,应进行清洁、消毒。清洁工具每日必须消毒一次。
8、严格分开清洁洗手池与污染水池,保持清洁。
9、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规范的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五、隔离与防护
1、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制定和执行隔离制度、措施(多重耐药)、保护性隔离制度措施。
3、对隔离病人床边设有隔离标识(红带)。
4、对隔离病人隔离用品(口罩、帽子、隔离衣、眼罩、防护面罩)配备,并正确使用。
5、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利器伤后,掌握应急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免疫预防和追踪发病情况。
六、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原则。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
2、吸痰前,护士要戴好帽子、口罩,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吸痰时必须用无菌吸痰管,使用一次更换一根,保持每次吸痰都为无菌导管吸引。
3、对气管切开病人每隔4小时清洗内套管一次,每日煮沸消毒灭菌内套管1—2次。
4、气管造口应用双层湿纱布覆盖,防止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并改善吸入空气的湿度,根据情况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5、气管造口处的敷料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每日至少换药2次,最好每4小时更换一次,分泌物多时及时更换。
6、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7、用无菌蒸馏水进行雾化或湿化,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禁止将水倒入雾化罐内及随时乱倒;雾化罐每日更换消毒。
8、口腔护理,每日三次。
9、根据病情,进行胸部X片检查、痰培养。
七、尿路导管感染的预防
1、严格掌握导尿的指征,尽可能避免导尿。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时要轻柔,防止尿道粘膜损伤。
2、留置的导尿管,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八、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1、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如无反指征,术前应洗澡,并使用抗菌皂;
2、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若必须备皮,提倡手术当天备皮,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
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
2009-3-30
第五篇: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二、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五、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八、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九、对特殊感染或高度乃要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