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石家庄铁道大学发言材料
承艰苦创业志
走实践育人路 塑造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石家庄铁道大学
建校60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基本建设一线输送人才的培养定位,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塑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实践育人,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优秀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一、以志在四方、艰苦创业教育为内核,筑牢学生成长基础 一是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进行形式多样的艰苦创业教育。新生一入学,学校就开展以军训、参观校史展览、观看校史纪录片和辉煌成就展、学习优秀毕业生事迹等系列教育活动。在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入学教育中,突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请老干部讲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学员的艰苦创业史,由老教授通过亲身经历的介绍让新生体味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组织新生收看反映学校光荣传统的《高擎五星红旗的人们》、《大路朝阳》、《青春铸路魂》等纪实录像片,大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新生从一入学就受到艰苦创业、志在四方精神的熏陶,激发其献身祖国建设的热情,激发刻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育服务社会、回报人民的品格和追求,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是把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贯穿大学始终。四年当中,学校每年举办若干次以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事迹报告会、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知名教授谈人生”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科研实践,把艰苦创业精神引进课堂,从教师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取得的科研成果的介绍中,让学生体味艰苦出成果、一线出人才的道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艰苦创业精神成就事业。
三是建立教育基地拓展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空间。自1991年起,学校就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全体学生分期分批到西柏坡接受实践教学。一方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进行义务劳动、支农支教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艰苦创业精神。此外,学校以中铁各工程局为主体,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暑假组成若干个社会实践小分队,把学生带到热火的施工现场,参加劳动,感受生活,培养吃苦奋斗精神。
二、坚持校企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格 一是以董事单位等企业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受特殊的办学历史决定,学校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办学特色。自1995年学校经铁道部批准成立了由30多家中铁建总和工总各工程局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的董事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董事单位已达到55家。特别是近几年,学校不断拓宽与董事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出了“3+1”、“2+2”等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完前三年或前两年的课程后,提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学校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培养,使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工程企业。这种模式既增进了学生实践知识的积累,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实现了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
二是校企联合科技攻关,使学生在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中培养工程意识。近年来,学校承担的多项重大课题,如秦岭隧道、芜湖长江特大桥、秦沈客运专线、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标志性工程,近十年以来获得的9项国家科技进步大奖,都是与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完成的。学校采取积极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举办学术报告会两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实用技术,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工作意识。
三是以有杰出贡献的专家命名专业班,用有深远影响力的典型激励教育。与铁道部“茅以升基金会”和“詹天佑基金会”合作,选拔优秀学生相继成立了“茅以升班”和“詹天佑班”,以茅以升和詹天佑精神激励大学生成为国家建设优秀的工程师、建造师、设计者。
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申请成功,今年招生。去年10月,我校成为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是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制定了“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了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以及企业阶段的培养方案。今年,卓越班开始招生。
三、营造实践育人文化氛围,塑造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是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启迪学生。我校近十年来获得了8个国 家科技进步奖,其中7个奖的核心内容是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中的急、难、险、重的科技攻关项目。承担这类很少有人愿意干、多数人又干不了高难课题,前提条件是要有吃苦的准备、创新的勇气和拼搏的精神。我校教师在承担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体悟传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正向的启迪和熏陶。
二是以毕业生的成长成才激励学生。学校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编辑成册或制作成纪实录像片,教育在校的大学生,并邀请毕业生中艰苦创业的成功者回校作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已有200多人走上厅级以上领导岗位,广大毕业生成功的足迹,不仅使在校大学生明确了成长道路,认清了吃苦与成才的关系,眼前安逸与未来发展的得失,还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三是以艰苦创业文化的传承感染学生。学校长期进行“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走基层成才之路”思想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内化为学生就业时牢固的价值判断标准,成为了广大毕业生的自觉行动。毕业生中,第年有三分之二的都奔赴到了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施工建设工地。在京九铁路最艰苦的路段和青藏铁路建设沿线,30%以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毕业于我校;京沪高铁三分之一的指挥长是铁大的毕业生。在风火山隧道、三岔河特大桥等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具有丰碑意义的工程工地,工程技术人员中我校毕业生高达70%。他们以“氧气缺,斗志不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和自身的模范行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是我校在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坚持实践育人方面的一点做法,请各位领导指正。
第二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河北农业大学发言材料
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
(2012年4月27日)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被媒体连续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培养和教育了先进群体的母校,我们既为我们的毕业生骄傲和自豪,也更加珍视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把先进典型作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挖掘学生典型的成长经历,认真总结典型形成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与经验,以此事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弘扬优良传统,让先进典型的精神传承不辍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在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品德的培养放在首位。
一是领导垂范,营造全员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先后实施了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党员教师联谊学生宿舍制度、老教师关心下一代与青年学生关爱老教授互动活动、中层以上干部资助贫困生等。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纷纷走进学生班级、课堂、宿舍,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自身的人格魅力、思想智慧和人生阅历影响、启迪学生,引领学生成长
成才。
二是德高为师,注重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颁布了《关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教职工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保证了教师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优良教风的形成。广大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课下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通过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带动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注重传承,让特色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其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近年来,学校本着文化育人的宗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以“太行山精神”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百年校史展览馆”、“太行山道路”展览馆、碑廊、和文化园等系列主题鲜明的文化设施已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场所和教育基地,成为我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载体。
二、注重创新,培育创先争优的校园文化
一是打造平台,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发扬光大。开展向果树9301班学习后,学校运用网络、报刊和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先进集体活动,把先进集体的高尚精神和道德情怀传递到每个学生心中,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学校于今年3月5日成立了“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这一组织已经成为同学们践行雷锋精神,传承果树9301班优秀品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怀留守儿童、帮扶新农村文化建设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把9301班精神所体现的爱心、孝心、诚信、坚守等优秀品质发扬光大,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了保证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我们提出了“固定对象、定点对接、长期坚持,接力服务”的运行模式,例如,目前,在我校青年大学生和离退休老教师中开展的“朝夕相伴,相携互助”爱心奉献活动,就是学生党支部将身边老党员、老教授、老干部作为志愿服务对象,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开展力所能及的支援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老同志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学问也影响着年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创新教育载体,发挥学生社团思想引领功能。曾经被国务委员陈至立称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的“焦点时刻”,在传承不辍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对面—‘焦点时刻’网站”,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育效果;积极开展“焦点时刻”向学院延伸工作,不断扩大“焦点时刻”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国旗班”17年如一日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对弘扬“爱国爱校、服务奉献”的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每年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吸引学生5万余人次,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全面发展的家园。
三是弘扬主旋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近年来,我们围绕学习宣扬先进典型,相继开展了向多个大学生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学习的系列主题教育,增强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
感。结合“和谐校园”、“文明宿舍”、“优秀学风班”、“考试无违纪班级”等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见行动”主题教育,使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挖掘培树典型,重视发挥先进典型辐射示范作用
我校十分注意挖掘和培育大学生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各类学生先进典型和群体。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使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制度化、长期化。近年来,我校坚持广泛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了先进典型的推荐、评选、表彰和宣传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先进典型培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学校每年都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十佳大学生”、“校园之星”、“十佳自强自立”等评选活动培树学生先进典型;开展“优秀学风班”、“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委”等创建活动,推进班团组织建设和学风建设;争创“文明宿舍”、“文明标兵宿舍”、“文明宿舍创建先进学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社会活动优秀奖”、“优秀社团”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发挥“三自”作用。这些“评先评优”活动,树立了方方面面的先进典型,使不同学年段,不同时期的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挖掘培树宣传典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建立学生先进
典型资源库,定期总结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加大在校内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了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的“接力棒”,使广大学生在先进典型的精神感召下成长。近年来,我校先后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云丽锦;扎根基层、带领农民创业致富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我校毕业生齐福高;“伤害世博会优秀志愿者”郭耀;为救助身患白血病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离不弃”的职技学院市场营销0803班先进班集体;坚持十年独自照顾患病母亲,带着母亲艰辛求学的何飞等一批先进典型和群体,他们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先进典型,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时效性,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可信、可学,为全校学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标杆。
三是注重社会实践,把学习先进典型外化为具体有益的行动。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立足服务“三农”,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6年来,共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团队340余支、回乡小分队3200余支,参与人数16万余人次。学校先后16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乘本次会议东风,在省教育工
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相继努力,不断创新,切实把学生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第三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河北科技大学发言材料
以个性化教育为抓手 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4月27日)
河北科技大学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重要理念,突出强调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05年开始,我校就致力于探索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个性化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优长发展,重视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近几年,我校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以个性化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了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帮助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把他们培养成思想政治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挖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世界胸怀和民族情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内容单一,缺乏触动和共鸣,重知识而轻实践等普遍问题。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对新资源的发现、挖掘与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我校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中发现,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针对性地挖掘同学们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非遗”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从2006年开始就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先后组织了30对个文化采风小分队,前往常山战鼓的发源地——河北正定东杨庄、井陉拉花的发源地——河北井陉县等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进行实地学习,让学生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使大家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为了形成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机制,我校积极推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例如,艺术学院将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辛集农民画等艺术形式与美术专业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了民间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我校还鼓励学生成立、加入民间艺术社团,目前我校已有学生民间艺术社团30多个,通过老生带新生、代代相传的形式学习民间艺术,体味民族精神。经过近七年的努力,我校已成功将河北民间特有的冀派内画、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河北梆子、沧州落子等艺术形式引入校园,形成了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郁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化在文化基因里面,培养了学生的世界胸怀和民族情怀,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也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创新平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技竞赛为抓手,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力求多角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一是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学生立项。每年学校都会投入100万科技经费,资助大学生科技立项,仅去年一年就资助了453项科技作品,涉及学生2000多人,指导教师500余人。二是营造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每年新生入学后,我们都会组织针对不同学科的科技创新活动讲座。例如,去年一年专门为新生举办了科技创新普及讲座12场,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三是增设了6周4个学分的“个性化教育系列课程”,全天候向学生开放80多个实验室,并投资建立了上千平方米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四是以社团的形式成立了各种兴趣学习小组,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支持,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搭建一系列的创新平台,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1年以来,我校大学生活的“挑战杯”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32项,省级奖励200多项;在近三年全国航模锦标赛中,我校航模队获得6金1银1铜和一个团体冠军;在第16届中国时装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获新人奖第一名;在世界级的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最高奖——“红点至尊奖”和“红点奖”等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原省长陈全国,教育部常务副部长杜玉波,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王晓等领导来我校视察时,都对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1年省科技厅在我校建立了河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三、建立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个人成长导师制,有效提升学生成长效率。坚持育人为本,关键是要做到关心、关爱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成长成才。2006年,作为个性化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在我校应运而生。个人成长导师制是我校专门面向大一新生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担任成长导师的有优秀的专业教师、校内党政领导、管理干部、校外企业家和优秀校友等共700多人。每位成长导师指导3—5名学生,通过座谈交流、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同学们走出初入大学的迷茫,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近距离交流,可以帮助老师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动态,帮助那些有思想困惑或经济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个人成长导师制使教师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进入一种课上与课下充分结合、更灵活的教学组织活动中,使知识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教师从更多途径发现学生的潜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四、营造适合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始终将营造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我校首届“学生节”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以“倡导关心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为主题的“学生节”,“学生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突破自我的舞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从中得到自信、深化责任意识,增强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在“激励”与“感动”中逐渐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学校组织了共有115支队伍近2000人参加的拉街表演,涉及科技、才艺、表演等多个方面,拉街表演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努力创新;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校园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开发校园产品进行创业模拟,共有30多个针对校园市场的创业项目在“学生节‘当天进行了试运营。如机械学院通过引进省级“非遗”项目——无极剪纸,开发了以“树叶雕刻”为主的毕业生留念产品,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在倡导关心关爱学生方面,学校针对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从“入口”、“培养”、“出口”三个方面着眼,利用“学生节”平台组织召开了中学校长座谈会、学生家长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共同研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培养学生”,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意识,进一步营造了“老师心中只有学生”和“办对学生最好、让学生满意大学”的良好氛围。通过首届“学生节”的积极尝试,搭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感受关怀与幸福快乐中得到激励与感动。我校举办的“学生节”也被教育部评为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个性化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人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出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河北师范大学发言材料
努力探索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政工作有效途径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汇报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青年学生带来了较大影响,“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以“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生网络舆论;以特色博客为载体,搭建师生思想交流平台;以主流网站为着力点,营造校园良好网络文化,不断探索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在网络创新人才团队中自我成长”—以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生网络舆论
为实现大学生在校园网络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引领校内网络舆论环境,我校积极探索在学生中创建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的新形式,取得一定成效。2006年底,我校通过对“百度河北师范大学吧”一万余贴进行调研分析,形成了2万余字的《百度河北师大吧调查分析报告》,对于当时我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和数据。基于此,我校于2007年组建了“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舆情引导员队伍”,从学生中选拔理论功底好、政治素质强、信息网络技术水平高,并热衷校园网络环境维护的学生加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工作内容得不断丰富,该团队于2009年更名为“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组织人数由最初的20名逐渐壮大到现在的45名。
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团队的培训和培养,明确了它的宗旨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阵地,营造校园和谐、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搭建自愿参与、寻求成长的锻炼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培养网络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网络创新人才团队”成立五年来,同学们不断扩展舆论信息来源渠道,逐渐把握了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从网络舆论信息萌芽到信息传播、再到信息处理、信息预警和干预,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建立了“学生舆情信息上报制度”、“网络创新人才团队自律守则”“网络创新人才团队成长计划”“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培训制度”“网络危机预警联动机制”等。从2007年组织成立之初的“百度贴吧”,到校内BBS平台、各类学生博客,再到今天的微博,同学们紧跟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步伐,积极开展各类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2010年,他们在校园“天下网论坛”发帖7588篇,其中原创帖2609篇,精品贴3016篇;2011年,他们利用博客组织同学讨论“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发放”、“芙蓉学子评选”、“新校区配套设施完善”等问题147件,成为我校全体学生民意代表和发言人;2012年,“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利用微博讨论“制度第一,校长第二”的管理理念问题,得到校长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校长信箱”、“师生见面会”、“我与校长面对面”等师生交流活动相继开展,学生的各种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的网络舆论环境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度。
“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在服务学校和同学的基础上,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同学们通过网络实践活动提高了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结构完善、理解网络真谛的“网络文明引导员”。“网络创新人才团队”成员张连翀同学利用校园BBS汇总并研究了同学们关于“新校区虚拟校园管理系统”的讨论情况,以此问题立项参加了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得全省一等奖。2008年4月,他作为“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被推荐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培训活动。
二、“让师生一起在特色网络空间轻舞漫步”—以特色博客为载体搭建师生思想交流平台
“让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新媒体中散发个性化人格魅力!”这是我校学生工作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自2007年以来,学校党委大力倡导辅导员开设个人博客和班级博客,以其为新载体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个体辅导、班级建设等工作。目前,我校开通辅导员个人博客110余个,班级博客300余个,辅导员们在博客中开设了“工作感悟”、“班会一家”、“网络团支部”、“开环畅谈”、“答解疑惑”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交流版块,见证着自己和学生们共同成长历程。物理学院辅导员边宇璇的班级博客“成长的轨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网络“班集体”,博客设有“班级历史”、“班级相册”、“班级荣誉榜”等多个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版块,博客成了学生们网络上的“家”,她的《“班级博客”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入选团中央分类引领手册,并被制作成动画片《团宣漫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她的博文《你是橡皮人吗》、《写给90后大学生的辅导员》、《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在蔓延》等博文蕴含着细腻的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她的部分博文被《中国教育报》转载,在全国首届辅导员优秀博客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博文奖”和“优秀博客奖”;文学院辅导员王海燕老师的网络博客《燕语叮咛》,用网络周记的形式,已撰写30万字,实现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她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商学院辅导员张艳老师的工作博客《成长与对话》利用与学生网络信件及回复的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及班集体的成长与发展,她也因此荣获2011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另外,我校充分发挥微博的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学生教育活动中实现微博现场直播,让更多的学、学生参与活动中来,使更多学生受到教育。我校开展的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重走赶考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话剧《约定无期限》的演出活动等都在我校的微博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反响很好。
我校学生工作队伍还积极利用QQ、飞信、手机短信、校讯通、人人网、开心网等交流载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物理学院副书记黄学兵的人人网学生好友2000余人,他每天通过人人网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受学生喜爱,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网络达人兵书记”。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张晓鑫积极探索“QQ分类引导群”特色工作,他以“专业网络群”、“功能类网络群”、“学生组织群”等指标分类建立多种分类群22个,委派优秀学生担任群主,并通过建立群刊或者电子杂志,使群内成员间的联系更加稳固,良好的拓宽了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也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如“嵌入式电子群”中汤启发同学酷爱手机系统开发,作为群主的他被北京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看中,参与其中多款软件开发,其开发的第一套谷歌安卓系统软件《Android学生课表》,现已在魅族商城上正式销售。
三、“让青年学子在校园红色网站中健康成长”—以主流网站为着力点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为了满足学生们日益增加的网络文化需要,我校积极打造红色网站,营造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网络文化化境。
自2007年以来,我校开设常规及临时性专题网站96个,设置专题网页430余个。如“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网”、“建校110周年专题网”、“聚焦两会专题网”、“顶岗支教专题网”、“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专题网”、“共青团天下网”等。我校开展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依托“顶岗支教专题网站”,开展实习生的思想工作,收效明显。该网站每天的平均访问量达一万人次,网站以“为中国而教”为主题,涵盖“课程讨论”“博客分享”“最新动态”、“实习风采”、“党团活动”、“网络调查”等十余个版块,师生交流心得、畅谈生活感悟、开展党团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学校的主流网站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通过专题网站和网页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广大青年学生在阅读文章、观看图片、欣赏视频、读贴发帖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深受学生欢迎。
以上是我校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尝试,我们深深地感到,新媒体时代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关注新媒体技术发展动向,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手段,不断探索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学生思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
石家庄铁道大学简介
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第一批录取。目前,学校设有16个学院(系),25个研究所。现有43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8个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450多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811人,教授164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的4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99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专业技术专门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院士后备人选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标兵”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人。另外还聘请了121位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全文图书225.79万册。校园网已经实现百兆桌面、千兆主干、全交换的网络结构。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融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8项。建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长期坚持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需要,瞄准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承担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长大隧道通风、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大型结构健康诊断、TBM掘进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等研究方向独具特色。近5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火星探测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800多项,科研经费达4.2亿元。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
学校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始终坚持“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3年保持在96%以上。60年来,学校培养了五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赞誉我校毕业生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
春秋甲子度,岁月峥嵘间。经过60年的风雨兼程和历史积淀,石家庄铁道大学汇集军队、部委和地方院校优势于一身,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写下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学校将再接再厉谋发展,豪情满怀向未来,努力建成特色鲜明、河北一流、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简史
1950年6月为加强铁道兵团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适应新中国铁路抢修、抢建的需要,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一所铁道兵干部学校。
1950年9月1日,解放军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在北京成立,即为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前身。1950年11月6日迁驻河南洛阳。
1951年5月中央军委批准选址石家庄,干校期间为建国初期和抗美援朝的铁路抢修培养学员3409名。1954年4月中央军委令更名为铁道兵学校,师级建制。开始培养铁道兵初、中级指挥员。1958年4月,重庆军事交通学校并入。
1961年,更名为第一铁道兵学校,为建立学院在组织、师资、教材、设施等方面的筹备也已基本就绪。同年7月,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收大学本科学员,设桥梁、线隧、机械专业,开始为部队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这一时期共毕业7797人。
1962年7月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更名为铁道兵学院,军级建制。设指挥系、工程系和军事交通系。学院成为一所培养指挥、技术、政治工作、军交干部的军队高等院校。
1970年3月,中央军委批复,铁道兵命令组建铁道兵学校,行使军级权限。1973年铁道工程专业招生。1975年招收部队高中毕业战士学员。1976年1月改称铁道兵技术学校。
1978年1月13日更名为铁道兵工程学院。仍为军级建制。
1979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教育部和总政治部在联合通知中,将铁道兵工程学院列入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属第一批录取院校,是全军十三所重点院校之一。
1983年7月8日,总后勤部通知学院军事交通系从8月1日起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后勤学校。该系于1984年迁至武汉。
1984年1月1日,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随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
1990年起与西南交大、北方交大等高校在“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机械”、“铁道工程”、“固体力学”、“断裂力学”等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生。
1993年中专部从学院划出,成立石家庄铁路工程学校(现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995年,成立石家庄铁道学院董事会,有铁道建筑总公司、铁路工程总公司等30家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参加。1998年,申报机械设计与理论,道路与交通工程硕士点成功,开始有独立招收研究生资格。
2000年3月1 日,石家庄铁道学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之一。
2001年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是河北省首家通过这一评估的高校。2003年9月,教育部批准学院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由教育部单独下达招生计划,学院负责培养,由西南交通大学负责授予学位。
2010年3月,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决定,石家庄铁道学院现更名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铁道”命名的高校——石家庄铁道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是石家庄铁道大学的龙头学院,其前身是建校初期设置的铁路桥梁、线路专业,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1961年,铁路桥梁、线路、隧道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隧道系并入铁道建筑系,桥梁系更名为桥梁工程系。1985年,成立建筑工程系,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科专业,次年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本科专业。1993年,根据国家教委本科专业目录,设交通土建工程本科专业,包括铁道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四个专业方向,铁道建筑系与桥梁工程系合并为交通工程系。1998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新目录,交通土建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2001年,由原交通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结构教研室、施工教研室)以及原基础部制图教研室组建成立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12个系(教研室),6个研究所,10个实验室,教职工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3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5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硕士学位的10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3人,在读博士30人。已基本建成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梯队。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河北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岩土与结构实验检测中心,1个河北省燕赵学者特聘岗位。设有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和测绘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设有铁道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和涉外土木工程7个专业方向,是我院5个优势特色专业之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9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92名。同时还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教育过程管理。近5年,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及专业教材20部;先后获校教学管理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2001年首次通过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河北省第1所、全国第27所通过该评估的高等院校。
学院坚持学研产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工程建设,特别是为铁路、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桥梁施工监测技术、路基变形预测及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超前地质预报、结构物无损监测及物探新技术、土木施工安全技术与安全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路内、省内、国内知名的研究方向,近5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0多项,总经费达4000万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学院继承和发扬军校优良传统,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有2个班级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学院坚持“成人”与“成才”教育并举,5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土木工程方面的高级科研、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50多年的办学实践,土木工程学院形成了“宽厚、严谨、和谐”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朝着“创国内一流土木”的目标奋进。
机械工程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伴随着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历史沿革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学校最早创建的骨干学科院系之一,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培养34届本科毕业生。现有专任教师80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1名,具有博士学位16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4名。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人。现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设计和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载运工具及运用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等七个硕士点。其中载运工具及运用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能源与环境工程系、工业设计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车辆工程系等五个系;机械工程研究所、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两个研究所及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为学院重点实验室之一,下设机械基础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实验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学术研究和实验队伍,现有14人中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6人;博士以上学历的3人;另有兼职教授2人。试验中心可独立完成结构试验、空调制冷、机械CAD/CAM和工程及发动机的性能测试,能满足本科、硕士、博士实验教学和有关科研的需要。
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伴随着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历史沿革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学院最先创建的骨干学科院系之一,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培养34届本科毕业生。现有专任教师80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1名,具有博士学位16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4名。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现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设计和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载运工具及运用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等七个硕士点。其中载运工具及运用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能源与环境工程系、工业设计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车辆工程系等五个系;机械工程研究所、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两个研究所及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为学院重点实验室之一,下设机械基础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实验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学术研究和实验队伍,现有14人中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6人;士以上学历的3人;另有兼职教授2人。试验中心可独立完成结构实、空调制冷、机械CAD/CAM和工程及发动机的性能测试,能满足科、硕士、博士实验教学和有关科研的需要。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较才成绩。目前分院有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机械原理、供热工程、试技术、工程机械构造等五门省级精品课;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械工程分院本科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就业率,毕业生上岗后凭扎实知识基础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毕生中有以申长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郑州大学校长、王培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国企工作的知名学者和工程术专家
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原来的经管系和财会系合并而成。学院下设办公室、团委、经济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财务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商务信息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财经基础教研室、财会政策法规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以及实验中心。
专业设置:经管学院是全院开设本科专业最多的教学单位,有市场营销、工程管理、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十个本科专业。目前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三个硕士研究生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立项学科,同时学院还拥有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国际商务”辅修专业。现在校本科生2023人,研究生110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生30人。
办学条件:学院设有专业实验中心,下设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会计、证券模拟四个实验室以及会计手工实习、物流管理、沙盘模拟、ERP、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室。实验中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备410台套,仪器设备总值350万元。学院资料室有藏书2115册,报刊45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5个实习基地。
教学科研:近几年已完成和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其他项目40项。多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
等奖4项、三等奖6项;铁道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河北省统计局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和承担教育部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近几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00篇,一级学报《铁道工程》3篇,《统计学经济数学方法》全文转载1篇、EI检索8篇、ISTP检索18篇。出版专著38部,其中《增加值核算与分析》获第九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教材25部。
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坚持面向社会、服务铁路、理工结合、办出特色的方针,共培养出了4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60%分配到原铁道部所属工程局,20%分配到铁路局所属工程公司,20%分配到各省市地方有关单位。通过每年的反馈信息来看,我学院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交通运输学院介绍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采用前两年大类培养,后两年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交通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在强调交通运输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有侧重的培养学生在公路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铁路运输、物流运输、港口运输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技术,为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科研院所等培养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设计与建设、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物流及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开设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还设有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系统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安全、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设施设计、交通设施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此外,还设置有交通运输新技术、创造学基础、人力资源等专业扩展课程等。
交通工程专业是我校优势特色专业之一。现有专业教师 23 名,其中教授 7 名,副教授 4 名,讲师 7 名。实验设备 80 余台套,总价值近200 万元。相关硕士授权点 3 个。
交通工程逐渐形成了“注重专业内涵、反映学科交叉、强调轨道交通、突出铁院特点”专业培养方案,突出了“宽口径、强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特点。在校期间,学生除完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学习专业方向课程。该专业设置“城市交通工程”、“公路交通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 3 个专业方向,主要开设: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道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工程经济、路基路面工程、道路交通设计、交通系统仿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交通控制原理及技术等专业课程。造就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具有大交通意识,具备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控制与管理等知识,具备初步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就业范围涉及各级政府交通管理、公安系统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研究部门,交通运营管理企业,交通设施建设企业等。
交通运输专业创建于 2000 年。经过几年的重点建设,专业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现有专业教师 11 名,其中教授 2 名,副教授 2 名,讲师 3 名。实验设备 50 余台套,总价值百余万元。相关硕士授权点 2 个。
专业发展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布局,坚持“以铁路运输培养为主体,逐步发展公路运输和现代物流”的思路,突出“宽口径、强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特点。在校期间,学生除完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学习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包括“铁路运输”和“物流运输”,主要开设:铁路运输组织学、铁路站场及枢纽、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运输经济法规、现代物流技术、公路水路运输等专业课程。造就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基础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化交通运输生产组织、管理与运输系统规划的高级管理人才。就业范围涉及铁路、公路各级运营管理部门,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及研究部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电子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电气工程系,2004年升格为分院,2007年学校专业重组,新建电气与电子工程分院,2010年4月更名为现名。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和电子工程研究所。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以育人为根本,秉承 “志在四方、艰苦创业”的育人理念,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现有教职工53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硕士33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5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独立硕士点,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授权;积极创建“载运工具及自动化运行与控制”方向博士点。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生50余人。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NC认证等人才培养模式。《电工电子基础》、《电路》本科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为“河北省首批高校实验示范中心”,现有实验用房2800平米,实验设备1600余台,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实验中心下设电工基础、电气工程、自动控制、铁道信号、电子信息、现代通信(与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共建)6个实验室,为学院5个本科专业及全校21个本科非电专业开设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实验中心还设有电子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多项。实验中心的中美联合DSP方案实验室是TI美方在中国高校的100所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拥有20套美国TI公司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和20套美国NI公司虚拟仪器平台。
电子工程研究所是科研开发和研究生教学基地,近年来该所共承揽纵、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目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正以“和谐电气”为口号,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院风,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落实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契机,重点实施“四项工程”(“531工程”、“3015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努力建成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省内知名、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的和谐电气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原建筑与艺术分院),成立于 2001 年 3 月(2010 年 5 月更为现名)。现有建筑学和艺术设计两个系,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校学生 589人。我学院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优良,建筑与艺
术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23名,讲师21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优良。
学院注重科学与艺术的双重教育,以培养知行合一、锐意创新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为宗旨。注重学习中外优秀传统建筑与艺术,提倡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市场消费动向和关注文化生活变化趋势的意识,创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建筑学专业专业课设置情况
主要有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AUTOCAD、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建筑法规、建筑画等。另外还有建筑设计方法、城市公共中心规划、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建筑评论、环境心理学等。培养从事建筑学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课设置情况:
室内设计方向:主要有素描、色彩、空间概念与造型、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等。另外还有中外建筑史、艺术发展史、家具设计与陈设、室内照明艺术、光影艺术、环境心理学等。培养从事室内外空间与环境艺术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展示设计方向:主要有素描、色彩、设计与形态、建筑设计基础、艺术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空间概念与造型、展示设计心理、展示设计材料工艺与技术、展示声像设计、中外艺术史、展示设计原理、展示道具设计、展示艺术照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展示策划与管理等。培养从事展示艺术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景观设计方向:主要有景观学概论、景观规划与设计、景园植物学、种植设计、景观生态学、景观工程与技术、环境心理学、艺术设计学概论、视觉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技术、资源与环境保护、城市设计概论等。设置的课程除文科专业的公共课程外,培养从事城市环境、园林、旅游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主要有素描、色彩、设计与形态、空间概念与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陶瓷艺术设计、中外壁画临摹、壁画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与表现、公共雕塑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景观设计、装饰绘画研究、模型翻制工艺等。培养从事公共空间领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人文学院概况
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组建于2001年初,其前身是学校社会科学部。
学院承担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课、文法类专业课教学和相应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任务。共开设各类课程160余门,有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4门课程为校级特色课程。
机构设置: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法律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职业指导教研室、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汉语言研究所以及法学实验室、资料室、办公室等机构。
师资队伍:学院有一支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业务精湛的专职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近5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2.4%,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1%。教师中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校教学名师和教学标兵3人,研究生导师14名。教师近3年来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大报大刊理论版发表;主持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有15项科研成果获奖。
专业设置: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法学、治安学、侦查学、汉语言文学4个本科专业,现有研究生和本科生635人。另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经济法、公关文秘2个辅修专业。
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根本,充分发挥工科院校优势,不断强化专业建设,重视学生学科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文科专业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法学专业以交通、建筑、合同法律为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以经济文秘为专业特色、治安学和侦查学专业以铁路公安为专业特色。毕业生以“用得上、干得好、成长快”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在河北省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学生考研录取率连年攀升。
图书资料:学院资料室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期刊种类齐全,藏书近2.3万册,订阅期刊175种,校图书馆有人文类图书20万册。
实践条件:1992年建立西柏坡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全校本科生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2002年起建立了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石家庄铁路公安处、河北日报等 21个文法类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学院法学实验室能进行心理学、物证技术、法医学等实验并设有模拟法庭。
党团建设:学院重视党团组织建设,认真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到位,团学活动丰富多彩。
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努力使人文学院成为繁荣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文法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办公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化学系、材料科学教研室、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金属材料实验室与高分子材料与化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教师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教师中博士后3人(其中在读1人),博士19人,在读博士3人;实验人员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
实验室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 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精密教学科研设备40台套,总值1000万元。
学院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生30余人。本科专业按材料学大类招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管理和营销能力,能在工业生产及科研部门从事材料成型、应用、微观分析,新材料研究、开发等技术工作,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入学1~2年级,统一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有信息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程序设计、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等。从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专业方向学习阶段,专业方向设有5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金属材料、材料连接和高分子材料工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整合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信息工程系主要力量的基础上,于2007年4月成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86年,学校的管理工程系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生。1993年底,学校成立电子工程系,计算机 应用专业划属电子工程系管理,199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199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学生。2001年1月,成立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同时,由计算中心和电化教育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同年开始招收现代媒体设计与传播技术辅修专业学生,2003年开始招收教育技
术学专业本科学生,并于2003年8月更名为信息工程系。2007年4月,学校实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依靠计算机系与信息工程系主要师资和设备,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后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办公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系、数字媒体系、计算机技术基础教研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6个部门。设备资产总值达3000多万元。为全国和河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教授7人、副高级技术职称21人;博士6人,硕士38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15人;省青年科技奖1人;解放军科技进步奖1人。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教育技术学、网络工程、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学2个硕士点。在校本科生585人,硕士生115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育人为根本,秉承 “志在四方、艰苦创业”的育人理念,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IT人才。
工程力学系
工程力学系成立于2000年8月,现有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因材施教班(土木类、机电类),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硕士点。系设固体力学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应用力学教研室、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和应用力学研究所。目前共有19个班,学生645名,其中工程力学专业11个班,学生361人,因材施教8个班,学生284人。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3(兼职2人)人,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讲师7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名,硕士学位的15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力学计算和实验能力、擅长工程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擅长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服务交通,注重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实干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承担着全院工科专业基础力学实验课程,目前中心实验用房面积达12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700多台件,价值400余万元,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实验示范中心。
因材施教班: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创新精神的高、精、尖新型人才,从新生中选拔部分同学组建因材施教班。以加强基础、重在创新的思想为指导,配备了学院优秀教师,在对工科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的基础上,加强了外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教学。一年级实行基础平台、二年级实行专业平台教育模式,一年后重新选择专业。该班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电路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多名同学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和河北省一、二等奖。毕业生中有80%左右的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数理系
石家庄铁道大学数理系成立于2002年7月,承担了全院各专业数学、物理基础课程和研究生的数学基础课程,秉承“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优良系风,贯彻“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增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数理素质和科学工作作风,为全院各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系下设4个数学教研室,2个物理教研室,3个研究所,1个物理实验中心,1个数学实验室,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2个本科专业以及1个应用数学硕士点。全系教职工本着宽基础、轻技巧、重应用、强能力的教学思想,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上好每一课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我系现有四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物理实验室被评为省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在院组织的历次讲课比赛和课程质量评比,我系教师均获得较高的声誉,多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我系教师积极组织编写和出版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材。
2003年以来,我系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7项:国家863项目1项; 省部级项目11项; 横向课题5项; 校
级课题10项;近三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科研论文共计125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7篇次;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石家庄铁道大学数理系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2个本科专业,1个应用数学硕士点。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数理方法、固体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控原理、单片机原理;传感器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等。
外语系
外语系是在外语部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成立,承担英语专业和全校各院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语种有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外语系语言实验室拥有技术先进、设备有语音室10个,其中两个配有学生计算机终端,为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设办公室,团总支部,大学英语教研室
(一)、大学英语教研室
(二)、英语专业教研室,语言实验室,小语种教研室,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等。
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45人,教辅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说是32人,外教3人。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文学,预提学,西方文化,口笔译等。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本专业利用相近的学科优势,体现理工科院校的特色,到达国内同类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先进水平。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语音,口译,笔译,视听说,外国报刊选读,网上阅读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有,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语小说选读,英语诗歌选读,英语教育,英语国家概况,西方文化,学术论文写作等。英语专业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法入门,贸易谈判技巧与实践,土木工程概论,FIDIC条款,旅游管理以及发露,新闻,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