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

时间:2019-05-13 14:2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

第一篇: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农村学校就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羊寨中学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于2011年6月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让老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这些需要温暖的留守儿童,迄今为止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成就斐然,使很多孩子感到了温暖,也使很多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

汤夏玲同学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南京打工,把他留在姥姥家。这个孩子本身就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大多自立能力较差,这个汤夏玲更是如此。从小一切事情都由老人代办,甚至包括吃饭、装书包等。试想一个在生活各个方面都需要家长照顾的孩子,学习能自立吗?为了能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廖伟成老师不知动了多少脑筋。可是孩子在学校刚刚记住,回到家后又是如此。这样的孩子就是他的家人不对他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结果,只管吃饱穿暖即可。廖伟成老师与家长取得联系,姥爷说回家一定管,可他的爷爷来到学校后却告诉赵老师,让赵老师使劲训他姥爷。原来家庭之间还有很深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孩子。同时在学习上,汤夏玲还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在校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在家撒谎“作业在学校做完了”、“今晚没作业”;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廖伟成老师和其他老师在一起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会诊”,通过分析总结,发现他属于“寄养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的综合症。“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想感情。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40岁以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大多数的照管者对待孩子常常是溺爱或是放任的态度。找到症结,廖伟成老师把他的姥爷请到学校,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如实与家长沟通,并说明此次请他的目的和想要做的是什么,希望取得他的支持和谅解,并向家长保证,无论怎样这个孩子老师都不会放弃的,会让他在班级中感受到他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不会受到他人的岐视;同时赵老师还嘱托他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有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的真诚与苦心终于打动了家长,汤夏玲的爷爷答应一定会配合老师在家里管理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问了。

于是廖伟成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帮他搭配一个学习好的同桌;同时与数学老师交流,讲课就站在他的身边看着;如果发现他的一点进步就马上表扬他。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老师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在学校做完了”、“今晚没作业”;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廖伟成老师和其他老师在一起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会诊”,通过分析总结,发现他属于“寄养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的综合症。“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想感情。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40岁以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大多数的照管者对待孩子常常是溺爱或是放任的态度。找到症结,廖伟成老师把他的姥爷请到学校,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如实与家长沟通,并说明此次请他的目的和想要做的是什么,希望取得他的支持和谅解,并向家长保证,无论怎样这个孩子老师都不会放弃的,会让他在班级中感受到他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不会受到他人的岐视;同时赵老师还嘱托他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有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的真诚与苦心终于打动了家长,汤夏玲的爷爷答应一定会配合老师在家里管理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问了。于是廖伟成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帮他搭配一个学习好的同桌;同时与数学老师交流,讲课就站在他的身边看着;如果发现他的一点进步就马上表扬他。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老师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廖伟成老师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一段时间坚持下来,现在能坚持完成作业,作业的工整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由原来的二十多分提高到五十多分,有时候还能考到六七十分,廖伟成老师不失时机的表扬并奖励了他,给他颁发了“成绩进步奖”,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他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老师就这样怀着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使这些缺失家庭之爱的孩子在学校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二篇: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

留守儿童帮扶材料 王歆毓同学是六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她的父母离异,把她留在爷爷家。这个孩子本身就是在爷爷家长大的,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大多自立能力较差,这个王歆毓更是如此。从小一切事情都由老人代办,甚至包括吃饭、装书包等。试想一个在生活各个方面都需要家长照顾的孩子,学习能自立吗?为了能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我动了很多脑筋。可是孩子在学校刚刚记住,回到家后又是如此。这样的孩子就是他的家人不对他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结果,只管吃饱穿暖即可。我与家长取得联系,爷爷说回家一定管,同时在学习上,她还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在校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在家撒谎“作业在学校做完了”、“今晚没作业”;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

于是我经常与孩子谈心,帮她搭配一个学习好的同桌;同时与数学老师交流,讲课就站在他的身边看着;如果发现他的一点进步就马上表扬他。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老师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我把他的爷爷请到学校,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如实与家长沟通,并说明此次请他的目的和想要做的是什么,希望取得他的支持和谅解,并向家长保证,无论怎样这个孩子老师都不会放弃的,会让他在班级中感受到他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不会受到他人的岐视;同时我还嘱托他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有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的真诚与苦心终于打动了家长,她的爷爷答应一定会配合老师在家里管理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问了。最后我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一段时间坚持下来,现在能坚持完成作业,作业的工整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成绩提高幅度较大,我表扬并奖励了她,给她颁发了“成绩进步奖”,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他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老师就这样怀着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使这些缺失家庭之爱的孩子在学校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留守儿童帮扶材料

帮扶教师: 樊艳

帮扶学生: 王歆毓

级: 六2班

第三篇: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小编推荐)

奇迹在爱心与呵护中诞生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

个案表现:

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朱永杰,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3、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小时候的他,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具体做法:

一、倾注爱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男孩子一般不太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当情绪问题不能够自我排解时就会积压产生心理问题,假如说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或者悲观消极。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进行一些心理上的辅导,对个人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

1、让“爱”流露。对于朱永杰这样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作为教师还要给朱永杰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常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找他聊聊天,都会让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的。在上课时可以经常提问,可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可以促使他思考问题;他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来吸引教师的注意。班级学习园地也出现了他满意的作品,他受到鼓舞,学习变得劲头十足。

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上,我更多地去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他更多的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早上没吃饭我会给他钱吃饭等等,我这样做是想消除他和我的距离感,会听老师的话。最后我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有自信。

2、捕捉亮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自信心。根据他的年龄特点,通过形象的事物,有意的关注,适当的表扬来提高他的兴趣。根据他爱好体育的特点,我给他讲了优秀运动员刘翔的事迹。并向他提出问提:①、刘翔是怎样拿到奥运会冠军的?②、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③、你该向他学习什么?④、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励他学好文化课的决心。

二、家校沟通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永杰不良习惯的形成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我和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良习惯形成原因,让家长知道在家应该督促指导孩子怎样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如当孩子生病时,可该鼓励他战胜疾病,让他接受这一最好的挫折教育。

4、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5、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三、检查督促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帮扶效果:

进步明显。现在朱永杰能按时上学,能坚持完成作业,上课发言也积极了,成绩提高幅度较大,这段时间没有撒谎现象,值日认真负责。现在还当上了我们班的班长。

经验总结: 朱永杰的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王程这样,要让他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庭的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因此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朱永杰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关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培养人才,在创造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释放自己伟大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爱唤起爱,用爱催生爱,爱的奉献,方能出现爱的奇迹。

第四篇: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写写帮推荐)

奇迹在真诚与期待中诞生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

个案表现:

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吴增强老师“留守儿童辅导”案例中的吴梦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渐渐地找回快乐的童年。这使我想起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王程,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进入我校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五年级起由爷爷奶奶监护,现在进入六年级,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王程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友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3、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小时候的他,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王程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具体做法:

一、倾注爱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男孩子一般不太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当情绪问题不能够自我排解时就会积压产生心理问题,假如说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或者悲观消极。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进行一些心理上的辅导,对个人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

1、让“爱”流露。对于王程这样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作为教师还要给王程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常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找他聊聊天,都会让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的。在上课时可以经常提问,可 3 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可以促使他思考问题;他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来吸引教师的注意。班级学习园地也出现了他满意的作品,他受到鼓舞,学习变得劲头十足。

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上,我更多地去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他更多的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早上没吃饭我会给他钱吃饭等等,我这样做是想消除他和我的距离感,会听老师的话。最后我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有自信。

2、捕捉亮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自信心。根据他的年龄特点,通过形象的事物,有意的关注,适当的表扬来提高他的兴趣。根据他爱好体育的特点,我给他讲了优秀运动员邓刘翔的事迹。并向他提出问提:①、刘翔是怎样拿到奥运会冠军的?②、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③、你该向他学习什么?④、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励他学好文化课的决心。

3、针对王程的体育爱好,我让他体育课教同学运动,和他讲解了有关身体营养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了解如何调理身体,早睡早起,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我还传授他《快速消除疲劳五法》和简易健脑操,让他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

二、家校沟通

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王程不良习惯的形成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我和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良习惯形成原因,让家长知道在家应该督促指导孩子怎样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给王程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如当孩子生病时,可该鼓励他战胜疾病,让他接受这一最好的挫折教育。

4、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5、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三、检查督促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她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 5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帮扶效果:

进步明显。现在王程能按时上学,能坚持完成作业,上课发言也积极了,成绩提高幅度较大,这段时间没有撒谎现象,值日认真负责。

经验总结:

王程的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王程这样,要让他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庭的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因此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王程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培养人才,在创造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释放自己伟大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爱唤起爱,用爱催生爱,爱的奉献,方能出现爱的奇迹。

第五篇: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五、工作内容

(一)总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内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能力;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己能力、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积极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洪巷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刘典胜

副组长:汪双雨邢更生江捍军

组员:朱娟徐银玉王海芹刘萍孙致军王胜王爱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65-6020334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交流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有一百多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各班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将在今年六一表彰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四、活动安排

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篇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教育观,把关爱留守孩子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二、主要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依据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活动,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工作:

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名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5、强化规范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

6、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开展献爱心和为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协会等活动,为贫困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费。

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9、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本着“关爱班级留守儿童”原则,将留守儿童分解给相应任课教师,要求各任课教师每月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并做好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矫正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0、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下载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 在幼儿园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需要获得更多的爱。关爱留守儿......

    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2011———2012学年) 为进一步贯彻学校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帮扶的留守儿童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的......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会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上学,这样就有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模版)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悲观、不信任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我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外出。导致我校在校生中“留守儿童”人数居高不下《留守儿童工作小结》正文开始>> 一、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帮扶活动(精选)

    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携手关爱弱势群体细心呵护留守儿童 10月17日14:30在城关中心校多媒体教室,淮北煤师院城关中心校举行第三轮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启动仪式。 14:30在城关中心校家......

    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帮扶制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