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连新 统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青春无悔奉献统计事业平凡岗位书写不凡业绩
—宁国市云梯畲族乡首席统计员张连新同志先进事迹
云梯畲族乡首席统计员张连新是八六年到云梯畲族乡政府工作的,先后从事过企业管理和土地管理等工作。九四年初,被宁国县企业局聘为该乡企业办主任,从事企业管理、招商引资,肩负着该乡经济工作重任,同时又兼任统计员。这一兼就是二十年,他把青春无悔地奉献给了统计事业。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十年如一日,不断刻苦钻研,练就了过硬的统计业务能力和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他爱岗敬业,工作严紧,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统计人生,为该乡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爱岗敬业,严谨踏实
张连新在二十年的统计实践工作中,始终坚持着认真负责,勤恳踏实的思想作风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原则。他立足平凡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尽职尽责,不断开创岗位工作新局面。94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工作在全县展开,县调查队在该乡抽取了3个村、每村10户共计30户农户进行收入支出情况记账调查,张连新在承担乡级农调员的同时又兼任3个村的辅助调查员(当时人手和经费相当紧张),具体负责30户农户入户调查工作。他在第一时间走访了这30户人家,宣传国家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走访过程中,许多调查对象对调查队职能和住户调查工作并不了解,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好多调查户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不配合现象和态度随便情况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他想了许多办法,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针对调查户是山区农民的特点,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于是决定与农调户交朋友,与他们拉家常交流农林科技,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穿插讲叙统计调查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使农调户懂得农村住户调查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他们周转孩子学费、帮助就医、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与农调户同吃同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局面随之打开。在开展企业统计工作当中,他还常和企业老板、会统人员广交朋友,为企业做了不少很有意义的工作,乡内众多
企业都积极配合开展企业统计工作。张连新就是这样把无声无色的事情做的有血有肉,得到调查单位和农调户的好品,还有更多群众说他是老百姓的好公仆、政府的优秀工作者。
张连新在工作中不怕麻烦、不怕吃苦、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不计个人得失,确立对统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干一行爱一行。在担任全乡首席统计员和农村住户调查员一直以来,平时发表收账时都十分注意与记账户之间的沟通,手把手地指导记账,让调查户真正明白住户调查的重要意义,并始终保持着记账的热情。因此,该乡30户记账户的情况他了如指掌,才能始终保持高水平的记账质量,始终没有一户记账户有过怨言;他每次都准时报送账本、问卷,并且在上报前总是自己先检查下记账户的记账情况,如果有记录不清楚影响编码录入的,都会打电话给记账户,询问这一笔账的具体情况并让记账户在账本上备注详细;如果问卷有填写不符合规则的,也会耐心向记账户讲解填写细则,直到记账户明白并填写标准为止。正是有了这份细致和耐心,他所从事的统计专业工作非常出色,历年来在全市年度评比中均居前列。
二、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是统计人必有的精神。统计工作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别人都认为这项工作枯燥、平乏、清苦。但张连新时常说:“我出生在农民家庭,成长在农村,工作在社会最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我去了解反映,党的政策落实情况都需要我反馈上去,需要我通过自己的腿勤、手勤、嘴勤将群众日常生活的点滴及时上报上级组织。”整个统计工作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冲突,为了保证他所负责的工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他不分昼夜不畏风寒的加班工作。在对普查标的进行摸底清查时,他亲自走遍了该乡的所有调查小区,亲自过问督察指导员和普查员摸清调查小区内的住房、田地、山场的分布情况,仔细察看修改准确绘制调查小区的分布图;为了能准确填写调查小区每一户的家庭情况,他多次动员组织乡普查办同志和村统计负责人对调查小区内的每一户人家进行自查互查复查,为了保证填写情况真实,他还经常不定时的走访抽查,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毫无怨言,正常统计工作和人普两不误。他这种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深受当地群众和各级领导的称赞。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该乡被评为宣城市先进集体,张连新同志
也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三、实事求是,忠于职守
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可靠,是统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了做好基层报表,他始终按照“真实有效、及时上报”的原则开展工作,每个月无论是到企业单位还是去记账户家里收集资料都会仔细翻看每一笔数字,对于不经常出现的收支以及大额收支都会详细询问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切实做到数据来之有据,查之有源,不虚报,不瞒报,做到真实可靠。在与县统计局科室专业人员交谈时,他经常表示:“现在社会对数据的质量要求特别高,我一定要做到对我报送的数据负责,也算是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年来,无论是他具体负责的专业统计报表,还是企业管理等工作,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条:通晓业务、热情服务,求真务实,尽职尽责。他非常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正本清源,狠抓源头数据质量;坚持原始数据入账和及时记账,严把统计数据“入口”质量关和“出口”质量关;确保其所经手的报表“不出假数”,“真实、可信”。
四、加强学习,苦练内功
统计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作为最基层的统计工作者,张连新深知自己的知识差距和努力目标,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学生的位臵勤学苦练:一是自觉地、有计划地刻苦学习业务书本知识,主动给自己“洗脑”。努力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如农村住户专业发放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以及《编码手册》他更是翻看学习了无数遍,唯恐自己的专业知道不够不能及时发现住户工作中的不足,影响了住户记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虚心不厌其烦地向市局统计专业老师请教,甚至不耻下问,还求教于同行,不搞懂不罢休,切实提高自己运用统计业务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三是善于在交流中汲取知识、经验,他特别珍惜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机会,从不缺课且总是坐在最前面,仔细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思考、认真探讨业务问题;同时,每一次去市局报送报表,都会主动和相关统计人员交流,吸取他们在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对照他们在工作中的不足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位,取长补短,积极学习;四是勤于在实践中探索,在统计工作时,凡有关统计的大小事情,他坚持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归纳,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己的统计知识体系。在不断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家统计制度和方针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中,为适应新形势,他清楚认识到: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从书本上、媒体中、同行间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更新自己的统计知识,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周边乡镇与同行们交流工作经验,帮助那些刚到统计岗位没有统计经历的同志,被趣称为片长。
五、大力宣传、提高意识
为了提高全乡群众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统计调查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他大胆向宁国市统计局和云梯畲族乡人民政府提出在当地开展大型统计法制宣传活动的倡议,倡议得到市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年4月27日,由宣城市统计局、宁国市统计局联合主办,云梯畲族乡人民政府协办的以“统计法治进畲乡”为主题的统计文化建设活动在云梯畲族乡畲族文化广场拉开帷幕。有来自宣城市统计局、宁国市统计局和宁国市各乡镇统计员百余人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了活动。此次主题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开展统计文化建设活动。组织统计工作者之间的学习交流互动和畲乡风情游览;二是开展统计法制宣传。通过宣传资料发放、文艺演出、统计法律知识抢答和广播宣传等媒介向畲乡父老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既丰富了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文化建设内容,扩大了统计工作影响力,又充分展现了宣城市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在统计文化建设和统计法制宣传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取得良好效果。这次活动的开展,张连新在期间的前期和活动中做了大量的筹备、协调、服务工作,他没有感到苦、累,只是一个劲的干事。
一个人能踏踏实实的做一件事很难,能一辈子踏踏实实的做事更是难上加难。张连新同志正是一个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事的好同志,好统计员。多次获得同级至省级的奖励,在我们统计系统千千万万的统计员队伍中,他默默无闻,平凡无奇,他所做的工作也许平凡到能让人淡忘,但是他务实细致、对工作的激情和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却深深触动了每一个统计人,他值得我们更多的基层统计干部好好学习!
第二篇:统计工作先进个人事迹(统计站)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东阿县统计局铜城街道办事处统计站 周广德
一提起统计站,总有许多人说那是一个‚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科股站,过得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但就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众人认为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这个岗位当做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他就是东阿县统计局铜城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站长周广德。
周广德,男,1975年5月出生,本科文化程度,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1月至今任东阿县统计局铜城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站长。自担任统计站长以来,他始终自觉遵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统计工作的苦与乐,只有他能够读的懂
2004年1月,刚接过统计站长的他是‘光杆司令’一个,恰巧又赶上原铜城镇划分为铜城和新城两个办事处,在分家的过程中,在二层楼顶层办公的统计站屋内‚干干净净‛,仅剩下了一张老式木头桌子、一个老式玻璃橱子、一把老式大圈椅。没有风扇,没有电灯,夏天屋内被晒透,冬天屋内被冻透,下雨屋内被淋透。有一大好处就是比较‚清净‛,当工作的时候无人打扰你。平常工作少的时候还行,赶上大一点的普查、调查、抽查,就要把办公地点挪到小会议室,楼上楼下搬运资料。2008年-2010年统计站办公条件有了改善,按照全省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标准进行了建设,配备了相应的人员,那时的统计站总算有了个样子。可是2011年至今,铜城街道办事处盖新办公楼,统计站和办事处的几个站所共同租用一个大厅,人员错综复杂,同兄弟乡镇、街道相比,办公条件又差了很多,对此,他自始自终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有人错误的认为‚统计、统计,瞎胡估计‛,但他从来不这样认为,当别人这么说时,他总是站出来指正。他说:‚在我干统计的时候,最起码我要打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偏见,估计也是一种统计方式方法,但是我的‘估计’是从实践中得到的,我的数据是绝对可靠的。‛他的确也做到了,对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统计任务,他都是亲自打电话,多询问,实地走访。不厌其烦的同土管、民政、经管、财所、中学、联校等部门打交道,获取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汇总归纳,每次的数据、数字他都要斟酌多次,来不得半点马虎,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维护了统计工作的尊严。
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统计站是统计局的派出机构,统计站一度遭到各方面的误解,统计站的双重性也一度让统计工作遇到了麻烦。许多人认为:统计站的人归县里管了,是县里人了,统计的事情自己下去跑就是了,数据自己搞去吧,我们的数据仅报给乡镇,你们给乡镇去要吧。甚至一些该得到的待遇、荣誉也被剥夺掉了。他顶住了种种压力,心想:我所干的是工作,不是干给个人的,也不是干给某个人的,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并不伟大,我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知足了。慢慢的,他又融进了这个大家庭之中。可是只有他能够读懂统计工作的苦和乐,能够脚踏实地地干着每一项统计工作。
二、曾为统计流汗和流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街道统计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他都亲临亲问,从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亲自过目了,亲自过问了,他心中才有底。铜城街道办事处地处县城驻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统计工作各项任务的繁重性。尤其是全国第一、二次经济普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还有其它像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等多次小规模的抽样调查活动。他从来没有含糊过,任务圆满,工作突出,成绩得到上级认可。
在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中,对于经济普查这一新生活动,没几个人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做好。在当时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制定普查方案、培训、审表、绘制城区社区普查图等。每天对普查情况进行汇总,每天审核表格到晚上11点以后,每天早上5点前简单吃点东西继续工作。门岗上的看门老大爷都说:我们要休息的时候,这孩子还在小会议室亮着灯工作,我们还未起的时候他又开始叫门来上班了,一干就是好几天,真是个铁人啊!因为工作他一个多月未有回家看望得病在床的老父亲,未回家瞧瞧刚一周岁多的女儿,当稍微有点空回家那么一次的时候,他父亲说:‚你学大禹治水啊!有时候经过家门也不回家看看,你知道多长时间你没回来了吗?不要爹了啊?‛他母亲说:‚回来趟就好,回来趟就好,孩子你瘦多了……‛一周岁的女儿见到爸爸只是笑,她是什么都不懂的。呆不大会,他又该上班去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愿意在家里多待会,但是当时是不可能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最后圆满完成了占全县三分之一任务量的普查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也被别人当做了一句话流传了很久,在本乡镇有人说:你看你忙的跟广德样。在其他乡镇有人说:你再忙还忙过‚铜城的周广德‛啊!这也许是对他工作的写照和认可吧。
三、踏实做好工作,有所求,有所不求
统计工作的任务面广,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命脉,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工作他从不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铜城被抽中4个单位中的4个不同点,4个点同时入户进行调查,同一天他要在这4个点上来回数次,生怕哪个环节出了漏洞。2006年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最后表格的填写审核,他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表上有三处错误及污点立即换表,最后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更是严上加严,从一开始的培训、绘图。到后来的入户调查,表格填报审核,都亲自盯上,一丝不苟,省统计局局长刘俭朴同志亲自来铜城街道检查、慰问、座谈普查情况,对普查工作给予了肯定。在2007山东省城镇住户基本情况调查中,他亲自骑车对每一个家属院、每一栋家属楼进行实地观看,绘制了精细的平面图,图中的单元、户数都标的一清二楚,事后办事处领导让他复印了几份发给相关社区,作为他们进行计划生育工作排查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统计工作中他就是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有人问他,统计工作如此繁忙、无趣,你图啥啊?他微微一笑说:‚一个人做什么东西,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颗平常心。我认为:第一,端谁碗,归谁管。无论你干什么工作,你要认清跟谁干,听谁指挥,认清领导是谁,你听话干就有饭吃,你不听话干就要饿肚子。第二,你认为‚值‛。你所干的每一份工作,你认为值得去做,认为符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你就去做,没人刻意去勉强你,你认为不值,你就可以放弃不做。第三,知足常乐。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适合你,不要眼红别人工作的优越性,你要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我的一点看法。‛这就是他,有一颗平常心,一种实干精神,一种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所求,只要对的起自己。
四、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献身统计事业
对于统计工作他总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他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铜城街道统计站先后被评为‚聊城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市先进集体‛、‚全国城镇住户调查先进集体‛、‚山东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11山东省工业抽样调查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每年被东阿县统计局评为统计系统工作先进个人,此外,先后荣获‚聊城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市级先进个人‛、‚聊城市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2006聊城市统计系统先进个人‛、‚2007、2010山东省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先进个人‛、‚聊城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个人‛、‚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正是他对统计工作的写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统计工作中充满着苦与乐,他热爱这份工作,他把统计工作当做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做着一个平凡的人,也在继续干着这一件平凡的事。
第三篇:曹连新事迹简介
曹连新事迹简介
曹连新同志简介 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4月到市政府工作,历任市体改委科员、助理调研员、副处长、处长,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正局级)。2009年7月13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7岁。
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题记
他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政府机关干部。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的,是无声无息存在于世。可是,2009年7月13日,当他57岁的生命停止了最后一次搏动,曹连新,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却如一块巨石投入心湖,在熟悉他的每一个人心中,荡起了巨大的感情涟漪——
曹连新活着,活在每一个熟悉他的人们的心中。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碑上,镌刻着他的名字。
忘我工作,岗位就是他的事业
采访曹连新同志的事迹,常使记者们泪水涟涟。他的忘我工作精神,他的高尚意志品质,他的公仆情怀,使人们又看到了一个可亲、可敬、而又令人缅怀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务员的光辉形象。
和许多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政府机关当公务员的青年人不同,曹连新从17岁开始,就在风风雨雨中经历着人生的酸甜苦辣。5年下乡知青生活、10年工厂历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本分正直的优秀品质。中年后的他时常向同事们回忆起当农民、工人时的往事,感慨地说:“这是我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1988年4月,36岁的曹连新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从企业调入大连市体改委,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大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刁成宝,曾是市体改委主任,与曹连新共事多年。谈到曹连新的去世,他连声长叹:“好同志啊!人才啊!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刁老回忆说:“我认识连新同志时,他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负责文字综合工作,对工作特别投入,从来不分节假日,把岗位当成家。”在体改委同事们当中,曹连新是唯一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可正因为如此,他也是工作最刻苦、爬格子最多的人。完全靠潜心实践和用心摸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曹连新就脱颖而出,成为体改委机关有名的“笔杆子”。在体改委期间,由他牵头完成的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等重大改革方案,以及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报告进入领导决策程序,对大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曹连新在体改委16年,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分别荣记二等功、三等功和嘉奖各一次。2003年,曹连新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被委以重任,成为大连市政府首批智囊团成员。
“以工作为乐”,是人们对曹连新敬业精神的一致评价。在他眼里,永远是事业第一、工作第一。在他的工作时间表上,永远没有“休息”二字,他永远是“时间”的穷人。妻子郭敏提起这些就泪流不止:“和连新生活了一辈子,他有80%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通常是晚上10点多才回家,遇到忙的时候,往往要到下半夜甚至连家也不回。他的办公室正对着人民广场,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广场散步,为的是能够看到丈夫房间里的灯光。”十几年来,他们夫妻就是这样守望着。
在曹连新简朴干净的家里,郭敏指着墙上正中挂着的一幅她和丈夫的婚纱照,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她与丈夫结婚多年,从没有照过婚纱照。丈夫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一日三餐都在单位吃,常常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洗洗就睡了,夫妻几乎连个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聚少离多、清淡少语的日子,使她有一个十分强烈的愿望,要补拍一张婚纱照,让照片上的丈夫在身边天天陪着自己说说话。为了这件事,一向贤惠的妻子不知道跟丈夫磨了多少次嘴,终于得到应允。2002年是他们结婚20周年纪念,郭敏特意选了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补拍婚纱照。曹连新是在办公室被妻子直接拉到照相馆的,本来准备了几套礼服,考虑丈夫太忙,只穿了一套礼服就匆匆结束了拍照。郭敏至今还记得丈夫赶回单位前埋怨她的话:“你呀你,整整耽误了我一个小时工作。”
当年体改委的同事们都还记得,在曹连新承担企业股份制改革、企业设立集团或设立有限公司等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期间,他常常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有一次为了赶写一份重要文稿,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累得血压升高,鼻子出血。领导心疼地批评他:“连新,你干活不要这么不要命,要当心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否则要得病的!”而曹连新却很认真地回答说:“这是我的岗位,做不好工作,我才会真得病的。”
曹连新就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着。他兄妹7人,排行老6,他是母亲最牵挂、最疼爱的儿子。为了工作,他多年未和亲人们团聚。母亲住养护院期间,他因工作繁忙,仅陪护过母亲一夜。1994年,妻子因车祸在医院躺了4个多月,曹连新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次工作,也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他去世后,领导和同志们才从他家人嘴里得知此事。
人的能量是守恒的。曹连新把自己的岗位当成事业,夙兴在公,无私奉献,失去了一个常人应有的正常生活,但他却用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贡献率”,实现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如牛负重,责任在他心中胜过生命
从入党的那一天起,曹连新就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为之毕生奋斗的目标。他在参加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回顾自己近30年的党龄时说:“兢兢业业干好党的事业,就是共产党员最大的责任,这个责任重于泰山,胜过生命。”“共产党员可以淡化自己,但决不能淡化责任。”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曹连新如牛负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辛勤地、不知疲倦地耕耘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4年,曹连新走上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的领导岗位。有“官”位,他的担子不但
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工作量更大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大连的经济活跃度不断提高,各类大型活动、重要会议逐年增多,文字综合的任务大幅度增加。有时候一天就要起草六、七份材料,一年下来就是上千篇、几百万字的文稿。这些文稿,每一篇都要经过曹连新的审核、修改。市政府办公厅的同志们回忆:为了确保文字综合材料的质量,使每一篇文稿都能切合大连实际、紧贴领导思路、推动实际工作、促进城市发展,曹连新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事必躬亲,工作到了十分精细的程度,甚至一个数字,他都要亲自给各委办局打电话核实。文稿就像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时时伴随着他。不论时间早晚,不论任务大小,也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有文稿需要审核,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事有千件,贵在实干”。有人跟他开玩笑:“曹秘书长的工作是‘省被子、磨袖子、费灯泡、尿黄尿’”。
市政府办公厅最累的一项工作莫过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了。涉及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几十项具体措施、几百个数据,字字句句都体现着市政府的责任和智慧。而大连市政府近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曹连新组织起草的。曹连新把承担这项工作看成是党和人民交给他的光荣使命,他说:“就是豁出命来,也要把‘作业’做好,一定要拿出个优秀成绩”(曹连新喜欢把动笔的工作叫做“作业”)。每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曹连新都要提前3个月开始筹备,反复研究有关文件和资料,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白天,他和起草组的同志一起参加一轮又一轮的征求意见会、座谈会;晚上,连夜组织大家根据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调整充实报告内容。市民政局局长杨爱民回忆:“每次《报告》中涉及民政方面的内容,他都把我叫到办公厅,拿着党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照相关提法,边学习边共同探讨着怎样表述更准确、更生动。在措辞上也十分严谨,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每年“两会”召开的前一周,是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曹连新更是一马当先,既挂帅又出征,天天和起草组的同志们没日没夜的工作,有时干脆连家也不回了。饿了,就吃点饼干、方便面;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当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庄严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的掌声响起,那是曹连新最幸福的时刻。他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掌声就是人民代表给予人民公务员的最高荣誉,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人民的好公仆 曹连新事迹启示录
(一)时针移动,将日历翻到了2009年9月7日。从7月13日至今,在这短短的50多天里,一幅共产党人用多彩人生绘制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曹连新的名字,被誊写在人民公仆的花名册上,镌刻在城市春秋的记忆心碑上,流传于老百姓耳闻心颤的口碑中。
精神走过的地方,必然留下历史的痕迹。
曹连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事迹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正是他的精神力量所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然。若把曹连新比作一株笔直的秀木,其身后则有一片茂盛的森林——一个视责任重于泰山的领导群体,一支为事业不知疲倦的干部队伍。他那令人扼腕长叹的生命休止符,带给整片森林弥久不息的震颤,最终成就了一本以生命长度作序,用生命宽度纪实的人民公仆启示录!
(二)屈原的代表作《离骚》,2400字,字字珠玑。其中有写景,有哀民;有现实,有理想,当然,还有一股精忠报国的浪漫情怀。
相形之下,曹连新的遗书仅 382字,没有慷慨激昂的华丽辞藻,有的只是“三个对得起”与“两个对不起”——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自己选择的事业;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妻子、儿子,欠他们太多。遗书中没有慷慨激昂的高调,有的只是 “请允许在我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这样朴素得让人潸然泪下的请求。
其实,57岁的曹连新比谁都懂得浪漫,因为他深刻地践行着“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句人间词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不忘亲手在其“命运交响曲”的尾声,奏响爱的音符——党,人民,事业!
曹连新像一道过滤渣滓的网层,涤浊荡清。他的“体温”并不超人,但因情系百姓冷暖,故有着滚烫的温度;他的心脉并不强劲,但因与城市发展一起跳动,故激荡出催人奋进的回响。
美国历史学家胡克说,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问题的依据是:“它的领导层的质量和它的人民的品质”。如果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的质能公式,旨在揭示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制衡,那么,今天,曹连新身上所折射出的领导层的质量与这座文明城市中老百姓积淀的品质,可谓实践科学发展观润生出的生动实践——领导层的素质决定老百姓的品质,后者亦是推进前者质变的养分和沃土。
正是“率先振兴使命呼唤率先垂范精神”的时代呼唤,曹连新的事迹才会引发如此巨大的轰鸣,让闻听者震动进而深思。
(三)当年,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一代中国人。和平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由单选变成了多选。其中一个选项,便是曹连新式的人民公仆。
7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夏德仁亲临曹连新的遗体告别仪式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提笔写道:“连新生前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好党员、好干部、好公务员。他给我的印象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事业为重,克己奉公;作风扎实,工作认真;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他的事迹是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老工业基地振兴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一个缩影„„”
适逢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成为渤海巨龙发展腾飞的龙头与核心城市。在这一历史定格的特殊攻坚阶段,曹连新精神起到的不仅仅是率先垂范作用,更是大连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精神粮库”。
2007年3月26日,英特尔携 25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落户大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落户大连前,英特尔连续考察了很多城市,在大连,英特尔一口气提出1000多个问题,寥寥几日便得到了答复。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以极高的工作效率给英特尔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决策者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与非凡气度更是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
此轮鏖战,大连全胜。胜在全力以赴、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胜在三天内应对 1000多个问题的一支讲奉献、讲效率的干部队伍,胜在举城同济、背水一战的坚定信念!
“曹连新”是缩影,是符号,更是龙头之躯的主力军的光荣番号。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曹连新恰似这样一滴清醇的露珠,以自己无私的蒸发,换取整座城市的喷薄欲出;以自己光洁的曲线,勾勒出滨城气象万千的天文景观!
(四)市政府办公大楼里,曹连新案头的灯光常年与星月同辉。
这幅气度恢弘的时代画卷,呈现的不仅仅是曹连新一个人的事迹,亦衬出了与他并肩作战的大连 3万多公务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集体缩影。书法中最难写的是正楷,在人生这部书法大典中,他却用生命挥笔泼墨,以身躯为卷轴,写就了一手厚重、纯正的“连新正楷”,让领导者为之感悟,老百姓为之感动。
“我几乎每晚都要到人民广场散步,为的是能够看到丈夫房间里的灯光。”曹连新的妻子郭敏如是评价这位“时间的穷人”。十几年来,他们夫妻就是这样守望着,红颜化垂暮,青丝变白发。
时下,改革大潮掀起层层巨浪,“时间的穷人”何止曹连新一个?做“时间的穷人”,使城市变得富足,何乐而不为?
第四篇:张庆伟 先进个人事迹
年轻没有失败,青春永远精彩
一、个人情况简介
张庆伟,男,徐州医学院2008级药学三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担任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在校期间,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谷歌杯”益暖中华优秀负责人、“博爱青春”优秀志愿者、校十佳服务之星、校优秀志愿者、新风志愿者服务队优秀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室长、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团活动积极分子、辩论赛一等奖、优秀辩手、优秀汇报手、职业规划大赛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事迹
1、关于学习——学习是一种淡淡的快乐
学习是大学的主旋律,再美好的活动也是点缀,鲜花之绿叶位置而已。有些学生认为大学里好多科目没必要认真学,对以后自己的专业发展没多大帮助,而我在学习方面信奉的理念是“不怕学的知识用不到,就怕想用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没学到”。每次看专业书籍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个正在给他人讲述知识的场景,看着看着也就把自己当成了正在讲课的老师,并且也不感觉知识是枯燥乏味了。其次,我认为在大学锻炼自学能力很重要。钱伟长院士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我们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还有,我觉得在大学里有听名家讲座、跨专业学习的意识很重要。我经常浏览学校网站、海报等的学术讲座通知,并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听大家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可以给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指引,并且可以培养一种高角度的思维思考模式。此外,我还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其他方面的书籍,我觉得这样可以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调味剂,劳逸结合,效率更高,且收获更大。
2、关于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主动帮助周围有困难的同学,用自己的乐观去感染他人。我认为在大学里能够接受磨难是最大的幸福,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比学好任何一门专业知识都重要。所以,我每天都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安慰自己: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最美的绝唱,并冷静沉着地分析,想尽各种办法将困难解决;当获得一定荣誉时,我会告诫自己:平淡地看待世界上的一切,并整理好自己,等待下一波的挑战。
3、关于工作——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我觉得在大学里单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算不上是优秀的学生,现在社会提倡复合型人才,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所以在学好自己知识的同时,多多参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参加的部分活动:
在担任新风志愿者团队总务组科长一职期间,策划组织江苏省团委重点资助项目、“江苏省10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春风帮扶计划”,并担任该项目负责人,受到徐州日报的独家采访;策划组织徐州市云龙区残疾人联合会轮椅车捐赠仪式的志愿服务工作,并作为志愿者代表在徐州市云龙区团委发言,得到市领导的一致好评;组织康汇敬老院元旦联谊晚会,徐州电视台进行了跟踪录像报道;积极参加团市委“青春拥抱森林,共建绿色徐州”植树活动;积极参加抗旱救灾,暖春行动——“e药”电子杂志义卖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一职期间,带领我院学生积极申报第四届“谷歌杯”益暖中华公益创意大赛,其中申报课题“药舞青春——帮注老年人正确用药”从全国20600个项目里脱颖而出,成为38个获胜项目之一,并获得两万余元资金支持。徐州电视台、徐州电台、徐州日报、彭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在2010年暑期对此项公益实践进行了跟踪宣传和报道。带领学生团队申报江苏省“博爱青春”公益项目,最终获胜,得到江苏省红十字会、江苏省志愿者协会等多家单位的资金支持,并代表团队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结项汇报,得到省领导的肯定。参与“独在异乡非异客——关注孤独的农二代”志愿服务项目,获江苏省第二批“百优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团省委3000—5000元的资金支持。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与中国大陆、台湾各高校进行交流。参加上海复兴医药——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活力·成长”夏令营,学习企业管理文化。
在担任我院学生就业领导小组负责人期间,带领团队成员出色地完成了我院2008—2010年连续三年的校园大型招聘会的后勤服务工作,得到院领导和公司招聘人员的一致好评。当然,这些成绩已成过去,在这些活动中,最宝贵的是让我结交了好多新朋友,懂得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坚持、品味了吃苦。
因为年轻,所以我不甘平庸;因为自信,所以我不断拼搏。“比别人多想一点,早想一点,早行动一点的人,必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带着这句自己的人生格言,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乐观生活,踏实做人,相信我的未来一定会很精彩!
第五篇:1956年全国劳动模范张连方的事迹
1956年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张连方的事迹
张连方,男,贫农,1907~198?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三山村(1956年10月前为凫山县第八区三山乡)人,1956年全国林业劳动模范。
张连方一生务农,在建国前后土地改革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积极参加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自五十年代初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领群众开展封山造林、治荒山、植荒滩活动。解放前,由于连年灾害、战争,民不聊生,百姓缺粮少柴,只得垦山坡、扒山皮,造成当时的三山村北、西四座山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张连方、胡景泰等几个农民自1953年起自发组织了植树造林小组开始了造林、护林,后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封山造林活动,至1956年春,全村所有山头已全部绿化。张连方当选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1956.4月出席全国林业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正是由于建国初期的封山造林活动,使三山村境界的大面积山峦恢复了其自然生态环境,重现了“凫山积翠”的自然景观。如今山上不仅树木成林、灌木丛生,而且各种禽鸟、山鸡、野兔、山珍等得到了生息繁衍。更使三山村人难以忘怀的是‘小土山’和‘雾里屿’那两面山坡的刺槐树,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曾经救过全村人乃至邻村人的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的植树人如今大都过世了,劳模的纪念品也已没灭,但当我们享受着这片山这方水的时候,不能不缅怀这位全国劳模、追忆我们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