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时间:2019-05-13 14: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第一篇: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邱岭梅同志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3-7-22 10:40:42 已有1401人次阅读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任务,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讲三个问题:

一、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各级党组织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围绕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1.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近两年来,在农村分两批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共有132个乡镇、589个县级市、区机关部门、2284个行政村和3325个乡镇站所开展了学教活动,50940名干部接受了教育,通过学教活动达到了“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要求。

2.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抓整顿,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平衡发展。围绕中央关于乡镇党委建设“六个好”、村级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深入开展创建“示范镇、村”和整顿转化经济薄弱村工作。全市有27个乡镇和396个村分别创建成为“示范镇”和“示范村”。从2000年起,开展了第五轮整顿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工作,经过三年努力,84.3%的薄弱村实现了转化。

3.抓好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批年富力强、整体素质好的同志被及时提拔进镇村领导班子,班子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得到优化。全市45岁以下的乡镇党委书记占62.5%;大专以上文化的占92.5%。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占65.9%。同时,开展农村干部精简特别是村干部精简工作,积极改革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法,村党组织选举推行“两推一选”,村委会选举分别实行“一票直接选举”和“两个直接选举”的办法。

4.以乡镇政务和村务公开为重点,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乡镇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在规范中提高。行政村普遍实行以村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的“一公开四民主”制度。全市100%的村实行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8.6%的村村务公开达到了“五规范一满意”的要求。

5.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抓手,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凝心聚力的物质基础。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集体资本的有效营运途径,村级经济持续发展。200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2.86亿元,平均每个村99万元,涌现出了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常熟市虞山镇梦兰村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可用财力超过千万元的经济强村。

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一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服从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二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尤其要选好配强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三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五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农村所有制结构、分配形式、就业形式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村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村级经济发展难度增大,发展不平衡性还在加剧,全市有465个村年可用财力不足30万元;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有待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倾向;村党组织设置相对滞后区划调整的要求,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十六大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市已进入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新阶段,农村工作的目标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从过去传统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办法,转变为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承包土地向种养能手、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集聚。二是从过去的“就三农讲三农”,“就农村抓农村”,转变为跳出农村,通过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繁荣农村;跳出农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发展非农产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民,通过农民非农化和提高农民现代化水平致富农民。三是从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围绕城市化,以城乡统筹、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思路,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良策。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全局高度,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围绕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当前,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责任,自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农村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坚持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两个率先”是中央和省委对苏州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发展的总目标。“两个率先”的目标既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既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涉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全面进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农村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快推进城市化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以各自的率先之举确保“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三是坚持按照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推进城市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刚刚结束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下功夫,在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和制度上下功夫,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同时,要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工作,努力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发展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为明年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路子,创造经验。

2.巩固和扩大农村学教活动成果,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是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成果和经验,应该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教活动中形成的集中学习培训制度、个人自学制度、学习交流制度以及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检查考核制度,不断将学习成果和收获,转化到“两个率先”的实践中去。二是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要将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村帮扶、信访接待、为民办实事等好的做法制度化,经常化,在长期坚持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上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规范民主生活会程序,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四是建立健全改进干部作风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在每年评议党员的基础上,强化对基层干部的评议,把评议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意见大、民主评议情况不好的,要区别情况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

3.着眼于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要坚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人及时充实进镇村领导班子。第一,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围绕干部能上能下,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制度。继续采取“两推一选”办法,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在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大力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镇村挂职、任职。第二,以提高领导城市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为着力点,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训对象以镇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同时抓好镇村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在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城市化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WTO知识等培训,市委已决定送一批县级市、区的乡镇领导干部出国培训、学习世界城市化经验,提高城市化管理水平。第三,以保护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为出发点,改进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在政治上关心镇村干部,及时宣传表扬他们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村主要干部基本报酬和养老医疗保险费三级统筹的意见》要求,从制度上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4.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要适应农村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不足3人,或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可按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建立联合党支部;暂时不符合建支条件的可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方法,逐步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二是要适应农村“三个集聚”的需要,打破农村原来以单一的行政村和乡镇企业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模式,以工业小区、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和小城镇为依托,在本镇范围内组建跨行政村的工业小区、专业协会和社区党组织。三是要适应行政村区划调整的需要,按照《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适时将村党支部调整为村党总支(党委),在此基础上,按产业构架特点设置工业、农业、综合等专业支部。再根据党员工作岗位和特长,按照科技致富、市场信息、生产管理等类别设立党小组,让每个农村党员都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专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适应部分镇村改设为街道(社区)以及“城中村”改造的需要,同步组建、改建为街道或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农村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5.顺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切实履行好农村基层组织应有的职能。

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切实履行好农村基层组织应有的职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一,发展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根据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向市民、股民和产业工人转化。加快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筑农村体制新优势。加快整合农村资源,实现资源开发、资本经营、资产管理和社会服务四策并举,创新经济发展路子。第二,管理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两个率先”,加快推进城市化的重要目标。要积极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大力实施依法治村、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按照“五规范一满意”要求提高村务公开质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第三,改善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做好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清洁环境的“三清”工作,全面推进“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家园”活动,加快实施改水、改厕和农村道路改造步伐,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投资环境。第四,教育农民。城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市化。农村基层组织要把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深入开展学科学、学文化、学法律、学技术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自立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使广大农民迅速融入城市,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历史性跨越。

6.创设基层活动有效载体,激发农村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

要创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活动载体,使党的基层组织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中得到加强和发展。创设活动载体,要遵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一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渗透、融合到经济建设中,防止出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二是立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农村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和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激发农村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三是有利于增强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市委决定在全市农村进一步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为主题的先锋村、先锋镇、先锋市(区)“三级联创”活动。各级党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农村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性,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必须继续高度重视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农办下发的《苏州市2003-2005年整顿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规划》要求,启动新一轮整顿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工作,花五年左右时间,使全市绝大多数经济薄弱村的可用财力达到百万元以上。

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和主管的负责同志要带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力度不减弱。

1.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抓党的建设责任制。各县级市、区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制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确定每年的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力量实施。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知》明确规定的县级市、区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五项职责。县级市、区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抓,同时明确一名副书记分工抓。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总结好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

2.加强宣传,培育典型。要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工作。结合在农村深入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树立一批“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先锋镇、先锋村典型,发挥他们的榜样导向作用,在全市农村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进一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牵动全局,涉及方方面面,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调会议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协调力量,统一行动。市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4.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我市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形势必然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事关实现“两个率先”。我们一定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于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拓宽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真正做到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改进的过程中加强,努力开创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和谐社会;对策建议

我国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阻碍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需求不足、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因此,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一、农村城市化理论综述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口流动的原因。在其著作《政治算数》中,比较利益差异被看成是人口流动的直接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博格等人提出了人口流动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人口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的结果。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则把人口流动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从而用投入与收益的比较来做出判断。刘易斯、拉费侨根森和托达罗先后分别建立了乡—城人口流动模型。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于1995年提出了“增长极理论”,指出通过能对临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而后缪尔达尔针对“增长极”对其他地区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概念,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如何既充分发挥地区的带动作用,又采取适应的对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化的理论大多以西方国家为研究对象,所得结论更适合于西方国家。尽管许多结论对我国农村城市化有很大的启示,但是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又有特殊的制度安排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分割,使得农村城市化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因此,我国农村城市化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理论,以便提出合理建议。国内关于城市化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因素。张培刚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指出扩张的经济中,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总的说来要大于农业,这种差异使经济重心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而后,辜胜祖教授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各流派的劳动力非农化、人口城市化的思想,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的城市化战略。20世纪90年代,高佩义先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城市化三大规律,即城市化进程阶段性规律、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共进规律。

现今我国学术界对发展小城镇,走城市化道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角度来探讨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文献较为鲜见。本文剖析了农村城市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有利于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农村城市化发展作为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繁多,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分析我国的现状,造成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波动性,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性和滞后性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是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由于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要素的配置几乎完全由政府计划控制,因此,与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情况不同,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是影响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虽然摇摆不定,但总体上执行的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这一发展战略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重工业优先发展需要规模巨大的投资。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同时又强调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金只能依靠抑制消费取得。为了实施赶超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不得不以牺牲农业和抑制城市化正常发展为代价。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价格管制形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为工业化积累大量资金的同时,压制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行政性投资分配机制,将大量资金投向重工业,以迅速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却挤占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资。这样,城市本身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不具备大规模吸纳外来劳动力的能力,致使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市新增劳动力人口占用。

2、经济支撑薄弱,推动力量不足

一是有些地方如山区地市,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作用难以有效实现。二是支撑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推动力主要是乡镇企业,但由于其自身体制上存在着缺陷,如分散化和规模小的特点,不利于城镇规模的形成和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三是近年来有些地方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尤其是路网建设还难以适应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四是不同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相对拉大,小城镇发展出现区域间严重不平衡,如山区地市与沿海区域间的差距已日益明显。

3、城市化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目前,现有的政策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还是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得见、管不了”,协调解决难。同时,城镇政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导致行政效率不高。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如户籍政策、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制度壁垒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和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滞后。农民离开社区不再享有集体经济、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各种权益,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离开农业的农民“弃土”动力不足,“两栖”现象较为普遍。此外,财政体制不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都影响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4、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与速度,有赖于大中小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辐射力的增强。从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来看,福州人口不足200万人,厦门120万人,泉州70万人,除宁德低于20万人外,其他5个设区城市在20-40万人;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仅福州、厦门两个城市,小于20平方公里的有2个;省域和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特别是省域中心城市对全省的带动作用不强。从县级市、县城和建制镇情况来看,全省14个县级市人口规模都在20万人以下,建成区面积都在20平方公里以下;44个县城人口规模在11万人以下,平均人口规模不足5万人,建成区面积大多在10平方公里以下;乡镇人口小于1万人的有122个,其中个别乡镇人口仅1千多人,面积小于20平方公里的乡镇有60多个,其中小于5平方公里的有10个。这种状况导致部分城镇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基础功能不完善,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整体实力弱,严重制约第三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形成。

三、推进农村城市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经济、人口和社会的全面城市化,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农村经济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形式的发展为农村城市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农村地区城市化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桥梁,而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又会反过来要求城市化步伐加快。由于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非农产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又是农村城市化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群是促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非农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只有在集群的促进下,农民才能真正体会到非农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产业集群的市场接近的便利性,把农村的手工小作坊、机械小工业紧密地与市场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节奏和幅度才能有质的飞跃。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农村城市化过程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一是以产业发展和集聚为依托的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集聚;其二是实现农村人口由农业向二、三产业领域的转移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空间集聚和人口集聚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同时发生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农村城市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从事依附于耕地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比重日益下降,农村地区人地关系不断紧张,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断加剧的环境恶化,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出农村,向现有的城镇迁居。随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土地上的有效投入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也带来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最终促进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才能真正解决农村人地矛盾问题引致的一系列问题。可见,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根本。

3、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必须在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社会保障、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娱乐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去年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方面,大部分地方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如与农村居民密切相关的公路、电网、自来水供水系统比较落后,与农业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堤坝、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陈旧,存在种种隐患。另一方面,农村的医疗设备和水平、公共卫生设施、疾病防御设施以及文化娱乐设施、教育水平都与城市差距甚大。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同等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国民待遇。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就是要使广大农村社会各方面建设与城市逐步接近,只有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既是人与人的和谐,又包含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乡经济之间的和谐、城乡社会之间的和谐。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城市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农村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四、推进农村城市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

1、建立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搞好城镇经济建设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就业比例过大,这是制约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演进的主要因素。按照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提高第三产业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同时,要加快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阶段的转变。

(2)城镇工业发展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有许多农民选择“离土不离乡”的进城方式,要使这部分农民在次中心城市和建制镇安家落户,需要扶持镇办工业,将村办工业向次中心城和建制镇集中,适当开辟工业园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劳动力“进厂又进城”。当前,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在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时期,大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的背景下,除将镇办、村办企业改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私人企业以外,小城镇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立足当地资源,加强农业的关联度,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以及部分技术要求不高的农资生产企业为主,发挥离农村近、资源丰富且来源广、劳动力价格便宜等优势,不仅可以盘活闲置资产,还可以使农产品不断增值。因此,利用小城镇的多种服务功能,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以及相关企业集中建在小城镇,形成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三化”联动的发展机制,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城市化发展机制

(1)选择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城市化战略。农村城市化本质上就是市场化。无论是强制性推行小城镇模式,还是强制性推行大、中、小城市模式,都带有非市场城市化的制度特征。无论强令农民与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还是强令农民与乡镇企业进入大、中、小城市,都违背市场主体的需求意愿。农村城市化应选择以市场为取向的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按区位、依时序、动态的、多元化的战略。以市场为取向,即市场机制对农村城市化起基础性作用;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即以特大与大城市为依托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按区位,即按沿海与山区的区位环境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依时序,即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地发展不同区位的城镇;动态性,即城镇的规模与空间布局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多元化,即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2)大力推进城乡企业一体化。就推进农村城市化而言,乡镇企业应探索以产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扩大乡镇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就可实现以制度创新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通过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仍然在两个相对封闭的领域各自展开,致使城乡资源不能实现完全市场化配置,农村人口和企业向城镇集中受阻,城市化依然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必须彻底冲破城乡之间行政性、社区性的壁垒,以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3、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沿海与内地农村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1)加强沿海与内地山区的联动发展。沿海地区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要继续加强产业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竞争力。随着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有些产业就会逐渐不再具备比较优势,这些产业就会从所在地区中退出。如果没有建立沿海与内地山区联动发展的机制,所退出产业就会逐渐被削弱,但通过政策导向,使从沿海退出的产业转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山区,就会带动了山区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沿海与山区的联动发展。

(2)山区农村城市化要发挥后发优势。山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后发优势是指,既有沿海地区的带动作用,又有沿海地区农村城市化成功的经验借鉴,同时可以避免沿海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因此,山区农村城市化要尽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沿海地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生态城市,它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以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谐发展的复合系统。

4、通过制度改革营造和谐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

营造和谐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效率和公平,它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普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因此,必须解决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难以同步的矛盾,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全社会人们共享。

(1)建立城市化的宏观调控制度。农村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作为最大的制度供给者,必须从战略上、宏观上提供系列化的制度供给,尤其必须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和计划等政策手段,为农村城市化营造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一是实施制度公平。政府必须对城乡居民采取一视同仁的制度与政策,尤其要放宽农民的城镇准入,以降低农民与乡镇企业进入城镇的成本。二是建立城镇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政府本来就具有供给公共物品的特殊职能,理所当然地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供给者。鉴于政府财力有限,可建立以政府为主、进城农民与乡镇企业以及其它民间组织和个人适度分担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并引入市场机制。三是加强城镇制度建设。即通过城镇自身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提升城市作为市场中心的功能,并适度优先发展作为当代城市重要内容的第三产业,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

(2)排除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和利益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农民的乡土观念往往较强,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想法十分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向城镇集聚。因此,一方面要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同时,努力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为农民和农村工业进城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利益关系调整,为农民和农村工业进城扫除障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排除人口向城镇集聚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取消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允许人口自由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农村基础教育是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如果缺乏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必要财力支持,势必会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的状况。实现将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从农民转移到政府,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承担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移到以县为主的目标,关键是进一步调整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比重,以促使不同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能够大致均衡发展。

(4)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主要内容。只有建立和发展相对齐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帮助农民应对来自市场、生活等方面的风险。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应该科学确定保障线标准,准确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制定合理的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程序;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保护农村低收入家庭,使保障金能够全部用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必须把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与现代的社会养老保险等形式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展开。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关键,农村应积极发展与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其市场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黎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依据与思想渊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8):118-123.[2]刘茂松.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0,(8):18-21.[3]蔡日方[HT5”K],都阳.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03,(6):64-71.[4]林庄.在把握和谐关系中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4):120-124.[5]李铁林.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成长机制及政策选择 [D].河北农业大学,2004.6.[6]赵君、肖洪安.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和战略思路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1):22-25.[7]赖扬恩.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福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12):116-120.[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21):13-19.[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5,(21):27-35.[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J].经济研究参考,2005,(20):10-13.[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21):23-31

第二篇:新型城市化调研

新型城市化调研汇报材料

湘潭市环境保护局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两型”为引领,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城市化。我市在实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应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突出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建设宜居湘潭。

一、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把打造“宜居湘潭”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改善。

1、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按照省政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启动建设湘潭市城区河西、河东,湘乡、韶山、湘潭县等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2009年10月,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完成,投入运行,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8%。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地级市,2009年4月全省节能减排暨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湘潭召开,周强省长批示要推广湘潭经验。

二是大力开展蓝天工程。按照市政府《2008-2010年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行动方案》,加快了对电厂、湘钢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的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工业粉尘的控制,加强了道路及建筑扬尘的控制,严格执法,分三批在城区实施推进燃煤锅炉及第二批三产业大灶改用清洁能源工作,至2009年底,完成了全市200多家企业的锅炉、窑炉及400多家第三产业的大灶改用清洁能源的工作。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改善。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2007年增长21%,达标率为89.03%。

三是碧水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在实施污染减排和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开展碧水行动中,用二年时间,完成投资达7.5亿元的13个重点减排项目,淘汰退出企业17家,停产企业6家,关停并转造纸企业30余家,限期治理企业20家,严格执法,开展长江执法行动,污染隐患大排查,湘江重金属污染调查,极大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和湘江流域的综合整治。湘江湘潭段落马家河、五星、易家湾、涟水桥断面的水质状况逐步好转,2009年主要污染因子氨氮、阴离子洗涤剂的年均浓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城市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易家湾断面达到三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优于马家河断面水质;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达标率达到95%以上。

2、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跨越式发展。

2008年12月,我市集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环境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三合为一的自动化多功能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通过一年多的在线监控建设,该中心现已实现了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80%左右的41家国控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装置。建立了覆盖湘潭市区的高端视频,对市区内所有烟囱的林格曼黑度进行实时监控。湘潭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试点城市,国家环保部定于今年2月3日,在湘潭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标志着我市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实施污染减排“双十”工程以来,我市完成减排项目13个,共计投资7.5亿元。湘钢中水回用工程、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等,湘潭电厂完善脱硫设施等减排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投入运行,双十工程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四项指标中SO2、镉、砷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名列全省前列,COD预计可完成目标。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

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我市在役使用的双马垃圾填埋场早已达到设计标高和设计库容,但由于新的城镇垃圾处置设施尚未建设,双马垃圾场仍需每日消纳近千吨城镇生活垃圾,早已不堪负荷,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二是我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2003年立项以来,至今仍未建成,我市的医疗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后送株洲医废中心的处置方式,由于路途远、成本高,城区内只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52家)纳入了集中收集系统,仍有很多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的医疗垃圾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甚至有私人违法收购医疗垃圾用于生产日用品的情况。三是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心建设滞后。随着我市5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每日26万吨的污水处理,带来每日近150吨污水处理污泥的产生,我市目前尚无规范的污泥处置中心,解决污泥的二次污染刻不容缓。四是湘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仍虽进一步完善。我市虽已建成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但湘江流域仍有5个省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未实现自动监控,其水质状况只能采取每月人工采样监测分析,与新型城市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2、环保机构、人员不足,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滞后,制约了环保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的职能在扩展,任务在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县市两级环保机构、人员严重不

足,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陈旧,环保能力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环保的发展,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环保工作服务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其中主要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环境友好。因此,环保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我市经济的可持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突出民生抓环保。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空气、水环境质量,通过不同媒介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同时对一些污染的重点区域、流域问题重点攻关,重点突破。在解决老百姓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信访、投诉问题,加强县(市)区和部门联动,改革处理的方式方法,形成快速及时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

二是优化经济抓环保。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长、惠民生”的要求,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与美国环保协会的合作,在湘潭设立“低碳经济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潭进行学术讲座,营造舆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不断更新观念;开展循环经济,服务调结构,积极争取湖南省环保厅环保产业园落户九华,促进湘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开展湘江流域整治工作,在严格控制落后项目的同时,通过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湘江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把国家资金支持和落地湘潭项目建设好,彻底治理好湘江湘潭段重金属的污染问题。

三是带好队伍抓环保。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五大建设,始终把廉洁自律、带好班子、管好队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党内廉政责任制,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常敲廉政警钟,确保全体人员廉洁从政。

四是加大执法抓环保。进一步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要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发挥信息中心的电子警察、支队现场监察、监测站数据保障三合为一的作用,针对企业排污口、湘江主要断面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打好组合拳,加大监管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五是立足两型抓环保。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湘潭环保新道路。探索环保新机制,在全省、全国走出一条环保的新路子。充分借助2月3日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在湘潭召开的契机,不断的总结、创新,继续完善“立体环保”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作用,对水、气、声、渣实行全方位立体监控。

第三篇:新型城市化演讲稿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城市化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城市化》。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生活的快车道。从1949年至今,大艮的城市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然而,现在也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环境等严峻的挑战。在进入加速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好城市化这把双刃剑,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覆辙?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化?现在大艮正在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认为应该按照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方式,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

我们需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

随着大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大艮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大艮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新型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大艮的新型城市化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但大自然也在警示我们,大艮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是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因为大艮是这个城市非常需要水,又是水资源消耗很大的地方,构建节水型社会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大艮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引入PM2.5检测方法,希望可以缓解空气污染的问题。大艮的新型城市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的快速发展令世界为之瞩目。但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具有大艮特色的城市化,这是大艮必须要选择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存在的一些不足。

我们需要和谐的新型城市化

我认为,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一是需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绿色”为目标;二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和谐”为目标。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应该是“绿色”与“和谐”。每年都有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大艮,如何让进城农民不仅仅是外来劳动力,而是城市居民、城市主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质量都将起到重要影响。我希望农民工这个词成为一个历史,成为一个过去。当他们真正被认为是大艮的主人翁,新型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分子,我们才是真正认同了他们,希望这一天尽快地到来。我们不仅仅关心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的扩张,同时也关心农民的转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健康而合理地来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康有序的来增加城市人口、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的迁移和转移,做好他们进城以后的生活、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等,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造。

我们需要具有人文特征的新型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当城市与城市中的人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城市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品位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城市特色也会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城市品位优劣的重要标准。曾几何时,当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雷同的城市规划却让大艮出现了“千城一面”。“特色危机”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城市建设中,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除了某些传统留给我们的标识外,一个城市很难和别的城市有区别。实际上,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恰恰是文化和文明。欧洲对于几百年来文明的保护,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我认为,文化应该作为新型城市化一条至高的原则。由于我们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得文化处于从属地位。对城市内部认同性的丧失,是造成“千城一面”局面的根本原因。过分地讲究多样化,就会失去内部的认同性,就是说,失去了对这个城市的气候、山川形胜,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等的认同。大艮的新型城市化应该是在自然经济主导下的,具有人文特征的新型城市化。我提倡人文特征,因为人文特征的概念能够使得城市的价值最大化,它解决了大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大艮城市同质化的问题。大艮需要这样的新型城市化。

那么,如何才能让特色城市取代“千城一面”的现状呢?首先要保护利用好大艮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以延续地域历史文脉;其次在城市规划中,应有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构建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第三充分调动城市的一些非物质因素突出城市的动人特色。文化要素、文化审美和艺术品格,以及城市所独具的特色,以城市独具特色建立起来的城市品牌形象等,应该是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特别关注的方面。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将这些要素通过艺术和美学的方式建立起城市所独有的品牌,让大艮就是大艮的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大艮文化。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先进个人工作事迹

先进个人工作报告

本人自凤凰河管理所成立以来,一直工作在凤凰河执法管理工作第一线,担任凤凰河执法管理负责人。在工作中,我以干练踏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敢于创新的工作思路,追求管理成效,稳步提升管理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文明执法,严格执法,时刻注意自己在群众中的执法形象,本人平常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掌握和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做到行政执法应用法律条款准确,说服教育当事人理由充分,让人信服,做到“三个在先”,即宣传在先,教育在先,告之在先,同时对当事人充满爱心和耐心,这样在执法过程 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十一月二十日,我和凰河管理所的队员在巡逻到凤凰河七里桥时,发现一位老奶奶在河边洗衣服,河边护坡很滑,老奶奶年纪大了,我们耐心详细给他讲城市管理 政策和凤凰河治理后的管理规定,禁止洗衣污染水源等。最后我们把老奶奶衣服拿上来,把老奶奶扶到岸上,她深受感动向我们保证以后不在来了。通过这件事,我们所在以后的执法管理中都强调文明执法。

同时我们注重安全生产,橡胶坝安全,车辆安全,打捞船安全等,我们都定点定时去检查安全隐患。做到安全是个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 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圆 满完成局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期回报领导、同事对我的关心与信任,为河道管理事业的各项工作付出全部热情。

谢正根

2016年1月13日

第五篇:先进个人工作事迹-先进个人工作事迹

先进个人工作事迹-先进个人工作事

先进个人工作事迹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决策指导自己的思路,用朴实的作风凝聚人心,用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对待安全,团结同志、互相协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实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这就是一个中共党员应该做的一切。我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供电的维护、维修和安装工作。

始终以确保设备的供电安全运行为中心,紧密结合实际,立足所热爱的供电安装维修工作,在实践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中 参加变电所

安装几十个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十几个。

在20**年*月份,**工程部接到***总变变电所安装任务后,**工程部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因为,*变电所大,设备多,所安装设备有35KV/10KV 4万KVA的变压器2台,35KV高压柜13台,10KV高压柜59面,电容器设备两套14台,消弧柜两套,还有直流盘,低压交流屏,综合控制屏,同期屏等20多面,基础的焊接和铺设,各类柜子的安装稳固,电缆的敷设和接线,开关的传动,高压的试验和保护的校验等等工作,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接到任务就进入现场,其变电所的整个楼还没有安装门和窗户,包括墙面没有粉刷,楼梯没有扶手和栏杆,一有风就整个变电所尘土飞扬,为了赶工期,我和一帮人吃住在变电所的现场,在现场不分时间,不计较得失的工作,早晨起来就开始工作,晚上也加班延点的工作,特别在二次接线时,设备的厂家不一,控制柜和高压

柜不是一个厂家的,而设计图纸和设

备图纸不符,无法按设计图纸施工,时时的根据原理来接线,以设备的实际对照和查找进行接线,别人休息了,我自己还在默默的看图和思考,我不时的解决一个个难点,使每个二次线正确无误的,完美无缺的全部接上,开关的传动分合,以及保护的试验全部合格。不分昼夜的紧张有序的工作,使此项工程提前完工,经过甲方、监理、管理、和乙方的共同验收一次通过,而且还是一次送电成功,得到了****公司,煤化工二院赛鼎管理公司以及北京中恒信达监理公司一致赞同和表扬,评价我们安装速度快,质量好,安全可靠,符合规定标准。

在完工后,相继又进入了**变电所的,35KV设备,控制保护屏的,更换和安装,在参加此次工作中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在保证安全,注重质量的完成了整体的更换、安装工作。

20**年 **月底,**工程部又接到

了安装***厂,二期35KV变电所工程,又一次大的安装工程,这次35KV、10KV,直流盘,交流屏,35KV干式变压器,电容器,这次设备也比较多,工期短,安装时间也比较紧,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会影响八一轮胎二期工程设备的整体调试。在此次工程工作中我想到了许多技巧和安装方法,安装有序,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抓紧了一切时间,在精心筹划,安装方法得当,速度特快,得到了**领导和监理的好评,并且在安装期间,**领导和监理人员组织了其它安装队人员,到变电所现场学习我们的安装的方法和技巧。这次的安装提前十几天,完成安装任务。又一次得到了**轮胎厂二期项目的老总和同志们的认可和赞扬。特别是**、**变电所保护装置的更换工作,此项更换工作比较困难,因为

原来的保护是南自WXB-10的现在换成烟台东方的DF3322E的,而保护的接点位置完全不一样,还需要开关的

位置信号等,如果有一点马虎,就有可能接错线,小的方面是烧坏保护装置,损失几千元,大的方面就有可能影响设备的运行和矿井的生产,而且在当时更换保护装置时,矿井的停电时间要求比较短,为躲过生产高峰,不分早上还是下午,甚至晚上的时间进行停电工作,高压柜的设备必须和新的保护装置的二次线无一错误的链接起来,停电后必须一次更换完成,接着做完开关的传动和保护的校验就送电,为确保矿井的生产,保证停电就工作,我和3个同志,搭地铺吃住在现场不分时间的进行工作,我在现场边更改图纸,边更换保护装置,而两个矿井近60路保护装置,在无一错误的、安全可靠中,顺利完成了更换综合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付村矿更换39台6KV高压柜综合保护装置,这次保护装置的更换难度更大,图纸和实际根本不附,因为付村变电所6KV设备,已经是更换两次保护了,而每次的更换的保护装置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并且型号也

不一样,二次线改接的十分凌乱。这次更换增加了一定的困难,需要一个个线头的旅顺,用万用表一根一根二次线的查找,核对每个行程、接点和开关位置,CT的电流线和PT的电压线,控制、合闸电源,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我都一一的排除了困难,安全,保质可靠的把39设备的综合保护装置全部更换完成。

不仅业务技术过硬,而且责任心特别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从技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创

新。在不断地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创出非凡的业绩。要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展现个人的业务水平,我心里总想,只有做好一份工作,才算完成一项任务。在一年中,参加检修母线60余段,更换和安装变压器10余台,还有等等的设备维修,在正常的检修工作中坚持原则,无论是在设备的外壳还

是在设备的内部上,大下功夫,每个位置,每个点检修检查坚决到位,外壳的刷漆,内在开关机构的检修涂油,二次线的清扫和螺丝的紧固,数据的测量,仪表的检查,需要细微的工作,检修质量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坚决条件。只有检修质量提高了,安全才能有保障,设备才能正常的运行。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特别是对工作中的难题,发扬攻坚不畏难的精神,不上推、不下压,自己想办法,排除困难,高标准,严要求的解决完成。多次参加事故抢险工作,在抢修中起到了重要和主导作用。有时一天去几个变电所处理设备的问题。在变电所的设备中,大大小小的出现不少故障和事故问题。而作为一名党员总是不计个人得失,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下班后,还是晚上和礼拜天,只要设备有问题,随叫随到。有几次到现场的同志,无法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找不出原因,只好叫我去处理,我到后很快的就处理

好了。只要有人叫,我就会尽快的到。经验是努力拼搏干出来的,经验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论开关的拒合、拒分,二次回路断线、还是开关不能储能、指示灯不亮、信号位置不对应,电压表指示不正确、电流回路以及电度表的少跑等等。我每次也都能手到病除。特别是直流盘,直流屏关系到整个变电所的安全供电,如果直

流屏失压,那么将会照成控制、保护回路的监控、开关的分合失去作用,一旦出现问题设备将无法动作,危及供电安全,有几次不能直流屏不能充电,别人去没有处理好,而我到现场就很快的解决好了。在设备的故障处理中,我每次都能够不负众望、迎刃而解,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了矿井的安全供电。用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一个工作者。

工作上,踏实勤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自觉实践党的宗

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每天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好好的完成当天的工作;团结协作,以坦诚的思想、和气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用不甘落人后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各项任务。为安全供电多做贡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在挑战工作的同时,也取得工作的硕果。这些年来也得到了不少荣誉,呈被评为局级《岗位技术能手》、局级《优秀团员》、局级《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多次评为供电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最佳技术能手》、《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在供电处举办的技术比武项目中我参加了*届,以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术,取得了*次冠军一次第亚军。

总之,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运用到了生产实际中,也做一些实际的工作,虽说做的不少,但是还有不足,离党组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在今后

还要加强学习党的文件精神和技术业务知识,克

服缺点,力争把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为供电事业多做贡献。

下载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 新环中心小学 梁惠群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未来珠海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建设幸福从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几个月来,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学习了新型城市......

    新型城市化发展总结

    关于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结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表示......

    新形势下广州如何新型城市化

    新形势下广州如何新型城市化 在新形势下,广州实现新型城市化,必须把握建设人民满意理想城市的总目标、低碳智慧幸福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岭南风格特色城市三个要点,遵循以人为本......

    新型城市化培训工作汇报

    新型城市化培训工作汇报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后,我校及时学习贯彻落实,并将“十代会”精神重点及时体现在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之中。今年以来,围绕新型城市化的培训主题和内容,举......

    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事迹傅春荣女,45岁,1982参加工作,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事迹。现任江西瑞金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红色故都续写辉煌今年4月30日至5月15日,集招商引资、红色旅游、高山有......

    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事迹热心老龄事业 洒下一片深情——中共¥¥¥党委副书记###同志抓老龄工作先进事迹###同志自2010年担任中共¥¥¥镇党委副书记以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关注老龄事业的发......

    双拥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双拥工作先进个人事迹——中共河东区下洋田社区党支部书记 蒲和书蒲和书,男,53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河东区下洋田社区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蒲和书同志坚持科学发展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作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他还从基础性工作入手,把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作为综治工作的突破口。一是重视民事调处与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配齐、配全各类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