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正刚同志优秀基层干部推荐材料(推荐)
魏正刚同志事迹材料
——护家乡优秀基层干部推荐材料
一、基本情况
魏正刚,男,汉族,本科学历,1971年4月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护家乡党委委员、党政办副主任。
二、主要德才表现
(一)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高
2002年7月,魏正刚同志参加公务员招考进入护家乡政府工作。2003年1月,领导安排他接手了全新的组织人事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扑下身子,从头学起。他利用下班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在工作中,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把理论学习当做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素质的重要机会。二是坚持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学习日常工作开展所要用的组织人事政策、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坚持在实践中虚心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在工作中提高。三是学习了电脑基本知识、远程教育设备操作和简单维护,使自己适应现代自动化办公和日常工作的需要。提高学习,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熟悉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业务,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工作务实,工作成效明显
2009年3月,乡党委安排他任党政办副主任,主要负 责党政办日常事务和党建工作,同时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协助党务书记抓好党建工作,给“新人”起好传、帮、带的作用。一是当好参谋和助手。认真落实作为党建工作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在具体的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党员发展、创先争优、职工工资福利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组织及2008年开展的正常离任和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工作等,都做到提前规划方案、周密部署、细心操作和初审把关后,交领导签批执行,充分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二是认真刻苦,争当工作的模范。组织人事工作业务量较大,很多工作时间要求急,质量要求高,必须细心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每年的年报(党员年报、干部年报、工资年报)工作。在没有外援人手的情况下需要自己利用晚上或节假日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才能完成。三是抓好组织协调,当好“服务者”。党建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才能完成。在具体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工作方法,多与党员干部交心谈心,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向党员干部宣传国家工资政策、离任村干部待遇政策等,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支持党的工作,把他们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工作 要求和部署上来,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四是务实工作,奋发有为。组织干事是专门从事党员队伍建设的党务干部,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针对各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中未按程序、材料差缺等不规范情况,他每年都组织支部书记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还专门制作了规范的“蓝本”下发各支部参考,“手把手”进行培训,各党支部普遍反应收效很大,更加熟悉了积极分子培养的方法和组织工作程序,逐步规范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凭着对组织工作的热爱、执着与忠诚,从事关百姓民生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该同志忠诚为党工作,多年在基层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群众从他身上真切感受到党的工作就在身边。他本人2003年——2006年连续4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和2006年两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三)廉洁自律,保持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魏正刚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组织工作的一片赤诚,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干部人事纪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组织工作当中,始终把公道正派作为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应该具有的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他说“人不能在利益面前屈膝,不能在原则面前跌倒,公道正派是组工干 部的天职”。几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坚持用这样的人生信条要求自己,积极进取,默默奉献。在他眼里,不论职位高低,都一视同仁。多年来,他在村干部选任工作中从没有出现过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跑风漏气现象。特别是在2010年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在他指导选举的村候选人竞争激烈,选情复杂。有人托关系找他希望得到“关照”,他说:“对不起,我不能做犯法的事情”。在他的指导下,这个村换届选举顺利成功,没有出现涉稳事件,得到乡领导的肯定。以政治素质支撑了正派,以业务素质实现了公正,以坚强的党性诠释了公道。
2006年自己因病手术后,家庭经济困难。但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更加坦然。不该想的坚决不去想、不该拿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去的坚决不去,切实管好自己的头、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党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中共护家乡委员会 2011年5月12日
第二篇:李亮同志优秀基层干部推荐材料
李亮同志事迹材料
——英买里乡优秀选派乡镇基层干部推荐材料
一、基本情况
李亮,男,汉族,本科学历,1982年4月生,2008年6月参加工作,200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英买里乡英买里村支部书记。
二、主要德才表现
(一)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高 2008年9月,李亮同志参加公务员招考进入英买里乡政府工作。到英买里乡后,领导安排他到乡幼儿园锻炼学习,任幼儿园园长。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扑下身子,从头学起。他利用下班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在工作中,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把理论学习当做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素质的重要机会。二是坚持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把上级的相关政策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中虚心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在工作中提高。三是坚持幼儿教育及管理知识的学习,把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融入到日常的幼儿教育及管理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轻松地处理幼儿园日常事务。
(二)工作务实,工作成效明显
2011年3月,鉴于其基本的管理经验,乡党委安排他 人英买里乡英买里村支部书记,主要负责英买里村的党建和稳定工作。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当好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配合乡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一是当好参谋和助手。认真落实作为英买里村党建、稳定工作责任人的责任,在具体的党建、稳定工作总体规划、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党员发展、创先争优及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都做到提前规划方案、周密部署、细心操作和初审把关后,交领导签批执行,充分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二是认真刻苦,争当工作的模范。党建、稳定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很多工作时间要求急,质量要求高,必须细心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稳定各项措施、要求的落实、日常稳定工作的开展,一刻也不能疏忽,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抓好组织协调,当好“服务者”。党建工作和稳定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才能完成。在具体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工作方法,多与党员干部交心谈心,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向党员干部宣传国家工资政策,讲解抓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支持党的工作,把他们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上来,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四是务实工作,奋发有为。组织干事是专门从事党员队伍建设的党务干部,培养积极分 子和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针对村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中未按程序、材料差缺等不规范情况,他组织村支部副书记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大家更加熟悉积极分子培养的方法和组织工作程序,逐步规范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凭着对组织工作的热爱、执着与忠诚,从事关百姓民生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该同志忠诚为党工作,多年在基层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群众从他身上真切感受到党的工作就在身边。2011年3月获2010-2011英买里乡“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李亮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工作的一片赤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当中,始终把公道正派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应该具有的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几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坚持用这样的人生信条要求自己,积极进取,默默奉献。其以政治素质支撑了正派,以业务素质实现了公正,以坚强的党性诠释了公道。
中共英买里乡委员会 2011年9月22日
第三篇:祝刚同志优秀事迹
祝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祝刚同志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共产党员,医学硕士,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1995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取得中山大学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惠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曾于2004年任广东省第20批援藏医疗队队长,赴西藏林芝地区援藏一年。祝刚同志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他严于律己,对工作尽职尽责。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十七年来,在工作上勤勉积极,技术上锐意创新,不懈地刻苦学习钻研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成为我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这一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权威。祝刚同志不仅业务精、技术好,善于和患者沟通,更重要的是他淡薄名利,救死扶伤,人道主义,不仅令年轻医生钦佩崇敬,也令广大患者满意、感动。由于出色的表现,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惠州市十佳医生‛等光荣称号。
面对生命‚修复工程‛技术,精益求精
医疗界不允许差错,救治病人要快更要好。在他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专攻显微手术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学成回院工作后,祝刚同志立即显示出其技术专项优势,除了对工作严格规范,对学术更是精益求精,力求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并关注患者全方位的身心康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其自然状态下死亡率高达到60%到75%,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祝刚同志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积极探索临床实践并付诸行动,在原有颅内动脉瘤开颅显微外科夹闭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进修学习后,大胆地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新技术加以应用,使得原本需要开颅手 1
术的动脉瘤患者只需在大腿股动脉穿刺一个针眼就可以成功完成手术。这种新技术的的应用,使得患者损伤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缩短6-7日,术中动脉瘤破裂率和死亡率明显减小(小于2-3%),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一技术的成熟应用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在神经介入治疗这一领域跨入了广东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自此,神经外科仿佛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鼓舞了各级医师的工作士气,也形成了‚学术争先‛的局面。
虽然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祝刚同志并没有止步不前。他深知,学无止境,技术无止境,只有加倍努力,锲而不舍,开拓创新,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为了提高重症患者医疗护理质量,他主持筹建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主持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日常工作,规范了重症病房各种专科疾病患者救治指南,制定了入住重症病房标准、查房、交班、抢救、探视等各项规章制度。他经常提醒自己并要求下级医师要耐心、细致、规范诊疗并大胆提升新技术,而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孜孜不倦,每周参与专科重症病房查房5次以上,参与各类重症患者诊断、会诊、抢救治疗每月超过14名。重症病房成立以来,专科危重患者及重大手术术后患者得到专业的监护和治疗,大大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取得良好效果。
面对生命垂危者,一视同仁,有医无类
祝刚同志从医十五年来,经他手救治过的病人成千上万,不管是声名显赫的领导者,还是浑身散发恶臭的‚流浪汉‛,他都始终一视同仁,视病人如亲人,赢得了广大病人及其亲属的交口称赞。祝刚同志总是这样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2
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时间就是生命‛这是祝刚主任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医生,面对生命,他不允许自己有半点的耽搁。
有一次,一名脑出血的‚流浪汉‛危重患者从下级医院转来,神志不清,肢体一侧偏瘫,情况危急。而此时适逢晚上九点,他刚做完两台抢救手术,刚回到家门口,一接到科室的电话,先前的疲倦一扫而光,没有一丝犹豫,一边迅速拔腿向医院飞奔,一边向同事交代检查及手术相关事宜。诊断清楚后,祝刚主任立即连夜手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考虑到这种病偏瘫甚至死亡率极高,祝主任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他亲自做起特护,手术后整整七个小时守在重症监护室,几乎寸步不离地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第二天下午两点多,病人终于得救了,并很快清醒。欠费的他深感不安,生怕不能继续受到治疗。祝刚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拿给病人,并安慰他:‚你先安心住院,好好配合治疗,我来帮你想办法‛。科室的其他同事在他的带动下,纷纷解囊相助。面对这么一个爱护病人如亲人的医生,这位流浪汉握住祝刚主任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热泪盈眶。
还有一次,正值春节放假,祝刚主任已经连续做了两台手术,将近凌晨一点的时候,病房收到了一个颅内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神智昏迷的危重患者,因为手术难度较大,值班医生当即请示祝刚主任,他立即又赶回病房,组织抢救,并为病人实施开颅探查,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经过细致严谨的手术,终于在将近早上7点钟时把患者抢救回来,送重症病房继续观察抢救。祝刚主任松了一口气,发现自己累得不行,直接在办公室沙发倒头就睡,连早餐也没有吃。‚起床后‛,他便又匆忙赶去病房巡视患者病情,开医嘱,和家属沟通,当他忙完这些,已经中午午饭 3
时间到了,他才脱下工作服,回家吃饭……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基本上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些事对祝刚主任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十余年来,此类患者多不胜数。
和他搭档的同事说:‚每次遇上急危重症患者,祝刚主任必到一线进行抢救、协调,他一再叮嘱我们:‘不管我在干什么,只要我在惠州,就一定要告诉我,我要回来抢救患者’‛;护士长更是心疼地说:‚祝主任工作十几年来,从来没有休过公休假,更不要说节假日,几乎天天都在上班。平时半夜,不管几点,只要病人需要他,他总是随叫随到。‛
曾有人问祝刚主任,为何对陌生的病人都能这么好?他说:‚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尊重生命,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作为科主任,他经常对同事说‚我们永远要记住,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不要管病人的职业,财富,地位,哪怕他是一个无名氏,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病救人,先尽量把病人救回来再说,其他的问题放在后面考虑。‛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话!他就是这样,从来都不惜金、不惜时、不惜力,用自己对生命最虔诚的爱温暖着每位患者的心。
为患者省钱、拒收‚红包‛
在祝刚主任眼里,只有尊重了患者,尊重了生命,才是尊重了自己。因此,祝刚主任严格自律,还时刻要求下级医师要洁身自好,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收受病人的钱财。此外,他还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患者的钱都来之不易,从来是能用便宜的药,他就不用贵的药;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的高价药。不管患者是贫是富,他都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以求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需要术者在X射线下操作,对身体有损害。同时这种手术费用较高,需要使用一些昂贵的手术材料。祝刚主任作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经常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减少材料 4
使用,为患者节约费用。但是这样可能会延长在X射线下的操作时间,对手术者身体损害增加。同事有时候会劝他说,多花的钱又不是你的,身体可是你自己的,何苦这样为患者‚斤斤计较‛。但祝刚主任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说现在老百姓看病花那么多钱真不容易,如果是我自己得了这个病,我也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的,能省就省点吧。结果有一次有一个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在祝刚主任的精心医治下,身体康复了。出院当天,其家属拿了‚红包‛一定祝刚主任收下,她说,自己之前去过多家医院了解过,知道这种病要花很多钱,所以准备了二十多万元来救治丈夫,没想到,只用了不到十万元就治好了…,祝刚主任拒绝了她的好意,跟她解释说,谁也不敢保证不用二十万,但要看手术的实际情况,我们医生都会争取用最少的费用达到最好的疗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有一位淳朴的农村大爷,听说城里医院‚流行‛收‚红包‛,在慕名前来找祝主任看病时,硬是要把‚红包‛塞给祝主任,祝主任当即拒绝,并说:‚大爷,看病是我的工作,是我应该而且必须的做的。这些钱您留着,买点营养品,好好养身子。‛这位大爷还是不敢把钱收回去。祝主任为了打消病人的顾虑,让其安心配合治疗,便收下了钱,吩咐护长将钱交到住院处充抵大爷的住院费,并把收据交还大爷,说:‚大爷,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您把病治好!‛大爷顿时老泪纵横。老人家在康复出院的时候,其家属为了感谢祝刚主任,从家里带来了土特产要送给他,祝刚主任几番推辞都无济于事,他明白老人家的心意,只好把东西收下,然后硬塞给对方300元钱作酬谢……
是的,祝刚主任从医十余年,一直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一直以自己的行动向家属和患者传递一种信息:我们医生和患者以及家属是一起和疾病斗争的战友,我们永远站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十余年来,他经常拒绝‚红包‛和吃请,他总是跟同事 5
们说:‚病人给我们送‘红包’、请吃饭,是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而作为医生,无条件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抵制这么一种不正常的风气。‛
祝刚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平凡而又受人尊敬的人,一个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又忽视自己的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这样的好医生,不禁让人感慨:医者精诚,一心为民!虽然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但正是这平凡细微的每一件小事,体现着他勤劳务实的工作精神和热爱医疗事业的情怀。
第四篇:魏彦彦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魏彦彦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政治思想表现好,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模范践行“三个代表”要求;能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能够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事大非面前认识明确、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理想信念坚定,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高。能够把理论学习始终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单位集中学习和自学。着眼于工作需要,特别是从本职岗位出发,坚持学习法律知识和政法综治法规,不断丰富政法综治工作的经验,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每年记学习笔记3万多字、剪集学习资料6万余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学习中央及省、市关于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经济、法律、管理、历史等知识,先后撰写《深化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平安创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等理论调研文章,积极
参与政法信息的发表;虚心学习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坚持学以致用,立足本职工作,能够对工作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政法综治工作。
工作积极性高,工作扎实认真,思路清晰,能力好,事业心强,吃苦精神好,热爱本职工作,勤于学习钻研业务,适应工作快,工作中思路宽,敏锐性强,能超前谋划,创造性开展工作。能积极谏言献策,维护大局,办事干练,能够踏实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干好份内工作的同时,乐于帮助同志,认真负责、及时地收发、传阅文件,并整理归档。积极做好会务工作,协助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秉承老老实实做人的本色,扎扎实实工作的作风。一是工作上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积极参与单位上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二是办事上原则性强,群众威信高。能够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坚持率先垂范的做人准则,时刻做到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待人忠诚,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互帮互让,始终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任劳任怨,以扎实过细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单位领导和同志的一致好评。
总之,政治素质好,个人涵养高,作风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头脑敏锐,工作热情度高,办事稳重,为人正直,责任心强,服从领导,团结同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群众威信。
2012年3月15日
第五篇: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男,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刘刚同志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兰州军区炮兵五十五团指挥连服兵役。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团、连通令嘉奖和师、教导队、中队奖励。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退役后在家待业。1985年2月应聘到志丹县保安镇政府工作,此后20多年来一直在志丹县乡镇工作。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保安镇政府从事文书工作,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任顺宁乡人武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5年11月任顺宁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1995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吴堡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12月任吴堡乡人大主席,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任吴堡乡乡长,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任杏河镇镇长(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3年9月至今任杏河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刚同志和杏河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其中,刘刚本人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志丹县委授予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被志丹县委授予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杏河镇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奖,2006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全省卫生示范乡镇称号,2007年获全省文明村镇称号。
2009年5月1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82期)以《沉下去 办实事 变角色——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农村工作口诀》为题,对刘刚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批示省委组织部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各种形式作了宣传推广。
刘刚同志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作风深入、一身正气,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干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忠心耿耿,扎根基层,满腔赤城甘当人民公仆 刘刚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的山村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同祖堂侄。童年时期就受到刘志丹事迹的感染和教育,自立自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顾全大局、为民忠心耿耿的刘志丹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农村生活的摔打,让刘刚从小就萌发出一种强烈地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积极上进,在部队期间6次受到连团嘉奖,三年的军营生活磨练出了刘刚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退伍返乡后,他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
刘刚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忠诚。在保安镇担任文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县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先后调解农村宅基地和婚姻纠纷50多起。由于表现优秀,三年后被提拔为顺宁乡人武部部长。在顺宁乡、吴堡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长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1998年秋季,在吴堡乡造林会战中,他担任6个村的总指挥,连续50多天吃住在村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途妻子因急性滑膜炎住进医院,家人几次催他回去,他没有听劝,始终坚守在造林工地,带领大家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造林任务。刘刚的妻子常说:“我们家掌柜的就是一个过路的、住店的,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这句话道尽了妻子的无奈和苦衷。刘刚就是这么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他除了到县上开会才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镇上村上。有时在县上开会时间长了,回镇上时都要特意绕道去几个村检查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一年在家里呆不到四五十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他的叔父说:“刘刚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刘刚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党和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工作的根本。”
杏河镇地处贫穷落后的白于山区腹地,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1125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全镇18个村有一半未通自来水,偏远的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20%的村民小组不通电,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面对困境,刘刚没有退缩。调任杏河镇镇长后的第一天,他就到全镇面积最大、位臵最偏远的狼岔咀村调研。这个村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13个村民小组260户散居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三道岭四条沟里,自然条件恶略,群众生活艰苦,曾流传着“吃死肉,穿旧衣,春秋两季锅无米”的说法。如此贫困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刘刚扎根基层、帮民解困的决心,增强了他改变当地群众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半个月里,他跑遍了全镇18个村91个村民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八年来,他跑遍了杏河镇的山山峁峁、村村组组,对全镇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民情日记写了厚厚十几本。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与刘刚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我入党不图名、不求利,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甘当为民解忧、帮民致富的忠实公仆。
二、心系群众,守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刘刚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吃水难、行路难、居住差,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跑县上市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狼岔咀村寺壕沟村民小组流传着一个说法:“寺壕沟的娃娃,认不得爸爸。”32户150多口人吃水仅靠4公里外深山沟里的一处泉水,每家壮劳力天不亮就赶着毛驴去驮水,驮完水下地干活到天黑才回家。在争取到寺壕沟村人饮水工程项目后,刘刚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实施,他连天蹲守工地指挥,带领打井队勘探选点,协调架设电路,为村上打了2口500多米的深水井,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把人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了!”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杏河镇不像有些地方,专门拣公路沿线的村子建,搞让人容易参观的所谓“政绩工程”。杏河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布点全是在偏远、条件差、村民急需解决居住条件的穷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的狼岔咀村民小组距镇上20多公里,村民人老几辈子住在距悬崖仅有四五米远的石窑里,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出村路紧贴在悬崖边上。多年来,曾先后有7人不慎坠崖仅有1人生还。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争取把全镇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放在没有通路的狼岔咀村。经过紧张、艰苦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全村29户108人就搬进了开阔、平坦、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居。村民感激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刘书记给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在以刘刚为班长的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杏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吃水难、行路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全镇共打深机井27眼、浅机井156眼,建集雨水窖41处,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成为贫困的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新修通村油路96公里,砂石路170公里,村组通达率达到100%。新修农田1.8万亩,由过去人均不足2亩达到3.4亩。架设高压电线30.8公里,低压配网20.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退耕还林由原来4万多亩,增加到8.6万亩,人均长效补助面积6.5亩。用镇干部的话说,现在的杏河镇基本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11个村29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9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住上了新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刘刚带领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事业投身在农村,处处为农民着想,上门为农民服务,带着感情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办实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不惧上、不惟本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细致考虑项目建设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县委农工部统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群众觉得县上的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不愿意选择。为此,刘刚与时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的叔父还发生了分歧,两人因工作把关系闹僵了。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是人老几辈的大事,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把房建好。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他积极进行上下对接,根据村民意见,对县上的方案进行调整,亲自搞设计、做规划、为每一处建设点都确定了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在中庄村新村建设中,刘刚带领镇上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设定程序,民主议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从规划、平地、选料、选择工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议定事项,做出会议记录,由村民签名按手印认可。在牛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刘刚和镇干部不辞劳苦,精打细算,带领村民代表三上银川、四下西安,购回价廉质优的建筑材料,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3000多元。在枣湾村移民搬迁中,他每天到村上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就连建设三圈一厕、沼气池和蔬菜弓棚的设计,行道旁绿化花木品种选择、栽植行距株距确定,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当他得知3户残疾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建设新居时,主动多方协调资金,为每户资助2万元,各建一间新房。一些原来住在窑洞里几乎过着原始生活的村民,几辈人做梦都想不到一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用太阳能洗澡、享用现代家电的好日子。他们感慨地说:“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在建好新村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后,刘刚又带领干部多方筹资为每家每户送去了100只鸡、2头猪,建起了棚菜。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加长收益链,设法解决群众缺钱花的问题。
多年来,刘刚团结带领一班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送来十面锦旗牌匾,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等话语。刘刚却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把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原原本本贯彻了、落实了。没想到群众给我们干部如此高评价。人说的成就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舒服感”。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农村基层的20多年里,刘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坚持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向书本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成为一位懂政策、有技术、知市场、行行通的复合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些涉农部门的领导说:“做农村工作刘刚是个好把式,不论放到哪个岗位上他都能胜任。”他用心工作,用脑干事,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时,当发现部分地块苗木参差不齐,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出现反复。为弄清根源,刘刚将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和兔粪带回镇上,反复对比分析,终于查清瞎狯、兔子咬死幼树、栽植方法和部分树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时在所有地块进行了补载适生树种、投药捕杀瞎狯、野兔,促使全镇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时,他先成为行家,带领乡镇干部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植。为了保证每一颗树通风透光,他用“勾股定理”教农民定株定行。
在农村工作中,刘刚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面积不实、虚报冒领、“活人栽死树”等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困扰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也在群众中造成矛盾,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刘刚带领镇干部对全镇进行了一次退耕还林面积集中普查核实,创新方法,在全镇推行七人签字、层层把关的做法。为了确保造林面积准确无误,镇上规定,在农户造林面积核实单上,必须由户主、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以此作为兑现钱粮的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创出了新路。在2005年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他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把移民搬迁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坚持山、水、田、林、路、住宅和产业综合配套,一步到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山区农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
刘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一股子创优质、争第一的劲头,特别是在他担任杏河镇党委书记后,坚持“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名镇、科教强镇”的发展思路,杏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杏河镇在全县乡镇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如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个建规范的集贸市场,第一个在镇街道划停车位,第一个在全镇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等。近年来,全镇新建苹果园5548亩,老园改造800多亩,新建日光温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沼气557口,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为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刘刚2003年千方百计协调征地26亩、贴息贷款180万元,全力扶持建起陕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商品猪、种猪、培育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兴强生态养殖厂,并以此为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猪户400多户3000多头。目前,全镇发展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非公有制企业200多户,去年产值达3900多万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53元。
四、以身作则,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
在乡镇工作的20多年里,刘刚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真真正正沉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际指挥、带头苦干。杏河镇干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身绿色迷彩工作服。刘刚介绍说,穿上迷彩服好处太多了,防雨、宽松、耐脏、便宜、好干活,好与农民打交道。刘刚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国家干部,而是和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民中间,工作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一脸黑,一身土,与农民在一起没有两样。每次下村,群众对刘刚都很亲热,主动围绕过来说长道短,许多村的老人和孩子都认得这个皮肤粗糙、古铜脸色的刘书记,记住了随他跑村子的吉普车号。刘刚干工作很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有的村子天天跑。在2005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刘刚天天上山爬坡检查指导,对全镇上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了如指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每一个示范点都派有干部蹲点,刘刚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亲自把关,正是这种沉下去的扎实作风,是全镇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工程,没有抛下一个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走进刘刚的办公室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他的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穿的棉衣、毛衣、单衣,在他及镇长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把“家”安到了办公室,全镇机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雷厉风行、立说立办、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刘刚的显著特点。刘刚是个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质量,从不拖拉、不敷衍。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他一一制定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项落实到人‘亲自跟踪督查。镇村干部和群众说:“刘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2008年在镇区街道拓宽改造中,拆迁工作阻力很大,为加快工程进度,刘刚忙里忙外累得病倒了,但他还是连续几天打着吊针召开协调会,带领群众深夜挨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个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能按时吃饭,使刘刚患上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镇干部忙拉他到县城治疗,但病大紧一过,他又返回镇上投入工作。
熟悉刘刚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刘刚身上依然保持着善打硬仗,敢于攻坚的军人作风,下属说他是“狮子的吼声,黄牛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05年,针对部分村财务混乱、石油征地款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群众上访问题,他带领镇干部全面清理了18个村的财务,先后对5名挪用征地款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纪律处分甚至撤职处理。这件事情,在全镇和全县震动很大,既教育了村镇干部,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作为班长,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刘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刚总是甘当标杆,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别人。他对班子成员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让他们放手干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支持。在刘刚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思想上合力、工作上分工、行动上合拍的良好作风。对待干部,刘刚做到了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他经常和干部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自己值班,让副职和其他干部回家休息。刘刚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他任杏河镇党委书记以来,先后向县委推荐使用干部23名。县上其他乡镇与机关的年轻干部认为杏河镇是干部干事成才的平台,争相要来这里工作。为了给干部职工创造高效方便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乡镇工作,在刘刚的提议下,镇上给每个副职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办好镇机关职工灶,迎来送往全在机关灶上吃,机关干部每顿饭只收一元钱;在镇机关院内安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搞好干部健身娱乐活动。去年他从延安参加培训回来,自己掏钱给班子成员每人买了一双布鞋。他说,“镇干部常年穿军用胶鞋下村捂脚,回到镇上穿舒服。”刘刚对下属到位的关心,让下属感到无比。他还召开班子成员家属廉政会,教育家属人人争做“廉内助”。2007年乡镇换届中,他的堂弟当时既是镇党委文书又是后备干部,但在党委上报填写意见中,在同等条件下他竭力优先推荐其他3名干部。刘刚对干部的关心、激励,凝聚了人心,这个团队成为群众认可的有活力、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最佳团队。
刘刚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实体现者,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本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高尚情操。通过调查了解,县、镇、村干部及群众对刘刚这个先进典型公认度高。大家一致认为,刘刚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典型生动,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学习、宣传刘刚同志,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