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医院先进材料
创新机制 发挥特色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阎良区中医医院先进材料
阎良区中医医院于1984年建院,占地4.67亩,建筑面积5100m2,现有干部职工11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3人,开设床位78张。近年来,在阎良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紧紧围绕“为社会奉献最佳医疗服务,为医院赢得最大发展空间”这一经营理念,把中西医结合骨科作为龙头,重点发展针灸康复、肛肠、微创等专科,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构建长效机制,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了医院快速发展,2009年,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每年的目标责任考核中,阎良区中医医院始终走在前列,在卫生系统树立了标杆形象。
一、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健全
按照卫生局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以及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的活动要求,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重在质量建设,严格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建设,突出临床规范操作常规与技术规程执行。同时,加强职工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管理,督促职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医院各项工作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截止2012年6月,全院共有中级以上职称14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同时我院始终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并每周四下午安排医务人员培训学习,以巩固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科室制定学习计划,每月进行学习与考核,使得全院卫技人员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我院继续抓好行风建设,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不仅让病人满意,更要让政府满意和社会满意;各科室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建立三日内出院病人回访制度,使得病人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二、县镇一体,带动基层快速发展
根据阎良区实行县镇一体化的工作要求,按照“编制人员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原则,阎良区中医医院于2010年9月7日对武屯镇中心卫生院实行了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阎良区中医医院派了7名医师以上职称的同志到武屯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发挥中医药卫生服务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
2011年8月,阎良区中医医院又与振兴卫生院、北屯卫生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区中医医院整合区乡两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区乡村三级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加大中医诊疗设备投入,拓展中医诊疗业务,使中医院的技术、管理强力植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快速介入,突出中医特色,为群众就医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施一体化后,3个卫生院就诊条件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就诊患者明显增加,日门诊量均实现翻番。武屯镇中心卫生院从没有住院病人到每月达到45人次左右,从一体化开始的20张床位,现增加到27张床位;振兴卫生院日门诊量猛增,住院病人也每月有50人次;北屯卫生院以前只销售医保药品,现日门诊猛增至40人次,而且每月有32人次的住院病人,基本医疗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体化管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敢于突破,创新住院报销模式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工作,阎良区中医医院敢于改革,大胆创新,在武屯、北屯、振兴卫生院三个一体化医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住院新模式,改变了现行住院缴费流程,即参合患者到医院住院治疗时,无须缴纳押金,只需与医院签订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并提供合疗证、本人或直系亲属身份证、户口簿,出院时仅支付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的部分即可。这一服务模式改变了医院传统的住院模式,不但简化了就医手续,也缓解了患者的住院交款压力,尤其是困难群体,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便利,增进了医患和谐。
四、发挥特色,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文化建设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阎良区中医医院运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运用信念、道德等无形力量,倡导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树立医院的最佳形象。印制了《员工手册》,制订了医院的宗旨、办院方向、院训、发展战略、经营服务理念等医院精神以及职工文明服务规范。先后在院内东墙设置大型中医文化墙、在门诊楼车行通道建立了宣传橱窗。在门诊大厅安装了LED显示屏、电视,循环播放中医药预防保健专题片。在楼内走廊以及候诊区张挂中医药预防保健等中医药知识宣传图板。在病房内安装了闭路电视,播放中药预防保健知识讲座。制作了反映我院中医专科专病特色诊疗专题片,在阎良区电视台播放。同时,印制中医健康教育处方3.6万份,使中医特色文化在全区得到了广泛的宣传,现如今,看中医的人越来越多。
荣誉、成绩永远成为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阎良区中医医院全体人员将继续秉承团结向上的拼搏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杏林园中的领头雁--***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同志
他聪明睿智、思维敏捷,他踏实肯干、雷厉风行,他平和谦让、刚中有柔,他就是***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同志。***同志生于1971年,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宝鸡中医学校,由一名中药调剂员到药剂科主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4月被提拔为***县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
博
学多才,厚积薄发
***生于偏远贫穷的***,自幼聪明好学,由于家中兄弟多,他不愿拖累父母,将鸿远的大学梦深埋心中,15岁初中毕业后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鸡市中医学校。在学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寒窗苦读中,凭着他的勤奋与执着,很快在全年级脱颖而出,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岁就参加了工作。参加工作后是一名中药调剂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学以致用,在药品的管理和炮制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并付诸实践,大胆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药品质量,95年被提拔为药剂科主任。他上任后深知“药品质量是身关患者生命的大事”,在药品采购、验收方面严格把关,对部分需要炮制的中药他亲自炮制,药品质量连年在全县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他突出的管理才能和朴实的实干精神受到院领导的赏识,98年又被任命为医院办公室主任兼药剂科主任。在领导的信任和重托下,为了适应新岗位,他更加勤奋努力,对自己的要求更高,积极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卫生管理大专,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取得了西安交通大学卫生管理大专学历。在工作之余,《中国医院管理》、《领导决策与艺术》等书是闲不离手,他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已,在办公室的几年时间里,重任没有压垮他,却更加激励、锻炼了他勇于探索、大胆管理,遇事沉着冷静、处事得当的信心和能力。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工作实践的锻炼,使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2003年他被提拔为副院长职务。
改革创新,铸就辉煌
从药剂到管理不是志向的转换,而是事业的延伸。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一名有建树的领导者。工作十几年来,他把敬业与尽职、谦和与博大作为自已的人生准则,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受到职工的拥戴.
2003年他走上领导岗位时,分管的是总务后勤和行政管理,而医院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住院部是八十年代修建的平房,供应室的四间平房已是危房,每逢阴雨天气无法正常上班,他面临的情势很不乐观。在诸多的困难面前,他刚毅果断,毫不气馁,和主要领导一起跑省进市,积极争取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陕西省农村中医工作达标县建设项目,这使他兴奋不已。从住院楼的立项、设计、修建到投入使用,整整十个月时间他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他知道住院楼是全院80多名职工的殷切希望,更是关系全县8万群众的惠民工程。因此,在工程设计前他多次去省市医院考察,又去邻县同级医院学习,为了要实用、节省、美观,他走一家翻一份设计图纸,不厌其烦,虚心请教,在住院楼工程设计、修建时,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从工程施工到投入使用,他始终不离工地,每批材料他都要验收,在他的认真负责下,美观实用的住院楼终于拔地而起,并且很快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整体面貌和就医环境.
医院要发展,管理是关键。赵院长坚信这一点。他先从抓医院的正规化建设着手,亲自主持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100余条;其次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定了《医院考核工作细则》,健全了职工奖罚条例,层层压担子,让中层管理者有职、有权、有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医院各项工作步入条例化、正规化渠道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又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初他就逐步着手起草《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拟定了岗位聘用条件,2004年底正式实施。通过全院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也通过竞聘走上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分配制度改革中,他提出将管理、技能、责任要素纳入分配,实行院科两级分配,采取向一线倾斜、向风险岗位倾斜的分配办法,起到了促质量、促效益、促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心系群众,体恤民情
起锁林同志是农村长大的,有着深厚的贫民情结。他常说“为患者做一件实事不只说说而已,而是要从细微处着手,要眼到心到,心到手到”。
他家住在医院,礼拜天他经常看到有许多农村群众来医院看病却找不到医生,而农民本身看一次病就很不容易,多来一趟车费就需十多元,这对山里的群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看到眼里,记在心上。2003年十月份在一次领导班子会议上他提出:在全院实行“无节假日门诊”、医技科室免费为患者寄送检查结果”等六项便民措施,并得到大家一致同意。这些便民措施推出以来,群众不论是逢年过节、还上走亲访友都可以随到随诊,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去年春节前,本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
问题,他又提出了“回访500名出院病人”、“开设贫民病房”、“优惠手术费”等八项便民措施。我县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特别又是寒冬腊月,山路很危险,要对分散在全县十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的500名病人进行上门回访,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副院长就亲自带队,他每天带领四五个医务人员从医院早早出发,很晚才回来,医务人员经常更换,但每跟他跑上一天山路回来后还是不停地喊累,而他一去就是半个多月,从不间断,他没有说过累,因为他每天都会为不同的群众解病除忧,他很充实,但大家从他的笑容背后都看到了那藏不住的疲倦。这八项便民措施开展三个多月来共为患者减免医疗费用13000余元。
奋进的意志如山,人格的魅力无穷.***同志虽然走上领导岗位只有三年,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睿智和勤奋努力,在医院的管理事业中乘风破浪,展翅腾飞,不断地创造着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第三篇: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杏林园中的领头雁--***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同志他聪明睿智、思维敏捷,他踏实肯干、雷厉风行,他平和谦让、刚中有柔,他就是***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同志。***同志生于1971年,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宝鸡中医学校,由一名中药调剂员到药剂科主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4月被提拔为***县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博学多才,厚积薄发***生于偏远贫穷的***,自幼聪明好学,由于家中兄弟多,他不愿拖累父母,将鸿远的大学梦深埋心中,15岁初中毕业后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鸡市中医学校。在学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寒窗苦读中,凭着他的勤奋与执着,很快在全年级脱颖而出,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岁就参加了工作。参加工作后是一名中药调剂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学以致用,在药品的管理和炮制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并付诸实践,大胆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药品质量,95年被提拔为药剂科主任。他上任后深知“药品质量是身关患者生命的大事”,在药品采购、验收方面严格把关,对部分需要炮制的中药他亲自炮制,药品质量连年在全县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他突出的管理才能和朴实的实干精神受到院领导的赏识,98年又被任命为医院办公室主任兼药剂科主任。在领导的信任和重托下,为了适应新岗位,他更加勤奋努力,对自己的要求更高,积极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卫生管理大专,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取得了西安交通大学卫生管理大专学历。在工作之余,《中国医院管理》、《领导决策与艺术》等书是闲不离手,他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已,在办公室的几年时间里,重任没有压垮他,却更加激励、锻炼了他勇于探索、大胆管理,遇事沉着冷静、处事得当的信心和能力。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工作实践的锻炼,使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2003年他被提拔为副院长职务。改革创新,铸就辉煌从药剂到管理不是志向的转换,而是事业的延伸。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一名有建树的领导者。工作十几年来,他把敬业与尽职、谦和与博大作为自已的人生准则,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受到职工的拥戴.2003年他走上领导岗位时,分管的是总务后勤和行政管理,而医院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住院部是八十年代修建的平房,供应室的四间平房已是危房,每逢阴雨天气无法正常上班,他面临的情势很不乐观。在诸多的困难面前,他刚毅果断,毫不气馁,和主要领导一起跑省进市,积极争取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陕西省农村中医工作达标县建设项目,这使他兴奋不已。从住院楼的立项、设计、修建到投入使用,整整十个月时间他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他知道住院楼是全院80多名职工的殷切希望,更是关系全县8万群众的惠民工程。因此,在工程设计前他多次去省市医院考察,又去邻县同级医院学习,为了要实用、节省、美观,他走一家翻一份设计图纸,不厌其烦,虚心请教,在住院楼工程设计、修建时,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从工程施工到投入使用,他始终不离工地,每批材料他都要验收,在他的认真负责下,美观实用的住院楼终于拔地而起,并且很快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整体面貌和就医环境.医院要发展,管理是关键。赵院长坚信这一点。他先从抓医院的正规化建设着手,亲自主持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100余条;其次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定了《医院考核工作细则》,健全了职工奖罚条例,层层压担子,让中层管理者有职、有权、有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医院各项工作步入条例化、正规化渠道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又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初他就逐步着手起草《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拟定了岗位聘用条件,2004年底正式实施。通过全院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也通过竞聘走上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分配制度改革中,他提出将管理、技能、责任要素纳入分配,实行院科两级分配,采取向一线倾斜、向风险岗位倾斜的分配办法,起到了促质量、促效益、促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中医医院副院长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中医医院副院长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乙亥末,庚子春,辞旧迎新之际,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华夏大地,染者数万。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重大挑战。灾难面前,有这样一位勇者,在疫情面前,他毫不退缩,履职尽责,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品德;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无畏坚守,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医学研究生和青年医生,以身作则彰显着一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德行。他就是我的导师,荆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脾胃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严光俊。
一、迅速反应,投入战斗,彰显医者的家国情怀。
严光俊教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治学严谨,勤学好学,履职尽责,德高医精。在学生们眼里他是良师;在同事们眼里他是医院领导、科室主任、是劳模;在病人眼里,他是治病救人的良医。
老师,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特殊的存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待研究生,他从生活上关心和体贴;在临床上善于启发与及时解惑;在学术中严格要求和指导。尽职尽责、严厉却又和蔼。他常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学习专业有关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知识,拓宽知识面。他说:“中医是一门糅杂了多学科的学问,你们只有多读书,才能从古人那里发现新知,从别人那里借鉴到经验,自己再加以思考发掘,从而创新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写出好文章,成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人才”。他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们研究生的脑海里,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全面成长。
在我的记忆中,老师总是忙忙碌碌:门诊、查房、会诊、学术大会、行政会议……在工作日之外他还要辗转于外地参与学术活动进行主持和学术交流。他虽然很忙,但凡事安排有序,过程一丝不苟,事情都要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面对突如其来疫情,老师以敏锐的视角,特别是作为一名从医三十余年的中医工作者和人大代表,把严光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严光俊荆楚名医工作室年轻团队,第一时间迅速从他的团队成员组织了战疫小分队,在严光俊教授带领下,以李洁副主任医师为核心,十多位研究生共同参与,在大疫大灾面前体现中医人的担当,医者的家国情怀,更体现了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素养。新冠肺炎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中医药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疗效不断被证实,利用团队的力量迅速完成了新冠肺炎荆州方案的制定,组织了多个研究攻关项目,团队成员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一线工作中,并组织他的团队每天推出一篇中医抗疫科普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防护知识,缓解焦虑与恐慌。
特别难忘的是《严光俊对你说》专题栏目一直陪伴着大家,分享我们对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和智慧,及时普及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预防、就诊、治疗、调护知识,就新冠肺炎相关热点热门话题为广大读者群体答疑解惑,并对网络流传错误信息拨乱反正。
二、建言献策,大力倡导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的防治。
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对老师又多了更深一层的感情。自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老师放弃节日的休假,冲锋在前,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第一时间战斗在疫情第一线。他不断呼吁尽早的将中医药深度介入荆州市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并写出了《中医药早期、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治疗的七点建议》,大多建议已经纳入荆州市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技术攻关内容。严老师担任荆州市中医药攻关专家组课题组常务副组长,制定了荆州市疫情防控中医专家指导组的工作方案,切实做好中医药早介入,深度介入,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诊疗的工作。他还负责医院的发热门诊和中医预防门诊等工作,至今他都坚守在我院防疫工作最前线。他带领团队日夜兼程研制的“益气防感合剂”收到了广大群众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被大家称为防疫奇兵,随着疾病的不断深入,适时推出益气解毒方——第二阶段的预防用药。针对部分病人专阴时间长,恢复慢,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又转为阳性这一类情况,在中医理论框架内提出益气转阴方的工作思路。在医院内,时刻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并到病房和内镜中心检查落实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严老师还组织他的团队,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结合荆州的地域、气候和流行病特点,再融入自己的“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不断完善湿热论,进一步探讨湿毒理论,先后制定出了两版“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供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的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参考。
三、积极介入危重病人的救治,科研攻关解决临床难题。
让我感触颇深的一件事是:隔离病房有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依靠无创呼吸机维持,病情非常严重。严老师马上牵头联系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谢胜院长、刘园园主任对危重症患者治疗进行远程网络分析讨论,专家们与治疗组医生充分沟通,结合病人舌苔、症状及检查结果,将病、证、症结合,根据卫、气、营、血辩证归纳证候类型、判断病机本质、决定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指导患者下一步的治疗。隔离病房的主任在讨论后说:“感谢专家教授指导我们重症患者诊疗,有了专家的支撑,我们更有信心了!”严老师这种敢为人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事迹在我们研究生,乃至全体医务人员中都成为美谈,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大家纷纷为老师点赞。
目前疫情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荆州市防控指挥部组织荆州和广东中医药专家进行联合攻关,就是要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中西医协同作战,对于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是重中之重,老师作为攻关组的组长,身体力行,对该组所有39例逐个分析,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取得了初步效果。
老师是劳模,他上门诊不看完病人不下班,病人远道而来要求加号的他也从不拒绝,我们几个跟诊的研究生看着都下午一点多了,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严老师却对我们说:“病人来回辗转一不容易,一定要让他挂上号,晚点下班不要紧,你们轮流先吃饭去。”这次疫情来了更是不例外,他坚持要早日恢复门诊,为那些慢性疾病者提供中医治疗,他说“年前都跟病人说好了的初七来的,绝不能食言,他们开的药刚好只够吃到初七的,你们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不能想象他每天工作的辛劳以及作为医院领导,荆州市中医药攻关专家组课题组常务副组长的他承受的巨大压力,我们唯一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就是跟他上门诊帮他在电脑上开处方。每次看见穿着隔离服细心地给病人拿脉看舌象的他,觉得他眼里的光比星星还闪耀。严老师对疫情十分关注,每天交班都给大家讲解最新疫情形势,更是给全科一线医生以鼓励;他心系病房里每一位患者,工作到再晚也会和主治医生讨论病情并对治疗方法予以指导。
老师平日里很忙,很少口头上关心我们,但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更加牵挂着科里每一位医生、护士和学生,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每天都在群里发消息提醒大家要注意防护,同时也没忘记督促我们学习,经常在凌晨的时候在群里转发有关疫情的好文章,并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让我们好好学习借鉴。他对我们研究生的关心和栽培是我们奋勇前进的动力。
老师没叫我们要勇于担当,没吩咐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没让我们关心他人,但是他肩抗责任,心系病人,用他的每一个行动在诠释着一个医生对家国的坚守,对工作的专注,对同行和学生的关心。老师的“身教”鞭策着我,努力成为一个称职的好医生。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老师从我的世界走过,立起一道我会为之不懈努力的标杆。
第五篇:中医医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疫情先进事迹材料二
中医医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1情先进事迹材料二
乙亥末,庚子春,辞旧迎新之际,一场XX席卷华夏大地,染者数万。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重大挑战。灾难面前,有这样一位勇者,在1情面前,他毫不退缩,履职尽责,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品德;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无畏坚守,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医学研究生和青年医生,以身作则彰显着一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德行。他就是X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脾胃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X。
一、迅速反应,投入战斗,彰显医者的家国情怀。X教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X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治学X谨,勤学好学,履职尽责,德高医精。在学生们眼里他是良师;在同事们眼里他是医院领导、科室主任、是劳模;在病人眼里,他是治病救人的良医。
老师,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特殊的存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待研究生,他从生活上关心和体贴;在临床上善于启发与及时解惑;在学术中X格要求和指导。尽职尽责、X厉却又和蔼。他常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学习专业有关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知识,拓宽知识面。他说:“中医是一门糅杂了多学科的学问,你们只有多读书,才能从古人那里发现新知,从别人那里借鉴到经验,自己再加以思考发掘,从而创新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写出好文章,成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人才”。他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们研究生的脑海里,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全面成长。在我的记忆中,老师总是忙忙碌碌:门诊、查房、会诊、学术大会、行政会议……在工作日之外他还要辗转于外地参与学术活动进行主持和学术交流。他虽然很忙,但凡事安排有序,过程一丝不苟,事情都要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面对突如其来1情,老师以敏锐的视角,特别是作为一名从医三十余年的中医工作者和人大代表,把X劳模创新工作室和X荆楚名医工作室年轻团队,第一时间迅速从他的团队成员组织了战1小分队,在X教授带领下,以X副主任医师为核心,十多位研究生共同参与,在大1大灾面前体现中医人的担当,医者的家国情怀,更体现了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素养。X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中医药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疗效不断被证实,利用团队的力量迅速完成了XX方案的制定,组织了多个研究攻关项目,团队成员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一线工作中,并组织他的团队每天推出一篇中医抗1科普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防护知识,缓解焦虑与恐慌。
二、建言献策,大力倡导中医药深度参与X的防治。这一次的X1情,让我对老师又多了更深一层的感情。自此次1情发生以来,老师放弃节日的休假,冲锋在前,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第一时间战斗在1情第一线。他不断呼吁尽早的将中医药深度介入X市X的治疗中,并写出了《x》,大多建议已经纳入X市中医药治疗X技术攻关内容。X老师担任X市中医药攻关专家组课题组常务副组长,制定了X市1情防控中医专家指导组的工作方案,切实做好中医药早介入,深度介入,全过程介入X诊疗的工作。
他还负责医院的发热门诊和中医预防门诊等工作,至今他都坚守在我院防1工作最前线。他带领团队日夜兼程研制的“x”收到了广大群众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被大家称为防1奇兵,随着疾病的不断深入,适时推出益气解毒方——第二阶段的预防用药。针对部分病人专阴时间长,恢复慢,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又转为阳性这一类情况,在中医理论框架内提出益气转阴方的工作思路。在医院内,时刻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并到病房和内镜中心检查落实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X老师还组织他的团队,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X感染的X诊疗方案》,结合X的地域、气候和流行病特点,再融入自己的“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不断完善湿热论,进一步探讨湿毒理论,先后制定出了两版“X市XX的中医诊疗方案”,供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的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参考。
三、积极介入危重病人的救治,科研攻关解决临床难题。让我感触颇深的一件事是:隔离病房有一位危重X患者,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依靠无创呼吸机维持,病情非常X重。X老师马上牵头联系x对危重症患者治疗进行远程网络分析讨论,专家们与治疗组医生充分沟通,结合病人舌苔、症状及检查结果,将病、证、症结合,根据卫、气、营、血辩证归纳证候类型、判断病机本质、决定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指导患者下一步的治疗。隔离病房的主任在讨论后说:“感谢专家教授指导我们重症患者诊疗,有了专家的支撑,我们更有信心了!”X老师这种敢为人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事迹在我们研究生,乃至全体医务人员中都成为美谈,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大家纷纷为老师点赞。
目前1情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X市防控指挥部组织X和广东中医药专家进行联合攻关,就是要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1情,关键要靠科技,中西医协同作战,对于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是重中之重,老师作为攻关组的组长,身体力行,对该组所有39例逐个分析,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取得了初步效果。
老师是劳模,他上门诊不看完病人不下班,病人远道而来要求加号的他也从不拒绝,我们几个跟诊的研究生看着都下午一点多了,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X老师却对我们说:“病人来回辗转一不容易,一定要让他挂上号,晚点下班不要紧,你们轮流先吃饭去。”这次1情来了更是不例外,他坚持要早日恢复门诊,为那些慢性疾病者提供中医治疗,他说“年前都跟病人说好了的初七来的,绝不能食言,他们开的药刚好只够吃到初七的,你们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不能想象他每天工作的辛劳以及作为医院领导,X市中医药攻关专家组课题组常务副组长的他承受的巨大压力,我们唯一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就是跟他上门诊帮他在电脑上开处方。每次看见穿着隔离服细心地给病人拿脉看舌象的他,觉得他眼里的光比星星还闪耀。X老师对1情十分关注,每天交班都给大家讲解最新1情形势,更是给全科一线医生以鼓励;他心系病房里每一位患者,工作到再晚也会和主治医生讨论病情并对治疗方法予以指导。
老师平日里很忙,很少口头上关心我们,但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更加牵挂着科里每一位医生、护士和学生,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每天都在群里发消息提醒大家要注意防护,同时也没忘记督促我们学习,经常在凌晨的时候在群里转发有关1情的好文章,并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让我们好好学习借鉴。他对我们研究生的关心和栽培是我们奋勇前进的动力。
老师没叫我们要勇于担当,没吩咐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没让我们关心他人,但是他肩抗责任,心系病人,用他的每一个行动在诠释着一个医生对家国的坚守,对工作的专注,对同行和学生的关心。老师的“身教”鞭策着我,努力成为一个称职的好医生。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老师从我的世界走过,立起一道我会为之不懈努力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