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实守信典型事迹材料
(诚实守信)江苏常州虞菊伢:“信义妻子”的
诚信接力
虞菊伢,女,1967年8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南渡镇梅庄村农民,2011年春节以来被社会各界誉为“信义妻子”。
2011年春节前的一天,溧阳籍包工头施阿林在为工友们结算工资的途中,出了车祸,住院后一直昏迷不醒。工友们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在担心自己的工钱该怎么结算……就在这时,跟施阿林一起干了十多年的老工友陈云根,接到施阿林妻子虞菊伢打来的电话,让他召集一起干活的工友们在第二天,也就是腊月28日到他家领工钱。
原来,施阿林出车祸后,身患肾病多年的妻子虞菊伢,一边顶着压力和伤痛竭力照顾丈夫,一边冒着风雪开始向亲朋好友借钱为工友结算工资。在虞菊伢的努力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到了12.5万元,加上自己家里的2.5万元,终于凑齐了15万元工钱。
腊月28日那天,工友们齐聚到了施阿林家,当天,最多的工友唐小麻拿到了3.1万元,最少的也拿到了200元。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使陷入巨大苦难的家庭,能够始终怀着一颗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心?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们走进了虞菊伢的家——溧阳市南渡镇梅庄村。
曾经跟着施阿林打零工的村民潘来保告诉我们,他们所在的自然村叫东管村,共80多户人家,干泥瓦匠出身的虽只有5、6人,但在施阿林的示范带动下,这里的装修承包活还是远近闻名的。原因是施阿林不仅活干得好,而且讲诚信、守信用,周边民房、厂房翻新改造都找他,想干的活干不完,阿林还带动了一批像潘来保这样年长的村民打零工,带着大家动手致富。
邻居李秀珍说:“虞菊伢一团和气,从不与人红面孔,遇上谁有困难,总是大方帮助。”她感慨地讲:“去年,我丈夫生病住院要开刀手术,家里钱不够,就向菊伢开口借2000元。她二话没说,就把省吃俭用的钱送来,我感激得连声说谢谢,她说谢什么,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
从村民们的反映中看出,夫妻二人平常就是一对热心肠,只要别人有什么困难,但凡自己力所能及,一定是不遗余力地帮上一把。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后,不禁要对俩人更加钦佩。
施阿林的童年是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度过的。14岁时,父亲在无锡打工时因工死亡,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施阿林读到初一也就只好退学了,于是,他小小年纪就干起了泥水匠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贫苦出生的妻子虞菊伢也很能吃苦,进门后不但把老母亲服侍得妥妥当当,家里更是照顾的十分周全,村里人都说这样的好媳妇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然而,年前的这起车祸还是给这个平淡幸福的家,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经历过苦难历练的虞菊伢依然选择了坚强。在南京陪伴丈夫就医的病房里,虞菊伢谈定地说“丈夫醒来后肯定也会支持我这样做的。工人们的工钱结了,心里才踏实”。
这对夫妻的诚信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界的捐款和救助如雪片般飞来……借给虞菊伢6万元,帮助她结清工人工钱的朋友周建荣说得好:“凭他们的为人,借钱给他我放心。如果以后他们没有偿还能力,就当我为他们捐款了。”
2011年2月,溧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了虞菊伢“溧阳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表彰她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并鼓励全面市民向她学习。虞菊伢的感人事迹也被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现代快报、常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其中3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栏目以《阿林嫂:两难面前 诺言最重要》为题对虞菊伢的信义之举进行了近7分钟的报道。
第二篇:诚实守信典型
诚实守信事迹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来被人们称颂与弘扬。先哲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说“朋而有信。”其意思都是说“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诚信是成就事业的根基”。我深知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实践。
诚实守信蕴藏于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对人诚恳,做事认真,诺言遵守,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次,受领导委托,我去光泽一家打印店拿开会用材料,刚好店里有要送到司前乡卫生院的“医疗登记簿”,店老板知道我是司前的,就希望我能把“登记簿”顺便带去。但是那“登记簿”足有三叠,每叠有二十斤左右的重量,我虽然有帮她的意愿,但面对六十几斤的东西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就想拒绝。然而,店老板似乎急着要把“登记簿”送去卫生院,而且抽不出人手,说了好些求助的话,最终我还是答应了下来。接下来,回司前的路途,当然艰辛了不少。到司前后,我打电话给卫生院陈院长,让他派人来接。原以为会很快来人,没想到等了二十分钟还没人来,就又发了条短信给陈院长,提醒他我在平常等车的地方。又等了十几分钟,还是没人来。很想把东西放在旁边店里离开,但没亲手把东西交给对方,实在放心不下,所以又继续等。总共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一位我认识的开车师傅提醒,在前方聊天的人中,就有卫生院的人,这才把事情办清楚。
我遵守自己的诺言,而且,也相信别人能够遵守对自己的诺言。在去年国庆前,一位和我同一批考到光泽的朋友向我借3000元钱,我了解下,知道他是用于在职本科学习,再考虑到他的为人不错,就把钱借给了他,那时和那位朋友也就认识半年左右。他很感激,说找了这么多人,还是小弟好(小弟是他对我的称呼)。在春节期间,他信守承诺把钱还给了我。而在2010年时,我也借了一笔钱,给刚认识2个月的同事,他也准时还给了我。说这段往事倒不是说我很喜欢借钱给别人,或者我的钱好借,而是想说,想让这个社会成为温馨的社会,需要每个人都信守承诺,成为一个诚信社会,这样,人帮我,我帮人,少些质疑,多些信任。
由于平常做事做人比较靠谱,在司前的同事很相信我。在乡政府,有时会出
现东西少掉的事情,所以,当放假时,有些同事回家前就会把东西交予我保管,因为我住的地方相对安全。我也不辜负他们的信任,认真看管,每次都能把东西完好的交回给他们。
战国时期,楚人有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是楚国人,为人重言守信,答应过的事,必尽力去做,因而美誉远播,深得楚人的信任。季布是我的榜样,我会向他学习。
第三篇:诚实守信模范事迹
诚实守信 自强不息
——郑清利
今年刚过38岁的郑清利同志,是一名下肢残疾青年,但他和健全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一点也没有落后,甚至比健全人做的更好。他始终坚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坚守诚信,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为社会服务的承诺,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干出了令人佩服的成绩,树立了诚实守信、有诺必践、自强不息的良好形象。
1989年,他高考落榜了,但他很快就从失落中逃了出来,恢复了生活、学习的信心。一个月的调整后,他到一家工艺美术厂应聘,厂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被他的坚强和自信感动了,决定收下他。
学徒期间,郑清利总是利用一切的时间,努力学习,抓紧练习,大胆实践,用于探索,所做的绘画工艺品总是有创造、有新意,往往得到师傅的赞赏和肯定,得到了厂里领导的一致好评。他与同事融洽相处,他虽没上大学,但在厂里同事眼中,他 1 算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物。郑清利也善于帮助他人一起学习进步,往往鼓励同事要多读书,多学习,只有这样技能才能真正提高。闲暇之余,他还交同事们弹吉他,吹笛子,搞点小型联欢会,整个厂子充满了工作学习的热情,也洋溢着同事们的欢歌笑语,大家不但工作积极,生活也很充实。
很快,四年的学徒快要结束了,诚实乐观、自强自立的精神不但让郑清利学到了知识、技能,也获得了很多愿意帮助他的好朋友,更可喜的是他的优秀的表现也打动了美丽善良的姑娘的芳心,姑娘不顾他的残疾,一心一意的要和他共同创造生活、创造未来。郑清利成家了,他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的人,这个家庭让很多人感动、羡慕、喝彩。
2004年,郑清利夫妻在金积街上租了门面房,开了一家工艺美术店,这是金积街上第一家个体工艺美术店,专门制作标牌,制度牌等工艺牌匾。不断有人在郑清利那里做过标牌后,互相传说,都知道金积街上有个残疾人能写能画,手艺很高。慢慢 2 的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很多单位、个人做牌子,写牌匾什么的都来找他。
郑清利深知,要想把这个店经营好,不但要有过硬的技能,更主要的要诚实守信,做工要精益求精,保质保量,按时按点的完成客户交与的任务。正是这些正确的理念,他在工艺美术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口皆碑,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就连一向要求严格,标准极高的部队也慕名找到郑清利要求与他合作。郑清利抓住机遇,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与部队的合作中,先后联系驻吴、驻青等四个部队,给他们制作加工展板牌匾,每次都能得到部队官兵的高度好评和肯定。有时遇到上级来检查或开现场会,需要制作大量的标牌和展板,各部队都需要制作,部队领导相当重视,找郑清利洽谈,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的制作加工各种牌匾展板,郑清利总是认真、诚恳的接受部队领导的指示,就像一名士兵接受首长的命令一样,他的答复总是:“保证完成任务”。但回到家里,他却又兴奋又着急,这 3 么大的工作量,完成起来真是太难了。可是他不能泄气,一定要完成,要讲信誉。于是他调集同行里的高手来帮他,宁可多出点工钱也要找技术过硬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质保量、按时按点的完成任务。他亲自操作设计,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的工作,有时竟会在电脑前睡着。部队的官兵很是佩服他的作风,也来工作现场陪他一起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任务按要求完成了,部队领导不停地赞许,不停的肯定,说他们的效率高、质量高、标准高,真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他的心里乐滋滋的,这才好好睡觉去了。
郑清利的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在部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部队对于郑清利来讲是一个庞大的客户,大的简直无法想象。常言讲:“诚实是金,守信是银”。郑清利用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个真理。随后的几年里,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与部队官兵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真诚友好 4 情谊,这些不但给他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经济收入,也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2000年,郑清利搬到了吴忠,继续开店,继续工作,继续生活,继续坚守诚实守信的人生哲学,继续按照他的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在业界、同行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郑清利不仅在工作中如此,在生活中他也如此。他总是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帮助其他残疾人树立信心,树立生活的勇气,与他们谈心交流,告诫他们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通过刻苦的学习,锲而不舍的实践,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有他的位臵,都会留下创造生活的脚步和痕迹。不但是残疾人,健全人与他相处,都会被他的诚实坚强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乐观、与人为善的操守所打动,一些不求上进的朋友改变了自己一些消极的思想,积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来。
他一直坚持学习书法,起早贪黑,20年来没 5 有间断,现在他已是书法界知名的书法家了,在全国、全区及市级的各项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和入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吴忠日报对他几次做了专门介绍,吴忠广播电台专程采访他并多次滚动播放了他的自强事迹,他还被自治区文联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郑清利认为这些都是纸上的荣耀,他真正要做的,依然是学习,不停地学习,希望在书法事业上走的更深,走的更远。他被吴忠高级中学聘请教授书法,他耐心细致,诚心诚意的把书法的真谛教授予学生们,以正确的方法和理论,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早一点懂得学习书法的意义和方法,少走弯路,少走错路,短短的2年来,他所交的学生在第二节中小学生书法节中2人获奖,15人入展,他本人也同时获奖。
生活中,社区就是他的家,他帮助社区写宣传标语、通知等,做一点他力所能及的贡献,他觉得为社区做的太少太少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对他也很尊重,往往在生活上对他也很照顾,也很帮助。他 6 很荣幸的被社区及镇政府评为“五好家庭”和“和谐家庭”。
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相互尊重这是郑清利一贯坚持的信条,是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他走向人生更高境界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他依然如此乐观,如此坚强,如此好学,希望他在事业上、生活上、学业上继续努力,更上一次楼,取得更多成绩。
第四篇:诚实守信典型材料严书明
朴实显坦荡 诚信亮人生
——记王店镇中心小学诚实守信教师严书明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是严书明同志一贯的做人准则。
严书明,男,汉族,王店镇藕塘村人。1974年出生,1997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该同志参加工作之初,一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农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亲戚朋友都劝他想办法调到镇小工作,但他却没有那样做。反而说:“领导派我来这里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不讲原则,不讲诚信,既来之则安之。” 在工作期间函授汉语言文学大专学业,现本科学历,曾多次被评为孝昌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等。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的结晶。
一、赤胆忠心向党组织靠拢
1997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孝感市范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工作。他总是说:“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坚持,我要对学生、学校负责,要讲求诚信。”在王店镇教育事业上工作的这十几年里,每次都主动勇挑重担,从来没有提出过意见,总是服从领导的安排,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
他先天性体质差,属于虚胖性。2003年春,当他听说有义务献血的活动时,他第一个向学校申请参加义务献血。校长和同事都劝他别去,怕他虚弱的身体受不了。倔强的他义无反顾地坐上车到王店镇卫生院参加义务献血。献血后,他的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的反应:四
肢无力、身出虚汗、寝食难安、双手虎口肌肉抽筋„„无法上班,他只好向校长请病假调养几天,可是他的亲人却远在北京,无力照顾。老师们看到这些深受感动,都纷纷加入照顾的行列:今天你送点汤,明天我送点点菜。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党的形象的先进性,他也认识到,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从严要求自己,在组织的关怀下,更快地成长进步。在2008年,他毫不犹豫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其次,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工作,为学校建设起带头作用。
二、坦诚尽职对工作负责
他教书快16年了,他走到哪个学校都会尊重同事;当自己刚进单位时,工作经验少,他总是本着请教学习的态度和同事交流,并向他们学习,不恃才傲物,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苛求别人。在工作中,要有主动承担繁重工作的精神,如:一旦发现办公室的应用水喝完了,他总会主动用自己脆弱身体(曾经腰椎三段骨折)扛起一桶水放到饮水机上,就是为了老师们有及时的热水解渴。有成绩不自我夸耀,他总说自己的成绩是同事们给的。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学校他的课程本来很重,校长又让他在学校食堂帮忙管理,妻子听说后极力反对,怕他的身体吃不消,他却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同事们也非常信任的向校长推荐他管理食堂工作。说他为人实在、诚实可靠,老师们都相信他能胜任这份工作。从此他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打食堂库房的门,准备为学生做早餐;等新鲜的早餐出炉后他又要组织
教师有序的抬到教室分发给学生;他事后又要认真整理食堂当天的各种记录和档案材料;早餐过后他又要处理自己班上的事情,既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又要搞好食堂工作他无怨无悔。一干就是一学期,这学期里,学校食堂营养餐品种多、味道鲜,没有出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对他的工作赞不绝口。
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在学校里,他一位与学生一起生活交往最多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他,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了他们更广泛的爱。
他班上有一个叫李徐龙的孩子,这个学生比较“特殊”:语言表达方面与一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每次说话总有些口吃,更要紧的是上任何课他总是心不在焉。他与学生父母电话联系,没有效果,因为父母并未把他儿子的这个现象放在心上,对别人的讲话毫不在意。与父母很少交流,口吃的毛病才越来越严重。打这之后,他上每节课都给李徐龙同学表达的机会,总是先易后难,让他明白他很重要。而每次他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请全班同学理解他的难处,耐心地听他说完,当他紧张时我微笑着鼓励他慢慢说。严老师这样做只是尽自己应该做的,没想到有一天他来到我办公室悄悄地塞给我几个煮熟的鸡蛋,并轻轻地对我说:“老„„老师谢谢您!”
每个班上都有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严老师总是用他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 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他们班里有个叫王俊超的学生,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来“软”来“硬”,他都无动于衷。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严老师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当严老师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就及时表扬他,并奖励他一张印有“你最棒”小贴纸,几天下来,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他基本能完成其中的一两个作业了。在他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时刻对学生报以诚信。只要是说过的话一定会向学生兑现。叶新丽同学的转变就是他众多诚信教育案例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叶新丽,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因在老家离家出走,爸爸当时又自暴自弃。当时她才十岁,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爸爸狼狈的样子,对她的内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够站稳,并一路走好呢?时间证明了严老师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叶新丽由原来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了偷拿同学钱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严老师决定用诚信来打动她。答应叶新丽作业写好就为她贴一颗红星,他奖给了叶新丽;要求叶新丽同学在室外不打闹就为她讲一个故事,严老师送给了她;教育她说话算数,就和她一起做游戏,他满足了叶新丽同学。在用自己亲身做法感染叶新丽的同时,告诉她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学期下来,老师们都看到了她的转变,但严老师觉得还不够。严老师还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想从内心改变她,于是在叶新丽生日那天,严老师给她买一个小生日蛋糕,中午放学后,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给叶新丽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蜡烛点燃的那一刻,生日歌响起的瞬间,严老师看到了,叶新丽的眼睛湿润了。许个愿吧,叶新丽哽咽着说,“我明年还想过生日。”对于一个缺少母爱,家庭残缺的孩子,严老师知道这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此时严老师己经感受到诚信给叶新丽带来的快乐,友情给叶新丽带来的决心。严老师悄悄地对叶新丽同学说:“如果你能从心里彻底的改掉拿钱的毛病,老师就请你到家中做客,为你过一个更加难以忘怀的生日。”叶新丽不做声,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在诚信的呵护下,叶新丽同学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的成长。
三、潜移默化感染他人
严老师家中兄妹多,一共兄妹七个。就靠父母种田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好不容易七个孩子都长大了,又要面对他们读书的困难。这时老人只好和七个孩子定下一个协议: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个人的所有费用老人负责去借点,日后你们长大了再去还。就这样他师范毕业就欠了五六千元钱的账,大部分是借兄妹的钱。刚刚还了不到一半,又要愁结婚的钱和住房问题,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跟兄妹借点,一借就是两万多元。本来工资很低的他,就这样走上了漫漫的还债之路。兄妹看他工资又低,身体又虚弱,还要拉扯大一个女儿,说不要他还钱,诚实守信的他没有同意兄妹的意见,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再困难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不管换债时间要多长我无怨无悔。”就这样,倔强的他一直到2010年终于把所有的债务还清了。13年的还债之路,对严老师来说,虽然艰辛,但也让他体验
到了许多美好。他以恪守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将诚信之美、师德之美,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同事、学生和周边熟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他的六个兄妹又都各奔东西去经商了,父母亲年老体弱,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不可能随兄妹到处奔波。谁知雪上加霜,八年前,母亲中风瘫痪在床,兄妹都在外经商,不可能回家常年累月照顾老人。他毅然决定离开何砦小学,回到家乡藕塘小学,一边教书,一边照顾老人。别人说他教书不行,所以“告老还乡”,他不在乎,一如既往的为老人尽孝尽力,因为他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亲中风时住院治疗将近一个月,他白天上班,下班后学会照料老人。当时还有很多不方便,例如:节假日都要回家料理家务,帮年迈的中风母亲做个人卫生、在她老人家身边护理,照看等等。平常也经常与她老人家聊天,只要老人家有事情,他总是第一时间放下身边所有的事情,使她的晚年生活,始终保持在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环境中渡过。因为他深刻地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年正月初十学校刚刚开学,一个学生家长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和我拜年,说是想了解他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完情况后,那位家长偷偷地往严老师的枕头下塞了八百元钱和一张纸条。言外之意就是要老师对他的孩子倍加重视,严老师发现后马上到这个学生的家中去,和这位家长促膝而谈。把学校和老师教书育人的原则,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都和家长交流了一番。家
长也从中受到了教育,表示坚决支持老师的做法。严老师临走时顺便把礼品和现金一一退还了家长,并且表示不会对他的孩子另眼相看。家长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还有一次,他的大嫂看到别的家长领取贫困生补助自己眼红,也想让严老师给在校读书的大侄子办个贫困生补助,严老师了解国家的政策,坚决没有给自己的侄子走后门,为这事还把大嫂得罪了,他大嫂说道:“你没有良心,当初你有困难我们借那么多钱你,现在让你帮个小忙就不行,要的又不是你的钱,真是个二百五。”严老师苦口婆心向大嫂解释了半天,才扑灭了她心中的怒火。
诚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内在修养,是一种令人敬仰的道德素质。待人以诚信,能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美德的养成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培养延伸,让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生活,形成一种具有辐射力的环境,让学生浸润在其中,通过真实的感受、领悟和提升,自觉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就像一棵树,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长,灿烂的阳光、清新的雨露和充足的养分,一样都不能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仅是严书明老师的口头禅,更是他身先士卒的行动指南,他用朴实的胸怀坦荡的在师生中交流,他用诚信点亮着美好的人生。
第五篇: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1.河南中医学院2000级中药专业学生王一硕,家境贫寒,在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下,于2003年7月顺利毕业。同年8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首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于陕西省麟游县。王一硕在去西部的前一天,亲自到为其办理贷款的广东发展银行未来支行留下联系方式,并保证一定按期还款。
在陕西麟游县,王一硕利用所学技术,带领当地农民建设黄芩GAP基地,手把手地教药农种植中药技术。指导当地制药企业通过国家GSP、GMP认证。
西部志愿者结束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南中医学院2005年中药专业研究生。目前,他被聘为河南省赫福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同时,还兼任多家企业的GMP认证技术顾问。2005年2月15日,他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所得到的收入,提前10个月还清了2677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王一硕同学从一个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在银行、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成为成才、奉献、诚信、自强的典型。他的事迹得到了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他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2.河南理工大学2006级学生徐定方,是一位来自贫困山村的大学生。早年家庭突生变故,父亲残疾、母亲去世,使他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是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他走出了学费难筹的困境,给他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求学氛围。徐定方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生活节俭,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弥补生活上的不足。徐定方知道,付出才是生命的意义;善良才是生命的本色。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先后获得2008‚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团员‛、‚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这一连串的殊荣,徐定方说:‚我忘不了刚来河南理工大学时,是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使我得以顺利入学注册;忘不了院领导帮我争取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忘不了老师们的关怀和呵护……那些曾经给过我帮助的人们,我会一一铭记在心。我获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我永远感激他们给我的无私帮助,我将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
3.邓费建、邓波兄弟两个均是西南大学2003级学生,和所有贫困大学生的家境相似:父亲患病、母亲体弱,家庭负债3万多元。为顺利完成学业,兄弟俩分别申请获得了1.28万元和1.32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实习那年,兄弟俩筹资4万多元办起了养猪场,当年春节猪出栏时,他们就偿还2.6万元贷款。
2006年11月底,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兄弟两个同时收到了3家饲料集团的工作邀请函。企业看中的是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按约还款的品质。
4.徐州贫困生肖俊在江苏大学求学。3年多的时间,他硬是靠着送牛奶、清扫楼道、抹桌子、做家教和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当肖俊就要毕业离校踏上工作岗位时,他拿出积攒的7500元送奶费,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诚实守信而又刻苦勤奋的他被‚常发集团‛看中,毕业后不久就将报到上岗。肖俊说,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是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他顺利读完了大学。
他通过‚新浪博客‛、‚QQ空间‛以及大学生‚校内网‛向全体大学生发出诚信还贷倡议。在倡议书中,肖俊写到,‚广大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们:我是江苏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和大家一样都是靠国家助学贷款顺利读完大学,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了我们!......毕业之际,饮水思源,如期履约,按时还贷,是我们每个接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同学的义务,也是对自己人生信用记录的珍爱......‛
5.江西省上饶市郑宜栋父亲在40年代经营着个油坊,由于信誉好,百姓都自愿到老郑处换兑油。因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郑宜栋父亲、哥哥被抓去服役未果遭枪杀,19岁的郑宜栋于是挑起家庭重担,但是油坊却遭偷窃,留下父亲欠乡亲们在油坊的债。在战乱年代,乡亲们也没有提起要郑家讨债。后来郑宜栋当上兵,过上好日子,找到父亲留下的账本,经过反复推敲,终于搞清所欠债务。84岁的老郑于是召开家庭会,研究还债。老郑顶住任何压力,执意连本带息一起还债。由于债主大都已经去世,幸存的不多,老人就一一向其后人解释并请求原谅。债主的后人大都万分震惊,不知情也表示不需要还债。84岁的老郑坚决要替父还老债,了心债,了却老人67年的心愿。
6.辽宁本溪农民武秀君在丈夫遭遇车祸去世后,承受着巨大的家庭痛苦,替夫还债。她一家人省吃简用,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她的大儿子出门很少坐车,小儿子每天只花1.5元的饭钱,就这样把所有挣来的钱和要来的欠款都用来偿还债务,包括那些债权人自己都认为无望收回而要放弃的债务。‚武秀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的内涵。她苦、她难,她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精神的重负,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和改变她坚守诚信偿还债务的决心。在武秀君这位普通农村妇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诚信为本、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闪烁着炫目光芒温暖人心。她用最纯朴、最真实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对债权的尊重、对合约的践行‛---这是在中国十大法治人物颁奖大会上,颁奖嘉宾对武秀君做出的感言。
案例分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自古就有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诚信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社会需要诚信,个人要立足社会更加需要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