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桂田同志先进事迹
刘桂田同志先进事迹
刘桂田,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本应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正像有的人劝他说:“工作革命一辈子,也该歇歇了。”可他心里始终想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于是他整日在长淮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忙碌着,他以自己真挚的情怀和真诚的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社区里,刘老是一个“有心人”。记得有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雪后结冰路上很滑,一个淮河路小学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不慎滑倒,鼻子和手上鲜血直流,刘老发现后,立刻把她带到自己家里,用热水为她清洗,贴上创口贴药膏,又亲自送她到学校这才放心。象这样的事不只是一次,他先后还帮助过3个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妈妈,回到了家。可每当孩子的家人表示感谢他时,他总是婉言谢绝。
社区里,刘老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虽然他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一时也闲不住,主动要求参加了社区“夕阳红”老年义务治安巡逻队。在一个大雨的早上,刘老无意间发现路边停放着一辆较新的摩托车,旁边又没有其他人,一种责任感促使他走上前去,发现摩托车车头被撬坏,他立即向110报警,经过派出所调查,这辆车原来是枞阳的,已经被盗好几天了,在刘老的帮助下,终于被追了回来。还有一次是在夜里,他帮邻居从小偷手里夺回被偷的自行车,事后车主送来一条高级香烟以表谢意,也被他谢绝。
刘老是一个“带头人”。由于一些原因,居民村下水道有时堵塞,污水满溢,有时几栋房子一楼被水淹,气味难闻,影响居民生活。每当此时,他总是会出现在现场,不论晴天雨天,不顾刺鼻恶臭,和社区居委会同志一道掏挖、清理、运污,忙前忙后。在他的带动下,居民们也都主动加入经常开展一些清扫卫生等义务劳动,不仅清洁了居住环境,也增进了邻居们的相互了解,加深了邻里感情,不仅刘老一家被评为“五好家庭”,他所住的楼院也被评为“文明栋”。
不仅在社区,在社会上,刘老“离休不离岗”,还为构建和谐铜都挑起一肩责任。离休后,刘老就申请参加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刘老曾经是个军人,在部队期间,曾有幸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过。多年来,他时刻不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青少年中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几年来,在市、县大中小学校等单位做报告20多场次,受教育达2万多人次。刘老还被一些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刘老在《铜陵日报》发表十多篇文章,其中《跟随毛主席航行》还曾被评为征文一等奖。更为可敬的是刘老时刻还关心着家乡建设,将所得稿费全部捐赠给铜陵长江大桥的建设。
2003年是刘老和老伴结婚六十周年纪念,儿子媳妇本想为老人好好庆贺一番,可刘老却把儿子媳妇送来的三百元钱送到市妇联,救助了一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庆贺。
刘桂田同志退休后在社区里他找到了新的舞台,做一些平凡而又平凡的事,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中,为身边的人带来了温暖,为社区营造了和谐之风。
第二篇:刘桂芝同志事迹材料
刘桂芝同志事迹材料
刘桂芝,女,1963年6月23日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宫颈癌防治组成员,中国内镜微创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妇科微创考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初级卫生保健协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委员,长治市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医30年来,她把真情和爱心献给了病人,不论何时何地,她都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仅2005年以来,她带领科室接诊患者356823人,接产12098人,手术8326人,急危重症抢救9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100%。如:85岁老人张冬英13.2斤的巨大肿瘤切除、民办教师赵改凤“起死回生”的抢救事迹„„,传为佳话。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几十年如一日,即便身患急性肾炎、年迈的母亲住院,也仍然坚持工作。近日,长期积劳成疾身患乳腺肿瘤的她,在北京手术二天后重返工作一线,又站在了治病救人的手术台上,人们称赞她是“用生命塑造生命的好医生”。
一、公而忘私,勇于奉献
刘桂芝同志始终以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病人负责,一切为了病人,对刘桂芝同志而言决不是一句空话。患者杨贝贝,入院时凝血功能障碍,生命垂危,为抢救杨贝贝,她五天未回家,想办法,定措施。在全科医护的努力下,硬是把杨贝贝从死神手里拖了回来。杨贝贝家属激动的说:“是刘主任给了她第二次生命”。85岁老人张冬英患巨大卵巢囊肿,各大医院已谢绝为其手术。患者慕名来到了我院,然而为其手术谈何容易,高龄风险巨大,刘桂芝同志最终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她经过缜密分析、精心设计,成功为其施行了切除手术(所切囊肿重达13.2斤)。手术成功了,患者家属沉浸在喜悦之中,可没人知道她此时正患急性肾炎,也没人知道刘桂芝同志年迈的母亲正在住院。她很少有时间关照自己的身体,发烧感冒,仍然坚持在手术台上,即便身患急性肾炎也没有休息一天,而是一边工作一边治病。患者赵改凤因难产子宫破裂,在外院子宫切除后,出血不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因病情危重和家境窘困,其家人放弃治疗而将后事准备就绪,眼看着在家等死。为了挽救这位病人,她殚精竭虑,全力以赴,请专家会诊,同全科姐妹们经过二十二个昼夜抢救,硬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此编排而成的音舞诗《生死不离》搬上舞台,观众深受感动。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作为科室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她始终把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她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妇产科技术,在我院广泛开展阴式子宫全切术,一改过去传统的手术方式。她大胆改良了传统的剖宫产朮,手术过程由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为二十分钟,人们给这种手术起了个名称叫“刘氏剖宫产”。她大胆创新,开展压力性尿失禁TVT吊带术及盆底功能障碍修复术。2007年2月以来开展了二千余例宫、腹腔镜手术,使我院成为全市产科分娩量最多、微创手术发展最快、最成熟的一家医院和科室。她强化妇产科危急重症抢救能力,规范了抢救流程,短短的几年使科室成为妇产科危急重病抢救中心,解决了县乡医院许多疑难急重病的转诊。在她的带动下,我院妇产科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科里的传、帮、带,学习氛围蔚然成风。她为每一个人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青年医师 在短短的五年内得以迅速成长。她推出一系列制度方案措施,使妇产科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妇产科这个集体温馨和谐,团结奋进。
三、拒收红包,情系山区 “病人的利益是最高的”,这是刘桂芝同志的口头禅。高平农村的患者李文萍,身患慢性肾衰竭合并前庭大腺囊肿,经刘桂芝同志的认真检查,需住院治疗,可患者一听住院,面露难色。长期的病患她已无钱支付这笔开支。刘桂芝了解这一情况后,一边安慰病人,一边召集全科医护人员为患者排忧解难,大家纷纷捐钱捐物,从而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患者激动地说:“这里比我的家还好”。一位住院患者,为感谢刘桂芝同志对她的精心治疗,说什么也要给她二百元钱,刘桂芝坚决拒收,她体谅患者的用心,收下二百元钱,悄悄地让护士给该患者交了住院费。一位患者给她送的锦旗上写道:“拒收红包,修养红心,驱除病魔,艺术精湛”。
四、辛勤汗水,硕果累累
刘桂芝同志在她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她辛勤的汗水实践着救死扶伤的宗旨,成效显著。她勇于奉献,敢于开拓,心系患者,精益求精,体现了新时期一个共产党员所应有的高风亮节,她带动全科医护人员,使得我院妇产科工作近几年走到了市内同行的先进行列。几年来,她率领的科室先后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十大女子杰出班组”、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妇产科“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等荣誉称号。刘桂芝同志本人荣获长治市“五一”巾帼奖、长治市十大先峰模范人物,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医德标兵、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2010年4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多年来她的所作所为,为我院广大医护人员做了表率,为救死扶伤神圣职责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第三篇:学习刘桂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学习刘桂珍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刘桂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忻州市委下发《中共忻州市委关于向刘桂珍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共产党员刘桂珍同志学习。
刘桂珍,1963年1月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忻州市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村医生、代课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治病救人的好医生、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扎根山区的好党员,刘桂珍39年如一日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不畏艰难、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的赤诚之心。她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忠贞不渝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了一名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刘桂珍先后获得“代县第二届道德模范”“代县三八红旗手”“忻州市文明和谐家庭”“忻州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共忻州市委、中共代县县委评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忻州好人”;2016年被中共忻州市委、中共代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39年前,因群众看病不方便,她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当了乡村医生;1988年,村小学唯一的老师调走后,她又挑起了代课教师的担子;1996年,71岁的老支书干不动了,她出任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村两委换届,她连村委会主任也一起干了。多年来,她将4副担子一肩挑,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刘桂珍,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乡亲们心中的老大姐、领头人。
我了解到优秀党员刘桂珍的先进事迹,她那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持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深深触动着我。
刘桂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不推不靠、主动任事,群众有求必应、乡亲有难必帮,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全村百姓生存的责任、健康的责任、教育的责任、脱贫的责任四付重担,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作为青年党员,应当认识到,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一旦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摒弃不愿为、不敢为的错误想法,遇到困难勇敢去面对,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主动作为,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与认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青年更应该积极主动担当,做有为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贡献力量。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花费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身份决定了我们都应像刘桂珍那样,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多奉献、少索取,多点真抓实干,少点夸夸其谈。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无论多长时间,都要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解决好各种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身为一名党员向刘桂珍同志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坚定爱党为民的理想信念;学习她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持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学习她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坚守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要以刘桂珍为镜子,深学细照、对标一流,找准差距、务实笃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把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树牢宗旨观念,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民造福,努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
身为一名教师,学习刘桂珍同志的先进事迹,要重点学习刘桂珍立足本职岗位、深入贫苦群众、坚持39年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而我们教师,就要尽好一个教师的职责,学好自己的专业,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也能够在教学领域用知识去创造价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为孩子们的明天作贡献,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受感动,面对勤勤恳恳在一线为农民服务的刘桂珍同志,我们自省自悟,着实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充分发挥刘桂珍精神,敬业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根基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利用国家提供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明天。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同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孩子们的前途,也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立志将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利用空余时间多多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专业内涵,扎根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在一线工作中兢兢业业,勇攀高峰。
第四篇: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女,满族,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级教师,1962年3月出生,1992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
闫桂珍同志从教29年来,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创新教学理念,潜心教学研究,热心教学改革,探索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学法和快速作文训练法,主持编写了《古代诗歌选读》等教材,撰写的20多篇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3名、第二名3个、前十名7个,所带班级高考升学率平均在90%以上,其中2002、2003、2004年连续三届达到100%。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10余名青年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为教学骨干,多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
闫桂珍同志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十杰青年教师金奖、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母校是一个所有上过学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圣地,它的含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的母亲。学校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园地,还应该是传播爱的殿堂。闫桂珍老师把爱给了学生,学生就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3月2日,清晨7时整,闫桂珍像往日一样骑着相伴了她多年的那辆旧自行车,踏上了去学校的“征程”。初春的嘉峪关,仍旧天寒地冻。可闫桂珍的心却是火热的,她的表情、她骑车的风度俨然一个“骑士”。因为,这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是她走向课堂的前奏。
课堂
百家争鸣
7时20分,闫桂珍准时走进了高一
(一)班的教室。7时30分,早读开始了。闫桂珍热情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外篇,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亮篇。”
“同学们先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首诗每句话的含义和通篇的中心思想。”几分钟的小组讨论后,闫桂珍面带鼓励的笑容,举起右手用沙哑而铿锵有力的声音道:“手举得多高勇气就有多大,讲错了不要紧,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伴随着闫老师的声音,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即使学生的点评和理解不够准确,闫桂珍也从不当面批评。之后,在闫老师画龙点睛的“贯篇”中,学生心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闫桂珍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个别不喜欢学习语文和“烦吃课外餐”的学生,也最终成为闫桂珍的“粉丝”.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乐于接受,闫桂珍从未停止过。
爱心 来自真诚
每天上课,与同学们一起温习和巩固昨天所学内容,是闫桂珍每天的必修课。3月2日,闫桂珍点名让雒媛背诵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雒媛一张口,发出了嘶哑的声音。“怎么,嗓子不舒服,感冒了吗?” 闫老师关切的询问。雒媛默默点点头。闫老师立即让雒媛停止背诵,让她坐下。接着,她又发现项楠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后,闫老师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拿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药盒和药瓶。她拿出头孢拉定、感冒胶囊走向教室,把药放在雒媛、项楠手中,倒上水,亲自看着他们把药喝下去。
和闫桂珍同一个办公室的黄思蜜老师说,闫桂珍的抽屉里总是准备了各种常用药,并且她对这些药的服用方法了如指掌,同事们都称她为“闫大夫”。
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学生有需要,闫桂珍都积极帮助。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前几天,学校升国旗,不知是哪个班的一个男生突然晕倒了,闫老师背起那个男生就往校门外的诊所跑,并垫付了医药费,还一直陪他治疗。
几十年,闫老师像这样给予学生的爱和温暖,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沟通 无处不在在高一二班马燕的周记本上写道:“闫老师,像这样的座位调整,我真的不能接受。让我和**坐邻座,我有差生的自卑感,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是马燕在一次班级调整座位后在自己的周记上写给闫老师的话。
“老师没有把任何一个学生当成差生。你自己要这么去想:每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冷漠对待,想办法帮助他(她)进步,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你要珍惜现在的环境,更主要是你自己要觉悟、主动、勤奋,相信下次考试一定会进步”。闫老师在马燕的周记后面写下了以上批语。
同样,在马炳琦等100多名学生的周记本上,闫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写了鼓励、表扬、激励奋进的话语。
这是闫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闫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除了这样沟通,除了在课堂上的沟通,每天在操场上,每周在文体活动中,每月在个人的谈话中,严老师总能敏锐、细心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
辅导 不分年级
3月2日晚,7时40分,闫老师像往日一样,准时走进自己所带的高一二班的教室。8时30分,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结束后,闫老师给高一
(二)班先后辅导了两套高考作文题。此时,时间已是10时15分,其他班9点30分就下自习了。这时,早已在楼外等候闫老师的丈夫王林,打来电话,要接闫老师回家。闫老师让王林先回。因为,她要给高三的几个学生辅导作文。虽然这几个学生并不是她带的学生,但她仍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辅导系统而扎实。
时间很快指向了11时,王林再次打来电话,闫老师非常抱歉地说:“你先休息吧,我还得一会儿。” 当晚,闫老师走出校门时,已是11时50分,大街上已经显得空空荡荡,她又骑着她那旧自行车回家了。
26年来,闫老师就是这样一天天重复着她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可26年过去了,闫桂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热情不减,爱心不变,她用她那执著和责任感,忘我地工作。
“我们的良师益友”——同事眼中的闫桂珍
作为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的闫桂珍,在同事眼中没有任何模范人物的架子。在同事的眼中,闫桂珍做事认真周到、平易近人,对同事热心帮助,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当记者与酒钢三中副校长尚玉虎聊起闫桂珍老师时,他对闫老师充满钦佩之情。他说,他和闫老师共事已经25年了。闫老师不仅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同事也是平易近人。她的业务能力非常强,但却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同事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尽力去帮助。
有一次,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学习,高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班级原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所降低,这让班主任老师非常着急。这位班主任老师向闫桂珍求助。闫老师来到这个班上,给同学们做了一次关于人生拼搏精神的演讲。闫桂珍给同学们说,拼搏精神就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她说,拼搏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拼搏,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拼搏就是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拼搏需要用坚韧的毅力来维持。她鼓励同学们面对困难不退缩、不低头。闫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给同学们以很大的鼓舞,也给了同学们很大的信心。经过这次动员,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闫桂珍对年轻教师尽力提供帮助。张淑娟老师是2007年大学毕业后到酒钢三中当老师的。当时,她和闫桂珍分在同一个年级组。张淑娟说,闫老师对她的帮助非常大。闫桂珍经常抽空参加年轻老师的汇报课,并从备课、讲课等各方面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张淑娟在备课时只偏重教材知识的准备,而闫桂珍提出,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对课文相关知识做系统扎实的准备,还要对学生和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闫桂珍经常带领新教师听别的优秀老师讲课,并结合各个新老师在讲课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语文老师王永吉对记者说,闫桂珍是酒钢三中的一面旗帜,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同时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也给同事做出了表率。王永吉说,闫桂珍经常给学生垫付学习费用。在她的心目中,这些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就是这些学生的母亲,所以在她看来,母亲给孩子提供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学生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了;哪个学生生活中有困难了,甚至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学费,她都热心帮助。而她的学生中,不少学生称闫老师为“闫妈妈”。
2005年7月,闫桂珍的一名学生白金平被苏州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是,7000元的学费让白金平和他的母亲犯了难。白金平的父亲因病去世后,白金平母子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对于他们来讲,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快到开学报到的日子了,白金平母子俩愁容满面。得知这个情况后,闫老师把白金平的母亲请到学校。她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说:“这点钱还不够学费,但大家会想办法帮你的。”在闫老师及社会的资助下,白金平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年,闫桂珍的班上有一个名叫王宏的学生三番五次迟到,当闫桂珍了解到,王宏上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路上,经常发生车胎瘪了、链条断了的情况。一天放学时,闫桂珍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到了王宏的面前。原来,她自己掏了300多元钱给这位学生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而当年,闫桂珍每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自从有了新自行车后,王宏再也没有迟到过。
和闫桂珍同一个年级组的黄思蜜老师说,作为老师,闫桂珍不但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强调学生要讲礼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闫桂珍注重培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三中的学术权威,闫桂珍谦虚谨慎,她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从外地交流教学经验回来后,闫桂珍从不谈自己如何受到同行的肯定,她总是给同事谈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同事共享。作为一个老师,闫桂珍热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就是同事的老大姐。她对同事尤其年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照顾。黄思蜜说,闫桂珍就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我们的闫妈妈”——学生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对学生的严是出了名的。但是,作为她的学生,除了感觉到学习的艰辛外,更多的感受是闫老师那慈母般的爱。
闫桂珍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单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此,她总结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十六字”语文教学法,和“互动探究法”、“我来讲”的小讲师授课法。每篇课文,她都要去学生在预习时大量查阅资料,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相关知识,在正式上课时她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课。学生代表讲完后,大家互相补充,有争议的地方互相辩论,闫桂珍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因此,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自学能力非常强。记者在采访中听了几节闫老师的语文课。这几节课,无一例外,主角都是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
闫桂珍不希望学生读死书。她注重培养学生演讲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每天语文课前,他都会安排学生上讲台演讲。演讲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定。说起演讲,体会最深的是马斌琦。有一次,马斌琦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点到由他上台演讲。马斌琦临时有感而发,以《珍惜时间》为题展开演讲,也许是他对这个问题体会比较深,演讲一发而不可收,时间大大超出了规定3分钟的限制,他整整讲了一节课。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也很有感染力,同学们都被他打动了,而闫桂珍不但没有打断他,事后还安排时间让他给别的班同学演讲。这次演讲,让马斌琦对自己有了自信。
闫桂珍在讲课中,注重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她专门在晚自习上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读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她引导学生在演讲、作文、周记中就社会环境问题、就业问题、土地问题、资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些学生都成了社会问题的小专家。
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无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走上社会,这些学生的社交能力都非常强,这都与闫桂珍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为此深深感谢闫老师,是她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闫桂珍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她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
罗觅源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她说,她对闫桂珍老师最熟悉的味道就是膏药味。由于长期劳累,闫桂珍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关节、肌肉疼痛。但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学生的课程。为了止痛,她经常浑身贴满了膏药。她的学生都已经熟悉了她那膏药味。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老师耐心的沟通、交流和教育。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闫老师经常牺牲自己中午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学生如果因此来不及回家,她还要自己给学生买好饭,安排好中午休息的地方。而她经常因此中午回不了家。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每到节日里就给学生发粽子、月饼、元宵等。学生有病了,她就买营养品去看望并给学生交医药费。酒钢三中有不少家在外地的学生。他们在节假日期间回不了家。对于外地住校的学生,怕学生想家,闫桂珍就常把他们叫到家中或领到饭店里改善伙食,对于寒暑假不能回家的学生,就带到家里吃住,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家长放心。所以同事们都说,“闫老师家就像个旅馆。”对路远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学生,闫老师就把学生带到家里过春节,并给他们发压岁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学生都亲切地称她“闫妈妈”。
对于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闫桂珍尊重他们的爱好。
**自称自己有“叛逆心理”。他对目前的应试教育非常反感,他热衷于写武侠小说。寒假时,闫老师布置了十多篇作文,他一篇也没有写,而是写了一万多字的小说。开学后,他原以为闫老师会像父母和其他老师一样,对自己进行“打压”。但他没想到,闫老师却肯定了他的个性,并将他的小说给其他同学传看。在充分肯定了**的特长后,闫桂珍才很认真地和**就特长和学习的关系谈了一次心。她说,作为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好的成绩,将来有好的出路,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更好的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这次谈心,**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了。
闫桂珍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身体力行。她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扔在垃圾箱里。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当天比赛结束后,操场上有不少遗留的垃圾。闫桂珍带领同学们将操场上遗留的垃圾打扫干净。做完后,看到干干净净的操场,大家很有成就感。
亲人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一个用博大无私的爱,感动了万千学子、万千家长、万千家庭的陇原骄子,在她家人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是一个纯朴、执著、善于纳谏的人。只要是为了孩子,她都可以去做。
在闫老师丈夫王林的眼里,妻子闫桂珍很单纯,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单纯。只要是为了孩子,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学生还是家长,只要有求于她,她都想办法给予帮助,并尝试着“冒险”,从不管别人异样的看法、说法。
前几天,有一位单亲母亲在看到感动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闫桂珍的事迹后,为了孩子,不远千里,从张掖来到嘉峪关,向闫老师求助。在她们谈话时,那位母亲接到了儿子向她要钱的电话,听到电话里狠狠的威胁声,闫桂珍立即接过电话,说:“来让我试试”。当时,闫桂珍根本没想到那个孩子对她的态度会怎样?闫老师的真诚和“懂得”,最终使那个男孩打开心扉。闫老师得知,他是高二的学生,考试没考好,很烦也很焦虑,不想回家,想用上网、喝酒消除烦恼。善于捕捉孩子心理的闫桂珍,用爱疏导、鼓励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她说:“你能意识到自己考得不好,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只要老师帮助你把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了,你一定会进步,会实现理想。”不一会,那个男孩的情绪平稳了许多,语气缓和了很多。后来还有了改变。
当然,能让像“四大金刚”之类的问题学生有转变,那更是闫老师敢于“冒险”和真诚付出的结果。
闫桂珍深知,时代在进步,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富于时代的知识和理念运用于教学,才能与时代、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事半功倍”。曾经,她身怀六甲去西北师大深造,后来她参加了“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还自学了英语和电脑知识,每天的新闻更是她必看的内容,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时事政治。在她的教案上、课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参考信息”。最后,都成为学生的收获。
王林经常提醒妻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学方法很多孩子根本不接受。而且,“现代孩子”都比较“追星”,一个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哪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代课老师的喜欢程度,老师的“魅力”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他有心帮助妻子提高在学生中的“魅力”。
只要遇到妻子回家絮叨学生的问题,王林总是耐心细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妻子共同分析现代孩子的心理,让妻子试着把企业好的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做朋友”,用好的品格、人格魅力和爱解决问题。
在闫桂珍的家里,看不到女性特有的脂粉,她根本想不到那些,她的心思全部让学生占领了。闫桂珍有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是所有人去学校找她的“标志”;在陇人骄子颁奖台上的行头,还是学校派专人“物色的”,妆也是“专门化妆师”化的。她没有时间接触社会,除了学校和学生,她的人生轨迹和人际关系很简单。
她是一个热爱亲情的人,始终用自己艰苦的付出和努力及人格,影响家人、带动家人,让家人感受亲情。
走进闫老师的家里,1999年的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住到现在,所有装修都是前房东的,只是墙壁自己粉刷了一下。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同事写的对联:“夜深正宜看明月,风静恰好听飞泉。”客厅里摆放着一套木制沙发和一个茶几,都是结婚时用仪器包装箱改做的。老式顶灯、老式地板砖、一面大镜子和一幅壁画,都是原来的房主留下来的。
家里简单的陈设,并没有冲淡家庭融融的气氛。她的婆婆告诉记者,闫桂珍是个特别没有私心、非常孝顺的好儿媳。闫桂珍的家在东北农村,兄弟姊妹共六个,家境十分困难。丈夫王林家住陕西农村,王林排行老大,兄弟姊妹共四个。9岁时,王林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人带着兄弟姊妹四人生活,家境也非常困难。当初,王林与闫桂珍成家时,两个人的日子并不宽裕。可是,遇到王林的弟弟或妹妹结婚买房子、家里买农具,闫桂珍从不吝啬,先后连凑带借给王林家里寄去近7万多元钱。并将婆婆、孩子的姑姑从农村接到家里来住,怕老人闷得慌,她还抽时间陪老人出去散步,帮助孩子的姑姑、叔叔创业找工作。婆婆感动地说:“遇到这样的好儿媳,是今生的福分。”
闫桂珍和爱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为双方家庭创造幸福。1988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把远在辽宁农村的弟弟、妹妹接过来,供他们上完了初中、高中、大学;1996年,她把侄子、侄女接过来,侄子、侄女在嘉峪关上完初中、高中后,都考入了重点大学,她与丈夫一起培养了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儿子五个大学生。在两个家族人的心中,她是两个家族“希望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在那段每天要上七八节课的峥嵘岁月里,丈夫王林做肾摘除手术,她以坚韧的毅力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穿梭。祸不单行,不久,闫老师时年32岁的弟弟又突然病倒,双下肢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闫桂珍又把弟弟接到家中照顾至今。
在家人的心目中,闫老师是一个特别知道感恩的人,看到的总是美好的东西,在她心里记住的都是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她不会忘记,小学的王淑芳老师经常抱着她让她在黑板上写字;她不会忘记,由于家里穷,常年难得吃一顿香香的白米饭,高中老师于海东就经常领她到家里吃米饭;她不会忘记,在艰难岁月中左邻右舍对她的帮助。面对丈夫,她更觉得感激不尽„„
因为心中始终装着对家人和对学生的爱,再苦再累的日子,没有压垮闫桂珍这位父母亲心中的好女儿,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婆婆、姑姑、弟妹心中的好儿媳、好嫂子、好姐姐„„
有一种师魂叫崇高
纵然苍天会老,大地会变,但总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会永远令千千万万的学子和家长敬仰。这就是用爱、执著、无私和忠诚铸成的师魂。
捧读闫桂珍这位陇原骄子、这位把爱和激情融入党的教育事业的平凡教师,她爱生如子的一幕幕让人感动。
闫桂珍常说:“一个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闫桂珍将学校著名的“四大金刚”——四个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甚至偷窃同学自行车而出名的“问题学生”,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她用爱温暖了“问题学生”的心灵,唤回了他们求知的欲望,点亮了他们的人生前程。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闫桂珍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每天在去医院的路上穿梭,给因高烧而被隔离的学生董海波,送饭、送书、送复习资料,激励他、鼓舞他树立信心,使董海波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府的校门。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前几天,一个学生在升国旗时晕倒,闫桂珍背起他就往诊所跑„„
在闫桂珍的心灵深处,最让她“纠结”的不是“问题学生”,而是因贫穷使学生辍学或上不起学。她常对学生说:“有困难找老师,千万不能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
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来自低保家庭的白金平,在闫桂珍2000元工资的资助和闫桂珍“大家都会想办法帮你”的关爱下,走进了江苏大学;在闫桂珍3000多元的资助下,蓝海霞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业;在东北大学上学的王新的生活费得到了解决;王宏上学的交通困难得到解决。前几天,高一二班的杨欣郁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了“买不起”的唐宋诗词套本。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多年来,闫桂珍所带班级的所有贫困生上学的经济困难,在闫老师十几年十几万元“特殊贡献奖”的帮助下,不同程度得到了解决。
在闫桂珍的心里,学生的冷暖始终是她的不舍。
于哲父亲手术费用紧张,她给了3000元;刘震兴同学住院,她捐助900元。班上学生多,天热时,她给学生买西瓜、买电风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住校生回不了家,她和学生们一起包粽子、吃月饼、煮元宵,还给有的学生压岁钱;怕外地住校生想家,她的家成了住校生改善伙食的“家”。
在闫桂珍的人生天平上,职责是永远的信念。在闫桂珍的心底:不抛弃、不遗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这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健康的人格、正直的品性,对国家、社会、集体有责任感,是她永远不变的信念。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身怀六甲时前往西北师大深造;为了这个信念,学校办公桌是儿子成长的“摇篮”;为了这个信念,两岁的儿子嘴里经常咂着毛巾懵懂地“解渴”,幼儿园的阿姨不相信她就是孩子的母亲;为了这个信念,在学生们高考的关键时刻,她说服丈夫推迟肾肿瘤摘除手术;为了这个信念,家里的钱都被她“折腾光了”。
正是这样的信念,在“神六”发射和申奥成功、刘翔夺冠时,闫桂珍与学生们一起为祖国加油助威;四川地震、我国遭受雪灾,闫桂珍所教三个班的学生自发为灾区捐款5900多元,她本人捐款26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她所教三个班的学生为玉树灾区捐款3400多元,她本人捐款1500元。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不谙世故”,成为将学校到校时间提前20分钟的“罪魁祸首”;成为一个随手“捡垃圾”的环保人,成为“不分国界”成全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多管闲事的人”,成为学生眼中灌输超出课本知识的被“恨”的人,成为给学生人手一把铁锹让学生热爱劳动的“狠老师”,成为谢绝一只鸡、一份厚礼回敬的“不懂理的人”„„
26年的教学相长,15届高三毕业班里,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录取;学生焦红丽考入复旦大学后,因一次性能全文背诵《长恨歌》《春江花月夜》,且学习很努力,被选为交流生交流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1996、2001、2002、2010培养出甘肃省文科状元;她所带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每届都超过全省平均分15分以上;所带班级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有三届达到100%。
26年的忠诚,让闫桂珍丝丝黑发早早凝成白发,岁月的沧桑过早地刻在她的脸上,身姿也不再挺拔。但她沙哑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无疆的大爱,高尚的品格,奋发向上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意志,成为万千学子永远的铭刻,并薪火相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朽的力量!
这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第五篇:桂贤娣同志先进事迹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的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中心初中的委托,今天让我在这儿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贤娣老师事迹的辅导报告,我深感荣幸。说实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心中着实抱怨过,因为以前对桂老师的事迹没有丝毫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受和体会,要作这个辅导报告谈何容易。但自从我在网络中了解了桂老师的优秀事迹,前两天有幸到孝感市教育局亲身聆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一位痴迷教育事业的教师而感动;为一位一生为教育不懈奋斗的教师而感动。下面,我把搜集到的桂老师的部分事迹和我听了桂老师报告后的几点感受提出来,同大家共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桂贤娣老师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她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她妈是不生男孩决不罢休的。一连生
了五个女儿,名字都是什么“弟”,直到第六个终于生了个真弟弟。她排行老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她刚出生,妈妈看又是个丫头,差点用被子把她捂死,是她的爸爸救了她的命。她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还不能公平的享受到妈妈的爱,但和父亲感情很深。那时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脑、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唯一的乐趣是村口的有线高音喇叭。爸爸喜欢喝酒,每天下午都要坐在高音喇叭的下面边喝酒边听广播。而那时的她就做在他的腿上,每到听完一段广播剧时,父亲便会朝她的屁股打一下,把她从腿上放下来,然后说:“丫头,表演给老子看。”而她总能表演的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成为父亲的下酒菜。她说,正是听广播既训练了她的语感和肢体语言,更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像《海的女儿》,《格林童话》,《背影》。。。都是在那时听的。这为她以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贤娣老师的教书经历
中师毕业后正好从他们那一届开始实行“从哪来到哪去”的原则。于是她和其他的2位同学一同被校长用拖拉机接回了学校。虽然没能留在城市,但也并没有太多失落,反而感到被校长亲自用车接回来是很光荣的。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笑眯眯的对比她漂亮、她的女同学说:“你当我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然后又给那位男同学安排好了工作,接着便不说话了。她愣了半天才站起来问:“校长,我带哪个班啊?”可是校长却冷冷的告诉她——你不是咱学校的,你在何刘小学!她回忆说,当时她并没有哭,也没有抱怨任何人,因为她相信: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于是她很坚定的告诉
校长:“谢谢你,校长,我到何刘小学报到了。”第二天父亲挑着她的行李,她跟在父亲的后面,在众乡亲的送别下,他们走了30余里地来到了何刘小学。面对乡亲们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挺直腰杆挑行李的身影,想着父亲自豪的笑脸,她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把书教好——为了父亲,为了所有的孩子。
写到这,我最大的感慨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丰硕成果。
桂贤娣老师的成就
桂老师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为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分别以《用“情感”激活童心》、《情感育人》、《创造情感教学的桂贤娣》等为题,对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报道了60余次;
她撰写的情感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公开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因此,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桂贤娣老师的“情感育人”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即师生双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而相互影响。一方面,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是情感双向交流、相互感染、共同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学生情感自我构建的过程。
2、“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3、家访激励法: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
桂贤娣老师的“七个最”
1、最特别 : 第一课,教孩子笑
本学期开学,桂贤娣接手了自己的第19届学生。和往届不同,这次桂贤娣是26年来首次教一年级。周二上午,一脸微笑的桂贤娣走进了钟家村小学一(6)班教室。和学生相互问候后,桂贤娣并未
急着讲课。她拉着一名学生的手轻声问道:“你来告诉桂老师,你喜欢桂老师笑吗?”接连问了几名学生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桂贤娣接着告诉学生,笑能保持快乐。因此学习时要笑容满面,鼓励别人时要笑容满面„„一时间,在桂贤娣的带领下,整个教室充满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孩子上学不笑,说明孩子不快乐,这样的教育并不成功。”桂贤娣说,自己的第一课,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快乐学习。因为有了快乐的心情,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最博大:给孩子“十种爱”
在桂贤娣的教案本上,记者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进步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正是这“因生给爱十法”,让钟家村小学流传着不少感人的故事。
1999年,桂贤娣的学生小吕不幸身患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不愿自己的模样被同学老师看到,爱美的小吕死活不愿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老师买了一顶小红帽悄悄地送给小吕妈妈。
第二天一早,“小红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而紧张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惊呆了,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与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女生流出了快乐的泪花。从此以后,每天班上都会有5~6个同学和小吕一样戴着小红
帽上学,直到小吕重新长出黑色的秀发。
3、最温馨 : 不让学生出丑
范伟是桂贤娣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
范伟爱粘桂贤娣是在一件事之后。一天桂贤娣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有两个组的学生都站在门口,用书本捂住鼻子一脸厌恶,教室里隐约有股臭味。在这两组中,范伟则愁眉苦脸地趴在桌上。“范伟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得想办法不让他出丑。”见此情景,桂贤娣慢慢地走到讲台边。突然,她一下坐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她的行为一下吸引了全班学生,同学们纷纷上来询问。只有范伟只是刚准备站起来,又立刻坐回了位子。“范伟,你妈妈不是医生吗?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难堪地犹豫不决,桂贤娣捂着肚子走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帮范伟清理干净,桂贤娣帮他换上了干净裤子。
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同学的疑惑,桂贤娣当着全班的面对范伟一阵猛夸:“你们看,在范伟的帮助下,范伟妈妈已经遥控治好了老师的病,范伟真厉害。”
4、最难得 用童心看学生
钟家村小学副校长朱永军曾在快活岭小学和钟家村小学与桂贤娣共事16年。在他眼里,桂贤娣的教育激情从未退却。
朱永军说,桂贤娣十分敬业。26年工作她写了6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举办了200余场公开课及学术报告,发表了10余万字的论文。
虽然工作累,但每次处理学生问题时,桂贤娣总是费尽思量。一次冬天的下午,学校突然停电,教室内黑得连书本也看不清,500多寄宿学生炸开了锅。因久不来电,有老师提议提前放学,但提前放学学生没人接送,不安全。桂贤娣提了个巧点子:今天停电,正好我们为学生开个烛光故事会。就这样,每班点起了10根蜡烛。
7点钟放学时,许多家长来接孩子,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不愿回家。因为他们被故事迷住了,不知道结局不愿离开。
对同事的褒奖,桂贤娣颇不好意思。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观察学生更细心。桂贤娣说,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快乐。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用童心看学生,这点并不难做到。
5、最庆幸 有个军师丈夫
“我的成就,有我老公一半的功劳。”谈到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桂贤娣说家庭的支持功不可没。
桂贤娣介绍,自己和老公谈恋爱时总是在周末见面。一见面,桂贤娣就喜欢说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烦恼事。每次听到这些,老公总会让她写下来。经过几次提醒后,桂贤娣真的开始照做。至今,她已写了数十万字的教学笔记。“这让我把对的继续做,错的及时改。”
桂贤娣总坚持用家访和家长进行当面沟通,至今她已家访800多次。每次家访,桂贤娣总会到深夜。此时,身为校长的老公无论多累,都会亲自接送。每次大型公开课、做报告,桂贤娣也习惯让老公
审稿。“除非他满意,不然我就不安心。”
6、最后悔 一次体罚,悔恨至今
“我并不是高大全的教师。”谈到自己26年从教生涯,桂贤娣坦言自己也做过错事。其中唯一一次体罚学生让她至今悔恨不已。
在钟家村小学任教时,她有一年接手三年级一个班。开学不久后,她发现班上总有学生反映不见东西。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原来班上的学生贾丽(化名)有偷拿东西的恶习。经过交流,贾丽似乎改掉了这个恶习,班上也没再发生不见东西的情况。
但过了几天,贾丽的原班主任却向桂贤娣反映说:贾丽跑到自己带的班上,将所有学生骗开教室,席卷了班上所有的文具。得知这一情况后,桂贤娣十分生气,也第一次体罚了学生---用扫帚棍打了贾丽右手三下,还让她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从此以后,贾丽再没有偷东西。“一个老师打学生真的是无能的表现。”桂贤娣说,这件事后,贾丽没有再偷拿东西。但直到毕业,她都很少对自己笑过。虽然贾丽改正了错误,但自己的教育却给了她痛苦的回忆。
7、最希望 当一辈子“孩子王”
“我只想让孩子更快乐。”说起自己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桂贤娣说自己的动机源于父母的一句话。
桂贤娣介绍,刚毕业准备走上讲台时,都是农民出身的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老师千万要记住,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正因这句话,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更快乐。
桂贤娣第一所任教学校是洪山区九峰乡何刘小学。在这所没有围墙,只有几间旧瓦房的学校里,学生很难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此,课间时,她弹奏风琴和学生们一起唱《我爱你,塞北的雪》、京剧《智取威虎山》。晚上,她又在卧室熬夜制作了27个形状各异的风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十几年后,桂贤娣的工作从城郊来到中心城区,自己也从菜鸟教师变得荣誉满筐,但她一直不愿离开讲台。1998年,因工作出色,她被提拔到汉阳区教育局工作,她婉言谢绝。学校数次让她担任行政职务,她也全部推托。“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桂老师对工作与家庭的地位的看法。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教育我的孩子不要撒谎,为人要坦诚。”桂老师说,“从我进入这个班的第一句开始,以后我对大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绝不向大家撒谎。”结果一个女孩问:“桂老师,你爱我们吗?” “当然爱了”
又一个男孩问:“您说您绝不撒谎,那么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和我们,哪个更多呢?”“我坦诚的告诉学生,”桂老师说:“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令你们非常失望,对不起了,孩子们,我更爱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是我身上的一团肉啊!”经常会看到报纸、杂志上刊登某某老师带病上课,结果病倒在讲台上;某某老师的孩子发高烧,可身带毕业
班的某某老师却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带孩子看病,仍然上课,结果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了,自己的孩子却烧成了脑炎。。。“这不是在赞美咱们老师,这是在把我们老师往死里整啊。”桂老师如是说。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啊!试想如果一个不爱惜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好的人,还有什么精力,还拿什么爱去教育学生呢?所以她说,家庭、工作都重要,都排在第二位。当哪一样更紧急时,就把哪一样暂时推到第一位。
桂贤娣老师的真爱故事
用真爱,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老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总结出“因生给爱”的教育方法,即“因生给爱十法”。这就是“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特殊生爱在鞭策”。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效果良好。
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和老师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等领导讲话的时候,桂老师悄悄地握一下班上那几个体弱学生的手。
喔,暖烘烘的小手有两三只,冰冷冷的小手有五六只!桂老师心里有数了,等升旗仪式一结束,桂老师就带着他们在操场上或围圈跑步,或男女穿花运动,或跳绳比赛等,约十分钟左右,再上楼上课。平时,桂老师总是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左边抽屉里,悄悄跟部分女生说好;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右边抽屉里,跟班上体质差、爱挑食的几个小家伙说一声,如果中午的饭菜不合口味,或下雨天没有人送饭,在桂老师的抽屉里去拿钱。钱虽然不多,但一定够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学生使用。多年来,桂老师的学生拿了卫生巾和钱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如数悄悄地还了进来!
对待学生的过失,桂老师往往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鼓励他们主动改正误。有一次课间操后,学生刘浩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翼而飞。他急哭了!桂老师说了一声:“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二十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响没有反应。我没有继续问下去。下午放学之前,我将准备好的64个小红包发给64位同学,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刘浩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不骗你们,这64张红包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里面。”
第二天,64张红包如数收回,那张新版的20元钱在里面!她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但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地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用真诚,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巴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作好家访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多年来,她累计家访了800余人次,近600个的家庭。可以说,家访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拉近师与生、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的重要途径。
“学生进步了,老师就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老师家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样的家访倍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打破了以往“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被动局面。由她总结出的具有良性循环作用的“生进步师家访,生再进师再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在全省教育界大力推广。学困生张欣自从她家访后,进步更大了,她再次家访,张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大年三十的晚上,桂老师接到了张欣妈妈从北京老家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您是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待后进生和后进生的家长一定要宽容、有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张苗苗缺点居多,没有一个老师不烦他!期末她给学生写了鼓励加期盼的评语:苗苗同学,很高兴与你相处了半学期。可惜的是你还不知道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小苗苗呢!他们呀,最喜欢上课不拉邻座女生的头发,下课不打架,不挎同
学的裤子,不塞厕所,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访不故意把门牌号码说错的苗苗!你能做这样的好苗苗,一定能!”当苗苗和家长收到这份苗苗鉴定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桂老师登门做客,苗苗还要求亲口告诉桂老师他家正确的门牌号码。
用真情,升华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为了上好课,桂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早在1991年,在当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桂老师花400元钱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将课堂实录一句句地记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到如今,桂老师的家里还保存着贺诚、张春和等老师的录音磁带,虽然早已不能听了,但她舍不得丢弃,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分心血和一种情愫。为了上好课,她强调情感教学。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深深打动的,绝不跟学生上。桂老师的很多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感动得备不下去是常有的事,为此上课时的真情流露令许多老师折服。桂老师坦诚地传授年青教师:桂老师和课文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章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角色,桂老师没办法不为他们感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老师的情感育人之路迈出第二个十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特色。全国小语会理事杨再隋教授评价桂老师的课:“桂老师教学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她的独具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导语和朗读,使学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终身难忘。这就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由于桂老师对家长对孩子对教学工作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因而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的回报和感激。学生何瑞的妈妈在何瑞的日记本扉页上写到:“桂老师,您好!我的女儿成为您的学生,这是她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造化,因为古人云:人一辈子从一良师不易。作为与您同一战线的我,您的感人事迹,您的骄人业绩使我对您丝毫不感陌生。女儿何瑞更将弹起您、我、她之间相知、相识的“情弦”,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你将成为我们全家的挚友。
桂老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什么家长孩子们对她如此关心,如此敬仰!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理想追求!
我的几点感受
我有幸听取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桂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绝于耳;桂老师的情真令人震撼,让我们自叹不如;桂老师的智慧令人羡慕,让我们激动之余,受益匪浅。
桂老师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说句心里话,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老师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老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老师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4、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作为老师对此要深信不疑。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和鼓励,再多倔强的孩子也会有脆弱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需要积极的呵护。人人都爱面子,在众人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5、要做一个善于表现的老师。那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讲座如此,可见,桂老师上课更是如此。
6、做一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 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S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这就是孩子。
7、做个聪明睿智的老师。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从学生的角度,换一种学生肯接受的方式,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 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
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我不奢望能有桂老师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智慧。但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桂老师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以上是我一点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