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仙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5篇

时间:2019-05-13 14: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灵仙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灵仙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

第一篇:灵仙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

继承传统 振兴中医

—简阳市灵仙乡卫生院院长李冬平先进事迹

李冬平,简阳市灵仙乡卫生院院长,一位睿智、诚实、儒雅的年轻人,正是他带领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大学生扎根基层发展中医,在简阳市的医疗行业中,独辟新径,闯出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道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医院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简阳市中医特色医院的排头兵。“人本管理+物本管理”打造医院“硬品牌”医院要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硬件是什么?硬件是先进的设备,优美的环境;软件是什么?软件是高超的医术,团结的人心,是医院的形象和品牌。硬件和软件,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的两大利器。没有了这两项,其它一切都免谈。李冬平对这些自然是熟记于心,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机制是发展的关键。

一、打造特色中医。

在中医特色方面,医院建设了专门的中医集中诊疗区,建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骨伤专科,并先后选派优秀骨干医生到广州北京等地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深造,学习具有中医特色的小针刀技术,并把技术带回当地,运用小针刀治疗小儿脑瘫,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疑难杂症,起效快,病痛少,疗效好,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有力的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医院从2011的年收入80万,发展到2013年的年收入200万以上,这些都与李冬平的系统化管理和先进理念扎实的医疗技术是分不开的。

二、改善硬件设施

2012年李冬平主持灵仙乡卫生院工作以来,积极向上级单位争取,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先后新购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ZK-DR(A),经颅多普勒等先进医学检查仪器,中医治疗设备以及康复器材等先进的医学检查设备,填补了灵仙乡长久以来的无先进检查设备,设备老化的局面,为当地老百姓能够在当地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

为了解决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李冬平也做了长远的打算和不少的工作。免费为辖区内的五保老人进行健康体检,生病了就直接上医院免费治疗,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进行医疗补贴。在居民健康体检方面,为了方便农民群众,我们实行挨家挨户上门服务,到农民家里去进行健康检查,对于筛查出的疾病予以及时告知患者,并且给予健康指导及合理用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就免费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有时候农民来院看病,没有钱坐车回家,李冬平还自己掏钱给患者坐车。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的榜样,用一句古语形容那就是“大医精诚”。

四、提升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在现在的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李冬平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也没有放松肩上的担子。他清醒地意识到,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仅有硬健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因此,他把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健康、优美的医院氛围,看作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他的带领下,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先后实施了“赠医施药”、“下乡义诊”和“免费医疗”三大工程。在医院内增加了免费开水、便民服务车等多项便民服务。同时开展了“三化、五心、六个一”服务,即设施管理正规化、服务标准化、病房家庭化,用真心、爱心、关心、细心、诚心,为病人倒一杯开水、献一束鲜花、发一张贺卡、递一块手帕、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从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从人前到人后,李冬平带领全院医护人员用真情、实情、深情、亲情、动情、感情,实行一条龙式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五、创新医院管理

在李冬平的带领下,灵仙乡卫生院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医院管理方式,在医院实行了“单病种收费最高限价制度”、“中医康复类最低收费制度”、“拒不收受红包制度”,向全社会公开承诺住院医疗费用如超出限价,超出部分按5:3:2的比例由医疗小组、科室、医院三方补齐,有效控制了住院费用的上涨和结构的失衡,实实在在地落实了“用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一目标,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六、无私奉献铸辉煌

对于医院发展前景李冬平非常自信地表示:有全院职工的团结与热情作坚强后盾,医院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而医院的员工们也高兴地表示: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度攀升,现在比从前的确累多了,但当看到医院像加足了马力的火车一样一路向前,心里却很高兴,因为看到了医院发展的光明前景。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李冬平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了大家。他秉持公心,严于律己,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院的发展之中,他耐心倾听职工们的意见,细心、周到地关心职工们的生活和思想情况,积极解除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在事业面前,他敢于负责,求真务实;在苦乐面前,他以苦为荣,无私奉献;在金钱面前,他两袖清风,廉洁自律。行之苟有恒,久久有芬芳,李冬平就是这样践行着一个党员、一个院长的光荣责任,追求着自己人生的最美好境界。对事业负责,对患者负责,对同志负责,李冬平严中有爱,一番良药苦口的批评教育让人心悦诚服,一缕真挚浓郁的深情厚谊让人春风满怀。“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就是全体员工对他的人格评价。

两年来,在李冬平的带领之下医院的中医骨伤专科得到了全面进步,医疗队伍迅速成长,医疗环境显著提升,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李冬平带领着一群年轻业务人员扎根基层,在灵仙乡这个偏远的基层医院挥写了一曲华彩的乐章。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李冬平与医院的未来,一定会更精彩、更动人。

简阳市灵仙乡卫生院 二0一四年五月八日

第二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

胡贤林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山区33年,全心全意为山区群众服务,赢得了山区群众的信赖和爱戴,展现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为他把救死扶伤的天职看得高于一切。33年来,他把病情当作命令,甘当“全天候”医生,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方百计方便大山里群众就医。他视病人如亲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处处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多花一分钱。33年来,他走遍了全乡28个自然村,叫得出六千多号人的名字。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山区群众健康有保障。胡贤林说,“与大山里治病救人的头等大事比,自家的事都是小事。”为此,他一心扑在双峰卫生院这个“大家”的建设上,一次次放弃了离开山区的机会,为了在大山里建设好让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他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病人以生命相托,这不仅需要高明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胡贤林扎根山区33年,以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在山民心目中树立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山民们只要看到他,“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这些年,与医疗设施越来越先进不相称的是,一些地方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只要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就一定有助于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海拔六百米的天台山脉连绵不绝,横亘宁海、新昌和天台。素有宁海“小西藏”之称的双峰乡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三地交界处。那里,有一个山民们熟悉的身影时常在崎岖的山路间穿行。33年来,他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用脚丈量着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他一次次放弃了下山行医的机遇,一直坚守在大山里,为山区的父老乡亲建起了“生命守护站”;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乡亲们广为传诵的好口碑……

他就是共产党员、宁海黄坛镇双峰卫生院院长胡贤林。已经83岁的当地村民何行龙,这样评价胡贤林:“这么好的医生,难得。”1974年1月,何行龙大吐血,被送到卫生院。听说新来的病人有肺结核病史,当时在卫生院仅有的两间病房住院的病人谁也不肯与他同住一处,胆小的干脆吵着要回家。可何行龙的病情需要一日数次观察诊断,对症下药,理应住在医院里,而且最好安排单间。这时新婚才三天的胡贤林作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感到意外的决定,让老何住进他安在医院宿舍里的新房,自己和妻子搬到附近的丈母娘家去住。

让病人住婚房,多不吉利,万一是传染病咋办?有人好心相劝。胡贤林反劝道,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最要紧;确诊是传染病再转院也不迟。后来,经确诊老何得的是肺结核后遗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就这样,老何在胡贤林的新房里整整躺了一个月。在胡贤林的精心治疗下,老何终于康复出院。

此后,老何一有病就找他,而胡贤林也从不嫌麻烦,每次都给予亲人般的照料。去年,老何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他又找上胡贤林,要他帮着联系山外的大医院去看病。胡贤林不但很快通过在杭州工作的小女儿帮他联系上了浙一医院,还利用休假时间陪他到杭州看病。上个月,老何又高烧不退,来到卫生院一查,白细胞高达17000单位,比正常人高出7000单位。这对一个冠心病、肺气肿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最好是到大医院去诊治,可这次何行龙执意不肯去。无奈之下,胡贤林只得每隔几天,就给老何抽血化验,调整用药;晚饭后,他带上出诊箱送医送药到床头。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老何的病情终于得到明显的缓解。33年来,类似这样的麻烦事,胡贤林不知揽过多少次。有时不仅要出大力,还要垫上自己的钱。

榧坑村的胡永安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常复发。气急时他脸色铁青,最犯愁的是每次挂针、吸氧的医疗费,五六天下来就要六七百元。这对丧失劳动力的他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这时,胡医生总是说“先看病,有钱了再来还”。10多年来,几十元的欠费胡贤林悄悄垫上;多的就记在卫生院的账上,待村民有钱时还上。账上的欠款从每年的数千元越滚越大,直到上万元。XX年前,这笔欠账直接从卫生院业务结余中核销。此后,由乡财政核销。胡贤林没有统计过10多年来自己垫了多少医药费,但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记得,每当要还他垫的钱时总被他婉拒。卫生院的平均处方26元。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廉价药是双峰卫生院的当家药。为了让村民省药费,胡贤林动足了脑筋:山乡多发尿结石,急诊时打针消炎,待控制病情后,就教病人上山采车前草、金钱草和紫金沙三味草药煎服调养;上呼吸道感染时,教村民拿梨头、枇杷叶和鱼腥草煎服。

“病情就是命令。”干过部队卫生员的胡贤林,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颇有几分军人色彩。然而,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他时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88年一个大雪封山夜,长丘村一急性腹痛病人俞东贵托人打来电话,要他出诊。胡贤林钻出热乎乎的被窝,背起药箱,拿着手电,一头扎进寒风刺骨的茫茫风雪夜。大雪齐膝,北风呼啸,他艰难前行。北风越吹越紧,刮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他最后只好背朝着目标倒走。为了赶这足足7.5公里长的山路,他不知摔倒过多少次,而窄窄的山道边就是悬崖!

“一个雪人叩开我家门,外衣是积雪,眉毛挂着冰凌,只有头顶冒着热气。是胡医生,他真的大雪天赶来救命了。”回忆起往事,老俞至今还激动不已。

1998年9月的一个凌晨,王家染村来电请他赶快去抢救一名喝农药自杀的妇女。胡贤林收拾好急救药物,一头挑着生理盐水,一头担着灌肠用具,揣上两个隔夜的冷麦糕就出发。50出头的胡贤林挑着10多公斤重的担子一路小跑,2个多小时赶了15公里山路。只见病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上气不接下气,皮肤、口唇青紫,全身抽搐,瞳孔也缩得只有针尖那样细。胡贤林马上采取洗胃、催吐、灌肠等措施。他不顾病人一身污秽,一直守在边上细心观察,调整用药。经过一天一夜的精心治疗,终于将中毒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连夜送产后大出血病人到城关的大医院;抢救农药中毒的村民三天三夜没合眼;为赶时间出诊,吃饭常常烫破喉咙;下乡巡诊顾不上术后不能下地的妻子,让她就此落下低血糖的病根……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同事和乡亲们说了一件又一件。

村民们说,“看到胡医生,我们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胡贤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自勉牌匾,上书“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山区父老乡亲服务”。33年来,他接诊病人30多万人次,挽救了近百个山民的生命。一心扑在“大家”上

黄泥墙、烂泥地的矮楼,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老三件”是双峰卫生院建院初期的全部家当。村民做个血化验、拍个x光片,还得赶到15公里外的城关医院。担任双峰卫生院院长后,为了让大山里的卫生院真正成为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胡贤林可谓是费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

老胡一直很清贫。前些年总算在城关买了套房子,五万多元房款还得分期付清。“凭你的技术,几年就好发财。”有人鼓动他到城关开诊所。更有同行说,若老胡开诊所,他愿去打下手。有人甚至出高薪想挖他走。宁海县卫生局副局长葛文华说,他在局里18年,五任局长都关心地问过他要不要调到山外,老胡都婉拒了。去年底,胡贤林已接近退休年龄,城关一家骨伤科医院院长托人说情、电话催促无效后,特地上山来“预订”胡贤林,要他退休后去那里干,工资待遇好商量!老胡却打定了主意,在大山里发挥一个医生的余热。冬去春来。院子里,老胡翻建双峰卫生院时栽下的一棵桂花树、一棵柏树在山风中挺立,枝繁叶茂。它们的根已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融入大山。

第三篇: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

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区**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

每一位从医者都知道,医生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求从业者要有高超的技术和工作责任感,更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颗真诚的爱心。**乡卫生院院长##从医17年以来,始终这样要求自己,用一腔热情和爱心谱写着一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爱心之路。

爱心融入工作,将挽

救每位患者的生命做为医生永不背弃的誓言

##同志在农村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患者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2年,她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乡卫生院,走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从此她就下决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乡这片热土,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奉献自己的青春。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工作后不久便熟练掌握了妇产科临床操作技能,并以热情周道的服务,很快成为农民患者心目中十分信赖的好大夫。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她争取机会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26岁就成为卫生院业务骨干。她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务工作者,半点马虎不得”。2001年8月,##同志的父亲病危,老父临终前含泪握住她的手希望她能在病床前守候一晚,可当晚卫生院恰好又来了位难产孕妇,情况十分危急,患者点名要求她信任的侯大夫来帮她助产,为了患者对卫生院的信任,为了医生那不背弃的誓言,她含泪辞别病榻中父亲,冒着雨、流着泪在泥泞中赶了二十几里夜路,记不得摔了多少跤,终于及时赶回了卫生院,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孕妇逐渐脱离了生命危险,婴儿平安降生。看着幸福的产妇和熟睡中的婴儿,做为医生,##感到了满足,而做为女儿,却多了对父亲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

爱心回馈社会,卫生院的发展壮大是对患者和职工最大的爱

##同志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1999年她被任命为卫生院副院长,2001年1月担任院长。当时,由于**乡卫生院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都很差,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她千方百计,甚至变卖了自家的住房,多方筹措资金近10万元,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修缮病房、手术室,购置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急需的医疗设备,并购买了微型救护车,初步拉升了卫生院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医院管理和医技提高上,##同志坚持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目标管理,并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积极与多家二甲、三甲医院签定技术合作协议,遇到重大手术,邀请合作医院的专家来主刀手术,通过“借脑”发展,使卫生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现在**乡卫生院已成为**区服务能力最强的乡卫生院,是唐山市首个农村爱婴医院,开创了建院以来历史最好业绩。拥有1897平米的二层门诊病房综合楼、病床55张,更新b超机、300ma大型x光机、全自动心电图机、高频电刀等医疗设备10多台件,透视、检验、b超、心电图等医技检查全开展,开设内、外、妇、儿、中医等12个科室,可开展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等,年业务收入近300万元。随着该院日益发展壮大,##同志又着手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重症患者免费接送、手术患者免费就餐、贫困患者在新农合报销前先行减免等,用爱心回馈广大农民的支持与信任。“5.12”汶川大地震,看着苦难中的四川同胞,如同所有经历过大地震的唐山人一样,##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向上级领导请缨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为充分表达对灾区的人民的真挚爱心,##同志积极组织全院向灾区捐款捐物,并带头缴款200元,之后将自己的二等功奖金600元全部捐给地震灾区,在区委组织部组织的为地震灾区缴纳特殊党费活动中,##同志又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

爱院如家,视患者、职工及职工家属为自己的亲人

在卫生院改革初期,##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卫生院,在她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 “抗非”战役最艰苦的60多日夜里,##同志一直坚守在斗争的第一线,在因劳累过度引发急性扁桃腺炎过度肥大,不得不立即进行了扁桃体切除后4小时,滴水未进的她又回到了斗争的前线。有人曾不理解的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命的干,##同志明确地告诉他们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干在先”。

做为院长,她始终坚持严于律已,热心为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人,对待患者、职工及家属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当有孤寡老人来卫生院看病住院时,她都主动进行照料,清洗衣物,送上可口的饭菜、营养品,按政策尽量减免医药费,老人出院时,她常亲自开车送老人们回家,帮着劈柴、担水、生火,把老人们安置好后才离开。前水峪村年近六旬的孙某患有子宫肌瘤,但因夫妻二人都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劳动,家境贫寒,三年多一直没敢到医院做手术。2008年5月,##同志从该村村长处听说这一

情况后,主动找到他们,给孙某做免费检查,并拿出1000元替他们交上了住院押金,5月26日,孙某顺利切除了重达1.6公斤的巨大子宫肌瘤。术后,孙某于6月初致信《唐山晚报》,表达对卫生院的感激之情,同时逢人便说:“感谢党培养的好干部,感谢侯院长,是卫生院救了我的命,救了我们全家。”

##的心中还经常牵挂着退休职工和职工遗

属,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逢年过节或一有时间##都会到家中或打电话向退休职工、职工遗属进行慰问,为他们免费体检,遇到身体不适的,自己出钱购买理疗器给他们送去,这些退休职工、职工遗属也将##当做自己的知心人、好闺女,有个身体不适就会给她打电话,对此##从不厌烦,每每都是细心安慰。2006年8月,已故老院长遗属姚大妈,深夜突然旧病复发,##得知后,连夜赶到老人家中,治疗看护老人,直到老人病情无大碍才放心离开。

多年来,##同志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她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2002-2008年连续七年荣获个人二等功,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抗非先锋战士”、“巾帼建功竞赛岗位明星”“巾帼十佳”、“全区十大杰出青年”等光荣称号。唐山劳动日报、唐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乡卫生院的先进事迹给予了报道。

第四篇: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推荐]

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寒冬酷暑,几十年来,在**镇,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拄着拐杖,背着医药箱四处为人减轻苦痛的身影。他就是**中心卫生院院长**。

2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生残疾,使**对健康和生命有了比同龄人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树立了在农村做一名好医生的坚定信念。16岁高中毕业,**跟着一位老中医当学徒,并成为村里“赤脚医生”的接班人。为了尽快提高医术,他白天拄着拐杖艰难地跟着师傅出诊,晚上则翻书自学,其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可以挑起大梁进入临床,七年后,由一名农村“赤脚医生”转为正式医师,并在1983年通过全省统一考试,取得中医师职称。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在**的心目中,病人就是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就是给予病人最好的服务。有一年,一位出血热病人在他手下就诊,病人脾气暴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对家属大骂,对医生护士的叮嘱也不屑一顾,甚至不配合治疗。**了解后,经常到病床前和他谈心说笑,每天亲自下厨为他熬米粥。在他的细心关照下,病人急躁的心情得到了安抚,高兴地配合治疗。出院那天,病人感激地说:“吴医师不但治好了我的病,还医好了我这暴躁的怪脾气,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医生。”这样的例子又何尝只有一个呢,有的急诊病人没带足医疗费,**总是热心为他们垫付,解其燃眉之急,让患者安心就诊。

XX年,**成为**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多方筹措资金,将医院原有的几间简陋办公室改成现在整洁、规范的护理部、输液部、治疗室等专业科室,还引进多种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力争在软硬件上满足农村群众医疗需求;为培养年轻医生,他经常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并坚持与年轻医生一同值班;而在节假日,**经常骑着三轮车,与其他医生一起走村串户,送医送药,为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就这样以自己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医德医风,宽厚而仁爱的性格,坚守在农村医疗卫生一线,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赢得村民的尊重与信任。

第五篇: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

今年各地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06年全省百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精神,逐级推荐产生了百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其中南昌新建县松湖中心卫生院钱青兵等五名院长经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评选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殊荣。为了展示他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风采,受省卫生厅委托,《江西卫生报》派记者到全省各地市分别采访了11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长,从本期开始,本报特开设“农民群众的好院长”专栏予以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希望全省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扎根农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保障农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青春无悔书华章

——记江西省新建县松湖中心卫生院院长钱青兵

本报记者 徐雅金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新建县松湖镇中心卫生院长钱青兵,在卫

——编者按

生院一干就是28年。28年里,经他诊治的村民不计其数,他以赤子之心,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最近,他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2006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荣 誉称号。

卫生院发展的领头雁

1998年松湖中心卫生院遭遇百年大洪涝灾害,门诊大楼破损严重,已成危房,住院部杂草丛生,用电设施损坏,制剂室关门,卫生院门头

围墙倒塌,医疗纠纷接连不断,业务收入急剧下降,卫生院处于人心浮动、入不敷出的窘境。根据这一状况,上级部门决定在该院进行职工民主选举院长,在这个时候钱青兵被职工们推选为卫生院长。

面对一个脏、乱、差的烂摊子,钱青兵上任伊始就暗下决心,一切从零做起,带领全院职工努力奋斗,力争用最短的时间使卫生院重新焕发生机。卫生院要发展,先要搞好卫生院基础建设。他就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他通过向卫生厅要一些、借贷一些、自筹一些资金的方式,争取到资金120多万,对中心卫生院的门诊部、住院部进行彻底改建。当时镇政府批了一块地给松湖卫生院,而那块地以前都是当地村民的田地,于是在修建期间,村民经常到钱青兵家里吵闹问他要土地补偿,并阻饶工程的进展,有的村民三天三夜守在他家门口,还有的甚至踢他家的门,拿刀威胁他。面对这种种困难,钱青兵只说了一句话:如果建不起这个卫生院,我这个院长就不当了。终于在2001年,一栋占地900平方米崭新门诊大楼展现在人们眼前。院内绿树成荫,花坛草地,病房内洋溢着温馨与安详,卫生院新建了放射机房、手术室、妇产科、冲水式的卫生间,重建了卫生院食堂、发电机房、卫生院门头及围墙,重新架设了用电专线,更新了病床、办公设备、已经发电设备,卫生院环境貌焕然一新。

钱青兵在卫生院的起步中却发挥了很大作用。他提出“发展卫生院,改善职工生活”的办院方针,制订了五年发展计划,即:一年稳定,二年起步,三年改观,四年振兴,五年发展。他还大刀阔斧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打破原来的大锅饭,建立灵活、科学的管理机制,分配向临床一

线倾斜,将综合目标管理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在他上任后的一年,卫生院业务收入达到126万元,比1998年增加了67.5%,2006年1-9月业务总收入达206.8万元,预计2006年业务收入可达到320万余元,比1998年增收244.8万元。

农民贴心的好医生

在松湖镇,人们可以不认识镇长、书记,却不会不认识钱院长。他吃、住都在卫生院,把卫生院当成了自己家,凡是有疑难危重的急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假日夜晚,他都会及时赶到急症室。钱院长给记者讲述了他一天的工作时间表:每天早上7:30来到医院,主持召开每天的晨会,在会上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布臵当天的工作,8点准时查房,不但查看自己的病人,还要把妇产科、外科、所有的住院病人都查看一遍。9点开始在科室坐诊,一直要到中午12点,有时候中午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坐门诊。下午2点到5点继续坐诊、写病历,晚上6点下班,到了晚上,他依然不放心病人,去病房查看完后,才放心回到家里。卫生院的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李国友说:“钱院长几乎是没有休息日,24小时随叫随到。” 记者发现,就是在钱院长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分钟,依然还是忙着给病人看病。

看到农民生活困难,无钱看病,这时钱青兵总会伸出援手,为困难的群众减免医药费。记得2005年上半年,有一位丰城圳头乡甘家村的农民,他的妻子患上子宫肌瘤,需要做手术,他家里非常窘迫,家徒四壁。由于甘家村离卫生院很远,中午他在病房照顾他的妻子,下午就回

家去。晚上钱院长主动担任起照顾他妻子的责任,打饭、送水都是钱院长一个人做。见他妻子连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钱院长又从家里拿了些衣服送给他们。做完手术后,卫生院总共给这位农民减免了600多元。这位农民激动地说:“钱院长不止救了我妻子,还救了我们全家人呀!”

今年钱青兵因为工作出色,医术精湛,可以调到县级医院工作,听说钱院长要走了,周围的村民纷纷跑来问:“钱院长,听说你要走了,是真的吗,我们舍不得你啊。”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放弃了到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继续留在松湖卫生院工作。他说:“在这里生活了28年,已经和这里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像自家人一样,我舍不下这里的家人,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老百姓也更需要我这样的医生。

如今,由钱青兵亲手栽下的那棵樟树已经长得超过了房顶。樟树是他1978年刚到卫生院工作时栽下的,一晃28年过去了,这棵樟树见证着钱青兵为卫生院发展所做出的一切。这位朴实无华、长年扎根忙碌在基层一线的乡镇卫生院长,谋发展、搞创新、医民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了方便农民就医需求,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他在松湖镇卫生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终于使这所贫困、落后的乡卫生院旧貌换新颜,实现了一级甲等医院管理目标。

“这个院长值得信赖”

——记贵溪市志光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冬生

贵溪志光镇是一个以英雄命名的乡镇,在这块洒满英雄热血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乡镇卫生院长,1994年毕业放弃留城呆在大医院里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成为当年唯一一个留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专生;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注重抓好卫生院硬件建设,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三年间,使这个卫生院成为了贵溪市乡镇卫生院的排头兵。2006年他又荣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长”,他就是贵溪市志光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冬生。群众称他是一把“快刀手”

医生的天职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这需要精湛的医术作后盾。经过10多年的临床工作,江冬生深深体会到,只要一天不学习就有不适应的感觉。为此,他一方面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注重学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近期疾病流行动态报道、药品知识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自费订阅有关医学杂志。另一方面更注重向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疾史,大量接触病人,虚心向老医生请教,为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到上级医院学习,积极参加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

农村卫生院医生少,江冬生除了主攻外科外,还要兼管内科、儿科、妇产科,成了一名全科医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已适合农村群众治病的道路,通过刻苦钻研,他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今,江冬生不仅能独立进行胃、胆、子宫切除等一些较难的手术,而且内、儿科等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受人称道。2005年,江冬生被列为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

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志光中心卫生院张华文副院长对记者说:“江院长做的手术干净利落,从开刀到缝线,都是亲自上手,快而且准,如果手术台上出现险情,他麻利迅速,处臵果断,群众都称他是“一把快刀手”。

渐渐地,周边群众都知道志光卫生院有一名肯吃苦、肯钻研、和蔼可亲、医术又高的年轻医生。每当江冬生坐诊,桌边总是围满就医的病人,有的甚至是从邻近乡镇专程赶来的。从医12年来,他先后为农民实施手术1000多例。熟悉江冬生的群众都说:“这个院长值得信赖”。

让农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农民比城区群众看病难,作为一名医生,我有责任为更多的农民朋友解除病痛,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及时的优质服务”。抱着这一想法,12年来,不把病人看好,他心里总是不踏实。值班医生碰到危重病人需要请他会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黑夜寒冬,他随叫随到,对待病人,总是非常热心、耐心、关心。

2001年12月的一天。江冬生因发烧正在输液,这时卫生院送来了一位因农药而中毒的危重病人。他一把拔下针头投入到对患者的抢救中去,3小时后,当看到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才离开。

江冬生对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竭力为他们解除病痛。有时候,医院打点滴的病人多,床位不够,他领到自己床上输液。一次他给一个患者开了处方,这位患者在医生办公室徘徊,不去取药,要他改一下处方,他问清原因,得知患者带的钱不够。江冬生不假思索地掏出钱交给患者取药。他说:“给病人看病不给药,那不是自己哄自己,都是

乡亲,给他们垫点钱不算啥。”

作为一个农村卫生院医生,江冬生除白天承担繁重的临床各项业务,夜半三更还要随时起床做手术。去年大年三十,家里的年夜饭都已熟了,医院来了一位车祸的病人急需做急诊手术,等做完手术后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事后,妻子埋怨他:“你当了卫生院的头头,大年三十还做手术?”他解释:“我是卫生院的头头,首先是一名医生,我不做手术谁做手术。”

江冬生给记者讲了一件他深感愧疚的事情。200

5年的一个晚上他的妻子因服药流产而大出血,急需人照顾,可是卫生院来了急诊病人要做手术,在这两难选择的关头,江冬生想:“妻子在县城医院工作,能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如果我走了,这个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他就留在卫生院做剖宫产手术,没有陪在妻子身边。

争创一流卫生院

作为院长,他不仅要自己干好,更要带领职工干好。担任院长后,他带领班子成员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契机,以创一流卫生院为“目标”,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真抓实干求效益。

他注重抓好硬件建设,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的标准建设园林式卫生院,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各项医疗卫生法规和医疗防保知识,教育职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工作中的细节小事做起,卫生院打破8小时工作日制度,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完善出诊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和收费公开制,要求医务人员随时接诊,随叫随到。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院职工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学习风气浓厚,群众的满意度日渐增加。

为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江冬生问计职工、咨询农民,讨教专家。经过几年探索,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江冬生牵头制定了较完善的“院内职工积分制方案”,较好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医院发展与职工个人利益挂起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档案工资制,同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机制活、措施实,全院职工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明显高涨,卫生院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去年,该院各项业务收入达到160多万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连续三年业务收入超百万元,今年预计业务收入能突破200万元。(记者徐雅金)

一位实干的卫生院长

——记上饶婺源县中云中心卫生院院长查国林

一个初冬早晨,记者前往离婺源县城不远的中云中心卫生院。在宽敞明亮的院长办公室内,院长查国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交谈中查国林年轻的脸庞始终洋溢着和蔼的微笑,果敢而坚定,是这位院长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提起婺源县中云中心卫生院院长查国林,人们就会想起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办事精神,他的名字与“开拓创新”、“点子最多的医院院长”等联系在了一起。在短短六年时间,他把一家 “破、老、小” 的农村卫生院发展成现在全县较有名气的卫生院。由于他出色的工作业绩,最近,他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长”称号。

“想好就去做,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跑,不如跑在最前面,让别人跟着你跑。”

查国林 2000年3月被委任中云中心卫生院院长,当时中云卫生院是这样一番景象:医院房屋破旧、院内杂草丛生;工作人员态度生硬、扯皮推诿;内部管理滞后,服务设施落后,很多病人纷纷走向别 的医院。看到这种情景,查国林的心里感到很不好受。天生不服输的

他下定决心改变卫生院的落后面貌。

“改革!中云中心卫生院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查国林心里想。于是他走村串户,征求周边群众对卫生院的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医生服务不好,他对症下药,对职工的思想进行改造,改掉职工心里“等、靠、要”的思想,改掉等病人上门的思想。说干就干,2000年5月他大刀阔斧在全县率先推行工资全额浮动制,打破原来的大锅饭,建立灵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这项改革一经实施,就在中云卫生院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前等病人上门的情形不见了,职工们很主动积极地去外面找病人:以往轻慢病人的情况不见了,代之而

来的热情的服务。

他欣喜地看到医院职工思想的变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医院要想真正地吸引人,必须要有过硬的物质条件。2001年初,他创造性地把“公司入股”的资金运作模式引入卫生院,采取卫生院职工入股,社会力

量融资方式,筹集吸纳资金300余万元,兴建了门诊、住院及职工宿舍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并购臵了日本欧林巴斯电子胃镜,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血生化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卫生院的硬件、软件建设加强,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到2002年底,卫生院门诊人数首次突破10000人次,住院人数提高近20%,并被县卫生局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卫

生院。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不仅是在全县卫生院里第一个实行工资全额浮动制,还连续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设立卫生院网站;第一个实行信息化局域网管理;第一个在卫生院门诊大楼里安装上了摄像头,对医

疗服务实行电脑监控。

当记者惊讶一个基层卫生院长会有如此超前的管理理念时,查国林说:“想好就去做,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跑,不如跑在最前面,让别人跟

着你跑。”

“要想做一名好的卫生院长,必须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

6点半,起床;7点半到办公室(正式上班8点),整理资料、查房;上午批阅文件,与卫生院同事商量工作;下午开会、接待、业务处理;晚上21点30分回到家。这是查国林每天的日程安排,这还不包括

出差以及一些手术安排。

“查院长把卫生院当成家,一年

365天几乎天天都在院里,院里下水道堵了,他就去亲自疏通;电灯不亮了,他又去换灯泡;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又是他去修理,村民来电话要住院,他又去接病人,成了司机。”卫生院的会计程翠珍这样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查院长为什么不聘请别人来疏通下水道、修仪器、开车时,他笑着说:“请别人做要花钱,能做的就尽量自己来做,能省多少是多少,卫生院长本来就是生产队队长。”

查院长还得意地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件事情:中云卫生院是首个主动给医生、工作人员装上空调的,一些医院往往担心装了空调,电费会吃不消,而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让职工自己出电费,这样一来,没有浪费电的现象,也不用担心电费高了。

有一次查国林发现有的病人开了水龙头就不关,白哗哗的水流个不停,他心里很是心疼,如何才能让大家都节约用水呢,他反复想了很久,后来终于被他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要求水工把院内所有的水龙头都呈45度角安装,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们不再把水龙头开得很大了,因为一开大,自来水就会溅出来撒在身上。如今不论是在病房还是在科室,再也没有出现过浪费水的现象。

他就是这样从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卫生院的发展

建设鞠躬尽瘁。

“要想做一名好的卫生院长,必须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查国林

诚恳地说。

“病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要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面对主体是广大农民的基层卫生院,经常遇见看病暂时拿不出钱的病人,查院长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甚至掏出自己的钱为他们看病,虽然当时病人只是说向他借,但转过身他就忘了,时不时地,总会有病人向他表示歉意:“查院长,我还欠你钱呢。”他总微笑说:“不

要记在心上。”

查国林深知,卫生院要发展,最终还是取得病人信赖,他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技术水平”服务群众,他在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的新举措,开设绿色生命通道,专人接听急救电话,救护车免费接送住院病人。同时,加强医生与患者沟通,给每个新入院病人发一本《健康手册》,手册附上“致患者的一封信”,以及卫生院每个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还有一些结石等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医生还统一印制名片,发给每位病人。

为了让农民都看得起病,他还对普通药品实行降价,药品降价幅度达30%,同时还对普通手术医疗费用实行最高控费,比如平产接生费用控制在450元,剖宫产费用控制在1800元,单纯性阑尾切除手术费用控制在1200元,胆囊切除术费用控制在2000元等。此外,还会应百姓需求引进知名专家来为病人做手术,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查国林的出发点是:“病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要竭尽所能为患者

提供优质服务。”

在查国林的领导下,中云卫生院把尊重病人、爱护病人、理解病人作为工作宗旨,真正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一工作环节中,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如今,卫生院业务收入达到近200万,较6年前增加了一倍,药品收入所占比重从70%降至40%,卫生院固定资产从260万增至600万;职工年平均收入从8000元增至于15000元。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卫生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采访结束时,查国林院长表示要继续带领职工不断深化改

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这一目标大

步迈进。(徐雅金)

把农民健康放首位

——记奉新县上富中心卫生院院长谢克达同志

记者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干净的路面,绿茵茵的草坪,鲜花,绿树、……,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住院大楼里,“白衣天使”以春天般的温馨和妙手回春的医术,去抚慰病患者的伤痛。病人们都说:“卫生院的服务,让我们感到满意!“奉新县上富中心卫生院,这所让病人感到满意的卫生院,拥有着一支能吃苦、善打硬仗的医疗人才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离不开他们身先士卒的领头

人,他们勇于开拓的好院长——谢克达。

勇于拼搏谋发展

“过去的老住院部为低矮潮湿的砖瓦房,在下雨的日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一位医务人员是这样向记者形容该卫生院的旧貌,当时刚走上院长岗位的谢克达面临着卫生院如何发展和各方面的压力,他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够使卫生院做大做强?要扭转被动局面,就要主动抓住医院发展的契机,谢克达针对卫生院的实际情况,认为医院要发展就必须从“改”字上下手。首先从诊疗环境改起。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提高,作为一名患者,更迫切需求这一切。面对近百万元资金,对一个年收入仅二百来万元的乡镇卫生院来说,该有多困难。资金从哪来呢?

“不行,医院经济再紧张也要解决住院病人的住院环境。”通过自筹资金、贷款等方式建起了大楼,如今,一栋崭新的按高标准建造的住院大楼已呈现在人们眼前,宽敞明亮舒适的住院大楼在该县乡镇卫生院发挥着它独具魅力的重要作用。紧接着,他又在老住院楼拆除后的地基上进行了美化、亮化,路面进行了硬化,真正把该院建成了庭院式卫生院,如今走进该院就会感到有一股春的气息迎面而来。

用爱铸就康复路

在上富中心卫生院经常会发生病人等医生,甚至等一天的现象,他们等的是谁? “没准,又是等谢院长看病的”,如今,职工们已经不把这种现象当作一回事了。可见,谢克达同志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非同一般了。“患者的事,就是我的事”,二十多年来,只要一有空,不管白天黑夜他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位病人的请求,据统计每5位住院人中就有2位是他经管的,每2例手术就有1例是他主刀的,他是如何取得病人的信任的呢?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有他那良好的医德医风,这在群众中是有口皆碑的“患者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要尽量满足他”。有一天上午做了一合手术,下午又做了2台手术,已是晚上11点钟走出手术室的他,已经很疲劳了,回到家刚合眼时候,有一个因胎盘绕颈急需手术的孕妇送到医院急诊,家属极力要求谢院长和妇科值班医生做手术,由谢院长主刀,“人命关天啊!患者的要求,我怎能拒绝呢?”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走出手术室时已凌晨5点多钟。第二天,患者家属送来200元感谢谢院长“为了钱,我就不会去了,你请回吧!”“要么,中午请你吃饭”他说:“你们赚点钱也不容易,留点钱给小孩子买奶粉吧,这是我

们应该做的”多年来,谢院长拒收红包70余次,从未接受过病人吃请。在患者心中,他已成为他们的健康守护神。他经常要求医务人员,从假如自已是一个病人的角度去为病人着想,要以病人为中心,患者就是弱者,我们要时刻关心、爱护他们,要用自己的真诚感动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谁也无法忘记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当时外出务工人更大量返乡,极有可能携带“非典”病毒,为防止病毒蔓延,谢克达同志主动请缨,担起了转送可疑人员的重任,在那段时间里,他有多少个夜晚没合过眼,上南昌至新余,堵截外来返乡人员,多少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考验着这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爱人和亲戚朋友当时都无法理解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在转送可疑患者的途中,手机被淋坏了,丢失了人民币1000余元和身份证,可他没吭声,没向组织要任何补偿,为了人民的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他,认为这

值得。农民利益放首位

在采访中,澡溪乡下保村大坪组的刘起梅对记者说“我们夫妻俩在深圳打工,儿子生病了,婆婆告诉我们今年镇里许多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们都说参加了以后看病、住院很便宜,报销也方便。有些在外地打工的人也回来看病,她也交了40元钱参加,今天特地带儿子来这看病。”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奉新县全面铺开,谢院长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参合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出黑板报、悬挂横幅标语、发宣传单及宣传车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大

力宣传政策,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院还成立了以谢克达院长为组长的新农合领导小组和审核、补偿办公室,为患者出院及时进行审核、补偿,确保出院患者在当日能得到补偿,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补偿,医院派专人将补偿款送上门,切实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目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比例都达到了75%。该镇参合农民已达到93.4%。

在院长岗位上的他,除处理医院行政事务,坚持每日下病房外,有空就钻研业务知识,如今他已成为该院普外科、儿科领域的带头人,被宜春市专家人才库选录。谢院长常说“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医学是无止境的,只要学好了本领,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医务人员学习热情高涨,已能较好地完成病历、处方、护理文书的书写,诊断率提高了,当然,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提高了。针对医务人员在学校,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他选调业务能力强,上进心强的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如今该院在职职工6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已能开展腹部手术、四肢骨折整复固定术、妇科、产科手术及“六衰”的抢救与治疗,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现在该院服务范围辐射至周边10余个乡镇,成为该县医疗卫生网的中流砥柱,为10余万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万娟)

一切为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记乐平市塔前中心卫生院院长衷生林

站在塔前卫生院732平方米新建的门诊综合大楼前,看着400多平方米 的绿化区的花草树木,铺设了水泥的路面,谁会想到它曾是一个入不敷出、房屋破旧不堪、职工工资奖金年年倒挂的卫生院,这一

切的变化都离不开该院院长衷生林。

衷生林自江西中医学院莲花分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卫生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1988年10月,他被调到塔前中心卫生院任院长,这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任职期间,衷生林院长凭着不懈的努力,使一家落后的乡镇卫生院旧貌换新颜;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好医生、好院长。如今该卫生院已成为一个在乐平和景德镇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卫生院,为病人提供了一个优雅、美观、舒适的就医场所。他个人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卫生部监督司颁发的中国政府联合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厅、景德镇市卫生局、人事局基层模范先进工作者、乐平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称号。

健全制度 狠抓管理

上任初始,面对卫生院的困境,衷生林院长没有退却,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环境和设施太差,服务跟不上,人心不齐,体制不活等是影响卫生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要规范化发展,必须要有好的制度,针对院里存在的问题,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强化劳动纪律,制定奖惩措施,不断健全卫生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每日早会制度以总结当日工作,部署当天工作,医护人员一律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等,推行多种形势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奖金与

工作业绩挂勾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奖勤罚懒,使职工不仅能拿满当月工资,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工作业绩获得一定的奖金,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使医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卫生院先后添臵了X光机诊断仪、B超诊断仪、心电图诊断仪、洗胃机、生化输氧等一系列医疗设备,使全院的整体实力跃居全市首位,同时也使本地区农民享受到了方便、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了规范输液管理,该院投资2万元装修输液大厅,配臵了新型输液椅及彩色电视机等设施,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输液环境,受到了广大患

者的好评。用心服务 精心育才

衷生林常对医护人员说:“农民生活不易,许多农民看病的钱是东借西凑来的,我们再乱开药、多收费、收红包,良心何在!我们卫生院绝不能让农民多花一分钱!”为了给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卫生院公布医疗收费标准,加强物价管理,增加收费透明度,对多收费的科室处于双倍罚款,实行先看病后挂号,减少病人往返排队之苦。每逢星期二、四对全镇0-7岁儿童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给患者提供方便。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他在抓好本院的医疗业务工作的同时,又要兼顾村级防保工作。全镇有17个村卫生所,每个卫生所都配备了一名专职防保乡医,并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地解决了防保人员的防保津贴。并制定防保方案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了乡村防疫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卫生院专门成立了防保组,由他兼任防保组组长,为防保

组配备了电脑,建立健全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实行专人专报,传染病采取网络直报,保持24小时网络畅通,保障了市、乡、村三级网络建设。他还设立了预防综合门诊,安排了两名专职医师和两名护士,负责全镇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每年都要为新生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达500多人次,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卫生院业务收入,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在抗击“非典”期间,他不辞艰劳地带领医护人员走村串户宣传预防“非典”知识,发放宣传单数万份。

衷生林深深感到,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卫生院搞不活,发展不起来的局面,人才是关键。为此,衷院长十分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送5人到市中医院进修B超和检验技术;3人到市人民医院进修放射、心电图技术,5人参加江西医学院成人大专学习,还多次聘请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家来院讲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的医务人员通过学习锻炼能尽快挑重担。该院家属宿舍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房屋低矮,阴暗潮湿、墙面破裂,架料霉烂,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稳定医疗队伍,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衷院长在医院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多方筹资,投入数万元对职工宿舍进行了全面翻修,为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卫生院增加了设备的投入,提高了业务素质,改进了服务态度,改善了就医环境,业务量上升了,职工的干劲也增大了,来卫生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医疗服务辐射波阳、双田、后港等县乡方圆数十公里,年业务收入由最初几万元增长到近40万余元,卫生院亏损的局面彻底改变了。(万娟)

平民院长

——记新余下村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敏华

在新余有这样一位乡镇卫生院长,为了让乡亲看好病,他放弃留城工作的机会来到条件艰苦的的卫生院担任院长;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闯出卫生发展的新路子,7年间他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坚持改革不回头的韧劲,救活了一个卫生院,使得下村卫生院成为当地群众值得信赖的卫生院,他就是下村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敏华。

12月的一个雨天,记者在新余下村中心卫生院门诊部李敏华院长的诊室内,前来求治的患者常常排起一条“长龙”,忙得他连吃饭、上厕所,甚至喝口水都顾不上。虽说累点儿,可李敏华心里却很舒坦,因为他用精湛的医术和辛勤的劳动为自己圆了儿时梦想……

立志做一名好医生

李敏华的父亲是一名乡医,受父亲的影响,加上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他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医生,为乡亲们祛病去痛。1978年高中毕业的他怀着探求知识的渴望报考了卫生学校,向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寒窗苦读中,在课堂、阅览室、实验室处处留下了他专注的身影,凭着执著和勤奋,他很快成了全校的尖子生。卫校毕业时,他因品学兼优可以留校任教,周围同学都向他投出了艳羡的眼光,可是谁也没料到,他竟然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会,决定回乡当一名医生。他说:“家乡更需要我这样的人,我要让乡亲看好病。”

挑着行李,带着回报家乡的一腔热血,李敏华来到蒙山脚下的人和乡卫生院工作,面对简陋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他没有后悔,而是愉快投入工作。他一边自学,一边临床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又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他坚持收集典型的医案病例,科班出身的他,放下架子,虚心向老医生求教,主动向土郎中取经,注重从验方、土方、单方、偏方中吸取营养,博采众长,很快使自己在业务上成熟起来,一年半载下来,他就成了农村卫生院为数不多的业务尖子

和技术骨干。尽心竭力谋发展

1998年李敏华被委任下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当时下村中心卫生院离市医院仅15公里,离花鼓山煤矿职工医院不到2公里,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新的挑战,李院长坚持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从卫生院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手,加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选派年轻同志外出进修,培养骨干医师,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素质。购进胃镜、B超等先进设备,重点建设外科和妇产科,引进并开展外科、妇产科一些高难手术技术,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1998年卫生院只能开展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等一些简单手术,如今已能开展甲状腺切除术、胃胆切除术、肾结石切开取石术,使原先需要到市医院、花鼓山煤矿职工医院才能进行的手术在下村中心卫生院就能完成,并且医疗费用降低近

30%。

为改善卫生院工作环境,李敏华想尽一切办法,多方筹资。下村镇卫生

院投资70万元,兴建住院大楼,提高了医院的接诊能力。此外,还规范药房管理,从药品购进、储存、加工、陈列等一系列环节规范操作,确保群众的用药安全。建立了农村医疗一体化服务网络,组织送医下乡,巡回义诊。对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就诊实行挂号费、部分诊疗费减免。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卫生院内部管理、树立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卫生院的发展,各项业务指标不断攀升。98年他接任院长以前,该院年门诊仅10670人次,住院1150人次,手术70例,接生人数200人,年业务收入80万元。到2005年,该院年门诊人次上升到45000人次,住院人数增加到6140人次,手术650例,接生550人次,年业务收入突破350

万。赢得患者信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一名院长,李敏华没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诊室成了他唯一的办公室。问起原因,他说:“卫生院医技科室不够,我平时都在诊室,空着房间也可惜,我就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做医技科

室。”

谈到李院长的为人,和他在一间诊疗室的医生说:“李院长平易近人,平时没有什么架子,他对病人都像朋友一样,看病时和患者拉拉家常,赢得病人的信赖。”

“李院长经常和我们说:„要对病人热情、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他对病人非常负责任,不管哪天晚上有手术,是不是他主刀,他都会留在医院等到手术结束才回家。”护士长钟梅急忙对记者说。

李敏华认为,要当好一名院长,首先要当好一名医生。由于他的医疗技

术好,每天慕名而来的病人在他的诊室前排起了长队,比市里大医院的专家门诊还热闹。一个上午下来,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经常要忙到中午十二点以后才能吃上午饭,稍作休息下午又要经常上台做外科手术。同事经常开玩笑对他说,上午是内科医生,下午是外科医生,晚上自己要去看医生。5年下来他一共才休了15天假,日均看病45人次。由于长时间的努力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一天三餐只能吃稀饭面条。上级组织领导担心他的身体,怕他累跨,多次找李院长谈话,希望他去渝水医院任院长,其实在渝水医院工作压力小,福利待遇好,还能照顾家庭子女,是个好单位,可是没料到他竟然婉言回绝了,他说:“我这一辈子在农村呆惯了,进城还有点不能适应。”(徐雅金)

风雨过后见彩虹——记吉安市吉安县永和卫生院院长肖义成

2005年4月18日是永和卫生院获得新生的日子,那一日,永和卫生院完成了整体搬迁,在镇中心街区、敦锦公路旁正式开张接诊,从此赢来了发展的第二春。开业一年多来,医疗业务迅速增长,病人络绎不绝,医务人员繁忙紧张工作,当年门诊病人逾万人次,住院病人1400余人次,特别是住院分娩达200余人次,年业务收入100余万元,是搬迁前的3—5倍,昔日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己不复存在,该院职工无不翘起大姆指:这一切要归功于我们的带头人——肖义成院长。

临危受命

永和镇位于吉安县东南面,距县城中心仅12公里,人口近3万,原永

和卫生院房屋破旧,阴暗潮湿,且位臵偏僻,道路狭窄,没有一件象样的医疗设备,只有老三件,医疗条件极差,加上离县城很近,医务人员每天看不到两个病人,技术水平很差,群众不信任,每年住院分娩也只有10多个。经济拮据,不要说搞建设,职工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医院惨淡经营濒临倒闭。面对此种状况,医务人员人心浮动,县卫生局领导焦急万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局领导痛下决心,决定更换院长,经全面考察,好中挑优,时任天河卫生院院长的肖义成同志

成为首选。

上任的第一天,面对10多间低矮瓦房、几件简陋的医疗器械和10多双期盼的目光,肖院长真正体会到了肩上的压力。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决心当一名拓荒者,团结全院职工,在这块几乎是空白的地方干出一番事业来。来院不久,他虚心问计于职工、垂询于农民、讨教于领导,终日寻思兴院大计,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向卫生局领导提出了建院设想——在镇新街区另辟新址建院,整体搬迁卫生院,并在职工会上发出动员令,职工们精神为之振奋。鉴于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迁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的这一设想很快得到批准。但筹建新院不是一件小事,选址、征地、筹资哪一件不需要费神费力。为此事,他不知跑烂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嘴皮子,人瘦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在新街区中心地段征到了一块10多亩的黄金地,并通过职工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到1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经过一年多的筹建,2005年4月,一座2000平方米的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拔地而起。有了新房没有设备怎么办?他只好再次带头集资,在他的感染下,职工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终于筹

齐资金购臵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和生化检验设备。一所科室齐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崭新卫生院呈现在了永和人民面前。

创新理念

新院建成后,肖院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树立“管理、技术、服务三管齐下”的办院理念。一是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推行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抓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选送年轻同志外出进修,一年多来,共选送7名医护人员赴省城及广州等大型医院进修一年,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飞跃。同时,邀请上级医院医师来院会诊、手术、讲座,鼓励职工在职自学。他经常亲自授课,主持会诊、业务月讲评,手把手带教手术,仔细检查医务人员的医疗文书、治疗方案、操作规程,使全院的业务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许多医务人员实现了一专多能。尤其是外科从无到有,以前阑尾、疝气手术都很少做的卫生院,现在居然能开展全髋关节臵换、胆囊及胃切除等大手术,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取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就诊病人迅速增多。三是抓服务,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立院之本。他经常告诫职工:办院的宗旨就是为病人服务,病人到我们这里求医,是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医务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到过永和卫生院就医的人都深有感触,今日的卫生院与昔日的卫生院有着天壤之别,无论就医环境、医疗技术,还是服务态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真正是一所农民群众满意的卫生院。

奉献至上

从医10多年来,肖院长总是默默地在农村卫生院这方圣土上辛勤耕耘。

在经济浪潮激荡飞扬的今天,肖院长象洗尽尘世铅华的僧人一样不为所动,他的心思全放在医院的工作上。他是一位院长,更是一位医生,他始终坚持临床一线,每月坚持一半以上时间值夜班,业务量全院第一。他对医疗工作极端负责,从病人进院到出院全过程,他都亲历亲为,不放过一个环节。除了上述两种身份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司机。为方便群众就医,2005年医院购臵了一辆救护车,为节省开支,他亲自驾车接送病人。肖院长的家离医院只有10多分钟的车程,可他一年里回不了几趟家,他始终放心不下医院的工作。当人们问及他为何要这么辛苦,他总是微微一笑:辛苦算不了什么,我只求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职工、对得起永和3万父老乡亲。如今,肖院长心中又藏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兴建一幢住院大楼,添臵一批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全院医务人员都要赴上级医院进修1年以上,达到全省一流的卫生院的标准,更好地为永和

镇人民服务。(万娟)

这里因他而生动

——记都昌县政协委员、蔡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杨述保

在都昌医疗卫生战线,提到杨述保,没有不佩服的。从1980年开始,他12次获得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次获得九江市卫生劳动 模范,2003年被省卫生厅、人事厅授予“防非典先进个人”。

2001年,杨述保调到了离县城30公里,开业只有二年,年业务收入不足70万元、名声不响且负债经营的蔡岭镇中心卫生院任院长。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没有迷茫,首先针对医院人心涣散,管理混乱的实际,从

抓管理入手,建立起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让职工广泛参与管理,使涣散的人心重新收拢了起来。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排难而进,共同奋斗,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现年业务收入达350万元,年门诊5万人次,年住院1300人次,年手术400人次,偿还了债务,更新了设备,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抢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固定资产也由50万元增加到650万元。2005年在创建“母婴安全卫生院”、“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工作中,杨述保抓住契机,精心组织、部署,使全院上下为创建工作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院容院貌在创建工作中日新月异。如今的卫生院四季鲜花盛开,香馨满院,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竹园、草坪、球场座落有致。病友心旷神怡,都非常喜爱这个治病康复之所,医务人员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医疗质量在创建工作中得到提升,各种医疗文书在创建工作中更加规范。

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他一直努力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求全院干部职工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积极探索卫生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每年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总体目标要求,制订好本单位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好全院职工完成各项目标管理任务。2003年-2006年,该院每年都是卫生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每年都被蔡岭镇人大代表评议为人民满意单位,单位的业务收入也由2003年的160万元升至2O06年的35O万元。在整个管理工作中,他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做到。王东医师告诉记者:“单位有一辆车子,但是杨院长没有因私事坐过单位的车,去县

开会,基本都是搭班车。几年来,他平均每月休假不到二天。大年初一

都是他值班。”

杨述保长期在农村卫生院任职,深深认识到,农村经济和科技落后,农村迫切需要好医院好医生。好医院好医生从何而来呢?有外援、有拨款、有输送,当然是捷径,但最具生命力的要靠自己创造、自己培养。他和班子成员形成了科技兴院的共识。鼓励在职人员进修学习,提升学历,40余人的蔡岭卫生院每年用于人才培养的经费在5万元左右。几年来,全院发表论文10篇,开展新技术11项,有一人考取博士研究生,还有7人在读本科,12名护士全部到九江市第一医院进修过,每年还派3-5名业务骨干赴北京、广州、南昌等地进修。现在该院能开展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手术。产科新式剖腹产手术,速度快、效果好、费用低、恢复快,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以至于城里人也慕名前来做手

术。

在完成单位的行政领导工作之余,他总是尽量挤出时间积极参加临床工作。作为一个医生时,他更把治病救人工作视为天职,诊察门诊病人,住院部会诊,参加手术,他的身影经常和临床医生交织在一起。他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去影响同事,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去解除病人痛苦。为了患者的健康,他长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劳作,恪尽职守,养成了大事躬亲、小事过问的习惯。过度的操劳却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近些年来,他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复发,胃病越来越严重,每当胃疼,他都是自己打支阿托品照常上班,以至医院的同事只知其需要阿托品,却不知道他干什么用。他臵个人的健康于不顾,总是

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去影响同事,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去解除患者的痛苦。虽然他近年五十,可遇到危重病人,疑难病症,仍然是亲自参与诊断,亲自实施手术。瘦弱的身体,时常使他在完成手术后,累得虚汗直淌。高志英护士说:“一天深夜,医院接诊一位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到院时病人已出现休克,病情非常危急,转院已来不及了,此时,他自己也是个病号,因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但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他不顾自己也在服药打针,亲自上手术台,手术做到深夜时,病人得救了,他却昏倒在手术室。”他母亲独居他乡,身患多种疾病,他却不能“常回家看看”,即使病情加重,也只好电话指导乡村

医生用药治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曾担任过万户镇卫生院院长、南峰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中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无论在哪里,他娴熟规范的卫生工作管理方法、经验丰富的普通外科、中西结合专业特长、高尚的人格魅力、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每调离一个单位时,职工都

热泪相送。

德艺双馨领航行

——记乐安县戴坊中心卫生院院长戴鸿祥

在乐安县戴坊乡这个偏僻的地方有一所漂亮整洁、颇具规模的卫生院,提起该院的院长,方园几十里的人无不举手称赞。今年48岁的戴鸿祥院长,他中等个头,皮肤黝黑,不善言辞,脱下白大褂别人还以为他是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25年来,他扎根基层,淡泊名利,从普通医生到院长,一步一个脚印,以解除患者疾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己任,以院为家。他除了有一手为病人解除痛苦的精湛医术外,还把一个很不景气的卫生院搞得红红火火,他所领导的戴坊中心卫生院也被评为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全县先进单位、全县优秀站所、青年文明号等。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全

县优秀站所长、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一腔真情系百姓

一名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1982年从抚州卫校毕业后,戴鸿祥一直战斗在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无怨无悔,不计个人得失,凭借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努力学习医学知识,通过自学,不但成功学习和掌握了中西医多方面的医学知识和内外妇儿多学科的服务治疗技能,并能熟练地应用中西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戴鸿祥同志认识到卫生院要长足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兴医和人才培养,他和院班子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和思考,采取“走出去”和在岗自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先后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到省、县级医院进修。由于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卫生院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采访中,戴国庆医生告诉记者:“戴院长为人随和,不仅关心全院职工的工作生活,在学习上对年青医生也会悉心教导,我们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认真细致的讲解,从不保留,尽量给年青医生锻炼的机会。”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制度,坚

持每周一学习,每月一讲座,每年都要举办多期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他亲自上课授教,通过培训、学习,使全院职工和乡村医生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扎实做好该镇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戴鸿祥经常带领防保人员下乡,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进行预防接种。2002年9月的一天,他又下乡来到该镇横江村指导儿童接种,该村的乡村医生告诉他离该村委会十五里远的偏僻山村,只有一名儿童在本次接种范围内,想待到下次接种时再补种,他听后坚决不同意,要求这次一定要接种到,不能漏。此时,正值中午时分,天气较炎热,他与乡村医生一道,背着沉重的冷链包,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步行近两小时,累得汗流浃背,到达该山村时,该名儿童却不在家,一直等了近四个小时,才为回到家的儿童接种好疫苗,家长对戴院长这样认真工作的态度非常感激。在抗击非典期间,他经常深入居委会、村委会督促抗非工作,排查发热病人,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报告有从疫区来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温监测,每次,他都亲自前往,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测量体温。由于他身先士卒,自始至终站在抗非的第一线,带领全院职工,充分发挥抗非主力军作用,该院获得全市防治非典型肺

炎工作先进集体。两袖清风挺且直

戴鸿祥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好院长,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作为医生的灵魂。采访中,戴坊镇邹小莲患者告诉记者:

“戴院长很负责,态度很好,对患者很有耐心,一视同仁,他会根据病情,尽量使用较便宜的药,减轻我们的负担。”不管他是普通医师,还是一院之长,他的良好医术、廉洁自律、以人为本的品质一直为村民所称道。他心地善良,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自此,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总是随叫随到,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

患者,也没有让患者失望过。

当了院长后,他常常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报酬。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论贡献他是全院最大的,可他每年的奖金却是全院职工平均的。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对像添臵有关仪器设备等重大事情更是首先与院班子成员商量后达成共识,多人参与现场谈价,每购一样设备货比三家。在药品购销中做到公开,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进购工作,都是由具体负责管药库人员和院务会其它人员谈价进货,他从不联系购药,更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他厉行节约,如在搬迁新大楼时,亲自动手,平整场院,搬运设备和办公用品等,节约费用上万元。他的这种认真务实工作作风,敢说敢干正直性

格,赢得了单位职工信

任。

深化改革谋发展

2001年3月,戴鸿祥同志经全院职工无记名投票推选为戴坊中心卫生院院长,随后,县卫生局顺应民意,于2001年4月正式任命他为戴坊中心卫生院院长。上任伊始,有着多年从医经验的戴鸿祥看到医院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房屋破旧,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各项工作举步维艰,忧心之余,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头的责任更大了。经过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他决心以改革为突破口,冲破原来的旧框框,出台了一系列全新的举措,凝聚了人心,为卫生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他注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着重抓好了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益等关键环节,使职工对卫生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了职工情操,增加了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经过近半年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同时,他还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氛围。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

为了解决患者就医环境,该院自筹资金60余万元兴建了一幢建筑面积1100余平米医院综合大楼,并在2002年11月整体搬迁,大大改善了卫生院用房紧张的窘境。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产房硬件建设,投入了近3万元改善产房,创造良好的产妇分娩环境,使得周边乡镇产妇十分乐意来该院分娩,2005年住院分娩416例,创下该院产妇住院分娩全县乡镇卫生院之最。该院在戴鸿祥院长的带领下,卫生院的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等明显提高,在该镇及周边乡镇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很多患者前来就医看病,使得卫生院业务收入

在2002年首次突破100万元。

一个院长的好坏,关系到卫生院的兴衰,一个好院长可以救活一个卫生院。正是有了第一个100万元,全院职工看到希望,看到了卫生院未来发展后劲,大家更是齐心协力,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这几年业务收入连续突破100万元,至2005年已达220万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戴坊中心卫生院在戴鸿祥的领导下,不仅年业务收入达到了220万元,而且职工的收入比2001年他上任时翻了

一番多,戴坊中心卫生院也连续几年在全县乡镇卫生综合考评中第一

名。

生命之托 重于泰山——记上栗县长平乡卫生院钟健院长

“我们要让患者花乡级医院的收费,享受到市级医院的医疗水平。”这就是上栗县长平乡卫生院钟健院长多年来的追求目标。他平素不善辞令,见人却总是面带微笑,仿佛向人们敞开他无私的心扉。眼角早现的几缕细纹,印证了他在为长平乡卫生院发展,为农民朋友的健康付出的艰辛。担任院长的八年来,他始终把农民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把“生命之托,重于泰山”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卫生院改革与发展。

同事说,他是全院职工的贴心人

采访中,记者从卫生院内科周呈开主任那了解到,八年前,该院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医疗环境差,医生看病只是靠简单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进行诊断;医疗用药短缺,经常是配了这药少了那药,或者干脆只有零星几种常用药;卫生技术人员走的走、散的散,全院仅有40余名职工在支撑着业务。医院面临着难以生存的危机,影响着当地百姓的就医。当时年仅33岁的钟健竞聘为长平乡卫生院院长,上栗卫生系统的同行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面对散涣的人心,落后的设备,冷落的院区,责任和压力使他寝食难安。通过分析,他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解决职工工资问题入手,多次到乡政府反映院里情况,引起高度重视。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当年职工工资于12月份便补发到了11月份,不但稳定了人

心,还使广大职工燃起了新的希望。为拉近干职工心距,他深入医院职工中,与他们促膝谈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干、职工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主人翁责任感和坚定发展的信心,在他的诚恳挽留下,一些想走的职工留下来了,私办诊所的职工停办了,人心很快得到了稳定,大家都表示要和院长心连心,拧成一股绳,共同走出难关。“他心系患者,也情系职工。许正兰主治医师告诉记者:“钟院长对职工的关心照顾,胜过了对自己。他到长平卫生院任院长后,医院有了不成文的规定:每逢职工生日,单位准时送上鲜花、蛋糕;每逢过年,他主动发信息给职工进行问候,并带领班子到退休职工家上门拜年;职工或其家属有病,他会以单位和个人的名义分别上门慰问。前不久,职工何文父亲生病,他去看病时自己掏出了100元,并叫工会主席送去了营养

品……”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钟健的感化下、努力下,长平卫生院合力倍增,逐渐拧成一股绳,走出了发展低谷,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一致好评,连续6年被县卫生局评为普通乡镇卫生院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被乡镇党委和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该院党支部连续5年被乡镇党委、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进一步趁热打铁,广泛发扬民主,听取职工意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装订成书,人手一册,及时提醒,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全院干职工,每年从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廉洁守纪等方面进行考评,实行绩效挂钩;结合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定编、定岗、定人、定职责、定报酬方法,实行科室负责人竞聘,再由各科室主任选择职工,职工选择科室,通过双向选择的竞争方

式,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严格按劳按岗定酬,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了人浮于事的现象。钟健上任第二年,长平乡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便增长了40%以上。

患者说,他是村民生命的守护神

“我们要把农民患者的医疗费用压到最低,让他们看得起病。”他经常这样告诫院里的医护人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上栗县全面开展,钟健充分利用发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该乡流江4组的黄河波患者告诉记者,他前些天因患肺气肿住院治疗共花了1613.6元,就是因为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1030元,实际只花了500多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卫生院经常给每个农民免费体检,针对乡里农民多住在山区里,看病不方便,钟健还组织队伍下乡给农民体检,使农民能提早发现、治疗疾病。对看不起病的患者,他会开院务会讨论减免病人的费用,或为困难患者捐款捐物,几年来已为患者捐款千余元。对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发放优惠就诊卡,适当减免其看病费用。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学校等地进行义诊;他带头扶贫济困,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派出院内技术骨干到敬老院给40多位老人检查身体、为老人送医送药。并资助两名

困难学生重返校园。

“为了提供给患者更好的医疗技术,钟院长还定期派出院里的医护人员到省、市级医院进修,他常常鼓励我们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并且和我市中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力量,提升全院的医疗水平。”戴希国医生对记者说,“他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感染了我们的医生护

士,同样我们也把他的这种精神,回馈给院里的患者,或者他们的家属。”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活动中,钟健走出了“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改善医德医风,增加医院知名度”的坚实一步:要求职工从树立自身形象做起,统一配备工作服,实行挂牌服务,制定《服务承诺》;要求每位职工做到微笑服务,开展服务评比活动;要求职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的大讨论,利用一些节日,举行座谈会,弘扬主人翁精神;组织职工参加政治学习,思想道德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道德素质。“润物细无声”,他对病人的尽心尽职,对社会的真情关爱,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榜样。

大家说,他是实干兴院的拓荒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个走向发展低谷的乡镇卫生院,钟健深深认识到,要取得新的发展,自己必须带头实干,激发共谋发展共识。从调任长平乡卫生院院长兼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率先垂范,短短的数年内,创造了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神话:从不足50万元的业务收入发展成300多万元;从破旧不堪的医疗楼房演变为投资近300万元、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现代住院、门诊大楼;从43名职工上升到77名。为了节约开支,储备医院改造资金,他厉行节约,对于药品的购买,除低值易耗品外,都通过院务会讨论决定,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采购均由分管负责人协同局采购办购买,房屋建设投标及材料采购,由局党委、乡党委、政府、纪委成员,职工代表等监督执行。每天上、下班他都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离院三十里的县卫生局开会,也总是乘从客车,从不租车。如今,在长平乡卫生院,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特别强烈,节约

蔚然成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投资两百多万的集医疗设备和舒适住院环境为一体的门诊综合大楼终于建成,为顺利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走进长平乡卫生院,看到的是优美的环境、装修一新的门诊大楼、舒适的病房、微笑和

蔼的白衣天使。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钟健情系职工民为本,实干兴院虚为怀,迎来了掌声,迎来了赞誉。2004年,他被上栗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一届“十佳青年”,当选为上栗县第二届党代表,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栗县优秀共产党和被县卫生局评为优秀院长。

开拓 奋进 奉献

——记赣县王母渡中心卫生院院长刘达炳

在赣县有一位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无私奉献于医疗事业,将一个农村卫生院建设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服务一流的现代卫生院,成为了赣州农村卫生系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就是赣县王母渡中心卫生院院长刘达炳,200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长”。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为给卫生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从2004年开始,刘达炳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节约办公经费和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近15万元全面装修了住院病房、手术室、改建了产房,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及发展需要投资近30万元更新或增设无影灯、手术床、超声诊断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并且进一步完善职工体育活动场所、绿化美化周围环境、安

装闭路电视系统、建立本单位的局域网等职工生活设施,切实改善了医院的就医和工作生活环境。为努力营造“医院是我家”的医院文化氛围,他率先制定了职工生日晚会制度、职工身心健康活动实施细则等,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制定医院发展思路,他经常深入科室、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村组农民家中了解群众困难和呼声,掌握医疗动态,了解群众在就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他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安排、有效发展”的原则,近年来,他先后率先在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门诊、健康体检门诊、优质病房、扶贫病房等,在便民惠民措施上他率先推出了孕产妇免费接送、免费待产、免费预约产检、单病种限价包干服务、免费上门入户健康宣教等。通过以上措施,该院住院分娩产妇数在近两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长,今年可达700人次;医院的效益在近两年每年都以25%以上速度增长,今年可突破300万元。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形象的重要基础。他深知医疗质量对一个乡镇卫生院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始终将内强医院整体素质、塑造廉洁高效的医院形象作为一个件大事来抓。

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入手,着力加强整个队伍的建设。根据工作的需要,该院制定了“医疗质量全程控制实施方案”、“职工工作职责手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医院服务管理制度”、“院各项学习制度”等一系列接受群众和患者监督和自我约束的制度。由于加强了制度建设,使医院工作进一步的规范,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科

室和各环节都有章可循,增强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既保持了干部自身的廉洁,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

提高。

刘达炳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业务技能,他带头学习业务知识。近两年他先后选送10余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全院职工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今后医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心为民 乐于奉献

要带好队伍,做好工作,领导的自身素质是关键。他经常提醒自己,要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荣誉。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要对得起群众,就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天尽职一天。近年来卫生院工作特别多,他以身作则,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虽工作多,但他仍不忘到临床第一线,深入科室、病房解决职工和困难群众患者的各种困难。2005年春节时有一病人由于是全镇有名的特困户,他就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里掏了200元钱给这位患者,并减免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在医院事无巨细只要他碰上就一定亲自解决,如一些医疗设施的修理、引导病人就诊等他都干。他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带领职工先后开展了胆道造影、肾盂造影、阴式子宫全切等新新技术项目6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下载灵仙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灵仙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卫生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5篇模版)

    ,男,1972年7月出生,1994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卫生院院长。该同志参加工作近20年以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平凡......

    2022年乡镇卫生院院长优秀先进事迹

    2022年3篇乡镇卫生院院长优秀先进事迹今年4月,口突发疫情,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有一些人坚守在在防疫一线,闪烁着最动人的模样。也用小家大爱“画”出更大守护“圆”。在口社区卫......

    卫生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共5则范文)

    卫生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 XX,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出生于197X月。199X年至民权县卫生局办公室工作,工作兢业,能力出色,200X年被任命为卫生局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被任命为民权县......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心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

    救死扶伤是每个从事医疗事业工作者的行动准则,千百万医务工作者都在为不同地位、不同肤色和不同国籍的患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着。新民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院长......

    卫生院院长辞职报告[大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卫生院院长辞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卫生院院长发言稿

    安场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全镇卫生安全工作会议 讲 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2012年2月16日,正安县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大会如期举行,我院有朱文元院长、冯建群院长、冯亚......

    卫生院院长交流材料

    乌拉盖管理区卫生院院长交流材料一、基层医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管理区2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实行乡村一体化嘎查村卫生室对《国......

    卫生院院长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代表褚邱卫生院向大家作述职报告。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2011年对于我们褚邱卫生院来讲是一个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阔步前进,取得累累硕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