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主任研讨材料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人大常委会主任
***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面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在教材编写、课堂组织、科研工作、教书育人等方面,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透其中,特别是体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全面复兴。高等教育领域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导性,保持思想的纯洁性。
习近平同志在几次重要的讲话中讲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反思近现代100多年以来,我们民族和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从洋务运动、君主立宪、民国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乃至1945年到1949年的国共内战,以及改革开放,可谓历经艰险与曲折。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一个忽左忽右,甚至重新认识的过程。但是,不同阶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是可贵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牢牢的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可谓三源合流,三者最后都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文化体系当中。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就在于它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实践的孕育,是最有韧性、最具内涵、最富力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的自豪自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文化享受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艺创作大有可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耕生活沃土,书写蓬勃实践,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体制改革添动能。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积累的新鲜经验,围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改革思路,抓住重点难点,创新改革举措,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要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国际传播展魅力。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和任务。在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让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让中国声音传播得越来越响亮。
文化凝结着过去,文化连接着未来。背倚5000年文明的厚重积淀,吮吸百年奋斗精神的丰富营养,扎根伟大实践的丰沃土壤,具有最深厚底蕴、最鲜亮底色、最雄浑底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奏出最响亮的时代强音,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篇章。
第二篇: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宝杰
(2018年2月11日)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通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感慨良多,十九大报告一共3万多字,涉及党的领导、国计民生等方方面面。整个报告通俗易懂,严谨求实又接地气、很暖心,报告中提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是什么,报告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提法始终把人民地位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带头人,近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九章节“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重点学习,现就“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浅谈几点学习体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 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我们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的事实告诉我们,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决策和方向,还能构成软实力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 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此,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气中国梦的基础。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爱因斯坦说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民生的保障越来越重视。从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均对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明确要求。认清形势才能提高站位,把握要求才能精准发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创新发展新征程,当前特别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按照中期督查反馈意见,抓整改、促提升、上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造数字文化广场、城市书吧、“新六艺”公益培训、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公共文化机构总分馆服务体系、“黄河口”系列文化活动等特色亮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实施,加强创建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为全省、全国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经验,确保如期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审验收。
二是全力备战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省文化厅确定今年9月至10月举办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这是全省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也是展示我区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要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做好专业艺术作品和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工作。要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立足我区本土特色,实施“吕剧艺术传承计划”,促进吕剧传承发展,推进吕剧校本教材的编撰和出版,深入开展吕剧进校园活动。要突出现实题材创作,突出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和美术精品。
三是办好文化实事。实施“你选书、我买单”全民阅读推广项目,试点建设自助便民书屋,推进“书香东营”建设。实施“新六艺”公益培训项目,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实施东营区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五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推进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举办“东营区文化惠民消费季”,建设文化消费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区,营造良好文化消费环境。
第三篇: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力。③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第四篇:7-学习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心得体会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讴歌载舞、精神振奋、激情满怀、为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对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无比爱戴与拥护。我也备受鼓舞与感激。
我就十九大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个人的学习体会。
总书记在报告中把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阐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并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当代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之代新辉煌”的明确方向。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前在我县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新疆是后恐维稳的主战场,在当前应对“三股势力”打击三排、去极端化,在清理“两面人”的斗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坚决打号反暴维稳“组合拳”,将“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控干净,打干净,坚决整理“三排”,坚决强除极端思想影响,坚决强制党员干部当中心的,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牢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
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的论述,“五个认同”是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去极端化”的主要途径。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必须坚持“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在新疆具有坚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渗透等,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为此,要在干部群众扎实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尤为重要。
一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极为重要与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凝聚其他的认同。各族人民群众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进一步扎实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武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和各种错误观点。
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应该做好当前全地区开展的“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行动。
当前在乡村开展“三新”活动,是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法制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以及科兴文化的有力方法和载体。
(一)倡导新风尚
1、在思想上倡导新风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积极争做“做合格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决铲除愚昧,摒弃“异教徒”的概念,自觉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2、生活上倡导新风尚。要坚持文化讨论弘扬现代文化,取消“四项活动”中的宗教色彩浓厚的陈规陋习,引导农村广大群众回归世俗化生活,决不能让宗教极端再形成气候。
3、在活动上倡导新风尚。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在乡村举办各类球技比赛,唱红歌比赛,让广大群众唱起来,引导群众在精神和情趣上向现代化迈进。
(二)树立新气象方向
1、在生产生活上树立新气象。开展夜校及各类培训,改变就业观念,到疆内外就业一批,在乡村“卫星工厂”就业一批,就地培训就业一批。
2、大力开展庭院经济,推进老旧庭院,房前屋后的整治改造,提高庭院经济收入在脱贫收入中的比例。坚持科学学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于普及,遏制极端,引导各族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
3、在城乡村貌上树立新气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解决农村“脏乱差”、电动车超载、随意摆摊等问题
4、在精神风貌上树立新气象。要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抵触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坚决禁止“穿戴奇怪”现象,通过举办向上的活动,营造积极的精神风貌
(三)树立新秩序方面
1、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要坚持法治约束,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坚决破除“宗教至上论”“神权政治论”“教大于法”的思想,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守法、学法、尊法、用法的氛围。
2、建立新的生活秩序。要严查利用宗教敢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教育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要引导宗教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开展活动,坚决消除“宗教野警察,彻底解决“野阿訇”问题,决不允许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通过大力开展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行动,社会全民受教育,人人得实惠,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08月24日1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3日上午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蒯大申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李伟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