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代先锋刘先林先进事迹(小编推荐)
他是位爱迪生式的科学家,思索不停,创新不断,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是位徐虎式的院士,手机24小时开机,风尘仆仆奔波于现场,与作业员同吃同住,随时为人排忧解难。
他更是位当代最可爱的人:每逢行业发展关键时刻,他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率领团队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指出,他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改变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实现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被称为测绘行业的袁隆平,十多年来为国家节省资金约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并放弃大笔合法收入,人们说他解决了测绘行业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他其实是位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被院士同行称为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不循常规、不拘一格的奇才。
他就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一头白发,黑红的脸膛,慈眉善目,衣着简朴,用一部缠着透明胶带的小品牌手机,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
收获
丈量地球并带回家,是人们对于测绘的比喻,因为测绘是将地球表面形状的各种信息描述下来。
短短二三十年间,我国测绘科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丈量地球并把它带回家的速度从三年缩短到两三个月,这是因为实现了从人工测量、纸上画图,到数字航空测量和利用计算机快速构建立体模型的飞跃。
在这场革命性变革中,刘先林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5月30日,刘先林和他的团队又迎来难忘的一天:他们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摄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度过了紧张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后,刘先林可以松口气了。他知道,我国测绘界被进口仪器称霸天下的局面不会重现,我国数亿元资金不会因此浪费。
在科研团队的庆祝晚餐上,压抑不住的喜悦使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支烟,破例吸了起来&&夜晚,太太的每句话乃至唠叨,他听起来都更加入耳。
然而,刘先林没有陶醉,他想到了SWDC产业化的漫漫征途,他又仿佛看到了国产仪器广泛应用的美好景象:在国土,在测绘,在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这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最终理想!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使刘先林迎来一次次收获。而播种、耕耘则要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那时,我国测绘领域还是科研空白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贾玉澄回忆说,当时我国测绘中使用的仪器,不是前苏联的,就是西方莱卡、菜斯的。
年轻的刘先林心中种下了不服气的种子。这不服气化作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化作了日后自主创新的动力。
在单位支持下,他吃苦耐劳,两度抓住上机机遇。1965年,他披星戴月,从三里河宿舍坐末班车赶到中科院计算所,后半夜上机,每周二三次,顽强坚持。1975年,他克服困难,远赴地处房山的东方红炼油厂,继续补课。从此,计算机技术成为他科研中披荆斩棘的好帮手。
十年**期间,他抓住一切机会充电。上世纪70年代初,刘先林到石家庄第一汽车修理厂当工人,两年里历经钳工班、电工班,他干一行钻一行,尽情学习着电学、机械专业知识,为后来从事测绘仪器研制奠定了根基。
进入80年代,我国测绘科技事业发展开始起步。
此时国产测绘仪器少见,进口仪器则贵得吓人。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副院长陈世培说,1988年以前,进口解析测图仪一台120万元,坏了仅请专家就要两三万元,还得先把钱汇过去。
进口仪器还不好用。四维远见公司助工杨海东记得,湖北测绘局有台解析测图仪c130,刚进口不久就出了问题,花了几万元维修费不说,保险公司嫌亏损太大,第二年还不给续保。
看到这些,刘先林心中升腾起一种压抑不住的使命感,他说:不让祖国白银外流,是测绘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进口仪器有什么了不起!
20年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双占仍能感受到这句话内在的力量:信念和骨气。
刘先林很少说话,但是只要说了,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发奋图强,使刘先林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1988年他牵头研制的半数字化JX-3诞生。
从诞生到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先林像关心儿子一样呵护着JX-3,甚至连赴美作访问学者期间,也一直牵肠挂肚。回国后,他更是踏遍了全国各地JX-3的应用现场,亲自诊断、维修,及时为用户排忧解难。
天道酬勤,10年后刘先林迎来了第二个大丰收:他牵头研制的全数字化JX-4于1998年问世。
更加物美价廉的JX-4一出世就不同凡响。2000年前后,仅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就上了54台。JX-4还对进口设备形成了威慑力。陈世培说,JX-4大批量购买时,平均才5万多元一套。同类进口设备从7年前的七八十万一台,大幅降到了45万元一台,该是JX-4的功劳。
如今,刘先林常对员工们说起:用户说咱们哪儿好、哪儿好,比国外的仪器好用。和员工分享收获的喜悦,是刘先林最高兴的时候。
研发
使用了三十多年的木椅,磨得泛着白茬的英汉技术词典,桌上一侧放满了全国各地寄来的杂志,沿墙是旧书橱&&这工作间似的房间,就是刘先林的院士办公室。
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过硬的成果。刘先林半开玩笑地说。他还常对员工说: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吃方便面的准备。
尽管已年近古稀,只要不出差,刘先林会天天准时上班:上午9点到下午5点。
通常刘先林先到一楼课题组,和那里的年轻人讨论课题、分工等。然后,他来到三楼院士办公室,拆阅全国各地寄来的杂志,剪贴留存的内容,解答各地用户的电话,思考新的科研问题。
刘先林进行科研有个特点,有时不用纸和笔,甚至不用电脑,而是在头脑中进行。表面上他沉默不语,其实大脑里早已电闪雷鸣,电、光、机械、软件、硬件,种种元素正在进行一场创新大战。
大家正聊得热闹时,他会忽然沉默,一会儿说出一句莫名其妙的专业术语。这是他又有了新想法。
他晚上睡得好,早起会浮现新点子;身体好时,奇思妙想更是不断。
遇到了科研难题,刘先林会紧皱眉头,凝视十几分钟,也许就能发现新思路。
刘先林并非闭门造车,他的科研课题通常都联系实际,思想超前。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说,全数字解析测绘仪,国外还没有呢,他就拿出了JX-4,数字航摄仪标准还没出呢,SWDC又问世了。我国测绘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就像刘先林科研令人称奇一样,他在解决问题时也有不少神来之笔。
有一次,硕士生李峰进行单机检校,有个问题查不出原因,他打电话对刘先林说:好像坏了。你查查线连没连好,顺序对不对。一查果然如此。这样的远程诊断,常常百发百中。
很神,反映得这么快,专业功底太深厚了!陈世培也连连称奇。那次他遇到一个具体而冷僻的小问题,翻书找到公式,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又打电话向刘先林咨询,没想到刘先林当时就对答如流,不差分毫。
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科研理念和实践,更加让人佩服。
项目科研经费少,设备简陋。没有正规的插线路平台,他就自己焊接、用胶布粘,把众多线路安置妥贴。为此,他自称胶布工程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沃根赞叹,他思维活跃,一天一个主意,大家都跟不上他。
以软代硬,是刘先林实现拿小钱办大事的又一措施。这类例子也很多。比如,JX的导杆精度做不出,丝杠做不出,都是通过加强软件来解决的。JX-4更是以软代硬的典型。
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智慧火花随处可见。
站在刘先林的院士办公室,放眼向窗外望去,对面宿舍楼上有很多黑色的圆点。原来那是土法检校场,黑点是贴上三维坐标作成的检校点。进口测角仪需要几十万元,且检算过程复杂。建立检校场也太浪费。于是,刘先林土法上马,成本只有4000多元。再花30万买一部民用数码相机,用光束平差方法检校航测仪,就可代替90万元的测量型相机。这样测量一次只花一两千元。仅此一项就节约了上百万元。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文沃根所说的这个现象:航摄仪仅国内就有五六家在研制,几乎都花费了上千万元研究经费,还没有成功。我们只用上百万元就搞成了。
试验
试验,是测绘仪器研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数字航摄仪进入试验阶段后,为了测试仪器精度和摄影效果,两三个月就要试飞一次。刘先林频繁穿梭在各试验场和北京之间,春节期间都没能喘口气。
有一次试飞,着实让大家为刘先林捏了一把汗。四维远见公司副研究员刘宗杰的回忆重现了这次经过。
2005年某日,山西稷山县农村,他们刚从北京赶到。刘先林嫌办手续耽误时间,便直奔晒场,去看飞机。
根据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一贯原则,跑道是借用农村的晒场,200米长,土路。四周地势复杂,沟沟坎坎。
一架简陋的喷农药的蜜蜂三型飞机停在那里,机身像公园里的小船。飞机没棚,只能坐两个人。除驾驶员外,另一人是倒座、脚悬空,很难受。面对这种飞机,在场不少人心里打鼓:连密封都不是,安全有保障吗?
特别是试验难度大,修正航向、调整水平等许多操作要由人代机器完成,用这样的飞机能保证试验质量吗?一些人不免心存疑虑。
这年,刘先林66周岁,此时经过路上8个小时的颠簸,还没有休息。
刘宗杰低声提醒他说:挺危险。刘先林旋即高声对飞行员说:还能飞吗?带我飞吧。
飞机盘旋升空,40分钟后不见返回。驾驶员妻子惊慌地反复说:只带了半小时的油料,这可怎么办!众人也焦急起来。
又过了5分钟,飞机归来。原来他们是去附近尚未通车的公路上作起降试验。
刘先林幽默地说:相当安全。这叫兜风。他又说:环境、条件差一些,我们就要用人力补其不足,这叫做‘以软补硬’。
刘先林的幽默与行动解除了大家的顾虑,试验顺利完成。后来,一些试验中用的也是这种飞机。
事后,一些老同志问他:试飞比较危险,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上去?刘先林说:我想看看能否不要摄影员,都说蜜蜂3安全性差,我要体会一下,再看看仪器怎么操作,出现问题该怎么解决。
一般航测都需要3个人:驾驶员、领航员、摄影员。现在减少一人,不知是否安全、能否满足需要。这样试过,年轻人再上,他就放心了。北京四维远见公司高工周祚域说。
刘先林是搞仪器的,不是搞测绘的,完全可以不到现场。
但是刘先林试飞时次次到场,试验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是身先士卒。
那还是2005年夏第一次试飞。在山西稷山县农村30公里拍摄区,要布50个航测点,在各点各布置一个一米见方的白底黑心标记。
当时雨水时大时小,连绵不断。
刘宗杰看到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到处沟沟坎坎,驾车也危险,就劝刘先林,过几天雨停了再布点。
任务紧急,刘先林急于提前干完,但他没有发火,只说了一句话:走,买雨具去。带头走出房门,领着八九个年轻人,买了雨披、雨鞋。刘先林坚持和年轻人一起早出晚归,冒雨干了两天,为提前完成任务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推广
很多用户认识刘先林都是在一个想不到的场合。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去接新仪器JX-3,工人中有一个人忙着搬箱子、调试仪器,干得很在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刘先林。也有人认识刘先林时,他正钻到JX-3下边修理仪器。
蹲点是刘先林帮助用户学会使用新仪器的好办法。推广JX-4时,刘先林在广西、陕西等局一蹲就是半个多月。
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刘先林的手机24小时开机,认真解答,用户如沐春风:在家呢,行,记下了,明天一早上班解决。开车呢,没事,我用免提&&在外地开会呢,说,没事,马上安排解决。
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时,不找人领,自己直奔现场,是刘先林特有的风格。1985年,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的JX-3出了问题,听说刘先林亲自来解决,司机早早开车去接,可失望而回。后来才发现,他自己直奔机房,问题已经解决。
改进仪器时,以专家身份出现的刘先林,闻过则喜。1998年,在广东试用JX-4。一个中专学历的作业员观看影像时,发现了程序上一个微小的问题,此时,刘先林已经拥有了工程院院士、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荣誉,但他虚心接受,立刻改进。
刘先林为用户解决问题时,常常废寝忘食,闹出一些趣事。1986年,JX-3在推广中。北京四维远见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左建章和刘先林一起出差。他们干活干得忘了时间,直干到夜深人静,满天星斗,走时测绘局大门紧闭,找不到人,只好翻墙而出,到了招待所,又吃闭门羹,只好举手敲门。
坚持终身免费维修、终身免费软件升级,刘先林带给用户的惊喜一个接一个。
尽管刘先林从没说过用户是上帝这句话,但他的服务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那么,刘先林的产品性能能和进口仪器媲美吗?
对于JX-3,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新若说,用模拟相机时一张图出来需要4年。JX-3精度提高了1.5倍,时间缩短了一半。
至于JX-4,陈世培说,硬件没差距。我们还有两点优势:精度特别放心,测图方式更适合中国用。所以,精度要求高的项目,他们特别指定用JX-4。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司长胥燕婴说,从模拟到数字20年的发展中,刘先林发挥了带头作用。在解析测图仪上,同进口仪器在质量上打个平手。在航摄仪上,我们的SWDC质量走在了前面。
至今,JX-4已经卖出1460多台,周祚域说,仅JX-4。就节约数亿元!四维远见公司工程师李靖说,有人计算过,目前一套JX-4半年就能收回成本,可以使用10年,还免费升级。
物美价廉,使刘先林的产品受到国际同行欢迎。已出口巴基斯坦四五十套,出口日本六七十套。
得益于我国测绘仪器的发展,世界地图生产的市场开始从10多年前的印度,转向中国。比如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就为丹麦、荷兰、罗马尼亚等生产地图数据。
市场越做越大,但是,刘先林作为董事长的四维远见公司成立后却没有搞推销的市场部,近几年有了市场部,至今也只有3个人。
为什么很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刘先林却能走向市场?
刘先林用他的成功作出了回答:实验室出来的产品难免有很多问题。只要坚持不懈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要求,哪怕用户提出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有几百个,经过四五年总能完善,总能成功走向市场。
第二篇:时代先锋刘先林先进事迹--专心丈量大地
他是位爱迪生式的科学家,思考不停,创新不断,多项成果弥补国内空缺,两次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是位徐虎式的院士,手机24小时开机,风尘仆仆奔走于现场,与作业员同吃同住,随时为人排难解纷。
他更是位当代最可爱的人:每逢行业发展关键时刻,他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指出,他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改变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靠进口的历史,为实现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被称为测绘行业的袁隆平,十多年来为国家节省资金约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并放弃大笔正当收入,人们说他解决了测绘行业很多人的吃饭题目。
他实际上是位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被院士同行称为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不循常规、不拘一格的奇才。
他就是摄影丈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一头白发,黑红的脸膛,慈眉善目,穿着简单,用一部缠着透明胶带的小品牌手机,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
收获
丈量地球并带回家,是人们对测绘的比喻,由于测绘是将地球表面外形的各种信息描写下来。
短短二三十年间,我国测绘科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丈量地球并把它带回家的速度从三年缩短到两三个月,这是由于实现了从人工丈量、纸上画图,到数字航空丈量和利用计算机快速构建立体模型的奔腾。
在这场革命性变革中,刘先林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5月30日,刘先林和他的团队又迎来难忘的一天:他们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鉴定。鉴定意见以为,该摄影仪弥补了国内空缺,高程精度指标到达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度过了紧张的1000多个日昼夜夜后,刘先林可以松口气了。他知道,我国测绘界被进口仪器称霸天下的局面不会重现,我国数亿元资金不会因此浪费。
在科研团队的庆祝晚饭上,压抑不住的喜悦使他不由自主地拿起一支烟,破例吸了起来夜晚,太太的每句话乃至唠叨,他听起来都更加入耳。
然而,刘先林没有沉醉,他想到了SWDC产业化的漫漫征途,他又恍如看到了国产仪器广泛利用的美好景象:在国土,在测绘,在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这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终究理想!
对理想的不懈寻求,使刘先林迎来一次次收获。而播种、耕耘则要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那时,我国测绘领域还是科研空缺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贾玉澄回忆说,当时我国测绘中使用的仪器,不是前苏联的,就是西方莱卡、菜斯的。
年轻的刘先林心中种下了不服气的种子。这不服气化作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化作了往后自主创新的动力。
在单位支持下,他吃苦刻苦,两度捉住上机机遇。1965年,他披星戴月,从三里河宿舍坐末班车赶到中科院计算所,后半夜上机,每周二三次,顽强坚持。1975年,他克服困难,远赴地处房山的东方红炼油厂,继续补课。从此,计算机技术成为他科研中披荆斩棘的好帮手。
十年骚乱期间,他捉住一切机会充电。上世纪70年代初,刘先林到石家庄第一汽车修理厂当工人,两年里历经钳工班、电工班,他干一行钻一行,纵情学习着电学、机械专业知识,为后来从事测绘仪器研制奠定了根基。
第三篇:林国庆时代先锋材料
乐为人师勤奉献
忠诚务实铸师魂
——林国庆同志“黄冈教育时代先锋”事迹材料
林国庆,男,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湖北省物理教育学会会员。1992年7月毕业于浠水师范,199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科学历,2002年获黄冈师院物理专科学历,2003年获湖北电大计算机本科学历。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至2006年任罗田县阳光中学校长,2007至2009年任罗田县严家坳中学校长,2009年至今任罗田县胜利中学校长。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发进取的年轻校长,几乎年年被评为县、镇级“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罗田十大名师”,2010年被评为“罗田十佳校长”。
十九年来,林国庆同志牢记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走过了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十九年勤勤恳恳从教的生涯,爱与激情同在,收获与快乐共存。他在挥洒汗水,他在播种知识,他在浇灌心灵,他在奉献青春,他也在收获荣誉。1、19年中,有12个学被授予镇级“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有8学被评定为“优秀”等次,有4学被评为县级模范。2002年他被黄冈市物理学会吸收为会员,2002至2006年均被县教委和人事局评为“优秀教师”,2003年被团县委授予“罗田县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08年被教育局和人事局评为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被教育局评为“罗田名师”,2008年被评为“黄冈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08年加入省物理教育研究学会。2010年被评为“罗田县十佳校长”。
2、四优成果先后有30多次获奖,其中2001年撰写的论文《优化课堂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获湖北省第三届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参加《黄冈中考笔记》的编写工作;2006年编写的教案《一氧化碳》获市级一等奖;2007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化才学》在湖北省征文活动大赛获三等奖; 2008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光的折射》获全国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奖。3、2001年,代表罗田参加黄冈市第一届物理教师创新大赛,他的录相课和
说课均获市级一等奖,综合全能获市级二等奖。
4、在辅导竞赛方面,他的学生先后有80多人次在“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一、二、三等)奖,其中02—09年均有学生获国家级奖。
5、他是一个传授者,也是一个研究者,教学之余参加教改教研工作,从95年起,他先后参与了《中国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STS教学》、《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均取得优异成果,他个人也被评为“黄冈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打造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1992年7月,林国庆同志浠水师范毕业,面对组织的安排,肩负深山孩子的企盼,他来到深水河中学任教。当时学校条件艰苦,老师严重不足。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骨子里就长满挑战的细胞,一走上讲坛,他就担任初三的物理教学,兼任初二的物理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但他毫无怨言,热爱教书,充满激情,不怕苦,不怕累,总能在累中体验到快乐,总能在教学中收获满足。没有教学经验的他,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力求上好每一堂课。上课之余,查找资料,看书备课。为了更快的适应初三教学,他虚心拜闵锦铭老师为他的导师。经过一番努力,他形成了“活、乐、新、趣”的教学风格,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一年勤奋的工作,他任教的初二物理在期末统考中获全镇第一,初三物理在中考中获全县四率综合积分第二名。这一年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及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奏响了他教书生涯的第一首凯歌。
1993年8月,学校领导安排他担任初三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兼任三(1)班班主任工作。工作中他力求向管理要效果,向勤奋要成绩,以学风促班风,以班风促校风。教学中他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当年中考四率综合积分位居全县第一。有深水河中学工作的7年里,他一直任教初三物理,先后兼任了教研组长、学校团总支书记、政教副主任、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务,无论是任教哪一届或是兼职哪个岗位,在工作中他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从不马虎,全力以赴,兢兢业业,深受同事、上级领导的好评;成绩出色了,群众信任了,学生喜欢了,领导重视了,他几乎年年被评为镇、县级“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考垓优秀等次。
1999年9月,他被调入罗田县凤山中学。担任初二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在他的教室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在他的眼中没有被遗忘的学生,有爱的班级总是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年结束,他们班被评为优秀班级,他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教学成绩也名列全镇统考同科第一。2000年他所带的物理科在中考中名列全县第三。2003年至2007年,他一直坚持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的课程兼教研组长等工作,所任教的物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在全县的中考四率积分结算中,均进入前三名,获优胜奖。
树立罗田民办教育的旗帜
2003年,林国庆同志带领一班人组建了罗田县阳光中学,随即被董事会聘任为校长。在他的带领下,通过3年的努力,阳光中学发展成为罗田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如何最大效能地发挥学校潜在的资源优势,创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一直是林国庆同志和阳光中学全体师生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鉴于学校不很扎实的办学基础,他提出了“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成长铺路,为学校发展改革”这一办学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把阳光中学建成具有农村特色的市级民办中学”的办学目标。
阳光中学教职员工在董事会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实践,以科研兴校为主导,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学习培训为手段,教育学生“勤学、敏思、求新、力行”,初步形成了奋发有为、和谐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阳光中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2005年中考总成绩在全县首屈一指;2006年的中考综合成绩居全县第一。2003年至2006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3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省级获奖74人次,综合办学效益在全县脱颖而出。
开创严坳中学教育新局面
2007年9月,组织上派林国庆同志到严家坳中学任校长。他创新办学理念,着手打造一支敢争第一的团队,向人民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他带领校委会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改造了学生住宿楼,新建了教师住宿楼, 征用水塘,修建了规范的运动场,添置了多媒体教室,鼓励教师电脑化办公。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念好“实”“真”“细”三字经,创新学校常规管理。在教学常规管理中体现一个“实”字,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体现一个“真”字,在德育工作中体现一个“细”字。
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群体。一是开展行风评议。二是严肃工作纪律。三是合理分配绩效工资。四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考成绩来改变家长的看法,振奋教师的精神,树立教师的信心,改善教师的形象。五是关心教师的生活,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努力争取政策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遗留问题。六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教研和各种培训活动。七是树立各种典范,对他们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创建家长学校,被黄冈市教育局授予“黄冈市示范家长学校”。严家坳中学大胆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家长会收效显著,消除了许多误解,变原来单纯的学校管理为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家长对孩子读书更加体贴,对学校和老师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通过两年的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园美化净化了,校风、教风、学风都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行风评议现场会和全县德育、政治工作现场会,赢得各级领导和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同时,学校顺利通过了合格学校的验收。
2007年中考,10人升入一中,实验考试成绩居全县第二名,个人任教的九年级物理中考四率积分居全县第五。09年中考,1人录入黄高,12人录取一中,综合成绩居全县榜首,他本人任教的学科四率积分居全县第三。学校的变化,完全改变了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识,大量外流的学生纷纷转回就读,学校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努力争创罗田北部名校
2009年8月,林国庆同志被任命为胜利中学校长。胜利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历史遗留问题多,结构复杂,容易滋生各种矛盾。但林国庆同志坚信,有挑战就有动力,有改革就会有创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他带领胜利中学新一届校委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和管理进行了改革创新。明确办学目标,增强民主意识。新一届校委会在“和谐治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定了“创建和谐校园,打造北部名校”的办学目标。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健全了教代会、工会等民主机构,民主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民主了,干群的关系融洽了,工作透明了,校园和谐了。创新管理模式。德育方面,启动了“人人参与管理,个个争做主人”的管理模式,所有的教师都成了管理者,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领导的压力减轻了,校园变整洁了,管理变轻松了。平面管理方面,启动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评选了 “星级学生”。学校班风变纯正了,校风变好了,社会评价提高了。
强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教学思想。强化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化过程,重检查、重记载、重数据,管理趋于数据化、规范化、科学化。落实领导和老师“包教保学”责任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专人管理,有专人负责。强化了教改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学校各部以活动为载体,抓教风、促学风、正校风:高中部开展了“比文明、比教风、比学风”的三比活动,初中部围绕“教风、学风、班风、纪律、卫生”等方面开展了“五好”班级评比活动。高考体、音、美科目的一本二本上线率大幅度提高,初中各类竞赛成绩出色。
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学校全面修订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购物手续,严格了财务报账程序,有效地遏制了乱吃喝、乱用车、乱购物的风气。老师的意见少了,学校非教学开支大幅度降低。高中贫困生救助金和初中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吸收村干部和村民意见,操作程序规范透明,群众意见大为减少。
抢抓机遇,改善校园环境。时值国家校园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之际,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紧抓发展机遇,申报了校园危房改造项目,立项300多万元,用于教学楼改造。拆除初中部老宿舍楼,新建一幢设计规范、美观、科学、防震的新教学楼。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网络建设,新教学楼加装了电化教学网络班班通,教师人人买电脑,实行电子备课,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正在着手修建运动场,聘请湖北美意达文化传播公司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品位。
两年来,胜利中学连续被镇党委评为“学习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和“工作先进单位”,校党支部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10年,荣获“高考进步奖”,“黄冈市家校共建先进单位”,“黄冈市家长示范学校”,在全县拉练检查中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评价,2011年3 月成功举办了全县“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现场会。
回顾十九年的工作,林国庆同志感慨良多,他说:“作为新世纪的党员教师,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人民教师,我们肩上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人才的重任,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光荣的。因此,我们更应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用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惟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人民教师诲人不倦的本色,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党员教师,成为党员中的优秀者,教师中的佼佼者,教育的时代先锋!”
第四篇:刘先林院士事迹
刘先林院士情况简介
刘先林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刘先林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矢志报国,潜心创造,勇于创新,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执著创新的宝贵精神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刘先林院士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首先是因为科学强国的精神早已在他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国精密测绘仪器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国外仪器一统天下,国家为此支付了大量的外汇,但这种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被刘先林一 1 步步颠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气,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一铮铮誓言一直激励着他。四十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测绘科研事业中。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我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刘先林院士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紧密结合测绘生产,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走向,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刘先林院士的精神特质。他深知,真正的尖端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他带领团队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更为可贵的是,刘先林院士追求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是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成功地转换成生产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从研制开 2 发再到市场化的成功之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技术装备水平。不但一步步击退了进口仪器,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科技部高新司曾经与他工作来往较密切的负责同志说,刘先林花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很少,但是他的成果做出一个用一个,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他也是产业化最成功的科学家之一。
不管获得过多种荣誉,不管身份怎么变,刘先林只有一个没有变,就是作为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实干苦干,全身心扑到科研工作上。多年来他较少参加各种会议、鉴定会等活动,作为在测绘界有广泛影响的院士,他一直分秒必争地钻研新仪器,依然风尘仆仆地在国内外奔波,为用户解决疑难问题。现在他已年近七十,但是每天自己开着车到单位上班,九点左右到办公室,晚上六七点才下班,还经常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到很晚。当了院士,他依然每隔几年就会取得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断地给人们惊喜。就在2007年初,他带领的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对我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航摄仪,而且还有新成果将要问世。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却是一位充满平民情结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为用户服务、为科学试验风里雨里的劳作,留给他的是黝黑的面庞、满头的白发、直率朴实的谈吐和一双满是沧桑的手。人们都说他是“测绘界的袁隆平”,始终把根扎在测绘科研的沃土。
他对科研永无止境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低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许多人说他不像知识分子,倒像一个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老农。他待人真诚,品德高尚,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多年来,他甘为人梯,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了一个在测绘技术及相关领域勇于创新的团队。他就像一块磁石,以博学严谨、豁达谦和、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附:刘先林简介
1.简况:
刘先林,男,1939年4月19日生于桂林,籍贯河北省,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2.主要工作经历:
1962年—1969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技术员
1969年—1973年 河南正阳五七干校、石家庄第一汽修厂
1973年—1982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1982年—1987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87年—1992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教授级工程师
1992年—1994年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994年至今 中国工程院 院士
1995年1月—1996年12月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院长
1996年12月至今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名誉院长
3.当选情况:
1983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被评为全国测绘系统劳动模范
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9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0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
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当选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4.获奖情况:
1985年 数控测图仪 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 排名第一
1992年 解析测图仪 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 排名第一
2001年 数字测绘体系关键技术集成 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 排名第一
5.工作业绩:
1963年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万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该方法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万航测内业规范。
1965年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
1968年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我国航测生产领域。
1984年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以后相继研制成功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JX—1解析测图仪和JX—3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部分占领了国内市场,JX—3解析测图仪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 1998年5月研制成功JX—4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获国家测绘局1999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领导科研小组研制成功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套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实现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2007年5月,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正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研制三维城市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新型车载导航仪。
第五篇:时代先锋材料
俊卿社区党总支先进事迹
俊卿社区位于诸佛庵镇东部,由原俊卿、霍兴、霍民、街道“三村一街道”合并而成。全社区辖28个居民组,2015户,6538人,设立一个党总支,辖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8名。
俊卿社区是镇政府的所在地,是全镇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诸佛庵集镇建设蓬勃发展,给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商机,带动了社区二、三产业,个私企业和生态家园建设迅速发展,勤劳的社区人民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统一思想,勇于开拓,改革创新,奋力赶超,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抓好班子,完善制度。
由于社区是有“三村一街道”合并而成,在换届选举中,党总支一是突出重点抓班子,不拘一格选人才,大胆启用有经济头脑敢抓敢管的人进班子,二是严格制度管人,重点抓好了《基层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规定》、“四议二公开”制度和《农村干部诫勉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行为,三是多种形式育人,注重实效抓创建。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五好”党支部,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社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8项制度,确保了工作公开透明,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注重提高素质抓教育和实用致富知识教育,利用党校和远程教育,采取放录像,开现场会,办学习班新形式,加强对党员的致富知识教育,确保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认真抓好党规党纪教育,利用党课,半年总结形式,对党员进行党章,行为准则等有关制度的培训,提高了党员自我约束,自自我规范的能力,更好的树立了党员的形象。
二、带好队伍,健全机制。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党总支的重点工作,社区始终以创建“五好支部”为目标,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三个培养”为抓手,加强对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健全完善了规范化管理工作和党务、社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预审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三年发展党员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认真实施党内温暖工程,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作用发挥、困难救助和终身关怀机制,提高了支部凝聚力。同时抓好“六大载体”建设。给无职党员设立了八个岗位,有34名党员申岗上岗,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平台,先后有124名劳动力被外出党员带出去创业增收,3名创业有成的党员回乡领办实体,社区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做好服务工作。结合主题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双向承诺,支部共承诺事项18项,已兑现16项。在以“五好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学沈浩“五学五比”,确定了“为科学发展创先进,为和谐社区争先锋”的活动主题。在进一步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党支部以开展干部群众面对面为契机开展承诺,社区干部党员重点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基础设施作出承诺;无职党员重点围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内容作出承诺;流动党员重点围绕提供致富信息、引荐社区人员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发展作出承诺;致富能手党员重点围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支持公益事业作出承诺;生活困难党员重点围绕提高素质、掌握致富本领作出承诺;老党员重点围绕教育子女遵纪守法、积极建言献策、化解矛盾、文明理事作出承诺,做到承诺事项明确、具体、实在。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张贴承诺书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每个党员的承诺事项,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党支部还建立了党员承诺档案,及时记录党员承诺事项进展情况,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考核评价提供原始依据。使每个党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更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党员挂起了一块承诺的牌子,等于竖起了‘跟我来’的一面旗帜。
三、优化环境,壮大产业。
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为此社区围绕“社区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核心抓项目、关键抓环境”这一工作思路,大搞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劳务经济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三线企业遗留厂房和工业园区,大力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先后吸引7家企业入驻。利用地处集镇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三产,鼓励农民进镇经商,商业店铺达500余家,直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650多人,对外输出劳动力980多人。同时充分挖掘山区资源优势,发展名优茶和毛竹加工等个私企业76家。发挥农组示范基地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带动了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些举措,不仅大幅度增中农民收入,拉动了二、三产业,而且在外打工的经历为许多农村向二、三产业转化提供了“平台”。如今回家创业当老板的务工农民达60多人,许从农民盖起了高标准住宅楼,实现了农村居民城市化。
四、加大投入,服务群众。
社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按照“坚持标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抓好党员活动室建设,投资10万元维修了社区办公楼,新增了会议及办公桌椅,制作了基层组织建设形象榜、制度和各种标牌,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和档案盒,真正把活动场所建成了融便民办事、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基层阵地。利用“党员活动日”和“干部群众面对面”等活动,针对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要求,认真研究,切实整改,已落实12件。为解决群众交通不便的问题,兴修了5.7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投资16万元修筑了350米混凝土护岸工程,利用自来水厂扩建使沿线居民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实施危房改造125户,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三年来受理代理事件1056件,件件有落实,顺利完成了新农合、社会养老保险、农业政策性保险等重点民生工作,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广大干群的好评。通过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开展,组织上得到了加强,队伍上得到了优化,阵地上得到了巩固,战斗力得到了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