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一中国防教育事迹材料
市一中国防教育事迹材料
我校是一所湘潭市教育局直属普通完全中学,是市唯一由国家空军招飞工作局授牌“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的学校。近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因地制宜,积极开拓,大胆尝试,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防教育体系。通过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我校近几年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国防教育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工作,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陈洪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副校长李宇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各处室主要成员担任组员。为了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我们做到四落实:一是时间落实;二是人员落实;三是地点落实;四是活动落实。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活动的开展,活动计划安排周密、细致、具体。领导小组还负责检查、督促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在国防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二、抓好国防教育课堂教学,保证国防教育质量
我们根据上级关于国防教育的要求,开设了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师(易坚老师),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就时间安排、教材内容、教学人员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为了有效地渗透国防教育内容,我们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国防教育因素,力求按教材内容、教学特点,有意识地把三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在政治课教学中,突出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注意介绍国际、国内的重大形势及其变化;在地理课教学中,融进领土、主权、疆域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国防历史,讲我国近代史上有国无防的屈辱史,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壮大史,增强青年爱国、爱军、保卫祖国、建设“四化”的责任感;在数、理、化、生等自然学科中,注意宣传科学技术在国防事业中的应用,介绍现代战争中的“三防”知识,坚定学生现在学好文化,将来保卫中华、建设四化的信念;在体育课教学中,按照解放军的三大纪律要求,强化队列训练,组织“三防”综合演练,学会在遭受核、化、生武器袭击时采用正确的防护动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适应未来建设国家的需要。
三、将新生军训做为学生的必修课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从学校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出一条突出以“军训”为重点的国防教育新模式,既对广大学生进行了国防教育,又充分展示出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首先,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都要开展军训动员大会,校长亲自作动员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国防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遵守纪律、顽强拼搏的精神。第二,“军训”要求全员参与,不能参加“军训”的同学必须提供医院证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凝聚力,要让学生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争当国防卫士,人人具有国防意识。第三,学校一直以来对两课两操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队列队形、广播操、自编操等进行专业性训练,这些极大提高了“两课两操”的质量,使我校课间操成为一张名片,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四、大力加强国防知识宣传教育,使国防教育常规化
国防教育不走形式,不图虚名,这是我校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学生修养、培养爱国情操的一贯原则。
1、将日常管理纳入准军事化管理,着力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雷厉风行作风。
以军训为切入点,将我校军训成果迁移到学校平时的管理中是我们长期的原则。平时学生寝室的内务整理、作息时间的制定都是仿效部队的管理,这已经成为常规管理模式;在校期间学生统一着装,统一佩戴校牌,成为一道风景;大型集会时间,站姿、坐姿以及精神风貌的规范都已经成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2、坚持常规性国防教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贵在持久和常规,并且将其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更能体现其普及性。我们的做法是:(1)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注重爱党爱国、爱国防等知识的渗透;(2)每周的校园广播在新闻内容中融入国防军事建设和国防动态变化;(3)每月一次的观看革命战争片、励志等电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4)结合国防教育日,“九〃一八”纪念活动,请专家和教师进行讲座,并征文评比;(5)每年两次由各级专家主讲的国防教育报告和法制讲座,强调保卫祖国、应征参军是宪法规定的每个适龄青年的神圣义务;(6)每年一次的读书演讲比赛和文艺演出,侧重爱国主义旋律;(7)学校宣传栏长期宣传国防知识和张贴国防图片;(8)鼓励高三学生报考军事院校和空军航空大学,积极为国防建设输送人才。
五、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维护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 几年来,我校妥善安置了复退军人2人,稳定了军心民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学校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每年元旦、春节,学校领导深入到各优抚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六、成果显著
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对国防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历史使命感,更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更富有特色。近几年来,我校飞苗班每年有十人以上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荣获了“湘潭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湘潭市中小学课间操比赛特等奖”、“湘潭市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学校”、“湘潭市安全文明校园”,“湘潭市综治维稳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校教育教学和国防教育两不误,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努力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意识和精神。
第二篇: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事迹
立足实际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新时期的国防教育工作
xx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为目标,从区情实际出发,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着眼于教育的普及、内容的深化、水平的提高,国防教育工作得到了广泛、深入地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连续三年被xx省评为“双拥模范区”,连续四年被xx市评为“
双拥模范区”;曾在全省介绍了国防教育工作经验;区内多所中小学被省、市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一、组织保障体系健全
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以树立大国防观念为先导,以完善组织保障为重点,按着“完善载体、健全组织”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国防教育保障网络,保证了国防教育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第一,完善领导机制。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全民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工作日程,并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防教育作为“龙头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国防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根据各个时期的领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构成。形成了以宣传、教育、民政、武装、预备役、人防部门为主体的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与此同时,区直各单位、街道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
第二,完善投入机制。区政府将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全区财政预算之中,每年向国防教育办公室拨付经费n万元,用于征兵宣传、举办国防教育报告会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六个主体部门每年都将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投入一定资金保障。
第三,完善运行机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不断整合区域内的国防教育资源和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注重发挥驻区部队、大型军工企业的作用,使区域内各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通力配合、互相衔接、互相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了国防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目前全区各部门国防教育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明确、领导体系完善,有力保障了全区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完善教育队伍构成。我们从区域内部队、大型军工企业较多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了以区武装部、区预编团、区人防办和各单位武装部、人防办领导和工作人员为主体,以驻区部队官兵、军工企业代表为骨干,以老红军、离退休老军人为补充的国防教育队伍。
在我区,健全国防教育保障体系除了完善各种机制外,还包括以“爱心献功臣”和军嫂就业安置工作为重点的拥军优属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全区广大人民的支持,区政府一次性投资n万元,在驻区的4个部队,建起了花卉养殖、军嫂饭店、医疗门诊、服装干洗等项目的军嫂就业基地,直接安置军嫂40多人。这些工作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xx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这也成为了我们开展国防教育的宝贵资源优势。几年来,我们本着“全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开发和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积极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实行“开放式”国防教育,使全区国防教育活动坚持经常,取得实效。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博物馆、战俘营重要历史遗存,将其打造成全区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用发生在此的生动史实和历史文物,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和青少年,以激发民众爱国拥军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同时,围绕各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宣教活动也是我区国防教育的一大亮点。其中xx博物馆已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场所,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全区性纪念活动,承接全市以至全省、全国的大型纪念活动。xx群众演唱会,成为全市纪念活动中的主体内容,中央电视台还特别制作的纪念专题节目向全国进行了播放。此外,我们还注意整合区内各大军工企业的教育资源。xx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防教育中心,xx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投入n万元,在企业建成了露天军事展览馆,工厂武装部还派人对前来参观者进行讲解说明。xx公司有线电视还开辟了国防教育专栏,进行“两法一例”等生动的国防知识宣传。据统计,每年区内各种国防教育基地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数十万人。
三、不断丰富教育活动载体
我们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注重结合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创新设计各种载体,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使国防教育寓教于乐,深入人心。
其一,我们把新时期国防建设思想和重要论述作为党校教学和培训的重要内容,聘请xx炮兵学院等有关专家对广大学员开展集中教学,使学员的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居安思危意识、爱军习武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
其二,以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为载体,进行强化教育。每年都根据国防政治、军
事形势、格局变化及重大军事突发事件,开展专题宣教,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增强了国防建设的紧迫感。同时,我们还把国防教育作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区四大班子集中学习。
其三,我们利用区内国防教育队伍业务精、理论深、经验足、责任强的特点,组织他们深入各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社区,经常性开
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国防意识。
其四,我们重点对区内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国防教育活动。区武装部每年都组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地方领导军事日”活动,同时还组织区内大型企业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开展“一日兵”活动。
其五,我们还利用每年国防教育日和征兵工作的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国防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对群众及应征青年进行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用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调动适龄青年的应征积极性。
在我们从全区范围设计活动载体的同时,区内很多企业也把国防教育工作与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调动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中,xx企业集团与雷锋团结成了国防教育共建单位,请雷锋团首长和雷锋班班长来公司做报告,使职工了解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部队建设情况。2006年“八一”前夕,企业领导和员工代表慰问了雷锋团海训部队,组织人力、物力无偿资助n万元,为雷锋团修建了团史馆,企业职工还经常到雷锋团接受军训。
四、强化中小学生国防教育这一基础
开展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我区中小学的少年军校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实践。xx中学在教学中设置了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化武器袭击的“三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工作一直都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为了进一步拓展我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实现国防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我区于2006年暑期,由区教育局作为筹资主体,先后投入资金n多万元,在x地区建成了设备较齐全的xx国防教育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基本的体能训练、军事训练和进行专业的国防教育知识传授。在中心建成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内就策划组织了四期主题夏令营和一期冬令营,先后接待8千余名师生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总之,几年来,我们从抓住机制保障这一根本入手,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丰富国防教育活动载体,并且强化了中小学生国防教育这一基础,全区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国防教育工作适应新世纪国防安全发展的需要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按照上级国防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着眼于提高国防教育意识,紧密联系区情实际,创新国防教育载体,扎实有效地推进区域国防教育,使全区的国防教育取得实效。
第三篇:市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市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汇报
一、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切实形成抓国防教育的整体合力
我区把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观念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抓领导、严约束、明职责的组织领导机制。为了使国防教育真正摆上位置,由区委领导亲自挂帅的国防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组成之后,全区各街道、企事业单位也
都成立了由宣传、民政、教育、军事部门和驻军单位参加的“七位一体”的教育领导机制,目前,全区各级全民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已达138个。我区还十分重视狠抓国防教育各项制度的落实。一是坚持议军会议制度。区每半年召开一次,各街道、驻区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每季度召开一次,既研究民兵预备役工作,还都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主要议题认真进行研究部署。二是坚持开展“国防教育月”活动制度。把每年的7月20日到8月20日作为全区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月。每逢宣传月活动,区国防教育委员会都要下发文件作出安排。在这个月中,我们从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和教育成果的实在性出发,安排专题教育内容,组织对驻军、烈军属进行专访慰问以及各种寓教于乐的国防文化艺术活动等。三是坚持“双向一日”活动制度。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四套班子领导,每年都要到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同时还邀请军队领导同志到地方过“地方一日”生活。“双向一日”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增强了各级领导的国防观念,驻区各单位、街道也纷纷仿效。四是坚持检查监督制度。区将全民国防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奋斗目标,进行检查考核,每季度自查一次,每半年对基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区人大常委会还规定区人武部每年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报告,实施有效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
全区党政军领导都把搞好国防教育作为本级的职责和义务,时时处处把国防教育放在心上。在学习宣传《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明确《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和《市全民国防教育实施细则与规划》为依据,制定了《鼓楼区全民国防教育规划》和各部门、各系统、各单位的工作职责。组织部、宣传部制定科以上干部教育规划,人武部制定了《人武工作创先争优实施细则与考核办法》,司法部门相继把《国防法》、《江苏省国防教育条例》等有关法规纳入“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规划;教育系统制订了《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实施细则》。我区还将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区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目标。驻区各单位也将国防教育纳入了社会教育、行业教育、职工教育、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地抓落实,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二、全面施教,突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
全民国防教育对象涉及面广,在教育内容、手段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把握重点,分清层次,依法施教,依法受教,因人施教。近年来,我查看更多政法专业文章,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们在教育对象上重点突出了党政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青少年三个层次。在教育手段上抓了五个结合。
(一)把国防教育与党政干部和职工的政治教育相结合。全区30多所党校、政校都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干部职工的培训计划,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在把国防教育纳入学习计划的基础上,每季都要安排本级和下一级中心组集体听一次国防课。在过好“军事日”等活动的同时,根据领导层的素质特点,引导他们走进军事院校由军事专家、学者,为他们进行台海形势、国防经济等方面的理论辅导;每逢重大军事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参观见学,现场对所在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进行讲评。每年对他们发放教材、订阅报刊,增强教育的随机性。随着教育不断深入、拓展,领导干部中涌现了大量的“国防书记”、“国防经理”、“国防厂长”等一批“国防迷”,这些领导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又十分关注和大力提倡国防教育,形成了国防教育的良性循环。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公交总公司等单位每年都要组织上岗前的青年职工到部队参加20天的军事训练,接受国防知识教育。不仅提高了青年职工的国防观念,而且增强了组织纪律性。
(二)把国防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国防法》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学校国防教育常规》、《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以及省教委下发的《江苏省中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纲要》,将国防教育活动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全区22所大学都开设了军事课,每年对入校新生进行为期15天的军政训练。南京铁道医学院的国防教育课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南京师范大学的军训工作被国家教委评为先进单位。河海大学除每年对大学生进行军训外,还举办了国防知识系列讲座。他们坚持每月一次讲座,数年如一日,到目前为止,接受教育的广大教职员工已逾10万人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国旗班,每星期举行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省、市电台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全区各中学在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八中、四中等中学,还邀请部队教员定期到校上国防知识辅导课。新华、古平岗、力学等小学开办的《少年军校》、《少年警校》,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每年暑假期间,全区中、小学举办的“国防夏令营”和“军营一日生活”等爱军习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三)把国防教育与双拥共建活动相结合。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防意识是双拥共建活动的基础,双拥共建又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驻区部队多的优势,以双拥共建为载体进行国防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全区各街道(镇)、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均建立了双拥共建机构,建立双拥共建对子161个。通过双拥共建这座桥梁,使人民群众加深了对军队的了解和理解,增强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了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全区共有600多个拥军优属服务小组活跃在基层。为军队解决了大量难题。
(四)把国防教育与民兵预备役工作相结合。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开展,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契机。每年民兵训练、整组和征兵期间,我们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全区上下利用厂报、墙报、黑板报、闭路电视以及上街宣传咨询、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进行《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人武部门还十分重视运用《国防》、《中国民兵》等报刊,组织开展刊授教育,每年订刊达46种1100多份,使全区民兵的受教育面保持在95%以上。全区基干民兵的“四课”和普通民兵“两课”教育全面落实。通过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年和民兵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的热忱。广大适龄青年按照兵役法规,踊跃报名参军,使我区“参军热”持续多年不降,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兵源,我区多年来,输送兵员数千名,无一政治退兵和身体退兵,先后被江苏省军区和南京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五)把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结合“七一”、“八一”、国庆节、元旦、春节、“学雷锋奉献日”等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军民联谊会、报告会、走访慰问、为民服务等多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对提高广大群众的国防意识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区围绕重大活动和事件,连续多次举办纪念《国防法》颁布和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尤其在1999,以“三庆一迎”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竞赛、“双十佳”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万校校长签名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教育覆盖面,仅参加国防知识竞赛人数即达3万余人,七个单位荣获南京市组织奖。近年来,全区先后召开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800多场次,举办国防教育图片展20多次,放映国防教育电影录相1680多次。走访慰问部队411次。每年三月份,我们都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军地青年和民兵,在鼓楼、山西路、盐仓桥等广场开展学雷锋便民活动。同时,驻区各企事业单位还组织民兵服务小分队到部队、军烈属家上门服务。去年以来,“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共为群众修理自行车1000多辆、家用电器160多件、理发1200多人次、看病和各种咨询3万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
三、夯实地基,营造环境,扎扎实实地搞好国防教育的基础建设
(一)抓教育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是我区开展国防教育的又一大特点。我区在“鼓楼网站”上开设了“国防工作”网页,宣传国防建设,普及国防知识,吸引了大批网民登陆点击。我区十分重视新闻媒体这块阵地的构建。先后拍摄了《湖南路上娘子军》、《继武承业三年路》等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今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日,播出了军区、省市各级首长视察我区征兵工作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广大青年热烈响应。近年来,我区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上用稿二千余篇,不仅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而且实现了多层次渗透和全方位落实。自我区投资10多万元,在南京电视台开辟了《鼓楼动态》以后,每年播出的有关国防教育活动方面的新闻年均40多条。
近年来,我们依托社区这块阵地,重点抓了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投入数十万元,在江东等社区组建了一批国防教育基地。注重发挥各社区的优势,在大学集中社区和机关集中社区以及居民集中社区分别举行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去年湖南路社区与省军区机关组织了“家庭艺术节”和“百户家庭军事知识智力竞赛”,通过多家电视台播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每个社区都有数目不等的国防教育基地。我区还十分注意发挥我市革命旧址、纪念地和历史遗迹较多的优势,先后组织了5000多名民兵和2万多名学生群众参观了南京国防园,组织了10万多人凭吊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纪念馆静海寺等。使民兵和群众受到深刻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抓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曾请驻区军地高校的多名教授,组建了南京市鼓楼区国防教育讲师团,到目前为止,讲师团的足迹已遍布驻区各企事业单位。以向守志、傅奎清等老领导为主的将军报告团,自成立以来,老将军们不顾年迈,不辞辛苦,四处奔波授课,深受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全区大中小学的欢迎。在抓好专门队伍的基础上,我们每年还要组织1-2期专武、民兵骨干培训。近年来培养国防教育骨干500多人。国防教育讲师团、将军报告团和教育骨干,近年来巡回演讲800多场次,组织区和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上国防教育课400多场次。
四、狠抓教育,讲求实效,以全民参与国防教育促全民支持国防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区努力搞好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使全区民众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区各级党(工)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把为驻军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在双拥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各企业、院校与部队结成共建对子达180余家,为部队培养两用人才4000余人,帮助部队解决难题1580余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区想方设法安置随军家属120多名,妥善安置军转干部300多名,退伍士兵近1600人,有效地起到了稳军心、固长城的作用。我区还注重动真情、使实劲、办实事,围绕中心搞活动。在爱心献功臣行动中,组织全区单位捐款约十万余元,捐赠家用电器600余件,家具960件。各级党(工)委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党管武装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区委每年都要召开常委议军会,专题研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使基层武装部建设、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民兵训练落实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武装机构稳定,队伍不断壮大,成立了全省首家民营企业武装部,全区武装民兵单位由收归时的80多个发展为至今的125个。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全区各地普遍开展了“立足本职岗位,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带头讲文明,树新风”、“科技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坚持从国防教育入手,用“国防热”促进“生产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完成技术革新1200多项。同时,他们还把国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组织民兵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民兵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作表率,打先锋,近年出动60多批民兵身着民兵制服,打出民兵旗帜,参加维护社会治安、抗洪抢险、取缔“法轮功”等重大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全民国防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国防教育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升温。全区陆续涌现出一大批“关心国防建设的好公仆”、“关心国防建设的好公民”和“国防教育热心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区连续5次被省市评为双拥模范区。
近年来,我区在全民国防教育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以这次表彰大会为动力,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国防教育同地方经济建设、双拥工作、后备力量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经济建设、双拥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果检验国防教育,努力把国防教育的成果落实到提高生产力、部队和民兵战斗力,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上来,不断推动我区全民国防教育向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向全社会、深层次、高水平方向努力
《市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汇报。
第四篇:五市一中心连心典型事迹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在“心连心、促和谐”活动中纪实
自从开展“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我学校开展了许多感人的帮扶事迹,使许多贫困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以五大连池市委、教育局关于开展《“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组织开展“心连心,促和谐”系列活动,全面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间的沟通与了解,目前,已按照方案要求分别完成了多种形式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心连心,促和谐”活动,学校及时成立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使各项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
二、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大力开展关于“中共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以开展视频讲座、板报评比、编写专题学习资料和班主任课等多种教育形式,全面推动我校“心连心、促和谐”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3月12日,组织召开全校教职工参加的五市一中“心连心、促和谐”启动会,会上传达了市“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相关要求和具体部署,公布了我校““心连心、促和谐、争先进、创一流”“十个一”活动实施方案,会议拉开了全校教育活动的帷幕。
(二)学校政教处、团委开展了以“心连心、促和谐“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让班级墙壁说话、展示班级人文风采,同时将”心连心、促和谐“为主题的版报张贴于学校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心连心、促和谐”教育,形成全校型“心连心、促和谐”教育氛围。
(三)将“心连心、促和谐”活动教育纳入学校党支部学习计划,党支部每月对“心连心、促和谐”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学习,以支部内集中学习、自学和撰写、调研文章和体会文章等形式在全校党员和中层以上干部中进行了一次“心连心、促和谐”学习讨论活动。
(四)以学校每月两次的政治学习为平台,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心连心、促和谐”主题教育。
三、结对共建、提高实效: 通过“结对子”工程、联系待进生、帮扶贫困生、家访、向社会征求意见等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正视并改正自身在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进而提高了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扶一批困难学生、促进校园和谐,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工作目标。
(一)是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党员教师帮扶一名贫困生:按照方案要求,学校确定我校家庭比较贫困学生与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要求领导和党员教师对贫困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所帮扶对象经济条件自己确定资助方式,通过活动,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奉献了爱心,为贫困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二)是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党员教师联系一名待进生:学校根据各班确定的我校“待进生”与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校级领导带头,与问题多,管理难度大的待进生结对,根据要求领导和党员教师对待进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关怀,让微小的成功激励学生获取较大的成功,促其尽快在品行和学习上有大的进步,通过活动开展,所有待进学生都有很大进步,他们重新树立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有效的降低了班级的管理难度。
(三)是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与一名年轻教师“结对子”:各位行政领导根据分管工作,与青年教师结对,主要是帮助年轻教师在思想上积极进步,工作上不断进取,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谈话、思想交流、业务交流等方式进行帮扶,同时关心年轻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此项活动开展,大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开展帮扶救助行动,使想献爱心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也给帮扶搭建了了一个爱心桥梁。使贫困学生,待进学生重新燃起生活的帆,让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鼓起勇气好好生活。正如有一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也希望通过持续的开展帮扶救助行动,使那些生活、学习困难的学生,走出生活的阴影,让他们变得更加阳光。
建福社区计生协会
2011-11-28
老有所为先进事迹
王秀荣是聋哑学校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她身兼多职,现担任建福社区党支部书记、计生协会会长,秧歌队、健身队队长,她带领的秧歌队连续多年荣获市级、区级秧歌大赛优秀表演奖,创新奖。健身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授予文明健身队称号。
王秀荣经常带领老年志愿者在小区内义务巡逻,为小区双职工家庭看家望门,居民赞誉她们是小区内的便衣警察。王秀荣家并不富裕,她有一个聋哑女儿,需要她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能用微薄的退休金资助社区内贫困学生。曹德修一家是她长期帮扶的对子,她十几年来一直为他家买秋菜、送钱、送物。曹德修的孙女上学,王秀荣为她买新书包、新衣服、学习用品等。王秀荣还经常为社区孤寡老人买米、买面,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王秀荣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发挥自己的余热。
建福社区关工委
2011-11-28
第五篇:一中校长事迹
一中校长事迹
大鹏一日随风起
-----记夏津一中校长***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
-------(奥地利)茨威格
序言之一:关于张益恩
张益恩,汉族。1954年生人,1975年入党。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
参加工作后曾先后任夏津县
农业学大寨工作小组副组长、组长,山东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组织干事、副科长、政治处主任、党委副书记,夏津一中副书记。现任夏津县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夏津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是中共夏津县委七、八、九届委员,德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曾多次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获3特殊贡献奖、“县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县三等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双十佳公仆”、“市十佳校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校改工作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序言之二:关于夏津一中
夏津一中创办于1951年。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夏津一中这所充满现代气息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光辉的历程。目前的夏津一中占地142亩,建筑面积为50000多平方米,拥有66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338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宗旨,已连续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省级先进党支部”,“省城镇中学校舍建设先进单位”、市“电化教学优胜单位”、“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是一中发展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年,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三名,五十年校庆圆满完成,负债投入2300万元完成了24000多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夏津一中的腾飞引起整个山东教育界的关注。
夏津一中的崛起无疑是一个神话。而要解读这个神话,就不能不提这个神话的“领衔主演”-------张益恩。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张益恩的时候,一个朴素而睿智、嘴里时不时嘣出名言的学者型中学校长便走进我们的视野。站在记者面前的张益恩像一本厚重的书,轻轻翻开每一页,我们都会感到灵魂接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
张益恩观念
采访张益恩总有这样一个感觉,他的思维方式不是线性的,而是场性的。也许正是这样的场性思维方式,使得张益恩的观念很有深度、力度。他像的一块强力磁场,深深地吸引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张益恩观念之一:硬发展也是道理
夏津是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发展教育是振兴夏津的基础。虽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但学校发展与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相对滞后的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没有条件不是不发展的理由,更不是张益恩的性格。
张益恩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他那富有哲理而又不失诙谐的谈吐,常给人以力量。多少个难眠之夜,身为校长的张益恩仔细研读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中心内核是实事求是,其精髓是发展论。夏津一中几年来教育改革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解放,发展有基础;几年来,学校管理在德州市教委两次评估中都获得了第一名,有物质基础,高考成绩的跨跃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夏津人民心中,大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群众基础;一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奋进的集体,以发展为已任,是一中人的光荣传统。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敬业精神强,发展愿望高,业务过硬,政治合格,能挑起大发展的重担。最重要的是有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既然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夏津一中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硬发展也是道理。于是张益恩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视今天为落后,硬发展也是道理”的口号,这口号是召唤,更是号角,吹响了夏津一中腾飞的进军号。
张益恩观念之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0年,夏津一中大胆试行国有民助办学新体制,变政府单一投入为政府投入、社会筹资、教工入股等多种形式。这一崭新的体制集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为一体,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一举拆除了国办中学资金不足,制约学校发展的藩篱,同时解决了主人翁意识与所有权相脱离的桎梏,是夏津一中发展史上的一次成功飞跃。随后,张益恩带领全校教职工讨论制定了《2000---2005年学校发展规划》。
在夏津一中发展史上,2001年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高中扩招,十月举行五十年校庆,大规模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市教委又提出了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新目标,形势要求一中人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实施超前发展的战略。
是守业还是创业,是等待观望还是主动发展,张益恩陷入深深的思索。因
循守旧从来不是张益恩的性格。干,视困难为动力,以校庆促发展,五年的任务一年干,五年的帐一年借,五年的钱一年花,五年的时间一年用,五年的精力一年投。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张益恩校长响亮地提出:“早发展是机遇,原创:www.xiexiebang.com晚发展陷被动,不发展是罪人。2001年工作三条线,教学、校庆和基建。思想观念大解放,确立创新
发展观,负债投入搞硬件,苦练内功强软件,软件硬件一起上,促进学校大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为实现这个目标,突出教学是中心,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目的;校庆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展示和促进,基建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办好校庆的重要条件。张益恩和他的伙伴们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校庆筹备工作、基建任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2000年,负债投入2300多万进行24000平方米的大规模建设,在普通人眼里,无疑是一个“天字号”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艰难,对于强者是挑战,更是动力。张益恩校长说得好:一中人最富有的就是精神和干劲。时间紧,就超前谋划;任务重,就超负荷工作,困难多,就打破常规。在紧张的7个月里,张益恩同志带领所有领导干部,早6点上班,晚10点下班,经常以方便面冲饥,一日三餐吃在工地,许多的干部会都是站着在工地上召开,同志们戏称是“现场办公”。许多同志腰疼腿肿毫无怨言,坚守在施工现场,父母不能赡养,孩子不能照料,舍小家,顾大家。县领导也非常重视一中的发展,为一中创造优美的环境,重新规划了学校周围的环境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了50亩地征用手续。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县长孟昭贵同志、县委副书记房玉梅同志,副县长宋善举同志和县教委主任孟昭友同志多次来一中现场办公,对一中发展建设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支持。县里还专门成立了一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副县长宋善举同志任组长,协调各方面关系,具体指导。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学校专门聘请了县建委监理公司为工程监工。张益恩校长还同工程负责人签定了质量、进度责任书,为工程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夏津一中以惊人的速度新建了餐厅、学生公寓、科技楼、第二幢教工宿舍楼等,同时改建了教学楼、综合楼等,还扩建了操场,整修了校园,一个崭新的夏津一中展现了全县人民面前,被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亲切地称为“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
2001年10月27日,夏津一中迎来了建校五十年华诞。省教育厅厅长滕昭庆和刘富春、夏荣恩、李艳华和曹和书等市领导也参加了庆典仪式。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等领导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贺电。历届校友、一中师生和夏津县各界代表共4000余人参加盛大的庆祝大会。
嘉宾云集、盛况空前的校庆活动,是一中发展史上一大盛事,也是夏津教育的大事。五十年的拚搏奋争,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五十年的历史洗礼,五十年的硕果累累,五十年的人才济济,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夏津一中终于以昂扬的姿态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省市县领导对夏津一中的工作给予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副市长李艳华同志说:近几年来,夏津一中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物质保障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夏津的一大亮点。县委书记麻然华同志说:夏津一中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条高标准、超常规、硬发展的工作思路,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拚搏实干的领导班子,得益于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得益于有一套科学严谨、催人奋进的管理制度,得益于有一种锐意进取,刻意创新、埋头苦干、拚命硬干的作风。
校友代表、夏津一中校友,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滕昭庆同志更是感慨万千,他说:“母校的巨大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料,也超出了所有老校友的预料,县委书记麻然华书记说一中的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我加上一句话,这是欠发达地区走向发达的必然现象。”
时隔2年,在学校接待室里,当张校长与记者谈起当年的建设情境时仍感慨良多:“为寻找垫得起资金的建筑商,学校成立了老师代表参加的招标领导小组,校领导以身作则,不做私下交易,一切都在公平、公正、公开中进行,将学校基建工程作为阳光工程置于教工的监督之下。这既是对工程质量着想,也是为学校长远发展负责。搞建设虽然很苦很累,但我活得踏实。干事业就是要有雄心、有魄力,还要有章法,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是拚出来的,不容易呀!”
不知哪位哲人曾说过:爱的宫殿用美德奠基,用财富做墙,用美丽发光,用荣耀铺顶,能做到这一切,便是最幸福的人。张益恩读懂了哲人的名言,也做到了这一切。因此张益恩是一个幸福的人,这也许是生活对他最好的报答。
张益恩观念之三:超前思维论
如果说,2001年的校改是夏津一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话,那么1999年的思想大解放便是夏津一中发展上的源动力。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结束后,张益恩敏锐地意识到夏津一中的腾飞首先要在思想上腾飞,而思想观念的升华必然会给夏津一中以腾飞的希望。于是他适时提出将1999年定为全校教工思想大解放讨论年。之后,张益恩校长主持了一系列思想大讨论专题会,“从素质教育的挑战看我们思想观念的差距”、“走出一中看一中,视今天为落后,再创一中辉煌”、“我为学校发展做什么”等一系列讨论在全校教工中掀起了一层层涟漪。在这些大讨论中,全校教工思想解放,各抒已见,思维空前活跃。在此基础上,张益恩又向全校教工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他要求全体教工要“在别人否定自己之前,先否定自己”、“做常规工作不能只有常规思路”、“封闭别人实质上是封闭自己”,鼓励全体教工要有“晚上想事,白天干事”的超前思路,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别人想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到了我们拿出了经验,牢固树立“快一拍”的自我鞭策意识。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两主意识”,建立新型的教学观,由“表述性”向“程序性”、“策略性”转变,深化教学互动意识,由教师型向学者型过渡。在办学理念上,要克服小家子气,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要有大手笔,构建夏津一中明天的美好蓝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99年这场思想大解放的讨论,拨开了弥漫在教工心中的迷雾,为夏津一中的腾飞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2000年,张益恩校长又向全校干部群众提出“二个服务,三个中心、四种意识、五种精神”。即:为全校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绩效意识、大局意识;忠于职守,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身先士卒,扎实奋斗的实干精神、严格管理,大胆负责的带头精神、目标远大,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团结一致,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忘我工作,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也正是靠着这些精神,一中人在张益恩的带领下,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奋争,在夏津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神话。
今年年初,我国广东地区出现“非典”疫情。此时张益恩正在济南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从电视台简短的报道中,张益恩敏锐地觉察到“非典”的危害性,他几次打电话给主持工作的朱校长,布置了学校预防非典的措施,并嘱咐朱校长及早购买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4月初,当张校长结束学习赶回学校,当天的第一个会便是预防非典会议。会上张校长响亮提出“师生健康安全第一,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同时制订了一系列预防非典措施,成立了学校预防非典领导小组,自己亲自任组长。在全区第一个吹响了预防非典的警报。这之后,张校长及时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非典”这种新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措施,消除师生生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并适时加大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力度的同时,组织了全校教工抗非典篮球赛和学生拔河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学校除定期请县防疫站的同志集中消毒外,还为每个科室和教室配备了84消毒液及喷雾器,坚持每天消毒和及时通风相结合,保持教室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还建立“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及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情况。对本校外县市前来就读的学生,学校都进行了妥善安置。全校封闭管理,节假日周六周日均不放假,对外来人员、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防患于未然。另外,学校印制了《给在外人员的一封信》,寄给在外打工、学习、经商的学生家长及教工子女,劝其暂不还乡。如果家人或朋友去过疫区,师生都要及时通知学校,做到强制隔离,防止交叉传染。对缺勤的学生、教工进行调查,严查“非典”症状,如果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性肺炎的,及时按规定上报,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举报制度,一旦发现周围邻居家有外地还乡人员,及时举报,以防“非典”疫情传播。
在凶恶的“非典”病毒面前,张益恩以一个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早行动,早预防,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张益恩观念之四:创新要写“大文章”
夏津一中牢牢把握教学中心,形成“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成绩是教师立足的生存线”的共识,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能力,教学成绩有了大面积提高。
夏津一中坚持以素质育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一中把“三个代表”教育与教职工思想实际相结合,深入开展了“议改革,话发展,做贡献”和“树形象,强素质,铸师魂”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夏津一中1994年就率先在全市进行了“四制”改革,2000年又进行了职级制改革,深化了改革层次,同时,坚持透明的用人导向,实行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年纪看业绩的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制度,依据上学年教学和工作实绩,实行干部和教工全员聘任,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岗移薪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评估考核,鼓励优绩优酬,拉开了分配档次,完善了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内部活力。2002年夏津一中又在全校提出了“教师工作上下岗,要靠学生和家长,学生不拥护,家长不赞成,教学成绩差,就要自己下”要求,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和力,全体教师敬业爱岗意识极大增强。夏津一中还制定了《夏津一中岗位目标考评细则》、《夏津一中德育管理规定》、《夏津一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夏津一中关于实行连带责任的意见》等配套措施,做到了“一切工作联责任,一切责任联目标,一切目标联奖惩”。
夏津一中还进行了以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教师培训,确保了“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挑起大梁,八年成为科学尖子”目标的实现。夏津一中积极鼓励教师电教手段达标晋级,今年举行了青年教师电教比赛,教师们已在这一崭新领域大显身手,一场利用新技术、高科技的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已悄然兴起。学校把科教工作量化、细化,并与考核奖金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数十名教师撰写的10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不同级别的报刊杂志上。一中还从山西、黑龙江、安徽等地选聘大学本科以上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23名,一股新风吹进杏坛。现在一中在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提高,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张祖茂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教学能手。
适应时代的要求,夏津一中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科技,建立了高水平的教育设施体系。他们几年来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集教育评估、多媒体教学、电视讲座、示范课演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电教中心。建成了现代化单元式备课大厅,每人一台微机,在那里教师们除完成日常备课、教学外,还进行着远程学术交流,捕捉最新信息。2001年科技楼交付使用后,学校投巨资配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功能齐全的演播大厅等,实现了“七机一幕”进教室。网络信息技术把教师连在一起,一条宽带网把一中和世界连在一起,一个用高科技水准的教育体系武装的夏津一中将给夏津未来增添更亮丽的风景。
创新给夏津一中带给腾飞的契机,也为夏津一中带来的惊人的变化。近几年一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高
一、高二教学成绩在全市历次联考中均列前三名。2001年高考中夏津一中取得了重点院校、普通本科和上线总人数均列全市第三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耿立忠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殊荣,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2002年高考夏津一中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榜本科上线总数为396人,上线率为县市中学第一名,本科录取422人,录取率再夺全市第一名,达47.42。比全市平均数高16.36个百分点,黄迎迎、陈曦两名同学分别取得全市理科冠、亚军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创夏津一中历史之先河。2003年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新高,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总人数再次位居全市三强之列。夏津一中人以恒心、毅力和实力站在了全市高中教育的先进行列。近十年来,夏津一中学生参加全国奥赛等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65项,省级奖201项,市级奖324项。学校共获得各项奖励50多项,《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德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
张益恩观念之五:公生明,严生威
张益恩喜欢读《三国演义》。
历史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很多,据说李自成、毛泽东都从这部名著中读出用兵之道。而作为学者型校长的张益恩却从这部名著中,他悟出了学校管理的良策。
在这次采访中,他讲述了《三国演义》上的一个故事:司马懿没有对诸葛亮的激将法生气,反而问来使:你们诸葛先生一日吃多少饭,坐帐到什么时辰?当听说诸葛亮日理万机,饮食日减的信息后,司马懿得意地笑了:蜀国大势已去矣。
张益恩说:司马懿观诸葛亮的日常生活便知蜀国的兴亡,这是因为诸葛孔明一人系着天下啊!
同样,张益恩也深知自己的身上的特殊地位和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要求自己坚决做一个决策不主观,用权不独断,监督不反感,感情不疏远,让教职工依赖的好校长。
张益恩这样要求自己,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在夏津一中,以张益恩为首的校委会,坚持政治生活民主、学校管理民主、经济分配民主的三大民主理校原则,学校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及时通过通报会、工作简报、校务公开栏向全校公开,接受教工监督。每周一的中层以上干部例会,检查各部门上周工作落实情况和下周的工作打算,张益恩同志都亲自参加,雷打不动。一中教工代表大会直接反映群众心声,了解群众心愿,畅通言路,广询计策。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工代表大会,把学校工作计划、改革方案等重大问题都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十多年来,夏津一中在评模、晋职称、分房、提干等敏感问题上从未出过问题、闹过矛盾。1998、2001年两次教工宿舍楼分配前,都是依据条件标准,公开、公正、公平报名,结果都是半小时之内全部分完,分到房的教工皆大欢喜,在校内外传为佳话。坚持实行干部公示制和干部每学期末向全体教工述职制,是夏津一中在干部管理上的重大措施。公示制度增加了干部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对教工来说,增进了与干部的了解,沟通了干群关系,消除了误解。每学期末张益恩同志组织召开全体教工会上,让全体干部面向全体教工述职,通报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表明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决心,每次提拔干部都是任职前公示,接受教工监督,干部的工作让事实说话,让群众评判,任用重民意,奖惩看实绩,让教工明白,使干部清白。校长信箱、知心信箱、服务信箱是夏津一中沟通领导与教工、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桥梁纽带。张益恩同志责成政教处、办公室负责每周一开启,限时办结,对教工、学生提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定期在板报和回音壁上反馈,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张益恩同志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培养。一外地教师来一中工作之初,由于水土不服,时常患病,有一次疼痛难忍,他知道后立即派车把患病教师送到医院,并派专人护理,直到病愈。张益恩同志面向全体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挑起大梁,八年成为学科尖子”的“三五八”目标,鼓励他们培训进修,早日成才。张益恩同志把教研经费看作是“生产性”投资,无论是哪方面的培训,只要有价值,张益恩同志就全力支持,不但派人参加,并且派多人参加,让教师接受教学新知识,考试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他多次组织带领青年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他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青年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多看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素质。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2002年初张益恩同志在全校召开的“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三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四爱”(爱教育事业、爱工作岗位、爱学生、爱一中)、“四转”(后勤围绕前勤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干部职工围绕师生转、全校围绕教学转)的具体要求,并规定“八不准”:不准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馈赠,不准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不准和学生家长进行带有功利性的交往,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推销教务处和年级部没有审定的材料,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乱收费、乱罚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益恩以其公平待人、刚正不阿的领导作风熏陶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所以夏津一中才会出现校领导冒雨清除积水方便师生放学行走、办公室为教师送水和高考期间校领导带领教工用凉水冲刷楼体为考场降温等许许多多的新变化、新气象。
广大教职工看到领导成员的这种劲头,也干劲倍增,现在从早操到就寝,从上课到辅导,从备课到批发作业,都已成为教师们的自学行动,教书育人,素质第一的观念已在教职员工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张益恩观念之六:人格就是力量
熟悉张益恩的人都说:张益恩校长为人诚实、正直;处事谦恭、宽厚。他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腔忠诚,实践着“三个代表”的精神,筑造起一座人格的灯塔,以平凡的行动带领夏津一中人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以颇具特色的工作方式谱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92年校改时,13个建筑队战斗在工地上,整日车水马龙,任务相当艰巨。张益恩以身作则,每天早五点到位,晚十点回家,累了不休息,病了照常工作。为了工作,家里的老人、家属、孩子患病时也时常顾不上照顾。张益恩校长的家属在夏津镇供销社工作,离家远工资又经常开不出,许多同志主动帮忙调整工作,每次都被张益恩同志婉言谢绝;爱人抱怨说家是他的“不带饭店的饭馆。”就连孩子几次要他陪妈妈过上一个节日,他几次答应了却每次都失约。
可张益恩却始终没有忘记同甘共苦的同志们:
张校长看到青年教师在校外赁房子,既加重了经济负担又对工作不便。张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拆迁、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修建第一幢教工宿舍楼。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亲自跑立项、跑资金,协调关系,终于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面积适中、坚固美观”的4300平方米的宿舍楼,解决了45户教工的住房难问题,而他自己仍然住在学校的危房中。
为方便教职工生活,张益恩同志提议修建了校内澡堂,成立校内理发室。中学街路面窄,师生行走不安全,他多次向县政府反映,多次协调,用诚心打动领导,得到了县里的支持,修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泥路,解决了在中山街行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张益恩同志时常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一位青年教师家属患白血病,家庭经济困难,张益恩同志把领到的工资送给他治病,并组织全体教职工捐款4000多元,送到他家中。老校长迟善顺无儿无女,瘫痪在床,张益恩同志与有关部门协商将其远房孙子调到身边照顾其生活。迟校长病逝后,因其家庭情况特殊,张校长又召集校长办公会做出决议,其丧葬费和往年借款由学校负担,其家属除享受国家遗属补助外,学校每月补助生活费50元,直至最终,开创了全县关心老教工的先例。这些年,夏津一中每年都要从外地招聘几十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他们远离家人,在异地工作,每逢中秋节之日,张益恩同志总是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学校领导一班人和他们共渡节目,用欢声笑语驱散他们的思乡之情,用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们得到犹如亲人在身边的亲情。每年春节放假前,张益恩同志总是安排办公室的同志提前为他们买好回家的车票,买好给其父母的慰问品,并送他们上火车。
张益恩同志视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
早在1993年,他就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名额让给了老校长王者兰同志;
1994年他又把地区劳动模范的指标让给了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潘雷老师;
高考期间,东图书实验楼墙体晒蒸太热,进屋就是满身的汗水,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为了使参加高考学生的一个凉爽的考试环境,张益恩带领学校其他领导牺牲午休时间,冒着酷署,自中午一时开始到考试前一小时手持水管冲刷楼体墙面并在考场内放置冰块,使考场降温,使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深受感动。
近几年,夏津一中无论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还是校容校貌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都归功于夏津一中有一个好校长、好带头人。他严于律已,廉洁勤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01年,正当学校大规模扩建时,他每天早上6点钟前到校工作,晚上十一、二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一向以硬汉子著称的张益恩也病倒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连续输液七八天,每次都是在早晨和中午输。一次他正在输液,县里领导找他开会,他二话没说,拔下针头赶到会场,县领导看见他手臂上渗着血,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不碍事,没关系。十多年来,他为学校引进资金、实物折合人民币达上千万元,按学校和县奖励规定,他就提成上百万元,但他一分也没有要,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工分发福利。……他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轻,在张益恩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只有不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超群的职业魅力
夏津一中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漫步在校园,幢幢高楼林立,宽畅的林阴大道,处处散发着泌人的芳香。一幅幅公益宣传栏,巨大的孔子石雕像,长长的阅报栏,各具特色的板报、楼体上的大幅标语无不滋润着育人圣地的文化气息。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作为一中领航人的张益恩校长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多次在全体教职工说:“同志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已经到顶峰了,学校的顶峰永远不存在。因为顶峰往往是衰落的开始。大家都看到有些企业,曾几何时,是何等红火,但是几年光景便大幅度滑坡,这样的教训我们可要牢牢地汲取啊!”
在一次全体教职工会上,张益恩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这几年,我们盖了很多楼,修整了校园,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但是装备好的学校,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叫‘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原创:www.xiexiebang.com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切都要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子孙后代的幸福。”
采访中,张益恩校长反复对我们讲:当校长这么多年了,自己的胆子有时很大很大,有时却很小很小,老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其实这正是你的性格。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夏津一中的腾飞,你倾注了全部精力,而为了夏津一中的明天,为了成千上万孩子的明天,你又事无俱细,百般思量,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
结构主义哲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第一原则”: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的情境中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那么,作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校改工作先进个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多项殊荣于一身的张益恩,其优秀之意,不单是他本人做了许多常人不敢想、不能做的事,更重要的是他处理好了许多事情之间的关系,并把自己头脑中科学的思想化成全校师生统一的思想行动。
有人说,人格有三种力量,意志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三股力量在张益恩的身上都有,而且很足。
改革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永远进行物质的行动。张益恩实践着,也做到了,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
一杯茶,一支烟,一次诚挚的交流,一种充满生命激情的超越。一次晤谈就是一次人生底牌的翻阅,你可以了解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荡,你同样可以悟出他人的勇攀事业巅峰的那份独行千里的豪情与坚韧。
坐在面前的张益恩,言语厚重,逻辑缜密,听他侃侃而谈,我晓得了他胸中不仅装着全体教职工的衣食住行,还装着全县人民的希望,他以自己朴实无华的行为,默默实践着“三个代表”精神,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筑就一座座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采访即将结束,张益恩校长陪我们一同漫步在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散发出迷人的荧光。张校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讲解每一条路、每一幢楼的来历。是啊,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在这里,这校园里洒下他多少汗水,承载着他多少太阳般炽热、月亮般晶莹的梦啊。
柔和的灯光照在张益恩校长身上。望着夜幕中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猛然觉得,这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春蚕一样的奉献,黄牛一样的耕耘,白云一样的圣洁。他们平凡,走到大街上,你也许并不认识他们;他们真诚,和你第一面就会成为挚友。在他们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之魄。不知不觉中一句古诗涌上心头: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