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海市蒙古族中学模范事迹
乌海市蒙古中学先进事迹
我校是乌海市唯一一所民族学校,也是唯一一所蒙汉合校。师生员工主要由蒙汉两个民族组成,分蒙语授课部和汉语授课部两部分。蒙语授课部又设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所以加强民族团结,就成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作为由多民族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校,搞好民族团结则兴,不团结则衰。所以,这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努力,蒙汉教职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局面,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
我校把“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的各个环节。学校提出如下训诫:“不把工作问题扯到民族问题上,蒙班、汉班无先后,蒙族、汉族无主次”。在校训的制定中,集中体现了全体教职工的意愿,把“加强团结”放在头条位置。党支部的工作,始终紧握“民族团结”这个重点,每学年都要开展一系列的“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学校管理上,各项制度的出台,都要突出民族团结这个内容,不论大会小会,校领导首先强调的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因为宣传到位,全体师生员工都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发展,就必须不分你我,团结协作。
二、领导班子带头讲团结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班子内部的团结。书记和校长带头讲团结,他们分工不分家,谁因公出差了,对方就主动把全部工作承担起来,相互支持,为全体教职工树立了榜样。在学校的各个环节,比如各环节负责人,虽然民族不同,分管的工作各有侧重,但从来不单打独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和谐的气氛。在处理评优选先以及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时,领导一视同仁,决不渗透任何感情因素,充分发扬民主,照章办事,让人心服口服。
三、实行一系列措施融洽蒙汉教职工的感情
我校教师任课年级相对独立,蒙族教师多数带蒙班,汉族教师基本带汉班,而且分开办公,缺少交往,很难建立感情。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打破了分室办公的界线,实行按学科办公,有意识地把蒙汉教师交织在一起。与此同时,学校也改变了原来的独立成立教研组的办法,实行整体按学科分组,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每年9月底开展《乌海市蒙古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表彰民族团结楷模。现已有35名教师光荣的获得了此殊荣。这样,蒙汉教师间的交往与合作越多感情越深刻。
四、在学生间开展蒙汉团结的教育
学生因为语言上的不同,蒙汉学生也存在隔膜。为了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我们长期开展了“结对子”活动,蒙汉学生结交朋友,互相帮助。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使孩子间的感情越来越密切。本着“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学校每年9月底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班集体与个人。全校29个教学班,先后都获得过民族团结进步班集体荣誉,每班都有几名先进个人,带动其他同学,善导周围的学生。之前,蒙语授课班学生和汉语授课班学生会发生打架现象,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和谐事件。
五、不论蒙族还是汉族,都是自己的孩子
我校是寄宿学校,住校生多是周边牧区的蒙族学生,汉族老师对他们非常关心和爱护,轮流到宿舍值班,直到夜深人静,孩子们入睡以后才回家。学校食堂人手不够,老师们自愿到食堂帮厨,从早晨六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从不叫苦叫累。有一年牧区闹雪灾,老师们争着为学生捐款捐物,一封封感谢信从牧区飞来。这是蒙古族中学建校史上的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六、办特色学校 服务社会 促进各方面的团结
我校根据自身教学环境和师资优势,面向社会免费开办了民族舞蹈班、民族礼仪班、马头琴学习班和蒙古语言文字学习班。民族舞蹈班、民族礼仪班和马头琴学习班的学员参加市内外各类活动和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和良好声誉。
从2007年我校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以实际行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校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让更多人学会使用蒙古语言文字,使蒙古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学习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族风俗习惯,蒙古族礼仪,蒙古族歌曲,让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蒙古族文化,为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乌海做出积极贡献为宗旨,开办了“全程免费蒙古语学习班”。截至目前,共开办了六期学习班,280多人参加学习,有蒙古、回、满、汉、达斡尔等民族;年龄最小4岁,最大74岁;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界,金融界,工商个体和教师学生。同时编制了《常用蒙古语100(1)》、《常用蒙古语100(2)》、《常用蒙古语100(3)》,免费发放给所有学员和相关部门。这一学习班的开办极大地拓宽了我校与外界的联系和各方面的团结。
七、蒙汉教师同甘共苦,共建蒙中未来
生源不足,师资馈乏,资金短缺,一系列困难摆在学校面前。蒙中教师是最具有奉献精神的,他们除了工资,不多拿学生一分钱。建校伊始,校园里只有一座教学楼,处处是沙丘,校园硬化需要可观的资金。蒙汉教师团结起来,顶风沙冒酷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义务劳动。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把1500平方米的校园全部铺成了砖地。当时,宿舍食堂都没有竣工,学校腾出教室作为临时食堂,从108地质队借来活动餐车作为食堂,虽然艰苦,但老师学生都其乐融融。家长们称赞说:“这种精神我们好多年没有看到了,你们有这样的劲头,一定能把学校办好,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正是依靠这种团结精神,我们才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现在学校的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由原来的3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800多名学生。教学质量也提高了,高考升学率达到了95%,中考升学率达到30%。学校先后获得了《乌海市实验教学先进集体》、《海勃湾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乌海市先进集体》、《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蒙汉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现在,蒙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蒙中全体教职工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根本,和谐相处,统筹兼顾,为蒙中的团结,甚至为乌海市民族大团结而努力奋斗。蒙汉教师正拧成一股绳,为灿烂的明天共同奋斗着。
乌海市蒙古族中学 二〇一三年四月
第二篇:乌海市蒙古族中学模范事迹
乌海市蒙古中学先进事迹
我校是乌海市唯一一所民族学校,也是唯一一所蒙汉合校。师生员工主要由蒙汉两个民族组成,分蒙语授课部和汉语授课部两部分。蒙语授课部又设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所以加强民族团结,就成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作为由多民族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校,搞好民族团结则兴,不团结则衰。所以,这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努力,蒙汉教职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局面,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
我校把“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的各个环节。学校提出如下训诫:“不把工作问题扯到民族问题上,蒙班、汉班无先后,蒙族、汉族无主次”。在校训的制定中,集中体现了全体教职工的意愿,把“加强团结”放在头条位置。党支部的工作,始终紧握“民族团结”这个重点,每学年都要开展一系列的“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学校管理上,各项制度的出台,都要突出民族团结这个内容,不论大会小会,校领导首先强调的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因为宣传到位,全体师生员工都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发展,就必须不分你我,团结协作。
二、领导班子带头讲团结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班子内部的团结。书记和校长带头讲
团结,他们分工不分家,谁因公出差了,对方就主动把全部工作承担起来,相互支持,为全体教职工树立了榜样。在学校的各个环节,比如各环节负责人,虽然民族不同,分管的工作各有侧重,但从来不单打独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和谐的气氛。在处理评优选先以及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时,领导一视同仁,决不渗透任何感情因素,充分发扬民主,照章办事,让人心服口服。
三、实行一系列措施融洽蒙汉教职工的感情
我校教师任课年级相对独立,蒙族教师多数带蒙班,汉族教师基本带汉班,而且分开办公,缺少交往,很难建立感情。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打破了分室办公的界线,实行按学科办公,有意识地把蒙汉教师交织在一起。与此同时,学校也改变了原来的独立成立教研组的办法,实行整体按学科分组,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每年9月底开展《乌海市蒙古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表彰民族团结楷模。现已有35名教师光荣的获得了此殊荣。这样,蒙汉教师间的交往与合作越多感情越深刻。
四、在学生间开展蒙汉团结的教育
学生因为语言上的不同,蒙汉学生也存在隔膜。为了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我们长期开展了“结对子”活动,蒙汉学生结交朋友,互相帮助。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使孩子间的感情越来越密切。本着“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学校每年9月底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班集体与个人。全校29个教学班,先后
都获得过民族团结进步班集体荣誉,每班都有几名先进个人,带动其他同学,善导周围的学生。之前,蒙语授课班学生和汉语授课班学生会发生打架现象,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和谐事件。
五、不论蒙族还是汉族,都是自己的孩子
我校是寄宿学校,住校生多是周边牧区的蒙族学生,汉族老师对他们非常关心和爱护,轮流到宿舍值班,直到夜深人静,孩子们入睡以后才回家。学校食堂人手不够,老师们自愿到食堂帮厨,从早晨六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从不叫苦叫累。有一年牧区闹雪灾,老师们争着为学生捐款捐物,一封封感谢信从牧区飞来。这是蒙古族中学建校史上的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六、办特色学校服务社会促进各方面的团结
我校根据自身教学环境和师资优势,面向社会免费开办了民族舞蹈班、民族礼仪班、马头琴学习班和蒙古语言文字学习班。民族舞蹈班、民族礼仪班和马头琴学习班的学员参加市内外各类活动和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和良好声誉。
从2007年我校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以实际行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校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让更多人学会使用蒙古语言文字,使蒙古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学习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族风俗习惯,蒙古族礼仪,蒙古族歌曲,让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蒙古族文化,为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乌海做出积极贡献为宗旨,开办了“全程免费蒙古语学习班”。截至目前,共开办了六期学习班,280多人参加学习,有蒙古、回、满、汉、达斡尔等民族;年龄最小4岁,最大74岁;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界,金融界,工商个体和教师学生。同时编制了《常用蒙古语100(1)》、《常用蒙古语100
(2)》、《常用蒙古语100(3)》,免费发放给所有学员和相关部门。这一学习班的开办极大地拓宽了我校与外界的联系和各方面的团结。
七、蒙汉教师同甘共苦,共建蒙中未来
生源不足,师资馈乏,资金短缺,一系列困难摆在学校面前。蒙中教师是最具有奉献精神的,他们除了工资,不多拿学生一分钱。建校伊始,校园里只有一座教学楼,处处是沙丘,校园硬化需要可观的资金。蒙汉教师团结起来,顶风沙冒酷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义务劳动。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把1500平方米的校园全部铺成了砖地。当时,宿舍食堂都没有竣工,学校腾出教室作为临时食堂,从108地质队借来活动餐车作为食堂,虽然艰苦,但老师学生都其乐融融。家长们称赞说:“这种精神我们好多年没有看到了,你们有这样的劲头,一定能把学校办好,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正是依靠这种团结精神,我们才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现在学校的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由原来的3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800多名学生。教学质量也提高了,高考升学率达
到了95%,中考升学率达到30%。学校先后获得了《乌海市实验教学先进集体》、《海勃湾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乌海市先进集体》、《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蒙汉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现在,蒙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蒙中全体教职工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根本,和谐相处,统筹兼顾,为蒙中的团结,甚至为乌海市民族大团结而努力奋斗。蒙汉教师正拧成一股绳,为灿烂的明天共同奋斗着。
乌海市蒙古族中学
二〇一三年四月
第三篇:模范事迹
四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公路人
李正堂同志,今年已64岁了,他20岁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直至退休,他以一个代表工、协议工的身份在公路上整整干了40年,从一个毛发未脱的少年,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可以说他的一生交给了公路,奉献给了社会。
做起养路事,一辈子公路人
从60年代开始,在每天10分工,国补3毛钱的艰苦条件下,李正堂走进了养护队,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
为采集砂砾料,他每天拉着平车要到几十里远的山上拉砾石、红土,顶着烈日,起早贪黑。为完成填补坑槽任务,家里盖房他顾不上,亲戚家过事他没空帮忙,平车坏了他自己学着修,为的是节省那么一点修理费。
公路油路化后,他更是爱路如命,数九寒天,他拿着扫帚、铁锨照常上路,扫雪打冰,撒防滑料,哪里有隐患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在路面上捡抛洒物,发现边坡有水槽,他会立即停下来用土填平打实。他所负责修补的路面坑槽达到了统一、美观、优质、高效的技术标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干过班长、统计员、司务长、保管员等项工作,退休后,他仍无私奉献在门卫的岗位上。
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岗位,李正堂他始终把“服务社会、服务交通、服务职工”放在心上。正是靠着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李正堂多次获得单位的表彰,多次荣获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所有职工同志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丰碑。
人老心不老,退休也要为公路做贡献
“我一辈子都在公路事业上奋斗,亲眼目睹了公路事业的发展进步,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年龄大了,退休了,不能为公路工作了,我只能以做一个好门房的形式来表达对公路段的特殊感情。”这是李正堂常说的一句话,也真实反映了他退休以来的心路感受。
自担任门卫工作以来,李正堂每天按时打扫卫生,及时修花剪草,认真分发报刊,热情接待来宾,严格管理库房,千头万绪、有条不紊、样样不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自买胶水,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志们修车补带。他每天总是面带笑容,满腔热情,心里想着工作,肚里装着单位,虽然年近七旬,但他的责任心不减,服务劲头不减,爱岗奉献不减,他视段如家,始终如一。
看着老李的苍葱白发,有很多人都问他:“李师傅,您这么大年龄了,应该在家好好颐养天年了,别出来干活啦”,可他总是笑着说:“四十几年了,闲不住了。趁着还能拿得动扫帚、发的了报纸,再给公路段做点贡献,再感受感受咱公路人的气息。”
老李的很多平凡事例,细想起来使我们深感不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这种公而忘私的可贵精神,是我们闻喜公路人社会公德的缩影与展示!
第四篇:模范事迹
2011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模范集体事迹
招商客服部作为天津中信津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对外窗口,承担着中信工业区、中信物流园两块厂区的对外招商和客户服务的工作,2011年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计划指标,以更扎实的工作和更有效的措施,向管理要效益,服务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迎难而上促发展,圆满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
中信工业区建成于1987年,占地48万余平方米,20多年前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就是在这里落户中国并发展壮大,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食品企业。2011年招商客服部紧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不断完善中信工业区的升级改造项目,通过清理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的老租户,吸纳节能、低排放、外部形象好的新企业,让中信工业区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中信工业区进一步改造方案还在设计修订中,我们将本着“十大战役”加快滨海核心区建设的原则,又快又好的完成工业区升级改造。
中信物流园是中信天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滨海新区的新项目,自2007年对外招商以来始终坚持,低污染、高标准、高科技的原则,2011年园区吸引了北方五洋、贻东园等为丰田汽车配套的物流企业,每辆崭新的天津丰田汽车里面也包含着他们的身影。服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我们把对外服务工作的要求提高到了以服务促发展的高度来对待,自觉履行各项服务职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客户满意度不断上升。以欧洲服务标准要求的外资企业芬兰爱多乐公司在2011年续签合同,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虽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新业务还有待于深层次开发,经营和服务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招商客服部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立足滨海、服务滨海的原则,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
天津中信津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招商客服部
2012年3月
第五篇:模范教师主要事迹
2010县模范教师典型事例
自1998年师范毕业分配至我校已工作十二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学生的无限热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普师毕业生,未接受过某学科的专业学习,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半路出家。即便如此,我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潜心学习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为了让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更好、更多地掌握英语,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驾驭英语,也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我每学期都要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安排一部分为自己、为学生订购相关的英语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自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特别在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潜心于新课改的探索,认真对待每次新课改培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不断尝试教改实验,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来,摸索出的幽默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89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事例如下: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针对一年级和三年级教学目标的不同:一年级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还让学生试着模仿教材书写单词;三年级是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
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与其他老师商讨,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三年级学生,培养小组长帮助我检查其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英语教英语(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并注意所用语言的正确性、纯正性和流
利性。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新教材层出不穷,越来越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地道性和交际性。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不仅把语言用作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和传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唯一的方式和场所,教师更应该注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我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较能注意所用英语语言的可接受性、简明性、阶段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是:
1、给每一个学生起英语名字。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训练,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英文名字,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其他人的英文名字。在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
2、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用英语授课。不管上对话课还是课文课,我都坚持使用英语。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但难免有不少学生不懂的词汇,如在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这时辅之于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情、手势、表演等,或者借助板书形式加以说明。总之,注意所用的语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4、力求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规范和准确,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就调整语速的快慢。
5、努力创造和设计英语语言情景。把课堂当作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场所,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在英语课上,除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课文表演、课文复述等活动外,还经常根据所教内容,呈现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用语。并经常启发和组织三年级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或大家都共同关注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内容。
领导的关爱、师生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沉重中有一种充实,奋斗中有一份快乐。作为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农村教师,我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断超越,在实践中促使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把乐于奉献,一切为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进取,在教育这块净土上辛勤耕耘,将诚挚的爱倾注于教育,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的事业,一路放歌,春风化雨,铸就师魂!
2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