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乡土的“平民”法官
扎根乡土的“平民”法官
——昌图县人民法院三江口法庭庭长李晓龙同志先进事迹
李晓龙,现年48岁,1981年9月入伍,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任连政治指导员,两次荣立三等功。1996年转业到昌图县人民法院三江口法庭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07年6月起任三江口法庭庭长至今。他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法官职业道德,在基层法庭工作15年来,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司法为民,百姓心目中的平民法官
李晓龙时刻铭记民事无小事,通过一件件小事践行一个人民法官司法为民的宗旨。傅家水利站有一眼深水井,可2003年5月井口却被房主堵死,500户人家的饮用水源被断。三江口法庭承办此案后,由李晓龙具体办理。如果用普通程序审理,需给被告30天的举证期限,于第33天开庭。那样,500户居民就会1个月内吃不上水。李晓龙为群众吃水问题心里着急,他没有空等审限,在被告应诉后,马上开始着手调查事实,做双方的工作,他连续用了7天,通过三次调解,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工作,由原告出资组织施工安装上了自来水深井活动盖和进气孔,使500多户居民在7天里吃上了水。为了方便路远的百姓打官司,2009年,李晓龙所在法庭又在古榆树镇成立了巡回工作点,每月15日他都要到那儿接受百姓的法律咨询、办理立案、现场调解,风雨无阻。他时刻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1
他了解老百姓的忧愁,知道他们想什么,求什么。他把到法庭打官司的乡亲当亲人,每次当事人来到法庭,他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到办公室先倒上一杯热茶,岁数大的老人走时,他都是将其搀扶着送到门外。
二、公正执法,不徇私情的铁面包公
李晓龙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决不能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谋取半点私利。刚到法庭上班时,李晓龙就在家里定下了“三不准规矩”:不准接受任何人的礼金、不准为任何人说情、不准打听自己工作的事。这么多年来,亲戚、朋友、恩师,为了官司来找过李晓龙的人还真不少,但逢无理的、要求照顾的,他全是一抹“黑脸”,不给面子。为维护公平正义,金钱面前他心不动,有些案件当事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经常会背地里找到李晓龙,给他送钱送物,他从来都不为所动。有一次李晓龙受理一起财产纠纷案,当事的二人同居一年,共同创造财产5000元,一方起诉要求另一方给付自己2000元,为了胜诉要给李晓龙500元现金作为酬谢。李晓龙拒绝说,我的职业不允许我收你的钱,我的良知更不允许我收你的钱。结果,起诉人没花钱却赢了官司,非常感动。他承办的所有案件,无一件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维护了司法公正,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法官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三、高质高效,勤政务实的先进典范
李晓龙是昌图法院公认的调解高手,再棘手的案子,到了他那里,也会找出解决的办法来。他对每一件案子都不厌其烦地做调解 2
工作,努力做到化干戈为玉帛。2008年,古榆树镇劳动村一位妇女因为承包田地边界与人发生纠纷,在村里人的眼中,她是出了名的“胡搅蛮缠”。经过村干部多次从中调解,双方总算达成了私解协议。可是没过几天,这名妇女又反悔,白天黑夜往村干部家里跑,不给解决就缠着村干部不走,让村干部头疼不已。实在没有办法,村支部书记找到了李晓龙。李晓龙来到村里,登门了解情况,做这名妇女的思想工作,然后又把双方当事人找到一起调解,前后用了两个多小时,双方和解了。他还在实际中总结出来法官应具备的“望、闻、问、切”基本功、六种调解办法和“五个注重”工作法。李晓龙担任法官10年,共办案2600多件,没有一起上诉、发改、申诉、投诉错案。他办理的案件调撤率达到了83%,近两年的调撤率更是高达90%以上,两项指标均排在昌图县法院之首。
四、扎根基层,踏实苦干的时代楷模
为了保一方平安和谐,李晓龙甘愿扎根乡村恪尽职守,坚守在自己钟爱的工作岗位上。三江口法庭担负着附近3个乡镇、2个农林场的司法审判工作,距县城100公里,处于辽吉蒙三省区交界,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生活艰苦。但李晓龙无怨无悔,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他以庭为家,以身作则,每年在庭里加班最多、值班最多、办案最多,在他的日程里,没有休息日。他家现在住的三间平房,是他在1996年用1万元钱安家费建的,家中没有高档像样的家电,住的还是土炕,和普通农家没有什么两样。同他在三江口法庭工作的同志来了一拨又一拨,全都一茬一茬回到了县城,只 3
有他一直坚守15年。李晓龙的德才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自从李晓龙当上庭长,县法院便把三江口法庭当成了“培训基地”,新到法院工作的干部,都要放到三江口锻炼,请李晓龙带几年。在昌图法院,从三江口法庭走出来的干部最抢手,个个是“香馍馍”。
近年来,李晓龙同志曾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全国法院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被辽宁省高院授予“十大杰出法官”、“十大杰出调解能手”、“优秀法官”,被铁岭市政法委授予“十大优秀政法干警”,被铁岭市中院授予“优秀法官”,被昌图
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平安卫士”。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第二篇:平民法官
“平民法官”赵玉春
http://suihua.dbw.cn2010-02-24 13:17:26
在绥化市首届十佳法官颁奖典礼上,市委书记胡世英亲自为他颁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永远不对法律失去信心”,朴实的话语印证了这位中年汉子的执著追求。他,就是海伦法院海北法庭庭长赵玉春同志。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法官,他扎根基层法庭15年如一日,不为名驱,不为利动,以他那纯朴的为民情怀,笑对村民百姓,甘处家长理短,审理的1000多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更审改判,无一上访缠诉,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农村法庭审理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他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审慎地审理每一起案件。他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平民法官”。赵玉春非常善于调解案件,所办结的案件有90%以上是调解结案,效率高、效果好。他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积累了“调解十法”。他也非常勤奋,坚持刻苦学习,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都能熟记于心,尤其是农村法庭常用的法律法规,他基本上都能背下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同事们都管他叫“赵有才”。2006年4月份,院党组把他调到海北法庭主持工作,到任时,正是农民种地时节,辖区内的土地纠纷、人地矛盾非常大,他立刻深入到村屯、农民家中,甚至是田间地头,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化解矛盾,保证农民不误农时,先后化解土地纠纷200多起,犯了阑尾炎,为了不耽误工作,一直拖到7月份才做的手术。
法庭也时时面临着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和较量。他到法院工作后,谨记父母“良心放正、不可贪求”的谆谆教导,无论是案前花钱买允诺,无论是诉中拿钱买倾斜,也无论是胜诉之后表感谢,都被他婉言回绝,真正做到了廉洁奉公、司法为民。2008年5月,在受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时,因原告在八五九农场居住,考虑被告在法庭当地,担心会有地方保护主义,遂托人说情并拿出1000元想表示一下,希望能尽快结案,被他婉言谢绝。但他还是很快了结了此案,当事人十分满意。在平时工作中,赵玉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次被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廉政先进个人。
第三篇:平民法官钟建林
平民法官钟建林
作者:袁建斌 发布时间:2010-12-27 17:08:52
我院民一庭书记员陆曼曼正在作题为“平民法官钟建林”精彩演讲。
钟建林法官在审理“高三学生掉进深坑”案时,走下三尺法台,到案发地现场办案的情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对该案作过重点报道(资料图片)。
2010年11月29日,芙蓉区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事迹典型报告会”在区机关二楼会议室举行。我院民一庭书记员陆曼曼作了题为“平民法官钟建林”的演讲,使全场机关干部深受感动。以下是演讲稿全文(撰稿袁建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民法官钟建林。
走进芙蓉区法院,我们一定会被身边遇到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感动着!这里,是法律的殿堂;这里,有一群优秀的法官。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贴近群众,服务百姓,以实际行动谱写着基层共产党员法官的为民之曲、奉献之歌!钟建林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从芙蓉区法院立案大厅左边拐弯进去,有一间B102办公室。这里,几乎每天是最早开门,到了晚上却还亮着灯。经常是星期
六、星期天,当大家都在家休息的时候,这间办公室的主人依然照常上着班。一年来,踏进这间办公室的当事人络绎不绝。无论是来法院打官司维权的,还是来寻求法律帮助的,都会困惑而来,满意而归。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就在他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乐于奉献的共产党员——平民法官钟建林。
翻开芙蓉区法院的2010年的司法统计报表,个人结案数赫然前列的就是他,结案459件!这个数字不仅是今年全院最高,也是芙蓉区法院历史上的最高个人结案数。在座的同志们,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简单地讲,就是除了节假日以外,每个工作日内至少要结案2.5件!
我这里特别要汇报的是,上述459个案件,大部分都是调解结案的。谁都知道纠纷经过调解解决是最好的,但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变革期,矛盾凸显期,很多纠纷并不是很容易就能调解解决。双方到法院来解决的纠纷,往往在立案前就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沟通、协商而无法解决。要让尖锐对立的诉讼当事人能够达成调解协议,实属不易;要使矛盾双方均能通过法院的调解工作满意而归,更是难上加难。居中调解人很可能会筋疲力尽,而结果却是“两边不讨好”。作为在矛盾漩涡中以化解纠纷为己任的法官们,他们的艰难可想而知。看似行文不多的调解书,可都是法官们呕心沥血的成果。钟建林法官又是怎样尽量调解解决纠纷的呢? 耐心接待,是他工作的第一步!“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解渴、一句问候暖心”,这是钟建林接待当事人的必备“程序”。只要来到钟建林的办公室,无论是否相识,都会得到钟建林法官热情耐心的接待。家住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坡的陈杰很有感触地说:“到了钟建林法官的办公室,总让人产生错觉,好像到了朋友的家,看到了久违的兄长。本想给诉讼对手出出难题,也想给法官找找碴子,这下倒是不忍心了!”钟建林法官的接待之道不仅拉近了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也让自己受益匪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当事人的态度问题,能反映法官的群众意识够不够,服务意识强不强”。把当事人当朋友、当老师,可以从办案中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肉烂了在锅里”、“按着牛头喝不得水”、“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这些学来的方言俚语,用在离婚、分家析产、赡养等案件的调解过程中,使当事人既感到亲切,又乐于接受,有利于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当然,办好案件光有耐心接待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调解也还不行,还需要法官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对调解不成的案件该判还得判,而且要判得双方心服口服。发生在朝阳家润多路口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见证了钟建林法官高超的司法裁判能力。该案中,一辆汽车在街口右转,一辆电动车直行,汽车既没有与电动车发生碰撞,也没有接触到骑车人的身体,但骑车人倒地受伤,要求汽车驾驶员赔偿。当时,交警对双方的责任也无法认定。钟建林承办该案后,认真查阅《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照审理查明的案件事实,确认被告驾车超越右边直行的电动车右转弯,违反了《交法》有关让行的规定,没有尽到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是构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应负事故赔偿责任。同时,考虑到双方所驾车辆并没有发生直接碰撞,汽车也没有与骑车人的肢体发生接触;骑车人年届68岁,反应有些迟缓,听力也存在一定障碍,驾驶电动车在车流量大的交通主干道行驶,其对自身的安全也未尽合理的安全注意义务,也存在一定的过错,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故酌情认定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判决后,双方不仅没有提起上诉,而且还相约来到法院,请钟建林法官见证判决的履行。这样好的判决效果连钟建林法官自己都没有想到。
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秉承人类普遍的良知,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勤勉敬业善思善断,是钟建林办案的最大亮点。钟建林法官结案多,效率高,所办案件都是精品案件,其中,“无偿接送邻家小孩造成人身损害赔偿案”成为此类案件经典判例被媒体广泛报道,“高三学生掉进深坑”案选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受到好评。
在公正的前提下讲求效率,追求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钟建林法官一贯的工作作风。为了切实落实“司法为民、司法便民”措施,2009年年初,芙蓉区法院组建了“速裁法庭”。速裁,就是把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灵活排期快速审理,开辟一条案件审理的“快车道”。谁愿意担任速裁法庭庭长,就意味着谁把自己推进没有休息、永无休止的繁忙之中。钟建林法官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重担。就任速裁庭庭长后,他想方设法提高办案效率,竭尽全力方便诉讼群众。为此,他自己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万分的辛劳。2010年2月8日,是春节前最后的一个工作日。他审理一起民间借贷案,为了使当事人减轻劳碌奔波之苦,他在电话中反复与诉讼双方沟通、协调。审理这起案件,他打了近50个电话,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在临近春节前达成调解协议,双方都得以安安心心地过上一个春节。这样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的扎实办案、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好评。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今年九月,钟建林法官在办理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中,充分利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使案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审结,而且使得当事人只需来法院一趟,即完成了整个诉讼程序,创新了便民诉讼新举措。
钟建林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自费购买《人民法院案例选》、《民事审判指导与研究》、《审判前沿》、《法学家茶座》等法律理论书籍,自费征订《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等专业杂志,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他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撰写调研文章向各类法学网站和刊物投稿。其中,《关乎柴米油盐的法律忠告──如何防范“打借条”的法律风险?》、《咱也“能动司法”了一回》等文章被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高校网站采用。中南大学法学院网站还开辟专栏,专门登载钟建林法官的法学调研文章。钟建林法官通过这种方式,在法院与法学院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法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心智和力量。他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知心法官,更是法律学子们的良师益友。
一分耕种,一分收获,平民法官钟建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了基层法官的不平凡形象。2007年,他被评为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民商事审判先进个人”;2008年荣立芙蓉区“三等功”、2008年被评为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勤政廉政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委政法委“全市优秀政法干警”;2009年又获得芙蓉区“优秀公务员”、长沙市委政法委“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钟建林只是芙蓉区法院百余名法官中的普通一员,但他的事迹平凡而可贵。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芙蓉区法院掀起了“比干劲、学先进、抓效率、促和谐”的热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基层共产党员,都像钟建林法官一样,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有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鼓舞着我们的士气,引领着我们不断向前!向前!
第四篇:(敬业奉献)江苏章保龙:扎根农村28载的平民法官 定稿
(敬业奉献)江苏章保龙:扎根农村28载的
平民法官
章保龙,男,1956年5月出生,审判员,现任常熟市人民法院海虞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1976年入伍,九载军旅生涯中,他为驻地百姓开荒修梯田,参与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在油料化验岗位一呆就是六年,能蒙着双眼,仅靠闻气味和手指拧抹就能准确分辨出35种不同油品的油料,保证了军需物资的质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默默奉献着。1985年转业至常熟法院系统工作,为适应岗位要求,他从法律基础知识一点一滴学起;为了解群众诉求,他从乡间阡陌一家一户访起。28年来,办案累计逾2100件,最多年结案达300件以上,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无一引发当事人投诉、上访。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5年被评为‚办案能手‛,被苏州中院授予个人三等功三次、被省高院授予个人二等功一次。他担任主要领导的海虞法庭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法庭。‚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法官,我必须尽自己的所能,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心灵去倾听民声,用司法去服务民生,这就是我28年扎根基层人民法庭的动力和支撑。‛朴实的话语印证了章保龙朴实的性格。
部队军人到人民法官的身份转身,开启一生无悔的职业选择
1985年2月,从军9年的章保龙从部队转业,面对组织的到法院工作的安排,章保龙同志欣然接受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新领域内再继军旅辉煌。
从军人到法官,身份的转变并不难,难的是专业素质的提升。‚什么是难?用心投入就不难!我就不信啃不下法律这块硬骨头!‛同年,他在省司法学校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他被评为优秀学员。在这一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司法培训班实习鉴定‛上章保龙写道‚要审理好每一件民事案件,不但要懂得法律知识,依法办案,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办案经验‛。
为使自己尽快适应人民法庭工作,他积极向老同志学习司法审判经验、群众工作方法,并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辖区的每个镇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军官到法官的转变,厚厚一沓的学习笔记见证了章保龙‚啃硬骨头‛的艰辛与坚持。1987年3月,章保龙即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一生无悔的法官职业选择,由此开启。如今,章保龙是辖区农民心中的‚知心法官‛,是庭里同事法律知识的‚活字典‛和镇村分布的‚活地图‛。
情系弱势与司法为民的无缝对接,充分诠释司法的柔性关爱
农村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依法审理好每一件诉讼案件直接关系到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党群 关系。法院、法庭寄托着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得到公正对待的殷切希望,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是法官的神圣职责。在章保龙眼里,人民很具体,他或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或是在街头巷尾叫卖的下岗工人,或是脚手架上的民工,或是满面风霜的垂暮老人……
2011年9月,海虞镇某复合材料公司请陆晓东焊接彩钢板棚,不料掩埋在草丛里的一堆废弃的化工渣料因电焊火花落地突然爆燃,火海里的陆晓东直接从彩钢棚跌落地面,挣扎着滚出火海,全身烧伤面积85%。面对一次次手术植皮,公司在支付了80多万元的医疗费后不愿再垫付医疗费用。42岁的陆晓东上有老下有小,17岁的儿子在读书,父母、岳父母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他彻底丧失劳动能力后,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家庭也濒临破碎。身体疼痛难忍和心理备受煎熬,躺在病床上的他此时已万念俱灰,决定以死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他舅舅陆文龙知道后说:‚听说海虞法庭的章法官人不错,你去找他咨询看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今年年初,陆晓东带着三级伤残证来到海虞法庭找章法官。章保龙热情接待了他,考虑到陆晓东的家庭经济情况,按法定程序为其办理了诉讼费缓交手续,并通过协调为他申请法律援助,聘请了‚免费律师‛。后经过法庭组织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再赔偿80万元用于陆晓东的后续治疗和今后生活。从此,陆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陆晓东也 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分期付款也避免了强制执行让企业陷入困难而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现在,该公司按协议要求准时履行着付款义务,只要履行款一到账,章保龙都会将执行款第一时间送到陆晓东家中,免去了陆晓东身体原因而奔波的劳顿。
为使处于弱势的案件当事人及辖区群众充分感受司法的温度,也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在章保龙倡议下,2003年起,海虞法庭建立了常熟法院首个‚法庭扶贫帮困救助基金‛,法庭干警每年定期向基金捐款,用于扶贫帮困。辖区内因交通事故陷入困境的陆忠良、陆桂宝夫妇、方浜村和新州村的两名贫困大学生、千里之外的贵州省黔南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贫困孩子等,都通过该基金与海虞法庭、与章保龙结下了厚重的感情。
一身正气与竭力履职的完美结合,时刻维护法律的至高权威
人民法官这个职业在社会上有些人看来非常神圣,因为法槌敲响的那一刻决定着家庭的走向、企业的命运乃至个人的生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关乎到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进程,这职责光荣而又异常艰巨。旁人可能无法体会到法官这一职业一旦选择,就意味着选择了为司法事业终身奉献,甚至生命,因为他们要对得起胸前的天平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章保龙说,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法官,必须尽自己的所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办好每一起案件,确保司法的权威不受亵渎。而作为一名老同志,我更应挑起办理‚骨头案件‛的担子。
2011年7月,章保龙与同事去某省执行,冒着酷热到当地银行查到账号后,他们乘上一辆公交车返回旅馆。不料车上尾随蹿进几个人高马大剃着光头的大汉,紧盯着座位上身穿制服的章保龙一行,恶狠狠地问:‚你们去的银行吧?!‛边说着边用手按压住并不高大的章保龙的肩膀。章保龙‚腾‛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去了!杀人偿命、欠账还钱,自古如此。这是法院执法,不必向谁报告!‛目光如炬,短硬的头发根根竖立,这样的凛然正气让那伙人不敢张狂,他们转而威胁司机说不许开车。乘客们围拢过来,纷纷谴责,并要求司机协助章保龙把车开到附近法庭。在当地法庭配合下,找来了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协商。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的协议后,章保龙果断将货物连夜拉回常熟。
在章保龙眼里工作没有份内份外之分和你的我的之别,哪怕是当事人在法庭起了纠纷,第一个冲到现场排解的,肯定是章保龙,为全庭干警树起了风向标。‚章保龙‘自由人’和‘消防员’的角色,是个榜样式的标杆。‛时任海虞法庭庭长徐俭如是说,章保龙在庭里处于机动的位置,哪里需要哪里去。由于受‚案多人少‛的影响,庭里送达和保全工作基本上由章保龙全权负责,一年到头出差时间过半,住‚防 空洞‛、吃快餐,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形象。‚自由人‛难度最大,因为每一个角色都要掌握好,都要能做好,确确实实很不容易,尤其是坚持这么多年更是不易!持续的平凡就是伟大!
2001年8月,章保龙任海虞法庭党支部书记,法院对其办案指标没有数量上的要求了,但章保龙仍以年均近百件的办案数量和无一引发当事人投诉上访的办案质量延续着办案热情。
常熟法院60多名中层干部,‚跟过‛章保龙成长起来的就有12位。1998年章保龙当副庭长后,又全力辅助3位比他年轻的庭长。‚章保龙甘当绿叶,沉下心扎根基层28年着实不易。可以说,他是常熟法院和基层法庭发展史的见证人。‛常熟法院院长张峥嵘说,‚他带给常熟法院的影响超越了办案,在精神层面激励着法院的全体干警!‛
曾有人开玩笑说章保龙28年来老猫在基层法庭,太没出息了。章保龙却说:‚不扎根基层,就不知道基层群众需要什么,不与群众打成一片,司法就会失去群众基础。现在我身体还算硬朗,我打算在法庭一直干到退休!‛。
第五篇:着力培养和造就人民群众依赖的“平民法官”
着力培养和造就人民群众依赖的“平民法官”
法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代表国家依法承担着定分止争、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责。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说:“如果我们的法官被老百姓称为‘平民法官’,那是对我们的最高赞誉、最大褒奖。”作为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按照“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着力培养选拔 “靠得住、信得过、有本事”的,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的“平民法官”。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遵循司法规律,着力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和造就人民群众依赖的“平民法官”。
一、重视法官后备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2010年3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政法编制309名,现有法官166名,占在编人员264名的62.9%,其中45岁以下法官占法官总数的45.8%.加强调查研究,合理使用新增编制。新招录工作人员40名,其中研究生法官后备人员25名,从基层法院遴选年轻法官6名,从基层法院、市档案局等选调特殊岗位工作人员10名,直接任命代理审判员138人次,确保优秀法官后继有人。有爱才之心,就是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广纳贤良,选人用人实现从单纯注重法律人才的吸纳到法律人才、非法律人才并重,从单纯注重法官的培养到法官、司法政务人员并重的转变。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在审判调研一线工作,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有较高法学理论水平或在某一专业有影响和特长的法官作用。对年轻干部特别是法律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年轻法官,有针对性地优先进行培训、优先安排培养锻炼,丰富他们的审判实践经验,有计划地放到关键岗位去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水平。
二、重视法院系统内外的岗位锻炼与交流
有识才之智,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开发人才;就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针对青年法官多数从大学毕业到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社会阅历比较单一,缺乏群众语言和群众感情的实际,全面落实干部上挂下派,既有法院系统内的培养交流锻炼,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市高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法院、大渡口区法院学习锻炼,实行业务庭之间、业务庭与综合部门之间轮岗交流150余人次,又有法院系统外的挂职锻炼交流,派出5名青年法官分别到市委政法委、渝中区政法委、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永川区及忠县乡镇挂职锻炼,接受最高法院、西藏昌都中院、基层法院21名法官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开展优秀法官到系统外挂职锻炼工作,既强调法官职业化、专业化,也注意避免单一化、封闭化。跳出法院视野培养和锻炼干部,让年轻干部有机会到审判以外的社会领域进行多方位锻炼,丰富年轻干部的社会阅历,通过“压担子、挑大梁”的实际锻炼,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在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的干部,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三、重视审判业务技能的培训与更新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针对部分法官面临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现象,及时组织开展法官业务培训和“法官情商与素质”、“司法礼仪”等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选送法官参加国家法官学院、高等院校、国外深造等培训20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180万元,着力解决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等问题,从注重法律知识的培训到注重司法理念的更新,提高司法整体水平。认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三年来组织开展庭审竞赛180余人次,评选优秀判决书
136篇次。依托西南政法大学优势,建立了院校合作暨“司法改革研究基地”,邀请教授来院讲学探讨案件及学生来院实习,聘请了12名西政教授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年轻干警参加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组织集中培训参加在职法律硕士学习,鼓励年轻干警成为理论上的专家、业务上的能手,打造学习型法院,培养学习型法官。重视组织有实际经验的法官进行传帮带,开展资深法官传帮带年轻法官活动,提升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做好庭审技巧、裁判文书制作、调解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创办《法官论坛》,全力支持年轻法官交流审判经验,积极组织青年法官参加青年人才论坛、各级各类学术征文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锻炼自我的平台。
四、重视培育和养成和谐司法的法院文化氛围
坚持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平民法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开展“争创一流大家谈”、“我为法院献一策”等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以电子阅览、图书借阅、音像欣赏为主要内容的法院文化之家。加强廉洁司法教育,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教育和引导年轻法官加强道德修养,学会大度,学会谦和,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举办职工运动会、征文比赛活动,成立读书会、摄影、书画及各类体育运动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干警高尚的情操。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