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先进典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先进典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秦翠萍
运用先进典型推动工作,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其主要意义在于可以形象具体地展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可以明示怎样做是正确的、有效的,怎样做是错误的、无效的,以划清正确和错误的界限;可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中间;可以加深对事物个性和共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促进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运用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地确定和树立先进典型。典型是客观存在的,但典型又不是自发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识别、去培养。典型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典型的,它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去发现他,有些典型当初看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有长远的眼光,用心血来浇灌他。另外,典型离不开一般,典型在许多方面与一般具有相当程度的共同性,因而典型的特殊性有时表现得明显,有时却比较隐蔽。因此,典型所具有的特殊性,需要人们去发现、挖掘、总结和培养。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过去“左”的时期犯过拔高典型以及把典型万能化的错误,因而主张让典型自然生长、自然发展,反对树立典型和培养典型。他们认为只要一提树立典型和培养典型就必然会拔高典型,出现假典型。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拔高典型或制造假典型的根本原因是指导思想不对头,树立典型的动机不纯,没有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办事,而不在于树立和培养典型本身。过去我们曾经树立的“大庆”、“南京路上好八连”及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不就是通过发现、培养和树立起来的成功典型吗?所以,在新时期应当积极大胆地去发现、确定和树立典型。正确地确定典型和树立典型,一要注意选择具有群众基础的典型。典型必须有群众性,必须是能够得到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的单位和个人。二要注意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典型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三要注意教育、培养典型。对典型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给予热情指导,教育他们经得起荣誉和困难的考验,正确对待自己和群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同时,还要教育群众充分认识党的教育培养和群众的关心帮助,是造就典型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当热情地支持帮助先进典型,实事求是地看待先进典型和要求先进典型。
二、要正确地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典型经验是群众创造出来的,但群众创造的经验往往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因而需要通过专门总结把这种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经验。因此,在运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方法时,不可忽视对先典型经验的总结。总结典型经验,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经验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不能坐在房子里“闭门造车”。是什么经验就总结什么经验,有多少经验就总结多少经验,不能搞“笔下生花”。总结典型经验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在于把点上的经验用到面上去,指导面上的工作。有的先进经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有的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的特殊经验。所以,在推广典型经验时,必须注意分清哪些是可以广泛推广的普遍经验,哪些是只能在一定时间和局部范围内推广的特殊经验,并在推广中再创造、再提高。切忌不问具体情况,照搬照套。总结典型经验,一定要抓住典型最本质的特征,选好与时代需要相适应的角度,这样才能保证典型指导的适用性。
三、要正确地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典型经验离不开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先进典型,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从实际效果出发。一要注意真实性。不能把典型任意拔高、添枝加叶,把典型完美化、绝对化。任何先进典型都不会是十会十美的。因此在宣传先进典型时,既要讲先进典型的事迹和贡献,也要讲先进典型的缺点和不足,使群众对先进典型有亲近感、信任感和实在感。实践反复证明,把典型完美化的结果只能降低甚至丧失典型在群众中的可信性。二要注意多样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先进典型的多样性,所以,应当积极宣传各个时期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先进典型,不能只搞一花独放,更不能在宣传先进典型时搞“灵活性”,根据某种意图和需要,随意改变角度,把先进典型万能化。三要注意理论性。宣传典型不能就事论事,要就事论理。指出先进典型的根本经验、思想境界及时代意义,以引导人们从根本上去学习先进典型。四要注意生动性。宣传先进典型要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手段去感染群众、教育群众,以增强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做到“多渠道”、大纵深、多波次”。“多渠道”,就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一起上,发挥整体威力;“大纵深”,就是要从多侧面多角度宣扬典型,让人们感到很厚实、很丰满;“多波次”,就是不能搞一锤子买卖或“一阵风”,而应该一个波次一个波次地宣传,这样多点齐射,纵深推进,就能使典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要正确地支持和爱护先进典型。先进典型同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需要人们的真心支持与爱护。支持与爱护不但心要诚,而且方法要正确,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要正确地实事求是地充分地肯定先进典型的成绩和经验。二要在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善意地严肃地指出缺点和不足,并帮助分析原因,指出有效的克服办法。三要批评教育嫉贤妒能者,打击报复者,敢于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为先进典型撑腰。四要引导先进典型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群众,处理好同周围群众的关系。五要允许先进典型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保护先进典型应当享受的正当权利,主动关心先进典型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使先进典型能够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投人的增加,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走进课堂。可是,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达到顶期效果,甚至带来相反的效果,违背了多媒体使用的初衷。
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它既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藉此轻视课堂教师语言、态势、板书和教具。我们为了教学才使用它,而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就目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来看,一些本来可以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用多媒体对大量复杂文字、图表进行展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恰当的。如果直接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形式就能表现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也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影像资料、制作动画来教学,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被多媒体所累。有位数学老师从教几十年,练得一手绝活,他画圆不用圆规,信手一划,—个标准的 圆就出来了。这一手,折服了多少学生!假如非让他用多媒体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吗?教学的魅力往往就在教师的独到之处,假如不问青红皂白全都用多媒体代替,这就是买椟还珠的做法。
运用多媒体时间不宜过长,应真正从实际需要出发。
多媒体教学的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人认为,使用多媒体越多越好,效率越高。有些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变成课件演示,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屏幕上的内容变换频繁,走马灯似的.学生们应接不暇,对知识的感觉模模糊糊,有的甚至思维凌乱,心生厌烦。因此,使用多媒体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使用。不宜过多过滥,更不宜长时间甚至整节课使用。运用多媒体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要华而不实玩花样。
制作多媒体课件,要看教学是否真正需要,而不能一厢情愿加入信息量。有了文字就非要图表,有了图表就非要图像,有了图像就非加入音频和视频不可,结果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效来却反而不好。实践证明,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虽然加深了对学生的感知的刺激,但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了教学的负效应。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被削弱。
虽然教学课件已经事先做好,但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在教师用机的位置上单纯地演示课件就可以了,这样可能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而产生教学的负效果。其实,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教师应该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课件受制作思路的限制,用于课堂灵活性可能较差,有时会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教师课堂把握的艺术性就难于表现出来。教师绝不要因受课件的牵制而不敢改变原来的思路。有时也可事先准备一些幻灯片和实物,利用投影仪来解决这个矛盾。
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让学生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但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不需要板书.就可能出现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教师最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或教师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带动了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传统教学也有着多煤体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例如,重点知识、公理、定理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写在黑板上,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可以在学生眼前不停地出现,从而加深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的印象。如果用屏幕替代黑板,屏幕内容常常变换,学生感知反而模糊。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当然可以学到知识,但有时也容易与实际脱离。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课件的操作或参与课件的制作,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肯定会更加深刻。而且这样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近几年,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教学的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现了多用、滥用、乱用的现象。我们要尽量克服电脑网络热给教学带来的干扰。虽然,一个新事物的推行少不了过激行为,但经过教训与经验的积累,人们往往会变得审慎和理智。我们既不应该因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就否定它的作用,也不应该因为它是新鲜的东西就赶潮流式地一窝蜂上。如何搞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衔接与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当成为眼下紧迫的课题。
第三篇:运用讲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讲授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适用性: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关键。启发性: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趣味性: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考。整合性: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时要扬长避短。
第四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笔者在此指出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并非反对使用多媒体,更不是泼冷水,也许在处于摸索阶段的多媒体教学出现一些误区,纯属正常现象。但若能在探索中少一些曲折,使之健康地发展,那么,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出现一个更加生动活泼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误区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课堂已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不断研究、探索、运用、整合多种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的认知模式,拓展了学生搜集、处理、内化信息的空间,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误区待矫正。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视听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全新的视听方式进入课堂,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官刺激。恰如其分的在课堂中播放经典名曲、电影电视中的精彩片断,对于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情绪、启迪学生思维确实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特效果。比如在《斑羚飞渡》中播放《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遇难的混乱场面,学生能迅速的进人意境.在《乡愁》(余光中)中播放《二泉映月》也能使学生对作者的离愁别绪感同身受。然而,部分教师并非是根据授课内容来选择多媒体,而是一味地求新求奇,造成多媒体与教学环节脱节。
比如一位教师在讲《紫藤萝瀑布》时两度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俨然上成了音乐课!此歌曲与课本主题“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又有何内在联系呢?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济南的冬天》时为了给学生以直观感受,颇费心机,从网上下载了白雪皑皑的雪景,制成课,,试问:这怎么与文中“薄雪覆盖下的山”相符合呢?更何谈济南“温晴”的气候特点了。
误区之二:教师受多媒体的束缚过多多媒体终归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应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来选择。然而我们不少教师制作课件时已经圈定了教学流程,牵着学生的鼻子向预设的“轨道’上引,受制于物,画虎类犬,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应有的效果,影响教学。更有甚者,单纯追求标新立异,花里胡哨,陷入“为用多媒体而用”的尴尬境地。比如,一位教师在讲《听潮》一课时,先播放大海潮涨潮落,汹涌澎湃的画面,然后播放音乐《大海呀,大海》,提示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最后使用投影仪展示板书,电教手段可谓丰富,学生热情也极高,课堂气氛也热闹,然而透过热闹的场面,我们深感这位教师备课时未能突出重点。因为《听潮》这篇课文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学好这篇课文,关键在朗读,要在反复吟读的基础上领略大海的美。
又如一位教师在上《春》一文时,多媒体朗读声音突然中断,画面消失.这位教师却停下来操作多媒体,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兴致。倘若此时,这位教师接着范读课文或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机智”。
误区之三: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淡化”多媒体进人课堂,对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是一种“解放”,然而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位“操作多媒体的人”,更主要的是教师应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感悟,通过师生的“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教师撒手不管,学生的学习行为势必“信马由缰”,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在学校举办的多媒体展示课中,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黑板上没有了板书。板书被教师及早地设计到了课件上,省略了板书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比较清晰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二是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教师只是按照课件时而让学生讨论、时而让学生思考、时而让学生感悟、时而让学生联想、时而让学生欣赏、时而让学生说话,看起来是在培养语文能力,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行为显得匆忙而被动,倘若教师加以有机有序的点拨、诱导、启发,效果会大不一样。三是大量的课件范读,削弱了教师及学生朗读的示范性,也减少了学生自读的机会,使学生对文本关注不够。
误区之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过重笔者曾作过一个统计,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中,一节课中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形式的时间均不少于20分钟,时而放录音,时而开计算机,时而放VCD,时而用实物展台,可谓“轮流上阵,五花八门”。僵化、频繁地使用多媒体的有害性在于:一是过多地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操作多媒体上。根据中学生“敏感好奇”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实践可知,当教师提出问题或按照目标让他们思考时,他们的注意力却在关注教师操作多媒体上,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二是减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多媒体的运用,时而让学生看、时而让学生听,学生目不暇接,无形中缩小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课件上的画面及图景若过多过滥,或质量低劣,极易给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像能力。四是造成电教资源的浪费。有的教师不是从教学具体需要出发,而是赶时髦,讲形式,没有让电教多媒体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齐读课文时,让大屏幕展示出一个又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
第五篇: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求职面试早已成为毕业生开启职业大门不可或缺的钥匙,能否熟练掌握和使用好这把钥匙,对毕业生能否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影响极大。那么毕业生求职面试到底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非语言交流 一谈面试,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怎样去对付用人单位的提问,如何巧妙的应答对方,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接受面试往往是第一次用人单位的主考官司见面,所谓“未闻其声,先见其人”。因此,首先进入主考 官视野的必然是你的仪表。这属于非语言交流。仪表并不只是简单地反映应聘者个人的修养,在主考官的 眼里,它还代表公司未来的形象。因此仪表往往会左右主考官对你的整体评价。一般说来,衣着不整、蓬头垢面,会被认为是邋遢窝囊,过于超前的服装,也会被认为不可依赖。总体来说,仪表应该给人以整洁、大方、朝气蓬勃的感觉。另外,面试的非语言交流方面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声音(包括语调、速度、音 量高低)、体态、面部表情、手势以及眼神等。
二、“听”、“说”得法
“听”话是否得法同样能在主考官的印象中打上深刻的烙印。善于倾听首先需要的是耐心,对对方提起的任何话题都不能心不在焉或表现出不而烦,更不能轻易打断或中途插话,除非是交谈需要的时候。其次要细心,时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再次要专心,能抓住对方谈话的要点和实质。如果对方所谈之事本身不明确,你可以用委婉诚恳的语言指出,这样既能弄清问题的要点和实质,又能给对方以专心致志的好印象。“说”同样有一定的学问。初次参加面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如羞怯心理,因此不如先坦率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我有点紧张,或“对不起,我缺乏经验,请您愿谅”。这对推荐自己不仅没有什么消极影响,而且由于自己的坦诚,将很容易获得对方理解。这是良好交谈的第一步。其次,在应试交谈过程中,应巧妙地引导话题,随时把对方的谈话内容从无关的事引回到你所关心的问题上来。介绍自己须用客观的语言,碰到对自己不利的问题,把回答的内容扯到远离有损自己的形象的范围;要么表示弥补缺憾的决心。
三、谦虚谨慎
面试和面谈的区别之一就是对方往往是多人,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求职者切不可息以为是,不懂装懂,讲话要留有余地。有过这样的实例:一位报考办公室秘书工作的中文系毕业生,在参加面试时开始都很顺利,可是当主考官请他谈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时,他便信口开河,自称自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很有研究,在谈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名词时,他不知道考官中就有公司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他们问这位大学生什么是宏观经济、什么是微观经济时,他无以作答,一时语塞。结果影响了面试成绩。另外在参加“集体式、讨论式”面度时,要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要随意攻击他人,以抬高自己,因为这样只能损害自己的形象。
四、机智应变
当求职者一人面对众多考官时,心理压力很大,面试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求职者是否机智果断,随机应变。首先,进入考场时要注意分析面试类型,如果是“主导式”面试,你就应当把目标集中投向主考官,认真礼貌地回答问题,如果是“答辩式”,你则把目光投向提问者,切不可只关注甲方而冷落乙方。其次要避免尴尬场面,在回答问题时常遇到这些情况:未听清问题便回答,听清了问题自己一时不能作答。回答时出现错误或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能使你处于尴尬的境地。避免尴尬的技巧是:对未听清的问题可以请求对方再复一下或解释一下;一时回答不出可以请主考官提下一个问题,然后回过头来考虑成熟再回答;遇到偶然出现的错误也不必因耿耿于怀而打乱后面的思路。
五、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无论是在性格上,专业上都是如此。因此面试时一定要扬长避短。例如性格外向的人往往容易给人留下热情活泼、思维敏捷但不深沉的印象。这类性格的人在面试时要注意克服自己的弱点,讲话的节奏要适当放慢,语言组织得当,要注意给人以博学多才、风多识广的良好印象;性格时,这类性格的人要力争早发言,并就某一重大问题展开论述,以弥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
六、显示潜能
面试的时间通常很短,求职者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才能展示出来,因此要抓住一切时机,巧妙地显示潜能。例如,报考会计职位的求职者可以将正在参加计算机专业的业余学习的情况“漫不经心”地讲出来,可以使对方认为你不仅能熟练掌握会计业务,而且有发展会计业务的潜力;报考秘书工作的求职者可以借主考官的提问,顺手递上去,以显示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显示潜能要实事求是,简短、自然、巧妙,否则也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