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年工作要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4: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年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年工作要点》。

第一篇:2011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年工作要点

2011年xx市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

2011年1月

一、总体思路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省、市主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相结合,坚持拓展新的就业增长模式扩大就业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夯实基础优化服务与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相结合,重点做好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拉动就业;重点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巩固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成效,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做好“三提升”培训,以技能提升助推就业;重点政策完善机制创新,以政策落实扶持鼓励就业创业;重点做好提升基层平台与队伍建设,以优化服务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重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以理论突破实践创新指导就业。实现就业局势更加稳定、工作基础更加夯实、服务水平更加提升、队伍建设更加精干、整体形象更加鲜明。

二、目标任务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6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万人。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形成大就业的工作格局 1.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重视就业、保障就业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级政府进一步树立围绕就业问题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就业问题引导政府和社会投资方向的理念,争取将保障就业列为各级政府年度考核更为重要的位置,从而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实施调结构促就业工程,提升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创造更多大专以上的就业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及其他劳动者就业结构失衡的矛盾;二是实施优化创业环境工程,进一步鼓励自主创业、创新活动,启动创业型县(区)建设;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使农民逐步转变为新农村建设者、产业工人和自主创业者。

2.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推动作用。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分解目标任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交流、年末有考核,促使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要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各成员单位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推进就业工作。

3.充分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就业的促进作用。与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协作,建立重大投资项目与就业工作的“三同时”机制。即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项目建设与安置劳动力同时进行、项目运行与就业服务同时进行,以促进就业岗位开发和就业增长。按照“企业落户到哪里,就业工作就跟踪到哪里”的原则,做到“超前着想、主动服 2 务”,做到服务工作提前介入。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的落实机制

1.以定期召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为契机,建立“一完善”、“三统一”的工作机制。“一完善”即从细化孵化基地长效培育、提高培训补贴实效政策、强化劳动密集型企业融资力度等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使单一的就业政策变成与其他经济政策互相配套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三统一”即从就业政策的落实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梳理现有政策并编印成册,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一宣传、统一咨询、统一落实,逐步转变以往就业政策相关内容涉及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局面。

2.以实施新的税收政策为契机,做好就业与失业证发放工作。要根据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做好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提前沟通工作,协同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和具体操作办法,扩大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享受范围和力度。同时,要抓紧做好新就业与失业证的发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总、咨询解答,保证就业失业登记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实现新老就业扶持政策无缝对接,确保各类人员应享尽享。

3.以实施新的家庭服务业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动社区服务业促就业工作。针对当前家庭服务业发展尚处于初级、低层面的服务市场形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现状,要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力度;要通过培育社区 3 服务就业组织,拓展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载体;要通过认定专门培训机构、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强化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要通过加强家庭服务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浓厚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氛围。2011年要完成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1011”计划目标,即培育10个社区就业服务组织,认定1个家庭服务业定点培训机构,开通1个家庭服务业远程培训的网络平台。

(三)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形成促进就业新的增长点 1.大力推广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机制。要巩固现有创建成果,加强现存问题整改,学习、借鉴其他创建城市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五大体系建设相关工作,重点做好绩效评价准备工作,高标准通过国家级创业型创建的评估验收。要在认真总结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适合本地的创建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大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创建工作成果的分享广度。

2.大力开展创业型县(区)创建工作。要指导各县区按照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的工作体系,参照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的要求,立足当地实情,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要建立工作进展的季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县区创建工作情况;要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对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推动式督查、调研式督查;要建立定期指导制度,及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从而加快推进全民创业步伐,实现我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花结果。

3.大力推动高校毕业生等年青群体创业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年青群体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要广泛开展“四 4 个一批”活动,促其想创业、敢创业、创好业。一是通过高校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推出一批。要加大高校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的扶持力度,并结合5月“创业服务宣传月”,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现政策对接、项目对接、人才对接、服务对接。二是通过专项活动示范带动一批。加大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力度,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进行一场创业事迹报告会,举办一期创业培训,激发年青群体的创业激情。三是通过援助100名困难家庭帮扶一批。要不断健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就业生的援助制度,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和动态管理制度,随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优先推介、重点推介。四是通过建立1000家见习基地吸纳一批。要加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在年底内建成1000家。并针对未就业的年青群体和回湖高校毕业生,在7月举办为期2个月的就业创业训练营活动,重点开展创业和技能培训、推荐见习岗位,以享受见习政策方式实现吸纳就业。

(四)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人力资源保障长效机制 1.组建一支岗位信息报送队伍。要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实施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给予空岗报送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由用人单位指定一名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劳资人员作为空岗报告和用工登记备案信息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空岗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以及用工登记备案等工作。做到 “一企一人、一月一报”,不得瞒报、漏报和不报。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就业岗位需求情况,实现全市就业岗位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形成适应 5 市场需求的就业信息服务机制和灵敏高效的再就业网络。

2.扩建一批外地劳务输出基地。实施“百企百村百校联合行动”,在不断巩固现有劳务合作基地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互动、谋取共赢”的原则,根据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现状及趋势,采取部门联动、政策激励、村(校)企联姻、分步推进等措施,选择全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易于出现劳动力资源短缺或技能型人才急需的100家企业,与省内外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的100个行政村、技能型人才对口的100所中高等职业(技工)院校,建立劳务合作关系。

3.构建一个导向明确的培训模式。要不断夯实培训的基础,强化培训基地的能力建设,加快公共实训基地,指导各培训机构加强自身管理。要不断更新培训的理念,探索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要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大力实施“三提升”培训,即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创业成功率提升培训。要不断提高培训实效性,加强培训后就业跟踪服务,将就业与否作为衡量培训成功的重要标准。

4.搭建一个信息发布工作机制。针对当前就业信息发布中的前瞻性较弱、层次较低的现状,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高质量信息发布机制,搭建企业、个人、学校(培训机构)三方信息对接平台。一方面,通过与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建立的重大投资项目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发布1-2年内全市各类企业的工种、岗位需求预测情况,便于各类职技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适应企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力资源急缺程度报告 6 制度,加强全市人力市场需求情况的宏观调控,优化人力资源资源配置。

5.共建一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在抓好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通过培训、考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健康发展,逐步引导其走上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使双方优势得以互补,进而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充分发挥民办职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与市区2家中介机构开展项目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招工难”问题。

(五)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形成统筹城乡各类群体就业的机制

要以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为目标,实施四大举措,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双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三大类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做到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推介、重点服务,形成统筹城乡各类群体就业的良好工作机制。

1.强化就业援助员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就业援助员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好申请关、培训关、考核关,健全就业援助员考核制度,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形成准入与退出机制。各县区要通过培训、考察、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就业援助员的能力建设,提升其服务水平。

2.广泛开展“两创”工作。要通过典型模式的示范性效应、扩散性效应和辐射性效应,继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实现全市充分就业村创建完成率新增40%以上;要在充分就业社 7 区创建工作的总结、提炼基础上,升级启动充分就业街道创建工作,形成由散到聚、由面到线的创建工作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市充分就业街道创建完成率40%以上。

3.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确定9月为每年的“就业援助月”,要深入基层、深入校园、深入企业,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系列专项活动,为三大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采取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就业政策校园行”活动,组织合适的岗位信息,积极搭建企业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

4.推行就业服务精细化建设。在强化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实施就业服务精细化建设,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分类服务、自助服务、个性服务、以点带面等四大服务。即要对不同技能素质条件的失业者,提供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服务;要建立多层次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网上求职,开通12580求职平台,建立适应高校毕业生等年青群体的就业模式,实现自助服务;要对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的群体,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援助方案,开展就业创业的“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各县区要以农民工精神生活、利益诉求、成长经历、价值导向为切入,分别培育2个关爱农民工工作示范点,逐步形成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工作机制及政策,实现以点带面的服务。

(六)注重事业保险制度研究,构建预防调控失业、稳定就业的工作机制

1.研究制定失业预警机制。委托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开展失 8 业预警制度的研究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杠杆调节作用,合理确定失业预警线,准确把握工作趋势,确保就业局势的稳定。

2.要探索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机制。在继续做好原有30家企业动态监测的基础上,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监测制度,将失业动态监测与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结合起来,适度扩大动态监测的范围,增加监测点数量,并对被监测点给予相应补贴。

3.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参保机制。继续加大失业保险参保力度,完成目标任务。选择一个县区,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将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进程务工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实现失业保险制度全覆盖。

4.积极帮扶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要继续认真做好现有扩大支出范围的试点工作,落实企业节能降耗培训补贴、在岗转岗培训补贴等各项政策。继续注重强化支出范围试点的研究工作,重点制定出台稳企岗位、助企转型的新政策。并按照上级文件支出项目的扩大范围,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扩大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经费享受对象。

5.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要严格按标准执行失业保险登记发放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将失业保险内审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开展失业保险基金内审,并将内审工作逐步延伸到全市基层平台。

(七)加强基层平台和队伍建设,形成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1.加强基层平台建设,提升执行力。要根据省人社厅、省民 9 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抓紧拟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文件,落实经费增长运行机制,保障人员职责到位。重点强化基层平台队伍建设,统一组织上岗资格、政策知识、流程操作等各类培训,实现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重点强化基层平台考核,开展全市基层平台星级认定工程,将认定工作与日常业务相结合、与投诉举报相结合、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评选表彰全市十家五星级基层平台;重点强化网络信息共享,建立特色人力资源信息库,搭建全市劳动和人事互通的人力资源网络信息平台。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战斗力。要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使干部队伍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坚定,单位内部更加团结;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使班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提高领导水平;通过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求真务实,增强宗旨意识;通过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重点做好“学习型队伍”、“服务型队伍”、“廉洁型队伍”的提升建设,顺利通过市级“巾帼文明岗”考评工作;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基础,以强化业务能力为抓手,以传、帮、带为形式,在急、难、重任务中锻炼考验,做好年青干部的培养工作。

3.加强业务前沿研究,提升把握力。要善于探索适应本地的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更加重视难点工作、热点工作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准确把握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准确把握本地实情和工作实际,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大众的能力。每个科室要 10 完成一项业务课题研究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城乡社会调查失业率方法研究及失业预警机制研究的工作。

4.加强制度健全力度,提高约束力。要进一步完善业务经办流程、资金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将责任到人、责任到岗、责任到位,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在执行过程中不走过场、不走形式,真正实现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力。重点抓好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制度、失业保险基金审计监管制度和各项行政许可审批制度的完善工作。

5.加强就业工作宣传,扩大影响力。要深入最基层,宣传一整套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让各类人员应晓尽晓、应懂尽懂、应享尽享;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开展合作,构建一张就业宣传大网络,健全一支就业信息员队伍,继续办好一份简报(《xx就业》),完善“xx就业网、”“xx创业网”建设,让就业宣传更广泛、更权威、更迅捷;要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先进典型、关爱农民工工作的先进典型、就业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使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重点做好与《xx日报》“就业〃民生”专栏的合作宣传工作。

第二篇:2010年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

xx市2010年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大局,突出做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巩固和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做好服务企业助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突出做好鼓励和帮扶自主创业,确保创业型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突出做好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突出做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和队伍素质强化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夯实就业工作基础。努力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2010年全市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6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3万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实现动态归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万人;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一、推行“四大计划”,提升服务企业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熟练工来湖就业增幅放缓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再次凸显的外部实际,一是推行“信息对接”计划。重点研究重大投资项目带 1 动就业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空岗信息员长效工作模式;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质量,准确把握全市就业形势。二是推行“人力资源保障”计划。要围绕有效破解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做好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控制“流量”的文章。重点做好城乡人力资源调查、各类人力资源交流会,组织外出招工开展校企对接、拓展网上服务、建立联系服务机制等工作,为各级各类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推行“服务提升”计划。探索推行“网上”录用备案;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环境改善,功能提升;研究推进适应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四是推行“政策帮扶”计划。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延长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和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执行,继续推动落实对困难企业以及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支付相应的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使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得到政府的关注和帮扶。

二、夯实“四个建设”,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按照力争2010年底前基本形成“管理统一、业务规范、数据集中、资源共享”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实现“一点登陆、全市查询”的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基层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要在重点确保实现全市社区、村级平台100%建成的基础上,按照“六到位”要求,进一步细化职能、完善制度,探索落实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形成基层平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二是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结合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库工作要 2 求,要按照“城乡一体”、“区域一体”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四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的链接,加快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基础信息共享;同时,在将各项就业服务业务工作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要继续根据就业服务工作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系统软件升级,有效提升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快探索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从规范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出发,切实按照科学管理要求,要重点对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内容、服务程序和操作流程进行分解和细化,并建立和推行统一的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就业服务手册》,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快捷、优质、统一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四是加快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按照目标管理原则与要求,要重点建立以目标任务和服务任务为导向的就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将就业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并严格纳入各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推动目标任务完成。

三、实施“五项活动”,提升就业政策落实覆盖面和规范性。在继续借助传统和现代媒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提高政策知晓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文章。一是开展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情况大检查。从严格管理,推动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良性发展,确保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出发,要组织力量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进一步摸清和规范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情况。二是培育10个社区非正规就业服务组织。要组织力量率先在xx市 3 区组织开展非正规就业调查,在摸清当前社区非正规就业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试点引导和培育10个社区非正规就业服务组织,探索社区就业新模式。三是推出1000个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筹集力度,全市重点收集1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及基层社区管理服务岗位,通过对接活动等形式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四是推出10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发,要开发10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重点是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学习型”就业见习岗位,并重点向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推荐,按规定落实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五是落实10000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要按照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认定和审查,确保10000名以上灵活就业人员及时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

四、落实“五个一批”,提升创业促就业环境和水平。创业促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围绕创业型城市创建推进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一是落实政策扶持推动一批。要充分发挥现有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努力营造门槛低、管理简、政策优、融资活的良好创业环境。重点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上有所突破,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二是落实创业孵化培育一批。要重点强化“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园”和“一镇一品”特色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设,探索创业项目征集、展示与服务的市场化运转模式,并加大对本土创业项目的论证和推介力度。三是落实创业培训提升一批。要重点充实创业培训师资力量,完善师资队伍考核、奖励和淘汰机制;要组织、开展SIYB培训,丰富创业培训内涵与外延,并进一 4 步将创业培训向社区和农村延伸,以推进完善创业培训体系;要重点结合本地特色产品抓好网上创业培训,采取模拟实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各类创业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培训效果。四是落实服务优化带动一批。要重点依托四级创业服务中心,以充分就业街道创建等为载体,不断深化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建设与探索,切实发挥创业项目经理人和创业专家咨询团、创业者协会的作用,深化创业服务工作机制;要注重点面结合,深化创业服务成效。五是落实示范典型激励一批。要重点做好对身边享受政策、成功创业典型的挖掘、总结和推广工作,通过“创建工作动态”简报、创业服务网站以及“创业xx”专栏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重点做好4、5月份的“创业促就业”宣传月活动,以基层工作人员创业知识竞赛、市民创业经验大赛为抓手,形成“十佳”创业示范基地和“十佳”创业经验,以创业典型宣传激发和引导自主创业。

五、突出“三类群体”,提升就业援助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三类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就业援助员队伍建设。开展就业援助员(创业项目经理人)就业创业政策知识竞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实做细就业援助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十五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做到提前谋划,精心安排,有效实施,切实提升就业援助实效。二是总结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探索落实“六个一批”(灵活就业援助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用工单位吸纳一批、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招聘一批、共建单位招聘一批和“一对一”帮扶一批)帮扶 5 机制,不断充实内容,增强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效性。三是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在继续推动和总结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充分就业村创建试点工作,制订创建标准,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大力推动社区和行政村就业岗位开发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力争到年底30%的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同时扎实推进充分就业街道创建活动。

六、注重“三个强化”,提升失业保险稳定和促进就业功能。围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和促进就业功能,一是注重强化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范围试点。认真做好扩大支出范围试点工作,扩大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经费享受对象,落实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各项政策。二是注重强化失业保险内控制度。要从规范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出发,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加强业务经办标准化建设,开展业务培训,着力强化内部各岗位之间的管理与相互监督,建立内审制度,使失业保险金发放更加规范。继续健全基金预决算使用制度,建立保障基金安全运营长效机制。三是注重强化失业监测制度。依托城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继续做好就业相关数据调查工作,要重点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就业失业监测,开展社会调查失业率调研工作,探索建立失业预警调控机制。

七、打造“三型队伍”,提升就业服务系统干部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围绕建设单位文化、解决突出问题、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建设一支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的要求,一是打造“学习型队伍”。要把握重点、确保时间、丰富形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读书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就业促进 法》和有关促进就业政策,不断提高落实政策能力。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的建设与思考”、“深化创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建设”和“小额担保贷款运行与发展”专题调研,重点解决就业服务难点、热点问题。二是打造“服务型队伍”。要重点推动服务窗口“党员先锋岗”、“巾帼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岗”“三岗联创”活动,在完善服务细节上下功夫;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进一步落实联系企业,服务群众机制,全力服务群众和基层。要加强完善宣传报道工作,围绕就业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办好“创业xx”专栏,使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就业工作。三是打造“廉洁型队伍”。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教育,积极组织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党纪政纪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党性修养。要继续推行办事公开,严格落实《直属单位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要广开言路,主动接受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有效完善和落实监督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真正树正气、立新风,确保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二○一○年二月三日

第三篇:2014年全省失业保险失业调控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失业保险失业调控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失业保险失业调控工作总体要求是: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按照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及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修订《甘肃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强化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管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推进失业预警国家试点工作,注重企业职工安置权益保障,推动全省失业保险失业调控工作新发展。全省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到166万人以上;建立个人缴费记录人数达到95%以上;基金征缴收入总额达到13亿元以上;省级调剂金按时足额解缴率达到100%;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一、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1、再次修订《甘肃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再次修订出台《甘肃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

2、研究制定失业保险相关配套政策。借鉴《甘肃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实施以来的有益做法,吸收嘉峪关、金昌、白银三个试点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的实践成效,研究制定新修订办法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3、适时启动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基金市州级统筹管理工作,适时启动全省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

二、强化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管理

4、继续加强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在进一步巩固扩面征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等群体为重点,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强化基础管理,规范征缴行为,注重缴费基数稽核和清欠补缴工作,着力解决参保不缴费和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应缴失业保险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失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任务。

5、加强和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着重做好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科学准确编制和严格执行基金预算,增强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失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基金收支结算和银行账户管理,强化基金日常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三、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6、切实做好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有效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确保失业人员按规定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和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再就业服务,及时支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帮助指导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国家试点工作

7、进一步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在全省失业动态监测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工作指导,调整监测企业样本结构,增加监测企业户数。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定期通报制度,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切实做好监测数据按时上报、汇总分析工作,按期报送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8、稳步推进失业预警试点。做好《甘肃省失业预警应急预案(试行)》和《甘肃省失业预警试点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健全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工作交流,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完善优化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建立EXCEL失业预警指标标准数据库,应用失业预警系统模型软件,提高试点工作效率和质量,全力做好失业预警国家试点工作。

五、加强失业保险基础建设

9、加强失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强化失业保险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健全内控制度,不断优化失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分析,提高上报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10、推动失业保险信息化工作。按照甘肃省大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失业保险行政及经办机构加强与信息中心的紧密配合,加大失业保险信息化工作力度,建设失业保险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和信息的联动。建立失业保险联网数据督报机制以及数据上报情况通报制度,切实做好失业保险业务基础数据整理、联网数据转换、联网数据上报工作,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提高业务经办能力。

六、做好经济结构调整有关职工安置工作

11、研究落实经济改革中维护职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落实经济改革及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搞好政策措施之间的衔接。

12、切实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中企业职工安置权益保障工作。按照国家和全省经济领域改革部署及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做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工作,规范企业操作行为,帮助企业做好职工劳动

关系处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再就业等涉及职工权益的具体业务。

13、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中困难企业解困工作,继续加大困难企业认定和惠企政策落实力度。

第四篇: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2020年xx市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为主线,以稳住现有岗位和创造新的岗位为着力点,着力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稳定,为全面建设实力xx、大美xx作出积极贡献。

总体任务是:坚持“xxxxx”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就业工作落实。“x”:一量两率,即城镇新增就业总量、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目标任务;

“x”:x个平台,即“接您回家”创业园和人力资源产业园,为返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三个“x”。,分别为:x个重点群体,即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群体就业;

x个品牌,即持续打造“接您回家”活动、“x+n”常态化招聘和“阜创汇”app品牌,形成xx特色;

x大保障,即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倡导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服务理念,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返乡群体兜底安置。

主要目标是: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x万人以上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

组织xxxx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应届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保持在xx%左右;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xx%;

开发xxxx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xx%,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

(一)鼓励企业新增就业。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和招用毕业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签订xx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xxxx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因疫情无法返回湖北就业人员的,标准提高到每人xxxx元,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x万元。

(二)加强企业稳岗力度。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由上企业及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含补缴)的xx%提高至100%。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政策,2020年x月至x月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2月至4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加大融资扶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

其他同

(二)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纳入省、市级应急物资采购名录的定点企业,以及保持正常生产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按照参加社会保险人数每人xxx元的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xx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不重复享受。简化经办流程,提供主动服务,加快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落地。

(三)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针对性开展复工返岗“点对点”服务,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x+n”现场招聘,扎实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健全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全面推进“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挖掘本地用工资源,定期收集全市产业园区、企业、项目用工情况,通过xx公共招聘网、xx“慧就业”招聘求职平台等载体发布。鼓励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招聘员工,按就业超过x个月实际到岗人数给予服务机构一次性补助。

(四)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扩大岗位规模,强化岗位管理,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助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就业工作表彰奖励,深入挖掘在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来的就业先进典型,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讲好就业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坚定必胜信心。

二、推深做实就业优先政策

(五)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完善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投资对就业带动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精准补短板项目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改善就业结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构建吸纳就业的新动力源。

(六)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巩固减税降费实效,落实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适当放宽裁员率标准,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裁员率标准放宽至x.x%。对参保xx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参保职工总数的xx%,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岗位。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完善支持政策措施,规范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监督管理,加大金融支持和中长期贷款,不盲目抽贷断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七)健全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完善落实稳就业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稳就业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凭证、畅通办理。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认真评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项治理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制定“十四五”就业规划,建立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投资项目或产业。

三、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八)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施展才华,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安全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启明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落实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提前交接摸排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加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做好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等就业工作,加强招聘领域监管,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着力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就业和培养相互支撑。

(九)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健全完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有效解决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深化劳务对接,扩大“接您回家”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更多技能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支持更多创业者回乡投资兴业。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吸纳返乡未就业人员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支持返乡创业各项举措,开展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推进返乡创业试点和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

(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组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帮扶,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推进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做好退役军人定向、直招、专招工作。

(十一)促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对已经就业创业或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指导、技能培训、补贴奖励等服务,引导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工作。

四、坚决打赢精准就业脱贫攻坚战

(十二)巩固就业脱贫工程成果。把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中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常态化实施就业帮扶增收行动,落实“四带一自”“四帮四促”“四个一批”等帮扶举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动态“清零”。集中兵力打好沿淮行蓄洪区、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继续实施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并在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倾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

(十三)深入推进就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强化对取消认定车间分类管理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就业扶贫车间帮扶,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扶贫载体带贫减贫成效。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管好用好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

(十四)推进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持续推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户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确保实现“应补尽补”。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

五、深入实施“创业颍淮”行动计划

(十五)优化创业环境。落实《xx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按照“四最”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深化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全面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开展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改革试点。创新监管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十六)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小店经济”“地摊经济”“旅游经济”和步行街发展,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和管理模式,鼓励居民通过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增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提供最高xx万元的创业担保政府贴息贷款。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创业对象申请xx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按照“1+8+n”的整体布局,推进“接您回家”创业园建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成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园区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税务、财政、金融、经信部门配合的的管理服务机构,完善调度机制、会商机制和考核督办机制,引进专业运营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高校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各地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和培训基地。

(十七)优化创业服务。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开展第x届创业大赛,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业联盟、创业指导师队伍作用,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服务功能扩展,利用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以“行业支撑,落地发展”为主线,举办x期“创业颍淮”特训营,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

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十八)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健全统一失业登记办法,优化线上失业登记系统。建立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完善公共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优化升级现有公共招聘网络平台,发挥xx公共招聘网主渠道功能,开通特色招聘专区,打造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天候招聘机制。常态化推进“x+n”招聘活动,举办“周三招工”“周六招才”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的n项招聘活动,整合xx里庙、xx东门、xx等各类临时用工市场,统一纳入“x+n”系列活动规范管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开展窗口练兵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和水平。

(十九)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技工大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行业部门技能培训,广泛开展高危行业领域技能培训工作,扩大补贴性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强专账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完成x.x万人次以上培训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全力备战第xx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开展“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计划。

(二十)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经开区xxxxxxx平方物业和人社局xxxx平方劳动保障大厦,打造涵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招才引智两大功能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切实规范流动人员档案服务管理。

七、全力做好就业领域风险防控

(二十一)加强形势监测和研判。做好就业常规统计、劳动力市场监测、失业动态监测和重点企业监测,完善企业用工等重点监测制度,提高就业信息监测系统数据质量。加强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密切关注就业动态,强化专项监测、实地调研,及时捕捉苗头隐患,持续充实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强力政策储备。

(二十二)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指导各地落实常住地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制度,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综合运用政策扶持、援助服务、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权益维护等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救助与就业联动,兜底困难劳动者就业。巩固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中职工安置成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十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化解劳动关系风险苗头,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困难企业职工思想疏导,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共克时艰。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网络招聘行为,打击非法职介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八、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四)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优化市、县就业创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促进就业工作约谈制度。开展就业政策落实专项督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行职责,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

(二十五)强化资金保障。指导各地积极投入就业补助资金,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支持有条件的县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滚存结余设立地方就业风险储备金。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

(二十六)弘扬真抓实干作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2020年xx市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为主线,以稳住现有岗位和创造新的岗位为着力点,着力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稳定,为全面建设实力xx、大美xx作出积极贡献。

总体任务是:坚持“xxxxx”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就业工作落实。“x”:一量两率,即城镇新增就业总量、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目标任务;

“x”:x个平台,即“接您回家”创业园和人力资源产业园,为返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三个“x”。,分别为:x个重点群体,即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群体就业;

x个品牌,即持续打造“接您回家”活动、“x+n”常态化招聘和“阜创汇”app品牌,形成xx特色;

x大保障,即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倡导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服务理念,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返乡群体兜底安置。

主要目标是: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x万人以上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

组织xxxx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应届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保持在xx%左右;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xx%;

开发xxxx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xx%,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

(一)鼓励企业新增就业。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和招用毕业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签订xx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xxxx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因疫情无法返回湖北就业人员的,标准提高到每人xxxx元,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x万元。

(二)加强企业稳岗力度。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由上企业及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含补缴)的xx%提高至100%。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政策,2020年x月至x月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2月至4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加大融资扶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

其他同

(二)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纳入省、市级应急物资采购名录的定点企业,以及保持正常生产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按照参加社会保险人数每人xxx元的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xx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不重复享受。简化经办流程,提供主动服务,加快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落地。

(三)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针对性开展复工返岗“点对点”服务,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x+n”现场招聘,扎实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健全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全面推进“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挖掘本地用工资源,定期收集全市产业园区、企业、项目用工情况,通过xx公共招聘网、xx“慧就业”招聘求职平台等载体发布。鼓励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招聘员工,按就业超过x个月实际到岗人数给予服务机构一次性补助。

(四)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扩大岗位规模,强化岗位管理,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助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就业工作表彰奖励,深入挖掘在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来的就业先进典型,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讲好就业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坚定必胜信心。

二、推深做实就业优先政策

(五)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完善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投资对就业带动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精准补短板项目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改善就业结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构建吸纳就业的新动力源。

(六)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巩固减税降费实效,落实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适当放宽裁员率标准,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裁员率标准放宽至x.x%。对参保xx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参保职工总数的xx%,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岗位。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完善支持政策措施,规范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监督管理,加大金融支持和中长期贷款,不盲目抽贷断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七)健全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完善落实稳就业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稳就业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凭证、畅通办理。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认真评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项治理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制定“十四五”就业规划,建立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投资项目或产业。

三、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八)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施展才华,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安全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启明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落实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提前交接摸排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加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做好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等就业工作,加强招聘领域监管,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着力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就业和培养相互支撑。

(九)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健全完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有效解决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深化劳务对接,扩大“接您回家”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更多技能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支持更多创业者回乡投资兴业。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吸纳返乡未就业人员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支持返乡创业各项举措,开展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推进返乡创业试点和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

(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组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帮扶,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推进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做好退役军人定向、直招、专招工作。

(十一)促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对已经就业创业或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指导、技能培训、补贴奖励等服务,引导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工作。

四、坚决打赢精准就业脱贫攻坚战

(十二)巩固就业脱贫工程成果。把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中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常态化实施就业帮扶增收行动,落实“四带一自”“四帮四促”“四个一批”等帮扶举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动态“清零”。集中兵力打好沿淮行蓄洪区、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继续实施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并在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倾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

(十三)深入推进就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强化对取消认定车间分类管理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就业扶贫车间帮扶,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扶贫载体带贫减贫成效。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管好用好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

(十四)推进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持续推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户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确保实现“应补尽补”。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

五、深入实施“创业颍淮”行动计划

(十五)优化创业环境。落实《xx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按照“四最”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深化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全面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开展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改革试点。创新监管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十六)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小店经济”“地摊经济”“旅游经济”和步行街发展,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和管理模式,鼓励居民通过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增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提供最高xx万元的创业担保政府贴息贷款。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创业对象申请xx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按照“1+8+n”的整体布局,推进“接您回家”创业园建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成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园区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税务、财政、金融、经信部门配合的的管理服务机构,完善调度机制、会商机制和考核督办机制,引进专业运营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高校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各地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和培训基地。

(十七)优化创业服务。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开展第x届创业大赛,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业联盟、创业指导师队伍作用,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服务功能扩展,利用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以“行业支撑,落地发展”为主线,举办x期“创业颍淮”特训营,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

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十八)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健全统一失业登记办法,优化线上失业登记系统。建立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完善公共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优化升级现有公共招聘网络平台,发挥xx公共招聘网主渠道功能,开通特色招聘专区,打造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天候招聘机制。常态化推进“x+n”招聘活动,举办“周三招工”“周六招才”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的n项招聘活动,整合xx里庙、xx东门、xx等各类临时用工市场,统一纳入“x+n”系列活动规范管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开展窗口练兵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和水平。

(十九)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技工大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行业部门技能培训,广泛开展高危行业领域技能培训工作,扩大补贴性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强专账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完成x.x万人次以上培训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全力备战第xx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开展“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计划。

(二十)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经开区xxxxxxx平方物业和人社局xxxx平方劳动保障大厦,打造涵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招才引智两大功能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切实规范流动人员档案服务管理。

七、全力做好就业领域风险防控

(二十一)加强形势监测和研判。做好就业常规统计、劳动力市场监测、失业动态监测和重点企业监测,完善企业用工等重点监测制度,提高就业信息监测系统数据质量。加强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密切关注就业动态,强化专项监测、实地调研,及时捕捉苗头隐患,持续充实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强力政策储备。

(二十二)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指导各地落实常住地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制度,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综合运用政策扶持、援助服务、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权益维护等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救助与就业联动,兜底困难劳动者就业。巩固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中职工安置成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十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化解劳动关系风险苗头,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困难企业职工思想疏导,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共克时艰。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网络招聘行为,打击非法职介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八、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四)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优化市、县就业创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促进就业工作约谈制度。开展就业政策落实专项督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行职责,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

(二十五)强化资金保障。指导各地积极投入就业补助资金,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支持有条件的县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滚存结余设立地方就业风险储备金。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

(二十六)弘扬真抓实干作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第五篇: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要点,以“创新发展年”为契机,从教育引导、政策落实、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确保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健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分工协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就业创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就业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就创新创业制度、构建操作性强的考核督导机制)。

2.就业办、基础教学部加强主体责任,牵头指导要到位,督导检查要及时,落实情况要反馈;二级学院组织工作要认真,分工布置要具体,落实结果要汇报;其他部门配合工作要积极,多提建议。尤其是东西校区在去年融合发展年的基础上,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二级管理。

二、加强团队及课程体系建设

1.成立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善学校及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要积极聘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有关专家担任学校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和省里要求,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职责范围。切实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成绩认定与其他课程考试互换办法。各二级学院至少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一个专业建设之中。

4.做好就业创业课题、项目的研究及申报。就业办、基础教学部、职业技术研究中心、二级学院至少完成有一项。今年争取在参与横向创新或纵向创新研究课题上有所突破(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5.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完善申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至少有一名学生获得专利。(课外处和校企办共同)

6.编写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本教材。争取7月份出来,下学期使用。

三、多种形式开拓就业渠道

1.巩固优质就业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校企横向联合申报项目、校企共建校内外就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形式,通过召开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会议,加强与优质就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

2.开辟新的就业市场:走出去,深入企业搞调查研究,开发优秀单位、优质岗位。

3.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就业办牵头、二级学院组织,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收集整理校友资料,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

4.开辟境外就业渠道:进行境外就业市场的研究、考察和组织实施。

四、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1.召开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生就业简历大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学生就业简历大赛等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2.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实体为学生服务,学校建立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学校的资产运营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学校众创空间的运营公司,在下面可以成立若干个小公司,如化工、机电等。

3.加强社团建设: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招聘会相结合,线上招聘和线下相结合,集中招聘和个别推荐相结合,打造一年365天不落幕的校园的招聘。

五、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完善更新就业工作网站,加强微信平台维护,主动与我省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云平台结合,着力完善以校内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网为基础、移动终端为补充的智能化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平台。

2.努力提高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为学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工作的个性化、信息化。

3.做好信心的有效对接,将学生就业创业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机构孵化投资意向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接,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岗位、地域等重要信息,实现就业创业信息线上线下同步,为供需双方精准推送有效信息,逐步加快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步伐。

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1.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分析研究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因素,持续开展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就业特色、校友评价、求职分析、创业情况等第三方调查评价。

2.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出台《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建立对毕业后两年内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机制。

3.继续开展精准化的就业创业帮扶: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与上报,准确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和意愿。升学、参军、到基层、创业、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暂不就业等。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要求半个月更新上报一次。

4.做好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岗位,深入企业一线,挖掘优质实习岗位,减少顶岗实习期间的换岗率(即降低离职率)。尤其是护理学院,要做好首届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5.做好就业质量报告:确保届毕业生100%就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6%,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

七、加强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

1.加大就业创业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就业创业课程、日常活动等将国家和省内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讲到学生心中。

2.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整理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不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校内板报等宣传报道,更要向上级、校外有关媒体进行推送。

2.加强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毕业生,认真整理材料,进行校内优秀事迹展,推荐上报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微信平台。

八、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常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下载2011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年工作要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要点年工作要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

    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 一、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保证上创新提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指导。学生处......

    V1_2012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合集)

    2012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 2012-01-31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指导思想 2012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

    **区200*年工作要点

    **区200*年工作要点****年,是实现“***”计划的要害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抢抓发展机遇,紧紧......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全市改革、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特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点:[本......

    质监局年工作要点

    ××质量技术监督局 ××年度工作要点××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质监系统“大质检”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一年,同时也是××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大全)

    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 ××年宁夏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

    招生就业处工作要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招生就业处工作要点招生就业处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做好2010年招生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

    2009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点

    **市2009年就业工作要点 根据云南省就业局《云南省就业局关于印发云南省2009年就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云就局〔2008〕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09年我市就业工作的要点是:以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