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企业军转干部的 材料
做企业军转干部的“娘家人”
张家界市军转办主任
童先平
(2014年1月18日)
我在市军转办主任岗位上已工作8年,具体从事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已经8年。8年来,在做好军转安置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同时,一直以服务企业军转干部为己任,想企业军转干部之所想,解企业军转干部之所难,给他们以亲情般的关爱,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自觉维护社会稳定,8年来,我市没有一人赴省进京上访,也没有一人参与串联、起诉活动。为此,我多次被评为全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个人”,2013被评为“湖南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我市军转办被评为 “湖南省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我被企业军转干部称之为“娘家人”。
做知冷知暖的知心人
企业军转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破产企业军转干部,可谓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怎么样?待遇落实得怎么样?这一切,一直牵动着我和同志们的心。我通过走访、会议、电话、活动、聊天等多渠道、多方式,进行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深入了解情况。
连接地气、走访知心。针对我市企业军转干部居住地分 1 散的特点,重点进行实地走访,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在走访途中,不怕奔波劳累,特别是在山区,翻山越岭,穿林涉水,有时步行2-3个小时。我患有痛风的毛病,有一次“八一”慰问要去一个边远乡村慰问特困家庭,平时那里的山路只需要走1个小时,那天我正好患痛风病,后来足足走了两个多钟头。到了慰问户家里我与他们促膝相谈,拉起家常,问寒问暖。当我看到居住在边远山区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企业军转干部吴光明家里生活窘况时,我心头一震,看到他家里空荡荡的房子,看到他瘫痪7年又不能说话的妻子,看到他们心中对党的依赖和对美好日子的渴求,我真的感动了。我深深地感到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任重道远,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不能愧对组织的信任,愧对他们的信赖,愧对“娘家人”的称呼,我决心不辱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为企业军转干部特困家庭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娱乐交友、聊天知心。退休企业军转干部许月初在其群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关注的重点对象,我与他接触交友和他一起娱乐。他有喜欢下象棋的爱好,每到特殊敏感时期,为了掌握他的活动情况,我便利用业余时间上他家里陪他“杀”几局,边下棋边聊天边掌握情况。
建立平台、网络知心。每年企业军转干部数据库更新,我都做到亲自动手,为确保数据库更新准确无误,我背着手提电脑,深入到区县和中央省属企业单位,一个一个单位的 上门,一个一个人的核对,基本上做到了准确、及时、无误,可以说更新后的数据与企业军转干部每月所领到的钱一分不差,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尊重理解、应求知心。我积极回应企业军转干部的诉求,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2007年,我从工资科换岗到军转办,当时企业军转干部提出解困资金收支不公开、不透明,意见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请示市领导同意,将2003年以来解困资金的使用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公布,并规定从2007年起,每年春节召开座谈会时,由财政部门对当年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布,现在我在拟定解困资金分配方案时,也主动征求市里代表的意见。为此,他们感到很放心、很满意。
做“活血化瘀”的疏心人
企业军转干部工作核心在于疏导。“活血化瘀,疏心通络,理气安神,”才能达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轻松维稳的功效。
动之以情、和风疏心。每次企业军转干部到我办公室来,我都做到了进门一杯茶、一支烟,然后,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做好记录,绝不装衙门老爷盛气凌人的“老相”,说话做到了和风细雨。因为我知道,话语“不能入耳,焉能入心?”有一次慈利县一位姓李的企业军转干部重点人到我的办公室咨询政策,因言语误解发生了矛盾。之后我通过冷 静思考改变了语气,热情接待,亲情沟通,温情感化,并主动与他联系,关心他家庭的生活困难情况,拉近了心理上的距离。现在他来我办公室时,总是微笑着说:“我是来娘家走亲戚的”。2013年9月27日上午,年近八旬的老李,千里迢迢从自己家里背来6个柚子送到我的办公室,他说,感谢你们对企业军转干部的关心,我从自己家里柚子树上摘几个柚子送给你们尝尝。我从老人的眼神中仿佛看到了他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信任和肯定。
晓之以理、事理疏心。针对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认为我市政策兑现标准比邻近地区“低”的问题,我组织两名熟悉政策的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到常德石门县、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待遇落实情况,回来后让他们“现身说法”,考察情况使他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误传不可信,事实才是真”。
严之以规、政策疏心。针对企业军转干部提出提前退休要求补差、解决医保铺底及丧葬费标准等问题,我多次召开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座谈会,共同学习政策,统一思想认识,走出政策误区。有的提出“一个身份、两种待遇”的诉求,超出了政策规定,我向他们理直气壮地讲清政策,严格按照中央82号文件规定执行,绝不突破政策底线。
导之以行、活动疏心。思想工作以活动为载体,改静态为动态。今年5月23日-24日,我带领全市8名企业军转干 部代表前往韶山、花明楼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了花篮,瞻仰了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故居,参观了革命英雄纪念馆。永定区代表杨万喜同志饱含深情地说,重温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深受教育,回去后一定听党的话,不给国家添麻烦,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做亲情呵护的贴心人
思想是先导,物质是基础。我与同志们像亲人一样关爱呵护他们,维护其正当权益,落实好相关待遇。
情系军转、慰问贴心。定期组织开展慰问活动,是落实待遇、维护稳定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积极组织政策规定的“八一”、春节慰问活动。由于区县财政状况不一,慰问费的标准也不一样,企业军转干部感到心里不平衡。为此,我提出了统一全市慰问费标准的建议,得到了领导和企业军转干部的赞同。同时,市里在区县慰问的基础上,对区县的功臣、劳模和患有严重疾病的特困企业军转干部家庭,由市委书记、市长在“八一”和春节期间亲自上门重点慰问,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家里。
情结十年、解困贴心。积极争取解困资金,不断加大解困力度。截止2013年12月31日,我市现有企业军转干部535人,其中在职人员122人,退休人员413人。在岗的工 资月人均达到3450元,占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的124%;退休月均收入2993元,占全市城镇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210%。
情倾特困、特扶贴心。对于特困家庭重点实行个案解困。2007年以来,我市重点救助特困人员120人次,发放救济金80多万元。桑植县重点人伍贤臣患淋巴癌住院期间,市区县领导多次看望,先后救助2万元,用于解决医疗和家庭生活困难问题。2013年春节前夕,原市委书记胡伯俊在得知自己父亲已经过世的情况下,还亲自到医院先看望重点人老伍,然后赶往长沙。永定区杨万喜、屈先桂家里因多种原因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我及时与永定区有关部门联系,在区委组织部部长的直接关心下,将他们安排在矿业整治办下属的一个检查站上班,使其每月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屈先贵子女待业,90多岁的母亲常年瘫痪不能行走。我为其子女解决两名公益性岗位上班,托朋友关系找残联为他母亲解决了一辆轮椅。在一次走访慰问中我发现慈利县年近八旬的企业军转干部卓权,家住60年代的土墙房,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我及时向市里分管领导汇报,专门从解困资金中拿出1万元援助其修缮房屋。在陪同市长将救助金送到他手里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军转办真是我们的“娘家人”。
春秋8载,我用朋友似的知心沟通、娘家似的贴心服务,与他们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得到了他们的真情理解和极大支持。他们带头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不仅自己不赴省进京上访,而且几次外地企业军转干部上访组织者来我市串联、邀访时,都被他们拒绝。当我怀着十分钦佩和由衷感激的心情答谢他们时,他们自然而坚定地说:“您是俺的娘家人,俺决不给娘家脸上抹黑。”
8年来,我在企业军转干部岗位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一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回去后把工作做得更好,继续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娘家人”,为我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稳定工作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篇: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座谈会发言稿
2012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
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座谈会发言稿
同志们: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这次企业军转干部工作座谈会。在此,我代表市人社局向今天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企业军转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
多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产生活困难。凡是政策有规定的,我们都不折不扣地全部落实到位,坚持和完善对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帮扶措施,为他们生产、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2011年7月起建立了困难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职务补助随XX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发放“八一”、春节慰问金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全市有困难企业军转干部XXXXX人,XXXXX年共拔付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经费XXXXX元,在岗的每人每月比XXXXX年增加了XXXXX元,下岗增加了XXXXX元,失业增加了XXXXX元,退休增加了XXXXX元;XXXXX年的第一季拔付解困经费XXXXX元,第二季拔付解困经费XXXXX元,下岗的每人每月比XXXXX年增加了XXXXX元,失业增加了XXXXX元,退休增加了XXXXX元。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这些企业的军转干部和其他员工一样,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有的同志思想认识还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向党委、政府提出一些超出政策范围的要求。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要彻底解决一切困难还谈不上。请同志们保持军人的优秀品质,要正确认识当前困难的暂时性和原因的特殊性,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自身做起,增强政治敏锐性,抵制各种有损稳定的错误言行,带头维护稳定大局。
多年以来,我市广大企业军转干部顾全大局,敬业奉献,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同志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改革政策,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分了忧,为军人争了光,为XXXX添了彩。谢谢大家。
第三篇: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经验交流
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经验交流
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经验交流
带着感情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
今年以来,#县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三费”和生活困难问题,做为事关全县大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带着感情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妥善解决了企业军转
干部“三费”和生活困难问题。目前,已解决41名企业军转干部拖欠工资36.8万元,拖欠社会保险费14.3万元,拖欠医疗保险费26.7万元,兑现基本生活费14.5万元,为36名已退休军转干部补足养老金17.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名企业军转干部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29名申请提前退休的军转干部向上呈报了提前退休手续。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企业军转干部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对抗、上访,到现在的主动为部门和企业献计献策、帮助搞好生产经营。三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并且解决得彻底,无后遗症,使军转干部心服口服气顺,避免了一些过激行为和上访告状事件的发生。四是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在为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中,各级普遍形成了真抓实干、深入扎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为企业军转干解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上进行调度、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县直各有关部门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职专抓的领导机构。县政府主管领导连续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经常深入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度,并亲自与军转干部见面、对话。在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一手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分工,编制了“#县企业军转干部一览表”,将全县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组织机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工作目标等编辑汇总在一起,每个部门、下属企业、单位一个板块,打印成彩图,张贴到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二、把握重点,分类施策,推动企业军转干解困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深入基层,摸清底数。根据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反映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召集经贸、商贸、县社、物资、交通、农机、粮食等部门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对机关和下属企业单位进行认真排查、摸底,把拖欠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工资、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险费以及生活困难人员逐企业、逐人拉出名单、说明情况,建立台帐。同时,要求劳动人事部门干部与部门领导一起采取集中座谈和深入企业军转干部家中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军转干部的意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态和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网络,信息互动。
1、从上到下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构和信息网络,逐级明确责任,实行下管一级的连带式责任模式;
2、认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军转干部原来所在企业为单位,明确负责人,直接管理所辖的军转干部。军转干部所在企业注销、合并、破产的,其上一级为直接责任人;
3、各有关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保证信息畅通,各单位、各责任人联系电话登记在册,手机24小时待机,联络员随叫随到,各单位联络员主动与军转干部交流思想,并及时上报有关信息。三是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由于各军转干部所在企业的情况不同,有的已经破产,有的已转制,有的正常经营,并且“三费”拖欠情况也不同,因此,在工作中,坚持因企制宜,统一标准,分类施策。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拖欠军转干部“三费”一律由企业解决;对半停产企业,采取企业筹一部分,主管部门帮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对停产、破产企业,采取企业筹一部分,主管部门帮一部分,县财政借给一部分的办法解决。
三、强化督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县领导小组建立了督导机制,强化工作督导落实。一是由政府督查室和人事局牵头,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商贸局、县社、经贸局、物资总公司、农机局等单位现场办公,与军转干部座谈,交流意见,变上访为下访,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商讨对策,研究办法督促落实,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由人事局干部科抽出精干力量专门负责收集单位各种信息,并认真进行汇总,于每天下午6点以前,书面提供给各级领导,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县解困领导小组办公室耐心接待来访军转干部,带着感情做好他们的工作,为他们答疑释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区别情况,逐条讲解有关政策,稳定他们的情绪,取得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
第四篇:企业军转干部致全国同胞书
企业军转干部致全国同胞书
三里河之松(2011-06-24 08:33:42)
尊敬的全国同胞们:
根据国务院去年8月27日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讲话关于“政府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企业、其他社会组织权益和增加他们义务的决定”,“要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的精神。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最大违法行政行为就是原国家人事部、劳动部违法行政,非法剥夺了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二OO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国家指令性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国家干部身份及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这一违法行政行为遭到了全国近百万企业军转干部的强烈反对。虽经连续十多年的信访、人访及群体性上访,但该部始终不认错纠错,反而以打压手段制止企业军转干部的正当诉求。在打压不成的情况下,出台了一套所谓“解困政策”,妄图以此安抚企业军转干部。但解困政策不是从根本上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企业军转干部不会满意。为此,我们特求助媒体对此给予关注并予以曝光,以辩明是非,彻底依法为企业军转干部落实政策。
一、违法行政行为的事实:
1、原国家劳动部以劳发[1993]78号文即《转发深圳市<关于企业取消干部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军队转业干部”与企业其他职工一样,“一律称为企业员工”,不再具备国家干部身份了。该“规定”不但于法无据,作出影响公民权益的规定,而且是明显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兵役法》、《现役军官法》关于“退出现役军人,应该受到社会尊重、受到国家优待”的法规,违犯了“军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军官退出现役的安置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法规,实属越权违法行政行为。对此该部副部长刘永富在2007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曾表示:该部1993年5月发文向全国推广了深圳取消企业干部编制、实行全员合同制、导致企业干部与党政机关人员养老金相差悬殊,是该部工作的一大失误,并表示深深歉意。但时至今日仍未纠正其违法行为。
2、原国家人事部以临时内设机构即“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事件联席会议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工作小组”(简称“企转租”)的名义,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军转干部要求比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一个身份两个待遇问题答复口径>的通知(“企转组”[2004]1号文)、《关于教育引导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自觉抵制串联煽动跨地区集体上访等活动的宣传口径》(“企转组”[2005]2号文)、《关于印发<关于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要求按照中发[1998]7号文件落实退休待遇问题>的答复口径》(“企转组”[2006]1号文),所有这些文件的违法行政行为在于:
(1)“企转组”是“人事部”临时内设机构,不具备代表国家行文的主体资格(所盖公章是原人事部的印鉴),更不具备以下位机关的名义,否定上位机关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已经作出的军转干部是国家干部的正确决定的权力。因此其“答复口径”是一个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口径”,是违法行政的“口径”,没有任何公信力和权威性。
(2)“企转组”的“答复口径”,完全是为劳发[1993]78号文辩解,78号文是违法行政,“答复口径”是步其后尘。
(3)“企转组”的辩护因为于法无据,只得拿改革说事。但“企转组”指责企业军转干部“对改革缺乏思想准备,要求享受一个身份两个待遇这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国家政策”。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未看到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改革”企业军转干部国家干部身份及待遇的政策,只看到胡锦涛总书记说“三代领导集体对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至今没有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劳动法》和《国有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企业录用退出现役的军人,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总书记说“军转政策没有变”“法律规定到企业就业的退役军人要从其规定”,“企转组”却对这些视而不见,不是在明目张胆地违法行政又是什么?
(4)“企转组”说国家早有明文规定“企业军转干部的工资、医疗、退休及其他生活待遇应和企业其他职工一样,执行国家和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于这样的规定我们从未见到,“企转组”也未展示和传达。倒是中发[2001]3号文件有类似的规定,但该文明确界定“此规定只适用以后批准转业的军队干部”,“企转组”如此辩护,岂能服人?
3、人事部为掩盖自己违法行政的错误,以种种借口极力将企业军转干部依法守纪的正常的信访、上访等维权活动,定位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无端指责企业军转干部与国外敌对势力勾结,因而便以对敌斗争的方式打击企业军转干部的维权活动,甚至动用警力进行阻挠,许多地方采取办学习班、传询、监视居住、窃听私人通讯、威胁家属子女等非法手段,致使企业军转干部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失去了人格尊严。事实上,人事部一手制造了我党有史以来“无过而诛”的千
古奇冤,是他们违法行政在前,企业军转干部维权上访在后,是他们制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翻过来却贼喊捉贼,嫁祸于企业军转干部,以掩盖其违法行政的错误,公理何在?这种靠时间来解决问题的拙劣行为,对于这些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历史老人来说,未免有些残忍了。现在是该清算他们违法行政错误的时候了。
二、违法行政行为的后果:
由于人事部、劳动部的行政行为于法无据,不得人心,已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1、破坏了国家的法制。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法律,并带领人民严格执法守法。但是人事部却有法不依,违法不纠,超越“国防法”“兵役法”“军官法”擅自作出损害企业军转干部合法权的规定,使法律等于虚设。
2、违背了党的军转政策。建国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军队干部转业的政策规定,其基本精神是:
(一)军转干部是国家干部,不论分配到任何单位、担任任何职务,即使安排在工人岗位都是国家干部(见国发
[1975]52号文,中发[1978]104号、[1998]7号、[2007]8号文;
(二)军转干部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其政治生活待遇和当地干部一视同仁(见中办发[1983]26号文);
(三)师、团职干部不能安排相应职务的,分别享受当地地(市)县(处)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办理离退休手续(见国发[1973]173号文、[1985]135号文、[1998]7号文等)这些文件至今未废未改,但人事部硬是拒不执行,使党的政策不能落实。
3、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威信。军转干部是国家干部,并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这是党和国家对军队干部献身国防事业的肯定,转业地方工作的补偿,也是对军转干部的庄严承诺。人事部擅自非法剥夺企业军转干部的合法权益,便使党和国家处于失信于民的境地,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威信。一届政府发生违法行政行为并不意外,但一个法制大国发生违法行政行为,十多年来不予纠正,实在是匪人所思。
4、加大了政府的执政成本。由于人事部违法行政,导致近百万企业军转干部连续十多年的维权上访活动,牵涉了从中央到地方多级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接访、截访,各级政府抽调专门人员,组织专门班子,四处忙于“维稳”,人力、财力浪费了不少,但“维稳”效果不佳,维权活动仍在进行。而且许多地方官员弄清问题的原因,知道根子在上头,除被动应付外,还对企业军转干部表示了一份同情。如此旷日持久坚持错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国、于民、于国防建设都不利。
5、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弱势群体。人事部打着改革的旗号,要企业军转干部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我们认为,调整要依照法律、依照政策。军转干部是国家干部,是法律政策赋予的,是党和政府的承诺,并非是军转干部的过高诉求。摘掉企业军转干部的国家干部帽子,于法无据,于政策无源,完全是人为地制造新的社会不公与矛盾,名目张胆地贬渎社会正义,靠降低他们的经济收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致使企业军转干部的经济收入不足党政机关干部的三分之一。昔日“最可爱的人”变成了当代社会的城市贫民、社会救助对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不知人事部为什么如此仇恨企业军转干部。
三、对违法行政行为处置的建议:
1、废止劳办发[1993]78号文件中有关否定军转干部是国家干部,一律称为企业员工的规定。
2、废止人事部内设临时机构“企转组”[2004]1号、[2005]2号、[2006]1号文。
3、彻底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法规,恢复企业军转干部的国家干部身份及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并按当地同级党政干部的工资待遇补偿其经济损失。
4、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法纪,严防类似违法行政行为再度发生。
以上重托事关法律的尊严和党的政策的权威性,事关近百万企业军转干部的政治命运和晚年生存安全,同样的当兵提干,同样的部队工作几十年,53年以前入伍的国家包起来;2000年以后转业的都是公务员;53年以后入伍在2000年以前转业到政府机关的是公务员,在这期间转业到企业的被取消干部身份和待遇,沦落成上访的群体,成为各级政府打压的对象,成为诸多不安定因素排头兵,这究竟是谁造成的?有谁敢于担当,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公平正义发挥作用。
我们的行动同袍们可理解?可支持!
谨致崇高的革命敬礼!退役军官
第五篇: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
带着感情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
今年以来,#县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三费”和生活困难问题,做为事关全县大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带着感情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妥善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三费”和生活困难问题。目前,已解决41名企业军转干部拖欠工资36.8万元,拖欠社会保险费14.3万元,拖欠医疗保险费26.7万元,兑现基本生活费14.5万元,为36名已退休军转干部补足养老金17.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名企业军转干部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29名申请提前退休的军转干部向上呈报了提前退休手续。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企业军转干部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对抗、上访,到现在的主动为部门和企业献计献策、帮助搞好生产经营。三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并且解决得彻底,无后遗症,使军转干部心服口服气顺,避免了一些过激行为和上访告状事件的发生。四是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在为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中,各级普遍形成了真抓实干、深入扎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为企业军转干解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上进行调度、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县直各有关部门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职专抓的领导机构。县政府主管领导连续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经常深入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度,并亲自与军转干部见面、对话。在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一手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分工,编制了“#县企业军转干部一览表”,将全县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组织机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工作目标等编辑汇总在一起,每个部门、下属企业、单位一个板块,打印成彩图,张贴到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二、把握重点,分类施策,推动企业军转干解困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深入基层,摸清底数。根据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反映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召集经贸、商贸、县社、物资、交通、农机、粮食等部门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对机关和下属企业单位进行认真排查、摸底,把拖欠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工资、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险费以及生活困难人员逐企业、逐人拉出名单、说明情况,建立台帐。同时,要求劳动人事部门干部与部门领导一起采取集中座谈和深入企业军转干部家中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军转干部的意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态和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网络,信息互动。
1、从上到下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构和信息网络,逐级明确责任,实行下管一级的连带式责任模式;
2、认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军转干部原来所在企业为单位,明确负责人,直接管理所辖的军转干部。军转干部所在企业注销、合并、破产的,其上一级为直接责任人;
3、各有关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保证信息畅通,各单位、各责任人联系电话登记在册,手机24小时待机,联络员随叫随到,各单位联络员主动与军转干部交流思想,并及时上报有关信息。三是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由于各军转干部所在企业的情况不同,有的已经破产,有的已转制,有的正常经营,并且“三费”拖欠情况也不同,因此,在工作中,坚持因企制宜,统一标准,分类施策。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拖欠军转干部“三费”一律由企业解决;对半停产企业,采取企业筹一部分,主管部门帮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对停产、破产企业,采取企业筹一部分,主管部门帮一部分,县财政借给一部分的办法解决。
三、强化督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县领导小组建立了督导机制,强化工作督导落实。一是由政府督查室和人事局牵头,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商贸局、县社、经贸局、物资总公司、农机局等单位现场办公,与军转干部座谈,交流意见,变上访为下访,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商讨对策,研究办法督促落实,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由人事局干部科抽出精干力量专门负责收集单位各种信息,并认真进行汇总,于每天下午6点以前,书面提供给各级领导,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县解困领导小组办公室耐心接待来访军转干部,带着感情做好他们的工作,为他们答疑释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区别情况,逐条讲解有关政策,稳定他们的情绪,取得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共接待军转干部来访60人次,做到了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四是实行过错责任追究,保证各个环节不出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哪个部门发生问题,哪个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直接责任,增强各级做好工作的压力感和责任感。五是加强与社保所、医保中心和各企业主管部门协调配合,不分早晚、星期天,及时为企业军转干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确保他们随来随办、随办随走。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