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构编制工作演讲稿
我以编办为家,编办以我为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感谢办领导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可以畅所欲言机会,借此机会,我也说一说个人的感想。进入编办工作三年多来,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在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风气中,时时都有一股家庭般的温暖氛围,大家团结一心,互帮互学,工作任务是重了点,可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其实不管是已经在咱们编办工作了十几甚至几十年的老同志,还是刚刚走入编办大门的新同志,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我以编办为家,编办以我为荣》,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我的体会,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创造创新、忠诚履职。
一是找准定位。说起定位,其实从咱们编办到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明确的职责分工。但我要说的是,仅仅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比如咱们编办,如果仅仅满足于管好管住机构编制,肯定不能尽显咱们的作用。孔主任在全省编办主任会议上对今年的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这样一个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深入开展机构编制“改革管理创新年”活动,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围绕这样一个总体要求,我们就有了一个更高更远的站位,在省委、省政府的大盘子里就有了我们展示的舞台,为此而奋斗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前景。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志,一样要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要跳出单纯的职责分工,从改革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从发展的深度去谋划工作,从树良好形象的角度去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展现凝聚力,迸发战斗力。
二是主动融入。对于编办这个大家庭来说,每一个机构编制工作者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只有大家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这个家才会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省直处作为省编办的一个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工作,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昼夜加班,任劳任怨。而省直处的6位同志也都通过省直处这个载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从编办二次创业到目前的文明单位创建,从政府机构改革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大家团结一心,克难攻坚,为机构编制工作添砖加瓦,为咱们编办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编办是我们大家的编办,因为编办是我们大家的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主动融入,这个集体就会更加强大!
三是创造创新。细想下来,咱们编办其实就是一个创造创新的部门,如果失去了创造创新,那我们就失去了工作的主要方法,改革也就没有了动力。以省直管县改革为例,这 本身就是一件创新性的工作,全国都没有先例,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如果不去创造创新,这项工作根本就无法开展。在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办领导班子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对试点县实行户头单列、改革要先通后畅等改革措施。目前改革已经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入轨运行,我们的创新也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不光是这种大的改革,具体到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也是如此,每一个创造创新,只要是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具体的机构编制配置问题,省直处就有不少创新,如带编调整、新增编制用于连人带编接收军转干部等,在实际操作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是忠诚履职。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在咱们编办,绝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忠诚履职是我们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的主要途径。而在咱们编办,忠诚履职的感人事迹可以说俯拾皆是。自从编办单设以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这就是咱们编办这个集体忠诚履职的具体体现。同志们在加班,领导们也在加班,大家都在用只争朝夕的顽强意志,主动承担任务,勇挑工作重担。曾几何时,我们记住了8点上班而忘记了几点下班;曾几何时,我们把5+
2、白+黑演绎成无悔无怨;曾几何时,我们不敢生 病甚至不知道生病地连续作战;曾几何时,家人的叹息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我们的办领导有多少次带病坚持工作,为了确保按时完成重要工作任务带领大家加班加点,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我们的老处长身体不好却从不请假,经常以办公室为家,经常跟年轻人一起加班熬夜,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各处室的同事也都在连续运转努力工作,大家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大家都在身体力行忠诚履职,这才是咱们编办成功的法宝!
同志们!有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都不是我这匮乏的词汇所能够表达,只因为我们那共同的信念:我以编办为家,编办以我为荣!相信在办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事业会更加辉煌,我们的前途会更加光明!
第二篇:机构编制工作信息
第1期
渭源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7月5日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务求实效
----渭源县编制部门开展自身建设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的意见》(甘机编办发【2011】124号)、《省编办关于印发〈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开展自身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甘机编办发【2011】27号)、《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贯彻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市编办关于印发〈定西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开展自身建设年活动安排〉的通知》(定编办发【2011】11号)文件精神,今年是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的一年。我县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开展了活动。按照省市有
关要求和我县实施方案,目前,我县第一、二阶段的主要工作已全部完成,开展自身建设年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了思想建设。我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了《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及《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审计厅关于严明纪律切实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通知》等政策法规,通过学习,达到了“两增强,两提高”的学习目的(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了组织建设。编办单设后,我县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职能配置,给编办调剂增加了3名行政编制和1名机关后勤编制。增设了1名副主任的领导职数。增设了机构编制督查股。配备了兼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专职主任,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实了工作力量。
三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我县在充分调研分析、切实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座谈认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编办廉政建设制度》、《编办例会会议制度》、《编办首问责任制度》等涵盖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完善和细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16项制度,形成了《编办制度汇编》,并下发到每位编制干部手中,进一步健全了工作责任制,做到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高了编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加强了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和艰苦奋斗之风,我县一改以往坐在办公室搞机构编制工作的状况,8次深入到申请成立机构、调整编制的单位,认真听取各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建议,座谈、讨论机构编制调整的必要性,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单位没有公务用车的情况下,租、借车辆,先后2次到全县16个乡镇进行调研、督查乡镇机构改革落实情况,切实增强了公仆意识。
五是加强了业务建设。我县结合自身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根据《市编办关于转发〈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定编办发[2011]10号)精神,将加强自身建设和编制实名制管理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向编委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做了详细汇报,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在工作谋划上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报:市编办,县编委主任、副主任,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
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送: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创先争优活
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
(共印30份)
第三篇:机构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定稿]
创新机制强化监督努力把编办工作做实做强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改革成果,防止机构编制再度膨胀,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中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编制部门在人员编制工作方面的权威性。其中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只有把机构编制工作置于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布署,积极发挥部门自身的能动性,加强部门协作,把好关前管理,抓好事后监督,就能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当地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而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目的。下面简要地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善于在机构编制管理运行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前几年,我们和其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样,在人员编制管理方面是比较被动的,工作运行中我们感到,过去的“数字化”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弊端十分明显:一是用。
为建立机构编制长效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相关部门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另外我们完善机构编制台账资料,重点是建立《机构编制台账》、《组织机构台账》、《退(离)休人员台账》本台账,台账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表、图、文相结合,展示清晰,便于查阅。近几年来,对台帐的内容不断延伸,成为我市组织机构沿革、编制核定沿革、在编人员和退(离)休人员等方面的纵横向史料的宝典。目前已将三本台账的全部信息录入到微机,建立了全市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库,初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规范,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改善,现在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包括:实名制登记程序化配套管理、微机化机构编制台账详情资料、强硬化机构编制审核与纠正处理。
三、善于运用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把编办工作做强
强硬化的逢年必审的机构编制审核与纠正处理,是我们对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组成内容之一,它可以及时掌握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我市的机构编制审核工作自年以来,已形成惯例。我办每年用近到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查在编人员是否在岗、编制与工资基金是否对应、退(离)休人员审批与退休金来源是否错位,用工行为方面是否存在违规等。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停薪留职人员及其他原因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内退人员、长期病假人员、退休未减编等情况,我办经归类后主动与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会商,按政策规定和各自的职能范围,分类予以处理、纠正。
每年年初书面通知各行政事业单位按序参加年审,对部分情况复杂的单位,我们同时组织力量到单位审核,这项工作始终得到了用工单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仅以××年编制审核处理为例,按照惯例,××年初,我办对××年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发现全市各种情况的在编不在岗人员人。其中,停薪留职人员及其他原因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人,内退人员人,长期病假人员人,退休未减编人,其他情况人。年审后我办立即与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领导开会商讨,马上着手纠正。对长期由职工个人或用工单位冒领工资的,予以停发工资,并要求用工单位清退已领工资;对调出人员、死亡人员及其他情况未予销编的立即注销编制;对于混岗混编的予以“正位”处理;对于违反规定单位内部搞“停薪留职”的予以纠正,当事人要么返回单位上班,要么注销编制;对其他形式在编不在岗人员,针对不同情况分别予以了处理,达到正本清源。这样做,既杜绝了吃财政空饷,减少了财政开支,规范了用工行为,严肃了人事工作纪律,也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维护编制管理的权威性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的基本职责。我们感到监督管理工作能否产生良好的效应,前提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核心是我们自身行为的公正、公道。近几年来,我们在监督管理工作上始终抓住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和办事程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几个基本方面:
一是切实把好机构编制审批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数量,防止机构编制膨胀
严格执行党政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严禁擅自设立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和变更机构名称。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数量。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涉及机关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事宜,全部报经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和人事调配、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的一条龙运行机制。
第四篇:机构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机构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机制强化监督努力把编办工作做实做强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改革成果,防止机构编制再度膨胀,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中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编制部门在人员编制工作方面的权威性。其中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只有把机构编制工作置于全市经济与社
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布署,积极发挥部门自身的能动性,加强部门协作,把好关前管理,抓好事后监督,就能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当地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而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目的。下面简要地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善于在机构编制管理运行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前几年,我们和其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样,在人员编制管理方面是比较被动的,工作运行中我们感到,过去的“数字化”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弊端十分明显:一是用人单位在编制管理方面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除了单位领导和人事工作人员知情掌握外,其他人员很少了解编制情况。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当事人遇到个人利益受到磨擦后才知情。二是给一些用人单位在人事工作纪律上留下了可乘之机和隐患,包括编制使用上的随意性,尤其是大系统单位,在编制性质、工资、经费来源渠道
以及其他方面的弊端较多。三是鱼目混珠,吃财政空饷,长期在编不在岗,既占据编制,又冒领工资,或由所在单位长期领用该员工资。四是退(离)休人员经费来源不清,退(离)休前属于企业的人员,退(离)休后混入财政统发范围等等,使机构编制管理和用人单位在人员变更等相关问题上诸多“后遗症”。所以因为人员身份、入编性质、工资待遇等问题上访、滋事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出现问题,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积极查找属于编办工作环节上的原因,那就是机构编制管理透明度不高,管理比较粗放,编制管理程序的操作性较差,在属于我们掌握的管理资料中表现出“只见数字不见人”的状况。
二、善于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把编办工作做实
为提高编制管理的有效性,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我们从机制上入手加大管理力度,控制机构编制的增长。从1998年3月份开始,经过大量的前期
调研,悉心探索,创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雏形,从可操作性入手,重新设计制作了“机构编制管理证”。新的机构编制管理证除包括机构名称、性质、规格、经费形式等基本内容外,还增设了年末在编人员花名册和退休人员花名册,审核记录等内容。在编人员花名册细化到人员的姓名、性别、族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和职务等内容。不但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机构的名称、性质、规格、经费形式等内容及变化情况,对机构中在编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也能一清二楚,对机构人员增减、流动状况也可一目了然。这为建立机构编制长效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相关部门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另外我们完善机构编制台账资料,重点是建立《机构编制台账》、《组织机构台账》、《退(离)休人员台账》3本台账,台账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表、图、文相结合,展示清晰,便于查阅。近几
年来,对台帐的内容不断延伸,成为我市组织机构沿革、编制核定沿革、在编人员和退(离)休人员等方面的纵横向史料的宝典。目前已将三本台账的全部信息录入到微机,建立了全市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库,初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规范,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改善,现在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包括:实名制登记程序化配套管理、微机化机构编制台账详情资料、强硬化机构编制审核与纠正处理。
三、善于运用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把编办工作做强
强硬化的逢年必审的机构编制审核与纠正处理,是我们对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组成内容之一,它可以及时掌握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加强机构编制工作 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我市的机构编制审核工作自1998年以来,已形成惯例。我办每年用近1到3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查在编人员是否在岗、编制与工资基金是否对应、退(离)休人员审批与退休金来源是否错位,用工行为方面是否存在违规等。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停薪留职人员及其他原因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内退人员、长期病假人员、退休未减编等情况,我办经归类后主动与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会商,按政策规定和各自的职能范围,分类予以处理、纠正。
每年年初书面通知各行政事业单位按序参加年审,对部分情况复杂的单位,我们同时组织力量到单位审核,这项工作始终得到了用工单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仅以2003年编制审核处理为例,按照惯例,2004年初,我办对2003年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发现全市各种
情况的在编不在岗人员113人。其中,停薪留职人员及其他原因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69人,内退人员20人,长期病假人员13人,退休未减编4人,其他情况7人。年审后我办立即与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领导开会商讨,马上着手纠正。对长期由职工个人或用工单位冒领工资的,予以停发工资,并要求用工单位清退已领工资;对调出人员、死亡人员及其他情况未予销编的立即注销编制;对于混岗混编的予以“正位”处理;对于违反规定单位内部搞“停薪留职”的予以纠正,当事人要么返回单位上班,要么注销编制;对其他形式在编不在岗人员,针对不同情况分别予以了处理,达到正本清源。这样做,既杜绝了吃财政空饷,减少了财政开支,规范了用工行为,严肃了人事工作纪律,也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维护编制管理的权威性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是机构编
制部门的基本职责。我们感到监督管理工作能否产生良好的效应,前提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核心是我们自身行为的公正、公道。近几年来,我们在监督管理工作上始终抓住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和办事程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几个基本方面:
一是切实把好机构编制审批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数量,防止机构编制膨胀
严格执行党政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严禁擅自设立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和变更机构名称。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数量。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涉及机关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事宜,全部报经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和人事调配、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的一条龙运行机制。
二是坚持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和办事程序,把好编制入口关
凡属入编进人,除极个别情况外,均报编办办理或由编办提交编委会研究决定。近年来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指令性分配安置等原因,一些用工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把握政策上口径不一,不按分配工作程序操作,人为地形成分配事实。针对这种不良倾向,我们及时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编制控制,严格办事程序,切实减轻财政负担的建议》,从做好政策把关和宣传疏导工作、严格分配工作的业务程序、坚持层层把关、堵住源头、严肃工作纪律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引起了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使相关业务部门和用人单位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做好宣传疏导工作,严格分配业务程序,堵住源头,严肃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责任,有效遏制了超编进人的势头,在一定幅度内减轻了财政负担。
三是营造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综合调控
机构编制工作,从单纯业务角度看
是编办一家的事,但从业务的涉及面看,仅凭编办一家从管理到管理,往往效果欠佳。领导的理解支持,综合部门的密切配合,管理对象的积极参与等,都是我们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元素和必备条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加强与相关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用工单位之间密切合作,本着“协作、支持、监督”的原则,遇事同相关部门主动沟通,坦诚合作,有效地避免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制肘,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编制部门一家守关,两目相视的管理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编办、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联动的运行体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了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相结合的约束管理机制。工作中,我们坚持平等协商,和睦相处,和谐协作,各部门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携手把关、齐抓共管的格局。通过财政预算管理手段,强化编制管理;通过编制核定,确定人头经费。充分调动各部门自觉控编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为我办正
常有序地开展编制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5篇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1
机构编制办公室:
根据区编办《关于开展机构编制绩效管理中期检查的通知》精神,本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对执行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内设机构情况。按照“三定”规定,本单位内设机构为二科一室,即公司管理科、人事科、财务科、纪监科、综合办公室。20xx年6月根据区委、区政府7号文件精神,组建成立本单位,形成“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由于管理范围扩大,职工人数增多,业务量增大,原有的内设机构不适应工作需要,现实际内设机构为六科一室,即:**管理科、**执法科、**开发科、人事科、财务科、纪监科、综合办公室。
二、编制落实到人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实际下达机构人员编制数是34人,经过机构调整以后,没有增加人员编制数,供销社机关现实有人数为34人,严格按“三定”规定将人员编制落实到人。
三、领导职数配备情况。机关现有32人,其中:处级干部6人,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24人,工勤人员4人。在领导职数配备问题上,处级干部由上级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科级干部我们严格按照职数推荐,事前上报上级组织部门备案后方可任用。
四、执行机构编制情况。20xx年6月组建以来,机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三定”文件。一是在科级干部的任用上,我们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件》,坚持标准和程序,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二是本单位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了网上公开,建立了人员编制管理簿,接受系统内外干部职工的监督;三是我们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没有越位和缺位情况;四是在内设机构的问题上,重新组建以后,由于管理范围扩大,业务量增加,20xx年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增加了内设科室,本单位一直没有擅自增加内部科室,更没有擅自更改机构名称,挂牌或拆分机构的情况;五是我们每年按照区编委规定的时间、程序和要求进行年检,严格按照区编委批准的机构名称刻制公章;六是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没有出现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投诉,群体上访等情况。
总之,本单位在机构编制人员的问题上,严格按照区编制办的规定;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上,严格按照规定条件程序和报批手续,没有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在管理上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没有出现越职、越权的情况。
回顾近年来我们的机构编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编委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机构成立较晚参公管理工作迟迟不能完成,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政策,争取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尽快完成好本单位人员参公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 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大学习与宣传机构编制政策的力度,力求使机构编制政策做到机关干部人人皆知;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加强调研指导;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机构编制基础工作台帐,做到上级数据准确及时,各项资料齐全,按时整理归档。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2
xxxx年,我镇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结合《xxxx年机构编制工作考核内容及考评细则》,逐条分析,认真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我镇高度重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经常自查自纠,遇到不懂处,主动向上衔接,寻求办法。同时督促相关人员积极学习《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确保机构编制管理合法合规。
二、设置合理,管理规范
1、机关按规定设置机构,不存在或发生过擅自设立、撤销、合并机构,部门内设机构规范;挂牌规范,不存在擅自变更机关及所属机构名称、附加名称、规格、隶属关系等情况。
2、严格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职责开展工作,增加、减少、转移职责落实到位。
3、严格按规定借出借入人员,本单位无“吃空饷”人员,截止xx月份,我单位共借出人员x名,在我镇的.督促下,此x人已更新完善借调手续。
三、用编严谨,变动及时
1、严格规定执行用编计划,深入推进控编减编工作,按照用编计划新进人员,本单位不存在超编用人现象。按核定职数配备干部,未发生过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现象,无超职数配备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现象。
2、按《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规范性表册设置行政事业人员岗位,确保岗位职责明确,无混编使用人员情况。
3、认真督促协助做好新进调入人员入编手续、调出人员下编手续及岗位变动聘用人员合同变更手续,并按规范建立我镇档案台账。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3
根据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津编办发〔20xx〕125号、津编办发〔20xx〕126号文件精神,我校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完善档案、纠正问题、建章立制等方式,对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实有人员(含工勤人员)和编外用人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形成自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设置情况。
天津理工大学机构设置审批文件完整,机构实际设置情况与审批文件相一致。主要文件如下:
1.《关于增设天津理工学院等二十六所高等学校的通知》([81]教计事字157号);
2.《关于分校调整的实施意见》(津党教[1992]108号);
3.《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理工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的决定》(津党发[]12号);
4.《关于天津理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的通知》(津党[20xx]19号);
5.《教育部关于同意天津理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xx]124号)。
经核查,我校实际设置的机构名称、机构性质、机构规格、隶属关系、主要职责、经费渠道、内设机构、批准文号等均与审批文件一致,不存在擅自提高内设机构规格、增设或变更内设机构等情况。
二、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我校对编制、实有人员、超(空)编情况进行了核查。根据教育部教发[20xx]2号文件精神,确定事业编制数为2556,其中管理岗位数383,专业技术岗位数20xx,工勤岗位数128。实有人员情况为:管理人员273人,专业技术人员1214人,工勤人员209人,合计为1696人。实际使用编制的类别与审批文件一致,人员调整均按规范程序办理了编制使用核准手续,实有人数在规定的编制范围内。由于存在着四校合并后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工勤岗位实有人数超过编制数,但随着自然减员近两年内将调控至编制数以内。
三、领导职数及领导干部情况。
我校为正局级事业单位,厅局级正职职数为2,现有2人,厅局级副职职数为7,现有7人;县处级正职42,现有40人,县处级副职职数83,现有60人;乡科级正职职数153,现有126人,乡科级副职职数58,现有43人。不存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
四、编外用人情况。
经核查,我单位没有编外用人情况。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4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我局结合本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履行行业职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局机关机构编制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我局人员编制共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党内职数按县委规定配备,纪检组长1名;股级干部职数4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名。目前实有在编人员7名。
(二)内设机构情况。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蓬府办发[20xx]7号)文件精神,我局核定内设机构4个。目前,我局严格按照 “三定”方案设立了办公室、综合股、政策法规股、督查股。
二、下属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一)下属财政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1个:XX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编制27人。设大队长1名,实有在编人员20名。我局严格按照 “三定”方案设立了赤城中队、城南中队、园区中队、规划中队、特勤中队、蓬南中队、金桥中队、文井中队、天福中队9个中队。
(二)下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个:XX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编制18个,实有在编人员16名。
三、局机关机构编制自检自查情况
机构启动运转情况:我局按照 “三定”要求设置内设机构,明确了内设机构职责,并严格按规定的编制配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已到位到岗。
职责履行情况:我局不存在扩大或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情况;不存在履行职责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内设机构岗位责任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人员编制情况:人员编制管理范围。将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按规定程序呈报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增减或调整等事宜;未发生过擅自超过核定的人员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和擅自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等情况。
今后,我局将继续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行政机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以及领导职数配备等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5
根据县委编办《关于对20xx年机构编制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对机构编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基本情况
1.机构基本情况。县金融办成立于20xx年3月,为县级正局级机关事业单位。我办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内设综合科、银行与保险科、资本市场科共三个科室,明确了内设科室职责,并严格按规定的编制配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单位正局级编制1个、副局级编制1个,中层干部编制3个。
2.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核定我办事业编制数10名,临时用工编制2名。现有事业人员11人,临时用工2人。在编在岗人员均按照人社局要求签订合同,严格管理。
3.领导职数配备情况。目前,我办有正局级领导1名,副局级领导1名,中层干部2名,空编1名。
二、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机构编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编制类别管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类别编制互不占用。严格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按照规定呈报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增减或调整等事宜,从未发生过擅自配备工作人员和擅自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内设科室干部等情况,也不存在“吃空饷”的问题。
三、单位法人登记情况
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办理法人设立、变更及检验工作;按照要求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培训;规范管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