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十大四川好人事迹及颁奖词
四川好人——首届(2014年度)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四川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他们是:“特殊母子”蒲学芳 王冬、“金顶蜘蛛人”彭文才、“背篼法官”郭兴利、“大山里的妇产科医生”马丽、“警察”刘军、“麦昆乡的娃娃书记”楠木灯、“高原汽车兵”李刚、“村小夫妻” 张兴琼 廖占富、“义子”赵庆珍、“欢行使者”秦坤。
这些平日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或见义勇为、勇于牺牲,或乐于奉献、扶危助困,或敬老孝亲、关爱他人,或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鲜明地体现了向上向善、崇德尚义的人性追求,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传统美德的现实回归。这些好人身上看似平凡的事迹正在逐步演化为全社会共同发现和弘扬真善美的一种现象。
“特殊母子”蒲学芳、王冬:“厚道翁”与“仁义哥”故事的延续
王冬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贵州 职业:运油车检查员 工作地:山东
蒲学芳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四川崇州
【事迹简介】2012年11月6日晚8点多,崇州市金鸡乡的金鸡路上,60岁的李光全老人正走回工厂的宿舍,由于没有路灯,途中,被一辆时速30公里的电瓶车撞翻在地,肇事者正是也在崇州打工的贵州小伙王冬。车祸发生以后,王冬没有逃逸,而是陪着老人进了医院检查。在医院,李光全老人数次对王冬说可以走了,但作为肇事者,王冬坚持不走,把给老人治病扛了下来。因为责任和担当,善良的李家人没有对王冬提出苛刻的要求,相反还把他的妻儿接到成都,一起共渡难关。
手术后,李光全头部被取出两块骨头,认知受到影响,智力仅仅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王冬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寸步不离。虽然王冬是肇事者,但他和李光全老人却结下了善缘,把老人认作干爹,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陪伴老人直到出院,这份孝道更感动了李光全的老伴蒲学芳老人,也换来了李家人对他的谅解。蒲学芳老人说,即便老伴走了,她也绝不为难王冬,王冬听了这番话一下给老人跪下,要认老人当妈。素不相识的两家人由此变成了一家人,而王冬也成为了当时全国媒体争相关注的对象。
今年1月12日晚,李光全老人因癫痫发作离世。得到消息后,远在山东菏泽打工的王冬感到非常伤心和内疚,为寻求李家的原谅,用一身橙色守护着金顶的洁净与安全。【颁奖词】
15年,你把自己的青春系在一根绳索上,在峨眉山的万仞悬崖上摆荡。15年,你清理了舍身崖下上万公斤垃圾,只为了那四个字:秀甲天下。当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在金顶流连忘返时,没有人知道咫尺之外的悬崖下,一个矫健的身影正辛勤忙碌着。为了让你能喘一口气,让我们都来清理自己心灵上的垃圾。
“大山里的妇产科医生”马丽:每一个接生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
马丽 性别:女 籍贯:四川省凉山州 职业:乡村医生 工作地:凉山州冕宁县
【事迹简介】凉山州冕宁县健美乡,地处凉山甘孜两州四县交汇,藏族、彝族、汉族多民族杂居的雅砻江河谷地带。平均海拔2500米,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到达最近的冕宁县城需要10个小时的车程。马丽是洛居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而马丽的小诊所,就在雅砻江滔滔江畔,大山脚下。2002年的一天晚上,马丽刚刚出诊完走在回家的路上。山路湿滑,灯光昏暗,她脚下一滑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疼痛难忍的马丽被乡亲们送到医院,才知道自己子宫已经破裂。她想离开这个伤心地,可乡亲们哪里舍得。在为乡亲们的健康四处奔走的时候,马丽丝毫没有意识到潜伏在自己身体里的危机。那次子宫破裂引起的后遗症让马丽陷入不断长肿瘤、切除肿瘤的恶性循环。虚弱的身体加上劳累的工作,她经常会晕倒。大山里的新生命就这样一个个在马丽的手里诞生了,帮助孩子们平安出世,是马丽心中最大的欣慰。【颁奖词】
你为滔滔雅砻江畔送去健康,你在巍巍群山之上守护平安。走出大山你就可以享受舒适,你却因为乡亲们一双双恳求的眼睛,坚守了十四年。你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底,为大山接生着希望,接生着幸福。你是高原的美丽天使,你是彝家山寨里伟大的母亲。——大山里的妇产科医生:马丽 “背篼法官”郭兴利:河南开封包青天 四川开封郭青天
郭兴利 年龄:54岁 职业:法官 工作地:四川省剑阁县
【事迹简介】今年54岁的郭兴利,是四川省剑阁县开封法庭的庭长。从1991年起,他已经在这工作24年了。在这里,郭兴利有很强的辨识度,个高,常年身穿法官服,为人随和,人们亲切地叫他“田坎法官”“背篼法官”。郭兴利一有空就往田间地头跑,主动与乡亲们拉家常,耐心听他们的家事、琐事、烦心事。在办理案件时,尽量用朴实的语言,在自然轻松中达到分歧统一,意见整合;在文书的行文上也尽量体现亲民、爱民之情。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里,是郭兴利在开封法庭的创举。开封法庭位于大山深处的剑阁县开封乡,离县城100多公里。2008年以前,绝大多数地方都不通公路,老百姓到开封乡全靠步行。虽然现在的道路条件已经很好了,但是有些村民还是居住在大山里,要到这些地方去审理案子,郭兴利还是会背上背篼。24年来,郭兴利背坏了十多个背篼,足迹遍布辖区方圆600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颁奖词】
你把国徽装进背篼,也将责任担在双肩。你说你至今没办过一件大案,可你办案的法庭却大得无边。当你把汗水与脚印洒向山村田野,你也把公平正义带到老百姓心间。掌声没有让你的脚步迟疑,荣誉也
“警察”刘军:生死关头不放手 盼望重新穿上警服 刘军 性别:男 职业:民警 工作地: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沙河源派出所
【事迹简介】2013年8月13日,刘军和同事接到一起轿车失窃案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在抓捕过程中,刘军被嫌疑人驾驶的车辆猛烈撞击,生死悬于一线。
两年前的8月13日,正在值班的刘军突然接到失主肖某的报警电话,称在成都五块石华林小区后门的一家洗车店里发现自己被盗的雅阁车,刘军立即和同事赶往现场进行调查核实。蹲守不久,一辆黑色雅阁车驶入民警视线,刘军和同事对车进行了控制,副驾驶位上的男子突然伸手启动汽车,汽车迅速向后倒退。刘军迅速跳上车辆的门框,左手紧紧抓住车门,同时右手持枪喝止嫌疑人。丧心病狂的歹徒,快速将车倒行30米后,车辆的左后侧与水泥墩发生剧烈碰撞,巨大的冲击力将刘军甩出车外,撞在水泥墩上。
经医院紧急诊断,刘军的整个盆骨粉碎性骨折,右大腿主静脉两处破裂,排尿管断裂,大肠破裂,膀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没有让你的背篼变轻。向着太阳,坚定前行,因为你知道,你是一名基层法官。
胱被刺穿,右侧多根肋骨骨折伤及肺部,右上臂伴有皮肤撕裂外伤。院方立即请来多名权威专家医生对刘军进行会诊,与此同时,成都警方组织精兵强将连夜对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势必要将此猖獗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经过整整24小时的连续奋战,成都警方一举端掉了这个涉嫌非法持有枪支,贩卖毒品的特大涉恶团伙,涉案的五名嫌疑人全部落网。【颁奖词】
一个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的人,必然使一切邪恶胆战心惊。肉体可以粉身碎骨,正气却永远顶天立地!谁说和平年代无战事,在你的心中,每一天上岗都是走上战场,每一次出勤都是冲锋陷阵,每一秒时间都准备英勇献身。让我们向你深深地致敬!
“娃娃书记”楠木灯:为了承诺 退休后回学校当孩子王
楠木灯 性别:男 年龄62岁 民族:藏族 籍贯:四川阿坝 工作地:阿坝 职业:退休干部
【事迹简介】退休之后,本该在城里尽享天伦之乐的楠木灯把自己留在了艰苦的高原地区,不求名不求份,甘当孩子的陪读员;只因为他关心孩子,关爱孩子,也因爱而诺,使“诚实守信”折射出人性之光。工作期间和退休后一直心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他在任麦昆乡党委书记期间,为动员农牧民群众将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向老百姓作出了“为了学生,退休后伴读四年”的承诺。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由27人增加到了700余人。2006年8月至今,楠木灯同志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放弃了县城舒适的生活,至今仍留在学校当着“名誉校长”,管理、照顾学生,他坚持每天早晚陪学生出操、伴读、接送学生,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对于坚守的理由,他这么说:“我爱这些娃娃,我离开他们受不了,他们不能不上学。” 【颁奖词】
是灯就得亮堂,是金子就会发光。你用一颗金子般的心,点亮了一盏灯,燃起了高原上求学儿童的希望。楠木灯,一盏温暖明亮的灯,映照在高原上。当一只又一只雏鹰展翅飞翔,欣慰的笑容,就会在你那不知疲倦的脸上,悄然绽放。
“高原汽车兵”李刚:拒绝高薪职位 只为坚守川藏线
李刚 性别:男 年龄:32岁 工作地: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 职业:汽车兵
【事迹简介】李刚,是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的一名汽车兵,今年32岁的李刚已经在川藏公路上跑了14年了。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一路西行,3000里川藏线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的禁区。从1954年开通至今60年来,一代又一代汽车兵奔跑在这条被人们喻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险的公路上,前赴后继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本来有很多机会李刚可以选择离开,但他却用一颗赤诚之心,用钢铁般的精神和侠骨般的柔情融入到了这条西部奇路上。
14年来,李刚在这条铁血大动脉上已经执行了近90趟的运输训练任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汽修技能,李刚还主动承担了整个梯队的收尾救急工作。只要一上高原,他就总是最后一个出发、最后一个到站、最后一个吃饭、最后一个睡觉的人。【颁奖词】
被称为西部奇路的三千里川藏线,险象环生,步步艰难。走一趟已让人心惊胆战,你却走了十四年。九十个来回,步步丈量着你的胆识;十四个春秋,日日浸透着你的情感;长路无语,默默铭记着汽车兵的功勋;高原作证,那里有你的骄傲与自豪。
“村小夫妻”张兴琼、廖占富:乡村里走出几十个大学生
张兴琼 性别:女 年龄:51岁 职业:乡村教师 工作地:四川巴中 廖占富 性别:男 年龄:43岁 职业:乡村教师 工作地:四川巴中
【事迹简介】巴中市通江县东北部的火天岗村有一座小学,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师。几十年来,教室几度翻新,学生走了又来,而老师始终是一个叫张兴琼的女人。在另一个山头上的石庙子村小学,张兴琼的丈夫廖占富正在教孩子们唱儿歌。和妻子一样,廖占富也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几年前,他和张兴琼一起在火天岗村任教,当时火天岗村小也是远近闻名的夫妻小学。
1980年,17岁的张兴琼高中毕业,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了到镇上工作的机会,成为了火天岗村小学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的一名代课老师。每天与孩子相伴,受到乡亲们的尊敬爱戴,日子虽然清苦,张兴琼倒也乐在其中。1988年,廖占富来到火天岗村当上了一名代课老师,在陌生的山村
第二篇:2004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CCTV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
【事迹简介】 在田径史上,直道项目的奖牌一向与黄种人无缘,但雅典奥运会是个例外,来自上海的小伙子刘翔以13秒27、13秒26、13秒18的成绩,轻松进入决赛。8月28日奥林匹亚体育场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12秒91,刘翔平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颁奖词】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2、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
【事迹简介】 登封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腹地,因为有少林寺而闻名国内外。这里每年的流动人口上百万,治安形势极其复杂,任长霞2001年到任时,这里属于全省的案件高发区,而且破案率很低,在全市三十多个职能部门综合测评中,登封市公安局已经很多年被评为倒数第一。上任伊始,任长霞在整顿警察队伍的同时,把改善治安状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破口,选在了打击民怨极大的黑势力身上。上任第17天,就打响了围剿王松犯罪团伙的攻坚战。王松涉黑案被公安部列为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就在王松被任长霞拿下的当天,当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新来的女局长端了王松的逍遥宫!数百名群众结队给公安局送来了横匾和锦旗。
登封市公安局大门的一侧,是专门为老百姓上访而设立的控申接待室。每个星期六,局里的干部都会轮流到这里值班。这个接待室是任长霞上任不到一个月修建的。2001年7月19日,是任长霞实行局长接待制后接待群众的第一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共接待了124名上访群众。任长霞在任三年,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近3500人次;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784人,摧毁犯罪团伙185个。
【颁奖词】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3.卧底缉毒刀尖跳舞 ——明正彬
【事迹简介】 缉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份从容镇静让人觉得踏实。化身卧底,刀光剑影,血命惊魂,而后把歹徒缉拿归案。经过港台警匪片多年的熏染,人们已经能够背出其中的情节,只是不知道现实中明正彬和他的战友们同样演着“无间道”,而且比电影更加精彩。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中学毕业时,父母念及安全坚决不让他报考警校,他是背着父母走了后门才走上警察岗位的。1990年,明正彬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00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对于被破了财路、毁了前途的境外毒枭而言,明正彬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一个境外毒枭曾花500万元买他的人头,几次下手未果后,又盯上了他的家人。1999年,毒枭出资10万元绑架他的儿子,用以交换被抓获的毒贩,几次绑架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歹徒,用自制汽油炸弹炸了明正彬的家,所幸扑救及时,才未造成恶果,而家里出事的这一天,明正彬还正在外地办案。过了四五天,明正彬回到家,儿子正在床上熟睡。“我一直就坐在床沿,盯着儿子看。特别是等儿子醒过来叫爸爸的时候,心里边更是感觉很愧疚,对不起一家老小。”
有人把缉毒警察比喻为在刀尖上舞蹈的职业,明正彬则认为,“惩恶扬善,还社会一个洁净的天地,是警察的责任。每当看到田坝上劳作的群众,看到村舍小屋飘起的袅袅炊烟,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颁奖词】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慑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4、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
【事迹简介】 2004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的,我说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第二一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魂牵梦绕的却只有粮食问题。虽然已经74岁,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袁隆平95年又搞成了两系法杂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产百分之五到十,但是还是感到不满足,现在正在搞超级稻。超级稻就是超高产优质水稻,袁隆平提出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稻的增产基因,实现超级配套。2004年9月,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5、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徐本禹
【事迹简介】 2004年7月11日,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出现在因特网上的“天涯论坛”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后来几个月间,几十万人点击了它,几千人发跟帖,还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那个支教者就是徐本禹。当初奔赴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22岁的徐本禹只为“喜欢教那些孩子”,为此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回帖说:“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而徐本禹说:“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正因为感动,徐本禹去了,正因为徐本禹去了,大方县的为民小学和大石小学变了。徐本禹曾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许多学生眼泪夺眶而出。
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资助后,徐本禹仍然是那个记着“我娘讲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的山东农村小伙子。他会哭,会笑,会痛苦,也像许多男生一样为失恋而烦恼。徐本禹说,一根火柴本来只是为了能发出自己的一点亮光,但它点燃了整个天空,可火柴还是那根火柴。【颁奖词】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6、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
【事迹简介】 田世国说:“我怎么能够和杨利伟、袁隆平比肩?我只是给我自己的老娘捐了一个肾嘛。”上海中山医院教授朱同玉,一直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工作,已成功完成数百例肾脏移植手术。“子女给父母捐肾,田世国是我见过的惟一一例。”朱教授说。当时,朱教授很担心争相捐肾的田氏兄妹会临时打退堂鼓。
2004年9月30日,身患尿毒症的田世国的母亲,在手术后一分钟顺利排尿。只是她至今也不知道,那个肾来自于她做律师的大儿子。“她是我老娘,我这么大块头给她捐个肾怎么不行?我也咨询了专家,手术对我的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田世国说,他现在也为人父了,深能体会“父母惟其疾之忧”。
有人问田世国,是不是他母亲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兄妹3人有如此举动?田世国说:“我们家的母爱和父爱跟中国千万个家庭一样,都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轰轰烈烈的大笔狂书。但是这还不够吗?”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非得再另外找原因,就是我姥爷病危时不能大便,我妈洗净了手给他抠出来。”
因为害怕母亲知道真相后心里有负担,田世国兄妹一直瞒着她。“我妈总是替我们着想,生怕老了给儿女添麻烦。得了这个病以后,她知道会花很多钱,就把自己锁在房子里等死。如果知道换的是我的肾,还不知道我妈怎么想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捐肾救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手术后不久,他就买票回广东工作,因为赶上黄金周,只弄到硬座票。医院知道后,费尽周折给他弄到一张硬卧票。在火车上,列车长认出他后,把他的上铺换成了下铺,“行李乘警也帮着拎了”。还有很多朋友来看他,说今年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老爹老娘。【颁奖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7、空中停车奇迹迫降 ——梁万俊
【事迹简介】 瘦削,短发,一身军装,梁万俊普通得令人多少有些失望。作为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因为2004年7月1日的一次特别飞行跃入人们的视野。那天下午1时09分,梁万俊驾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当他做完第一组试验后,突然发“本不该动的功率箱油量在下降”,飞机正在漏油。仅4分钟后,梁万俊就听不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了———飞机失去了动力。此时飞行高度4800米,距机场20公里。梁万俊1982年入伍,已安全飞行1800多个小时,4100多架次,虽经历风险无数,但这次无疑是最困难的。
“我要把飞机带回去”,他选择了迫降。在世界航空史上,没动力的飞机迫降成功的例子极为少见,一旦失败就是机毁人亡。在飞机出现故障整整8分钟后,迫降成功。除爆胎外,飞机其他部件完好无损。
为什么没有跳伞?梁万俊说,当时什么也来不及想,脑子里惟一的念头就是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科研样机。“在我看来,我干的那点事儿其实没啥。我的职业就是飞行,做好了那是应该的。”梁万俊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他没有“英雄”的感觉,“就像种庄稼的老农,看到野猪来了,要守住庄稼一样”。说起这次入选,梁万俊说:“我哪里能感动中国?其实我应该说的是感谢祖国„„我连儿子都感动不了。” 【颁奖词】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8分钟,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8、花甲老人勇救人质——孙必干
【事迹简介】 孙必干,63岁,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2004年7月9日,7名中国外交人员和6名武警官兵在伊拉克曼苏尔饭店的一间普通房间里,展开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庆祝中国驻伊使馆正式复馆。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对孙必干领导的中国复馆小组来说,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5月,美军宣布结束对伊拉克为期40多天的大规模军事打击;6月,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当时,已退休半年的孙必干,临危授命,接受了这项任务。
【颁奖词】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9、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牛玉儒
【事迹简介】 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到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34年里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风风火火的工作着。
2003年到2004年两年时间里,先后对十几条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光04一年就新增加道路面积是200万平米,修建广场20多个。为了招商引资,他几乎马不停蹄,2004年3月20日至24日,牛玉儒五天跑了六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此称他为“空中飞人”。如今,呼和浩特的街道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直接促进了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GDP增幅达到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5.6%,人们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从城市改造到关注贫困人群,牛玉儒将全部精力扑在了工作上,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2004年4月下旬,牛玉儒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一见到大夫他便要求在五一长假期间把手术做完,还要争取术后3天下地、七天拆线、15天回家工作。然而病情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手术之后他又不得不接受化疗。即使这样,他仍然挂念着工作,治疗期间,他曾3次返回呼和浩特。2004年7月,牛玉儒带病主持了呼市的9届6次全委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呼和浩特。
【颁奖词】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10、抗艾英雄温情无限 ——桂希恩
【事迹简介】 2004年6月11日,在湖北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桂希恩教授。一走进这位教授家的客厅,温家宝就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很感动。我还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表扬了你。这次到湖北出差,专门来看看你。”
河南上蔡县文楼村从“中国艾滋病第一村”变成“中国艾滋病关爱第一村”,67岁的桂希恩功不可没。一直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桂希恩本不会和艾滋病的防控沾上边。1999年,一位来自河南的进修医生告诉他,老家上蔡县文楼村有许多人染了怪病相继死亡,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驱使桂希恩要去实地考察一番。
他抽了11个当地人的血化验,“有10个人的HIV是阳性的”。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桂希恩马上向当地政府反映,并在两个月以后再次来到这个村,又抽取了140多个血样,超过一半的标本呈阳性。
盖子很快被揭开了。不过,桂希恩被当地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理由是他给当地抹了黑,影响经济发展。医生的职责使桂希恩不能放弃,调查转入秘密状态。他的行动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文楼村也因此成为关爱的中心。2004年2月28日,欧洲银行家马丁?哥顿来到武汉,将2003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桂希恩。
【颁奖词】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博大的爱。
11、绝地反击勇夺金牌——中国女排
【事迹简介】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国女排集体奖。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于无声处,绝地反击,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以3:2力克俄罗斯队,5局比分是28:30、25:
27、25:20、25:22和15:12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一枚奥运金牌。
【颁奖词】 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第三篇:2015十大四川好人和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人物 事迹及颁奖词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四川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大型电视特别节目《为你点赞》,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演播厅进行录制。“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人物”揭晓,他们是:“特殊母子”蒲学芳
王冬、“金顶蜘蛛人”彭文才、“背篼法官”郭兴利、“大山里的妇产科医生”马丽、“警察”刘军、“麦昆乡的娃娃书记”楠木灯、“高原汽车兵”李刚、“村小夫妻” 张兴琼
廖占富、“义子”赵庆珍、“欢行使者”秦坤。
这些平日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或见义勇为、勇于牺牲,或乐于奉献、扶危助困,或敬老孝亲、关爱他人,或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鲜明地体现了向上向善、崇德尚义的人性追求,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传统美德的现实回归。这些好人身上看似平凡的事迹正在逐步演化为全社会共同发现和弘扬真善美的一种现象。
“特殊母子”蒲学芳、王冬:“厚道翁”与“仁义哥”故事的延续
王冬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贵州
职业:运油车检查员
工作地:山东
蒲学芳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四川崇州
【事迹简介】2012年11月6日晚8点多,崇州市金鸡乡的金鸡路上,60岁的李光全老人正走回工厂的宿舍,由于没有路灯,途中,被一辆时速30公里的电瓶车撞翻在地,肇事者正是也在崇州打工的贵州小伙王冬。车祸发生以后,王冬没有逃逸,而是陪着老人进了医院检查。在医院,李光全老人数次对王冬说可以走了,但作为肇事者,王冬坚持不走,把给老人治病扛了下来。因为责任和担当,善良的李家人没有对王冬提出苛刻的要求,相反还把他的妻儿接到成都,一起共渡难关。
手术后,李光全头部被取出两块骨头,认知受到影响,智力仅仅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王冬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寸步不离。虽然王冬是肇事者,但他和李光全老人却结下了善缘,把老人认作干爹,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陪伴老人直到出院,这份孝道更感动了李光全的老伴蒲学芳老人,也换来了李家人对他的谅解。蒲学芳老人说,即便老伴走了,她也绝不为难王冬,王冬听了这番话一下给老人跪下,要认老人当妈。素不相识的两家人由此变成了一家人,而王冬也成为了当时全国媒体争相关注的对象。
今年1月12日晚,李光全老人因癫痫发作离世。得到消息后,远在山东菏泽打工的王冬感到非常伤心和内疚,为寻求李家的原谅,【颁奖词】
不是母子,胜似母子。你们是最普通的农家妇女和打工者,却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融进血脉中。“责任”、“担当”、“宽容”、“善良”,你们化仇为爱,相互牵挂。今天,当一桩桩车祸折射出自私、冷漠,无视生命尊严时,你们却拥抱在一起,心心相映,彼此搀扶着,向我们走来。——特殊母子:蒲学芳、王冬
“金顶蜘蛛人”彭文才:“飞檐走壁”15年
彭文才
性别:男 年龄:44岁 民族:汉 籍贯:四川省乐山市 工作地:峨眉山景区
职业:崖壁清洁工
【事迹简介】峨眉山秀甲天下,山势雄伟。金顶海拔3079米,是不少游客前往峨眉必到的景点。15年来,在陡峭的舍身崖边,44岁的彭文才从事着崖壁清洁工这一份极其独特又极其危险的工作。
峨眉山高海拔带来的缺氧,让人走路都会觉得气喘,而彭文才单靠一根绳索,用自己的臂力,在悬崖下的攀爬会更加费劲。彭文才说,他下到200米的崖下大概需要40分钟的时间,但上来却需要一个半小时,再加上捡拾垃圾的时间,这一上一下,差不多就得要三个小时,对心理和身体都是一份不小的考验。
金顶区域,一共有100多名清洁工,但金顶护栏以外和悬崖区域,只有彭文才一个人。彭文才说,每年的七八月和春节都是最忙的时候,有时一天就要清理一两百斤的垃圾,崖下散落的衣服、塑料袋、塑料瓶能装满好几个清洁袋,上上下下,日复一日。从事这份工作至今,他清理了舍身崖下各种垃圾上万公斤,用一身橙色守护着金顶的洁净与安全。【颁奖词】
15年,你把自己的青春系在一根绳索上,在峨眉山的万仞悬崖上摆荡。15年,你清理了舍身崖下上万公斤垃圾,只为了那四个字:秀甲天下。当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在金顶流连忘返时,没有人知道咫尺之外的悬崖下,一个矫健的身影正辛勤忙碌着。为了让你能喘一口气,让我们都来清理自己心灵上的垃圾。“大山里的妇产科医生”马丽:每一个接生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
马丽
性别:女 籍贯:四川省凉山州
职业:乡村医生 工作地:凉山州冕宁县
【事迹简介】凉山州冕宁县健美乡,地处凉山甘孜两州四县交汇,藏族、彝族、汉族多民族杂居的雅砻江河谷地带。平均海拔2500米,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到达最近的冕宁县城需要10个小时的车程。马丽是洛居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而马丽的小诊所,就在雅砻江滔滔江畔,大山脚下。
2002年的一天晚上,马丽刚刚出诊完走在回家的路上。山路湿滑,灯光昏暗,她脚下一滑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疼痛难忍的马丽被乡亲们送到医院,才知道自己子宫已经破裂。她想离开这个伤心地,可乡亲们哪里舍得。
在为乡亲们的健康四处奔走的时候,马丽丝毫没有意识到潜伏在自己身体里的危机。那次子宫破裂引起的后遗症让马丽陷入不断长肿瘤、切除肿瘤的恶性循环。虚弱的身体加上劳累的工作,她经常会晕倒。大山里的新生命就这样一个个在马丽的手里诞生了,帮助孩子们平安出世,是马丽心中最大的欣慰。
【颁奖词】
你为滔滔雅砻江畔送去健康,你在巍巍群山之上守护平安。走出大山你就可以享受舒适,你却因为乡亲们一双双恳求的眼睛,坚守了十四年。你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底,为大山接生着希望,接生着幸福。你是高原的美丽天使,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你是彝家山寨里伟大的母亲。——大山里的妇产科医生:马丽
“背篼法官”郭兴利:河南开封包青天 四川开封郭青天
郭兴利 年龄:54岁 职业:法官 工作地:四川省剑阁县
【事迹简介】今年54岁的郭兴利,是四川省剑阁县开封法庭的庭长。从1991年起,他已经在这工作24年了。在这里,郭兴利有很强的辨识度,个高,常年身穿法官服,为人随和,人们亲切地叫他“田坎法官”“背篼法官”。
郭兴利一有空就往田间地头跑,主动与乡亲们拉家常,耐心听他们的家事、琐事、烦心事。在办理案件时,尽量用朴实的语言,在自然轻松中达到分歧统一,意见整合;在文书的行文上也尽量体现亲民、爱民之情。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里,是郭兴利在开封法庭的创举。开封法庭位于大山深处的剑阁县开封乡,离县城100多公里。2008年以前,绝大多数地方都不通公路,老百姓到开封乡全靠步行。虽然现在的道路条件已经很好了,但是有些村民还是居住在大山里,要到这些地方去审理案子,郭兴利还是会背上背篼。24年来,郭兴利背坏了十多个背篼,足迹遍布辖区方圆600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颁奖词】
你把国徽装进背篼,也将责任担在双肩。你说你至今没办过一件大案,可你办案的法庭却大得无边。当你把汗水与脚印洒向山村田野,你也把公平正义带到老百姓心间。掌声没有让你的脚步迟疑,荣誉也没有让你的背篼变轻。向着太阳,坚定前行,因为你知道,你是一名基层法官。
“警察”刘军:生死关头不放手 盼望重新穿上警服
刘军 性别:男 职业:民警 工作地: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沙河源派出所
【事迹简介】2013年8月13日,刘军和同事接到一起轿车失窃案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在抓捕过程中,刘军被嫌疑人驾驶的车辆猛烈撞击,生死悬于一线。
两年前的8月13日,正在值班的刘军突然接到失主肖某的报警电话,称在成都五块石华林小区后门的一家洗车店里发现自己被盗的雅阁车,刘军立即和同事赶往现场进行调查核实。蹲守不久,一辆黑色雅阁车驶入民警视线,刘军和同事对车进行了控制,副驾驶位上的男子突然伸手启动汽车,汽车迅速向后倒退。刘军迅速跳上车辆的门框,左手紧紧抓住车门,同时右手持枪喝止嫌疑人。丧心病狂的歹徒,快速将车倒行30米后,车辆的左后侧与水泥墩发生剧烈碰撞,巨大的冲击力将刘军甩出车外,撞在水泥墩上。
经医院紧急诊断,刘军的整个盆骨粉碎性骨折,右大腿主静脉两处破裂,排尿管断裂,大肠破裂,膀胱被刺穿,右侧多根肋骨骨折伤及肺部,右上臂伴有皮肤撕裂外伤。院方立即请来多名权威专家医生对刘军进行会诊,与此同时,成都警方组织精兵强将连夜对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势必要将此猖獗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经过整整24小时的连续奋战,成都警方一举端掉了这个涉嫌非法持有枪支,贩卖毒品的特大涉恶团伙,涉案的五名嫌疑人全部落网。【颁奖词】
一个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的人,必然使一切邪恶胆战心惊。肉体可以粉身碎骨,正气却永远顶天立地!谁说和平年代无战事,在你的心中,每一天上岗都是走上战场,每一次出勤都是冲锋陷阵,每一秒时间都准备英勇献身。让我们向你深深地致敬!
“娃娃书记”楠木灯:为了承诺 退休后回学校当孩子王
楠木灯性别:男 年龄 62岁 民族:藏族 籍贯:四川阿坝 工作地:阿坝 职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业:退休干部
【事迹简介】退休之后,本该在城里尽享天伦之乐的楠木灯把自己留在了艰苦的高原地区,不求名不求份,甘当孩子的陪读员;只因为他关心孩子,关爱孩子,也因爱而诺,使“诚实守信”折射出人性之光。工作期间和退休后一直心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他在任麦昆乡党委书记期间,为动员农牧民群众将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向老百姓作出了“为了学生,退休后伴读四年”的承诺。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由27人增加到了700余人。
2006年8月至今,楠木灯同志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放弃了县城舒适的生活,至今仍留在学校当着“名誉校长”,管理、照顾学生,他坚持每天早晚陪学生出操、伴读、接送学生,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对于坚守的理由,他这么说:“我爱这些娃娃,我离开他们受不了,他们不能不上学。”
【颁奖词】
是灯就得亮堂,是金子就会发光。你用一颗金子般的心,点亮了一盏灯,燃起了高原上求学儿童的希望。楠木灯,一盏温暖明亮的灯,映照在高原上。当一只又一只雏鹰展翅飞翔,欣慰的笑容,就会在你那不知疲倦的脸上,悄然绽放。
“高原汽车兵”李刚:拒绝高薪职位 只为坚守川藏线
李刚 性别:男 年龄:32岁 工作地: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 职业:汽车兵
【事迹简介】李刚,是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的一名汽车兵,今年32岁的李刚已经在川藏公路上跑了14年了。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一路西行,3000里川藏线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的禁区。从1954年开通至今60年来,一代又一代汽车兵奔跑在这条被人们喻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险的公路上,前赴后继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本来有很多机会李刚可以选择离开,但他却用一颗赤诚之心,用钢铁般的精神和侠骨般的柔情融入到了这条西部奇路上。
14年来,李刚在这条铁血大动脉上已经执行了近90趟的运输训练任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汽修技能,李刚还主动承担了整个梯队的收尾救急工作。只要一上高原,他就总是最后一个出发、最后一个到站、最后一个吃饭、最后一个睡觉的人。
【颁奖词】
被称为西部奇路的三千里川藏线,险象环生,步步艰难。走一趟已让人心惊胆战,你却走了十四年。九十个来回,步步丈量着你的胆识;十四个春秋,日日浸透着你的情感;长路无语,默默铭记着汽车兵的功勋;高原作证,那里有你的骄傲与自豪。
“村小夫妻”张兴琼、廖占富:乡村里走出几十个大学生
张兴琼 性别:女 年龄:51岁 职业:乡村教师 工作地:四川巴中
廖占富 性别:男 年龄:43岁 职业:乡村教师 工作地:四川巴中
【事迹简介】巴中市通江县东北部的火天岗村有一座小学,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师。几十年来,教室几度翻新,学生走了又来,而老师始终是一个叫张兴琼的女人。在另一个山头上的石庙子村小学,张兴琼的丈夫廖占富正在教孩子们唱儿歌。和妻子一样,廖占富也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几年前,他和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张兴琼一起在火天岗村任教,当时火天岗村小也是远近闻名的夫妻小学。
1980年,17岁的张兴琼高中毕业,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了到镇上工作的机会,成为了火天岗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每天与孩子相伴,受到乡亲们的尊敬爱戴,日子虽然清苦,张兴琼倒也乐在其中。1988年,廖占富来到火天岗村当上了一名代课老师,在陌生的山村
【事迹简介】三年前,作为一名志愿者,秦坤参加了一个上百人的手语活动,现场几百人表演手语舞,没有喧哗,所有语言靠双手表达,这个场面让他很吃惊。在秦坤看来,手语是很美的艺术,它不应该只是聋人的专利,于是开始了手语的学习。
秦坤觉得多数的正常人并不了解聋人的世界,他有责任去搭建起有声与无声世界沟通的平台。在同伴共同努力下,他们制作了许多宣传手语的公益短片,而且创办了一个新节目——《欢行手语》。为了满足聋人孩子看海的梦想,并且向全社会推广手语,秦坤登上了《梦想秀》的舞台。秦坤凭着自信、阳光和快乐感动了现场的梦想评审员和观众,最终获得了两项大奖和50万元的梦想启动金。随即,秦坤创办了“欢行公益”组织,组建了团队,很快带着一些聋人孩子去了三亚,帮助他们完成看海的梦想。【颁奖词】
你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无声的世界。需要怎样善良和细腻的爱心,才能和他们一起感同身受。当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你舞动手语时,世界变得温暖而明亮。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最动人最欢乐的风景。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于敏——报国心皎洁
1.适用范围:
为科学献身
拼搏
爱国
敬业
刻苦
艰辛
艰苦条件取得成就 2.他自己说:
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并且更快。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 3.个人简介: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4.名人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 钱三强)
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学家 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 朱光亚)
④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
5.节目摘录: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宁静以致远 鞠躬而尽瘁;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觉得很平凡就好。6.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7.相似人物:钱学森(民族脊梁)
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朱敏才
孙丽娜——为霞尚满天
1.适用范围:
奉献
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 艰苦条件取得成就 2.他自己说:
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
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3.人物简介: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
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4.节目摘录:需要外迁到黄冈,村民们很不理解;30年党龄的老赵 放弃内安 选择外迁到黄冈;老人不外迁,儿子不能尽孝,母亲赶了五公里山路送儿子;逢年过节父母亲生日忌日都是想老家的时候。5.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尖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6.相似人物:乔宗旺(2014最美村官获奖人物)
张纪清(炎黄)——涓滴见沧海
1.适用范围:
平凡 爱
带动建立了300个爱心团队
榜样
舍己为人
奉献 2.他自己说:
不是我在做人人都在做 只不过我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罢了;从小被祖母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一直在教导只有两句话:“长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后代,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也算是吧)3.个人简介:
张纪清:大爱深沉(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4.节目摘录:白岩松评论”这个名字我们谁都知道,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汇款人炎黄;在张继清看来,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通过养殖技术致富,手上有了几万多块钱的存款,但是在这时候他致富的脚步却停了下来,他卖掉厂房的设备,辞退厂房的职工,资助孩子,资助残疾人,资助敬老院←首次使用”炎黄”的花名汇款,把镇政府给他看病的5000元慰问金,捐给了当地的敬老院。人的一生,你的成长,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所以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个崇高的事业,这只是别人帮助你的回报。一个人带动了一座城建立爱心团队。5.颁奖词:
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6.相似人物: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陶艳波——爱子心无尽
1.适用范围:
母爱
信念
幸福 2.他自己说:
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幸福。3.个人简介:
3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4.节目摘录: 尽量上课跟着老师走,不懂下课不让老师走;为了儿子不停的掉头发;人们说陶艳波创造了一个奇迹,但陶艳波说他获得了幸福。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幸福。5.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抗争。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相似人物:陈玉蓉(为救孩子而暴走的妈妈)
木拉提——忠诚印寸心
1.适用范围:
爱国
艰辛
敬业
牺牲自己为他人
付出 2.他自己说:
今天,我再在这里,明天,我不知道在哪?我有可能牺牲,但我这个工作挽回的是十几条人命;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3.个人简介: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
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4.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
5.相似人物:2011年感动中国 海地中国维和英烈(李钦、钟荐勤、和志虹)
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1.适用范围:
医德
敬业奉献 2.他自己说: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
3.节目摘录:时间的刻度是坚守的长度 也是医者仁心的温度。2010年获得了麻风病领域的最高奖项 ——马海德奖。退休五年,他至少到镇上出诊一次,到麻风病村看望一次。这个世界上大概在安背村之外,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但他觉得: 这辈子值了!几十年为了他的病人。4.个人简介: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5.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6.相似人物:胡佩兰
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朱晓晖——仁孝行于家
1.适用范围:
孝敬
美德 2.她自己说:
一路支持我的人太多了,需要感恩的太多太多了。
3.节目摘录:事迹:孝敬、热爱父亲。一切为了父亲 去菜市场捡菜维持生活。学会了担当,爱好:写诗。现在在当地孔子学堂做义务教师。4.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5.相似人物:2012感动中国 ——何玥
师昌绪——忧国不谋身
1.适用范围:
爱国
科学
奉献
敬业 2.(1)他自己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
6.相似人物:2013感动中国 黄旭华:誓言无声
河南陇海大院——和风春满园
1.适用范围:
友情
爱
集体
团结 2.他们自己说:
事虽小,但一做好多年。让他们放心、安心,因为陇海大院有真情,39年不离不弃,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3.人物简介:
陇海大院:爱意满园(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
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
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4.节目摘录:照顾高新海,这就是一个普通大院发生的爱的故事。邻居们包揽生活的所有琐事。邻居们每天送他去医院 为他的褥疮换药 为的就是他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大院700多人,除了不能活动的老人,几乎人人都来看他、照顾他。这是一个爱心接力。他们七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很快乐。大院有句歌”相信爱心会创造奇迹”。高新海没自暴自弃,学会了开三轮车,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带着儿时的伙伴上街兜风。三十九年,不离不弃,就这样相伴到老,只为了彼此相伴温暖。
5.颁奖词: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高三作文素材挖掘与积累
第四篇:2014年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
1、黄旭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黄旭华是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第五篇:2008十大真情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08十大真情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真情,站立成树(2008
真情人物)
2008真情人物颁奖盛典,于 以“真情,站立成树”为主题的12月26日晚在东视剧场举行,由全国观众参与投票、并综合9位推委意见产生的十位“2008真情人物”也于当晚揭晓。
这十位真情人物分别是:1.身患重病, 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法海;2.照料亲人,勇挑重担的顽强少年马鹏飞;3.赛场内外,两个人的奥运情缘周苏红、汤淼;4.卖炭为生,捐款万元的古稀老人陆松芳;5.感天动地,捐肾救人的汉族姑娘王燕娜;6.不远万里,支教中国西部的美国外教丁大卫;7.不畏恐吓,揭露满报真相的新闻记者孙春龙;8.克服残障,传递声音的盲人团队“1+1声音工作室”;9.危难面前,不离不弃的生死恋人郑广明、贺晨曦;10.强忍剧痛,抢救灾民的钢铁战士严情勇。
1、余法海:为烈士寻亲奏响“集结号”
余法海:为烈士寻亲奏响“集结号”
余法海今年57岁,是湖北省赤壁市公安局的二级警督。1983年全国严打时,他因业绩突出被公安部授予一等功臣,这是当年湖北省公安系统唯一的最高级别奖励。1989年,他因连续高强度工作患上了肾衰竭,生命垂危。2003年,一家部队医院收治了重病中的余法海,想方设法为他找到了肾源,及时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此后余法海逢人便说,“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生命之光是社会各界无数好心人给点亮的,我活着就要想办法为大家做些事情,否则我会感到内心不安。”
2005年7月,病退后到当地文史委做文史整理工作的余法海,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调查羊楼洞某处山坡上的一个墓群。拖着还未康复的身体,余法海前往离市区数十公里,当时还未通公路的羊楼洞村。四次寻访未果后,余法海终于找到了那片被人遗忘的荒凉墓地。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时期,这里曾驻扎过解放军六十七野战医院。医院组建的3年多时间里,先后收治了30 00多名伤兵。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较差,有些重伤员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了,遗体就埋在村里。后来,野战医院撤离,围护墓地的土堤和竹林逐渐毁坏,这片墓地也渐渐被人遗忘。
余法海统计,墓碑一共有142座。他们来自24个省区118个县市,共涉及21个军35个师87个团,主要是一野、三野、四野在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烈士,还有10多名在南方剿匪牺牲的公安烈士。
据周围村民反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来就没有人前来祭奠扫墓。为了寻找墓碑背后的故事,余法海按碑文记载的地址,给烈士家属一一写信。余法海还按墓碑的排列顺序,逐一列表排号,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死因,等内容一一造册。可是事情的进展却异常艰难,有40多封信被打上“查无此人”的字样被退回。
五十多年骨肉分离,142个亡灵无人祭奠,这一切让余法海寝食难安。为了给烈士寻找亲人,余法海开始了寻找烈士亲属的漫漫征程。两年多来,老余倾尽家资带病寻访,从没想过放弃。由于有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和经费,不得已他忍痛卖掉了自家的小平房,临时借住单位同事的房子,甚至还用过孙子的压岁钱。虽然困难重重,余法海仍有不小的收获,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为8位烈士找到了亲人。2006年底,外出寻访归来的他又病倒了。由于动用了准备做检查化验的钱,盲目服药使他体内抗排异药物浓度过高,他瘫在床上近三个月。2007年夏天,他在寻亲路上因为淋雨住院三天,险些丢了性命。但是他说:人死了荣誉不能死,身体垮了精神不能垮。
2007年春节,余法海已经给二十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就在这一年,当地政府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成立了一个给烈士寻找亲人的特别工作组。社会各界也纷纷关注此事。
2008年清明节前夕,余法海又为一位名叫唐文英的烈士找到了亲人。唐文英两个弟弟和两个侄子,特地从家乡河南邓州市赶到赤壁市羊楼洞,接英灵“回家”。
如今,在各界的协助下,余法海和特别工作组已为86位烈士找到了亲人。老余还想着,如果将来要能在羊楼洞修个烈士纪念碑的话,这142座低矮的坟茔看上去就不再那么寒酸了,那142个英年早逝的生命,也能在这里找到各自的归宿。他说:“有个碑才能有个纪念,我的希望就是悲壮而不荒凉,英勇而不寒心。”
【颁奖词】余法海就像一株为烈士遮风避雨的大柏树,他不顾身体病痛,遍访二十余省市,为死难的烈士寻找亲人,表达了一个共和国公民对英雄的敬重,只有不忘记英雄的民族才会产生英雄。余法海也因为他对英雄的敬重,而得到人们的敬重。
2、马鹏飞:挑起生活重担的好少年
马鹏飞:挑起生活重担的好少年
马鹏飞今年13岁,刚从沈阳市柳条湖小学毕业。早在小鹏飞几个月大时,妈妈便弃他而去,接着父亲也离开了这个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小鹏飞5岁那年,奶奶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小鹏飞日夜守在奶奶身边,不停地劝着绝望难过的奶奶:“ 不要怕,今后我就是你生活中的眼睛,给你领路。”边说边用小小的手轻轻地擦着奶奶眼角的泪水。在医院里,他每天给奶奶打水、喂药、喂水、喂饭,睡觉前给奶奶洗脚。晚上不管多困,他都坚持起来陪奶奶上厕所。
不久,奶奶又得了颈椎病、心脏病、末稍神经坏死等病症。为了治病,奶奶卖掉了仅有的住房,与小鹏飞在外面租房住。尽管日子十分艰难,但小鹏飞从没有在奶奶面前叫过苦,他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奶奶生活的重担。7岁那年,奶奶大小便失禁,小鹏飞为奶奶脱下脏衣裤,一点一点地用温水擦干净奶奶的身子,又为奶奶擦上爽身粉,换上干净的衣服。擦洗身子后,小鹏飞又将奶奶换下的衣服慢慢地洗净。9岁那年,奶奶的糖尿病加重了,每天早晚都得到社区门诊所扎一针胰岛素来缓解病情。这年的大年三十,当其他人正沉浸于节日的欢乐时,小鹏飞却领着奶奶走了一家又一家医院。春节期间社区门诊放假整整六天,小鹏飞心里清楚,奶奶不能离开胰岛素,现在唯一能给奶奶注射胰岛素的只有自己了。可真的要给奶奶扎针时,9岁的小鹏飞觉得这针比扎在自己的身上还要疼。胰岛素一点点注入到了奶奶体内,病情得到了控制。扎完针,坚强乐观的小鹏飞第一次抱着奶奶放声大哭了起来。
无论春夏秋冬,小鹏飞总是在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帮奶奶准备早饭、午饭,再给奶奶打针、服侍奶奶吃药,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再跑回家,给奶奶热饭。晚上放学,他总是早早地回家陪奶奶。由于奶奶患有糖尿病,马鹏飞必须精心安排奶奶的饭菜,主食总是粗、细粮搭配,渐渐地成了奶奶的配膳小厨师。
现在的马鹏飞早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月领到奶奶微薄的退休金后,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去药房买来这个月奶奶治病的各种药,接着再去交水、电、煤、电话等费用,最后除去必须购买的生活用品后,余钱就是这个月的生活费了。虽然每月生活费很少,但在马鹏飞的精打细算下,基本能保证祖孙俩生活安稳。每当过年过节,奶奶生日,小鹏飞还会省下钱来给奶奶做点好吃的。去年,他从电视里学会了红烧鲤鱼的做法。吃饭时,他将大块鱼夹在小碗里,弄得碎碎的,一点点挑出里面的刺,喂给奶奶。奶奶让他吃鱼,他却只吃里面的姜、葱和碎鱼末,用鱼汁儿拌饭,把剩下的大块鱼留给奶奶下顿吃。他说:“奶奶,我吃肉的日子在后头呢。我要挣钱让奶奶天天吃肉,吃个够!”
马鹏飞上学读书比同龄人更勤奋。因为家庭贫困,他很少给自己买课外书。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时,料理完家务后,他常常带着奶奶去书店看书。每次去书店,他都要给奶奶带上水,药、凳子。到书店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奶奶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然后每隔半个小时过来看一看奶奶。在日记里,他写到: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最理想的大学,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同时尽全力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帮助他的热心人!
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的马鹏飞多次获得沈阳市“优秀学生”称号,今年更被评为沈阳市“感动校园好少年”。
【颁奖词】马鹏飞就像一株经历风雨依然茁壮成长的小白杨,他缺少滋养但却顽强成长,他肩膀柔弱却勇敢担当,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亲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坚强。
3、周苏红、汤淼:两个人的奥运情缘
周苏红、汤淼:两个人的奥运情缘
2006年,中国排坛的“金童玉女”——28岁的女排队长周苏红和25岁的男排主力汤淼领取了结婚证书。在国家队,周苏红和汤淼都打主力接应二传位置,同样身披7号战袍,拥有超高的人气。汤淼说,排球对他而言承载了太多的回忆,有苦涩更有甜蜜。
2002年汤淼入选国家队,第一次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见到了大自己3岁的周苏红。出于训练需要,周苏红和汤淼经常在场边观摩对方的训练和比赛,俩人都被对方在球场上的出色表现深深打动。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因为那时,中国女排正在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海队主力汤淼则要辗转于各个赛区打联赛,两人只有利用国家队集训的机会,在北京多见上几面。集训结束后,俩人又各自开始了南征北战。尽管每年见面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1个月,周苏红每晚总是能够准时收到汤淼发来的问候短信。
因为训练任务重,两人没有时间筹办婚礼,他们相约要一同参加北京奥运会,计划用一枚奥运金牌来庆贺自己人生最甜蜜的时刻。然而,就在备战奥运最紧张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7年6月13日,汤淼随俱乐部球队前往俄罗斯参加友谊赛,却在训练中意外摔碎颈椎。剧烈的疼痛让汤淼一度处于昏迷状态。醒来后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国。汤淼说,我要回去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想见她,我想要死也要见她最后一面。
见到妻子周苏红时,汤淼已经不能言语,就连自主呼吸也很困难。但是周苏红没有哭,总是以微笑面对丈夫,她的坚强和乐观给了汤淼很大的勇气。渐渐地汤淼恢复了自主呼吸,保持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汤淼意外受伤后,周苏红在博客中写下这样的文字,“我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是当灾难发生 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坚强!《阳光总在风雨后》是我一直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一直信奉的一个信念,所以我相信这次也是一样!锤锤(汤淼小名)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时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不到2年的时间,周苏红决定要以运动员特有的方式,鼓励汤淼顽强地活下去。为了实现两个人的奥运梦,周苏红在汤淼病情稍微稳定后就回到国家队参加训练,即使汤淼转到北京进行康复训练后,两人见面的机会依然少得可怜,但思念的背后却酝酿着甜蜜。
2008年8月23日,奥运会女排季军争夺战正式打响。这也是队长周苏红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最后一场比赛。最终,女排姑娘以3比1战胜了古巴队,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铜牌,在人们欢呼的时刻,汤淼却默默流下了眼泪。
周苏红说,这届奥运会的这块铜牌,中国女排赢得并不轻松,虽然汤淼不能到现场观战,但自己在场上的每一秒钟都能感受到丈夫默默地支持。更让周苏红高兴的是,从卧床不起到每天坚持坐着看奥运,汤淼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治疗过程虽然很艰巨,但是她和汤淼都没有放弃。
现在汤淼在北京就医已有一年的光景。奥运结束后,周苏红终于不用再为训练和比赛牵挂,她搬进了病房,一心一意照顾丈夫汤淼。按她的话说,就是24小时陪护。汤淼说,自己欠妻子很多,唯一的回报就是加紧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虽然他清楚奇迹不会马上到来,但他愿意用一生去等待。【颁奖词】周苏红、汤淼就像两株并肩而立的玉兰树,他们面对人生路上的坎坷,相互扶持,坚毅顽强。奥运赛场上,他们绝不言败;人生旅途上,他们也永不服输。他们用自己的脚步,诠释着体育人的拼搏精神。让我们再次对周苏红、汤淼表示祝福。
4、陆松芳:为灾区专款万元的“卖炭翁”
陆松芳:为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炭翁”
浙江德清新市古镇的陆松芳,今年已经78岁了。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拉着八百多斤的运煤车走街串巷叫卖,每卖光一车煤,他大概能赚到16块钱。但这位贫穷的老人,却在汶川地震后,一下捐出了一万一千元。这些钱,他要不吃不喝两年,卖掉五十多万斤的煤才能赚到。
陆松芳是新市厚皋村人,育有一子一女。老人从小丧父,母亲艰难地抚养着两个儿子,如果没有周围邻居的帮忙,他也许活不到今天。所以母亲常跟他说,以后长大了,要报答大家。他也常对自己的子女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要记着人们的大恩。
陆松芳从58岁起就在德清租房独立生活,每月房租30元。那是一间只有五平方的小木屋,没有电视、电话和其他家电,只有床和一张说不清颜色的小矮桌,条件十分简陋。儿子让他搬回厚皋村住,但他一直没同意,他说,住在这里出门拉煤饼方便。不管严寒酷暑,他送煤的车从不停,他的腰也因长年劳累而佝偻。陆松芳的老伴多年前就过世了,两个儿子住在新市镇附近的厚皋村,都是当地一家造纸厂的工人。儿子反复劝他回家享享清福,家里房间也给父亲空着,但他却坚持自食其力。
送煤饼的活又脏又累,每百斤送到对方那里按照路程远近收费2至3元。人力拉车速度慢,老人年事已高,电动车几分钟能开到的地方,他差不多要半个小时。一车煤饼八百多斤,一天下来要送上两至三趟,每天只有30多元的收入。虽然收入微薄,老人却把省吃俭用的钱,几乎都用来帮助别人,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间断。建造新市大桥时,老人捐助了600元;几年前,镇边的凉亭拆了没造好,他出资一万,说这是大家避雨的凉亭,一定要造好。包工头被感动,说让我出一千元,也尽点心意,老人就拿出了九千。今年2月的冰雪灾害,老人不仅自己带头上街扫雪,还自掏腰包买了五十把铁锹,发动其他居民一起扫雪,因此还被当地电视台授予“风雪中的感动·百姓风尚奖”。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陆松芳在路边店里看到了电视报道。陆松芳的心被揪起来了,“我们从小自己苦死了,讨饭,现在救灾,我们应该支持。”5月14日早上,陆松芳来到了新市南昌社区办事处,掏出了1000元现金和三本共一万元的存折,表示要捐献给四川汶川受灾群众。社区领导了解他的情况,不肯收他的钱,让他捐一千就好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钱来之不易,社区的人打电话给他儿子,想让儿子劝劝他,但是他却非常坚决。得知社区只受理现金捐款,陆松芳来到银行,排队将万元存折换成了现金,然后返回南昌社区,将钱送到了社区工作人员手里。
当地一个企业家看到了陆松芳为灾区捐款的事,深受感动,想把陆松芳聘为名誉职工,每月发放1000元的工资。陆松芳却拒绝了,他说“要吃饭还有儿子会养我,不需要那么多的,我自己够用就行了,要你们那么多钱干吗用。”
老人对生活没有什么奢求,每天虽然很累,但他很快乐。他唯一的愿望,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陆松芳说,人应该有良心,这样活得才踏实。
【颁奖词】陆松芳就像一株历经沧桑的老槐树,他遍布城市乡村,田间地头。它普普通通,貌不惊人,但正是有了这一株株滋养大地、不求回报的槐树,才撑起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
5、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
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
2007年9月的一天,23岁的汉族姑娘王燕娜在报上得知17岁的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身患尿毒症,急需肾脏移植挽救生命。经医院检查,毛兰江父亲血型不符,母亲患有慢性肾炎,其他家属也因种种原因不符合捐献条件,毛兰江只好依靠每周四次的透析勉强维持生命,昂贵的医药费很快花光了这个家庭30万元的积蓄。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父母卖掉了房子。得知毛兰江的不幸遭遇,王燕娜忍不住为这名维族少年的生命担忧,她觉得应该为毛兰江做些什么。
第一次去医院看望毛兰江时,王燕娜就想过要捐肾。但当时谁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全家人都帮不上忙,素不相识的汉族姑娘就更别提了。但王燕娜没有放弃,她老往医院跑,积极要求医院为她做配型检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个汉族姑娘和维族小伙的16项配型居然全都吻合。医生说这种几率在医学上只有十万分之一,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非亲属的维、汉人士之间做活体肾移植对医院来说是一个新课题,然而更大的挑战却来自于医学伦理学和对器官移植条例的解读和探讨。虽然配型成功,但王燕娜的捐肾请求还是被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会议拒绝了。伦理委员会认为王燕娜太年轻,还没有结婚,捐肾的想法可能出于一时冲动,专家告知必须有亲属签字,希望王燕娜再回家仔细考虑。为捐肾所做的一切,王燕娜一开始都瞒着父母。此时不得已的她只好告诉了父亲。
王燕娜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母亲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天天药不离口。两个弟弟一个大学刚毕业,一个还在读大专。王燕娜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如今一家五口和几位亲戚都住在位于乌鲁木齐的一幢四层老旧民房的二层。做肾移植手术的事,王燕娜始终对母亲守口如瓶。看到女儿决心已定,父亲不再阻止,只是对她说:“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爸爸都会陪着你往前走!”
此时的毛兰江已经被尿毒症折磨得脸上没了血色,两条腿变得很细很细,由于饱受重病折磨,毛兰江常常心事重重。“谁见了他都会想方设法挽留他的生命的。”王燕娜铁了心,“只要配型成功,我捐定了。”王燕娜的无私和勇敢和坚持打动了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成员,他们最终同意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跨民族、非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
2008年3月27日上午,王燕娜和毛兰江一起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手术,医护人员成功地完成两人的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室外,两位父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难料的命运和无私的大爱把这两家人连在了一起。毛兰江母亲激动得泣不成声。她紧紧握着仍在昏迷中的王燕娜的手说:“娜娜,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毛兰江。你就是我的女儿!我的汉族女儿!”王燕娜的母亲徐新花直到手术成功以后,才从乌鲁木齐电视台的报道中得知女儿捐肾一事,她说:“哪个妈妈不疼自己的女儿,我也不想她受苦。可是既然捐了,我就要好好照顾她,让她早日康复。”
如今,毛兰江已脱离手术危险,开始在病床上温习功课;王燕娜手术后恢复得很快,已于4月7日就出院回家,现已被新疆大学法学院破格录取。面对大家的赞誉,王艳娜说:“捐肾什么也不图,就是看到毛兰江有困难,想帮帮他。”8月初以王燕娜为原型的独幕剧《姐弟情深》在乌鲁木齐市公演。人们希望,舞台能够重现汉族女青年王燕娜的事迹,让各族人民铭记那感人的一幕。【颁奖词】王燕娜就像一株婀娜多姿的“沙漠公主”红柳,它遍布新疆的戈壁荒漠、不仅为人们遮挡风沙,它还以其秀丽的绿叶、艳丽的红花、柔韧不折的枝条、迎风起舞的婆娑姿态,带给人美的享受。
6、丁大卫:支教中国西部的美国人
丁大卫:支教中国西部的美国人
今年是美国人丁大卫来到中国的第十三个年头,也是他在西部教书的第十个年头了。在甘肃省东乡自治县,丁大卫说,我很喜欢这里,我和我的妻子在这里很快乐。
1994年,年轻的丁大卫来到中国,在广东珠海恩溢私立小学担任英语教师。一年后,丁大卫萌生了到西部去看一看的想法。他选择了甘肃兰州,前往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当时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老实的大卫跑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算很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要求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不同意,大卫一再坚持,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
2000年,央视《实话实说》对丁大卫进行了专访。崔永元问他,“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说到这里,大卫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家当: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一本相册;一副用相框镶好的家人合影;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一件军装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一双未洗的普通运动鞋;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还有一面随身带着的五星红旗。大卫说,每当他看到中国国旗,他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当年的节目播出后感动了许多人。一晃眼,8年又过去了,丁大卫仍然坚守在中国西部。现在的丁大卫在甘肃省东乡自治县教育局一教研室任教育顾问。原本只会说普通话的大卫,随着和越来越多的东乡人民的接触,已经能非常熟练地运用东乡族语言。最近几年,在大卫的努力下,东乡语和普通话双语字典
也已出版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东乡县孩子都能说普通话。除此之外,他还在县里的“无校村”筹款建起11所学校,东乡县很多地方不通水电,丁大卫把上节目后收到的所有善款都捐献了出来,修建了若干图书室、体育馆,办起了学校。他喜爱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和当地教师一起过教师节。尽管已是教研室的教育顾问了,可是他却从没有放下执教的念头,依旧投身于教育的第一线。他站上讲台,珍惜为孩子们上课的每一分钟。假期,丁大卫组织当地教师,牵头和北京师范大学结成培训合作伙伴,使每一位东乡县教育工作者都有走出去接受培训的机会。大卫说只有教师们获得提高,学生们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有人告诉大卫,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不顾一切地做一些事情,而快要到40岁的人应该现实一些,过条件好的生活。大卫却说,如果每个人都向往享受富裕的生活,而没有人愿意付出,那么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难以过上优越的生活。生活都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他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的满足。自己从没有想过要离开。即使自己以后有了孩子,看着孩子在东乡长大,他也会很高兴。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像东乡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颁奖词】丁大卫就像一株挺立在西部沙漠上的胡杨树,它生命顽强、执着,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茁壮成长,用不屈不挠的身躯给人们带去绿色和希望。
7、孙春龙:揭露娄烦瞒报事件真相
孙春龙:揭露娄烦瞒报事件真相
2008年9月15日,一封《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出现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的博客上,由此引爆了网络。尽管这封举报信随后被
网站删除了,但还是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国务院迅速组成调查组彻查娄烦“8· 1”事故。
8月1日,山西省娄烦寺沟村尖山铁矿发生山体滑坡事故,当地媒体报道称,有11人被埋,事故随后被当地认定为自然灾害所致。这篇报道却引起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的怀疑,他当即赶赴山西娄烦调查,并在死者家属居住的宾馆里核实出41名死者的名单。
8月底,《瞭望东方周刊》刊出孙春龙和特约记者王晓的报道《娄烦:被拖延的真相》,指出娄烦事故中存在瞒报谎报行为。在《瞭望东方周刊》刊出孙春龙的报道后,9月1日,包括网易、腾讯及凤凰网等部分主流网站转载了这篇报道,并且将原文标题改为“山西山体滑坡至少41人死亡只报11人”。但是这些网页随即都被删除了。
稿子的如此遭遇,让孙春龙这样一个就职于新华社所属刊物的记者也颇感无奈,“地方政府肯定公关了,以前我们的稿子也会被一些网站删除”。然而,死者家属对记者的不信任眼神触动了孙春龙,“出于一种记者的职业良知和责任,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做出来”。
9月14日,他在自己的博客里贴出了《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尽管孙春龙9月17日在博客里回复网友时说,自己的“处事原则也很圆滑: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适应,不能适应的就宽容,不能宽容的就放弃”。但是在17日早上,他还是委托合作者王晓从石家庄将博客里的举报信快递到山西省政府,收件人是王君省长。
然而,到了9月19日,孙春龙自己博客里的举报信也被删除了。但是,这封举报信并没有因为部分网站的删除而淹没,而是继续在网上传播,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呈报给了中央领导。正是在9月17日,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马凯在 “有博客刊登举报信反映8月1日山西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瞒报死亡人数”上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进行核查。9月 18日,国务院派出事故调查指导组,赴山西指导调查,孙春龙被邀请同往。
接下来的一周里,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9月21日新华社报道称,山西省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调查组在娄烦召开会议做出严厉表态。当天,《太原日报》刊登了山西省政府娄烦县“8·1”山体滑坡事故调查组关于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箱的公告,开始进一步核实遇难失踪人数。
10月6日,国务院组成山西娄烦尖山铁矿“8·1”特别重大排土场垮塌事故调查组,任组长的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在调查组成立会议上表示,经初步判断,这次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而是否瞒报成了重要调查内容。会议充分肯定了孙春龙那篇报道和举报信,至此,外界才得知,一起最初被当地定性为自然灾害的事故,原来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孙春龙坦言,在这期间,他和《瞭望东方周刊》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回想起死难者家属的眼神,孙春龙说,“只有这一次,我没有放弃”。
【颁奖词】孙春龙就像一株香樟树,它外表粗糙,但内心坚硬,它的体内储存着天然的防腐剂,令蛀虫们望而生畏。
8、“1+1声音工作室”:用声音开启世界
1+1声音工作室:用声音开启世界
2008年9月11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盲人门球预赛的赛场边出现了一位特殊的盲人记者,他就是北京 “1+1声音工作室”的记者杨青风,中国为数不多的残障记者之一。
2006年,25岁的青风在北京联合大学学习针灸推拿。他的双眼只能感知太阳的光源,除此以外,什么都看不见。想到将来,他时常感到灰心失望。就在此时,青风结识了高山。高山于1999年考上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因为眼球震颤,高山看到的东西几乎在大幅度地晃动。
俩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决定一起为盲人群体做点事。对盲人而言,听觉是他们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工具。许多盲人都是电台迷,从小就喜欢广播的青风也梦想着做一档广播节目。
2006年3月,在一家项目基金的支持下,高山和青风筹建了一个视障人声音工作室,取名为“1+1”,希望为残障人士传递信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针对盲人的特点,节目不但在内容上同针对健全人的节目有所区别,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健全人眼里很平常的问题,在盲人的生活中,却可能是无法回避的困
难。做饭时怎么放刀,手才不容易被划到?怎么样分辨钱的面值?盲人按摩店应该怎么装修„„这些都成为了节目探讨交流的问题。
“1+1”工作室经常需进行街头采访的工作,然而因为视力障碍,工作室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过被拒绝的经历。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些被拒绝的经验不但有利于节目品质的提高,更能帮助视障人走出心理阴影。节目开播半年后,“1+1”组织一次了广播节目训练营,鼓励更多年轻的视障人走上大街采访。慢慢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进来,每个人都在尽力融入健全人的社会。不断的尝试,给了他们越来越多的自信。
2006年4月,包头的一家电台作为首个与“1+1”声音工作室合作的电台,每周提供他们7分钟的播出时间。没想到,节目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几个月后,节目播出时间即被延长到了20分钟。如今,全国与“1+1”工作室合作的电台已经有50多家。除了正常的录播节目,他们还被邀请做一些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上海特奥会、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等重大活动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制作每档节目,工作室成员每天需要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我们在电脑上安装了语音软件,还有专门按照盲文设计的输入软件。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能和视力健全人一样上网查资料。现在也出现了盲人手机,就是在手机上安装语音提示软件和盲文输入法。不仅可以打电话,收短信,还能发短信。”青风不但会熟练地发送短信,他和他工作室成员的名片上都有手机号码和MSN,并且建立了QQ群,方便传递资源和收发文件。
1+1工作室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基金会的项目支持和合作电台拨给的少许制作经费。其成员月收入才1000多元,还不如盲人按摩的收入高。虽然经济拮据,但是对他们来说,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自我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我穿梭于喧嚣的城市,虽然看不见脚下的路,但是我依然自信地前行,周围有无数的眼睛在帮我带路”,高山说,健全人士和残障人士加在一起,才是整个社会,这就是“1+1”的含义。他们,虽然看不见光明,却能用声音开启世界,让梦想照进现实。
【颁奖词】1+1声音工作室就像一片火红的枫树林。他们开朗热情,自强自信。他们用声音点亮视障人的世界,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用创造性地工作叩开了残障人梦想的大门。
9、郑广明、贺晨曦:地震中的“生死恋”
郑广明、贺晨曦:地震中的“生死恋”
5·12汶川地震中,很多关注地震报道的观众都对一个瞬间印象深刻:一个瘦弱的小伙子随着担架飞奔,脱下自己的短袖衬衣盖在被救女孩身上。医生给女孩输液时,光着膀子的男孩还不停地对女孩调侃:“现在有两种饮料给你输,一种是可乐,一种是营养快线,你选择哪个呢?”这句逗乐的话让人们在感动之余,记住了在废墟下坚持了104个小时的勇敢女孩贺晨曦,也认识了她的恋人郑广明。
郑广明今年22岁,在成都做服装销售。女友贺晨曦26岁,在北川县农业发展银行任出纳员。5·12特大地震发生前,郑广明正好从成都来北川看望女友。当天下午2点多钟,贺晨曦如常前往营业厅上班,郑广明则在女友宿舍上网。两人分开才不到10分钟,这时,灾难发生了。郑广明感觉房屋摇晃得特别厉害,面前的电脑、桌椅、墙壁就像在波涛中一样,抬头向外望去,郑广明发现整栋房屋已倒塌了一半,不远处的银行瞬间成了废墟。
当时郑广明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电话联络女友,但是没有信号。郑广明开始沿着废墟,寻找女友,一边呼喊她的名字。来来回回找了三遍,都没找到。
听晨曦的同事说没有看到她进办公室,郑广明便把寻找的重点转向人群聚集的地方,他跟随人流出了北川,来到绵阳,打听到了晨曦父母住的地方,出现在从未谋面的女友家人面前。可是,晨曦并没有回家。
绵阳没找到,他马上想到晨曦很有可能还在废墟里,又迅速往北川县城赶。那时北川已经封锁,余震不断。为难之际,听说北川农业银行组织了救援队,郑广明立刻跟着救援队的车回到北川。一进北川就听说县农业发展银行的大楼有生还者。郑广明冲着废墟大声地喊着晨曦的名字。5月16日凌晨4点,废墟下传来女友的声音,郑广明惊喜万分。
原来,在地震发生后,贺晨曦当即昏死过去。醒来时,已经是震后的第四天,她发现顶在自己的背上和腰上的两位原本活着的同事已没有了声息。就在这时,贺晨曦听到了郑广明的呼喊声,没有想到男友能赶来救自己,晨曦也大声地回喊。
但是,银行营业大厅里的水泥、防盗门堵得非常结实,救援人员在两米多高的位置向下作业,难度非常大。救援过程中,郑广明担心女友睡着,不停地陪她聊天,聊得救后他们去哪玩,回忆以前开心的事情,鼓励她,还谈到了结婚。从凌晨到晚上10点08分,历经18个小时,晨曦终于被救援者成功救出,郑广明也寸步不离地陪伴了18个小时。事后,郑广明腼腆地澄清,媒体报道的“守了两天”是夸张了。
郑广明的老家在山东,在成都工作的他,地震后就辞职了,为的是专心照顾女友。贺晨曦可能要休养半年时间,郑广明准备一直陪她,等晨曦可以走路的时候,带她回山东休养。
晨曦是郑广明的初恋。目睹女友经历了这样一场噩梦,郑广明很心疼。他们相恋两年,感情很好。郑广明想好了,只要女友能活着出来,就算四肢全都被截掉,也不会嫌弃她。因为比贺晨曦小四岁,两人恋爱的事情,晨曦家人并不知道。郑广明本想创业出来后再去见她的父母。然而自从郑广明在地震中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贺晨曦的父母家人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个小伙子了。贺晨曦的父母说,“他们什么时候愿意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我们会祝福他们。” 【颁奖词】郑广明、贺晨曦就像一株两叶互生的合欢树,相亲相爱的他们,在大灾面前同命运,共患难。他们用不离不弃的真情故事告诉我们:爱,可以战胜灾难;爱,可以抚平创伤;爱,可以穿越生死;爱,可以创造奇迹!
10、严情勇:抗震救灾钢铁战士
严情勇:抗震救灾钢铁战士
5月19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当二军大医疗队护士长杨亚娟轻轻掀开严情勇粘满泥沙的迷彩服,腰间一道深深的血痕映入眼帘。这是一道用武装带勒了3天3夜的血痕。看着这个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小的坚强战士,杨亚娟的泪水夺眶而出。
严情勇今年18岁,贵州省赫章县人,是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团的修理连战士。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所在部队火速从云南赶往四川灾区。5月15日凌晨,严情勇随部队到达安县高川镇救援。剧烈的地震严重毁坏了道路,上万断粮缺水的群众被困山上。救灾指挥部命令部队火速打开一条“生命通道”。从高川镇的山脚,攀登到群众被困的山顶,道路崎岖,山体多处塌方,单程就需七八个小时。为了尽快抢运重伤员,官兵们采用接力的方法,逐站向上传递药品和食物,再向下传递伤病员。严情勇所在的那段山路,向上攀登需要两个多小时,背着伤员下山得3个小时。他和战友们24个小时连轴战斗,几乎没有休息,全靠少量干粮充饥。
16日晚23时许,严情勇突感腹痛,但急于救灾,没当回事,继续和战友们运送食品和伤员。一直坚持到17日下午,当他背着约50公斤的干粮上山攀登时,阵痛加剧,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针扎般地疼痛。为了不耽误接力的时间,他只是紧了紧腰带,再用武装带死死的扎住痛处,继续往返在“生命通道”上。
19日凌晨6时,已经在“生命通道”上往返了近20趟的严情勇,正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下行进。一阵巨痛突然袭来,眼前顿时天旋地转,忍着刺骨般的疼痛,他不顾豆大的汗珠往下滴,拼命睁大眼睛,使尽最后一点力气,用手撑住地面,将老人稳稳地放在地上,捂着肚子晕了过去。
闻讯赶来的团长立即组织官兵将严情勇送到了第二军医大学设在安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19日9时30 分,成功地为严情勇实施了手术的长征医院普外科陈学云教授等医生走出手术帐篷,眼角泛着泪光向守候在外的部队领导讲述:因为突发嵌顿性腹股沟疝引发肠移位、穿孔,加之发病后继续长时间、高强度负重运动,导致腹内压力不断升高,严情勇送到救护中心时,肠穿孔引发的充血水肿,囊内积液已超200毫升,如果不及时手术,这一段小肠就会坏死,进而危及生命!陈教授说:“就我从医30多年的经历,真的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就可以忍受3天3夜!”
手术治疗过后,尽管严情勇的肠子已复位,可是由于病情拖延太久,大网膜已部分坏死,医生只能对其进行了切除治疗和高位结扎。看着严情勇10个磨
烂了的脚趾和背脊上严重的压痕,还有那为了止痛,用武装带紧紧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现场的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热泪。“一个18岁的战士,竟然能忍住巨疼,坚持投入营救数十小时,这是我们不能想象的!”第二军医大学的医护人员们郑重地向这个“80后”的士兵敬了一个军礼!
护士长杨亚娟说,肠穿孔这种突发疾病最忌讳的就是在发病时吃东西、喝水。严情勇发病的这3天,几乎没有进食。虽然他的背囊里装着水和食品,但他几乎全送给了受灾群众。这为抢救他的生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说,正是严情勇的坚强意志和军人使命救了他。
抗震救灾后,严情勇荣立一等功;2008年10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称号;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号召全军官兵向“钢铁战士”严情勇学习。
【颁奖词】严情勇就像一株俊俏挺拔的水杉树,他有摧不垮的钢铁般的意志,为了父老乡亲,他可以超越生命的极限。做一名军人,他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作为一名子弟兵,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过生命。
特别奖:生命铸就,不朽师魂 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 严
蓉,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语文老师; 张米亚,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 张辉兵,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教师; 汤
鸿,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
苟晓超,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教师; 向 倩,什邡市前底镇龙居小学英语教师; 瞿明容,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教师; 杜正祥,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代课教师;
吴忠洪,崇州市怀远中学英语教师。
【颁奖词】“地震灾区十教师”就像一片静静矗立的白桦林,他们曾用伟岸的身躯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曾用枝繁叶茂书写生命的意义。如今,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用曾经带给人们的震撼,时时唤醒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