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吴孟超院士事迹有感
学习吴孟超院士事迹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学习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学习他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是什么力量支撑吴孟超院士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医学奇迹,是什么精神成就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人生?正是因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吴老才有了为党增光、为国争气、为民造福的自觉行为。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学习实践党的先进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把一生都献给党的事业,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才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培养。大忠大爱成就至善至美,理想信念铸就辉煌人生。从吴孟超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他不愧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光辉典范。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几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一,文革时期由于华侨身份受牵连,党支部停止了他的组织活动,但他仍然坚持交党费,写思想报告。不说去对比当下党内存在的个别歪风邪气,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些参加党校学习渴望成为党的一份子的人来说,也是起到了榜样作用。什么叫爱党?我从吴老身上看到了答案。其二,作为一名医生,他在技术上不断要求自我,提高自我;更可贵的是,他秉承着一颗爱病人的心。他的恩师裘法祖曾说过“医术有高有低,医德最是要紧”。这句话也成为了他教育弟子的谨言。他待病人如春风般暖心窝,冬天查房,会叮嘱学生先把听诊器捂热了。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弯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他还要求护士必须用松节油细心地擦掉病人换药后胶布在皮肤上留下的印痕,不许留下任何痕迹。每个大年初一早上9点,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双手握住病人的手,一个不落地向每个在这里住院的人道一声 “新年好!”。这对医生而言仅仅是举手之劳,却能带给病人很大的温暖。”吴孟超院士是这样解释的。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吴老做到了这一点,而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也要向吴老学习,努力做到。吴孟超院士是我们医务界学习的好榜样。在吴孟超眼里,禁区,不闯永远是禁区;目标,永远是下一座高峰。我们要学习吴老精神,科学没有终点,创新永无止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吴老勇闯禁区、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学习他时刻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已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 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仍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要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的悄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吴孟超院士的感人事迹,展示着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医者的仁心大爱,不愧为我国医疗科学战线的一面旗帜,不愧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他的事迹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从古至今,但凡成功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都是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代社会,像吴老这样的人确实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像他学习,学习他的人生态度。
第二篇:学习吴孟超事迹有感
学习吴孟超事迹有感
通过网络收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妙手仁心 吴孟超》,边看边记,首先看到吴孟超治疗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岁老人吴孟超的苍桑与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吴孟超的那句“一线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给我强烈的冲击力,我看到了吴老的崇高医德。
接下来看到的病例是吴孟超手术割除了一个大如婴儿头的肿瘤,介绍了他鹰爪一样的妙手,源于苦难的童年在马来西亚割胶的经历,他珍藏的那把割胶刀与他在手术台的手术刀也形成了一种对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术的危险性,因为是贴着血管的肿瘤,手术风险具大,访谈吴孟超时他说手术并没有胡乱赌注,而是有着几分把握的。原来在1975年时他就为安徽陆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经验,才以83岁高龄驾轻就熟地为王甜甜手术,从中我看到了吴老精湛的医术
吴孟超,一位从医68年,被誉为“中国外科肝胆之父”,是我国最优秀的肝胆外科专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孟超创立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的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他完成了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当人们把“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美誉送给吴孟超时,他同样对这项事业有着深深的感激。“能用学到的技术为人民解除痛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
走进吴老,我们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吴老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钦佩、感人肺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医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吴老的这种理想抱负,为成就事业定好人生坐标。我们要学习吴老数十年如一日,在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第一线上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以吴老为楷模,努力学习,充实生活,向吴老看齐,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心怀病人、苦练技能、勇于创新,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医疗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老的事迹平常而感人,吴老的人格平凡而伟大。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他不仅是肝胆方面的“名医”,而且与人民肝胆相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一生忠诚自己的信仰、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无私奉献、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特别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时刻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社会。
吴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点燃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信仰之路,作为一名青年学生,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应该像吴老一
样,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医疗卫生事业中去,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始终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第三篇:学习吴孟超事迹有感
学习吴孟超事迹有感
坂东镇中心小学本部小学 邱建梅
学校组织学习了“人民的好儿女——妙手仁医吴孟超”之后,我被吴孟超的敬业精神、高尚医德、先进事迹所深深感动。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吴老的敬业精神。他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他创造的“吴氏刀法”以精准见长、快速著称,心到刀到,如行云流水。即使这样,他仍不顾89岁高龄,坚持每晚在卧室继续工作,双休日经常到病房查房,撰写论文,并且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术,在这样的高龄仍能精神饱满地坚守岗位忘我工作,让我特别感动,同时我联想到自己,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呢?
首先,我要学习吴老踏实的工作态度,朴实的做人风格。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应该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因此,无论是课前的备课,课上的教学,还是课后的批改及总结,都要尽力将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的起学生家长,对得起学校的培养,让社会满意,这才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
其次,我要学习吴老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只是脱离实践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太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严格以执行教学目标要求自己,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断向科学的殿堂迈进。
再次,我还要学习吴老对待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他视病人为亲人,冬天查房时,他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系腰带、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方便穿的地方„„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很繁杂琐碎,我应该向吴老对待他的病人那样,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对学生有爱心和包容。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遇到问题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激励他们朝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吴孟超医生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一辈子好好学习。
第四篇:吴孟超事迹有感
《吴孟超事迹有感》
观看了吴孟超院士的资料片,感动之余,不禁为他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为共产党员立起了标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在学习中要注意“知不足”、“不知足”。
在爱党爱国上“知不足”。由于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爱,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文革开始后,因受华侨身份牵连,党支部停止了他的组织生活。但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坚持交党费,写思想报告。作为青年党员就要学习吴孟超的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党争光、为国争气,作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和终身追求。
在服务群众上“知不足”。当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费紧张时,有人建议医疗费涨价,却遭到吴孟超的强烈反对,“老百姓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个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发展为了谁?如果大楼建高了,盖好了,而老百姓却看不起病,我吴孟超不会开心啊……”为了给病人省钱,他做了三条规定:只要确保疗效,用药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不准给病人过度检查等。党员干部就应当像吴孟超那样,坚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让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做事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爱岗敬业上“不知足”。吴孟超对技术可谓是精益求精,炉火纯青——他创造的“吴氏刀法”以精准见长、快速著称,心到刀到,如行云流水。即使这样,他仍不顾89岁高龄,坚持每晚在卧室继续工作,双休日经常到病房查房,撰写论文,并且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术。我们应当学习吴孟超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能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
究竟吴孟超精神是什么呢?是爱党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等,还有就是他的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生,时刻将履行医生职责放在第一位,他的这种精神在向我们诠释者什么才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干好一行。
吴孟超同志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他从医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治了无数患者: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断法”,使肝脏手术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他把我国肝脏外科事业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最近国际有关组织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孟超这些年获得了诸多荣誉,很多人说他“值了”,但他并不以此为炫耀的资本,他说“就我的人生来讲,这些东西确实够多了。但是要说“值”,它究竟值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是,它凝聚着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吴孟超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着自己的话,他视病人为亲人,处处为患者着想,吴孟超同志的精神和品格,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实践着人民的期望。学习吴孟超精神,除了学习他爱党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和种种先进思想精神之外,还要学习他的医者仁心,其实不单是医者,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一颗爱民的仁心,只有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实现,伟大的精神才能更好传承,和谐的社会才能建成。
第五篇:读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有感
读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有感
最近在观看了吴孟超院士的很多先进事迹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几十年来,吴老用他高超的医技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和钦佩。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手术台的第一线,时至今日已累计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成功率达到98.5%,把一个个垂死的病人从鬼门关挽救回来;作为一名老师,他自编教材,亲自示范,把他独创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进修学生,带出了1000多名“吴氏刀法”的传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心向党、立志报国,他一生都忠诚着自己的信仰、并用自己的行动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此一位技术高超、成就卓著的名医,怎能不让人敬仰呢?然而吴老最令我钦佩和感动的不是他的高超的医技和伟大的成就,而是他的认真、负责、虚心上进,更是他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高尚医德。吴老曾说过:“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冬天查房,他总是先把自己的手焐热,再去触摸病人的身体,还常常用额头去感觉病人的体温。做完检查,他也不忘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还摆好床下的鞋子。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病人有个好身体,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天下的所有医务工作者诠释了“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一个真正的名医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便是“仁心”,医生不仅要治病人的病,更要治病人的心,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医。吴老正式这样一位名医,他高超的医技和无微的关怀,不仅治好了病人的病,更治好了病人心里上的疮口。作为一名医学生,这些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经济利益高于一切,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不浮躁,不唯利是图,把病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是每一个医学生最应该做到的事。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吴老的精神,学习吴老的负责敬业,处处为病人着想,真正做到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这才不失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才能保证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