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监系统“十一五”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材料——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
质监系统“十一五”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
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隶属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市级综合性产品质量检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和院班子领导下,我院按照省、市局和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信息为质量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思路,紧密结合本院实际和质监系统工作重点,开展质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在人员和资金少、基础设施和条件薄弱的情况下,不怕辛苦、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应用现代化信息服务技术,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建设在质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阳光质监、效率质监和数字质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院领导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组织机构、经费保障、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在基础建设方面,我院适时改造了互联网接入方式等硬件设施建设,按照金质工程(一期)的要求,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市局和兄弟单位的肯定。在电子政务工作方面,我院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办公,实现公文传输电子化。在网站建设和应用方面,我院按照省政府信息发布的十二类规范要求,对市院门户网站进行多次改版,推进了政务公开,搭建了与公众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提升网站水平,更好展示质检系统形象。
早在2004年,我院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宣传、服务平台,随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原有网站无论栏目上的设置还是功能方面都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我院网站建设按照政务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不断增强网站应用功能,提升网站服务水平,先后三次改版建设。通过对院网站外观的美化,内容的充实,做到了图文并茂,使之更加简洁、美观和实用,增强了网站的可读性。通过主动收集和及时发布质检信息,“十一五”期间网站信息发布量达1500多条,使网站平台真正成为了我院信息化应用的窗口,提升了网站的利用率和应用水平,有力地宣传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三、优化内部流程,以信息化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我院应用“检测业务管理系统”软件,从业务受理、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批准、报告打印、报告抽查、仪器设备管理、标准档案管理、客户资料管理、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等环节都实现微机网络化操作,对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出具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彻底杜绝了流程混乱、同一样品重复出具检验报告等现象,实现了检验报告和检验结论的公正、规范、准确,使得检验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监督,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独立性、公正性。
几年来,我院遵循“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原则,强力推进应用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电子政务和质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对我院“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把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推上更宽更新的台阶。
第二篇: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介绍
本院是政府依法设立和授权的第三方综合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本院(中心、省站)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三合一”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审查验收。设立在本院有三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和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两个全国生产许可证审查机构:全国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和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审查机构(3);五个广东省级检验站:日用化工产品、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包装产品、鞋类产品、钟表产品。本院(中心、省站)技术雄厚,拥有原值一亿多元的大批先进检测设备,检测能力齐全。
具体的检测类别有:
1. 各类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微生物检验;
2. 化妆品、洗涤用品、香精香料、化肥、油墨和各种日化用品,原材料、金属材料;
3. 冶金建材产品、铝合金门窗、塑料塑钢门窗、化学建材、胶粘剂制品、涂料和油漆、装饰、装修材料、室内环境污染、空气质量、装修材料放射性检测;
4. 塑料、金属、纸、陶瓷、玻璃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复合材料、保温容器、印刷品、通用和日用机械、钟表、日用五金、家具、燃气和厨房用具;
5. 橡胶制品、皮革制品、各种鞋类、玩具、文体用品等;
6. 家用电器、照明电器、汽车电器、医疗电器、低压电器、变压器、电池、灯具、中小型电机、电子电器和广播电视、电工材料等;
7.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信息软件产品等。本院(中心、省站)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多次国内外检测机构检测能力验证比对实验说明,本院的检测结果在国内外均是一流的。本院出具的检验报告不但成为法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做出司法裁决、行政处罚或保险理赔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成为企业进行贸易和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第三篇: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检测工作整顿纪实
——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检测工作整顿纪实 [题记] “一份质检报告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份判决书,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今年1月,在全国质检工作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首次提出抓好检测工作整顿,并对检验检测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场事关生存发展的“自救”工程——检测机构整顿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
在四川的检测工作整顿中,省质监局采取“问题导入法”、“全员考试法”、“休克治疗法”、“比武练兵法”、“督查督办法”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大培训大提高活动,组织飞行检查和盲样比对,全员参加基础理论考核,组织社会问卷调查,整治突出问题,细化完善检测管理制度,全力打造整顿示范样板,创新开展暗访督查,积极营造舆论氛围,确保了检测工作整顿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
7月22日召开的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各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现场会上,各市州局参会人员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而南充和遂宁两地的整顿工作,成为了全省各技术机构下一步开展整顿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标准。
亮丑:敢于动刀子、下猛药、除顽疾
质检部门是“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执法部门,检验检测是质检工作的鲜明特色和有力武器。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原因,检测机构底子薄、基础差、服务经济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普遍存在“检不了、检不快、检不准”,一些单位“只收费、不服务”或“收了费、乱服务”,甚至乱出报告、出假报告、出人情报告。“入世”后,检验校准市场逐步开放,国外检测认证机构纷纷看好中国,面对残酷的挤压竞争,质检检测机构明显准备不足、应对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已步入质量经济时代,人民群众对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质检部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矛头直指质检检测机构,其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广泛质疑。面对这场空前的信任危机,只有通过整顿,提升检测、监管能力,才是明智选择和唯一出路。
整顿提升,首先要敢于亮丑。
5月初,在专家指导下,质监系统设计了系统内、外两套调查问卷,向系统内的各级各单位发放问卷3300份,向系统外的部门、企业和普通群众发放问卷1300份,进一步帮助自己找问题、找不足,也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整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各单位对制度建设、体系运行、效率和质量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中,对发现的问题,既“对号入座”,又举一反三,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怕什么练什么。5月下旬,省质监局组织专家对19个市州技术机构开展飞行检查,查阅体系文件和原始记录近600份,核查检测设备300余台,抽查报告、证书2000多份,发现不符合项123项,现场叫停检测资格91项;同时,在27个质检机构开展了食品等5类产品盲样比对,在20个计量机构开展了“电子天平”等2类仪器量值比对。
省质监局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质量义务监督员,组成3个暗访组,于年初和6月,分两次对21个市州、43个检测机构的政务服务、质量效率、纪律作风和检测工作等5个方面进行了明查暗访,并制成《暗访录》专题片,在相关单位公开“晾晒”,使检测整顿有了很强的力度,使基层有了危机感。
逗硬检查,实践考核,揭露了短板,引起了震动,推动了整改。整顿:多措施并举得实效
从今年3月开始,省质监局各有关业务处室,根据自己的职能职责,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各地技术机构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安排专门的时间,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了全员培训,并进行了统一考试,制作了宣传专栏,在当地报纸、电视台等有关媒体上广泛宣传,掀起了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高潮。
培训提高:整顿工作动起来
3月下旬,省质监局利用一周时间,举办了全省技术机构室主任以上人员500多人的大培训,邀请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法规司、中检院、中特院以及四川省纪委、检察院的领导和专家授课,搞培训、抓警示;4月中旬,分片区开展了全省抽样人员大培训,共培训2000多人;5月初,组织全省43个技术机构的170多名化工、计量、特种设备检验人员,从理论考核、仪器操作、技术演讲三个层面,开展了技能竞赛活动。
各市州局也广泛开展了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乐山质监局针对企业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主动邀请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企业标准化专家教授深入企业一线举办了10期标准化知识培训,培训人员1600余人,受到企业一致欢迎;自贡质检机构重点进行外部比对检验,计量机构重点进行内部能力验证和量值比对,特检机构重点进行无损伤比武活动,使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各类培训1270期、参加人员2.7万人次,覆盖率达到100%;每名检测人员平均撰写心得体会2篇以上、学习笔记达3万多字。
3月份的大培训前后,省质监局组织了考试,考学结合,以考促学;4月底,又对全省检测机构人员分类实行了应知应会基础理论考核,参考率达94%。全员、全方位的考试考核,使全省检验检测机构真正紧起来了、动起来了、学起来了。
完善制度:检测管理细起来 全省各地对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完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5个、修订作业指导书5类38项,统一了记录和表格文本;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管理办法》、《实验室检验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考核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有效提升了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和运行质量。
德阳质监局开展 “晒检验报告”的质检报告的质量评比活动,通过选手自述检验报告,评委专家比照相关检验标准逐一点评、提问、打分等方式,比赛工作水平决出胜负,全面查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查验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乐山质检所通过 “仪器送检—现场检测—出具证书/报告”的技能操作考核,促进了检测过程操作的规范化、检定原始记录填写的完整化、检定证书/报告数据的真实化。
持续改进是技术机构建设的永恒主题。自检测整顿工作开展以来,省检测工作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动刀子、下猛药、除顽症”的要求,对口梳理、修订、完善和增补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软件资料,全省共修订完善了772份体系文件,增编体系文件835份,废止不符合规范要求文件37份,规范统一了全省技术机构体系文件、实验室建设标准和要求,有力解决了实验室认证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
提升:样板工程推动规范化建设
为树立“标杆”,抓点带面,全省质监系统选择遂宁、南充两局作为“样板”试点,抽调省院专家及部分市州技术骨干,组成4个专家组,指导打造了质检类、计量类、纤检类、特检类“精品实验室”,为全省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样板,推动了全省检测机构加快建设、规范化建设。
[点击样板工程][核心提示] 在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上,代表们对遂宁、南充两个“样板地”出台的质检所质量体系文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理念和做法与国际先进实验室接轨,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四川省质检院副院长文勇勤在点评质量体系文件时说,他们的新版质量体系文件将先进的质量管理“八大理念”运用到质量管理中,突出了科学性、适用性和适宜性;剔除了以前落后的、不适用的文件,增加了遗漏的规章制度,确保其系统性;将国内外先进的作法引入了管理体系中,确保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对如何抓好检测工作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作了详细的要求,使检测工作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持续改进是技术机构建设的永恒主题,通过全面整顿,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我们也享受到了机构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提升,质量安全有了保障,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群众对机构整顿工作非常赞许。而企业代表则表示,技术机构整体水平的上升,不但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下一步,省质监局将把检测工作整顿纳入各级班子的业绩考核和各单位的目标考核。继续开展明察暗访和领导包片活动,持续保持检测整顿的力度和温度,努力使检测工作由集中整顿转向常态管理。同时,以规范运行为核心,着力完善覆盖检测工作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以解决薄弱环节为关键,多方争取支持,积极探索破解检测机构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的难题;以促进自身发展为目标,建立人员培训、绩效管理、科技研发、改革整合等制度和规范,努力推动技术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南充质监:检测机构的“五化”探索之路
7月22日,南充质监局检测大厅门口彩旗飘扬,由名优企业展、质监风采展等板块组成的南充品牌建设成效展示厅高调亮相,拉开了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的序幕,也揭开了南充质检机构实验室建设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检验检测程序化、人才培养岗位化、服务体系便民化的“五化”探索之路。
强手段:实现管理流程信息化
走进一楼的综合检测服务大厅,墙壁上悬挂的彩色LED指示屏正在滚动显示待检产品信息:2010—1404白酒,仪陇县板桥乡张侨仁酒厂……“这样做很好,企业来送检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很方便。”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鲍俊凯对此非常赞同。
由于部分地方的特检所、纤检所和计量所等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以前,不少企业为了办事得跑好几趟,甚至还遭到“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待遇”。为方便企业办事,南充质监局将下属检测机构统一集中到办公大楼。“有了中文业务信息管理平台,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会更加简便。”南充质监局负责人说,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仅提高了质监部门的工作效率,企业同时也能在网上查询到检测进度及结果,整个流程清晰透明,质监的服务质量和检测公信力有了明显提高,和企业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树样板:实现检测机构标准化
南充质监局按照国家最新实验室建设标准,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对下属4个所的检测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购置了气质联用检测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生物芯片检测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现代化的大型仪器设备120多台件,同时,统一调配各所实验室用房,在保证房间通风、温度、湿度、安全防护等环境条件达标的情况下,尽量使各技术机构的实验室集中统一,便于开展业务和管理维护。
按实验室功能特性,南充质监局把不同的功能区严格分开,相对独立,将人员通道、物质通道实行分流单设。同时,结合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要求,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检测规程需要,使实验室各项指标既达到标准要求,又利于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同时,狠抓南充市特种设备综合检测中心的建设完善,着力增强检测综合实力,绿化了中心的周边环境,合理划分各功能区,重新布置了检测场地,使整体布局更加规范有序;在设备升级上增实力。建规范:实现检测程序化
在省质监局直属技术院的专家指导下,南充质监局按照ISO17025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了131个程序文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全面规范,进一步完善了质量手册,确保了检测工作按既定程序开展、有章可循。为确保检测报告的准确无误,质监部门还不定期按比例抽取报告开展质量评定,对有质量缺陷的报告,给予必要的处罚。设置检测质量控制部,加强日常质量技术管理,严把报告质量关。签订检验报告质量系数责任目标,对达不到规定指标的检验室,不参加年终先进集体的评选。南充质监局还加强了检测过程的控制管理,对重要环节进行现场巡查和监控,促进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
抓培训:实现岗位人才化
按照“科学、有效、实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保证质量的原则,南充各检测机构都构筑了人才培养的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以具体的项目研究、项目检测作为选人用人的载体,通过项目完成质量和效率来评价技术人员业务技能,选出实际操作能力强、业务精良的实用型人才;确定岗位技能要求,有条件性竞争上岗。该局还推行岗位责任制,科学定岗定人定责,实施绩效管理,严格逗硬岗位目标考核,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来选人才;确定执业资格导向,有目标性地培养学术人才。以专业技术需要为重点,设立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在各业务领域深入学习钻研,考取国家相应资质。
重服务:实现便捷一流化
为了给企业及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南充质监局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检测服务大厅,把4个所的业务受理全部集中到大厅办公,方便了企业,服务了群众;推行“打包式”服务,各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综合服务队,一次性集中上门为企业提供质量、计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服务;推行“课题式”服务,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聘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加快发展;推进“承诺式”服务。年初为企业列出服务项目清单,标注服务具体时间,承诺按时间进度兑现所有服务内容;推行“质保式”服务。向企业发放 《质监技术机构服务质量征求意见表》,把对文明服务、检测质量、工作效率、行风作风等方面的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工作监督、行为监督,确保人员到场、服务到位。
遂宁质监:用“精品”力量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上,遂宁质监局走 “精品化”道路的一招妙棋,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其下属的射洪质监局,目前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确定为对口联系单位,还被省质监局列为“精品县级局”建设单位,“样板”效应日渐凸显。
创新模式: 推典型还要借“大脑” 要想把工作做扎实做深入,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遂宁市距三县两区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几个地方的质监部门都在遂宁质监局的辐射半径之内,如果能够在这一范围内树立起典型模板和参考样本,示范效应将逐步扩大,从而带动其他区县质监局检测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遂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这一思路,遂宁质监局决定把射洪质监局建设为“精品”。同时,促成重庆市计量院与射洪计量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在技术机构发展管理、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一边是推典型,一边是借„大脑‟,二者合二为一的结果就是技术检测水平稳步提升,同时还为今后技术机构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好“精品”和“样板”这两块“牌子”,无疑能争取到更多资金和人才的支持。遂宁质监局利用“挂牌子”这一契机,合理利用有限财力,对技术机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在检测项目的设置上,市级技术机构已建立的,县级技术机构不再重复建设,同时,县级技术机构建设项目也可以覆盖全市范围,以实现优势互补,不再重复投入。
在打造完善技术机构硬件设施方面,遂宁质监局也走出了三条新路子。该局下属各技术机构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建设了实验室,引进了大批技术设备;市局还和政府“强强联手”,合力打造了该市建材和轻工产品检测中心时企业也成为建设“主体”之一,由电子企业向政府打报告要求建设的省级 “微电子暨节能电子产品检测中心”,也已经落实筹建。
精准检测:
每个“节点”都要规范操作
产品需要承受多少压力,在什么温度下才能保存,用什么试剂可以精确检验……检测工作不仅需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支持,还要有相关检测程序和质量体系来规范控制。“规矩在纸上就是标准,在时间空间范围内就是规范。”省质监局领导在参观遂宁质监局后,指出了检测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等三种“文书”的重要性:规范要与时俱进,否则容易出问题。
“精准就是力量!”遂宁质监局各技术机构先后修订完善了内部管理、岗位职责、责任追究等24大类145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同时编制了《检测工作整顿要求》、《检测技术工作规范》等资料,在技术机构内部形成了以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要求,以操作规范为实现程序的相互补充的整体。在运用过程控制方面,该市技术机构把样品采集、流转、检验、后处理等过程控制在每个环节、每个责任人,建立了包括文字、图片、影像在内的记录文件,实现了检测工作每一个节点的程序性、规范性和可控性。在省质监局整顿办和省质检院、危化所指导下,遂宁质检所根据监督抽查各环节拍摄出了《监督抽查示范》短片;同时通过专用软件,使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跟踪送检样品检验进程。
询计问策: 促进整顿全面提高 邀请专家巡诊把脉,成为遂宁质监局的一大特色。遂宁质监局将创新的“专家巡诊制”导入对技术机构检测工作整顿中,邀请省级检测机构和省内兄弟市州局专家到该市检测机构开展巡诊,从建章立制、强化制度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协助该市检测机构准确查找问题83个并发放了《整改通知书》。该市质检所针对设备老化而不适应检测要求的情况,主动暂停了72类产品的检验检测。
遂宁质监部门还主动与市级其他检验机构和监管部门就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检验检测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目前,四川检验检疫局遂宁办事处已与该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与市质检、纤检所建立了检验合作机制。质监部门还建立了与顾客的互动机制,把技术机构建设为“阳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办公和检验,邀请服务对象即顾客现场参观检测工作全过程,提出他们的需求以及对检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前不久,10余位省政协驻遂常委、委员在遂宁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领下,应邀赴遂宁质监局实验室参观。
第四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
文章标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
目前,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工程——“金质工程”在国家局和东部发达地区已全面实施。四川省的“金质工程”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也将全面启动。为此,我们就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前期规划建设、应用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借鉴各行业、各地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提出
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与推广的内部动力
政府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节省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行为。但这一目标却与传统行政组织追求部门规模、财政经费最大化的利益表达相博弈。政府一方面想利用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体制、制度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腐败问题、上级指挥下级的有效性问题、监控的落实问题等;另一方面,让政府主动通过开展电子政务去约束规范自己——“自己革自己命”,它是没有动力的。
如何寻找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内部动力?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服务能力而形成一种外部拉动。因为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要想提供更好的“外部服务”,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种来自外部的需求会对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提出进一步的要求。“3C”强制认证推广之初就实现了审核条件网上公开,企业网上申报,主管部门网上审批,检验机构、审核人员网上管理等一系列网络化办公。“3C”认证电子政务的应用首先从适应WTO的国际惯例,满足企业需求,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身需要出发,提出了行政手段创新的要求。同时,其进一步的推广又得到了广泛受益团体大力的支持,这种外部力量最终拉动了政府内部信息化的建设。
二、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
目前,包括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内的大多数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多由自己内部的部门承担。政府部门常常采取扩编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部门(多为事业编制的信息中心),信息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自建、自管为主。这里就涉及到政府IT部门设立的利弊问题。政府IT部门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有利于长期、近距离进行IT应用方面的研究,有一支懂技术、熟悉业务的专业队伍来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薪酬体制难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其次,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管理能力尚不成熟,不少政府机关还不清楚自己拥有多少应用系统和IT设备。再次,政府实施IT业务建设的执行能力比较缺乏。在实施IT建设过程中,合同的拟订、履行、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政府往往忽视这一基本的商业要素,总以为自己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拥有天然优势,不大重视合同的谈判和签订,非常容易在以后执行中造成被动,也经常会在日后的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等问题上产生纠纷。我们认为,在四川省“金质工程”建设中,应把IT外包作为优先选择的业务策略。在充分认识和分析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外包业务选择。在不搞一刀切的前提下,确立业务外包的优先地位,并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制度上的配合:一是与预算部门配合,细化IT建设预算管理,在能够进行成本比较的基础上,控制自建自管的预算支出,优先安排IT外包业务预算资金。二是在政府采购中,把IT外包作为采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采购程序、采购标准、控制方案,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提高公开程度以筛选合格的服务商。三是对IT外包服务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外包服务企业,并带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三、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职能
从管理纵向层次上划分,质量技术监督组织系统可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家和省级局信息化建设着重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质量监管的宏观决策,监控工作落实,解决上级指挥下级有效性。而市、县两级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质量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刚性执行,同时直接为企业、社会提供具体的公共服务。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我们应更加全面的去理解。因为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和企业的“单位时间价格”,也就是每个小时所能创造的价值量是比较低的,计算机知识还不够普及。群众和企业关注的是把事情办成,而不会在乎多跑几次。企业申报行政许可项目的时候,是想尽快得到受理、尽快能够通过审核,取得行政许可资格。企业申报标准审批备案时,是希望标准能及时得到审定备案,以至于能尽快按新标准组织生产。一句话,只要事情能够得到解决,多跑几次也没关系。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的确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方便,但这仅仅是我们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把对群众、对企业、对社会的优质服务落到实处。
因此,政府在提供网络公共服务时要有所侧重,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从四川省发展水平和质量技术监管现状看,至少应注
重以下服务:第一是基础性类质量信息的提供。这些信息可能带来的直接受益、直接经济效益并不太高,但这方面的发布可以指导消费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比如质量抽查数据、免检名牌企业许可证获证企业名单等。第二是一些可以构成政府质量管理的基础的东西。比如代码证、标准备案、企业质量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特种设备安装使用信息等,这类东西可以给政府服务的价值提升创造很好的基础。第三是能提升社会成员单位时间价值的服务。比如高新发展园区、大型企业的单位时间成本非常高,通过网上服务能很好地提升所在区域内成员的单位时间价值,因而这些领域的网络服务应该大力发展。
四、在技术手段、行政业务、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互动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成功,可以归结为网络化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在进行网络化时不是基于业务,而是基于技术。业务和技术脱钩,电子政务与社会需求脱钩。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的前期建设中,国家局和省局部分业务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相继开发了一些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在系统应用推广过程中显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我们前期开发使用的某些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由于未考虑社会接口,信息数据无法双向流动,基础数据采集未面向企业,数据库格式与企业代码、质量抽查等数据格式不兼容等诸多问题,使得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量非常大,数据无法实现动态更新,造成了信息成本上不可逾越的障碍。系统的推广使用情况与开发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
正确的方法是基于质量技术监督具体业务和社会需求进行信息化建设,既要反映政府业务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又要反映电子政务与社会需求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不是孤立的,既是内部管理业务的一部分,又是外部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社会服务为目标,以政府业务为核心,对政府业务进行有效的重构。在信息化建设中,使技术手段、行政业务、社会需求形成有机的互动。
总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四川省又地处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建设经验,更必须立足四川省实际。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行政管理现代化时,要清醒、客观地分析现有的管理水平和现实的管理对象,切不可超越发展阶段,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经验;要依据现实,科学规划,务必求实,完成四川省“金质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以促进四川省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
第五篇:关于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创先争优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活动 民主评议行风
简报
第7期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1年4月8日
本期目录
※ 公开承诺“三强三明”促进党员创先争优
※ 诸暨市局以“三项竞赛”促进行风建设
※ 抓优质高效服务促行风作风转变
※平水分局通过“三抓”做好名牌工作
※ 越城分局开展“四送服务”推进行风建设
编者按:自省、市质监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各质监系统纷纷迅速行动,紧密联系实际,扎实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公开承诺“三强三明”促进党员创先争优
近日,绍兴县质监局开展强化党员身份、强化岗位职责、强化作风建设“三强三明”公开承诺,促进党员先锋模范、基层党
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一是强化身份,明确责任。结合培育“二优”活动,通过“党员戴党徽、表身份”的形式,增强党员自身荣誉感和责任感,开展“党员再读党章”活动,强化党员意识,开展自省自悟自评,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
二是强化岗位职责,明确服务内容。细化党员承诺事项,根据培育“三岗”目标,结合政务公开建设,将每位质监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岗位职责纳入承诺中,使承诺内容更贴近个人实际、更贴近企业需求,增强党员接受监督的针对性。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明确民主评议工作。每位党员公开做出承诺,重点加强社会监督,提升质监行风效能。通过明确全省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要求,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增强党员干部的履职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浓厚氛围。
诸暨市局以“三项竞赛”促进行风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质监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日前,诸暨市质监局对开展精细化服务、工作质量和作风纪律三项竞赛活动作出部署。
一是精细化服务竞赛。重点在品牌建设、技术标准、计量惠民、放心食品、案后监管、检验检测“六大帮扶服务”活动中开展,要求帮扶服务针对性强、计划性强、示范性强、协作性强、规范性强、实效性强,年终评选出若干个优秀服务团组及先进个人,并予以奖励。
二是工作质量竞赛。内容分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创新及特色工作、科室间协作配合、工作差错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前三项
分别设定3个10分的基本分,对工作差错考核实行扣分制,工作质量竞赛得分计入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总分之中,按分计奖,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考核等次评定的依据之一。
三是作风纪律竞赛。内容共计37条,总基本分为50分,根据考评结果,实行扣分制,并对竞赛情况定期公布,经综合评定成绩后在年终与评比、考核相挂钩。
抓优质高效服务促行风作风转变
新昌县质监局认真贯彻全市质监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提出要以民主评议行风为动力,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突出优质高效服务,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出特色、抓出实效:
一是质量教育强基础。继续组织开展“来立信”杯质量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全力营造重质量、讲信誉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三十”活动强企业。组织开展“三十”企业质量提升活动,即在龙头企业中,选择10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争创国家、省、市、县质量奖上有新突破;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选择10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争创省、市名牌产品及标准创新方面有新业绩;在中小企业中,选择10家推行5S管理,在实施《浙江省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及改善现场管理方面有新成效。
三是提升平台强保障。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轴承及零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得国家局批准建设;完成轴承科研中试基地建设,使之成为省内高水平的科研中试孵化基地;引智、引才、育才“三措并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权威,为新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保障和技术服务。
四是结对帮扶促发展。围绕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改造
传统产业,全面开展企业结对帮扶活动,明确机关干部和技术机构人员结对帮扶对象,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地送标准、送技术、送信息、送政策、送法律,促进新昌经济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平水分局通过“三抓”做好名牌工作
绍兴县质监局平水分局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主动加强质监职能工作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积极服务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三抓”做好名牌工作。
一是“抓调研”。走访辖区内平水、王坛、富盛和稽东四个乡镇质监员和相关领导,摸排镇域经济发展特点,并走访辖区内43家重点企业,根据名牌申报的条件和要求逐一核对,重点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商标注册情况、食品QS认证、生产许可证认证、计量器具许可证认证、3C认证、能效标识登记备案情况、ISO9000认证和ISO14000认证等,掌握了名牌培育企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抓规划”。通过对辖区内各块状经济发展特点的分析,结合辖区弱工业强农业的实际情况,在做好工业名牌申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业类名牌企业的培育工作,到目前共有16家单位列入今年的名牌培育计划,其中农业类8家,工业类5家,服务类3家。今年辖区内名牌培育数同比增加275%。同时制定和积极实施名牌培育五年规划,以梯队建设的方式逐年提升名牌创建工作。
三是“抓服务”。积极组织名牌创建企业参加“2011年绍兴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的业务培训”,并根据《2011年平水分局绍兴名牌产品培育名单》,全力做好协助指导服务工作,联系辖区内16家绍兴名牌培育企业参加申报业务培训,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申报
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越城分局开展“四送服务”推进行风建设
按照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越城分局在开展干部下基层集中行动中,立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开展了以送政策、送法律、送标准、送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四送”活动。
送政策。深入镇街和企业,帮助做好市长质量奖、区长质量奖和名牌评审的相关政策和新要求。优先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提升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科技产业。为鼓励中小企业成长,首次明确在申报对象中优先考虑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在今年的区长质量奖中考虑农业和服务业领域。
送法律、送标准。针对越城区企业规模小、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薄弱的特点,发挥质监的技能优势,专门深入到各镇街和企业,采用集中上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使企业真正知法懂法守法,积极营造“人人守法律、行行推标准、企企创品牌”的环境。
送技术。围绕“百名党员结对百家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深入绍兴市天龙锡材有限公司,为争创“市长质量奖”开展“卓越绩效”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运行以来问题的查找和解决,并帮助联系去新昌三花集团学习取经。绍兴鸿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争取中,就如何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进行共同研究提出对策。绍兴市马仁和食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课题“绍兴市米面类传统食品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技术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开发和利用”中,为企业在合同项目设置、课题定量目标设定、技术路经选择、设备选型等方
面作好参谋,受到了合作双方的好评。
镜湖分局以“三个充分发挥”深化行风建设
近日,镜湖分局专门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认真学习质监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动员大会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目标,联系实际,结合今年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工作。
会议要求全体人员始终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工作部署、责任落实”三个到位,为行风建设提供有力平台,要与其它工作一起部署,重点抓实。分局为切实推进行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要做到“三个充分发挥”:一是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性,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切合分局工作实际、并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二是充分发挥制度的权威性,对凡是不落实任务要求、违反制度规定、不按制度办事的,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三是充分发挥制度的长效性,认真落实“五公开”、“八禁止”、“十不准”和“一岗双责”、“民主评议”、“公开承诺”、“责任追究”等项制度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