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妥善安置军转干部的重要法规
妥善安置军转干部的重要法规
---国务院军转办、总政干部部负责人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消息公布后,在军队和地方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人,就《暂行办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进行改革?
答: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安置方针政策,为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国防与军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军转安置办法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与指令性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党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精减人员与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的职务安排,深化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现行解决军队转业干部住房和社会保险的办法等矛盾日益突出。近些年来,尽管地方党委、政府和军队各级组织尽了很大努力,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但原有办法的安置难度日趋增大,影响着军队转业干部的切身利益,使现役干部存在后顾之忧,不利于部队的稳定和建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办法,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革,但不管怎么改,对转业干部还是要“包”下来,具体怎么“包”,可以研究。目前,实施这一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中央确定的军转安置工作的方针原则,为制定新的安置办法指明了方向;国家和军队有关政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制定新的安置办法创造了条件;军转安置工作经过多年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以及外国安置退役军官的有益做法,为制定新的安置办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同时,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军队干部素质结构的改善,专业化、知识化水平的提高,对改革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择业观念发生变化,为军转安置办法的改革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形势和时代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军转安置办法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
问:颁布实施《暂行办法》有何重要意义?
答:《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军转安置工作,更好地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的具体步骤,也是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一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如何使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是军转安置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暂行办法》改变了单一计划安置办法,实行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符合军转安置办法改革的发展方向。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去向、工作分配与就业、待遇、社会保障、家属安置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使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有章可循,这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军转安置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军转安置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任何时候都是全党、全国人民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暂行办法》正是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既总结了军转安置工作的成功经验,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时代要求和改革创新精神;既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军情,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又适当借鉴了外国安置退役军官的有益做法。这样,较好地从政策制度上理顺了军队干部队伍的进出关系,拓宽了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渠道,对于确保军队转业干部的妥善安置,进一步增强军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履行我军的神圣使命,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五大提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又把“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作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提了出来,这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决策。军队转业干部经过部队的长期培养锻炼,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需要的重要人才资源。《暂行办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模式,提出了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方式,这就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将更有利于军队转业干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问:颁布实施《暂行办法》是军队和地方期待已久的一件大事,请介绍一下《暂行办法》形成的经过?
答:1999年5月,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军队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力量,专门成立了军转安置办法改革论证办公室,对军转安置办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证。整个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调研阶段。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了解了党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劳动用工、社会保障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退役军官的安置制度和做法。组织调研组进行调查研究,直接听取各部队和省、市、自治区的意见。二是论证起草阶段。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综合军队和地方的意见以及反复论证,确定了军转安置办法改革的基本思路,草拟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改革方案》,印发全军各大单位和省、市、自治区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改革方案作了补充完善,形成了《暂行办法》,并再次印发军队各大单位党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征求意见。三是政策协调阶段。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方式、安置去向、工作和职务安排、退役金标准和社会保障等主要政策规定,先后提出多种方案,与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反复进行协商研究,有关政策法规部门对《暂行办法》的内容和文字表述作了规范。可以说,《暂行办法》集中了军队与地方、领导与群众的智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问:《暂行办法》遵循了哪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答:制定《暂行办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转安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军官退役后由党和国家妥善安置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军转安置办法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
在《暂行办法》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军情,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着力解决军转安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有利于军队的稳定和建设。着眼于鼓励干部安心服役献身国防,增强军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三是实行必要的保障和优待。充分考虑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的牺牲与贡献,从政策制度上保证他们应有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关心爱护。四是坚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对不同职级的干部实行不同的安置办法,有利于减轻地方安置压力,提高安置工作质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广大军队转业干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问:为什么要进一步明确军队转业干部的社会政治地位?
答: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军队转业干部和军转安置工作这样定位,体现了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地位,有利于增强军队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军队转业干部的作用。同时,这样定位,也有利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各级组织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问: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是怎么规定的?
答:这次军转安置办法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改变了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分配的传统安置模式,提出了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暂行办法》规定:担任师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以下职务且军龄不满2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担任团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2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选择由党委、政府安排工作和职务,或者本人自主择业、政府协助就业、领取退役金的方式安置。之所以规定师职和军龄不满20年的营职以下军队转业干部仍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主要考虑,师职干部退出现役后主要作退休安置,需要作转业安置的人数很少;军龄不满20年的营职以下干部,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有一定优势,转业到地方后,适合他们的岗位比较多,安排起来难度相对较小,且本人不愿作转业安置的,还可以作复员安置。规定团职和军龄满20年的营职军队转业干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军队转业干部,服役时间比较长,对部队建设贡献比较大,是转业安置的重点和难点,多给他们一种选择,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照顾,使他们能够各得其所,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可以减少计划分配的数量,减轻地方政府指令性安置压力,提高安置质量。安置方式的改革,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军转安置办法改革的发展方向,比较符合当前军转安置工作的实际和大多数军队转业干部的愿望。
问:《暂行办法》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去向条件作了哪些调整?
答:《暂行办法》在军队转业干部回原籍或入伍地安置基本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了到非原籍或者入伍地安置的条件。一是允许军队转业干部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二是对配偶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到省会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安置的,适当放宽了接收条件。三是对到其他中小城市安置的,不再规定配偶随军并取得所在城市常住户口年限的限制条件,以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到中等以下城市安置和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四是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以及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在安置去向条件上给予了照顾。另外,对父母身边无子女或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双军人转业干部,以及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在安置去向条件上也确定了合理的政策。这样规定,符合军队转业干部的实际情况,既有利于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到国家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又能够较好地缓解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矛盾。
问: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暂行办法》对企业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作了哪些调整?
答:长期以来,军队转业干部都是按指令性计划分配到企业工作,按规定享受所在企业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随着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办法。因此,原有的规定已不适应。鉴于以上情况,《暂行办法》在企业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上作了相应调整。一是企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由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计划,根据军队转业干部本人志愿进行分配,企业安排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并给予2年适应期。二是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和津贴、补贴、补助、奖金等待遇,按照国家和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这样规定,较好地适应了已经变化的情况,有利于今后企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以及解决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待遇问题。
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是怎样确定的?
答:《暂行办法》规定,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安置地政府逐月发给退役金。团职和军龄满20年的营职军队转业干部,按本人转业时安置地同职级军队干部月职务、军衔(级别)工资和军队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为计发基数80%的数额与基础、军龄工资的全额之和计发;军龄满20年以上的,军龄每增加一年,增发月退役金计发基数的1%。同时,对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和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分别增加一定比例的退役金。但各项合并计算后,月退役金不得超过安置地同职级军队干部的月职务、军衔、基础、军龄工资和军队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之和。退役金根据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退休生活费调整的情况相应调整增加。退役金与退休干部退休生活费一样,免征个人所得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被党和国家机关选用为正式工作人员的,不再发给退役金;被企业事业单位聘用录用或从事其他工作的,退役金照发。这样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的优待,体现了转业安置与干部在部队的表现和贡献挂钩的原则,考虑了目前军队干部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较好地处理了各方面的关系。按照这一标准,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即使一时找不到工作,也能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
问:为什么规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给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计发差额补贴?
答:《暂行办法》规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月退役金低于安置地当年党和国家机关相应职务等级退休干部月退休生活费数额的,安置地政府可以发给差额补贴。主要考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高,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如不发给相应的地区补贴,其实际生活水平将受到影响,也会降低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吸引力。同时,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政府不再进行计划安置,减轻了地方指令性安置的压力,且他们到地方后要承担择业风险。因此,对到这些地区的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安置地政府按照当年党和国家机关相应职务等级退休干部月退休生活费数额,发给差额补贴是合理的,有利于鼓励军队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
问: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和任现职等时间如何计算?
答:计算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任现职务(含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年限、配偶随军并取得常住户口年限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等时间,统一为批准其转业当年的3月31日。二次入伍的干部,原在地方工作的时间,不得计算为军龄。收归军队的人武部干部,属于转业复员干部的,其收归前在人武部工作的时间可以连续计算军龄。军队转业干部任职满最低年限,根据《现役军官法》的规定,统一按3年掌握。
问:对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的安置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答:《暂行办法》对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的工作安排,主要从四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的工作,安置地党委、政府应当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安置,发出报到通知。调入调出单位相应增减工资总额。二是对安排到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应当给予2年适应期。适应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擅自违约解聘、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三是军队转业干部随迁配偶、子女符合就业条件的,安置地政府应当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四是对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创办经济实体的,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按照国家和安置地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减免税费。
问: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应着重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认真贯彻落实《暂行办法》,是军转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各级组织,要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学习贯彻《暂行办法》与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好。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按照中央的要求,无论对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还是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都要妥善安置,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广大军队转业干部要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服从大局,支持改革,体谅国家和地方的困难,自觉听从组织安排,努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同时,抓紧制定有关配套政策,千方百计完成计划安置任务,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暂行办法》顺利实施,努力开创军转安置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河北五年来妥善安置军转干部9399名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河北五年来妥善安置军转干部9399名
原标题:河北5年接收并妥善安置9399名军转干部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消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2009年以来,河北河北各级军转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军转安置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制度支撑,大力推行阳光安置,全面做好军转安置工作,连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安置任务,5年接收并妥善安置了9399名军转干部。
河北委、河北政府对军转安置工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每年的河北委议军会议都把军转工作列为重要议题,河北委常委会也常抓常议军转工作。河北委书记周本顺对前不久召开的河北军转表彰大会暨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作出批示,指出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河北河北广大军转干部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顾全大局、勤奋工作、勇于奉献,在新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成绩,为全河北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倍加关心、倍加爱护军转干部,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河北长张庆伟强调,军转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各部门要一以贯之继承发扬好经验好做法、好传统好作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军转政策。
师团职转业干部历来是安置重点。河北河北采取空出位置、先进后出、单列专用非领导职数等办法,先后妥善安置了1833名师团职军转干部。同时,通过使用空余行政编制、用足用好政法专项编制等办法,使80%以上军转干部安置到公务员或参公单位,861名师团职军转干部安排了领导职务。采取优先选岗等办法,使638名功臣模范得到照顾安置。
安置工作要落实,制度建设是关键。为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规定,河北河北各级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北河北中直河北直单位团职军转干部安置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等若干政策性文件,在河北、设区市、县(市、区)分别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还把军转安置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
为每一位军转干部找到最适合的岗位,是各级军转安置工作的核心理念。全河北各地把军转干部当作宝贵人才,带着感情和责任创造性地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探索总结出军地联署办公、全河北统一考试考核赋分标准、照顾安置功臣模范、阳光安置等许多行之有效的安置办法,使大批优秀军转人才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安置过程中,全河北各级设身处地为军转干部着想,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各级军转部门在办理转业手续上实行集中办理、一条龙服务,为军转干部提供了方便;成立河北、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拟定下达安置计划;出台《河北河北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根据编制性质,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对等的原则,在安置后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5年来,全河北先后安置随调随迁家属518人,并在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
为有效提高全河北5500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择业、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创业能力,河北河北各级军转部门先后建立起104家就业基地和10家实训基地,形成了“培训一体化、就业全覆盖、创业导师制”的就业创业模式,使就业创业率保持在85%以上,其中创业率达到20%。同时,河北河北在对每名军转干部进行系统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延伸服务触角,建立了“河北河北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网”,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继续教育培训。
更多河北军转干安置考试信息请关注:军转干考试网
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
第三篇:重要法规汇总
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
(财预[2012]4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下发后,地方各级政府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大部分融资平台公司正在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管理更加规范。但是,最近有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有抬头之势,如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禁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违规集资
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4号)等有关规定,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不得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进行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得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其他个人进行摊派集资或组织购买理财、信托产品,不得公开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融资平台公司项目融资。
二、切实规范地方政府以回购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行为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BT)责任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对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可以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项目,确需采取代建制建设并由财政性资金逐年回购(BT)的,必须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偿债能力等,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落实分年资金偿还计划。
三、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注资行为管理
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注资必须合法合规,不得将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地方政府将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必须经过法定的出让或划拨程序。以出让方式注入土地的,融资平台公司必须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以划拨方式注入土地的,必 1 对于公益性项目的界定,可参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第一部分的规定:“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如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
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公益性项目债务核算暂行办法》(财会[2010]22号)第二条的规定:“本办法所指的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项目,如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
212 根据《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的规定:“公益性资产”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如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以及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能带来经营性收入的基础设施等。” 须经过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并严格用于指定用途。融资平台公司经依法批准利用原有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或转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土地价款。地方各级政府不得将储备土地作为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
四、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
地方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土地储备机构管理和土地融资行为,不得授权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土地储备职能和进行土地储备融资,不得将土地储备贷款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
五、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继续严格按照《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不得以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进行抵押或质押,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承诺承担偿债责任,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的回购(BT)协议提供担保,不得从事其他违法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地方各级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制止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担负起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规范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融资平台公司行为。要对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或担保承诺行为进行清理整改。对限期不改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银监会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
见
(银监发[2012]12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2012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总体思路,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继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下简称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化解工作。为深化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缓释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严格监控,及时化解到期风险
(一)逐户按月统计到期贷款。各银行、各银监局要建立融资平台(包含仍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类平台,下同)贷款今年到期情况的台账统计制度,逐月统计融资平台贷款的到期时间、金额、偿债资金来源、实际偿还情况等,按季报送银监会。
(二)落实到期贷款偿还方案。对于今年到期的融资平台贷款,各银行要在全面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与各融资平台共同制定详细的还款方案。牵头银行即最大债权银行要按融资平台名录负责测算和还款方案制定工作,将还款方案于2012年4月底前报送各银监局。
(三)加强到期贷款风险分析监测。各银行、各银监局要根据专项统计结果和银企共同制定的还款方案,密切跟踪融资平台运营状况和到期贷款的还款进度。对不能按方案落实资金来源、可能造成还款违约和存在以贷还贷问题的,要及早采取处臵措施,并专报银监会。
二、分类处臵,切实缓释存量风险
(四)对于融资平台的存量贷款,应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五)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且项目已建成达产、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要以现金流来源为基础,制定均衡的分期还贷计划,并专户集并、封闭现金流收入,确保及时足额清收到期贷款本息。
(六)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项目已建成但尚未达产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可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切实支持项目早达产、早创收,早日增加还款资金来源。
(七)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建成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后,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贷款期限符合项目建成要求。
(八)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但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合并、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等市场化处臵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在项目建成达产后及时按约清收贷款本息。
(九)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在不增加新贷的前提下,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三、严格标准,有效控制新增贷款
(十)严格降旧控新要求。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要求,今年融资平台贷款要严格准入标准和放贷条件,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对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进行重点监管,对退出类贷款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以实现全年融资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
(十一)严格控制总量。今年各银行在信贷计划安排上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各地区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当地政府可承受债务规模上限;各银行不得对信贷分类中列为压缩类的融资平台新发放贷款。
(十二)严格把握投向。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应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重点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的投向主要为五个方面:一是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二是国务院审批或核准通过且资本金到位的重大项目;三是土地储备类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四是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且符合中央政策的农田水利类项目;五是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测算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
(十三)严格新增贷款条件。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必须满足五个前提条件:一是公司治理完善;二是现金流全覆盖;三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四是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五是融资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
四、审慎退出,加强退后动态管理
(十四)严格平台退出管理。各银行应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融资平台退出条件,审慎评估退出后平台贷款风险,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
(十五)严格平台退出条件。融资平台退出需满足五个条件:一是符合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属于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的企业法人;二是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三是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各债权银行对融资平台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四是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已整改合格;五是诚信经营,无违约记录,可持续独立发展。
(十六)严格平台退出程序。融资平台退出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牵头行发起。由牵头行发起,各债权银行认真审核并形成一致性退出意见。二是各总行审批。各债权银行分支机构将融资平台退出申请报各总行审核批准。三是三方签字。各债权银行获总行退出审批通过后,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平台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并由三方签字确认。四是退出承诺。在三方签字的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明确承诺不再为退出类平台新增贷款提供任何担保;各银行应明确承诺按审慎信贷原则进行贷款管理,并独立承担新增贷款风险。五是监管备案。牵头行将有关资料收集完整后向融资平台属地银监部门报备,监管部门在融资平台报表中标示退出。
(十七)严格平台退后管理。对退出类平台,各银行要在落实“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加强风险管控。监管部门要实施动态监测,对于退出类平台五项条件之一低于监管要求和违背退出承诺的,要重新纳入平台管理。退出类新增贷款应严格遵循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一般公司贷款条件,实行“谁贷款,谁承担风险”的责任追究机制。各银行不得向退出类平台发放保障性住房和其他公益性项目贷款。
五、完善制度,深化平台贷款管理
(十八)实行信贷分类制度。各银行应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融资平台按 3 在退出条件方面,除一些定性指标外,特别提及了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现金流100%覆盖两个定量指标。
3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
“支持类”指符合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及风险偏好,可以新增贷款的融资平台;“维持类”指不完全满足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但未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可以为保项目完工进行再融资但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的融资平台;“压缩类”指既不符合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又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贷款余额不得增加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发放贷款的融资平台。针对上述信贷分类,各银行总行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分类条件和标准。
(十九)强化授信审批制度。各银行应按照“统一授信、总量控制、逐笔审批、监督支付”的原则,加强总行对仍按平台管理类贷款的集中审批和管理,对于新增贷款,由总行统一授信、逐笔审批,加强支付监督,防止贷款挪用。
(二十)健全统计分析制度。各银行、各银监局要加强对融资平台贷款的动态监测分析,继续按季做好台账统计工作。各银监局应继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个融资平台只有一个风险定性结果(“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并根据既定要求按季报送。各银行应对融资平台按“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并于2012年4月将分类结果通过平台信息系统报送银监会。
六、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约束
(二十一)强化信贷约束。对于存在以下情形的融资平台,各银行一律不得新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一是信贷分类结果为“压缩类”的;二是借款人为异地融资平台的;三是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四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为新增贷款提供担保承诺的;五是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六是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质押的;七是存量贷款担保抵押、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十二)实施现场检查。2012年融资平台贷款现场检查按照属地原则,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由各银监局、银监分局组织实施。各银监局、银监分局应围绕现金流测算、存量贷款风险缓释、新增贷款控制以及平台退出等方面开展检查。上半年检查对象为2011年末退出类平台贷款余额最大的一户,下半年检查对象为2012年上半年仍按平台管理类新增贷款最多的一户。
(二十三)严肃责任追究。各银监局、银监分局应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发现银行在融资平台贷款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各银行应建立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的问责机制,出现问题的,要严格按照职责规定追究责任。
(二十四)银行法人总行职责。实施信贷分类;审批新增贷款;审批融资平台退出;审批存量贷款分类处臵方案;控制融资平台贷款总量。
(二十五)银行分支机构职责。正确执行信贷分类管理制度;正确发起融资平台退出;正确发起新放贷款;正确落实存量贷款增信整改;正确计算现金流覆盖率;正确填报融资平台信息.(名单、违约、重组等)。
(二十六)法人机构监管部门职责。督促各银行法人总部落实“降旧控新”目标、准确信贷分类、规范审批融资平台退出、合理处臵存量贷款风险、及时准确报送信息。
(二十七)分支机构监管部门职责。督促银行分支机构正确执行信贷分类管理制度、规 4 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种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出具担保函;承诺在融资平台公司偿债出现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提供临时性偿债资金;承诺当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偿付债务时,承担部分偿债责任;承诺将融资平台公司的偿债资金安排纳入政府预算;以规划中的土地未来出让收入为还款承诺。4范发起融资平台退出、确保新发放贷款依法合规、正确整改增信存量贷款、正确计算现金流覆盖率、正确填报融资平台信息。
(二十八)银监局(分局)职责。确定辖内融资平台名单;按是否退出对辖内融资平台进行分类;明确辖内融资平台的风险定性;填报“三项整改”(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信息;逐户监测融资平台贷款增减变化情况;开展融资平台贷款现场检查;关注今年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及还款情况。对于未按照监管规定对辖内银行落实本指导意见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查或检查后未责令银行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十九)统计信息部门职责。开发维护平台信息采集系统;及时汇总报表数据;及时分析研究数据;提出违规问题并告知相关监管部门。
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本指导意见尽快传达至本系统各级分支机构,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及管理办法。各银监局要将本指导意见转发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向地方政府做好政策汇报和解释工作。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向银监会报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关于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政策有关问题的说明
根据 2012年2月20日、21日在深圳召开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现将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政策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
“政策不变”是指自2009年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开始以来的所有政策都不变。“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十六字方针不变;“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的风险定性四分类方法不变;“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不变;融资平台按仍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类划分的要求不变,其中凡称融资平台的包括仍为平台和退出的平台两类,仍为平台的亦称监管类平台,退出的平台也称监测类平台。
“深化整改”是指着力抓好三项整改工作:一是深化名单制管理。要求各银行把融资平台名单在原有风险定性四分类的基础上,将融资平台再按“支持类”、“维持类”和“压缩类”三种情形进行管理,并以此作为信贷审批的依据,分类结果由银行自主决定。二是细化信贷条件。进一步细化融资平台贷款的信贷条件,对新增贷款的投向与条件提出更加具体要求。三是强化退后管理。将退出类平台纳入信贷分类,并加强退后监测。
“审慎退出”是指要求银行严格落实融资平台退出的有关条件和程序,加强对退出后融资平台的持续管理,责成不符合审慎退出条件的融资平台重新纳入平台管理,坚决杜绝随意退出、盲目退出、为增贷而退出的现象。
“重在增信”是指融资平台要通过增加资本、增加抵质押、臵换无效担保、签订补差协议、将政府承诺还款的部分债务纳入当期财政预算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增强自身的还款能力。
二、工作目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工作目标是缓释风险。一是控制总量风险。各银行原则上在今年信贷计划中不得安排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二是缓释存量风险。各银行要分类处臵存量贷款。三是消除到期风险。各银行要加强对今年到期贷款风险的监控,防止到期违约风险事件的发生。四是防止断链风险。各银行要重点避免出现在建工程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三、工作任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工作任务是降旧控新。一是总量减少。各银行原则上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重点是控制监管类平台的贷款总量,确保其贷款余额不上升;对于按照商业化运作的监测类平台,要跟踪监测其贷款总量变化和使用情况;对于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项目,允许新增贷款,但是必须纳入监管类管理。二是存量下降。今年仍按平台类管理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原则上只降不升。三是有保有压。各银行要根据信贷三分类结果,将从“压缩类”平台中减少的贷款额度用于投向“支持类”平台,以在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不增的情况下实现贷款结构调整。
四、工作路径
(一)控新。一是各银行在今年的信贷计划中,原则上不得安排融资平台贷款增量。二是各地区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当地政府可承受债务规模上限。三是所有“维持类”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对于维持类平台,各银行可以新发放贷款,允许收回再贷,但是贷款余额不得增加。四是不得向“压缩类”融资平台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各银行对于“压缩类”平台要做到“只收不贷”。
(二)降旧。按照五种情形分类缓释融资平台的存量贷款风险,其中退出类融资平台仅适用前三种情形,仍按平台管理的适用五种情形。一是及时收贷。对于现金流全覆盖、项目已经完工达产且已经形成现金流收入的融资平台,要封闭现金流,对回笼款进行专户管理,按照原来的约定及时清收贷款。二是收回再贷。对于现金流全覆盖、项目已建成但还没有产生足够现金流偿还贷款本息(没有经济建成)的融资平台,可以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再融资具体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短融、中融、中票、引资、贷款等方式。对于以贷款形式实施再融资的,贷款总量不得超过原有贷款额度。三是据实定贷。对于现金流全覆盖、项目已经确定工期但因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不能如期完工,但贷款已经到期的融资平台,要一次性修改贷款合同,根据实际工期重新确定贷款期限。四是引资还贷。对于现金流不能够全覆盖,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平台,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新投资者、项目出售等方式,引进资金用于还贷。五是只收不贷。对于现金流不能够全覆盖,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平台,银行只能只收不贷,并要求地方政府将贷款纳入预算。
五、工作方法
(一)信贷分类管理。各银行结合自身信贷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分类标准,自主决定所有融资平台客户的信贷分类结果。其中,“支持类”是指符合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的信贷政策及风险偏好,可以增加贷款的平台;“维持类”指不完全满足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但未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可以为保项目完工进行再融资但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的平台;“压缩类”指既不符合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又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贷款余额不得增加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发放贷款的平台。
(二)到期贷款风险监控。到期贷款主要是指今年到期的贷款。各银行要按月把全年融资平台到期贷款建台帐、做统计,逐户调查今年到期贷款的还款来源,并与平台共同制定还款方案,还款方案于2012年4月末前报送各银监局。各银监局负责监督和信息汇总,按季将还款方案的落实情况报告银监会。
(三)补充押品。各银行要持续提升抵质押品质量,及时臵换财政担保和公益性资产等不合规抵质押品,积极防范因资产价格下跌而导致的融资平台贷款抵质押品质价下行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信贷管理。一是明确贷款投向。仍按平台管理类新增贷款的投向为: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项目;土地储备和保障性住房;农发行支持且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二是严格新增条件。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必须满足五个前提条件:公司治理完善;现金流全覆盖;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仍按平台管理类平台的任何一笔新增贷款必须同时符合有关投向和条件的规定,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以下情形,各银行不得新发放融资平台贷款:一是信贷分类结果为“压缩类”的;二是借款人为异地平台的;三是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四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担保承诺的;五是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六是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质押的;七是存量贷款担保抵押、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规范平台退出。一是规范退出程序。融资平台退出必须严格遵循“牵头行发起—贷款行(总行)审批—三方签字—退出承诺—监管(局)备案”五项程序。银监局只负责退出平台备案登记,不负责退出平台审批。二是规范退出条件。退出必须同时符合公司治理健全、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存量贷款已整改合格、无违约记录等五项条件。三是加强退后管理。五项条件之一低于监管要求和违背退出承诺的要重新纳入平台管理;平台退出后不再享受平台管理类贷款的相关优惠信贷政策,新增贷款必须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一般公司贷款条件,实行“谁贷款,谁承担风险”的责任追究机制;各银行对退出类平台不得再发放保障性住房和其他公益性项目的贷款。
(三)规范报表统计。一是平台风险分类统计。各银监局应继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个融资平台只有一个定性结果(“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并根据既定要求按季报送。二是平台信贷分类统计。各银行应对融资平台按“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并于2012年4月将分类结果上报银监会。三是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偿还及违约情况统计。各银行、各银监局应建立融资平台今年贷款到期情况的台账统计制度,按月统计融资平台贷款的到期时间、金额、偿债资金来源等情况,并按季报送银监会。
(四)规范数据填报流程。融资平台报表数据填报要遵循以下五项程序:第一步,各银监局、分局负责填报融资平台基本信息,包括资产负债、风险定性、退出情况等,并报送银监会统计部;第二步,银监会统计部将融资平台基本信息表发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各银行据表填报贷款数据,并报送各银行法人机构主监管员审查;第三步,在主监管员明确审查无误后,银监会统计部对所有融资平台贷款数据进行汇总;第四步,银监会统计部将汇总完毕的数据反馈给相关银监局。
(五)规范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银行自查,由银行内审部门组织检查。第二类是银监局、银监分局的现场检查。按照属地原则,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上半年检查对象为2011年末“退出类”贷款余额最大的一户,下半年检查对象为2012年上半年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最多的一户。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有关问题的说明
(银监办发[2011]191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银监会于2011年6月8日—9日在廊坊召开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工作会议。现将根据会议讨论研究确定的《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有关问题的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根据2011年6月8日、9日在廊坊召开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现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有关问题说明整理如下,供各参会单位参考:
一、平台定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包含退出类和仍按平台贷款处理两大类的全口径统计平台贷款。退出平台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银行可按照商业化原则自主放贷,自担风险责任;仍按平台管理的,如符合条件可以新增贷款。
二、新增贷款
各银行对平台贷款要按照“保在建、压重建、禁新建”的总体思路,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着重用于生产经营性的项目建成完工和投产上,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管控新增平台贷款,以实现全年“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
(一)可放贷条件。一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二是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含有偿还能力的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是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重大项目;四是对于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信贷审慎管理规定等要求的融资平台在建项目贷款,其现金流能够达到全覆盖要求,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合同补正等方面整改合格。
(二)不可贷规定。一是不得向银行“名单制”管理系统以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二是不得再接受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的任何担保和承诺;三是不得再接受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四是不得再接受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抵质押。
(三)时点划分。按照国发[2010]19号文要求,新增贷款指2010年6月30日之后新发放贷款。对于不得向“名单制”管理系统以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等银监发[2011]34号文中明确的政策要求,以文件印发时间为准。对于文件时点之前的违规行为,各银行要限期进行整改;对于时点之后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依法进行问责处罚。
(四)对于公路、保障性住房新增贷款的要求。对于公路行业贷款,银行在符合条件的收费公路项目上可以新增贷款,但不得新增非收费公路项目贷款。对于保障性住房领域贷款,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仅包括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和公租房,不包括其他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二是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5年,且不得设立宽限期。三是严格按照每半年一次还本付息要求偿还贷款本息,同时在贷款合同中新增加交叉违约条款,如未按约定期限偿还本息,即中止所有银行对该融资平台的全部贷款支持。四是借款人项目资本金全部到位,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理财、信托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五是各银行应对贷款流向和使用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发生挪用,同样中止所有银行对该融资平台的全部贷款支持。
三、平台管理
(一)名单制管理。各银行应建立符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的融资平台“名单制”管理系统,由银行法人总行(部)统一规划,合理确定融资平台客户名单,适时动态调整,并向监管部门备案。不得向该名单之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
(二)集中审批管理。各银行应在“名单制”管理基础上,将平台信贷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法人总行(部),制定相应的平台贷款管理制度,实行法人总行(部)统一审批,并落实信贷管理问责机制。分支机构无审批权限,仅承担前台营销和贷后管理职责。
(三)分类管理。对于平台类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制度,纳入名单制客户贷款要严格遵循平台贷款相关各项政策,不得向名单制管理系统以外的平台发放贷款。对于到期的平台贷款,一律不得展期和以各种方式借新还旧(含跨行)。对于退出类平台客户,建立监测制度和台账统计机制,密切关注整改后贷款风险情况,并明确风险自担,在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一旦因非不可抗力因素形成风险,按照“谁签字谁负责”原则,严肃追究贷款方的签字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平台整改
(一)抵押担保整改。各银行应严格执行《担保法》、《物权法》、《预算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动态关注抵质押品的合法合规性。特别是对于以政府承诺担保、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出让收入承诺、非专业土地储备机构以储备土地(如土地储备证)进行抵押的等,应作为抵押担保整改的重点,及时追加合法有效足值的抵质押品,消除违规担保的风险隐患。
(二)贷款期限整改。各银行应根据项目预期现金流情况和实际建设期、达产期及运营期,合理确定平台贷款的期限结构。项目建成后,应按照等额分摊等审慎原则,每年至少两次偿还本金,利随本清。
(三)还款方式整改。各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现金流特点合理确定贷款还款方式。对于整借整还的存量平台贷款,应根据平台自由现金流和地方政府财力情况,与地方政府和平台客户协商贷款合同修订和补充完善工作,整改为每半年一次分期偿还、利随本清,化解集中还款风险。对于专业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可在政策规定的贷款期限内,在完成土地一级开发、招拍挂上市后即一次性偿还贷款。对于平台承建BT项目贷款,可在项目回购产生现金流后即一次性偿还贷款。
五、平台退出
(一)退出条件。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企业法人类平台,可以退出平台贷款管理,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一是符合“全覆盖”原则;二是符合“定性一致”原则;三是符合“三方签字”原则。同时,退出类平台必须是企业法人,并已按要求进行公司治理、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贷款利率等方面整改,合格后方可退出。
(二)退出程序。平台退出应按照“由牵头行发起,所有贷款人共同参与,属地银监局组织协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交由地方银行业协会组织)”的程序规范操作。通过召开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融资平台、各债权行及银监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集体会商确定将融资平台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并印发联席会议既要,由各方遵照执行。2011年6月末前,按借款人属地原则,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类融资平台统一组织退出;2011年6月末后,如有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可按上述程序个案研究,成熟一家,退出一家。
(三)退出责任。凡退出平台管理的,在原有债权债务和担保关系不改变的前提下,再出现风险损失,由借贷双方自行承担。
六、平台现金流
(一)可以计入现金流的还贷资金来源。一是借款人自身经营性收入;二是已明确归属于借款人的专项规费收入;三是借款人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自有资产可变现价值。其中,已明确归属于借款人的合法专项规费收入,除车辆通行费外,还可以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差额补足协议所形成的补差收入,具有质押权的取暖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等稳定有效的收入。
(二)不得计入现金流的还贷资金来源。地方政府提供的信用承诺、没有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专业土地储备机构除外)、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资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财政性资金承诺,均不得计入借款人自有现金流。
七、平台统计
各监管部门和各银监局应按照严格执行平台贷款统计制度要求,按照“银监局报名单、银行业机构填贷款、监管部门审数据、统计部门汇报表”的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数据及时有效报送。其中,各银监局应按季确定平台统计名单,填报平台基本情况、风险定性(四覆盖)结果和退出平台时间。各机构主监管员要按银监发[2010]338号文规定职能和要求,对照银监局确定的平台名单和定性分类及时审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点送统计部。无论平台退出与否,各银监局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要按照报表要求全面、如实填列平台名单及贷款信息。
八、现场检查
2011年平台贷款现场检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由各银监局、银监分局组织实施,重点选取各行业的平台大户进行检查。各季度现场检查内容应有侧重:第一季度重点检查平台贷款客户的资产负债、现金流覆盖等情况;第二季度重点检查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客户的合规情况;第三季度重点检查平台新增贷款的合规情况;第四季度重点检查平台类贷款的整改情况。
第四篇:2014年军转干部励志文章(实干永远最重要)[范文模版]
2014年军转干部励志文章(实干永远最重要)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军转公选 张为臻 实干 领导干部
当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说会写的干部吃香,埋头干事的反而不受重视。
近年来,不断有人请笔者推荐干部和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文字功底好的、会写材料的,好像那些地方和部门从来不缺干事的干部,只缺会写的干部。
会说会写不是错,但唯此是举就有点过,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形式主义泛滥的结果„„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甚至迷信评比考核、总结表彰,大有用“应试教育”思路搞“管理”的趋势。
有了“应试”这个指挥棒,写材料搞总结自然就大行其道了。不少干部不是潜心到一线去干实事,而是一门心思琢磨如何写总结出经验当典型,习惯“从文件到文件,从材料到材料”,甚至醉心于妙笔生花、文过饰非,对“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深信不疑。
善于总结、长于表达,不是坏事,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做老实人,干老实事,说老实话”。
没有实干,如何兴邦?“会干的不如会吹的”,此风切不可长。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4日 01 版)
第五篇:军转干部演讲稿
军转干部演讲稿-用信仰续写忠诚
在人生的关口每每有许多选择,这些选择有的使人欣慰,有的让人心动,有的是如此义无反顾,有的却是那般刻骨铭心。十二年前,我选择了戎装,部队熔炉将一个地方学生的憧憬锤炼成坚定的信仰;十二年后,我选择了故乡,决心用这坚定的信仰续写人生新的篇章。
面对新岗位、新环境,我们不乏成功的榜样,也不少见挫折的痛楚和失败的教训。转折点上,有人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品格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激发出人生的又一次绚烂;也有人对漫漫前路望而生畏,对过往云烟流连忘返;有人迷失于灯红酒绿,有人沉沦于庸庸碌碌。如何准确定位人生坐标,顺利完成由军队干部到地方公务员的转变,是军转干部面临的共同课题。
作为军转干部,共产党员是我们另一个共同的称号。回望历史,共产党人的矢志不渝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首往事,我们用忠诚与智慧捍卫了钢铁长城的坚不可摧。今天我们脱下军装,却脱不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放下行囊,却放不下共产党人的信念和理想。因此我想,坚定履职尽责,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是我们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履行新使命、新任务,回报党、回报人民、回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根本途径。